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4706A -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4706A
CN103944706A CN201410192001.0A CN201410192001A CN103944706A CN 103944706 A CN103944706 A CN 103944706A CN 201410192001 A CN201410192001 A CN 201410192001A CN 103944706 A CN103944706 A CN 103944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ntrol
control signal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ed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20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4706B (zh
Inventor
W·陈
D·林
季庭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44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4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7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各个方面。对控制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资源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对于某些实施例,第一组控制资源的一部分与第二组控制资源的一部分相连接以形成资源的连接,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实施指示方案以提供分别与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一分配大小或第二分配大小的指示。随后,发送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包括连接或指示中的至少一个。其他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对用户设备进行配置以解码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各个方面生成的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05月27日、申请号为201080022704.9、名称为“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5月27日递交的、题为“Enhanced MBSFNBased Backhaul Link for Relaying Operation in LTE-A”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号61/181,587的权益。上述申请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下文的描述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数据等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多址系统。这些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以及正交频分多址(OFDAM)系统。
通常而言,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针对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个终端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来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指的是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指的是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这种通信链路可经由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
MIMO系统采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来进行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所形成的MIMO信道可被分解为NS个独立信道,这NS个独立信道也被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个独立信道对应于一个维度。如果利用了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创建的额外维度,那么MIMO系统可以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高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是在相同的频率区域上,因此互异性原则允许根据反向链路信道来估计前向链路信道。当接入点处有多个天线可用时,这使得该接入点能够提取前向链路上的发送波束成形增益。
关于高级LTE(LTE-A)系统,应该注意到,针对LTE-A中继站的一种经济上具有吸引力的选择是带内半双工中继站,带内半双工中继站针对每个频带上的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在发送(Tx)和接收(Rx)之间进行切换。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支持中继站半双工下行链路操作,其中,中继站在下行链路上第一并且可能在第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上发送公共参考信号和控制信号(例如,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和/或针对上行链路数据(传统和非传统UE两者)的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准许以及针对下行链路数据(非传统UE)的PDCCH准许),随后,在子帧的其余部分,中继站进行切换以接收宿主(donor)小区传输。然而,在宏/中继小区环境内操作这样的中继站引入了几个潜在问题。举例而言,在这样的环境内,用户设备可能难以将本来用于传统用户设备的控制符号与本来用于非传统用户设备使用的控制符号区分开。因此,期望一种用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有效地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其至少解决了这个潜在问题。此外,期望提供一种便于使中继节点从宿主小区接收传统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占用了与中继节点正在进行的传输相冲突的初始的一组符号。
现有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述缺陷仅旨在提供传统系统某些问题的概览,而并非旨在包括所有情况。在阅读了下文的描述之后,传统系统具有的其他问题和本文所描述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相应益处可变得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化的概要,以提供对这些实施例的基本理解。此概要不是对所有预期实施例的泛泛评述,其既不是要识别全部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是要描绘任何或全部实施例的范围。其目的只是以简单的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概念,以作为后面的更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其相应的公开内容,各个方面是结合增强型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描述的。在一个方面,公开了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些实施例包括:分配子帧内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这些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将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进行连接以形成一组连接的资源,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随后,使用所述一组连接的资源的子集来发送至少一个控制信号。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配置为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装置。在这个实施例内,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分配组件、连接组件、生成组件和通信组件。所述分配组件其配置为分配子帧内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所述连接组件接着配置为执行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的连接以形成一组连接的资源,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对于这个实施例,所述生成组件配置为生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包括所述一组连接的资源的子集。所述通信组件接着配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传送到直接链接用户设备或中继节点中的至少一个。
在进一步的方面,公开了另一种装置。在这个实施例内,装置包括:用于分配的模块、用于连接的模块和用于发送的模块。对于这个实施例,用于分配的模块分配子帧内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用于连接的模块随后将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进行连接以形成一组连接的资源,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用于发送的模块随后使用所述一组连接的资源的子集来发送至少一个控制信号。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用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其他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对于这些实施例,提供了各种动作,包括:分配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相关联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的动作。这些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实施促进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一分配大小和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的指示的指示方案。随后,根据所述指示方案来发送至少一个控制信号。
公开了用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另一装置。在这个实施例内,装置包括:处理器,其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分配组件、指示符组件、生成组件和通信组件。分配组件配置为分配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相关联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指示符组件随后配置为提供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一分配大小和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的指示。对于这个实施例,生成组件配置为生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指示。通信组件随后配置为向直接链接用户设备或中继节点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
在进一步的方面,公开了另一种装置。在这个实施例内,装置包括:用于分配的模块、用于提供的模块和用于传送的模块。对于这个实施例,用于分配的模块分配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相关联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用于提供的模块随后提供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一分配大小和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的指示。用于传送的模块随后传送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指示。
在其他方面,公开了用于解码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些实施例包括:对用户设备进行配置以实施解码方案。接收一组控制符号,所述一组控制符号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中的至少一个。随后,执行所述解码方案以解码连接或指示中的至少一个。对于这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对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同时,所述指示指示了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第一分配大小和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
还公开了一种配置为便于解码控制信号的装置。在这个实施例内,装置包括:处理器,其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配置组件、通信组件和解码组件。配置组件配置为对用户设备进行初始化以实施解码方案。通信组件配置为接收一组控制符号,所述一组控制符号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中的至少一个。解码组件随后配置为基于所述解码方案来确定连接或指示中的至少一个。对于这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对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同时,所述指示指示了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第一分配大小和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
在进一步的方面,公开了另一装置。在这个实施例内,装置包括:用于配置的模块、用于接收的模块和用于确定的模块。提供用于配置的模块以对用户设备进行配置,从而实施解码方案。用于接收的模块接收一组控制符号,所述一组控制符号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中的至少一个。用于确定的模块随后是用于根据所述解码方案来确定连接或指示中的至少一个的模块。对于这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对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控制资源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同时,所述指示指示了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第一分配大小和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和相关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下面将要充分描述并且在权利要求中重点列明的各个特征。下面的描述和附图详细给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某些说明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是只是表明在其中可采用各种实施例的基本原理的各种方法中的一些方法,并且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同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所给出各个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2是可以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各种系统和方法来使用的示例性无线网络环境的示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示例性系统的示图。
图4是宏小区和中继小区中的示例性的一组控制符号的示图。
图5是宏小区和中继小区中的示例性的控制符号对齐的示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便于经由时分复用来服务中继节点和/或直接链接用户设备的控制符号的示例性示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便于经由频分复用来服务中继节点和/或直接链接用户设备的控制符号的示例性示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方面的、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示例性基站的框图。
图9是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实行操作中继站的电组件的第一示例性耦合的示图。
图10是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实行操作中继站的电组件的第二示例性耦合的示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方面的、用于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方面的、便于解码控制信号的示例性无线终端的框图。
图13是实行解码控制信号的电组件的第一示例性耦合的示图。
图14是实行解码控制信号的电组件的第二示例性耦合的示图。
图15是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方面的、用于解码控制信号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各个方面来实施的包括多个小区的示例性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17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各个方面的示例性基站的示图。
图18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各个方面来实施的示例性无线终端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各种实施例,其中,贯穿全文,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类似的元件。在下文的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给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明显的是,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这些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为了便于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描述,以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设备。
本说明书涉及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的中继站的操作。此外,公开了示例性的实施例,这些示例性的实施例解决了与在LTE-A中实施增强型基于MBSFN的中继站回程链路相关联的若干个潜在问题。
为此,应该注意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诸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高速分组接入(HSPA)等之类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其他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以交换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和CDMA2000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他变形。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Flash-OFDM等之类的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组成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一个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使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相似的性能和大体上相同的整体复杂度。由于SC-FDMA信号的固有单载波结构,其具有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例如,SC-FDMA可以用于上行链路通信,其中,较低的PAPR在发射功率效率方面非常有利于接入终端。相应地,SC-FDMA可以在3GPP长期演进(LTE)或演进型UTRA中实施为上行链路多址接入方案。
高速分组接入(HSPA)可以包括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技术和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技术或增强型上行链路(EUL)技术,并且还可以包括HSPA+技术。HSDPA、HSUPA和HSPA+分别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规范版本5、版本6和版本7的组成部分。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使得从网络到用户设备(UE)的数据传输最优化。如本文所使用的,从网络到用户设备UE的传输可以称为“下行链路”(DL)。传输方法可以允许数M比特/秒的数据速率。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可以增加移动无线网络的容量。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可以使得从终端到网络的数据传输最优化。如本文所使用的,从终端到网络的传输可以称为“上行链路”(UL)。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允许数M比特/秒的数据速率。如3GPP规范的版本7中所规定的,HSPA+提供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的进一步的改善。在发送大数据量的数据服务(例如,IP语音(VoIP)、视频会议和移动办公应用软件)中,高速分组接入(HSPA)方法通常允许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更快交互。
可以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使用诸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之类的快速数据传输协议。诸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之类的这些协议允许接收方自动地请求重传可能已经错误接收的分组。
本文结合接入终端来对各种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接入终端也可以被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装置、远程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和用户设备(UE)。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此外,本文结合基站来对各种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基站可以用来与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并且还可以被称为接入点、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odeB)、接入点基站或某种其他术语。
现在参见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文所给出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基站102,基站102可以包括多个天线组。举例而言,一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08和110,并且再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12和114。针对每个天线组,示出了2个天线;然而,针对每个组而言,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基站102还可以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中的每一个可以转而包括与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和天线等)。
基站10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和接入终端122)进行通信;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基站102可以与基本上任意数量的类似于接入终端116和122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接入终端116和122可以例如是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设备、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100来进行通信的其他适当的设备。如图所示,接入终端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在前向链路118上向接入终端116发送信息且在反向链路120上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此外,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在前向链路124上向接入终端122发送信息且在反向链路126上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的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可以采用与反向链路126所采用的不同的频带。进一步,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以使用公共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以使用公共频带。
每个天线组和/或其被指定用于在其中进行通信的区域可以被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举例而言,天线组可以被设计成与由基站102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在前向链路118和124上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以提高针对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当基站102使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散布在相关联的覆盖区域的接入终端116和122进行发送时,与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发送的基站相比,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承受的干扰较小。
图2示出了示例性的无线通信系统200。为简洁起见,无线通信系统200描绘了一个基站210和一个接入终端250。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系统200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的基站和/或多于一个的接入终端,其中,额外的基站和/或接入终端可以基本上类似于或不同于下文描述的示例性基站210和接入终端250。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基站210和/或接入终端250可以采用本文所描述的系统和/或方法以便于它们之间的无线通信。
在基站210处,将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212提供到发送(TX)数据处理器214。根据一个示例,可以通过相应的天线来发送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为数据流所选定的特定编码方案来对业务数据流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经编码的数据。
可以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每一个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额外地或者替代地,导频符号可以是频分复用(FDM)的、时分复用(TDM)的或者码分复用(CDM)的。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其可在接入终端250处使用以对信道响应进行估计。基于为每一个数据流所选定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相键控(M-PSK)或M阶正交幅度调制(M-QAM)等),对该数据流的经复用的导频和经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便提供调制符号。针对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
数据流的调制符号可以被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220,TX MIMO处理器220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随后向NT个发射机(TMTR)222a到2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各种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和正发送符号的天线。
每个发射机222接收并处理相应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对模拟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放大、滤波、以及上变频)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经调制信号。进一步,将来自发射机222a至2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发送。
在接入终端250处,所发送的经调制信号被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并且来自每个天线252的接收信号被提供到相应的接收机(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机254对相应的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对经调节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并且进一步处理所述采样以提供相应的“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基于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来接收并且处理来自NR个接收机254的NR个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可以解调、解交织并解码每个检测到的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基站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所执行的处理是相反的。
如上面所讨论的,处理器270可以定期地确定要使用哪种可用技术。进一步,处理器270可以形成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可以由TX数据处理器238进行处理(TX数据处理器238还从数据源2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调制器280进行调制,由发射机254a至254r进行调节并且被发送回基站210。
在基站210处,来自接入终端2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机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并且由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由接入终端2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进一步,处理器230可以对所提取的消息进行处理,以确定将哪个预编码矩阵用于确定波束成形权重。
处理器230和270可以分别指导(例如,控制,协调和管理等)基站210和接入终端250处的操作。相应的处理器230和270可以与存储器232和272相关联,存储器232和272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230和270还可以执行计算,以分别导出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脉冲响应估计。
接下来参见图3,其提供了根据实施例的、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示例性系统。如图所示,系统300包括基站310,基站310可通信地耦合到中继节点320、传统直接链接无线终端330(例如,LTE版本-8UE),以及非传统无线终端340(例如,LTE-AUE,将来的UE等)。在这个实施例内,基站310生成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包括针对中继节点320、传统直接链接无线终端330和/或非传统无线终端340中的任何一个的资源分配。在一个方面,以可由中继节点320、传统直接链接无线终端330和/或非传统无线终端340中的任何一个进行解码的方式对控制符号进行连接并且随后进行发送。在另一方面,还以可由中继节点320、传统直接链接无线终端330和/或非传统无线终端340中的任何一个进行解码的方式,经由所述控制信号来提供相应控制区域(control region)大小的指示。下文提供对这些和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更为详细的讨论。
如前文所述,针对LTE-A中继站的一种经济上具有吸引力的选择是带内半双工中继站,带内半双工中继站针对每个频带上的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在Tx和Rx之间进行切换。在一个方面,MBSFN子帧便于中继站半双工下行链路操作,其中,中继站在下行链路上第一并且可能在第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上发送公共参考信号和控制信号(例如,PCFICH、PHICH、和/或针对上行链路数据(传统和非传统UE两者)的PDCCH准许以及针对下行链路数据(非传统UE)的PDCCH准许),随后,在子帧的其余部分,中继站进行切换以接收宿主小区传输。
然而,典型的MBSFN配置将子帧0、4、5和9限制为非MBSFN子帧。这种限制表明中继节点可以使用10个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最多6个子帧来进行回程通信。此外,中继节点针对回程链路使用MBSFN子帧,并且中继节点将不会服务于中继UE(例如,接入链路关闭)。此外,对于一个或两个Tx天线端口,中继节点在其MBSFN子帧中发送至少一个OFDM符号(例如,多达两个符号),而对于4个Tx天线端口,其发送固定的两个符号。由于中继节点的半双工特性,在发送时,对于常规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中继节点不能接收来自宏小区的第一和/或第二控制符号中的控制信息(如下文关于图4所讨论的)。还要考量延伸到扩展CP的情况。
现转向图4,其提供了宏小区和中继小区中的示例性的一组控制符号的示图。此处,该一组控制符号400示出了中继回程中的特定的控制信道问题,假设宏小区中配置了两个控制符号,并且中继小区中配置了一个控制符号。可以看出,中继节点错过了来自宏小区的第一控制符号中的控制信息,并且因此错过了来自宏小区的前两个控制符号中的完整控制信息。结果,中继小区中的前两个符号变得实际上没有用处。
本说明书中提出了至少两个可能步骤以减轻上面所讨论的问题。第一,可以使中继节点中的控制符号的数量最小化。举例而言,对于一个或两个Tx天线端口为一个控制符号,并且对于4个Tx天线端口为两个控制符号。第二,宏小区中的控制符号的数量可以与中继节点中的控制符号的数量对齐。
接下来参见图5,其提供了控制符号的示例性对齐的示图,其中,假设中继节点处从Tx到Rx的切换时间可以忽略。此外,如之前所讨论的,一组控制符号500在宏小区和中继节点中是对齐的。在这个实施例内,中继节点错过了来自宏小区的第一控制符号中的控制信息。然而,应该注意到,宏小区中的第一控制符号可以只服务于直接链接UE。对于这个实施例,为了服务于中继节点,宏小区因此需要在剩余符号中具有LTE-A控制信道,其采用版本-8中的时分复用(TDM)方式、采用频分复用(FDM)方式,或者采用其组合的方式。为此,图6和图7提供了便于分别经由TDM和FDM来服务于中继节点和/或直接链接用户设备的控制符号602和702的示例性示图。
现在可以考量若干个潜在问题和提出的方案。应该注意到,宏小区中的第一若干个控制符号(例如,在LTE版本8中,对于系统带宽大于10个资源块而言,多达3个符号;否则多达4个符号)可以只服务于直接链接UE。在这些符号中,需要发送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连同公共参考信号(CRS),以及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例如,具有例如Ng=1/6的最小资源分配)。还可以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服务于直接链接UE。无论是FDM还是TDM结构,LTE-A控制应当至少携带PDCCH。PDCCH可以服务于中继节点和直接链接UE两者。PCFICH(TDM)或PCFICH等效信息(FDM,例如,用于控制的资源块的数量、资源块的潜在位置)和/或PHICH也可以由LTE-A控制信息来发送。再次,所述PCFICH/PHICH信息可能本来用于中继节点、直接链接UE或两者。
在版本8中,为了对PDCCH进行解码,可能需要知道预留给PHICH的资源量。因此,需要在PDCCH检测之前知道或者检测到PHICH信息。这是通常为什么PHICH信息是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的载体(carrier)的原因。在LTE-A中,无论是TDM还是FDM控制结构,如果支持LTE-A PHICH,则期望将PHICH和PDCCH复用在一个符号或一个资源块中。然而,这样产生了需要预先发送两组PHICH信息的情况。
考量了用于提供前述信息的若干种可能方案。举例而言,在版本-8中,控制符号是硬编码的(例如,Ng=1/6或0),其中,PBCH中的Ng指示用于LTE-A控制的Ng。在FDM控制结构的情况下,Ng还可以隐含地指示用于LTE-A控制的资源块的总数。额外地或者替代地,PBCH可以指示用于版本-8和LTE-A控制两者的Ng(例如,对于版本-8和LTE-A总是强制相同的Ng值),或者可以引入新的比特以指示LTE-A Ng值。
此外,另外的考虑是针对PHICH设计。由于版本-8和LTE-A两者都包括PHICH,所以期望针对直接链接UE实施一种方案,以有效地获得PHICH信息。在一个方面,基于实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最低物理资源块,将版本-8和LTE-A PHICH资源在逻辑上进行连接以用于实际PHICH资源索引映射。
另一个考虑是关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更具体地,对设计考虑进行考量,以便基于PDCCH中的最小控制信道单元(CCE)来导出确认/否定确认资源。在一个方面,这可以通过将版本8和LTE-A PDCCH资源在逻辑上进行连接以用于实际PUCCH资源索引映射来完成。
此外,在版本-8中,应该注意到,PDCCH检测是根据搜索空间和聚合级别来进行组织的。关于聚合级别,应该注意到,存在4种可能的聚合级别:1、2、4或8个CCE(其中,每个CCE消耗36个资源单元)。搜索空间遵循树状结构,其中,针对聚合级别L的解码候选总是具有L的整数倍的起始CCE。
应该进一步注意到,存在两种类型的搜索空间:公共的和特定于UE的。公共搜索空间可以具有聚合级别4和8,而特定于UE的搜索空间可以具有1、2、4和8。每种搜索空间和聚合级别的解码候选的数量如下:公共搜索空间中的级别{4,8}为{4,2},并且特定于UE的搜索空间中为{6,6,2,2}。然而,针对直接链接UE的PDCCH的可用资源被分成两部分:版本-8部分(例如,第一和/或第二控制符号),和LTE-A部分(例如,TDM或FDM结构)。如果这种静态划分是强制的,那么这将是低效的。在任何情况下,剩下的问题是关于:针对直接链接UE如何仍然获得{4,2},{6,6,2,2}解码候选。
本文所公开的第一选项包括将版本-8和LTE-A PDCCH资源在逻辑上进行连接。额外地或者替代地,提出将版本-8和LTE-A PDCCH资源在逻辑上进行连接、但是尊重前面提到的树状结构的方案。举例而言,连接可以取决于PDCCH聚合级别,以使得可以维持树状结构。在特定的示例中,如果在版本-8控制区域中存在N1个CCE,并且在LTE-A控制区域中存在N2个CCE,那么为了观察到树状结构,每种聚合级别L的CCE的数量将为:floor(N1/L)+floor(N2/L),其中,L=1,2,4,8。
接下来参见图8,其提供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示例性基站的框图。如图所示,基站800可以包括处理器组件810、存储器组件820、分配组件830、连接组件840、指示符组件850、生成组件860和通信组件870。
在一个方面,处理器组件810配置为执行与执行多个功能中的任意功能有关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组件810可以是专用于分析要从基站800传送的信息和/或生成可以由存储器组件820、分配组件830、连接组件840、指示符组件850、生成组件860和/或通信组件870使用的信息的单个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额外地或者替代地,处理器组件810可以配置为控制基站8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在另一方面,存储器组件820耦合到处理器组件810,并且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组件810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存储器820还可以配置为存储多种其他类型数据中的任意类型数据(其包括由分配组件830、连接组件840、指示符组件850、生成组件860和/或通信组件870中的任意组件所生成的数据)。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配置(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电池供电式存储器、硬盘和磁带等)来配置存储器组件820。还可以在存储器组件820上实现诸如压缩和自动备份(例如,使用独立磁盘冗余阵列配置)之类的各种特征。
如图所示,基站800还可以包括分配组件830。在这种实施例内,分配组件830配置为分配子帧内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在一个方面,第一组控制资源或第二组控制资源可以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相关联。在另一方面,第一组控制资源位于传统控制区域内,而第二组控制资源位于非传统控制区域内。
在另一方面,基站800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组件840,连接组件840配置为执行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的连接,以形成一组连接的资源。此处,第一部分可以与传统用户设备(例如,版本-8UE)相关联,而第二部分可以与非传统用户设备(例如,LTE-A UE,将来的UE等)相关联。在特定的实施例中,连接组件840进一步配置为基于这一组连接的资源的子集,来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资源以用于与非传统用户相关联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
基站800还可以包括指示符组件850,指示符组件850配置为提供与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一分配大小和与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的指示。此处,第一分配大小可以与非传统用户设备(例如,LTE-A UE和将来的UE等)相关联,而第二分配大小可以与传统用户设备(例如,版本-8UE)相关联。为此,应当注意,指示符组件850可以配置为实现多种指示方案中的任何指示方案。举例而言,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指示符组件850进一步配置为在物理广播信道中引入新的一组比特,其中,所述引入操作指示第一分配大小。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指示符组件850进一步配置为经由物理广播信道来指示第一分配大小,并且将第二分配大小硬编码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中。在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指示符组件850进一步配置为使得第一分配大小等于第二分配大小,其中,所述指示是经由物理广播信道来传送的。在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指示符组件850进一步配置为经由层3(layer three)配置来指示第一分配大小或第二分配大小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所示,基站800还可以包括生成组件860。在这个实施例内,生成组件860配置为生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该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或第二组控制资源中的至少一个。此处,应当注意,生成组件860可以配置为生成各种类型控制信号中的任意类型控制信号,其中,连接组件840随后用于确定连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类型资源。例如,在第一方面,该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是物理混合自动重转请求指示符信道。对于这个实施例,连接组件840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基于实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的最低物理资源块,来确定这一组连接的资源的子集内用于实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资源。在第二方面,该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对于这个实施例,连接组件840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针对与非传统用户设备相关联的聚合级别,来确定这一组连接的资源的子集内的一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候选。所述连接然后可以基于聚合级别。
在又一方面,基站800包括通信组件870,通信组件870耦合到处理器组件810,并且配置为将基站800与外部实体进行交接。举例而言,通信组件870可以配置为将该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传送到直接链接用户设备或中继节点。在一个方面,应当注意,通信组件870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其中,第一控制信号至少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并且其中,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在第一方面,生成组件860可以配置为经由排除操作来排除控制资源,其中,第二组控制资源是从第一控制信号中排除的,并且其中,通信组件870配置为向传统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在另一方面,通信组件870配置为向非传统用户设备或中继节点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应当进一步注意的是,通信组件870可以配置为以多种格式中的任何格式来提供控制数据。例如,在一个方面,通信组件870配置为以时分复用格式来提供传统控制区域,其中,所述传统控制区域包括多达2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在另一方面,通信组件870配置为以时分复用格式、频分复用格式和/或结合了频分复用格式和时分复用格式的格式来提供非传统控制区域。
转向图9,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系统900。系统900和/或用于实现系统900的指令可以例如位于网络实体(例如,基站800)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如图所示,系统900包括功能方框,这些功能方框可以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系统900包括可以一起执行的电组件的逻辑群组902。如图所示,逻辑群组902可以包括用于分配子帧内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的电组件910。逻辑群组902还可以包括用于将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进行连接以形成一组连接的资源的电组件912。此外,逻辑群组902可以包括用于使用该一组连接的资源的子集来发送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电组件914。此外,系统900可以包括存储器920,存储器920保持用于执行与电组件910、912和914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其中,电组件910、912和914中的任意组件可以存在于存储器920内部或外部。
接下来参见图10,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另一系统1000。系统1000和/或用于实现系统1000的指令也可以例如位于网络实体(例如,基站800)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其中,系统1000包括功能方框,这些功能方框可以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此外,系统1000包括电组件的逻辑群组1002,类似于系统900中的逻辑群组902,这些电组件可以一起执行。如图所示,逻辑群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分配子帧内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的电组件1010。逻辑群组1002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便于第一分配大小和第二分配大小的指示的指示方案的电组件1012。进一步,逻辑群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根据指示方案来发送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电组件1014。此外,系统1000可以包括存储器1020,存储器1020保持用于执行与电组件1010、1012和1014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电组件1010、1012和1014示出为在存储器1020外部,但是,应当明白的是,电组件1010、1012和1014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020内部。
接下来参见图11,其提供了示出用于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根据本说明书的方面,过程1100包括一系列动作,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由网络实体(例如,基站800)的各种组件来执行。过程110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这一系列动作。在另一实施例中,对包括用于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过程1100的动作的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考量。
在一个方面,过程1100从动作1100处的建立与中继节点和直接链接UE的通信开始。在一个方面,直接链接UE可以包括传统UE(例如,版本-8UE)和/或非传统UE(例如,LTE-A UE和将来的UE等)。
接下来,在动作1120处,根据所服务的特定实体来分配资源。在任何给定时间,这些实体可以包括多个直接链接UE和/或中继节点中的任意实体,其中,分配了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一旦进行了分配,过程1100随后继续动作1130,在动作1130处,基站判断是否对这些资源的部分进行连接或者实现指示方案以指示特定的分配大小。
如果实施了基于连接的算法,那么过程1100继续动作1140,在动作1140处,确定分配部分。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而第二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一旦进行了确定,随后在动作1150处,将这些分配部分在逻辑上进行连接。接下来,在动作1160处,生成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包括连接的分配部分的子集,其中,随后在动作1170处传送控制信号。
然而,如果未实施基于连接的算法,那么过程1100可以继续到动作1135,在动作1135处,确定分配大小。在特定的实施例中,资源的第一分配大小与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而资源的第二分配大小与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一旦确定了分配大小,那么在动作1145处实施用于指示分配大小的适当指示方案。接下来,在动作1160处,根据指示方案来生成控制信号,其中,随后在动作1170处传送所述控制信号。
接下来参见图12,框图示出了根据各个方面的、便于解码控制信号的示例性无线终端。如图所示,无线终端1200可以包括处理器组件1210、存储器组件1220、配置组件1230、通信组件1240和解码组件1250。
类似于基站800中的处理器组件810,处理器1210配置为执行与多个功能中的任意功能相关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组件1210可以是专用于分析要从无线终端1200传送的信息和/或生成可以由存储器组件1220、配置组件1230、通信组件1240和/或解码组件1250使用的信息的单个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额外地或者替代地,处理器组件1210可以配置为控制无线终端12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在另一方面,存储器组件1220耦合到处理器组件1210,并且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组件1210执行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存储器组件1220还可以配置为存储多种其他类型数据中的任意类型数据(包括由配置组件1230、通信组件1240和/或解码组件1250中的任意组件生成的数据)。此处,应当注意的是,存储器组件1220类似于基站800中的存储器组件820。相应地,应当理解的是,存储器组件820的前述特征/配置中的任意特征/配置也适用于存储器组件1220。
如图所示,无线终端1200还可以包括配置组件1230和通信组件1240。在这个实施例内,配置组件1230配置为对用户设备进行初始化以实现解码方案,而通信组件1240配置为接收一组控制符号。对于这个实施例,这一组控制符号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无线终端1200可以进一步包括解码组件1250,解码组件1250配置为基于解码方案来确定指示或连接中的至少一个。关于指示,应该注意到,该指示指示了与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一分配大小和与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为此,应该注意到,解码组件1250可以配置为经由物理广播信道中的一组新引入的比特来确定第一分配大小。在这个实施例内,第一分配大小可以与非传统用户设备(例如,LTE-A UE和将来的UE等)相关联。关于连接,解码组件1250可以配置为对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的连接进行解码,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并且其中,第二部分与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
转向图13,其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便于解码控制信号的系统1300。系统1300和/或用于实现系统1300的指令可以位于例如用户设备(例如,无线终端1200)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如图所示,系统1300包括功能方框,这些功能方框可以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系统1300包括可以一起执行的电组件的逻辑群组1302。如图所示,逻辑群组1302包括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配置以实现解码方案的电组件1310。此外,逻辑群组1302可以包括用于接收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或第二组控制资源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组控制符号的电组件1312。逻辑群组1302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解码方案以对第一部分控制资源与第二部分控制资源的连接进行解码的电组件1314。此外,系统1300可以包括存储器1320,存储器1320保持用于执行与电组件1310、1312和1314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电组件1310、1312和1314示出为在存储器1320外部,但是,应当明白的是,电组件1310、1312和1314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320内部。
接下来参见图14,其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便于解码控制信号的另一系统1400。系统1400和/或用于实现系统1400的指令也可以位于例如用户设备(例如,无线终端1200)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其中,系统1400包括功能方框,这些功能方框可以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此外,类似于系统1300中的逻辑群组1302,系统1400包括可以一起执行的电组件的逻辑群组1402。如图所示,逻辑群组1402可以包括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配置以实现解码方案的电组件1410。此外,逻辑群组1402可以包括用于接收包括第一组控制资源或第二组控制资源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组控制符号的电组件1412。逻辑群组1402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解码方案以对第一分配大小或第二分配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的指示进行解码的电组件1414。此外,系统1400可以包括存储器1420,存储器1420保持用于执行与电组件1410、1412和1414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电组件1410、1412和1414示出为在存储器1420外部,但是,应当明白的是,电组件1410、1412和1414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420内部。
接下来参见图15,其提供了示出便于解码控制信号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根据本说明书的方面,过程1500包括一系列动作,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由用户设备(例如,无线终端1200)的各种组件来执行。过程150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采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这一系列动作。在另一实施例中,对包括用于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来执行过程1500的动作的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考量。
在一个方面,过程1500从动作1510处的无线终端配置为对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开始。此处,应当注意的是,可以根据从网络实体接收的指令来预配置和/或动态地配置无线终端。一旦进行了配置,无线终端可以对在动作1520处接收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
如前文所述,网络实体可以实现多种算法中的任意算法以便于经由基于MBSFN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在一个方面,动作1510处的无线终端的配置是根据由网络实体实现的特定算法,这些特定算法包括基于连接的算法以及其中分配大小是基于特定实施的指示方案来指示的算法。相应地,在动作1530处,过程1500可以包括判断是否实施了基于连接的算法。
如果确实实施了基于连接的算法,那么过程1500继续到动作1540,在动作1540处,确定特定的连接方案。这个特定的连接方案随后在动作1550处实施,并且过程1500接着结束于动作1560处的根据连接方案来解码控制信号。
然而,如果在动作1530处,确定未实施基于连接的算法,那么在动作1535处确定特定的基于指示的方案,以便于确定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分配大小。这个特定的指示方案随后在动作1545处实施,并且过程1500接着结束于动作1560处的根据指示方案来解码控制信号。
示例性的通信系统
接下来参见图16,其提供了根据各个方面来实施的示例性通信系统1600,通信系统1600包括多个小区:小区I1602和小区M1604。此处,应当注意的是,相邻小区1602和1604轻微重叠,如小区边界区域1668所指示,由此产生相邻小区中的基站所发送的信号之间的潜在信号干扰。系统1600的每个小区1602和1604包括3个扇区。根据各个方面,没有被细分成多个扇区的小区(N=1)、具有两个扇区的小区(N=2)和具有多于3个扇区的小区(N>3)也是可能的。小区1602包括第一扇区(扇区I1610)、第二扇区(扇区II1612)和第三扇区(扇区III1614)。每个扇区1610、1612和1614具有两个扇区边界区域;每个扇区边界区域是在两个邻近的扇区之间共享的。
扇区边界区域为相邻扇区中的基站所发送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提供潜在可能性。线1616表示扇区I1610和扇区II1612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线1618表示扇区II1612和扇区III1614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线1620表示扇区III1614和扇区I1610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类似的,小区M1604包括第一扇区(扇区I1622)、第二扇区(扇区II1624)和第三扇区(扇区III1626)。线1628表示扇区I1622和扇区II1624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线1630表示扇区II1624和扇区III1626之间的扇区边界区域;线1632表示扇区III1626和扇区I1622之间的边界区域。小区I1602包括基站(BS)(基站I1606),以及每个扇区1610、1612和1614中的多个终端节点(EN)。扇区I1610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1640和1642而耦合到BS1606的EN(1)1636和EN(X)1638;扇区II1612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1648和1650而耦合到BS1606的EN(1’)1644和EN(X’)1646;扇区III1614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1656和1658而耦合到BS1606的EN(1”)1652和EN(X”)1654。类似的,小区M1604包括基站M1608,以及每个扇区1622、1624和1626中的多个终端节点(EN)。扇区I1622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1640’和1642’而耦合到BS M1608的EN(1)1636’和EN(X)1638’;扇区II1624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1648’和1650’而耦合到BS M1608的EN(1’)1644’和EN(X’)1646’;扇区31626包括分别经由无线链路1656’和1658’而耦合到BS1608的EN(1”)1652’和EN(X”)1654’。
系统1600还包括网络节点1660,网络节点1660分别经由网络链路1662和1664而耦合到BS I1606和BS M1608。网络节点1660还经由网络链路1666而耦合到其他网络节点(例如,其他基站、AAA服务器节点、中间节点和路由器等)和因特网。网络链路1662、1664和1666可以例如是光纤线缆。每个终端节点(例如,EN11636)可以是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无线终端。无线终端(例如,EN(1)1636)可以移动通过系统1600,并且可以经由无线链路来与EN当前位于其中的小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无线终端(WT)(例如,EN(1)1636)可以经由基站(例如,BS1606和/或网络节点1660)来与对等节点(例如,系统1600中或系统1600外的其他WT)进行通信。WT(例如,EN(1)1636)可以是诸如移动电话和具有无线调制解调器的个人数据助理等之类的移动通信设备。相应的基站使用与在剩余符号时段(例如,非条带符号时段)中用于分配音调并且确定音调跳变的方法不同的、针对条带符号时段的方法来执行音调子集分配。无线终端使用音调子集分配方法以及从基站接收的信息(例如,基站斜率ID和扇区ID信息),以确定它们可以用来在特定的条带符号时段接收数据和信息的音调。音调子集分配序列是根据各个方面构建的,以跨越相应音调来分散扇区间和小区间的干扰。虽然本系统主要是在蜂窝模式背景下描述的,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各个方面,多种模式是可用和适用的。
示例性的基站
图17示出了根据各个方面的示例性基站1700。基站1700通过针对小区的相应不同的扇区类型产生不同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来实现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基站1700可以用作图16中的系统1600的基站1606和1608中的任何一个。基站1700包括通过总线1709连接在一起的接收机1702、发射机1704、处理器1706(例如,CPU)、输入/输出接口1708和存储器1710,在总线1709上,各种组件1702、1704、1706、1708和1710可以交换数据和信息。
耦合到接收机1702的扇区化天线1703是用于从来自基站的小区内的每个扇区的无线终端传输接收数据和其他信号(例如,信道报告)。耦合到发射机1704的扇区化天线1705是用于向基站的小区的每个扇区内的无线终端1800(参见图18)发送数据和其他信号(例如,控制信号、导频信号和信标信号等)。在各个方面,基站1700可以采用多个接收机1702和多个发射机1704(例如,针对每个扇区有单独的接收机1702,并且针对每个扇区有单独的发射机1704)。处理器1706可以例如是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器1706在存储于存储器1710中的一个或多个例程1718的指导下来控制基站1700的操作,并且实现这些方法。I/O接口1708提供去往其他网络节点的连接,将BS1700耦合到其他基站、接入路由器、AAA服务器节点等、其他网络和因特网。存储器1710包括例程1718和数据/信息1720。
数据/信息1720包括数据1736、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信息1738(其包括下行链路条带符号时间信息1740和下行链路音调信息1742)以及无线终端(WT)数据/信息1744(其包括多组WT信息:WT1信息1746和WT N信息1760)。每组WT信息(例如,WT1信息1746)包括数据1748、终端ID1750、扇区ID1752、上行链路信道信息1754、下行链路信道信息1756和模式信息1758。
例程1718包括通信例程1722和基站控制例程1724。基站控制例程1724包括调度器模块1726和信令例程1728(其包括针对条带符号时段的音调子集分配例程1730、针对其余符号时段(例如,非条带符号时段)的其他下行链路音调分配跳变例程1732以及信标例程1734)。
数据1736包括要发送的数据和来自WT的接收数据,要发送的数据将被发送到发射机1704的编码器1714以便于在传输到WT之前进行编码,来自WT的接收数据在接收之后已经通过接收机1702的解码器1712进行了处理。下行链路条带符号时间信息1710包括帧同步结构信息,例如,超时隙、信标时隙以及超超时隙(ultraslot)结构信息,以及规定给定的符号时段是否为条带符号时段的信息,如果是的话,还包括该条带符号时段的索引和该条带符号是否为用于截短基站使用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的复位点的信息。下行链路音调信息1742包括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分配给基站1700的载波频率、音调的数目和频率、要分配给条带符号时段的音调子集的集合、和其他特定于小区和扇区的值(例如,斜率、斜率索引和扇区类型)。
数据1748可以包括WT11800已经从对等节点接收的数据、WT11800期望发送到对等节点的数据以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报告反馈信息。终端ID1750是基站1700分配的识别WT11800的ID。扇区ID1752包括识别WT11800在其中进行操作的扇区的信息。扇区ID1752例如可以用于确定扇区类型。上行链路信道信息1754包括识别已经由调度器1726分配给WT11800使用的信道段的信息,例如,针对数据的上行链路业务信道段和针对请求、功率控制和定时控制等的专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分配给WT11800的每个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遵循上行链路跳变序列。下行链路信道信息1756包括识别已经由调度器1726分配以用于携带去往WT11800的数据和/或信息的信道段的信息,例如,针对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业务信道段。分配给WT11800的每个下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遵循下行链路跳变序列。模式信息1758包括识别WT11800的操作状态(例如,睡眠、保持和开启)的信息。
通信例程1722控制基站1700以执行各种通信操作并且实现各种通信协议。基站控制例程1724用于控制基站1700,以执行基本的基站功能任务(例如,信号的产生和接收、调度)并且实现某些方面的方法的步骤(包括在条带符号时段期间使用音调子集分配序列来向无线终端发送信号)。
信令例程1728控制接收机1702及其解码器1712的操作以及发射机1704及其编码器1714的操作。信令例程1728负责控制所发送的数据1736和控制信息的产生。音调子集分配例程1730使用该方面的方法并且使用数据/信息1720(包括下行链路条带符号时间信息1740和扇区ID1752)来构建条带符号时段中使用的音调子集。对于小区中的每个扇区类型以及对于相邻小区而言,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将是不同的。WT1800根据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在条带符号时段中接收信号;基站1700使用相同的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以产生发送的信号。对于除了条带符号时段之外的符号时段,其他下行链路分配跳变例程1732使用包括下行链路音调信息1742和下行链路信道信息1756在内的信息来构建下行链路音调跳变序列。下行链路数据音调跳变序列是跨越小区中的扇区同步的。信标例程1734控制信标信号(例如,集中在一个或一些音调上的相对较高功率信号的信号)的传输,信标信号可以用于同步的目的,例如,使下行链路信号的帧定时结构同步,并且因此使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在超超时隙边界方面同步。
示例性的无线终端
图18示出了示例性的无线终端(终端节点)1800,其可以用作图16中所示出的系统1600的任何一个无线终端(终端节点)(例如,EN(1)1636)。无线终端1800实现音调子集分配序列。无线终端1800包括通过总线1810耦合在一起的接收机1802(其包括解码器1812)、发射机1804(其包括解码器1814)、处理器1806以及存储器1808,在总线1810上,各个组件1802、1804、1806和1808可以交换数据和信息。用于从基站(和/或不同的无线终端)接收信号的天线1803耦合到接收机1802。用于例如向基站(和/或不同的无线终端)发送信号的天线1805耦合到发射机1804。
处理器1806(例如,CPU)控制无线终端1800的操作,并且通过执行例程1820和使用存储器1808中的数据/信息1822来实现方法。
数据/信息1822包括用户数据1834、用户信息1836以及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信息1850。用户数据1834可以包括本来用于对等节点的数据和从基站接收的数据,本来用于对等节点的数据将被路由到编码器1814以便在由发射机1804传输到基站之前进行编码,从基站接收的数据已经由接收机1802中的解码器1812进行处理。用户信息1836包括上行链路信道信息1838、下行链路信道信息1840、终端ID信息1842、基站ID信息1844、扇区ID信息1846和模式信息1848。上行链路信道信息1838包括识别已经由基站分配给无线终端1800在向基站进行发送时使用的上行链路信道段的信息。上行链路信道可以包括上行链路业务信道、专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请求信道、功率控制信道和定时控制信道)。每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遵循上行链路音调跳变序列。上行链路跳变序列在小区的每个扇区类型之间以及不同的邻近小区之间是不同的。下行链路信道信息1840包括识别已经由基站分配给WT1800以在基站正向WT1800发送数据/信息时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段的信息。下行链路信道可以包括下行链路业务信道和分配信道,每个下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遵循下行链路跳变序列,下行链路跳变序列在小区的每个扇区之间是同步的。
用户信息1836还包括终端ID信息1842、基站ID信息1844和扇区ID信息1846,其中,终端ID信息1842是基站分配的标识,基站ID信息1844识别WT已经与其建立通信的特定基站,扇区ID信息1846识别WT1800目前位于其中的小区的特定扇区。基站ID1844提供小区斜率值,并且扇区ID1846提供扇区索引类型;小区斜率值和扇区索引类型可以用来导出音调跳变序列。还包括在用户信息1836中的模式信息1848识别WT1800是否处于睡眠模式、保持模式或开启模式。
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信息1850包括下行链路条带符号时间信息1852和下行链路音调信息1854。下行链路条带符号时间信息1852包括帧同步结构信息(例如,超时隙、信标时隙和超超时隙结构信息),以及规定给定的符号时段是否为条带符号时段的信息,如果是的话,还包括该条带符号时段的索引和该条带符号是否为用于截短基站使用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的复位点的信息。下行链路音调信息1854包括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分配给基站的载波频率、音调的数目和频率、要分配给条带符号时段的音调子集的集合、和其他特定于小区和扇区的值(例如,斜率、斜率索引和扇区类型)。
例程1820包括通信例程1824和无线终端控制例程1826。通信例程1824控制由WT1800使用的各种通信协议。无线终端控制例程1826控制基本的无线终端1800功能性(包括接收机1802和发射机1804的控制)。无线终端控制例程1826包括信令例程1828。信令例程1828包括用于条带符号时段的音调子集分配例程1830和用于其余符号时段(例如,非条带符号时段)的其他下行链路音调分配跳变例程1832。音调子集分配例程1830使用用户数据/信息1822(包括下行链路信道信息1840、基站ID信息1844(例如,斜率索引和扇区类型)和下行链路音调信息1854)以根据某些方面来产生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并且对从基站发送的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对于除了条带符号时段之外的符号时段,其他下行链路音调分配跳变例程1830使用信息(包括下行链路音调信息1854和下行链路信道信息1840)来构建下行链路音调跳变序列。在由处理器1806执行时,音调子集分配例程1830用于确定无线终端1800何时以及在哪些音调上从基站1700接收一个或多个条带符号信号。上行链路音调分配跳变例程1830使用音调子集分配功能以及从基站接收的信息来确定其应当在其中进行发送的音调。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可以将这些功能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存储或发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二者,通信介质包括便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任意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意可用介质。通过举例而非限制的方式,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所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进行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而言,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光学地复制数据。上述组合也应该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当使用程序代码或者代码段来实现实施例时,应当理解的是,代码段表示过程、功能、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者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何组合。代码段可以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者存储器内容来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者硬件电路。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方式(包括: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网络传输等)来传递、转发或者发送信息、自变量、参数、数据等。另外,在一些方面,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和/或动作可以作为代码和/或指令一个组合或者任何组合或者代码和/或指令集的形式驻留在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其可以并入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对于软件实施方式,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使用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功能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实现在存储器内或者存储器外,在后一情况中,存储器单元可以经由本领域已知的各种装置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
对于硬件实施方式,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者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为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其他电子单元,或者以上的组合内。
以上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示例。当然,为了描述前述的实施例,不可能组件或者方法的每个可以想到的组合进行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许多各种实施例的进一步组合和排列也是可能的。相应地,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落入附随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动、修改和变形。此外,在详细描述或者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包括”的范围内,该术语的涵盖方式类似于“包括”,如同“包括”用作权利要求中的过渡词一样进行解释。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推断”或“推论”通常指的是从经由事件和/或数据而获得的一组观察报告来推理或推断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的过程。举例而言,推论可以用来识别特定的内容或动作,或者可以产生状态的概率分布。这种推论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根据对数据和事件的考虑来计算状态的概率分布。推论还可以指代用于从一组事件和/或数据来组成高级事件的技术。这种推论导致从一组观察到的事件和/或存储的事件数据来构造新的事件或动作,而不管事件是否在极接近的时间上相关,也不管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数个事件和数据源。
此外,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和“系统”等旨在指代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举例而言,组件可以是(但并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程序、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而言,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计算设备两者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者多个组件可以位于执行中的进程和/或线程内,并且组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者多个计算机之间。另外,可以通过其上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来执行这些组件。这些组件可以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该组件以信号的方式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进行交互和/或跨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的信号、以本地进程和/或远程进程的方式来进行通信。
所主张的内容见权利要求。

Claims (31)

1.一种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配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相关联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
实施一种指示方案,所述指示方案用于促进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一分配大小和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的指示;以及
根据所述指示方案来发送至少一个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物理广播信道中引入新的一组比特以便于指示所述第一分配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指示方案包括经由物理广播信道来指示所述第一分配大小,其中,所述第二分配大小被硬编码到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配大小等于所述第二分配大小,所述发送步骤包括:经由物理广播信道来传送所述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指示方案包括:经由层3配置来传送所述第一分配大小或所述第二分配大小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是在传统控制区域内,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是在非传统控制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时分复用格式来提供所述传统控制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时分复用格式来提供所述非传统控制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频分复用格式来提供所述非传统控制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结合了频分复用格式和时分复用格式的格式来提供所述非传统控制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发送步骤包括传送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至少包括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和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中排除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被传送到传统用户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传送到非传统用户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被传送到中继节点。
15.一种配置为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节点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其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分配组件,其配置为分配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相关联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
指示符组件,其配置为提供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一分配大小和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的指示;
生成组件,其配置为生成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指示;以及
通信组件,其配置为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示指示符组件进一步配置为:在物理广播信道中引入新的一组比特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分配大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指示符组件进一步配置为:经由物理广播信道来指示所述第一分配大小,并且将所述第二分配大小硬编码到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指示符组件进一步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分配大小等于所述第二分配大小,其中,所述指示是经由物理广播信道来传送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指示符组件进一步配置为:经由层3配置来指示所述第一分配大小和所述第二分配大小中的至少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是在传统控制区域内,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是在非传统控制区域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所述通信组件配置为:以时分复用格式来提供所述传统控制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所述通信组件配置为:以时分复用格式来提供所述非传统控制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所述通信组件配置为:以频分复用格式来提供所述非传统控制区域。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所述通信组件配置为:以结合了频分复用格式和时分复用格式的格式来提供所述非传统控制区域。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通信组件进一步配置为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至少包括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和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所述生成组件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中排除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并且其中,所述通信组件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提供给传统用户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通信组件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送到非传统用户设备。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通信组件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送到中继节点。
29.一种配置为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分配与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相关联的第一组控制资源和第二组控制资源的模块;
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一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一分配大小和与所述第二组控制资源相关联的第二分配大小的指示的模块;以及
用于传送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模块,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号包括所述指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所述用于提供所述指示的模块进一步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分配大小等于所述第二分配大小,其中,所述指示是经由物理广播信道来传送的。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所述用于提供所述指示的模块进一步配置为:经由层3配置来指示所述第一分配大小和所述第二分配大小中的至少一个。
CN201410192001.0A 2009-05-27 2010-05-27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4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158709P 2009-05-27 2009-05-27
US61/181,587 2009-05-27
US12/787,605 US8767684B2 (en) 2009-05-27 2010-05-26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operating a relay via a multimedia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based backhaul link
US12/787,605 2010-05-26
CN201080022704.9A CN102450083B (zh) 2009-05-27 2010-05-27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2704.9A Division CN102450083B (zh) 2009-05-27 2010-05-27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4706A true CN103944706A (zh) 2014-07-23
CN103944706B CN103944706B (zh) 2017-07-04

Family

ID=426973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270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0083B (zh) 2009-05-27 2010-05-27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CN2014101920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4706B (zh) 2009-05-27 2010-05-27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270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0083B (zh) 2009-05-27 2010-05-27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67684B2 (zh)
EP (1) EP2436225A1 (zh)
JP (1) JP5826743B2 (zh)
CN (2) CN102450083B (zh)
TW (1) TW201119479A (zh)
WO (1) WO20101387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434B (zh) * 2016-07-22 2021-06-01 苹果公司 在全双工操作和半双工操作之间自主选择的用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4082B2 (en) * 2009-06-25 2015-04-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350486B2 (en) * 2009-08-17 2016-05-24 Sun Patent Tru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CCE blind decoding method
US9614654B2 (en) 2011-10-03 2017-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balancing data payload size and decoding time
US9585156B2 (en) 2011-11-14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different LTE-TDD configurations in neighboring regions and/or adjacent carriers
US9930678B2 (en) * 2012-07-19 201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UEs with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and some techniques to mitigate UE-to-UE and base station-to-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WO2014046497A1 (ko) * 2012-09-21 2014-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신호를 수신 또는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873518B2 (en) * 2012-09-24 2014-10-28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messages to nodes with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EP2991242A1 (en) * 2014-08-27 2016-03-0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Controller for a SUDA system
CN109417803B (zh) * 2016-06-30 2023-09-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US10608779B2 (en) * 2017-02-06 2020-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rch space configuration for new radio (NR) system
US10856263B2 (en) * 2017-09-08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ized search space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20210135796A1 (en) * 2019-11-05 2021-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identification for multi-path downlink retransmiss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04A (zh) 2006-08-21 2008-02-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上行调度指配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1166073A (zh) 2006-10-17 2008-04-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应用于多跳通信系统的协作分集通信方法
US20100172308A1 (en) * 2009-01-07 2010-07-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physical indicator channel mapping with 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
US9450727B2 (en) * 2009-02-03 2016-09-2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hysical layer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841363A (zh) 2009-03-18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系统
EP2244433A1 (en) 2009-04-23 2010-10-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Sub-frame structure for use i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for Relay Backhaul Lin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 *
NOKIA等: "Control Channel for Relay Backhaul fink", 《3GPP TSG RAN WG1MEETING #57, R1-09176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434B (zh) * 2016-07-22 2021-06-01 苹果公司 在全双工操作和半双工操作之间自主选择的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6225A1 (en) 2012-04-04
CN102450083A (zh) 2012-05-09
JP5826743B2 (ja) 2015-12-02
WO2010138768A1 (en) 2010-12-02
US8767684B2 (en) 2014-07-01
CN102450083B (zh) 2016-03-30
US20110128933A1 (en) 2011-06-02
CN103944706B (zh) 2017-07-04
TW201119479A (en) 2011-06-01
JP2012528541A (ja) 2012-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0083B (zh) 便于经由基于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的回程链路来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68665B (zh) 异构网络中的频谱解读
CN102461287B (zh) 便于多载波系统中的定时对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55007B (zh) 控制信道传输和接收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04675B (zh) 针对多载波操作的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84574B (zh) Ue-rs到dwpts的扩展
CN102301637B (zh) 用于将旧式长期演进用户装备与高级长期演进用户装备相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15036B (zh) 用于便利控制区域大小的可靠传输和跨载波信号传送的可靠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98746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RU2637779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состоянии канала
CN10184302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CN102415185B (zh) 无线通信中的数据和控制复用
CN101978641B (zh) 对多载波系统中的小区进行报告和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74489B (zh) 无线系统中用以减小干扰的方法与设备
CN101868935B (zh) 基于信标的控制信道
CN102461303B (zh) 用于促进无线电链路监视及恢复的方法与设备
CN102763348A (zh) 有助于对中继回程链路中的信号进行早期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84842A (zh) 便利在异构网络中解码系统信息块
CN105409316A (zh) 针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时间间隔(tti)捆绑
CN101984776A (zh) 实现用于信标信道的级联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22715A (zh) 针对机器型通信(mtc)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覆盖增强
CN103503507A (zh) 管理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无效参考子帧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09310A (zh) 时分双工(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的动态指示
CN102415035A (zh) 用于多载波操作的反馈信息的传输
CN102907035A (zh) 用于下行链路信道资源指派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