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1467A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1467A
CN103941467A CN201410129380.9A CN201410129380A CN103941467A CN 103941467 A CN103941467 A CN 103941467A CN 201410129380 A CN201410129380 A CN 201410129380A CN 103941467 A CN103941467 A CN 103941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ght
emitting units
brightness
ligh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93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洪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293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14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1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1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背光模组发光不均带来的显示质量差的问题。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用于显示的出光单元,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液晶显示器,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要想实现显示功能,需要通过背光模组的辅助。而背光模组的发光特性将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的画面品质。
现有的背光模组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但无论对于哪一种背光模组,其均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光形成背光,由于发光二极管发光具有一定发光角度和范围等原因,背光模组的发光不均匀。例如一般的背光模组其边缘区域的亮度偏高,从而影响整个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背光模组发光不均带来的显示质量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用于显示的出光单元,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发出的光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背光模组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根据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设置显示面板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使得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背光模组;
检测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分布;
根据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分布设置显示面板对应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使得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即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大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小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大,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均匀,提高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膜基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阵列基板;101-像素电极;102-薄膜晶体管;20-彩膜基板;201-公共电极;202-彩色膜层;203-黑矩阵;30-液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用于显示的出光单元,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彩膜基板2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液晶30。且在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上分别设置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201,当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201分别加载电压形成竖直电场,驱动液晶30偏转以实现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即显示装置的透光面积。
图1所示的为显示面板一个出光单元的示意图,其中,由于阵列基板10还包括薄膜晶体管102,彩膜基板20上对应一个出光单元还设置有彩色膜层202以及位于不同颜色的彩色膜层之间的黑矩阵203。其中,出光单元中对应薄膜晶体管102以及黑矩阵203的位置处不透光,仅在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201对应的区域出透光,即出光单元的透光区100,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即为透光区对应的面积。
具体的,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即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大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小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即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大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小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大,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均匀,提高显示质量。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具体为:设置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的宽度使得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遮光层位于各出光单元之间主要是为了防止像素单元漏光,影响显示效果。如图1所示,各出光单元之间设置有遮光层(即可以是图1所示的黑矩阵203)。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设置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的宽度使得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具体可以是,遮光层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大的区域的宽度大于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小的区域的宽度,即遮光层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大的区域的宽度大,从而使得与其相邻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减小,降低该区域的显示亮度;遮光层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小的区域的宽度小,从而使得与其相邻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减大,提高该区域的显示亮度,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一致。其中,所述亮度大的区域和所述亮度小的区域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出光单元,即显示面板上可以是对应每一个出光单元通过设置其周边的遮光层使得与其他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不同,从而使得对应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还可以是对应在入射到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亮度大于入射到显示面板的第二区域的亮度,通过设置遮光层在第一区域的宽度大于第二区域的宽度,使得第一区域的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一致。
如图2所示,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彩色膜层之间设置有黑矩阵(遮光层)203,以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在对应绿色膜层的出光单元区域的亮度大于对应蓝色膜层的出光单元区域的亮度,则可以使得位于红色和绿色膜层之间的黑矩阵的宽度a大于绿色和蓝色膜层之间的黑矩阵的宽度b,从而使得绿色膜层对应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于蓝色膜层对应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进而在对应绿色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出光亮度和对应蓝色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出光亮度一致。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
即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以及彩膜基板20。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或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图1中以所述遮光层(即图1所示的黑矩阵203)位于所述彩膜基板20为例。
可选的,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且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不同颜色的彩色膜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彩色膜层之间。
即如图1所示,在彩膜基板20上设置有黑矩阵203(即遮光层)。需要说明的是,彩膜基板上的彩色膜层一般设置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膜层,每一个出光单元对应一种颜色的彩色膜层以实现显示装置的彩色显示。如图2所示,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彩色膜层之间设置有黑矩阵203,根据背光模组的对应亮度可以使得位于红色和绿色膜层之间的黑矩阵的宽度a大于绿色和蓝色膜层之间的黑矩阵的宽度b,从而使得绿色膜层对应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于蓝色膜层对应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
当然,所述遮光层也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上。本发明实施例以所述遮光层设置在彩膜基板上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的,所述出光单元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具体为:
所述像素电极的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即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大的区域的像素电极的面积小,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小的区域的像素电极的面积大,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不同区域的显示亮度相同,提高显示质量。即如图3所示,根据背光模组的对应亮度可以使得对应绿色(G)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像素电极的宽度c小于对应蓝色(B)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像素电极的宽度d,从而使得对应绿色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像素电极发的面积小于对应蓝色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像素电极的面积,从而使得对应绿色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于对应蓝色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进而使得绿色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出光亮度和蓝色膜层的出光单元的出光亮度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发出的光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背光模组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即显示面板在对应背光模组亮度大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在对应背光模组亮度小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大,从而使得显示装置不同区域的显示亮度相同,提高显示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根据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设置显示面板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使得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即通过使得显示面板上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在各个区域不同,其与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均匀,提高显示质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设置显示面板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具体包括:
形成显示面板上位于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设置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的宽度使得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遮光层位于各出光单元之间主要是为了防止像素单元漏光,影响显示效果。如图1所示,各出光单元之间设置有遮光层(即可以是图1所示的黑矩阵203)。
所述设置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的宽度使得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即遮光层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大的区域的宽度大,从而使得与其相邻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减小,降低该区域的显示亮度;遮光层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小的区域的宽度小,从而使得与其相邻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减大,提高该区域的显示亮度,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一致。其中,所述亮度大的区域和所述亮度小的区域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出光单元,即显示面板上可以是对应每一个出光单元通过设置其周边的遮光层使得与其他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不同,从而使得对应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还可以是对应在入射到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亮度大于入射到显示面板的第二区域的亮度,通过设置遮光层在第一区域的宽度大于第二区域的宽度,使得第一区域的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于第二区域的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一致。
可选的,所述形成显示面板上位于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具体包括:
在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遮光层,或者,在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遮光层。
即所述遮光层可以是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也可以是形成在所述彩膜基板上。
可选的,在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遮光层以及彩色膜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彩色膜层之间。即在形成彩膜基板的制作过程中分别形成遮光层和彩色膜层,其使得遮光层位于所述彩色膜层之间。
可选的,所述根据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设置显示面板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具体包括:
形成各出光单元的像素电极,其中,所述像素电极的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彩膜基板2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液晶30。且在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上分别设置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201,当像素电极101和公共电极201分别加载电压形成竖直电场,驱动液晶30偏转以实现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形成像素电极过程中,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大的区域的像素电极的面积小,在对应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小的区域的像素电极的面积大,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不同区域的显示亮度相同,提高显示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101、形成背光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显示装置根据背光模组的安装位置不同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且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组成机构有所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形成背光模组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模组也可以是侧入式背光模组。
步骤102、检测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分布。
具体的,可以利用亮度计对背光模组进行亮度测量,利用光学亮度计,测试背光源面内的多个点,如50*80,即可得到背光模组的亮度分布,其中测试点数越多,亮度分布数据越精准。优选的,还可以利用光学检查CCD(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对整体背光亮度进行拍摄捕捉,从而得到背光源整体亮度的面内分布。此方法较为精准的反应背光模组的亮度分布。
本发明实施例检测背光模组的亮度分布可以通过任一检测方法完成。
步骤103、根据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分布设置显示面板对应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使得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通过使得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即在对应背光模组亮度大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小,在对应背光模组亮度小的区域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大,从而使得显示装置不同区域的显示亮度相同,提高显示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用于显示的出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具体为:
设置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的宽度使得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且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不同颜色的彩色膜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彩色膜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单元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具体为:
所述像素电极的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发出的光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背光模组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7.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设置显示面板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使得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设置显示面板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具体包括:
形成显示面板上位于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设置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的宽度使得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显示面板上位于各出光单元之间的遮光层具体包括:
在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遮光层,或者,在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遮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上形成所述遮光层以及彩色膜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彩色膜层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入射到显示面板的亮度设置显示面板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具体包括:
形成各出光单元的像素电极,其中,所述像素电极的面积与入射到该显示面板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12.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背光模组;
检测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分布;
根据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分布设置显示面板对应的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使得所述出光单元的出光面积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对应亮度成反比。
CN201410129380.9A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39414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9380.9A CN103941467A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9380.9A CN103941467A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1467A true CN103941467A (zh) 2014-07-23

Family

ID=51189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9380.9A Pending CN103941467A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146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1781A (zh) * 2016-09-27 2016-12-2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024794A (zh) * 2017-06-08 2017-08-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08832027A (zh) * 2018-06-07 2018-11-16 广州市得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woled+coa基板制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9664A (ja) * 2003-07-30 2005-02-2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922893A (zh) * 2004-02-21 2007-02-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3d图像显示设备中提高图像质量
CN101080757A (zh) * 2005-01-25 2007-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1159121A (zh) * 2007-11-20 2008-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162278A (zh) * 2007-11-13 2008-04-16 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中的导光组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39423A (zh) * 2009-11-02 2010-09-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提高led背光源亮度均匀性的方法
CN102959462A (zh) * 2010-06-28 2013-03-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9664A (ja) * 2003-07-30 2005-02-2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922893A (zh) * 2004-02-21 2007-02-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3d图像显示设备中提高图像质量
CN101080757A (zh) * 2005-01-25 2007-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1162278A (zh) * 2007-11-13 2008-04-16 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中的导光组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1159121A (zh) * 2007-11-20 2008-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839423A (zh) * 2009-11-02 2010-09-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提高led背光源亮度均匀性的方法
CN102959462A (zh) * 2010-06-28 2013-03-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1781A (zh) * 2016-09-27 2016-12-2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251781B (zh) * 2016-09-27 2019-04-2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024794A (zh) * 2017-06-08 2017-08-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08832027A (zh) * 2018-06-07 2018-11-16 广州市得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woled+coa基板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2137B (zh) 一种彩膜基板、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353533B (zh) 显示面板及使用其的显示设备
US20170170241A1 (en) Display panel
CN107134260B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6033656A (zh) 显示装置
CN103796380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源和调光方法
CN108649059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243980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检测纯色画面的方法
US10127850B2 (en) Field sequential display panel, field sequenti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us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light source
CN106356387A (zh) Led阵列基板、显示面板、3d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3794632A (zh) 显示面板
CN104716163A (zh) 像素结构以及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4752620A (zh) 颜色转换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5226069A (zh)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
CN108878472A (zh)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563052A (zh)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4821161A (zh) 一种场序显示面板、场序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8169943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5607346A (zh) 一种石墨烯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53155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50062196A1 (en) Night vision compatible display
CN110518044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6647056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6023872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795891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