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3918B -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3918B
CN103893918B CN201410127372.0A CN201410127372A CN103893918B CN 103893918 B CN103893918 B CN 103893918B CN 201410127372 A CN201410127372 A CN 201410127372A CN 103893918 B CN103893918 B CN 103893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ridian point
stone needle
electric field
bio
field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73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3918A (zh
Inventor
朱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4101273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3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3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3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3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39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由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分别连接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组成;其中:由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的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检测传感器实时采集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先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处理,后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调制为反馈信号,再由该反馈信号分别控制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以实施对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的检测与平衡的同步传感控制。本发明将具有对症施疗特点的实时测控手段和高效施疗手段有机结合,以便显著提高普通理疗按摩器具的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所属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背景技术
泗滨浮石即古代的砭石,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砭石者,以石治病也,即可译为“可治病的石头”。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这是由于泗滨砭石的物理特性决定的。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源于石器时代,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砭术是指使用石制或以石制为主的器械进行按摩、温熨等操作的养生保健技术,其中的石制或以石制为主的器械称为砭具,适合制作砭具的特定石头称为砭石。砭术用于医疗机构,以治疗为目的,则称为砭石疗法。当今砭具和砭术在现代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砭石的固有物理特性和医学安全性,按照生物物理和生物力学等原理,使用具有优良物理特性、安全、易加工和保存的石材,按照适合在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操作的原则,制作成一定形状或与其它材料组合形成砭具器械,针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施行砭术按摩、刮痧和理疗,应用穴位刺激、理筋通脉和温养筋脉等原理,达到调节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的治疗保健作用。
当今砭具和砭术虽然具有较好的医术特性,但因受到制造砭具的砭石固有自然特性以及砭术为正向施疗方法的制约,即一方面砭具的固有自然特性无法对症调整施治;另一方面砭术为正向施疗方法即以砭具预设的固有砭术功能来对人体经络穴位施疗,无法运用砭术的反向施疗方法,即从受疗者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的个性化需要来对症施疗,在缺乏对症施疗的个性化测控信息、测控手段和调控能力的前提下进行施疗,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某些盲目、错位或低效施疗的状况。所以,当今砭具的砭术功能亟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专利申请201010557159.5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多部位砭石治疗保健带,它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其中内层由自发热托玛琳元素远红外负离子的纤维织物布层构成,表面密布托玛琳晶体精粉,中间层采用OK布。外层采用具有规则形状的砭石散珠,呈“算盘”状排列。虽然该保健带具备治病、预防、保健、养生等作用,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无实时检测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的个性化手段,无法运用反向施疗方法来对症施疗;二是运用正向施疗方法,只是通过对该装置实施定时或者以受疗者感觉来反馈信息,难免会出现上述施疗效果不佳的状况;三是在缺乏对症施疗的个性化测控信息、测控手段和调控能力的前提下,只是简单的理疗功能组合,其施疗功效无法达到最佳。
中国专利申请201210030695.9公开了一种集灸、砭、按摩为一体的背腹部理疗器具,它包括器具主体,所述器具主体是一个由砭石加工打磨成的扁状柱石,该扁状柱石的上表面设置有燃烧艾绒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一个中心凹槽,该中心凹槽外周设置有环形排列的圆槽,每个圆槽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孔。虽然该理疗器具在结合砭、灸、药作用的同时,再施以按摩手法,会达到养生保健作用。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无实时检测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的个性化手段,无法运用反向施疗按摩方法来对症施疗;二是运用正向施疗方法,只是通过对该装置实施定时或者以受疗者感觉来反馈信息,难免会出现上述施疗效果不佳的状况;三是虽然具有集灸、砭、按摩于一体的理疗功能,但只是简单的理疗功能组合,在无法运用反向施疗按摩方法的前提下,仅运用正向施疗按摩方法和普通的组合理疗手段,其施疗功效仍然无法达到最佳。
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已成为当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本发明将具有对症施疗特点的实时测控手段和高效施疗手段有机结合,适用于普通理疗按摩器具,以便普通理疗按摩器具能够运用反向施疗方法,做到正确施疗、目标施疗和高效施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施疗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由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分别连接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组成;其中: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包括至少由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检测传感器、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和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组成并依次信号连接;由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检测传感器实时采集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先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处理,后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调制为反馈信号,再由该反馈信号分别控制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通过外部普通理疗按摩器具来实施对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的检测与平衡的同步传感控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现代中医学理论进一步肯定了砭石对人体具有保健医疗作用,特别是砭石发出的远红外线和超声波脉冲能量场对促进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和保持人体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充分发挥砭石对人体具有保健医疗作用,必须针对受疗者经络穴位生物电场的个性化特点,实施砭石能量场强弱大小可调的对症诊疗。因此,本发明的新概念在于巧妙地将具有对症施疗特点的实时测控手段和高效施疗手段与普通理疗按摩器有机结合,为运用反向施疗方法提供了保证,具体是:一方面通过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息检测传感器,将实时检测到的受疗者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息发送到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并与正常的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偏离正常的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的信号并由此形成需要矫正的信号,然后将需要矫正的信号发送到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转化为施疗信号;另一方面由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发出的对症施疗信号分别发送到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通过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释放远红外线、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释放超声波脉冲以及远红外线和超声波脉冲复合加速激活砭石微量元素释放而形成三重复合能量,产生复合砭石能量场效应,且在对症施疗按摩信号的有效控制下,通过与普通理疗按摩器具结合来对受疗者经络穴位实施复合砭石能量场强度大小可调的对症诊疗,以致把当今砭术发挥到最佳的医术状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一是本发明运用了反向施疗方法的新概念,即根据受疗者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的个性化需要来构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正向施疗方法应用中的不足,可大大提高对症施疗的应用效果;二是本发明适用于普通理疗按摩器具,能够显著提高普通理疗按摩器具的功效作用,即一方面具有检测与控制受疗者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状况的双重协同作用,通过实施科学的检测手段来提供个性化的施疗依据,另一方面将个性化施疗依据转化为优化复合砭石能量场施疗或按摩的控制手段,并使其周而复始,强化了协同诊疗的有益效果;三是本发明的复合砭石能量场克服了现有单一天然砭石理疗手段无法实时个性化调控的不足,使得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的复合砭石能量场的强弱大小可调,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普通理疗按摩器具的诊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的原理结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由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分别连接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组成;其中: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包括至少由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测控传感器、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和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组成并依次信号连接;所述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检测传感器实时采集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先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处理,后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调制为反馈信号,再由该反馈信号分别控制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通过外部理疗按摩器具来实施对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的检测与平衡的同步传感控制。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检测传感器为多个,分布嵌入在所选择的理疗或按摩器具的对应部件中,使用时与需要诊疗的人体经络穴位贴合;如临床经验得出,以腹部施疗为例,需要测控的腹部经络穴位至少应包括天枢穴、外陵穴、气海穴、滑肉门穴、关元穴、水分穴、中脘穴和不容穴。
本发明所述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包括由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检测电路单元、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分选电路单元、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优化电路单元组成并依次信号连接;其中: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检测电路单元,用于实时分析来自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测控传感器发送的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分选电路单元,用于与正常的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进行比较,分选出偏离正常的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的信号以及需要矫正的信号;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优化电路单元将需要矫正的信号优化成为经络穴位生物电场施疗信号,并发送到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
本发明所述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包括远红外线辐射频率控制电路单元和超声波传感频率及脉冲控制电路单元;其中:远红外线辐射频率控制电路单元,可根据来自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所需的施疗信号,形成控制远红外线辐射强度大小可调的信号发送给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超声波传感频率及脉冲控制电路单元,可根据来自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所需的施疗信号,形成控制超声波脉冲频率可调的信号发送给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本发明所述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为远红外线频率范围7~20微米的砭石电热元件或砭石和碳纤维复合电热元件;所述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为脉冲频率范围2~200万赫兹的砭石压电晶片或砭石和陶瓷的复合压电晶片;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均受控于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由该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根据反向施疗方法来提供复合砭石能量场强度大小自动可调的个性化能量输出。
本发明适用于普通理疗按摩器具。凡普通理疗按摩器具采用本发明为核心结构即可分别制得基于新概念的智能经络穴位施疗仪、智能经络穴位按摩仪或智能经络穴位施疗按摩仪,以显著提高普通理疗按摩器具的功效。
应用本发明的普通理疗按摩器具,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施疗强度大小以及施疗时间长短均由本发明的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智能控制器直接控制。
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以应用本发明改制的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仪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为例,其试验结果如下:
1.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9月上海全国第二次慢性胃炎研讨会及2011年天津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制定的标准。
临床表现: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上腹部胀闷、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异常,恶心、乏力等;查体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
2.试验对象:
2.1病例纳入标准:
2.1.1符合上述慢性胃炎诊断标准者;
2.1.2纳入试验前1个月内检查证实诊断;
2.1.3受疗者年龄范围18岁以上和60岁以下;
2.1.4受疗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
2.2病例排除标准:
2.2.1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
2.2.2合并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
2.2.3合并有心、脑、肝、肺、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2.4不符合纳入标准,在观察期间加用其他中、西药物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3一般情况下参照上述诊断标准,选择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者共59例,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受疗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改制的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仪。该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为:电压220V;频率50Hz;功率50W;施疗仪控制方式: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传感、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辐射;该超声波脉冲频率范围:2-200万赫兹、远红外线波长7-20微米;施疗仪使用方式:由该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仪的围腹带机械式包裹,其面积完全包裹受疗者腹部;由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根据受疗者腹部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的个性化需要实施智能控制;由受控的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发出强度大小自动可调的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和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施疗温度范围:40-60℃。
3.2对照组:采用现有的某品牌远红外线腹部理疗仪。该远红外线腹部理疗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为:电压220V;频率50Hz;功率40W;理疗仪控制方式:远红外辐射光谱,远红外线波长5.6-15微米;理疗温度:40-55℃;机械式分档调温;理疗仪使用方式:机械式热敷包裹,其热敷面积完全包裹受疗者腹部经络穴位。
3.3疗程规定:每日2次,每次操作30min;1个月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诊;
3.4治疗期间清淡饮食,忌食烟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4.观察指标:
4.1安全性指标:
4.1.1一般体格检查项目;
4.1.2血、尿、粪常规治疗前后各查一次;
4.1.3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后有无不适感。
4.2疗效性指标:临床症状的变化
5.临床症状观测方法:
采用统一表格记录受疗者治疗前胃胀、胃痛、饮食减少、乏力、大便等临床表现,至疗程结束再次观测记录。
6.疗效评定标准:
6.1治愈: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
6.2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2级;
6.3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1级;
6.4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症状加重。
7.统计学方法:
临床试验结束后,资料汇总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
8.结果:
8.1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详见如下表1。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表
注:经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后两组疗效在胃痛、嘈杂、大便异常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胃胀、食欲不振、恶心症状改善上疗效相当(p>0.05)。
8.2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受疗者对治疗依从性好,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尿、大便常规均无异常变化。
实施例二:以应用本发明改制的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按摩仪用于受疗者便秘治疗为例,其试验结果如下:
1.诊断标准:
1.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标准Ⅲ:一是应包括以下两个或以上症状:①至少25%的排便有努挣;②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如手指排便、支托盆底)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二是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三是不符合IBS的诊断标准。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
临床表现:持续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伴腹胀、腹痛、肛裂便血、食欲不振等症状。
2.试验对象:
2.1病例纳入标准:
2.1.1确诊功能性便秘在1个月以上;
2.1.2受疗者年龄范围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
2.1.3受疗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
2.2病例排除标准:
2.2.1经检查证实由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克隆氏病、结肠息肉、肠结核等)所致肠道狭窄引起者;
2.2.2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或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者;
2.2.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2.4不符合纳入标准,在观察期间加用其他中、西药物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3一般情况下参照上述诊断标准,选择确诊为功能性便秘4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改制的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按摩仪。该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按摩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为:电压220V;频率50Hz;功率50W;按摩仪控制方式:由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传感按摩与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辐射按摩协同贴合受疗者腹部经络穴位实施按摩;超声波脉冲频率范围:2-200万赫兹;远红外线波长范围:7-20微米;按摩仪使用方式:由腹部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根据受疗者腹部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的个性化需要实施智能控制;由受控的复合砭石能量场按摩器发出强度大小自动可调的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和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按摩温度范围:40-60℃;对受疗者腹部经络穴位实施正反向按摩。
3.2对照组:采用现有的某品牌腹部磁疗按摩仪。该腹部磁疗按摩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为:电压220V;频率50Hz;功率50W;按摩控制方式:机械式按摩,方向为正向按摩;辅疗方式:按摩同时辅以磁疗。
3.3疗程规定:每日2次,每次操作30min;1个月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诊。
3.4治疗期间清淡饮食,忌食烟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4.观察指标: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便质、便感及腹胀、腹痛、肛裂便血、食欲不振等伴随症状。
4.1安全性指标:
4.1.1一般体格检查项目;
4.1.2血、尿、粪常规治疗前后各查一次;
4.1.3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后有无不适感。
4.2疗效性指标:临床症状的变化
5.临床症状观测方法:
采用统一表格记录患者治疗前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便质、便感、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至疗程结束再次观测记录。
6.疗效评定标准:
6.1痊愈:大便正常,其它症状全部消失;
6.2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内,其它症状大部分消失,且积分减少2/3;
6.3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它症状均有好转,且积分减少1/3,而不足2/3;
6.4无效:便秘及其它症状均无改善或积分值减少不足1/3者。
7.统计学方法:
临床试验结束后,资料汇总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
8.结果:
8.1总体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的比较结果详见表1。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疗效比较表
注:两组总疗效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8.2首次排便时间:在治疗后的较短时间内大多数患者出现排便,但两组间首次排便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有疗效,但治疗组在促进快速排便方面优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详见表2。
表2:治疗组和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表
注:两组首次排便时间经t检验,t=7.13,p=0.012<0.05,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在促进快速排便方面优于对照组。
8.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好,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尿、大便常规均无异常变化。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凡未涉到的说明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可参考公知技术加以实施。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及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技术思想的具体支持,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本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或等效的改动,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经反复试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Claims (5)

1.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分别连接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组成,其中: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至少由实时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测控传感器、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和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组成并依次信号连接;所述实时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测控传感器采集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先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处理,后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调制为反馈信号,再由该反馈信号分别控制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并通过外部普通理疗按摩器具来实施对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的检测与平衡的同步传感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由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检测电路单元、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分选电路单元、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优化电路单元组成并依次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包括远红外线辐射频率控制电路单元和超声波传感频率及脉冲控制电路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为远红外线波长范围7~20微米的砭石电热元件或砭石和碳纤维复合电热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为脉冲频率范围2~200万赫兹的砭石压电晶片或砭石和陶瓷复合压电晶片。
CN201410127372.0A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93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372.0A CN103893918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372.0A CN103893918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3918A CN103893918A (zh) 2014-07-02
CN103893918B true CN103893918B (zh) 2016-02-17

Family

ID=50985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737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93918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3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3769A (zh) * 2018-05-16 2018-09-2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超声电针仪
TWI726442B (zh) * 2019-10-08 2021-05-0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按摩系統的運作方法
CN114642837B (zh) * 2022-03-07 2023-08-15 江苏经纬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导航的超声复合波助疗仪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2261Y (zh) * 2007-06-08 2008-04-30 贺桂兰 砭石按摩保健内衣、内裤
CN201055462Y (zh) * 2007-11-21 2008-05-07 张颐农 一种砭灸治疗仪
CN203790454U (zh) * 2014-03-31 2014-08-27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2261Y (zh) * 2007-06-08 2008-04-30 贺桂兰 砭石按摩保健内衣、内裤
CN201055462Y (zh) * 2007-11-21 2008-05-07 张颐农 一种砭灸治疗仪
CN203790454U (zh) * 2014-03-31 2014-08-27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3918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llins et al. Acupuncture and acupress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N107242971A (zh) 用于治疗失眠的安神环
CN103893918B (zh)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Wang et al. Curative effect of scraping therapies on lumbar muscle strain
CN103893917B (zh) 一种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仪
CN103893005B (zh) 一种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按摩仪
CN203790454U (zh)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CN203790284U (zh) 一种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按摩仪
CN107595601A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足底经络穴位按摩仪
CN102198260A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
CN105998806A (zh) 一种保健足浴包及其制备方法
CN203790457U (zh)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按摩仪
CN203790455U (zh) 一种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仪
CN102836316B (zh) 治疗弱视的中药制剂
Ji et al.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uncture point bloodlet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vulvar leukoplakia
CN104825925A (zh) 一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
ZHANG et al. Twenty-eight cases of simple obesity of spleen and 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syndrome in female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nd isolated-medicinal moxibustion
Gao Moxibustion penetration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CN108245399A (zh) 一种基于中医技术针对不同体质的沙灸养生方法
He et al.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plus tuina for cervical vertigo
CN210991684U (zh) 砭经多功能理疗床
He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 observations on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CN107397622A (zh) 用于治疗骨病的热疗床及其使用方法
CN103893920A (zh)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腹部经络穴位施疗按摩仪
TANG et al. Professor Wei-hua ZHANG'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with warming-unblocking needl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