CN103955036A -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及其光纤熔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及其光纤熔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5036A
CN103955036A CN201410154698.2A CN201410154698A CN103955036A CN 103955036 A CN103955036 A CN 103955036A CN 201410154698 A CN201410154698 A CN 201410154698A CN 103955036 A CN103955036 A CN 103955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able
transformer station
cable
connector box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46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5036B (zh
Inventor
王海勇
宋北平
施金阳
王尉
查申森
付希华
孙超
吴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101546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50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5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5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5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50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包括: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第三变电站,第一光缆、第二光缆、杆塔,第一接头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光缆,第四光缆,第二接头盒,第五端与第二端在第一接头盒内连接,第八端连接第三变电站,第六端和第七端在第二接头盒内熔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光纤熔接方法。本发明能使得当实施远景工程时,前期投运的线路不需要停电,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前期投运的线路承载有省级以上干线电路信息时,本发明保证了远景工程中的光缆熔接不会影响省级以上干线电路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及其光纤熔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了光纤熔接方式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本发明还涉及该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的改进型光纤熔接方法,本发明属于电力光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在诸多的通信方式中,光纤通信是目前通信网的最佳选择。采用光纤通信技术来装备电力通信,可以更好地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服务。目前电力系统主要利用现有的高、低压输电、配电线路的电力杆塔、沟道资源架设电力特种光缆。
电力系统一般采用同塔混压多回路系统进行电力传输。同塔混压多回路是提高单位线路走廊输送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主要适用于线路通道紧张时不同送电方向或者不同电压等级局部采用同一通道的情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压线路的建设和地方用地规划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压走廊的投资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及人口稠密的城区范围,线路走廊往往制约着电网的规划和建设。采用同塔混压多回线路进行输电可以充分节约并合理利用线路走廊、提高输电容量、降低线路建设成本,既满足电网建设的要求又适应地方发展规划的需要。
一般在线路工程中需随线架设光缆,光缆为系统提供通信通道。在同塔混压多回路系统中,常常一根光缆需要为多个电压等级线路提供通信通道。这种同塔混压多回路中基于光缆构建的通信系统叫做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附图1为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的简单示意图。假设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为500kV变电站,第三变电站为220kV变电站,本期第一变电站新建2回500kV线路至B变,同时第一变电站远景建设220kV出线2回至第三变电站。本期沿第一变电站至杆塔新建线路架设1根光缆(第一光缆),在杆塔熔接盒内将此光缆中的部分纤芯与第二变电站方向光缆(第二光缆)熔接,从而形成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的光缆通道;第一变电站方向的剩余纤芯为远景第三变电站方向220kV出线预留。当实施远景工程时,需要在杆塔接头盒内将剩余纤芯与第三变电站方向光缆(第四光缆)熔接,形成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的光缆通道。
在杆塔上进行光缆熔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至500kV第一变电站的光缆接至杆塔,然后沿杆塔引下至余缆盒,在余缆盒中缠绕后引下至接头盒,在接头盒中将光缆的部分纤芯与500kV第二变电站方向的光缆进行熔接,从而形成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的光缆通路。第一变电站方向的剩余纤芯为远景工程预留。当第一变电站新建220kV出线至第三变电站时,则需要建设第一变电站-第三变电站的光缆通路。此时需要打开光缆接头盒,将第一变电站方向前期工程光缆预留纤芯与第三变电站方向光缆熔接,形成第一变电站-第三变电站的光缆通路。
在接头盒内光缆熔接的过程一般包括:
剥开光缆,将光缆固定在接头盒内;
剥开光缆后将光纤穿过热缩管,并把不同束管和不同颜色的光纤分开;
借助熔接机对光缆进行熔接;
最后进行光纤的连接和测试评价。
从上述描述可知,目前同塔混压多回路中光缆熔接存在一个问题:当实施远景工程,需要打开接头盒,同时需要切断已投运的第二变电站方向光缆,然后进行光缆纤芯的熔接。这样切断已投运系统必然会对电力系统带来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及其光纤熔接方法,以实现在实施远景工程时候不需要前期运行线路停电,保证远景工程中的光缆熔接不会影响省级以上干线电路的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包括: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第三变电站,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光缆、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的第二光缆、杆塔,所述杆塔上设置有第一接头盒,所述第一端连接第一变电站,所述第四端连接第二变电站,第二端和第三端在第一接头盒内熔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的第三光缆,具有相对的第七端和第八端的第四光缆,所述杆塔上设置有第二接头盒,第五端与第二端在第一接头盒内连接,第八端连接第三变电站,第六端和第七端在第二接头盒内熔接。
前述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之间架设500KV电缆,所述第一变电站和第三变电站之间架设220KV电缆。
前述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上设置有第一余缆盒和第二余缆盒12,所述第一光缆绕过第一余缆盒,所述第二光缆和第四光缆均绕过第二余缆盒12。
前述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缆、第二光缆、第三光缆和第四光缆均为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缆。
前述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缆为36芯光缆,第二光缆、第三光缆和第四光缆均为18芯光缆。
前述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的光纤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打开第一接头盒,将第二端和第三端在第一接头盒内熔接,将第五端和第二端在第一接头盒内熔接,将第六端从第一接头盒引出,再闭合第一接头盒;
步骤二: 打开第二接头盒,将第六端设置在第二接头盒中,关闭第二接头盒;
步骤三:当需要从第一变电站到第三变电站的通信通道时,将第二接头盒打开,将第六端和第七端在第二接头盒内熔接,再闭合第二接头盒。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能使得当实施远景工程时,前期投运的线路不需要停电,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前期投运的线路承载有省级以上干线电路信息时,本发明保证了远景工程中的光缆熔接不会影响省级以上干线电路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的简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杆塔上光缆熔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杆塔上光缆熔接的新型方法图;
图4是本发明杆塔上光缆熔接的新型设置的实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光缆熔接流程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第一变电站,2、第二变电站,3、第三变电站,4、第一光缆,5、第二光缆,6、杆塔,7、第一接头盒,8、第三光缆,9、第四光缆,10、第二接头盒,11、第一余缆盒,12、第二余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包括:第一变电站1,第二变电站2,第三变电站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光缆4、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的第二光缆5、杆塔6,杆塔6上设置有第一接头盒7,第一端连接第一变电站1,第四端连接第二变电站,第二端和第三端在第一接头盒7内熔接,还包括: 具有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的第三光缆8,具有相对的第七端和第八端的第四光缆9,杆塔6上设置有第二接头盒10,第五端与第二端在第一接头盒7内连接,第八端连接第三变电站3,第六端和第七端在第二接头盒10内熔接。由此可见,发明的创新要点在于,通过在杆塔6上增设光缆接头盒,使得不同电压等级回线使用的光缆纤芯分开熔接。这种方法使得因工程需要对光缆进行二次熔接时,不会影响已熔接的光缆。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的词,目的是为了区分相关的术语。比如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的第二光缆5中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只是为了区分第二光缆5中具有两个相互区分的端口,而第二光缆5的第二一词,是为了将第二光缆5和其他光缆区分开来。
此外,本发明也不限定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在除了上述的设备外,还存在其他的设备,比如更多的变电站、光缆。但是只要是参照了本发明的设计意图,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比如设置第三接头盒,第三接头盒烦躁第二接头盒10的功能,这视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给出实施案例说明本发明创新之处。图3为在杆塔6上进行光缆熔接的新型方法图。
至500kV第一变电站1的第一光缆4接至杆塔6,然后沿杆塔6引下至第一余缆盒11,在第一余缆盒11中缠绕后引至第一接头盒7,在第一接头盒7中将光缆的部分纤芯与500kV第二变电站方向的第二光缆5进行熔接,从而形成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的光缆通路。通过设置第三光缆8,将第三光缆8的第五端与第二端在第一接头盒7内连接,第六端和第七端在第二接头盒10内熔接。本发明中所谓的第三光缆8,可以是物理上与第一光缆4相完全区分的光缆,也可以是物理上为第一光缆4的剩余部分纤芯。本实施例中,举例为第一光缆4的剩余部分纤芯。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第三光缆8为物理上与第一光缆4相完全区分的光缆,通过熔接等方式与第一光缆4连接。本实施例中,举例为第一光缆4的剩余部分纤芯,第一光缆4的剩余纤芯在第一接头盒7中转换成第三光缆8并接至第二接头盒10为远景工程预留。当第一变电站新建220kV出线至第三变电站时,则需要建设第一变电站-第三变电站的光缆通路。则工程实施时,需打开第二接头盒10,将第一变电站方向前期工程预留纤芯与第三变电站方向第四光缆9熔接,形成第一变电站-第三变电站的光缆通路。
下面给出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的光纤熔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打开第一接头盒7,将第二端和第三端在第一接头盒7内熔接,将第五端和第二端在第一接头盒7内熔接,将第六端从第一接头盒7引出,再闭合第一接头盒7;
步骤二: 打开第二接头盒10,将第六端设置在第二接头盒10中,关闭第二接头盒10;
步骤三:当需要从第一变电站到第三变电站的通信通道时,将第二接头盒10打开,将第六端和第七端在第二接头盒10内熔接,再闭合第二接头盒10。
再以另一实施例说明:本期工程为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的500kV出线工程,随线架设1根36芯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缆),其中18芯供本期500kV线路专用,其余18芯为远景第一变电站-第三变电站的220kV出线工程预留纤芯。图4为在杆塔6上光缆熔接的新型方法实例示意图,第一光缆4为第一变电站方向的1根36芯的OPGW光缆(作为第一光缆4),此OPGW光缆在第一接头盒7中将1-18号纤芯与第二变电站方向的第二光缆5进行熔接,从而形成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的光缆通道。同时在第一接头盒7中将剩余的19-36号纤芯(作为第三光缆8)与第四光缆9熔接,然后将第四光缆9接入第二个第二接头盒10,为第一变电站-第三变电站的远景220kV出线工程预留。当实施远景220kV线路工程时,只需打开光缆第二接头盒10,将第四光缆9与第三变电站方向的光缆(即第三光缆8)进行熔接,从而形成第一变电站-第三变电站的光缆通道。
本发明提出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中的新型光纤熔接方法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
1)当实施远景工程时,只需打开第二接头盒10。因为不需要打开第一接头盒7,所以前期投运的500kV线路不需要停电,所以本方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2)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之间500kV线路沿线光纤一般都承载有省级以上干线电路信息。本发明保证了远景工程中的光缆熔接不会影响省级以上干线电路的正常运行。
从上述的光缆熔接新型方法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远景工程实施时不需要打开前期工程第一接头盒7,所以不会对前期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包括: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第三变电站,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光缆、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的第二光缆、杆塔,所述杆塔上设置有第一接头盒,所述第一端连接第一变电站,所述第四端连接第二变电站,第二端和第三端在第一接头盒内熔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的第三光缆,具有相对的第七端和第八端的第四光缆,所述杆塔上设置有第二接头盒,第五端与第二端在第一接头盒内连接,第八端连接第三变电站,第六端和第七端在第二接头盒内熔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之间架设500KV电缆,所述第一变电站和第三变电站之间架设220KV电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上设置有第一余缆盒和第二余缆盒12,所述第一光缆绕过第一余缆盒,所述第二光缆和第四光缆均绕过第二余缆盒1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缆、第二光缆、第三光缆和第四光缆均为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缆为36芯光缆,第二光缆、第三光缆和第四光缆均为18芯光缆。
6. 权利要求1所述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的光纤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打开第一接头盒,将第二端和第三端在第一接头盒内熔接,将第五端和第二端在第一接头盒内熔接,将第六端从第一接头盒引出,再闭合第一接头盒;
步骤二: 打开第二接头盒,将第六端设置在第二接头盒中,关闭第二接头盒;
步骤三:当需要从第一变电站到第三变电站的通信通道时,将第二接头盒打开,将第六端和第七端在第二接头盒内熔接,再闭合第二接头盒。
CN201410154698.2A 2014-04-17 2014-04-17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及其光纤熔接方法 Active CN1039550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4698.2A CN103955036B (zh) 2014-04-17 2014-04-17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及其光纤熔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4698.2A CN103955036B (zh) 2014-04-17 2014-04-17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及其光纤熔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5036A true CN103955036A (zh) 2014-07-30
CN103955036B CN103955036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332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4698.2A Active CN103955036B (zh) 2014-04-17 2014-04-17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及其光纤熔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50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6870A (zh) * 2017-01-20 2018-02-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变电站单杆双缆opgw余缆安装金具及安装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7614A1 (en) * 1981-06-03 1982-12-22 BICC Public Limited Company Joint between the optical fibres of the conductors of an overhead electric transmission system
CN202395404U (zh) * 2011-12-15 2012-08-22 绍兴大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混压四回路输电线路直线塔
CN103323925A (zh) * 2013-06-13 2013-09-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500kV光纤复合相线的终端接头盒装置
CN203930110U (zh) * 2014-04-17 2014-11-05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基于同塔混压多回路系统的光缆通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7614A1 (en) * 1981-06-03 1982-12-22 BICC Public Limited Company Joint between the optical fibres of the conductors of an overhead electric transmission system
CN202395404U (zh) * 2011-12-15 2012-08-22 绍兴大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混压四回路输电线路直线塔
CN103323925A (zh) * 2013-06-13 2013-09-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500kV光纤复合相线的终端接头盒装置
CN203930110U (zh) * 2014-04-17 2014-11-05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基于同塔混压多回路系统的光缆通讯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志林 等: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设计及应用", 《浙江电力》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6870A (zh) * 2017-01-20 2018-02-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变电站单杆双缆opgw余缆安装金具及安装方法
CN107706870B (zh) * 2017-01-20 2020-06-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变电站单杆双缆opgw余缆安装金具及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5036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3276B (zh) 一种城市电网风险评估方法
CN106655116B (zh) 一种架空-gil混合线路继电保护配置方法
CN104701991B (zh)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方法
CN103927698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虚端子关联设备自动识别方法
CN111027746A (zh) 一种智能配网系统环网图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3427484B (zh) 一种集中式的地区电网备自投控制方法
Achenbach et al. Increasing the GB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networks' power transfer capability between North and South-The Western HVDC Link
CN203930110U (zh) 基于同塔混压多回路系统的光缆通讯系统
CN205178525U (zh) 高压直流两端电网异步转换装置
CN103187801A (zh)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中光纤配线架端口配置的方法
CN104319887B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光纤断链异常判定方法
CN103955036A (zh) 同塔混压多回路光缆系统及其光纤熔接方法
CN103020359A (zh) 基于epon网络的电力光纤到户接入方法
CN110691286B (zh) 一种sdh网络保护安控业务路由分离方法及系统
CN204046277U (zh) 柱上开关站
CN207559559U (zh) 一种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
CN102868222A (zh) 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CN205901165U (zh) 一种快速响应的实时环网柜保护装置
CN201733299U (zh) 电力系统中厂站间的光缆通信系统
CN207572932U (zh) 一种基于变电站的通信双沟改进结构
CN205693704U (zh) 适用于客运专线牵引变电站所间网络通信系统
CN107359582B (zh) 一种变电站通信双沟设计的改进结构及其改进方法
CN102611095B (zh) 一种用于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广域接地方法
CN208208529U (zh) 一种斯科特接线牵引变压器的器身结构
CN204314421U (zh) 城市电缆型区域线损管理及故障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Haiyong

Inventor after: Jiu Weiwei

Inventor after: Song Beiping

Inventor after: Shi Jinyang

Inventor after: Wang Wei

Inventor after: Cha Shensen

Inventor after: Fu Xihua

Inventor after: Sun Chao

Inventor after: Wu J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Haiyong

Inventor before: Song Beiping

Inventor before: Shi Jiny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

Inventor before: Cha Shensen

Inventor before: Fu Xihua

Inventor before: Sun Chao

Inventor before: Wu Ji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ANG HAIYONG SONG BEIPING SHI JINYANG WANG WEI CHA SHENSEN FU XIHUA SUN CHAO WU JIANG TO: WANG HAIYONG MIAO WEIWEI SONG BEIPING SHI JINYANG WANG WEI CHA SHENSEN FU XIHUA SUN CHAO WU JIANG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1100, 5 new model street, Gul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Electric Power Designing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211100, No. 58-3, Su Yua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Electric Power Designing Institute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5, new model street, Gul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Chinese energy construction group Jiangsu Prov. Power Design Inst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5, new model street, Gul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Electric Power Designing Institut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JIANGSU ELECTRIC POWER DESIGNING INST. TO: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JIANG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