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3413B - 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3413B
CN103913413B CN201410146458.8A CN201410146458A CN103913413B CN 103913413 B CN103913413 B CN 103913413B CN 201410146458 A CN201410146458 A CN 201410146458A CN 103913413 B CN103913413 B CN 103913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fiber prepreg
backing plate
slippage
prepr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64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3413A (zh
Inventor
王永军
杨凯
孙宝龙
元振毅
杨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Zhongke Kai 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1464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13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13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3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3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3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承载架安装在该支架的支架面板上。两个固定碳纤维预浸料的基座位于在承载架内,述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中的垫板位于两个基座之间,并与该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中的滑轮钢丝绳固连。滑轮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固定在机床台面上,通过机床带动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移动,使滑移碳纤维预浸料与固定碳纤维预浸料之间产生相对运动,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力传感器测量包覆在垫板上的碳纤维预浸料滑移中的滑移力。本发明施力匀均、加热温度易控制,得到的测量数据可靠,并且操作容易,方便实用,适用性强;可推广到其它种类预浸料的滑移力测量实验中。

Description

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测量碳纤维预浸料成型过程中层间滑移力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热隔膜成型工艺制作复合材料预成型件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纤维的褶皱和断裂,必须使这些纤维层发生相对滑移,并且层间滑移有利于成型过程的进行。预成型件边缘质量主要与复合材料叠层的层间滑移效应有关,各层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和位移几乎一致的效果以及良好的边缘成型质量证明层间滑移效应明显,随着拐角处曲率的变化,层与层之间产生均匀的层间滑移,保证了成型质量,避免了层间分离、拐角褶皱和边缘参差不齐。
我国在此项技术上尚处于实验开发阶段,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涉及具体工艺参数的研究也还处在起步阶段,无法指导热隔膜成型工艺的实际操作实施,严重制约了复合材料在我国的应用。因此,对碳纤维预浸料成型过程中层间滑移力的研究不仅可以测得碳纤维预浸料发生层间滑移时的最佳温度范围,同时对提高复合材料大型复杂结构件的成型效率和成型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测量装置需要在加热的环境中使用,所以对装置的耐热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国外的Scherer等开发了一种采用静载荷系统测量熔融复合材料层间滑移阻力的测试设备。Murtagh等开发了类似上述采用静载荷系统测量熔融复合材料层间滑移阻力的控制设备。这两种设备的操作原理都是从夹在两块矩形加热板之间的两个平板样品中间横向拉伸中心层,并且上述设备的操作过程都比较复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碳纤维预浸料铺层摩擦滑移特性测试装置是将测试夹具和试样整体固定到力学实验机上,利用弹簧加压装置和加热片对试样进行加压和加热,以此来测量层间滑移力,这种弹簧加压的方法误差较大,施加的压力准确度不高;同时,利用加热片对碳纤维预浸料进行加热的方法不容易有效控制温度。
目前,急需一种可靠的能够测量碳纤维预浸料成型过程中不同温度下层间滑移力的简易装置,不仅原理简单、便于操作、经济适用,而且还能够准确和方便的测出碳纤维预浸料的层间滑移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施力误差较大、加热温度不易控制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包括支架、承载架、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和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其中承载架安装在该支架的支架面板上。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位于承载架内,并且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中的上基座固定在承载架的顶板的下表面,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中的下基座固定在支架面板的上表面,两个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相对应并且有间距,该间距等于垫板的厚度与四层碳纤维预浸料的厚度之和。承载架的立柱插装在位于所述支架面板上的立柱孔内,并使两者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中的垫板位于两个基座之间,并与该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中的滑轮钢丝绳固连。滑轮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固定在机床台面上。
所述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包括垫板、夹板、套管和滑轮;所述垫板位于两个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之间,该垫板有滑轮钢丝绳连接孔的一端装夹在夹板内。垫板为条状板,宽度与滑移碳纤维预浸料的宽度相同,将一块条形碳纤维预浸料沿其长度方向对折之后包覆在垫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通过两个夹板夹紧固定,作为滑移碳纤维预浸料。滑轮钢丝绳装在套管内。在所述两个夹板相配合表面分别有垫板嵌槽。
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中的上基座和下基座均为一个表面有凸台的矩形板,该凸台的表面为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
所述套管包括前套管和后套管。在前套管一端端面对称分布有两个槽口,通过该槽口将前套管该端与支架面板插接;在所述前套管的另一端有法兰。在后套管的一端端面对称分布有两个槽口,通过该槽口将后套管与连接板插接;在所述后套管的另一端亦有法兰。将前套管与后套管通过所述法兰固连。
本发明提出的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的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步骤1,确定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的物体质量。确定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的物体质量时,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的大气压强Pi,通过公式(1)
FN=Pi·S(1)
得到应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的压力FN,通过公式(2)确定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上的物体质量M
M=FN/g(2)
上述公式中,S是滑移碳纤维预浸料的受力面积,g是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步骤2,确定所需配重块的质量。通过第一步得到的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上的质量M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承载架与上基座的质量M0,另一部分是配重块的质量Mi。所述承载架与上基座的质量M0通过称量的方法直接获得,所述配重块的质量Mi通过公式(3)确定:
Mi=M-M0(3)
得到应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上的配重块的质量。
步骤3,装夹固定碳纤维预浸料。将两块碳纤维预浸料分别固定在上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和下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上,作为固定碳纤维预浸料。将上基座固定在承载架的顶板的下表面,将下基座固定在支架面板的上表面。
步骤4,装夹滑移碳纤维预浸料。将一块条形碳纤维预浸料沿其长度方向对折之后包覆在垫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将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垫板有滑轮钢丝绳连接孔的一端装入夹板上的垫板嵌槽内并固定。
步骤5,安装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根据第二步中确定的所需配重块的质量Mi,在承载架的底板上码放质量为Mi的标准重物块。将支架置于烘箱中。将连接板固定在机床台面上。将滑轮钢丝绳装入套管内部并引出来。将前套管有槽口一端与支架面板插接;将后套管有槽口一端与连接板插接;将前套管的法兰与后套管的法兰固连。将滑轮钢丝绳装在滑轮上并固定在机床横梁的底部。至此完成了测量装置的安装。
步骤6,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依次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在60℃~180℃的温度范围内的滑移力。首次测量温度为60℃,每次以10℃的温差升温,直至测量温度达到180℃。
测量时,首先通过烘箱对碳纤维预浸料加热至60℃并保温。启动电子万能试验机使机床横梁移动,带动连接在机床横梁上的滑轮钢丝绳移动,从而带动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垫板滑移,使包覆在垫板上的碳纤维预浸料与固定在基座上的碳纤维预浸料之间产生相对运动。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力传感器测量测量包覆在垫板上的碳纤维预浸料滑移中的滑移力。该机床横梁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均根据试验要求确定:机床横梁的移动速度为10mm/min,移动距离为90mm。当碳纤维预浸料滑移距离达到设定值后,机床横梁停止运动。测量温度为60℃时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结束。
机床横梁回位。从烘箱内取出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并使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垫板4回归原位。把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放回到烘箱内。通过烘箱对碳纤维预浸料加热至70℃并保温。当烘箱温度加热到70℃后,启动机床,重复温度为60℃时的测量过程,得到温度为70℃时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
以10℃的温度差逐次调节对碳纤维预浸料的加热温度,并重复所述测量过程,直至完成碳纤维预浸料在60℃~180℃的温度范围内滑移力的测量。得到碳纤维预浸料在60℃~180℃的温度范围内的滑移力。
在测量中,通过计算机会自动绘制出滑移过程中力变化的曲线图。
利用弹簧加压装置和加热片对试样进行加压和加热,以此来测量层间滑移力,这种弹簧加压的方法误差较大,施加的压力准确度不高;同时,利用加热片对碳纤维预浸料进行加热的方法不容易有效控制温度。
本发明提出的碳纤维预浸料滑移力测量装置全部由机械零件组成,并且是在烘箱内作业,可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可测出不同参数条件下碳纤维预浸料之间的滑移力,柔性较强;尽量避免使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高;装置方便实用,容易操作;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经济适用,适应性强;可推广到其它种类预浸料的滑移力测量实验中。
当碳纤维预浸料上所加重物质量M为2958.6g时,不同温度下,采用本发明测得的碳纤维预浸料滑移力如表1所示:
表1
温度(℃)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35 140 145 150
滑移力(N) 18.98 10.98 7.57 6.09 5.36 5.64 5.50 5.43 5.13 5.01 6.34 19.33
表1中的测量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0℃时,碳纤维预浸料的粘度较大,难以产生层间滑移。温度高于60℃时,随着温度升高,碳纤维预浸料的粘度逐渐减小,层间滑移力逐渐减小,层间滑移更容易。温度达到100℃时,碳纤维预浸料的粘度基本到达最低点,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效果最好,利于热隔膜预成型试验的形变成型。温度大于145℃时,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碳纤维预浸料层间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固化反应,碳纤维预浸料的粘度增大,层间滑移力快速增加,层间滑移作用逐渐减弱。温度高于160℃时,层间滑移力较大,无法测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承载架的俯视图。
图3是基座、支架面板与承载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承载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是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支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垫板与夹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前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支架;2.承载架;3.滑移碳纤维预浸料;4.垫板;5.固定碳纤维预浸料;6.基座;7垫片;8.夹板;9.支架面板;10.前套管;11.法兰;12.后套管;13.连接板;14.滑轮;15.支座;16.顶板;17.立柱;18.底板;19.机床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一种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的装置,包括支架1、承载架2、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和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其中,支架1为本实施例的载体,承载架2安装在该支架的支架面板9上。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位于承载架2内,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基座6,其中一个是上基座,另一个是下基座。所述上基座固定在承载架的顶板16的下表面,下基座固定在支架面板9的上表面,两个基座6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相对应并且有间距,该间距等于垫板的厚度与四层碳纤维预浸料的厚度之和。承载架的立柱17插装在位于所述支架面板9上的立柱孔内,并使两者之间间隙配合。试验时所需的配重块安放在承载架的底板18上。试验时,承载架的立柱在配重块的作用下会下移,上基座亦随着承载架下移,使得该上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与下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之间的间距缩小,从而对安放在上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与下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之间的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中的垫板4施加压力。
所述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中的垫板4位于两个基座6之间,并与该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中的滑轮钢丝绳固连。滑轮14固定在连接板13上。连接板13固定在机床台面19上。
所述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包括垫板4、夹板8、套管、连接板13和滑轮14,所述垫板4位于两个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之间,该垫板有滑轮钢丝绳连接孔的一端装夹在夹板8内。滑轮14通过支座安装在连接板13的上表面。滑轮钢丝绳的一端穿过套管的内腔与垫板上的钢丝绳连接孔固连。所述套管用于滑轮钢丝绳的防护,为方便安装,该套管采用空心方钢制成。所述套管包括前套管10和后套管12。在前套管10一端端面对称分布有两个槽口,通过该槽口将前套管该端与支架面板9插接;在所述前套管10的另一端有法兰11。在后套管12的一端端面对称分布有两个槽口,通过该槽口将该后套管与连接板13插接;在所述后套管12的另一端亦有法兰。将前套管10与后套管12通过所述法兰固连。夹板8有两个,采用45#制成的矩形板,并且该夹板的外形尺寸大于垫板4。在所述两个夹板8的一个表面分别有垫板嵌槽,用于将垫板4嵌装在夹板上。在该垫板嵌槽两侧的夹板表面分布有安装孔。连接板13为矩形板,在该连接板的几何中心有滑轮14的安装孔,在该连接板的四个角上分布有与机床台面固连的安装孔,在该连接板的下表面有T形滑槽。垫板4为条状板,宽度与碳纤维预浸料的宽度相同,将一块条形碳纤维预浸料沿其长度方向对折之后包覆在垫板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通过夹板8夹紧固定,作为滑移碳纤维预浸料3。
所述支架1由支架面板9、支撑杆和横梁组成。所述支架面板9为方形钢板,在该支架面板9表面的四个角上分别有一个矩形的承载架立柱安装孔;在该支架面板9的几何中心位置有基座安装孔。支架1的支撑杆和横梁均为表面有槽的铝型材,通过支撑杆和横梁表面的槽将支撑杆和横梁连接。支架面板9固定在支架的横梁上。
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中的基座6包括上基座和下基座。所述基座均为一个表面有凸台的矩形板,该凸台的表面为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在基座上分布有固定垫片7的螺纹孔,通过垫片7将安放在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上的碳纤维预浸料的两边固定在该基座上,作为固定碳纤维预浸料5。
所述承载架2为框架结构,包括顶板16、立柱17和底板18。顶板16的几何中心有上基座的安装孔,并开有观察窗口。底板18用钢板制成,用于放置重物块。
本实施例利用重物法给碳纤维预浸料接触表面施加压力模拟不同的大气压强,以此测量不同温度下碳纤维预浸料发生层间滑移时的滑移力。
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的物体质量。确定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的物体质量时,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的大气压强Pi,通过公式(1)
FN=Pi·S(1)
得到应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的压力FN,通过公式(2)确定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上的质量M
M=FN/g(2)
上述公式中,S是滑移碳纤维预浸料的受力面积,g是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本实施例中,滑移碳纤维预浸料的受力面积S=30×50mm,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m/s2
本实验中压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上的重物的质量M为2958.6g,受力面积S=30×50mm。
第二步,确定所需配重块的质量。通过第一步得到的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上的质量M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承载架与上基座的质量M0,另一部分是配重块的质量Mi。所述承载架与上基座的质量M0通过称量的方法直接获得,所述配重块的质量Mi通过公式(3)确定:
Mi=M-M0(3)
得到应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上的配重块的质量。
第三步,装夹固定碳纤维预浸料5。将两块碳纤维预浸料通过垫片7分别固定在上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和下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上,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碳纤维预浸料5。将上基座固定在承载架的顶板16的下表面,将下基座固定在支架面板9的上表面。
第四步,装夹滑移碳纤维预浸料3。将一块条形碳纤维预浸料沿其长度方向对折之后包覆在垫板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将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垫板有滑轮钢丝绳连接孔的一端装入夹板8上的垫板嵌槽内并固定。
本实施例中,将尺寸为30×563mm的滑移碳纤维预浸料3的长边对折之后贴在垫板4的上下两个表面,用两个夹板8将垫板4卡在方槽里,头部对齐,用螺栓螺母将两个夹板8拧紧。
第五步,安装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是本实施例中提出的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的装置。安装时,首先安放支架1。根据第二步中确定的所需配重块的质量Mi,在承载架2的底板18上码放质量为Mi的标准重物块。将支架1置于烘箱中,并使前套管10通过烘箱窗口伸出至烘箱外面。完成支架1安放后固定连接板13。通过T形螺栓和紧固螺栓将连接板13固装在机床台面上。将滑轮钢丝绳装入套管内部并引出来。将前套管10有槽口一端与支架面板9插接;将后套管12有槽口一端与连接板13插接;将前套管10的法兰与后套管12的法兰固连。将滑轮钢丝绳装在滑轮14上并固定在机床横梁的底部。至此完成了测量装置的安装。
第六步,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本实施例是依次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在60℃~180℃的温度范围内的滑移力。首次测量温度为60℃,每次以10℃的温差升温,直至测量温度达到180℃。
测量时,首先通过烘箱对碳纤维预浸料加热至60℃并保温。启动电子万能试验机使机床横梁移动,带动连接在机床横梁上的滑轮钢丝绳移动,从而带动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垫板4滑移,使包覆在垫板4上的碳纤维预浸料与固定在基座上的碳纤维预浸料之间产生相对运动。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力传感器测量测量包覆在垫板4上的碳纤维预浸料滑移中的滑移力。该机床横梁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均根据试验要求确定:机床横梁的移动速度为10mm/min,移动距离为90mm。当碳纤维预浸料滑移距离达到设定值后,机床横梁停止运动。测量温度为60℃时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结束。
机床横梁回位。打开烘箱取出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并使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垫板4回归原位。把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放回到烘箱内,关闭烘箱门。通过烘箱对碳纤维预浸料加热至70℃并保温。当烘箱温度加热到70℃后,启动机床,重复温度为60℃时的测量过程,得到温度为70℃时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
以10℃的温度差逐次调节对碳纤维预浸料的加热温度,并重复所述测量过程,直至完成碳纤维预浸料在60℃~180℃的温度范围内滑移力的测量。得到碳纤维预浸料在60℃~180℃的温度范围内的滑移力。
在测量中,通过计算机会自动绘制出滑移过程中力变化的曲线图。

Claims (5)

1.一种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承载架、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和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其中承载架安装在该支架的支架面板上;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位于承载架内,并且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中的上基座固定在承载架的顶板的下表面,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中的下基座固定在支架面板的上表面,两个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相对应并且有间距,该间距等于垫板的厚度与四层碳纤维预浸料的厚度之和;承载架的立柱插装在位于所述支架面板上的立柱孔内,并使两者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中的垫板位于两个基座之间,并与该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中的滑轮钢丝绳固连;滑轮固定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固定在机床台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预浸料滑移机构包括垫板、夹板、套管和滑轮;所述垫板位于两个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之间,该垫板有滑轮钢丝绳连接孔的一端装夹在夹板内;垫板为条状板,宽度与滑移碳纤维预浸料的宽度相同,将一块条形碳纤维预浸料沿其长度方向对折之后包覆在垫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通过两个夹板夹紧固定,作为滑移碳纤维预浸料;滑轮钢丝绳装在套管内;在所述两个夹板相配合表面分别有垫板嵌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固定座中的上基座和下基座均为一个表面有凸台的矩形板,该凸台的表面为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包括前套管和后套管;在前套管一端端面对称分布有两个槽口,通过该槽口将前套管该端与支架面板插接;在所述前套管的另一端有法兰;在后套管的一端端面对称分布有两个槽口,通过该槽口将该后套管与连接板插接;在所述后套管的另一端亦有法兰;将前套管与后套管通过所述法兰固连。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是:
步骤1,确定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的物体质量;确定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的物体质量时,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的大气压强Pi,通过公式(1)
FN=Pi·S(1)
得到应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的压力FN,通过公式(2)确定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上的物体质量M
M=FN/g(2)
上述公式中,S是滑移碳纤维预浸料的受力面积,g是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步骤2,确定所需配重块的质量;通过第一步得到的需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上的物体质量M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承载架与上基座的质量M0,另一部分是配重块的质量Mi;所述承载架与上基座的质量M0通过称量的方法直接获得,所述配重块的质量Mi通过公式(3)确定:
Mi=M-M0(3)
得到应施加在滑移碳纤维预浸料表面上的配重块的质量;
步骤3,装夹固定碳纤维预浸料;将两块碳纤维预浸料分别固定在上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和下基座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定面上,作为固定碳纤维预浸料;将上基座固定在承载架的顶板的下表面,将下基座固定在支架面板的上表面;
步骤4,装夹滑移碳纤维预浸料;将一块条形碳纤维预浸料沿其长度方向对折之后包覆在垫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将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垫板有滑轮钢丝绳连接孔的一端装入夹板上的垫板嵌槽内并固定;
步骤5,安装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根据第2步骤中确定的所需配重块的质量Mi,在承载架的底板上码放质量为Mi的标准重物块;将支架置于烘箱中;将连接板固定在机床台面上;将滑轮钢丝绳装入套管内部并引出来;将前套管有槽口一端与支架面板插接;将后套管有槽口一端与连接板插接;将前套管的法兰与后套管的法兰固连;将滑轮钢丝绳装在滑轮上并固定在机床横梁的底部;至此完成了测量装置的安装;
步骤6,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依次测量碳纤维预浸料在60℃~180℃的温度范围内的滑移力;首次测量温度为60℃,每次以10℃的温差升温,直至测量温度达到180℃;
测量时,首先通过烘箱对碳纤维预浸料加热至60℃并保温;启动电子万能试验机使机床横梁移动,带动连接在机床横梁上的滑轮钢丝绳移动,从而带动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垫板滑移,使包覆在垫板上的碳纤维预浸料与固定在基座上的碳纤维预浸料之间产生相对运动;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的力传感器测量包覆在垫板上的碳纤维预浸料滑移中的滑移力;该机床横梁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均根据试验要求确定:机床横梁的移动速度为10mm/min,移动距离为90mm;当碳纤维预浸料滑移距离达到设定值后,机床横梁停止运动;测量温度为60℃时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结束;
机床横梁回位;从烘箱内取出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并使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垫板回归原位;把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放回到烘箱内;通过烘箱对碳纤维预浸料加热至70℃并保温;当烘箱温度加热到70℃后,启动机床,重复温度为60℃时的测量过程,得到温度为70℃时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
以10℃的温度差逐次调节对碳纤维预浸料的加热温度,并重复所述测量过程,直至完成碳纤维预浸料在60℃~180℃的温度范围内滑移力的测量;得到碳纤维预浸料在60℃~180℃的温度范围内的滑移力;
在测量中,通过计算机会自动绘制出滑移过程中力变化的曲线图。
CN201410146458.8A 2014-04-14 2014-04-14 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Active CN103913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6458.8A CN103913413B (zh) 2014-04-14 2014-04-14 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6458.8A CN103913413B (zh) 2014-04-14 2014-04-14 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3413A CN103913413A (zh) 2014-07-09
CN103913413B true CN103913413B (zh) 2016-01-13

Family

ID=51039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6458.8A Active CN103913413B (zh) 2014-04-14 2014-04-14 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13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4444A (zh) * 2019-12-24 2020-04-21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方法
CN114062249B (zh) * 2021-11-18 2022-09-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预浸料夹持机构及其层间摩擦行为的测量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2183A (en) * 1990-04-05 1992-10-06 Mannesmann Aktiengesellschaft Measurement system for loaded lifting rope
CN2826406Y (zh) * 2005-10-22 2006-10-11 中国矿业大学 不离位表面测量摩擦磨损试验机
CN2840010Y (zh) * 2005-09-29 2006-11-22 同济大学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基体粘结性能新型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2183A (en) * 1990-04-05 1992-10-06 Mannesmann Aktiengesellschaft Measurement system for loaded lifting rope
CN2840010Y (zh) * 2005-09-29 2006-11-22 同济大学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基体粘结性能新型试验装置
CN2826406Y (zh) * 2005-10-22 2006-10-11 中国矿业大学 不离位表面测量摩擦磨损试验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uckling behavior of the multiple de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s under shear and axial compression";Ionel Chirica et al.;《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20120417;第64卷;第173-178页 *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应用";徐维强;《纤维复合材料》;19960930;第49卷(第3期);第49-5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3413A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rsoy et al.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o study the frictional processes during composites manufacturing
HRP20221397T1 (hr) Uređaj za testiranje ploče
US11415498B2 (en) Rock high-stress high-temperature micro-nano indentation test system
CN103913413B (zh) 碳纤维预浸料层间滑移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03337456U (zh) 引伸计式位移检测装置
US950054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for bonding
CN102645338A (zh) 一种发动机测试台架装置
CN105223078B (zh) 一种保护型隔振器五联蠕变试验机
CN110095216B (zh) 一种二维预应力施加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3604713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多向微动磨损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5651319A (zh) 一种光纤光栅传感器施加恒定预应力的封装装置
CN109060552B (zh) 一种热环境回弹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
Wang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and fiber Bragg grating monitoring of thermocuring processes of carbon fiber/epoxy laminates
CN105181493A (zh) 钢与混凝土界面疲劳试验装置
CN110308092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拉伸试验机
KR20160038186A (ko) 전단시험장치
CN204988904U (zh) 一种板材弯曲性能测试的装置
CN104237030B (zh) 压缩蠕变试验仪
CN114062249B (zh) 一种预浸料夹持机构及其层间摩擦行为的测量装置和方法
CN205228962U (zh) 一种金属软管弯曲刚度测量装置
CN108007791A (zh) 一种多工位蠕变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9580706B (zh) 一种用于快速测量接触热阻的实验装置
CN110887784A (zh) 一种发动机缸孔内壁涂层结合强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629400B (zh) 基于光纤传感实现圆柱形金属体应变高精度测量的方法
CN107179264A (zh) 振动式在线粘度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2

Address after: No. 1, Qin Du District,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City, Shaanxi

Patentee after: Shaanxi Zhongke Kai Ha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72 Xi'an friendship West Road, Shaanxi, No. 127

Patentee befor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