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5849B - 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05849B CN103905849B CN201410142547.5A CN201410142547A CN103905849B CN 103905849 B CN103905849 B CN 103905849B CN 201410142547 A CN201410142547 A CN 201410142547A CN 103905849 B CN103905849 B CN 1039058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p box
- curve
- volume
- tangent function
- s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ereophonic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构建一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来表征新建的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已知的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来调整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中的待定系数,调整的原则是正切函数曲线与由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之后得到的新的曲线为线性的,即拟合后得到的新建音量标号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线性关系,这样利用该拟合后的函数关系,在调整机顶盒音量时,无论是在低音区还是在高音区,音量标号调整的范围与声音强度的变化范围是正比关系,更加符合人耳的听觉规律,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顶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机顶盒是一个连接电视机与外部信号源的设备。它可以将压缩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视内容,并在电视机上显示出来。机顶盒可以为电视提供图像、声音信息。
但是,现有的机顶盒所采用的音量调节方法,其效果和用户的预期相差较大,在高音区时,调节幅度较大,但人耳感受音量却没明显的变化;在低音区,很小的调节幅度,声音变化却非常明显。该现象可以用图1的曲线近似来表示。如图1所示,横坐标代表机顶盒芯片的音量标量值,纵坐标代表声音强度。整条曲线的斜率是逐渐变小的。这种情况会很大程度的降低用户的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用于提供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案来改变现有技术的缺点,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包括:
构建一包括待定系数的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用于表征新建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已知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确定当前的待定系数;
将所述确定的待定系数代入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将所述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与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相互拟合,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参考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来调节机顶盒音量。
优选地,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为:
其中,x表示新建音量标号,x的取值范围是[0,X],X表示预设的新建音量标号最大值,A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最大值,A和B为待定系数,F(x)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
优选地,则
优选地,若所述A取值为100时,则所述X取值范围为[20,48]。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与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相互拟合,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中的所述新建音量标号映射到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中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中,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系统,包括:
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构建一包括待定系数的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用于表征新建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已知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确定当前的待定系数,将所述确定的待定系数代入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曲线拟合单元,用于将所述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与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相互拟合,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音量调节单元,用于参考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来调节机顶盒音量。
优选地,所述模型确定单元包括:
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已知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所述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确定当前的待定系数;
系数代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确定的待定系数代入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优选地,所述模型构建单元所构建的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为:
其中,x表示新建音量标号,x的取值范围是[0,X],X表示预设的新建音量标号最大值,A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最大值,A和B为待定系数,F(x)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
优选地,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中则
优选地,所述曲线拟合单元包括:
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中的所述新建音量标号映射到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中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中;
函数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单元的映射结果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通过构建一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来表征新建的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已知的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来调整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中的待定系数,调整的原则是正切函数曲线与由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之后得到的新的曲线为线性的,即拟合后得到的新建音量标号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线性关系,这样利用该拟合后的函数关系,在调整机顶盒音量时,无论是在低音区还是在高音区,音量标号调整的范围与声音强度的变化范围是正比关系,更加符合人耳的听觉规律,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机顶盒音量调节曲线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正切函数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函数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系统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模型确定单元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曲线拟合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机顶盒音量调节可以参照图1的曲线,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之间不是成正比的,这就会造成在高音区时,调节幅度较大,但人耳感受音量却没明显的变化;在低音区,很小的调节幅度,声音变化却非常明显。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本申请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构建一包括待定系数的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用于表征新建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具体地,我们发现现有的机顶盒音量调节曲线如图1这种形式,为了使得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之间成线性的关系,我们要建立一个正切函数曲线,该正切函数曲线与图1的曲线的弯曲弧度相反,通过构建的正切函数曲线与图1的曲线进行拟合,拟合后得到的新建音量标号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即为线性关系。而为了使得拟合后的曲线为线性的,需要根据现有的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所构建的正切函数的待定系数。
步骤202:根据已知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确定当前的待定系数;
具体地,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为了得到很好的拟合结果,需要调整正切函数中的待定系数,将使得拟合结果最优的待定系数确定为最终的待定系数。
步骤203:将所述确定的待定系数代入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具体地,得到了确定的待定系数之和,我们即可以将该待定系数代入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中,得到一个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步骤204:将所述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与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相互拟合,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具体地,得到了两个函数的曲线图后,综合考虑两个函数,得到新建音量标号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将之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步骤205:参考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来调节机顶盒音量。
具体地,按照确定的第二函数关系中新建音量标号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关系,来调整机顶盒的音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通过构建一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来表征新建的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已知的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来调整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中的待定系数,调整的原则是正切函数曲线与由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之后得到的新的曲线为线性的,即拟合后得到的新建音量标号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线性关系,这样利用该拟合后的函数关系,在调整机顶盒音量时,无论是在低音区还是在高音区,音量标号调整的范围与声音强度的变化范围是正比关系,更加符合人耳的听觉规律,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2中: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所述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当然,这里如果允许降低精度的话,我们调整待定系数之和,可以允许拟合后得到的曲线不一定必须是直线形的,可以稍微有偏差,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都是可以允许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将详细介绍上述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为:
其中,x表示新建音量标号,x的取值范围是[0,X],X表示预设的新建音量标号最大值,A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最大值,A和B为待定系数,F(x)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
A的值由机顶盒芯片的特征决定,通常情况下取为100,而X则建议取为[20,48],这种取值方式经试验验证效果是比较优良。
我们选取经验证,这种选择所得到的函数是比较优选地。这样选择拟合之后得到的曲线近似为直线形。
将确定的B带入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
现在,我们取π为常量3.1415926、A为100、X为25,带入上式可得:
按照上式,可以求得新建音量标号x和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
x取值 | F(x)数值 |
1 | 1 |
2 | 3 |
3 | 4 |
4 | 5 |
5 | 7 |
6 | 8 |
7 | 9 |
8 | 11 |
9 | 13 |
10 | 14 |
11 | 16 |
12 | 18 |
13 | 20 |
14 | 22 |
15 | 25 |
16 | 28 |
17 | 31 |
18 | 34 |
19 | 39 |
20 | 44 |
21 | 50 |
22 | 57 |
23 | 67 |
24 | 81 |
25 | 100 |
按照上表所示的数值,我们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正切函数曲线示意图。
得到了图3所示的曲线之后,接下来就是将由第一函数关系(代表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关系)绘制的曲线图1,与第一正切函数曲线图3相互拟合,得到新建音量标号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具体方法可以参考如下方式:
将第一正切函数曲线中的所述新建音量标号映射到第一函数关系中的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中,得到新建音量标号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由第二函数关系所绘制的曲线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函数曲线示意图。可以看出,曲线近似为线性的直线形,因此按照图4的曲线进行音量调节,将会大大的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实施例三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系统结构图。
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
模型构建单元51,用于构建一包括待定系数的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用于表征新建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模型确定单元52,用于根据已知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确定当前的待定系数,将所述确定的待定系数代入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曲线拟合单元53,用于将所述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与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相互拟合,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音量调节单元54,用于参考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来调节机顶盒音量。
上述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机顶盒音量调节系统,通过构建一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来表征新建的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已知的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来调整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中的待定系数,调整的原则是正切函数曲线与由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之后得到的新的曲线为线性的,即拟合后得到的新建音量标号与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线性关系,这样利用该拟合后的函数关系,在调整机顶盒音量时,无论是在低音区还是在高音区,音量标号调整的范围与声音强度的变化范围是正比关系,更加符合人耳的听觉规律,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构建单元51所构建的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为:
其中,x表示新建音量标号,x的取值范围是[0,X],X表示预设的新建音量标号最大值,A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最大值,A和B为待定系数,F(x)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
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中可以选择则
实施例四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模型确定单元的结构图。
模型确定单元52可以分为:
系数确定单元521,用于根据已知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所述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确定当前的待定系数;
系数代入单元522,用于将所述确定的待定系数代入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曲线拟合单元的结构图。
曲线拟合单元53可以分为:
映射单元531,用于将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中的所述新建音量标号映射到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中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中;
函数关系确定单元532,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单元的映射结果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一包括待定系数的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用于表征新建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为:
其中,x表示所述新建音量标号,x的取值范围是[0,X],X表示所述预设新建音量标号最大值,A表示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最大值,A和B为所述待定系数,F(x)表示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
根据已知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确定当前的待定系数;
将所述确定的待定系数代入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将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中的所述新建音量标号映射到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中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中,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参考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来调节机顶盒音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A取值为100时,则所述X取值范围为[20,48]。
4.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构建一包括待定系数的正切函数曲线模型,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用于表征新建音量标号与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为:
其中,x表示新建音量标号,x的取值范围是[0,X],X表示预设的新建音量标号最大值,A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最大值,A和B为待定系数,F(x)表示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
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已知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确定当前的待定系数,将所述确定的待定系数代入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曲线拟合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中的所述新建音量标号映射到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中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中,并根据所述映射单元的映射结果得到所述新建音量标号与所述声音强度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并确定为第二函数关系;
音量调节单元,用于参考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来调节机顶盒音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确定单元包括:
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已知的所述现有机顶盒音量标量与声音强度的第一函数关系,调整所述待定系数,直至所述正切函数曲线与由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绘制的曲线相互拟合后所得到的曲线为线性,确定当前的待定系数;
系数代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确定的待定系数代入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得到第一正切函数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切函数曲线模型中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42547.5A CN103905849B (zh) | 2014-04-10 | 2014-04-10 | 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42547.5A CN103905849B (zh) | 2014-04-10 | 2014-04-10 | 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05849A CN103905849A (zh) | 2014-07-02 |
CN103905849B true CN103905849B (zh) | 2019-04-26 |
Family
ID=5099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42547.5A Active CN103905849B (zh) | 2014-04-10 | 2014-04-10 | 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05849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59017A (ja) * | 2000-06-12 | 2001-12-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多種のテレビジョン放送受信機器の音量差補正の方法 |
CN101183857A (zh) * | 2007-05-23 | 2008-05-21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音量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电器 |
CN101202860A (zh) * | 2006-12-13 | 2008-06-18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音量调节方法 |
CN101742183A (zh) * | 2009-12-17 | 2010-06-16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声音调控的方法、装置和电视 |
CN103384317A (zh) * | 2012-05-04 | 2013-11-06 | 瑞萨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 电视接收机及其音量调节方法 |
CN103384316A (zh) * | 2012-05-04 | 2013-11-06 | 瑞萨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 电视接收机及其音量曲线调节方法 |
-
2014
- 2014-04-10 CN CN201410142547.5A patent/CN1039058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59017A (ja) * | 2000-06-12 | 2001-12-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多種のテレビジョン放送受信機器の音量差補正の方法 |
CN101202860A (zh) * | 2006-12-13 | 2008-06-18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音量调节方法 |
CN101183857A (zh) * | 2007-05-23 | 2008-05-21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音量控制的方法、系统及电器 |
CN101742183A (zh) * | 2009-12-17 | 2010-06-16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声音调控的方法、装置和电视 |
CN103384317A (zh) * | 2012-05-04 | 2013-11-06 | 瑞萨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 电视接收机及其音量调节方法 |
CN103384316A (zh) * | 2012-05-04 | 2013-11-06 | 瑞萨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 电视接收机及其音量曲线调节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05849A (zh) | 2014-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59858B2 (en) | Correction of unknown audio content | |
CN102378085B (zh) | 基于等响曲线的响度补偿方法、补偿装置及音频处理系统 | |
Glasberg et al. | Prediction of absolute thresholds and equal-loudness contours using a modified loudness model | |
US9877117B2 (en) |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control | |
CN102197662B (zh) | 效率优化的音频系统 | |
US20150271607A1 (en) | Crowd sourced recommendations for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 |
CN106375905B (zh) | 一种多路音频的合成和调节的方法 | |
US8508553B2 (en) | Automatic user viewing preference | |
WO2009128663A3 (en) |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n audio signal | |
CN102065260A (zh) | 基于背景环境变化自动调节音量的电视 | |
US9661435B2 (en) | Loudness meter and loudness metering method | |
CN103905849B (zh) | 一种机顶盒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 |
CN100593323C (zh) | 一种自动音量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 |
Breebaart |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 |
CN105357613A (zh) | 音频输出设备播放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03414443A (zh) | 音量自动控制方法以及音量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3983345A (zh) | 一种基于人耳听觉特性的单频有调声信号自动监测方法 | |
CN107170468A (zh) | 一种基于两层模型的多声道音频质量评价方法 | |
CN105072273A (zh) | 一种移动终端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 |
CN102403970B (zh) | 一种数字图形均衡器的音量调节方法及装置 | |
TWI789947B (zh) | 使用iir濾波器的基於基因演算法的等化器 | |
KR20200075627A (ko) | 열 전달 특성이 반영된 균일난방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
Seewald et al. | A comparison of manufacturer-specific prescriptive procedures for infants | |
CN104936082A (zh) | 声音输出装置及其等化器调整方法 | |
WO2013057880A1 (ja) | 補聴フィッティン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