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4794A - 用于将总线用户通用地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上的电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总线用户通用地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上的电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4794A
CN103944794A CN201410016033.5A CN201410016033A CN103944794A CN 103944794 A CN103944794 A CN 103944794A CN 201410016033 A CN201410016033 A CN 201410016033A CN 103944794 A CN103944794 A CN 103944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circuit arrangement
main
output end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60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4794B (zh
Inventor
A·沙尔卡维
C·迪克斯
L·科普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sbe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spac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spac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GmbH filed Critical Dspac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944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4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2Details regarding a bus interface enhan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69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 Contro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总线用户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上的电路装置,其具有用于将总线用户与电路装置连接的接口、第一总线输入端和第一总线输出端。电路装置包括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以用于环形拓扑地将总线连接到电路装置上,使第一总线输出端至少间接地经由该总线而与第二总线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二总线输出端至少间接地经由总线而与第一总线输入端连接,其中总线在电路装置中能拆散以用于获得线性拓扑,并且电路装置在其中一个总线输入端或总线输出端处能配置成使总线终止。此外本发明包括用于在仿真环境中对总线上的总线用户进行功能检查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仿真器单元和多个所述电路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将总线用户通用地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上的电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总线用户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上、特别是CAN总线上的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具有:用于将总线用户与电路装置连接的接口,第一总线输入端和第一总线输出端,总线用户能够经由接口连接到所述第一总线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之间。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集成的这种电路装置的总线用户,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电子控制仪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仿真环境中对总线上的总线用户进行功能检查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电路装置和总线、特别是CAN总线,其中,总线用户能够分别借助电路装置中的一个电路装置而与总线连接;并且此外还包括用于对总线上的控制信号进行仿真的仿真器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本发明涉及的是借助仿真环境对一个或多个电子控制仪器进行功能检查的技术领域,这通常称作为“硬件在环”(HIL)。在此,电子控制仪器为嵌入式系统,该嵌入式系统以其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到仿真器单元上,该仿真器单元模拟系统的、即一个或者多个电子控制仪器的真实环境。功能检查尤其包括对控制仪器的故障和功能的测试。它在仪器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期间进行支持。 
HIL方法尤其在汽车领域广泛扩展。在此,需控制的系统、即车辆经由模型仿真,以便检查需开发的控制仪器、例如马达控制仪器的正确的功能。控制仪器可以是任意的电子的、机电的或磁性的执行器和/或传感器,该执行器和/或传感器例如用于控制电机或操作磁性阀。仿真通常实时地运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加载有出自模型的传感器数 据,并且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处产生的、对输入信号做出反应的输出信号输回到模型中,从而存在闭合的控制回路(环路(Loop))。 
为了检查各个或多个控制仪器的功能性和功能能力,所述控制仪器根据现有技术通过相应的接缆连接到特定的总线上,例如连接到主总线(Mainbus)上或连接到局部总线(Localbus)上。然而,这导致极其不灵活的测试结构。仅以高的耗费才可以进行总线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必须通过改变接缆来进行从主总线到局部总线的切换。 
在过去应用所谓的矩阵板,这些矩阵板为多个总线和多个控制仪器提供接头。总线线路和控制仪器线路以矩阵的形式交叉,其中,在每个交叉点上在相应的总线与相应的控制仪器线路之间可建立连接,使得每个控制仪器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到总线中的一个总线上。这种矩阵板的缺点在于,仅能够连接受限制数量的控制仪器或者总线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下述可能性:在构造总线结构时、尤其在选择总线的终止位置方面获得高的灵活性以及在具有确定的总线的总线用户的布线和数量方面获得高的灵活性,其中,工作耗费和接缆耗费同时应当是低的,并且在HIL仿真器运行期间应当能够实现总线结构的改变以及从一个总线到另一总线上的切换。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路装置以及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7的系统得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加以阐述。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将总线用户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上、特别是CAN总线上的电路装置,所述电路装置具有:用于将总线用户与电路装置连接的接口,第一总线输入端和第一总线输出端,总线用户能够经由所述接口而连接到所述第一总线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之间,其中,电路装置包括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用于以环形拓扑的方式将总线连接到电路装置上,使得第一总线输出端至少间接地经由总线而与第二总线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二总线输出端至少 间接地经由总线而与第一总线输入端连接,并且总线在电路装置中能够分开以用于获得线性拓扑,并且电路装置在其中一个总线输入端或总线输出端处能够配置成使总线终止。 
这种电路装置将总线用户与总线以网关模式的形式连接。本发明的核心方面是:不是为第二总线的接头设置第二总线输入端和总线输出端,而是为同一总线设置第二总线输入端和总线输出端,该总线在电路技术方面首先延伸至另外的相同的电路装置并且然后从该电路装置又返回。因此,总线被引导穿过或至少能被引导穿过电路装置两次。通过电路装置的根据环形拓扑类型的可互联性能够将任意数量的总线用户嵌入到HIL仿真环境中并且单独地或共同地进行测试。 
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方面在于,能够将根据本发明的电路装置如此配置,使得其终止其中一个总线输入端或总线输出端。这当总线用户不具有集成的终止并且该总线用户或电路装置应当连接在总线端部上时是有利的。 
每个总线装置能够将连接于其上的总线用户连接到总线上或将该总线用于与该总线分离并且不但在第一总线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之间而且在第二总线输入端与第二总线输出端之间穿引或分开总线线路。因此,所述电路装置能够如下地实现对总线结构进行灵活的改变:在每个电路装置中分开总线并且在由此形成的断开的位置处能够互联成终止的。 
在具有多个不同变型的总线用户的硬件仿真环境中,这些总线用户则能够在HIL仿真期间被测试。每个电路装置能够将总线用户与总线连接,交替地接通总线并且可选地终止总线。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变型方案,接口能够经由第一开关组选择性地与第一总线输入端和第一总线输出端或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连接,并且分别通过分离开关组来拆散从第一开关组到第二总线输入端和到第二总线输出端的连接,以便将总线的环形拓扑改变成线性拓扑。因此,电路装置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具有第一分离开关组,以便断开第二总线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组之间的连接,以及具有第二分 离开关组,以便断开第二总线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组之间的连接。 
两个分离开关组优选能够彼此独立地开关。如果闭合第二分离开关组,那么存在第二总线输入端到第一开关组之间的连接。如果闭合第一分离开关组,那么存在第二总线输出端到第一开关组之间的连接。如果闭合这两个分离开关组,那么因此存在第二总线输入端与第二总线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如果操作所述分离开关组中的一个分离开关组,即断开连接,而保持另一个分离开关组闭合,那么在第一开关组上存在断开的总线端部,如果不经由第一开关组将总线用户与该端部连接或者是已与该端部连接。 
总线的通过断开所形成的断开的端部需被电停断,以便避免反射(Reflexionen)并且以便不影响总线通信。为此,电路装置可以具有总线的终止单元,尤其是终端电阻,该终止单元能够经由至少一个终止开关根据分离开关组的开关的位置而连接到第二总线输入端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上。终止开关接通或切断终止单元。如果断开第二分离开关组并且接通终止单元,那么接下来涉及在左侧终止。如果断开第一分离开关组并且接通终止单元,那么相应地接下来涉及在右侧终止。 
需要注意的是,需连接到总线上的总线用户原则上本身也可以已经具有终止单元。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电路单元中的终止装置在总线用户的连接可能性方面提供高的灵活性,而同时不进行接缆改变。因此,电路装置的终止单元既能够用于在断开终止的总线用户的接线的情况下终止总线而且也能够用于不具有集成的终止装置的用户总线。这例如可能在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中的总线用户中是这种情况,或者可能在原本是针对在设置为布置在总线中央的、但是为了测试目的应当连接到另一总线上作为终端仪器的总线用户中是这种情况。集成在电路中的终止单元也提供下述优点:能够改变总线用户在总线上的位置,而不需要为此手动地建立终止或者对总线用户进行接缆转换。这种位置改变首先对不同的开发阶段的总线用户是令人感兴趣的。这提供大的优点,因为在接缆的时刻不必清楚哪个总线用户终止。 
原则上,通过断开分离开关组也形成总线在用于断开的分离开关组上的断开的端部。然而,当到达那里的总线已经通过另外的电路装置被布线成“无用的”时,即在另外的电路装置的互补的分离开关组上进行断开时,不必终止所述断开的端部,所述另一电路装置根据环形拓扑在首先提到的电路装置之前连接在总线上。因此,总体总线结构是如下的类型:总线上的一个电路装置能够配置为在右侧终止并且总线上的另一个电路装置配置能够构配置为在左侧终止。因此,位于在左侧终止的电路装置与在右侧终止的电路装置之间的总线线路段能够以该方式被布线成“无用的”。 
术语“开关组”和“分离开关组”在此以及在下面包括两个或更多开关的组,所述开关满足相同的功能并且因此同时被开关。这些术语考虑下述事实:在总线通信时在电路单元内部能够在方向(输入/输出)方面进行区分,并且在多芯总线系统中、尤其在将具有互补的信号电平的差分信号应用在线路中的总线系统中、如这在根据ISO11898的CAN(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中是这种情况,能够为每个信号线路设置相应的开关。 
有利地是可以将终止单元设置在接口与第一开关组之间的节点上。由此实现:所述终止单元能够根据第一开关组的位置而连接到第一总线输入端或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上。因此,备选地也可以将第一总线输入端在电路装置中配置为终止的。 
优选地,分离开关组分别具有换接开关,其中,它们将第二总线输入端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选择性地朝第一开关组或朝旁通线路连接。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经由旁通线路同样能够直接地相互连接。由此实现:当两个分离开关组连接到旁通线路上时,借助该旁通线路将引导至第一开关组的线路桥接。所述的线路在通信方面表示“死路”,在该死路的端部上会产生反射。通过将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切换到旁通线路上,防止在所述线路的断开的端部上产生反射。 
需要注意的是,在总线的多芯的布线中,相应地可以设置有与芯 一样多的旁通线路。 
根据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电路装置具有用于将第一总线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直接连接的桥接开关组。作为直接连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总线从第一总线输入端穿引至第一总线输出端并且没有经由总线用户而接通。因此,桥接开关组将第一开关组桥接。这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在运行中将总线用户与总线断开而不中断总线通信。 
只要总线构造成多芯的,桥接开关组就也可以包括多个开关,则可以为每个芯、即为每个信号路径设置桥接开关。然而在此,桥接开关不必能够同时地开关。更确切地说,对各个布线变型形式有利的是:一个桥接开关组的桥接开关可以彼此分离地开关。 
附加于或备选于上述特征,电路装置可以具有激活开关组,接口经由所述激活开关组可以与第一开关组连接。激活开关组用于将总线用户耦联到总线上或者从总线上脱离。因此,总线用户能够被接入(起动)和断开(停用)。 
激活开关组也可以包括多个开关。因此,特别可以为信号输入端、即来自第一总线输入端的信号路径设置激活开关并且为信号输出端、即进至第一总线输出端的信号路径设置激活开关,所述激活开关共同形成开关对。 
只要总线构成多芯的,激活开关组就可以分别具有用于总线的每条线路的开关对。这种实施变型方案尤其适合于双芯的CAN总线,所述双芯的CAN总线采用差别的总线信号并且采用用于高电平(H)的总线线路和用于低电平(L)的总线线路。优选地,开关对能够彼此分离地开关。这具有的优点是:可单独地对总线用户的收发器模式进行测试,以及在线路具有中断或短路的情况下,可检查紧急模式。 
激活开关组的每个开关对又可以具有用于相对总线用户进入的信号路径(输入)的和离开的信号路径(输出)的开关。那么激活开关组总共包括四个开关。相应的激活开关对的开关能够被共同控制并且相应地同时开关。 
优选地第一开关组包括多个换接开关。借助这些换接开关可以选 择性地建立接口或总线用户到第一总线输入和输出端的连接和到第二总线输入和输出端的连接。特别地,可以为来自第一总线输入端的信号路径(输入)和离开到达第一总线输出端的信号路径(输出)各设置一个换接开关。在此这些换接开关也可以形成开关对,这些换接开关被共同控制。 
只要总线构造成多芯的,那么对每个总线线路H、L可以存在用于到来的和离开的信号路径(输入、输出)的这种开关对。优选地,第一开关组的全部开关对可以同时相互连接。这具有的优点是:最终仅需要一个唯一的用于操作第一开关组的全部开关的驱动电路。 
原则上,在全部开关中合并成共同连接的开关对或开关组由于少量的控制信号以及减少数量的驱动电路而具有降低控制耗费的优点,从而由此实现结构方面的空间节约还实现由于较少需要的部件获得的成本节约。 
根据一种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电路装置可以具有用于连接到第二总线上的、尤其是连接到第二CAN总线上的另外的接头,而且该电路装置包括总线切换开关组,借助该总线转换开关组,接口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总线上或第二总线上。因此,通过总线切换开关组能够确定总线用户是在第一总线上还是在第二总线上进行通信。 
有利的是:总线切换开关组在电路技术方面设置在接口与第一开关组之间。由此降低总线切换开关组需要的开关的数量并且简化电路装置的电路布局。 
优选地,总线切换开关组通过换接开关构成,借助这些换接开关能够在第一总线和第二总线之间往复地进行切换。在此,总线切换开关组可以包括多个换接开关。借助这些换接开关能够选择性地建立接口或总线用户到第一总线或到第二总线的连接。这表示:能够建立接口与第一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入端和总线输出端的连接,或能够根据第一开关对的位置建立与第一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和总线输出端的连接,或者能够建立接口与第二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入端和总线输出端的连接,或能够根据第二开关对的位置建立与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 端和总线输出端的连接。 
特别地,可以为去往接口的信号路径(输入)和出自接口的信号路径(输出)各设置一个换接开关。在此这些换接开关也可以组成开关对,其中这些换接开关能够被共同控制。 
只要总线构造成多芯的,那么对每个总线线路(H、L)都可以存在这样的用于来自接口的和去往接口的信号路径的开关对。优选地,第一开关组的全部开关对能够同时相互连接。这在此还具有的优点是:仅需要一个唯一的驱动电路来操作总线切换开关组的全部开关。 
电路装置可以如之前已经说明的那样对于第二总线同样具有第一总线输入端、第一总线输出端、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使得第二总线也可以以环形拓扑布设,使得第一总线输出端至少间接地经由第二总线而与第二总线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二总线输出端至少间接地经由第二总线而与第一总线输入端连接。由此,对于第二总线而言,也实现在第二总线的总线结构方面的、总线用户的连接方面以及还有在连接为使总线终止的或不使总线终止的类型方面的最高程度的灵活性。 
如同样已经说明的那样,电路装置在具有到第二总线的连接可能性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包括第二开关组,借助所述第二开关组,接口可以在总线切换开关组的选择第二总线的位置中选择性地与第二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入端和第一总线输出端连接或与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组由于其与第一开关组相同的目的和相同的功能性而与该第一开关组相同地构成。 
如在来自第一总线(输入)或者去往第一总线(输出)的信号路径的内部互联中那样,也能够分别通过分离开关组可拆散地构成从第二开关组到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和到该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出端的连接,以便将第二总线的环形拓扑改变成线性拓扑。所述分离开关组可以与之前描述的分离开关组相同地构造。 
特别地,用于第二总线的两个分离开关组可以分别包括换接开关,这些换接开关将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选 择性地朝第二开关组或朝另一旁通线路连接。经由该另一旁通线路能够如在其它旁通线路中那样实现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与该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出端之间的直接连接,由此将从分离开关组到第二开关组的线路桥接。这也用于防止在将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经由到第二开关组的线路彼此连接时可能出现的反射。 
只要第二总线构造成多芯的、尤其构造成双芯的,那么分离开关组分别包括用于每个总线线路(H、L)的换接开关。优选地,同时对分离开关组的换接开关进行控制,以便将开关控制装置的数量保持得少。 
根据本发明的电路装置可以具有用于电连接第二总线的第二终止单元,该第二终止单元可以根据所述分离开关组的位置经由至少一个终止开关而连接到第二总线输入端或第二总线输出端上。为此,第二终止单元可以设置在接口与第二开关组之间的节点上,使得所述第二终止单元能够根据第二开关组的位置连接到第一总线输入端上或者连接到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或第二总线输出端上。由此也为第二总线在将电路装置与第二总线接线时并且为总线结构的相应的构造实现最高程度的灵活性。 
只要第二总线构造成多芯的、尤其构造成双芯的,那么第二开关组也可以分别包括用于每个芯的换接开关。这例如对于具有差别信号H和L的CAN总线、即对于具有两个芯的总线而言表示:第二开关组具有四个换接开关,即用于每个芯的换接开关对,其中,换接开关对分别具有用于信号输入端的和用于信号输出端的换接开关。这当然也可以针对第一总线实现。 
根据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电路装置也可以针对第二总线具有用于将第二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入端与该第二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出端直接连接的桥接开关组。这能够实现的是:也将第二总线从第一总线输入端穿引至第一总线输出端并且不必经由总线用户而接通。因此,所述第二桥接开关组将第二开关组桥接并且由此提供下述优点:总线用户 在运行时能够从第二总线断开,而不中断第二总线上的总线通信。 
第二桥接开关组也可以包括多个开关,只要第二总线构造成多芯的,那么就可以为每个芯、即为每个信号路径设置桥接开关。在此,桥接开关同样不必一定能够同时开关。更确切地说,对电路装置的各个布线变型形式而言有利的是:实现第二桥接开关组的桥接开关能彼此分离地开关。 
可以与第一总线相连接的终止单元和/或可以与第二总线相连接的第二终止单元可以以极其简单的并且因此优选的变型形式通过一个唯一的终端电阻构成。在一个单独的总线芯的情况下,终端电阻能够相对地停断相应的总线。只要总线或者第一和/或第二总线构造成双芯的,那么终端电阻能够将第一芯与相应总线的第二芯连接。在这种变型形式中,唯一的终止开关足够将终端电阻连接在相应的总线的两个芯之间。 
根据一种备选的实施变型方案,可以与第一总线相连接的终止单元和/或可以与第二总线相连接的第二终止单元通过两个终端电阻构成,这两个终端电阻共同经由一个电容器连接至地。这种实施变型方案对于终止单元而言需要两个终止开关,即每个芯一个开关。在此,一个终端电阻经由第一终止开关而与总线芯中的一个总线芯连接并且另一终端电阻经由另一终止开关而与另一总线芯连接。原则上,终止开关在此也可以彼此独立地开关。然而因为总归总是需操作一个终止单元的两个终止开关,所以在此也推荐共同开关所述终止开关。 
优选地,电路装置构造在电路板上。在此,为了实现第一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入端、第一总线输出端、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以及为了实现用于第二总线的相应的输入和输出端在电路板上设有相应的电接头、特别是螺旋接头或插接接头。同样的内容也适用于其上需连接总线用户的接口。因此在每个输入和输出端上相应地具有两个芯的CAN总线的情况下,整体上在电路装置上为第一总线设有八个接头而且为第二总线设有八个接头。此外,可以为接口设置四个接头。 
开关组、即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分离开关组、总线切换开关组的各个开关以及桥接开关和/或终止开关例如可以通过继电器构成。在此,开关对可以通过然后目的明确地进行控制的唯一的继电器来开关。然而各继电器也可以联结并且共同控制。正是在第一开关组中并且在第二开关组中能够共同地控制相应的开关对,以便减少继电器驱动器的数量。 
用于控制各个开关或者继电器的控制线路可以引至共同的电控制接头、尤其是螺旋或插接接头,以便为电路单元提供用于开关的相应的控制信号。能够在所述的控制接头上例如可连接扁平线缆,该扁平线缆在另一端例如与计算机可连接。备选地,为了控制而可以在电路装置的电路板上安置微控制器。该微控制器就其本身而言又可以经由配置总线与计算机连接。 
特别地,电路板可以安装在壳体中,该壳体构造成用于顶帽轨安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简单地且明显地根据“准环形拓扑”来进行特别是具有多个仪器的电路装置的接缆。 
根据本发明,所描述的电路装置可以是可连接或需连接到第一或第二总线上的总线用户的部分。因此,所述电路装置在结构上可以与所述总线用户集成地构成。例如,总线用户可以是电控制仪器、特别是用于机动车和飞行器的电控制仪器。然而也可考虑设置为用于连接到CAN总线上的任意其它的控制仪器。 
此外,电路装置可以与另外的、特别是相同构造的电路装置一起是用于在仿真环境中对总线上的总线用户进行功能检查的总系统的部分。因此根据本发明也提出这样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电路装置和一个总线、特别是CAN总线,其中,总线用户分别借助电路装置中的一个电路装置而可以与总线连接;并且所述系统此外还包括用于对总线上的控制信号进行仿真的仿真器单元,其中,电路装置中的每一个电路装置都具有第一和第二总线输入端以及第一和第二总线输出端,并且总线将电路装置以环形拓扑的方式彼此连接,使得电路装置中的一个电路装置的每个第一总线输出端或者与下一个电路装置的第 一总线输入端连接或者与本电路装置的第二总线输入端连接,并且电路装置中的一个电路装置的每个第二总线输出端或者与下一个电路装置的第二总线输入端连接或者与本电路装置的第一总线输入端连接,其中,总线在电路装置中的每一个电路装置中能拆散以用于获得线性拓扑,并且每个电路装置在其中一个总线输入端或总线输出端上可配置成总线终止。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系统可以包括第二总线,该第二总线以与第一总线相同的方式将各电路装置相互连接。在此,第一总线可以是主总线并且第二总线可以是用于剩余总线仿真局部总线。 
在根据本发明的系统中,每个设置在那里的电路装置能够构造成如之前描述的那样。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电路装置以及相应的系统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在下文中借助实施例和附图来阐述。 
附图中: 
图1示出用于连接在仅一个总线上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路装置的示意性方框电路图; 
图2示出三个根据图1的电路装置互联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图2的三个电路装置的第一互联类型的实例; 
图4示出第一实例的总线结构的原理图; 
图5示出第二实例的总线结构的原理图; 
图6示出第三实例的总线结构的原理图; 
图7示出第四实例的总线结构的原理图; 
图8具体化地在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方面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路装置的示意性方框电路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路装置的完整的方框电路图; 
图10示出终止单元的第一实例; 
图11示出终止单元的第二实例; 
图12示出用于连接到两个总线上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电路装置的示意性方框电路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电路装置的完整的方框电路图; 
图14示出继电器开关顺序的树形结构; 
图15示出根据图2的三个电路装置的第五互联类型的实例; 
图16示出根据图15的第五实例的总线结构的原理图; 
图17示出根据图2的三个电路装置的第六互联类型的实例; 
图18示出根据图17的第六实例的总线结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路装置1的电路图的简化图。这个视图在总线通讯的信号方向方面以及在总线的可能的多芯方面进行简化。 
电路装置1用于将总线用户2连接到CAN总线3上。总线用户2在此是电子控制仪器ECU(电子控制单元)。电路装置1具有接口7,总线用户2能够经由所述接口而与电路装置1连接。此外,所述电路装置具有第一总线输入端5和第一总线输出端6,总线用户2能够经由接口7而连接到所述第一总线输入端和第一总线输出端之间。此外,所述电路装置具有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第二总线输出端9,使得总线3以环形拓扑的方式连接到电路装置1上,使得第一总线输出端6间接地或直接地经由总线3而与第二总线输入端8连接并且第二总线输出端9间接地或直接地经由总线3而与第一总线输入端5连接。总线3在电路装置1中可拆散以用于获得线形拓扑。此外,电路装置1可以如此配置,使得其在其中一个总线输入端5、8或总线输出端6、9上终止总线,这还在下面进行说明。 
接口7可以经由在此为了简单性而仅作为单独的换接开关示出的第一开关组S2选择性地与第一总线输入端5和第一总线输出端6(顶部)或与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第二总线输出端9(底部)连接。此外,电路装置1包括激活开关组S1,为了将总线用户2耦联到总线3上或 者从该总线脱离,接口7可以经由该激活开关组而与第一开关组S2连接。 
此外,在电路装置1中设有第一和第二分离开关组S3、S4,以便断开从第一开关组S2到第二总线输入端8的连接,参见第二分离开关组S4,以及断开从第一开关组S2到第二总线输出端9的连接,参见第一分离开关组S3。为了这个目的,第一开关组S2与在两个分离开关组S3、S4之间的节点15连接。分离开关组S3、S4在此同样为了简单性而仅作为单独的开关示出。 
通过断开连接,相应的其它总线接头8、9保留在第一开关组S2上。只要在总线用户方面不存在用于将总线电停断的集成的终止装置并且尽管如此总线用户或电路装置应当连接在总线端部上或者应当构成总线端部,就必须在总线用户之外设置相应的终止装置。 
为了这个目的,电路装置1具有集成的终止单元10,该终止单元能够经由终止开关S5接通或断开。在接通的状态下,终止单元10与在接口7和第一开关组S2之间的节点18连接。这表示:所述终止单元根据第一开关组S2的位置能够连接到第一总线输入端5和/或第一总线输出端6上,或者能够连接到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如根据图1可以清楚看到的那样。到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9的连接与分离开关组S3、S4的开关位置相关联。如果断开第一分离开关组S3并且闭合第二分离开关组S4,那么在第二总线输入端8上存在终止(在同时终止开关闭合且第一开关组处在相应的位置中的情况下),这在此称作在右侧终止。如果断开第二分离开关组S4且闭合第一分离开关组S3,那么在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存在终止(在同时终止开关闭合且第一开关组处在相应的位置中的情况下),这在此称作在左侧终止。 
从中获得的特别高的灵活性借助图2至7变得清楚。 
图2示出借助总线以环形拓扑的方式将根据图1的三个相同的电路装置1a、1b、1c彼此互联。在此,第一电路装置1a的第一总线输出端6与后续的第二电路装置1b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连接。此外,第 二电路装置1b的第二总线输出端9与第一电路装置1a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连接,从而因此在第一与第二电路装置1a、1b之间形成两个总线连接。以相同的方式,第二电路装置1b的第一总线输出端6与后续的第三电路装置1c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连接并且第三电路装置1c的第二总线输出端9与第二电路装置1b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连接,从而在此在第二与第三电路装置1b、1c之间也存在两个总线连接。在第三电路装置1c中,第一总线输出端6经由总线3与其第二总线输入端8连接。这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经由连接在中间的仿真器单元20进行,该仿真器单元同样作为总线用户悬在总线上。在第一电路装置1a中这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在此第二总线输出端9经由总线3直接地与该第一电路装置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连接。以该方式使得总线3以环形拓扑的方式与电路装置互联。 
在每个电路装置1a、1b、1c的接口7上连接有总线用户2、ECU1、ECU2、ECU3,所述总线用户分别可以与总线3连接。电路装置1a、1b、1c的在图2中示出的、纯示意性示出的设置结构和互联也可以有形地(physisch)如此进行选择。因此,电路装置1a、1b、1c能够如在图2中那样在结构上并排地例如安装在顶帽轨上并且彼此互联。优选地,电路装置1a、1b、1c可以分别在侧边具有它们的总线接头,使得相邻的电路装置的接头彼此对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短暂地保持总线连接。 
现在,在图3至7中示出不同的实例,如何能够以激活开关组S1的、终止开关S5的、第一开关组S2的和分离开关组S3、S4的不同的开关位置将各个总线用户互联在总线3上。 
在图3中将第一电路装置1a配置为在左侧终止,第二电路装置1b将其总线用户2(ECU2)在中央与总线3连接,并且第三电路装置1c配置为在右侧终止。 
这表示:在第一电路装置1a中,第一分离开关组S3闭合并且第一开关组S2向下(底部)连接,即,连接至第二总线输出端9并且第二分离开关组S4断开。第一总线用户2、ECU1不具有内部的终止装 置,因而终止开关S5也闭合。激活开关组S1在此断开。 
在第二电路装置1b中,第一开关组S2向上(顶部)连接并且激活开关组S1闭合,使得第二总线用户2(ECU2)连接到第一总线输入端5与第一总线输出端6之间。终止开关S5由于将总线用户设置在总线中央而被断开。在此,分离开关组S3、S4的位置是不重要的,其在图3中示例性地闭合。 
第三电路装置1c基本上与第一电路装置1a相同地配置,然而在此第一分离开关组S3断开并且第二分离开关组S4闭合,以便实现在右侧的终止。 
在图4中突出强调通过各个电路装置1a、1b、1c的相应的配置所形成的总线结构。可以看到:总线3的“准环形拓扑”分开并且在第一与第三电路装置之间存在无作用布设的线路段21,该线路段在图4中以虚线示出。 
由于电路装置1a、1b、1c的多样的可配置性、即开关组S1、S2、S3、S4和开关S5的多种设定可能性,能够完成总线用户2在总线3上的灵活的连接。 
在图5中例如将第一电路装置1a如此配置,使得其总线用户2、ECU1在中央连接在总线3上。与此相对,第二电路装置1b被配置为总线3在左侧终止,并且第三电路装置1c被配置为总线3在右侧终止,使得现在在第二与第三电路装置1b、1c之间存在无作用的线路段21。 
在图6中将第三电路装置1c如此配置,使得其总线用户2、ECU3在中央连接在总线3上。与此相对,第一电路装置1a被配置为总线3在左侧终止并且第二电路装置1b被配置为总线3在右侧终止,使得现在在第一与第二电路装置1a、1b之间存在无作用的线路段21。 
图7示出基于图6中的配置的另一实例。在此,第一电路单元的总线用户2、ECU1配备有集成的总线终止装置,使得第一电路装置1a的终止单元10不需要被接通。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路装置1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的更准确 的视图,其从总线3的视点将通信方向具体化。因此,在图8中可见的是,能够将数据从第一总线输入端5或第二总线输入端8传输向总线用户2以及从总线用户传输向第一总线输出端6或第二总线输出端9。第一开关组S2为此具有两个开关,其中相应的一个开关能够将第一总线输入端5与总线用户2的相应的输入端(至ECU)连接,并且一个开关能够将第一总线输出端6与总线用户2的相应的输出端(来自ECU)连接。总线用户2由此能够借助第一开关组而连接在第一总线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之间,从而通过总线用户接通(hindurchschleifen)总线通信。 
根据图8中的视图,激活开关组S1分别包括用于来自第一总线输入端5的信号路径的开关S1_1或用于去往第一总线输出端6的信号路径的开关S1_2。 
此外,根据图8的电路装置1具有桥接开关组S6。该桥接开关组用于将第一总线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直接地连接。通过闭合所述桥接开关组S6能够在运行中将总线用户2从总线上取下,而不必中断总线通信。 
图8中的电路装置1的另一特别的特征是旁通线路19。第一和第二分离开关组S3、S4在此分别包括换接开关,所述换接开关将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第二总线输出端9选择性地朝第一开关组S2或朝所述的旁通线路19连接。如果两个分离开关组S3、S4连接至旁通线路19,那么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第二总线输出端9直接相互连接并且将向第一开关组S2的连接桥接。 
用于CAN总线互联的根据本发明的电路装置1的完整的电的方框电路图在图9中示出。总线3构造成双芯的并且相应地具有总线线路H(高电平)和载有补偿信号的总线线路L(低电平)。相应地,每个总线接头5、6、8和9具有两个接头H、L。在考虑来自总线用户2的且从其中发出的两个信号路径的情况下,该总线用户借助四个线路连接在电路装置1上。由总线用户的视点来看,这些线路中的每个线路可连接在接口7之后。为此,激活开关组S1分别具有用于总线3 的每个线路H、L的开关对[S1_1H,S1_2H]和[S1_1L,S1_2L]。每个开关对的开关能被共同地开关,与之相反,开关对[S1_1H,S1_2H]、[S1_1L,S1_2L]本身能够彼此无关地开关,以便在故障情况下、例如在线路H、L中断的情况下或在线路H、L中的一个线路上短路的情况下也能够研究总线用户的传输和通信特性。 
如从图9中可见的那样,第一开关组S2也具有四个换接开关S2_Hin、S2_Hout、S2_Lin、S2_Lout。第一换接开关S2_Hin将总线用户2上的用于高电平信号(Highsignal)H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入端5上的或第二总线输入端8上的相应的总线线路连接。第二换接开关S2_Hout将总线用户2上的用于高电平信号H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6上的或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的相应的总线线路连接。第三换接开关S2_Lin将总线用户2上的用于低电平信号(Lowsignal)L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入端5上的或第二总线输入端8上的相应的总线线路连接。最后,第四换接开关S2_Lout将总线用户2上的用于低电平信号L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6上的或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的相应的总线线路连接。全部换接开关S2_Hin、S2_Hout、S2_Lin、S2_Lout被同时地开关。 
桥接开关组S6同样在每条线路上各包括一个桥接开关S6_1、S6_2,所述桥接开关还能够彼此独立地开关,使得每个总线线路H、L能够在第一总线输入端5与第一总线输出端6之间接通或者能够被引导向总线用户2。 
在分离开关组S3、S4中也分别设置有用于每个总线线路H、L的开关、在此特别是换接开关,使得第一分离开关组S3具有两个换接开关S3_1、S3_2,还有第二分离开关组S4具有两个换接开关S4_1、S4_2。一个分离开关组S3、S4的各换接开关[S3_1、S3_2]、[S4_1、S4_2]相应地共同被开关。 
终止单元10能够如图10所示那样通过一个单独的120Ω的终端电阻构成,该终端电阻为了总线终止而连接在两个总线线路H、L之间。为此设有两个终止开关S5_H、S5_L,所述终止开关分别接触终 端电阻的端部并且将所述端部与总线线路H、L连接。原则上,在一个唯一的终端电阻的情况下仅一个终止开关也是足够的。 
终止单元10的备选的设计方案在图11中示出。所述终止单元包括两个各60Ω的串联的电阻,这些电阻在其中心分接头处经由电容器连接至地(GND)。在终止单元10的这种设计方案中需要两个终止开关S5_H、S5_L,这些终止开关在此被共同地控制。 
在图12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路装置1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的简化图。在此,出于改进可视性的理由没有在到达的与离开的信号路径之间进行区分并且也不在总线的多芯方面进行区分。根据第二实施变型方案,电路装置1可以连接在第二CAN总线4上。为此,所述电路装置如此具有第一总线输入端11、第一总线输出端12、第二总线输入端14和第二总线输出端13,使得第二总线4也可以以环形拓扑如此连接,使得第一总线输出端经由第二总线4而与第二总线输入端14连接并且第二总线输出端13经由第二总线4而与第一总线输入端11连接。这能够分别直接地或间接地经由另一电路单元来进行,如这在图2至7中示出的那样。 
电路装置1具有总线转换开关组S10,借助该总线切换开关组能够将接口7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总线3上或连接到第二总线4上。总线切换开关组S10在电路技术方面设置在接口7与第一开关组S2之间。 
由于到第二总线4上的连接可能性,在电路装置1中双重地构造全部开关组。因此,存在与第一开关组S2相同构造的第二开关组S7。经由第二开关组S7使得接口7在总线切换开关组S10的选择第二总线4的位置中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二总线4的第一总线输入端11和第一总线输出端12连接或与该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开关14和第二总线输出端13连接。 
第三和第四分离开关组S8、S9如对第一总线3那样对第二总线4也存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分离开关组能够拆散从第二开关组S7到第二总线4的第二总线输入端14和到该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出端13的 连接,以便将第二总线4的准环形拓扑改变成线性拓扑。 
最后,电路装置1还具有两个终止单元101、102,即用于电停断第一总线3的第一终止单元101和用于电停断第二总线4的第二终止单元102。每个终止单元101、102可以具有在图10和11中示出的设计方案中的一种。至少一个第一终止开关S5_1根据两个第一分离开关组S3、S4的位置将第一终止单元101连接到第一总线3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并且至少一个第二终止开关S5_2根据第三和第四分离开关组S8、S9的位置将第二终止单元102连接到第二总线4的第二总线输入端14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13上。 
第一终止单元101设置在接口7与第一开关组S2之间的节点18上。此外,第二终止单元102设置在接口7与第二开关组S7之间的节点17上。第一终止单元101由此能够根据第一开关组S2的位置或者连接到第一总线3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上或者连接到该第一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上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第二终止单元102能够以相应的方式根据第二开关组S7的位置或者连接到第二总线4的第一总线输入端11上或者连接到该第二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14上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13上。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路装置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的完整的电的方框电路图。相对图12的视图,图13考虑相应的CAN总线3、4的两个线路H、L以及全部的信号路径(输入/输出)。因此,开关组对于每个总线线路或者每个信号路径而言分别具有开关。 
因此,激活开关组S1包括四个简单的开关,即用于信号输入端High的激活开关S1_1H和用于信号输入端Low的激活开关S1_1L以及用于信号输出端High的激活开关S1_2H和用于信号输出端Low的激活开关S1_2L。配置给同一个总线线路H、L的一方面的开关S1_1H、S1_2H和另一方面的S1_1L、S1_2L分别形成共同开关的对。 
总线切换开关组S10包括四个构造为换接开关的总线切换开关。第一总线切换开关S10_1H选择性地将总线用户2的高电平输入端与第一总线3的高电平输入端或与第二总线4的高电平输入端连接。第 二总线切换开关S10_2H选择性地将总线用户2的高电平输出端与第一总线3的高电平输出端或与第二总线4的高电平输出端连接。第三总线切换开关S10_1L选择性地将总线用户2的低电平输入端与第一总线3的低电平输入端或与第二总线4的低电平输入端连接。并且,第四总线切换开关S10_2L选择性地将总线用户2的低电平输出端与第一总线3的低电平输出端或与第二总线4的低电平输出端连接。在此,配置给同一个总线线路H、L的一方面的开关S10_1H、S10_2H和另一方面的S10_1L、S10_2L也分别形成共同开关的对。 
第一开关组S2同样包括四个构造成换接开关的开关,这些开关选择性地连接至第一总线3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和第一总线输出端6(顶部)或连接至该第一总线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第二总线输出端9。第一开关组S2包括第一开关S2_Hin,以便将总线用户2的高电平输入端与第一总线3的相应的高电平输入端在上部(顶部)的总线接头(第一总线输入端5)上连接或在下部(底部)的总线接头(第二总线输入端8)上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还包括第二开关S2_Hout,以便将总线用户2的高电平输出端与第一总线3的相应的高电平输出端在上部(顶部)的总线接头(第一总线输出端6)上连接或在下部(底部)的总线接头(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三开关S2_Lin,以便将总线用户2的低电平输入端与第一总线3的相应的低电平输入端在上部(顶部)的总线接头(第一总线输入端5)上连接或在下部(底部)的总线接头(第二总线输入端8)上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开关组最后包括第四开关S2_Lout,以便将总线用户2的低电平输出端与第一总线3的相应的低电平输出端在上部(顶部)的总线接头(第一总线输出端6)上连接或在下部(底部)的总线接头(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连接。在此,连接同一个总线线路H、L的一方面的开关S2_Hin、S2_Hout和另一方面的S2_Lin、S2_Lout也分别形成共同开关的开关对。 
第二开关组S7具有与第一开关组S2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换接开关S7_Hin、S7_Hout、S7_Lin、S7_Lout,其中,第二 开关组S7的开关完成向第二总线4的连接。同样地,连接同一个总线线路H、L的一方面的开关S7_Hin、S7_Hout和另一方面的S7_Lin、S7_Lout也分别形成共同开关的开关对。 
上部的总线接头、即第一和第二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11和第一总线输出端6、12能够分别借助桥接开关S6_1、S6_2、S11_1和S11_2直接地相互连接并且以该方式桥接第一和/或第二开关组S2、S7。第一桥接开关S6_1在第一总线3中将高电平输入端与高电平输出端连接,第二桥接开关在第一总线3中将低电平输入端与低电平输出端连接。以相应的方式,为第二总线4设置有用于将高电平输入端与高电平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桥接开关S11_1以及用于将低电平输入端与低电平输出端连接的第二桥接开关S11_2。桥接开关能够全部彼此分离开关。 
在各下部的总线接头之间、即在第一和第二总线3、4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14与第二总线输出端9、13之间相应地设置有两个分离开关组S3、S4和S8、S9。每个分离开关组具有用于高电平总线线路的分离开关和用于低电平总线线路的分离开关。分离开关构造成换接开关并且将相应的总线接头或者与两个开关组S2、S7中的一个开关组连接或者与旁通线路连接。 
第一分离开关组S3包括用于第一总线3的高电平总线线路的第一分离开关S3_1和用于该第一总线的低电平总线线路的第二分离开关S3_2。这些分离开关能够将第二总线输出端9与第一开关组S2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二分离开关组S4包括用于第一总线3的高电平总线线路的第一分离开关S4_1和用于该第一总线的低电平总线线路的第二分离开关S4_2,这些分离开关能够将第二总线输入端8与第一开关组S2之间的连接断开。通过相应的方式为第二总线4设置有第三分离开关组S8,该第三分离开关组包括用于第二总线4的高电平总线线路的第一分离开关S8_1和用于该第二总线的低电平总线线路的第二分离开关S8_2。这些分离开关能够将第二总线输出端13与第二开关组S7之间的连接断开。第四分离开关组S9包括用于第二总线4的高电平总 线线路的第一分离开关S9_1和用于该第二总线的低电平总线线路的第二分离开关S9_2,这些分离开关能够将第二总线输入端14与第二开关组S7之间的连接断开。 
每个分离开关组S3、S4、S8、S9的分离开关被共同地开关。附加地,在根据图13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借助相同的控制信号一方面控制第一和第三分离开关组S3、S8并且控制第二和第四分离开关组S4、S9,使得这些分离开关组同样同时地开关。 
最后,电路装置1还包括第一终止单元101和第二终止单元102。第一终止单元101经由终止开关S5_1H和S5_1L而能够在第一总线3的高电平总线线路与低电平总线线路之间开关。这根据第一开关组S2的开关S2_Hin和S2_Lin的开关位置而选择性地根据哪个分离开关组S3、S4断开而在上部的总线接头上、在此在第一总线输入端5上进行,或在下部的总线接头上、在此在第二总线输入端8上或在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进行。因此这与第一和第二分离开关组S3、S4的开关的开关位置相关。在第二分离开关组S4(S4_1,S4_2)断开的情况下,将第一总线3配置为在左侧终止。这表示,第一终止单元101贴靠第一总线2(CAN1)的第二总线输出端9并且在那里将高电平总线线路和低电平总线线路彼此连接。在第一分离开关组S3(S3_1,S3_2)断开的情况下,配置为在右侧终止。这表示,第一终止单元101贴靠第一总线3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并且在那里将高电平总线电路和低电平总线线路彼此连接。 
第二终止单元102经由终止开关S5_2H和S5_2L而能够在第二总线4(CAN2)的高电平总线线路与低电平总线线路之间开关。这根据第二开关组S7的开关S7_Hin和S7_Lin的开关位置,选择性地根据哪个分离开关组S8、S9断开而在上部的总线接头上、在此在第一总线输入端11上进行或在下部的总线接头上、在此在第二总线输入端14上或在第二总线输出端13上进行。这与第三和第四分离开关组S8、S9的开关的开关位置相关。在第四分离开关组S9(S9_1,S9_2)断开的情况下,将第二总线4配置为在左侧终止。这表示,第二终止单 元102贴靠第二总线4的第二总线输出端13。在第三分离开关组S8(S8_1,S8_2)断开的情况下,配置为在右侧终止。这表示,第二终止单元102贴靠第二总线4的第二总线输入端14。 
属于同一个终止单元101、102的终止开关[S5_1H,S5_1L]、[S5_2H,S5_2L]分别构成一对并且被共同地操作。为此,分别设有继电器。两个继电器能够被彼此独立地控制。 
全部其它开关也能够在根据图13的实施例中借助继电器来操作。这表示,全部开关通过机械的接触开关形成,这些机械的接触开关能够以机电的方式操作。 
分别配置给相同的高电平总线线路或者低电平总线线路的激活开关S1_1H、S1_2H和S1_1L、S1_2L分别通过继电器被共同地操作。这些继电器也能够彼此独立地控制。以这种方式能够彼此不相关地测试总线用户的高电平输入端和输出端和该总线用户的低电平输入端和输出端。 
分别配置给相同的高电平总线线路或者低电平总线线路的总线切换开关S10_1H、S10_2H和S10_1L、S10_2L同样分别通过继电器被共同地操作。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路彼此连接,使得这些继电器能够被同时地控制。这降低控制耗费。在此不需要分离的可控性,因为总线用户的高电平接头和低电平接头总是必须连接在相同的总线上。 
在第一开关组S2中,同样分别通过继电器共同地操作与相同的高电平总线线路/低电平总线线路连接的那些开关[S2_Hin,S2_Hout]和[S2_Lin,S2_Lout]。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路相互连接,从而能够同时地控制所述继电器。相同的内容适用于第二开关组S7。在此,同样分别通过继电器共同地操作与相同的高电平总线线路/低电平总线线路连接的那些开关[S7_Hin,S7_Hout]和[S7_Lin,S7_Lout]。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路同样相互连接,从而能够同时地控制这些继电器。此外,第一和第二开关组S2、S7的继电器的控制线路联接。由此同样降低控制耗费(线路、接头、信号处理)。 
能够全部单独地操作桥接开关。由此为每个桥接开关配置自己的 继电器,这些继电器能够彼此不相关地控制。 
最后,每个分离开关组S3、S4、S8、S9具有自己的继电器,该继电器分别操作相应组的两个分离开关。负责同一侧的终止的那些分离开关组在此被联接,即被共同地控制。所述分离开关组的控制线路相应地彼此连接。这一方面适用于第一和第三分离开关组S3、S8并且另一方面适用于第二和第四分离开关组S4、S9。 
图13的实施变型方案总共包括18个继电器,这些继电器经由12个独立的控制线路来控制。这些控制线路引至中央接头22,在该中央接头上设有插接接触部。经由该插接接触部例如能够借助于扁平带线缆将控制线路连接到控制单元上。 
为了保持CAN总线的支线尽可能短,在接口7之后在连接到控制仪器2之前建立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连接。ECU仅分别具有一个用于CAN总线的高电平信号的和低电平信号的接头。 
图14示出各个开关或者开关组的可能的开关状态和可能的继电器开关顺序的树状结构,其能够用于将总线用户2连接到总线上。 
在树状结构开始处存在下述选择:总线用户应当仅与高电平接头(CAN_H)或仅与低电平接头(CAN_L)连接还是既与高电平接头(CAN_H)又与低电平接头(CAN_L)连接。该选择借助激活开关来进行。 
之后碰到这样的选择,总线用户应当与第一总线还是第二总线(CAN1或CAN2)连接。这经由总线转换开关来进行。 
此后,选择根据本发明的电路装置1是否应当终止总线CAN1、CAN2中的一个总线。这当连接在总线端部上的控制仪器不具有内部的终止装置或应当在没有连接的控制仪器的情况下终止总线时进行。此外也可能的是:终止两个总线CAN1、CAN2。代替终止的是:第一和/或第二总线也能够借助桥接开关来接通电路装置1。 
对于每个总线而言,总线用户则能够在图14中用TOP表示的第一总线输入端/第一总线输出端处连接,或者在图14中用BOT表示的第二总线输入端/第二总线输出端处连接。这在选择第一总线(CAN1) 的情况下借助第一开关组S2进行并且在选择第二总线(CAN2)的情况下借助第二开关组S7进行。为总线用户设置选择与第一总线输入端和第一总线输出端的连接,所述总线用户应当在中央连接在总线上,即不应当终止总线。相反,设定在底部,即为应当终止总线的总线用户设置选择与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的连接。 
最后,为了选择与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的连接而能够选择的是:应当进行右侧终止还是左侧终止,即应当将终止单元连接在第二总线输入端处还是连接在第二总线输出端处。这经由分离开关进行。 
在图15中为第一总线将第一电路装置1a配置为在左侧终止并且将第一总线用户2(ECU1)与第一总线3连接。第二电路装置1b将其总线用户2(ECU2)在中央与第一总线3在没有终止的情况下连接,并且为第一总线3将第三电路装置1c配置为在右侧终止并且将其总线用户2(ECU3)与第一总线3连接。第三分离开关组S3的和第四分离开关组S4的位置在全部三个电路装置1a、1b、1c中在该实例中没有意义,它们在图15中示例性地断开。在全部三个电路装置1a、1b、1c中,总线切换开关组S10将激活开关组S1与第一开关组S2连接。全部三个电路装置1a、1b、1c的第二开关组S7在此向下(底部)连接,然而这对于电路没有影响。第二终止开关S5_2在此在全部三个电路装置中闭合并且分别将第二终止单元102与第二开关组S7连接。 
这表示,在第一开关装置1a中第一分离开关组S3闭合并且第一开关组S2向下(底部)连接,即连接到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并且第二分离开关组S4断开。第一总线用户2(ECU1)不具有内部的终止装置,使得第一终止开关S5_1也闭合并且第一终止单元101与第一总线3连接。所述激活开关组S1在此闭合。第三分离开关组S8和第四分离开关组S9在此断开。 
在第二电路装置1b中,第一开关组S2向上(顶部)连接并且所述激活开关组S1闭合,使得第二总线用户ECU2连接在第一总线输入端5与第一总线输出端6之间。第一终止开关S5_1由于总线用户设 置在总线中央而断开。 
第三电路装置1c基本上与第一电路装置1a相同地配置,然而在此第一分离开关组S3断开并且第二分离开关组S4闭合,以便实现右侧终止。 
仿真器单元20(IO)固定地与第一总线3和第二总线4连接。 
图16中强调突出通过各个电路装置1a、1b、1c的相应配置所形成的总线结构。能够识别出,总线3的“准环形拓扑”断开并且在第一与第三电路装置之间存在无作用布设的线路段21,该线路段在图16中用虚线示出。仅仿真器单元20与第二总线4连接,因此,整个第二总线4是无作用布设的线路段21并且在图16中用虚线示出。 
在图17中,为第一总线3将第一电路装置1a配置为在左侧终止并且将第一总线用户2(ECU1)与第一总线3连接。为第二总线将第二电路装置1b配置为在右侧终止并且将其总线用户2(ECU2)与第二总线4连接。为第一总线3将第三电路装置1c配置为在右侧终止并且将其总线用户2(ECU3)与第一总线3连接。 
这表示,在第一电路装置1a中,第一分离开关组S3闭合并且第一开关组S2向下(底部)连接,即连接到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第一总线用户2(ECU1)不具有内部的终止装置,因而第一终止开关S5_1也闭合。所述激活开关组S1在此闭合。总线切换开关组S10将激活开关组S1与第一开关组S2连接。第二开关组S7在此向下(底部)连接。第二终止开关S5_2在此断开并且不将第二终止单元102与第二开关组S7连接。第三和第四分离开关组S8、S9的位置在此没有意义,其在图17中示例性地断开。 
在第二电路装置1b中,第二开关组S7向下(底部)连接并且所述激活开关组S1闭合,使得第二总线用户2(ECU2)连接在第二总线4的第二总线输入端14与第二总线输出端13之间。第二终止开关S5_2闭合并且将第二终止单元102与第二总线连接。第三分离开关组S8断开并且第四分离开关组S9闭合,从而获得第二总线4的右侧终止。总线切换开关组S10将激活开关组S1与第二开关组S7连接。第 一开关组S2在此向上(顶部)连接。第一和第二分离开关组S3、S4的位置在此没有意义,其在图17中示例性地断开。 
第三电路装置1c基本上与第一电路装置1a相同地配置,然而在此第一分离开关组S3断开并且第二分离开关组S4闭合,以便实现第一总线的右侧终止。第三和第四分离开关组8、9闭合,以便经由第二总线4能够实现第二电路装置1b与仿真器单元20(IO)的连接。 
仿真器单元20(IO)固定地与第一总线3和第二总线4连接。仿真器单元将第二总线4终止。 
在图18中强调突出通过各个电路装置1a、1b、1c的相应配置所形成的总线结构。能够识别出,总线3的“准环形拓扑”分开并且在第一与第三电路装置之间存在无作用布设的线路段21,所述线路段在图18中用虚线示出。仿真器单元20和第二电路装置1b与第二总线4连接。 
全部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基于用于在仿真环境中对总线3、4(CAN1、CAN2)上的总线用户ECU1、ECU2、ECU3进行功能检查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电路装置1a、1b、1c和总线3、4,尤其是CAN总线,其中,总线用户ECU1、ECU2、ECU3能够分别借助于电路装置1a、1b、1c中的一个电路装置而与总线3、4连接。所述系统此外还包括用于对总线上的控制信号进行仿真的仿真器单元20。电路装置1a、1b、1c中的每一个电路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总线输入端5、8以及第一和第二总线输出端6、9。此外,总线3、4将电路装置以环形拓扑的方式彼此连接,使得电路装置1a、1b、1c中的一个电路装置的每个第一总线输出端6或者与下一电路装置1b、1c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连接或者与本身的电路装置1c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连接,并且电路装置1a、1b、1c中的一个电路装置的每个第二总线输出端9或者与下一电路装置1a、1b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连接或者与本身的电路装置1a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连接,其中,为了获得线性拓扑,总线3、4能够在每个电路装置1a、1b、1c中断开,并且每个电路装置1a、1b、1c在总线输入端5、8中的一个总线输入端上或总线输出端6、9中的 一个总线输出端上可配置为将总线终止。 
尤其在图15至18中的实施变型方案方面,所述系统附加地包括第二总线4(CAN2),该第二总线以与第一总线3相同的方式将电路装置1a、1b、1c(ECU1、ECU2、ECU3)相互连接。 
附图标记列表 
1、1a、1b、1c电路装置 
2总线用户 
3第一总线、CAN1 
4第二总线、CAN2 
5用于CAN1的第一总线输入端 
6用于CAN1的第一总线输出端 
7向总线用户的接口 
8用于CAN1的第二总线输入端 
9用于CAN1的第二总线输出端 
10、101、102终止单元 
11用于CAN2的第一总线输入端 
12用于CAN2的第一总线输出端 
13用于CAN2的第二总线输出端 
14用于CAN2的第二总线输入端 
15用于将第一开关组连接到第二总线输入端和第二总线输出端的节点 
16旁通线路CAN2 
17用于CAN2终止的节点 
18用于CAN1终止的节点 
19旁通线路CAN1 
20仿真器单元/IO 
21无作用的总线区段 
22继电器接头 
S1激活开关组 
S1_1用于总线用户输入端的激活开关组 
S1_1H用于输入端H的激活开关 
S1_1L用于输入端L的激活开关 
S1_2用于总线用户输出端的激活开关组 
S1_2H用于输出端H的激活开关 
S1_2L用于输出端L的激活开关 
S2用于选择第一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入端和总线输出端或第二总线输入端和总线输出端的第一开关组 
S2_H用于高电平总线线路的换接开关对 
S1_Hin用于选择第一总线输入端H或第二总线输入端H(顶部/底部)的换接开关 
S1_Hout用于选择第一总线输出端H或第二总线输出端H(顶部/底部)的换接开关 
S2_L用于低电平总线线路的换接开关对 
S2_Lin用于选择第一总线输入端L或第二总线输入端L(顶部/底部)的换接开关 
S2_Lout用于选择第一总线输出端L或第二总线输出端L(顶部/底部)的换接开关 
S3用于CAN1的第二总线输出端的分离开关组 
S3_1用于CAN1的第二总线输出端H的分离开关 
S3_1用于CAN1的第二总线输出端L的分离开关 
S4用于CAN1的第二总线输入端的分离开关组 
S4_1用于CAN1的第二总线输入端H的分离开关 
S4_1用于CAN1的第二总线输入端L的分离开关 
S5终止开关/终止开关组 
S5_1用于CAN1的终止开关 
S5_2用于CAN2的终止开关 
S5_H用于H总线线路的终止开关 
S5_L用于L总线线路的终止开关 
S6CAN1的第一总线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之间的桥接开关组 
S6_H用于CAN1H的桥接开关 
S6_L用于CAN1L的桥接开关 
S7用于选择第二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入端和总线输出端或第二总线输入端和总线输出端的第一开关组 
S7_Hin用于选择第一总线输入端H或第二总线输入端H(顶部/底部)的换接开关 
S7_Hout用于选择第一总线输出端H或第二总线输出端H(顶部/底部)的换接开关 
S7_Lin用于选择第一总线输入端L或第二总线输入端L(顶部/底部)的换接开关 
S7_Lout用于选择第一总线输出端L或第二总线输出端L(顶部/底部)的换接开关 
S8用于CAN2的第二总线输出端的分离开关组 
S8_1用于CAN2的第二总线输出端H的分离开关 
S8_1用于CAN2的第二总线输出端L的分离开关 
S9用于CAN2的第二总线输入端的分离开关组 
S9_1用于CAN2的第二总线输入端H的分离开关 
S9_1用于CAN2的第二总线输入端L的分离开关 
S10总线切换开关组 
S10_1H用于输入端H的总线切换开关 
S10_2H用于输出端H的总线切换开关 
S10_1L用于输入端L的总线切换开关 
S10_2L用于输出端L的总线切换开关 
S11CAN2的第一总线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之间的桥接开关组 
S11_H用于CAN2H的桥接开关 
S11_L用于CAN2L的桥接开关 

Claims (19)

1.用于将总线用户(2)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3,4)上、特别连接到CAN总线上的电路装置(1),所述电路装置具有:用于将总线用户(2)与该电路装置(1)连接的接口(7)、第一总线输入端(5)和第一总线输出端(6),所述总线用户(2)能够经由所述接口(7)连接到所述第一总线输入端与第一总线输出端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包括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第二总线输出端(9)以用于以环形拓扑的方式将总线(3,4)连接到所述电路装置(1)上,使得所述第一总线输出端(6)至少间接地经由该总线(3,4)而与所述第二总线输入端(8)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总线输出端(9)至少间接地经由总线(3,4)而与所述第一总线输入端(5)连接,其中,所述总线(3,4)在所述电路装置(1)中能够拆散以用于获得线性拓扑,并且所述电路装置(1)在其中一个总线输入端(5,8)或总线输出端(6,9)处能配置成使总线终止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接口(7)能够经由第一开关组(S2)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总线输入端(5)和第一总线输出端(6)相连接,或与所述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第二总线输出端(9)连接,并且分别通过分离开关组(S3,S4)能拆散从所述第一开关组(S2)到所述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到所述第二总线输出端(9)的连接,以便将总线(3,4)的环形拓扑改变成线性拓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装置具有用于电停断所述总线(3,4)的终止单元(10,101),该终止单元能够经由至少一个终止开关(S5,S5_1)根据所述分离开关组(S3,S4)的位置连接到所述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9)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开关组(S3,S4)分别包括换接开关并且将所述第二总线输入端(8)和/或所述第二总线输出端(9)选择性地朝所述第一开关组(S2)或朝旁通线路(19)连接。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装置具有桥接开关组(S6)用于将所述第一总线输入端(5)与所述第一总线输出端(6)直接连接。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7)能够经由用于将总线用户(2)耦联到总线(3,4)上或者从该总线脱离的激活开关组(S1)而与所述第一开关组(S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开关组(S1)对于总线(3,4)的每条线路(H,L)分别具有开关对([S1_1H,S1_2H],[S1_1L,S1_2L]),并且所述开关对([S1_1H,S1_2H],[S1_1L,S1_2L])能够彼此独立地开关。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装置能连接到第二总线(4)上、特别是第二CAN总线上并且包括总线切换开关组(S10),借助该总线切换开关组,所述接口(7)能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总线(3)上或连接到所述第二总线(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装置针对所述第二总线(4)而具有第一总线输入端(11)、第一总线输出端(12)、第二总线输入端(14)和第二总线输出端(13),使得所述第二总线(4)也能够以环形拓扑布设,以至于所述第一总线输出端(12)至少间接地经由所述第二总线(4)而与所述第二总线输入端(14)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总线输出端(13)至少间接地经由所述第二总线(4)而与所述第一总线输入端(1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装置包括第二开关组(S7),借助该第二开关组,所述接口(7)在所述总线切换开关组(S10)的选择所述第二总线(4)的位置中能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总线(4)的第一总线输入端(11)和第一总线输出端(12)连接或与该第二总线的所述第二总线输入端(14)和第二总线输出端(13)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能分别通过分离开关组(S8,S9)来拆散从所述第二开关组(S7)到所述第二总线(4)的所述第二总线输入端(14)和第二总线输出端(13)的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二总线(4)的环形拓扑改变成线性拓扑;并且所述电路装置具有用于电停断所述第二总线(4)的第二终止单元(102),该第二终止单元能够经由至少一个终止开关(S5_2)根据所述分离开关组(S8,S9)的位置而连接到所述第二总线输入端(14)或第二总线输出端(13)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开关组(S8,S9)分别包括换接开关并且将所述第二总线(4)的第二总线输入端(14)和/或第二总线输出端(13)选择性地朝所述第二开关组(S7)连接或朝另一旁通线路(16)连接。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总线(3)的所述第一总线输入端(5)与该第一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出端(6)直接连接的桥接开关组(S6,[S6_H,S6_L])和/或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总线(4)的第一总线输入端(11)与该第二总线的第一总线输出端(12)直接连接的桥接开关组(S11,[S11_H,S11_L])。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总线(3,4)构造成双芯的,并且第一开关组(S2)和/或第二开关组(S7)以及所述分离开关组(S3,S4,S8,S9)对于两个总线线路(H,L)中的每个总线线路分别包括开关。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止单元(10)和/或第二终止单元(102)通过终端电阻构成,该终端电阻能够借助相应的终止开关(S5,S5_1,S5_2)而连接到相应的总线(3,4)的线路(H,L)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3至15之一所述的电路装置(1),其特征在于,终止单元(10)和/或第二终止单元(102)通过两个终端电阻构成,这两个终端电阻共同地经由一个电容器连接至地,其中,一个终端电阻能够经由终止开关(S5_1)而与总线线路之一(H)连接并且另一终端电阻能够经由另一终止开关(S5_2)而与另一总线线路(L)连接。
17.用于在仿真环境中对总线(3,4)上的总线用户(ECU1,ECU2,ECU3)进行功能检查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电路装置(1a,1b,1c)和总线(3,4)、特别是CAN总线,其中,总线用户(ECU1,ECU2,ECU3)能够分别借助所述电路装置(1a,1b,1c)之一而与所述总线(3,4)连接,并且所述系统此外包括用于对总线(3,4)上的控制信号进行仿真的仿真器单元(2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装置(1a,1b,1c)中的每一个电路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总线输入端(5,8)以及第一和第二总线输出端(6,9),并且所述总线(3,4)将所述电路装置以环形拓扑的方式彼此连接,使得所述电路装置(1a,1b,1c)之一的每个第一总线输出端(6)或者与下一个电路装置(1b,1c)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连接或者与本电路装置(1c)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连接,并且电路装置(1a,1b,1c)中的一个电路装置的每个第二总线输出端(9)或者与下一个电路装置(1a,1b)的第二总线输入端(8)连接或者与本电路装置(1a)的第一总线输入端(5)连接,其中,总线(3,4)能够在所述电路装置(1a,1b,1c)中的每一个电路装置中拆散以用于获得线性拓扑,并且每个电路装置(1a,1b,1c)在其中一个总线输入端(5,8)或总线输出端(6,9)处能够配置成使总线终止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二总线(4),该第二总线以与第一总线(3)相同的方式将各电路装置(1a,1b,1c)相互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之一构造电路装置(1a,1b,1c)中的每一个电路装置。
CN201410016033.5A 2013-01-22 2014-01-15 用于将总线用户通用地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上的电路装置 Active CN103944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100603.5 2013-01-22
DE201310100603 DE102013100603B3 (de) 2013-01-22 2013-01-22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universellen Anschaltung eines Busteilnehmers an wenigstens einen B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4794A true CN103944794A (zh) 2014-07-23
CN103944794B CN103944794B (zh) 2018-09-25

Family

ID=50556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6033.5A Active CN103944794B (zh) 2013-01-22 2014-01-15 用于将总线用户通用地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上的电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72966B2 (zh)
CN (1) CN103944794B (zh)
DE (1) DE102013100603B3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6400A (zh) * 2014-11-12 2015-04-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提高can总线可靠性的接线方法及can总线系统
CN106487419A (zh) * 2016-11-18 2017-03-0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fd总线的多节点终端电阻分布系统及方法
CN108292998A (zh) * 2015-10-09 2018-07-17 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总线耦合单元以及具有总线耦合单元的总线系统
CN109557899A (zh) * 2018-11-05 2019-04-02 上海钧嵌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用比例阀压力控制器及通信方法
CN110100418A (zh) * 2016-12-16 2019-08-06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线束多路复用网络的特定阻抗通信部件
CN110663228A (zh) * 2017-05-24 2020-01-07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连接数据总线用户设备的模块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90892B1 (de) 2014-09-01 2019-05-22 dSPAC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GmbH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r Eingabe/Ausgabe-Schnittstelle eines für das Testen eines Steuergeräts eingerichteten Testgeräts
US10386806B2 (en) 2015-09-01 2019-08-20 Dspac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Gmbh Method for connecting models of technical systems in a testing device equipped for control unit development
FR3049416B1 (fr) * 2016-03-24 2021-10-2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Organe de communication d’un reseau can, a impedance specifique
DE102017012228B4 (de) * 2017-05-24 2020-06-18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Moduleinheit
DE102017012323B3 (de) * 2017-05-24 2020-10-08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Moduleinheit
CN108667674B (zh) * 2018-07-13 2021-06-29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双网络系统及切换方法
DE102020121316A1 (de) * 2020-08-13 2022-02-17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Einheit für ein Bussystem, Master-Slave-Bussystem mit einer Vielzahl von Einheiten und Verfahren zur Adressierung von Einheiten eines Bussystems
US20240054089A1 (en) * 2022-08-12 2024-02-15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ignal reflection mitigation system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6604A1 (en) * 2004-11-16 2006-06-22 Stephan Schultze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a network
US20120130512A1 (en) * 2010-11-22 2012-05-24 Lsis Co., Ltd. Plc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67899A1 (en) * 2001-05-11 2002-11-14 Thompson Richar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onfiguration, repair and protection of virtual ring networks
US7385919B2 (en) * 2002-02-22 2008-06-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ocal network, particularly Ethernet network having redundancy properties, and coupling device for such a network
WO2004095779A1 (ja) * 2003-04-24 2004-11-04 Fujitsu Limited リング間接続装置、及び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
CN100370740C (zh) * 2004-03-06 2008-0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堆叠式交换机管理方法
JP4673712B2 (ja) * 2005-09-28 2011-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構成方法
FR2916874B1 (fr) * 2007-06-04 2014-09-12 Nexter Systems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de composants sur une ligne de bus,ligne de bus et procedes de regeneration d'une ligne de bus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KR101720347B1 (ko) * 2011-01-20 2017-03-27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적응성의 다중 링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우회경로 설정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6604A1 (en) * 2004-11-16 2006-06-22 Stephan Schultze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a network
US20120130512A1 (en) * 2010-11-22 2012-05-24 Lsis Co., Ltd. Plc system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6400A (zh) * 2014-11-12 2015-04-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提高can总线可靠性的接线方法及can总线系统
US10929328B2 (en) 2015-10-09 2021-02-23 Siemens Schweiz Ag Bus coupling unit and bus system having a bus coupling unit
CN108292998A (zh) * 2015-10-09 2018-07-17 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总线耦合单元以及具有总线耦合单元的总线系统
CN106487419A (zh) * 2016-11-18 2017-03-0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fd总线的多节点终端电阻分布系统及方法
CN106487419B (zh) * 2016-11-18 2019-02-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fd总线的多节点终端电阻分布系统及方法
CN110100418B (zh) * 2016-12-16 2022-04-29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线束多路复用网络的特定阻抗通信部件
CN110100418A (zh) * 2016-12-16 2019-08-06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线束多路复用网络的特定阻抗通信部件
CN110663228A (zh) * 2017-05-24 2020-01-07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连接数据总线用户设备的模块单元
CN110663228B (zh) * 2017-05-24 2022-07-26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连接数据总线用户设备的模块单元
CN115378757A (zh) * 2017-05-24 2022-11-22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连接数据总线用户设备与本地环型总线的系统
CN115378757B (zh) * 2017-05-24 2024-05-28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连接数据总线用户设备与本地环型总线的系统
WO2020093656A1 (zh) * 2018-11-05 2020-05-14 上海钧嵌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用比例阀压力控制器及通信方法
CN109557899A (zh) * 2018-11-05 2019-04-02 上海钧嵌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车用比例阀压力控制器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07994A1 (en) 2014-07-24
DE102013100603B3 (de) 2014-05-15
CN103944794B (zh) 2018-09-25
US9772966B2 (en)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4794A (zh) 用于将总线用户通用地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上的电路装置
CN105718409B (zh) 引脚可配置的内部总线终端系统
CN106170745A (zh) 到具有usb集线器的汽车系统的灵活的移动设备连接性
CN105388880A (zh) 用于连接设立为用于测试控制装置的测试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的方法
CN1909559B (zh) 基于快速外围组件互连的接口板及其切换主控板的方法
CN101566849B (zh) 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器的功能参数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1389969A (zh) 用于模拟控制设备中的故障状态的方法和电路装置
CN104881382A (zh) 一种主从设备连接装置及其地址识别方法
CN108292998B (zh) 总线耦合单元以及具有总线耦合单元的总线系统
US11133768B1 (en) System, for motor control center, having a dual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modules and communication
CN105975369A (zh) 一种用于车载网络单元的测试环境自动化配置设备
CN108883891A (zh) 带有通过求和帧方法进行通信的多个现场设备和中央控制单元的电梯设备
CN106057111B (zh) 测试电路及液晶面板
CN203720646U (zh) 用于实现菊花式can总线的在线故障注入的分接电路
US11904782B2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a vehicle network of a vehicle, and vehicle network
CN109799809A (zh) 用于ecu测试的故障注入电路、方法以及ecu测试系统
CN105988404A (zh) 一种伺服器控制系统
CN103403563B (zh) 反向供电线路测试系统及设备
KR101384639B1 (ko) 복수의 버스라인을 연계운용하는 캔 통신 시스템
JP2007295774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システム電源
EP2869497A1 (e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N205068372U (zh) 一种主从设备连接装置
CN105425780A (zh) 一种总线故障自诊断装置
CN105974890A (zh) 一种伺服器
CN102520629B (zh) 一种能同时对两路信号线进行故障注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Paderbor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Desbeth Co.,Ltd.

Address before: Paderbor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DSPAC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