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7670B - 培养瓶 - Google Patents

培养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7670B
CN103937670B CN201410088501.XA CN201410088501A CN103937670B CN 103937670 B CN103937670 B CN 103937670B CN 201410088501 A CN201410088501 A CN 201410088501A CN 103937670 B CN103937670 B CN 103937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ottleneck
culturing
edge
diap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85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37670A (zh
Inventor
M·塞佩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pedov Europe
Original Assignee
Eppendor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ppendorf SE filed Critical Eppendorf SE
Publication of CN103937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7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37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7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04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by injection or suction, e.g. using pipettes, syringes, need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08Flask, bottle or test tub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瓶,所述培养瓶包括:瓶体内的培养室,瓶体包括平的底壁、与底壁隔开距离的平的顶壁以及跨接底壁与顶壁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侧壁,所述底壁在上侧上具有生长面;开口,所述开口与底壁隔开距离地位于一个侧壁与平的顶壁的相互邻接的区域内;以及空心圆柱形的瓶颈,所述瓶颈与开口的边缘相连接并且相对于生长面成锐角定向,从而血清移液管、刮刀、导管或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能够从外面通过瓶颈放置到生长面的后面的角部处。

Description

培养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培养细胞、组织或微生物的培养瓶。
背景技术
培养瓶(也称为“细胞培养瓶”)在实验室中被用于培育或收获细胞、组织或微生物。培养瓶具有扁平的、基本上呈矩形的瓶体,所述瓶体具有底壁、顶壁和侧壁,所述底壁、顶壁和侧壁限定培养室。底壁的上侧是用于细胞、组织或微生物的生长面。带瓶盖的瓶颈从窄的前侧壁向外突出。在使用时培养瓶通常以其大的底壁放置在水平的底座上。培养瓶的平的底壁与平的顶壁之间的距离被称作高度或厚度。为了节省空间,可以将培养瓶堆叠码放在能够为细胞、组织或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气候条件的细菌培养器内。为了保证细菌培养器与瓶体中的培养室之间的气体交换,通常可以将瓶盖从封闭位置带入通风位置或设计成过滤瓶盖。
借助血清移液管,刮刀或导管将细胞、组织或微生物从培养瓶中清除,将它们从外部通过瓶颈插入培养室内并沿着生长面引导。同样是借助血清移液管通过瓶颈将培养基滴入培养瓶内并从中吸出。这些工作很繁琐,尤其是在无菌的环境中执行这些工作并且使用者穿着防护服的时候。
为了避免当培养瓶已经打开时,培养液因晃动而从培养室中漾出,瓶颈与底壁保持距离地与侧壁内的开口的边缘相连接。因此该开口在下面通过瓶颈与底壁之间的距离和在上面通过直线的接合棱边限定,侧壁的上边缘沿该棱边与顶壁连接。为了更容易地借助移液管或刮刀达到生长面,已知具有相对于生长面呈锐角倾斜的瓶颈的培养瓶。由于开口的上边缘上的棱边尤其使得难以将移液管或刮刀引导至生长面的后面的角部。即移液管或刮刀沿该棱边滑动时所遇到的阻力要大于沿空心圆柱形的瓶颈的光滑的表面滑动的阻力。
EP0743362B1记载了一种实验室用瓶,它包括瓶体,瓶体在前侧壁中具有圆形的开口。纵向伸长的、具有内部的和外部的空心圆柱形壁部的圆环形的瓶颈从开口的边缘向外延伸。瓶颈的内侧的一部分位于瓶体的顶壁的上方。瓶颈具有向下倾斜的填充壁,该填充壁在前侧壁附近封闭瓶颈的内侧与顶壁之间的缝隙。在该实验室用瓶中,由于开口的上边缘上的填充壁会妨碍接近生长面。
WO2006/099127A1记载了一种细胞培养瓶,它具有瓶体,所述瓶体用作培养室。培养室是通过包括刚性表面的底壳和顶壁限定,在其中底壳和顶壁在侧壁和端壁上相互连接。在至少一个开口上存在倾斜的瓶颈,并且至少一个旋盖朝着瓶颈的开口定向。除了倾斜的瓶颈,底壁和顶壁具有朝着瓶颈上升和下降的缩入部,借此不会有液体被截留在角部中。倾斜的瓶颈使得移液管、刮刀或导管更容易进入培养室。此外上升和下降的缩入部为瓶盖提供了自由空间,使得瓶盖不会与堆叠中相邻的细胞培养瓶相碰。为了扩大细胞培养面,瓶颈优选设置细胞培养瓶的角部上。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培养瓶,所述培养瓶使得移液管、刮刀、导管或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能更容易地达到底壁上的生长面。
按照本发明的培养瓶包括
●瓶体内的培养室,瓶体包括平的底壁、与底壁隔开距离的平的顶壁和跨接底壁与顶壁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侧壁,底壁在上侧上具有生长面,
●开口,该开口与底壁隔开距离地位于一个侧壁与平的顶壁的相邻接的区域内,和
●空心圆柱形的瓶颈,瓶颈与所述开口的边缘相连接并且相对于生长面成锐角定向,使得能够将血清移液管、刮刀、导管或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从外部穿过瓶颈放置,特别是放置到生长面的后面的角部处。
在按照本发明的培养瓶中,瓶体的开口是在一个侧壁与顶壁的两个相邻接的区域内形成。因此开口具有两个开口部段,其中下开口部段设置在侧壁内,而上开口部段设置在顶壁内。与生长面成锐角倾斜的空心圆柱形的瓶颈与开口的边缘,即与下开口部段的边缘和上开口部段的边缘相连接。由于空心圆柱形的瓶颈与开口的边缘相连接,瓶颈的内部横截面不再部分地被开口的边缘覆盖。由此可以引导移血清液管、刮刀或其它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穿过瓶颈和侧壁与顶壁内的开口并且放置到生长面和后面的及侧面的侧壁的邻接的内表面上。这比在传统的培养瓶中简单,尤其是因为开口在上面没有通过直线形的接合棱边覆盖瓶颈的横截面。到达生长面由此变得容易,尤其是到达生长面的与瓶颈相对的后面的角部。培养瓶可以构造成,使得能够借助血清移液管、刮刀、导管或其它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更好地达到与瓶颈相对的后侧壁的内表面和两个与后侧壁相邻接的纵侧的侧壁的内表面,由此便于将纵向伸长装置对准细胞培养瓶的两个后面的角部。
瓶颈至少在开口处是空心圆柱形,从而使得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能够更容易地接近生长面。瓶颈在与开口隔开距离之处也可以具有与空心圆柱形不同的形状。优选瓶颈整体是空心圆柱形的。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瓶颈具有多个空心圆柱形的瓶颈部分。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这些空心圆柱形的瓶颈部分是在瓶颈的纵向上依次设置。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这些空心圆柱形的瓶颈部分具有不同内径和/或不同外径。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内径较大的空心圆柱形的瓶颈部分的位置比内径较小的空心圆柱形的瓶颈部分更为靠后设置。因此瓶颈总体上从前向后扩展。这特别有利于借助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达到后面的角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由多个构件组装而成的瓶颈具有不同内径和/或不同外径的瓶颈部分。
按照一个实施方式,细胞培养瓶具有一个瓶下部和瓶上部,其中瓶下部具有底壁、侧壁和与一个侧壁相连接的第一瓶颈部分,瓶上部具有顶壁和与顶壁相连接的第二瓶颈部分,并且瓶下部和瓶上部在相邻的边缘处密封地彼此连接。优选可以通过注塑法和其它适当的方法由塑料制造瓶下部和瓶上部。优选瓶下部和瓶上部在相邻的边缘是密封地和不可拆卸地相连接。瓶下部和瓶上部优选一体地通过注塑制造。可选地,瓶下部和瓶上部也可以在相邻的边缘上密封地且可拆卸地相互连接,例如通过卡口连接,其中为了密封可以在相邻的边缘之间设置软弹性的密封元件。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第一瓶颈部分是空心圆柱体,该空心圆柱体在一个在与生长面垂直的面内环绕的端侧的边缘的下边缘部段内与侧壁内的开口的下开口部段的边缘相连接,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瓶颈部分是空心圆柱体段,该空心圆柱体段在端侧的边缘与第一瓶颈部分的端侧的边缘的上边缘部段相连接并且在其纵向侧的边缘上与顶壁内的开口的朝第一瓶颈部分扩展的上开口部段的边缘相连接。这种实施方式尤其有利于通过注塑法制造瓶下部和瓶上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空心圆柱体段的内径大于空心圆柱体。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空心圆柱体段在其前边缘上在内圆周上与空心圆柱体的后边缘上的外圆周相连接。
此外这种实施方式有利于连接瓶下部和瓶上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瓶下部和瓶上部之间的连接是超声波焊接连接或红外线焊接连接或粘合连接或卡锁连接。
在超声波焊接的情况下,材料通过接合件(瓶下部和瓶上部)的高频振动彼此熔化并在此时相互接合。振动是由超声波发生器生成并借助工具(所谓的“超声焊极”)导入接合件内。瓶下部与瓶上部之间材料锁合的连接具有高强度。当瓶下部和瓶上部由聚苯乙烯制造时,可以特别有利地采用超声波焊接。
红外线焊接的情况下,接合件是通过接合区中的热辐射熔化。为此例如将红外线辐射器定位在瓶下部与瓶上部之间的接合区的旁边。当接合区熔化之后拼接接合件。例如在移走红外线辐射器之后通过压合瓶下部和瓶上部进行。
在粘合的情况下,将粘合剂置入接合件之间。此外需要注意,粘合剂或其中所含的溶剂应对待培养的细胞、组织或微生物无害。附加或可选地,也可以相对于培养室封装粘合连接,例如通过使用密封件将粘合连接与培养室分开。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将在瓶上部的边缘上环绕地向下突出的能量导向器焊接到在瓶下部的上边缘上环绕的并且向上敞开的槽中来建立瓶下部和瓶上部之间的超声波焊接连接。优选借助安装在瓶下部的上边缘上的超声焊极实现将能量导向器焊接到槽中。通过能量导向器将由超声焊极导入瓶上部的能量导入槽的底部。熔体积聚在槽内并填满槽。当熔体凝固之后,瓶下部和瓶上部持久地和密封地相互连接。槽和能量导向器的轮廓不再存在或只是部分地存在或被瓶下部和瓶上部之间的材料锁合的连接所替代。
按照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焊接之前能量导向器具有肋条的形状,所述肋条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并且三角形的顶端位于下端部。此外优选在顶端处能量导向器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50°至70°,此外优选约为60°。优选在焊接之前,在能量导向器与槽的侧壁之间在侧面存在小的空隙。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瓶上部在边缘上具有向上突出的,不中断的或中断的第一肋条。第一肋条优选可用于放置超声焊极。第一肋条优选为此在垂直方向上位于能量导向器上。能量可以从超声焊极经由第一肋条通过顶壁直接被导入能量导向器之中。此外通过将超声焊极置放到第一肋条上可以避免损坏顶壁,在将超声焊极面式地放置在顶壁上时可能出现这种损坏。此外第一肋条可以用作导向元件,它防止放置在培养瓶上的另一个培养瓶侧向移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连续地或中断地环绕的、具有平坦的底侧的第二肋条从底壁向下突出。第二肋条用平坦的底侧形成支撑面。此外第二肋条可以用作导向元件,当将其放置在一个培养瓶上的时候,第二肋条防止培养瓶侧向移动。为此优选第二肋条相对于第一肋条侧向错开地布置。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将在瓶上部的边缘上环绕地向下突出的第三肋条和在瓶下部的上边缘上环绕地向上突出的第四肋条熔化并且压合来建立瓶下部与瓶上部之间的红外线焊接连接。第三和第四肋条优选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在条状的端面上彼此焊接。通过这种几何形状有助于有目的地加热和焊接接合区。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瓶颈具有用于瓶盖的至少一个外螺纹和/或至少一个卡扣元件。借助外螺纹和/或卡扣元件能够可松开地和/或可从闭合位置调节到通风位置地将设有互补的元件的瓶盖安装在培养瓶上。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细胞培养瓶朝瓶颈逐渐变细。由此便于将介质从细胞培养瓶中倒出来。此外通过细胞培养瓶这样变细可以避免出现生长面的用血清移液管或其它添加或提取装置无法达到的区域。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在底壁与瓶颈所连接的侧壁之间存在相对于底壁锐角倾斜的斜壁。斜壁使得从培养瓶中倒出介质和移动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变得容易。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瓶颈是柱形的。按照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瓶颈是圆柱形的。柱形的和圆柱形的形状有利于在瓶颈内低阻力地移动血清移液管或其它纵向伸长的装置。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瓶颈与培养室的内部之间的过渡部完全地和/或部分地是平滑的和/或倒圆的。由此使得在瓶颈内移动血清移液管、刮刀、导管或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变得容易。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平的顶壁平行于平的底壁定向。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培养瓶的上侧和下侧彼此这样匹配,使得能够逐层叠放多个相同的细胞培养瓶。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瓶颈所连接的侧壁在瓶颈下方具有弧形的凹口,该凹口适于容纳设置在下面的、相同的培养瓶的瓶颈的从顶壁突出的区域。由此能够逐层叠放培养瓶。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培养瓶通过注塑法制造。优选培养瓶包括瓶下部和瓶上部,瓶下部和瓶上部分开地通过注塑法制造并且此后密封地相互连接。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培养瓶由聚苯乙烯或其它塑料制成。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一个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培养瓶的侧视图;
图2示出培养瓶的纵视图;
图3示出图2的培养瓶的放大的细部视图III;
图4示出培养瓶的俯视图;
图5示出培养瓶的后视图;
图6示出培养瓶的瓶下部和瓶上部在接合之前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图7用倾斜地从下面和一个侧面观察的透视图示出瓶下部和瓶上部在接合之前的竖直剖视图;
图8用倾斜地从下面和另一个侧面观察的透视图示出瓶下部和瓶上部在接合之前的竖直剖视图;
图9用竖直剖视图示出在接合之前瓶下部和瓶上部的用于红外线焊接连接的接合区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
图10用倾斜地从前面和侧面观察的透视图示出培养瓶;
图11用倾斜地从前面和侧面观察的透视图示出传统的培养瓶;
图12a-c用俯视图(图12a)、沿图12a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12b)和沿图12a的线c-c的剖视图(图12c)示出在按照本发明的培养瓶中利用血清移液管可到达的面;
图13a-c用俯视图(图13a)、沿图13a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13b)和沿图13a的线c-c的剖视图(图13c)示出在传统的培养瓶中利用血清移液管可到达的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表述“上”,“上方”,“下”和“下方”涉及底壁位于在水平底座上并且顶壁位于底壁上方时培养瓶的定向。表述“前”和“后”涉及瓶颈比瓶体更靠近观察者的培养瓶。
按照图1-5,按本发明的培养瓶1包括瓶体2,瓶体具有基本上平的底壁3和一本上平的顶壁4,这两个壁彼此平行定向。底壁3和顶壁4分别包括一个基本上矩形的部段3.1、4.1和一个基本上梯形的部段3.2、4.2。
底壁3和顶壁4之间的间隔区通过与底壁3和顶壁4的边缘相连接的侧壁5、6、7、8、9、10跨接。底壁的矩形部段3.1略小于顶壁4的矩形部段4.1。因此与矩形部段3.1、4.1的边缘相连接的后面的侧壁5和两个后面纵向侧的侧壁6、7仅略微向外倾斜(见图12a)。
底壁3的梯形部段3.2明显小于顶壁4的梯形部段4.2。因此将梯形部段3.2,4.2的侧面边缘连接的前面的纵向侧的侧壁8,9较强地向外倾斜(见图12a)。
底壁的梯形部段的前边缘与梯形的斜壁11相连接。斜壁11的前边缘在顶壁4的前边缘的后面不远处结束(见图12a)。前面的侧壁10设置斜壁11的该边缘与顶壁4的前边缘之间。前面的侧壁10在斜壁11的前边缘的下方伸展至底壁3的下侧的高度(见图1、3)。
前面的纵向侧的侧壁8、9也跨接斜面11的纵向侧的边缘与顶壁4的前面的纵向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见图7、8)。
底壁3的上侧面是一个平的生长面12。
在前侧壁10的与顶壁4邻接的区域内和在顶壁4的邻接区域内存在开口13。开口13的设置前侧壁10内的下开口部段13.1设置斜壁11的上方。因此开口13在竖直方向上与底壁3隔开距离。下开口部段13.1在正视图中是椭圆形的(见图10)。
设置在顶壁4中的上开口部段13.2朝前侧壁10扩展。上开口部段13.2在俯视图中具有椭圆形的一部分的形状(见图4、7、8)。
空心圆柱形的瓶颈14与开口13的边缘固定连接。瓶颈14相对于底壁3成锐角地倾斜。瓶颈14在前端部上向上突出于顶壁4的平行于底壁3定向的部段。
瓶颈14具有圆形的横截面。瓶颈具有第一瓶颈部分14.1,第一瓶颈部分具有空心圆柱形的形状。第一瓶颈部分14.1在一个端侧的边缘15的下边缘部段15.1上与下开口部段13.1的边缘固定地连接(见图3)。
此外瓶颈14还具有第二瓶颈部分14.2,第二瓶颈部分是空心圆柱体段。第二瓶颈部分14.2在侧边缘上与上开口部段13.2的椭圆形的边缘连接。在其端侧的边缘上第二瓶颈部分与第一瓶颈部分14.1的向上突出于前侧壁10的上边缘部段15.2相连接。
瓶颈14在外面在圆周上具有用于调节瓶盖的螺纹16。
前侧壁10在瓶颈的下面具有弧形的凹口19,该凹口与第二瓶颈部分14.2的前面的端侧的边缘互补地成形。
壁3至11限定培养室20。
底壁3以及各侧壁5至10和第一瓶颈部分14.1属于瓶下部21,如图6至8所示。顶壁4和第二瓶颈部分14.2属于瓶上部22,如在相同的图中所示。
瓶上部22在边缘上具有向上突出的、不中断地环绕的第一肋条23。
环绕的第二肋条24从底壁3的边缘向下突出。
在后侧壁5上面在侧边缘旁边还存在两个向后突出的、竖直地延伸的后肋条25、26(见图5)。
瓶下部21在上边缘上具有向上敞开的、环绕的槽27(见图6至7)。该槽沿后面的以及纵侧的侧壁5、6、7、8、9的上边缘延伸并且在第一瓶颈部分14.1旁边在前侧壁10的上边缘上延伸。此外该槽在第一瓶颈部分14.1的后端部上在第一瓶颈部分14.1的圆周上延伸。因此槽27只是在第一瓶颈部分14.1的圆周上在一段圆弧上延伸,而在其余部分在一个平面内延伸。
瓶上部22在边缘上环绕地具有向下突出的能量导向器28。该能量导向器按照图6至8具有肋条的形状,所述肋条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其中肋条的顶端指向下面。能量导向器28沿顶壁4的后面的和侧面的边缘延伸并且在第二瓶颈部分14.2旁边沿顶壁的前边缘延伸。此外该能量导向器在前面沿第二瓶颈部分14.2的内圆周延伸。
能量导向器28竖直地设置在第一肋条23的下方。
在制造时,将瓶上部22放在瓶下部21上,使得能量导向器28嵌接到槽27中。这在图2和3中示出。此后将具有相应形状的超声焊极从上面放置到第一肋条23上。以在超声波范围的频率在竖直方向上将超声焊极置于振动。塑料材料通过能量导向器28与槽27的底部的摩擦被熔化并相互焊接。图2和3示出在超声波焊接之后处于最终位置的瓶上部22和瓶下部21,其中在图2和3画出了能量导向器28的在焊接之前还存在的顶端,以便示出能量导向器的这个在与槽27焊接时熔化的部分。
可选地,根据图9,瓶下部21和瓶上部22具有用于建立红外线焊接连接的几何形状。所述几何形状包括从瓶上部22环绕地向下突出的第三肋条29和从瓶下部环绕地向上突出的第四肋条30。在第三和第四肋条29、30之间设置红外线辐射器用于建立连接,在第三和第四肋条29、30熔化之后将其移走。此后熔化的肋条29、30被压合并且在固化之后固定地相连接。
根据图10,在按照本发明的培养瓶1中,通过瓶颈14的通道31在开口13的区域内没有被水平的棱边限制。因此可以很好地进入培养室20。根据图11在传统的培养瓶1中棱边32会妨碍通过瓶颈进入培养室20。
根据图12,在按本发明的培养瓶1中,利用从外部通过瓶颈14导入的计量容积为25ml的血清移液管33(见图6)可以达到大部分的生长面12以及后侧壁5和纵侧的侧壁6、7的较大部分。根据图13,在传统的培养瓶1中,利用血清移液管33只能达到生长面12的相当部分以及后侧壁5和纵侧的侧壁6,7的较小部分。移液管33可达到的侧壁5,6,7的面积在图12和13中用阴影线表示。因此与传统的培养瓶1相比在按照本发明的培养瓶1中能够更容易地添加和提取细胞、组织、微生物和培养基。
在图12和13的实施例中,培养瓶和生长面的可由移液管达到的区域是按比例绘制的。在所示的示例中培养瓶的规格为175。
附图标记列表
1培养瓶
2瓶体
3底壁
3.1矩形部段
3.2梯形部段
4顶壁
4.1矩形部段
4.2梯形部段
5-10侧壁
11斜壁
12生长面
13开口
13.1下开口部段
13.2上开口部段
14瓶颈
14.1第一瓶颈部分
14.2第二瓶颈部分
15端面边缘
15.1下边缘部段
15.2上边缘部段
16螺纹
19凹口
20培养室
21瓶下部
22瓶上部
23第一肋条
24第二肋条
25,26后面的肋条
27槽
28能量导向器
29第三肋条
30第四肋条
31通道
32棱边
33移液管

Claims (17)

1.一种培养瓶,所述培养瓶包括:瓶体(2)内的培养室(20),瓶体包括平的底壁(3)、与底壁(3)隔开距离的平的顶壁(4)以及跨接底壁(3)的边缘与顶壁(4)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侧壁(5至10),所述底壁在上侧上具有生长面(12);开口(13),所述开口与底壁(3)隔开距离地位于一个侧壁(10)与平的顶壁(4)的相互邻接的区域内,所述开口(13)的下开口部段(13.1)设置在侧壁(10)内并且所述开口(13)的上开口部段(13.2)设置在顶壁(4)内;以及空心圆柱形的瓶颈(14),所述瓶颈与下开口部段(13.1)的边缘和上开口部段(13.2)的边缘相连接并且相对于生长面(12)成锐角定向,从而血清移液管、刮刀、导管或纵向伸长的用于添加或提取材料的装置能够从外面穿过瓶颈放置到生长面(12)的后面的角部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培养瓶具有瓶下部(21)和瓶上部(22),其中瓶下部(21)具有底壁(3)、侧壁(5至10)和与一个侧壁(10)相连接的第一瓶颈部分(14.1),瓶上部(22)具有顶壁(4)和与顶壁(4)相连接的第二瓶颈部分(14.2),并且瓶下部(21)和瓶上部(22)在邻接的边缘处密封地彼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第一瓶颈部分(14.1)是空心圆柱体,该空心圆柱体在一个与生长面(12)垂直的面内环绕的端侧的边缘(15)的下边缘部段(15.1)内与侧壁(10)内的开口(13)的下开口部段(13.1)的边缘相连接,第二瓶颈部分(14.2)是空心圆柱体段,该空心圆柱体段在端侧的边缘上与第一瓶颈部分(14.1)的所述端侧的边缘(15)的上边缘部段(15.2)相连接和在两个侧边缘处与顶壁(4)内的开口(13)的朝第一瓶颈部分扩展的上开口部段(13.2)的边缘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瓶下部(21)和瓶上部(22)之间的连接是超声波焊接连接或红外线焊接连接或粘合连接或卡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在瓶上部(22)的边缘上环绕地向下突出的能量导向器(28)焊接到在瓶下部(21)的上边缘上环绕的并且向上敞开的槽(27)内来建立瓶下部(21)和瓶上部(22)之间的超声波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瓶上部(22)在边缘上具有向上突出的、连续或中断地环绕的第一肋条(2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在底壁(3)的边缘上连续或中断地环绕的、包括平坦的底侧的第二肋条(24)向下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在瓶上部(22)的边缘上环绕地向下突出的第三肋条(29)和在瓶下部(21)的上边缘上环绕地向上突出的第四肋条(30)熔化并压合来建立瓶下部与瓶上部之间的红外线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瓶颈(14)具有用于瓶盖的至少一个外螺纹(16)和/或至少一个螺纹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培养瓶朝瓶颈(14)逐渐变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在底壁(3)与瓶颈所连接的侧壁(10)之间具有相对于底壁成锐角倾斜的斜壁(1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瓶颈是圆柱形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瓶颈(14)到培养室(20)中的过渡部完全地和/或部分地是平滑的和/或倒圆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培养瓶的上侧和下侧彼此这样协调,使得能够逐层堆叠多个相同的细胞培养瓶(1)。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瓶颈(14)所连接的侧壁(10)在瓶颈(14)下方具有凹口(19),该凹口适于容纳当前培养瓶(1)放置在其上的相同的培养瓶(1)的瓶颈(14)的相对顶壁(4)突出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培养瓶是通过注塑制造。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培养瓶由聚苯乙烯或其它塑料制成。
CN201410088501.XA 2013-01-18 2014-01-17 培养瓶 Active CN1039376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000264.5A EP2757148B1 (de) 2013-01-18 2013-01-18 Kulturflasche
EP13000264.5 2013-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7670A CN103937670A (zh) 2014-07-23
CN103937670B true CN103937670B (zh) 2016-06-08

Family

ID=47681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8501.XA Active CN103937670B (zh) 2013-01-18 2014-01-17 培养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708576B2 (zh)
EP (1) EP2757148B1 (zh)
JP (1) JP5872598B2 (zh)
CN (1) CN1039376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2240B2 (ja) * 2014-12-26 2019-09-04 株式会社サンプラテック 培養フラスコ
CN112522099A (zh) * 2019-09-17 2021-03-19 上海联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培养瓶
KR102523612B1 (ko) * 2020-06-19 2023-04-27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세포배양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41104A1 (en) * 1983-09-28 1985-05-1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ulture Flask
US5139952A (en) * 1983-09-16 1992-08-18 Terumo Corporation Tissue culture flask
EP0743362A2 (en) * 1995-05-18 1996-11-20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Tissue culture flask
WO2006099127A1 (en) * 2005-03-14 2006-09-21 Corning Incorporated Cell cultivating flask
CN202415564U (zh) * 2011-12-23 2012-09-05 北京青藤谷禧干细胞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面细胞培养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4028A (en) * 1981-01-02 1982-06-08 Carver Joseph L Flask
US5112957A (en) * 1985-12-19 1992-05-12 Pollard Harvey 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ashing solid media
CA2074220C (en) * 1991-07-22 1995-08-01 Tadeusz A. Tyndorf Culture flask
JP2740611B2 (ja) * 1993-02-08 1998-04-15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培養容器
US5783440A (en) * 1996-09-30 1998-07-2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ulture vessel
ES2295275T3 (es) 2002-10-04 2008-04-16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Frasco de cultivo.
US20060020506A1 (en) * 2004-07-20 2006-01-26 Brian Axe Adjusting or determining ad count and/or ad branding using factors that affect end user ad quality perception, such as document performance
WO2006019836A1 (en) * 2004-07-22 2006-02-23 Corning Incorporated Culture flask
US7897379B2 (en) * 2007-02-26 2011-03-01 Corning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bubble formation in cell culture
KR100932861B1 (ko) * 2007-11-30 2009-12-21 코아스템(주) 세포배양플라스크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9952A (en) * 1983-09-16 1992-08-18 Terumo Corporation Tissue culture flask
EP0141104A1 (en) * 1983-09-28 1985-05-1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ulture Flask
EP0743362A2 (en) * 1995-05-18 1996-11-20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Tissue culture flask
WO2006099127A1 (en) * 2005-03-14 2006-09-21 Corning Incorporated Cell cultivating flask
CN202415564U (zh) * 2011-12-23 2012-09-05 北京青藤谷禧干细胞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面细胞培养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57148B1 (de) 2015-12-16
JP2014143998A (ja) 2014-08-14
EP2757148A1 (de) 2014-07-23
CN103937670A (zh) 2014-07-23
JP5872598B2 (ja) 2016-03-01
US20140206078A1 (en) 2014-07-24
US20170191012A1 (en) 2017-07-06
US9708576B2 (en) 2017-07-18
US10260034B2 (en)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7670B (zh) 培养瓶
CN102099459B (zh) 单层或多层细胞培养系统
CN102917961B (zh) 用于容器的盖子
US20160278554A1 (en) Drink cup lid
CN203513696U (zh) 细胞培养瓶
WO2010091125A2 (en) Tube reload system and components
CN103436441A (zh) 细胞培养瓶
CN110835602A (zh) 一种可持续灌流的三维细胞培养瓶
JP6572240B2 (ja) 培養フラスコ
CN103436442A (zh) 细胞培养瓶的瓶体
CN204958945U (zh) 一种设置有导液槽的一次性细胞培养瓶
CN207468654U (zh) 一种密封培养皿盖
CN201619730U (zh) 一种培养基的包装盒
CN207468655U (zh) 一种密封培养皿的底座
CN205875860U (zh) 防渗护套和防渗池
CN204848865U (zh) 一种水生微生物培养皿
CN201500295U (zh) 输液容器及其组合盖
CN211480095U (zh) 一种改善热封错位的蓄电池盖
CN212013961U (zh) 一种中药材无土培育箱
CN219218044U (zh) 一种细胞培养瓶
US20150315536A1 (en) Cell cultivating flask
CN201062111Y (zh) 不漏油防污染的油瓶倒油嘴
CN201500288U (zh) 输液容器
JP7243328B2 (ja) サンプリング機能付き容器
CN103436445A (zh) 一种细胞培养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0

Address after: Hambu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Epedov Europe

Address before: Hambu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EPPENDORF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