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9558B - 中空纤维膜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中空纤维膜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9558B
CN103889558B CN201380003360.0A CN201380003360A CN103889558B CN 103889558 B CN103889558 B CN 103889558B CN 201380003360 A CN201380003360 A CN 201380003360A CN 103889558 B CN103889558 B CN 1038895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hollow
fibre membrane
fib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3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9558A (zh
Inventor
金道熙
金相润
桂正一
金玟廷
金钟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35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0870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0014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9761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89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9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9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9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26Specific gas distributors or gas intak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6Regeneration of sorbents, filt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支撑部,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下端部;集水器,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端部,延伸管,从上述支撑部向上延伸;以及空气扩散单元,以分隔方式形成于上述支撑部的上侧,用于使空气向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扩散。由此能够抑制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的污染的发生。

Description

中空纤维膜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空纤维膜组件,更详细地,涉及能够容易去除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的污染物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背景技术
从所周知,分离膜技术为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物质选择渗透性质的分离技术的一种。
现有的分离膜具有螺旋形(spiralwound)、管形(tubular)、中空纤维形(hollow)及板框形(platandframe)等多种形式。
由于上述中空纤维形利用直径为0.2~2mm且中央空的中空管形状的中空纤维,因而每单位体积的膜面积比与其他形式相比相对高,并具有更高的生产率。
中空纤维形分离膜通过使中空纤维呈束状而以组件形式形成。
中空纤维膜组件中所谓的浸渍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以直接浸渍于所要处理的流体的水槽的方式使用。
图1为示出现有的浸渍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附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10,在内部具有中空12;支撑部20,与上述中空纤维膜10的下端相结合;以及集水器(collector)30,与上述中空纤维膜10的上端相结合。
在上述支撑部20及集水器30之间设置支撑体40,上述支撑体40用于连接上述支撑部20及集水器30。
在上述支撑部20设置使空气流出的流出孔、喷嘴(nozzle)、空气扩散口或空气扩散孔22(以下,标记为“空气扩散孔22”)。
通过上述空气扩散孔22流出的空气在向上部区域移动的过程中,摇晃上述中空纤维膜10,从而将上述中空纤维膜10的表面的污染物从分离膜的表面去除。
但在这种现有的浸渍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中,通过上述支撑部20的空气扩散孔22流出的空气(气泡)中的一部分向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外侧脱离(移动),从而无法贡献于中空纤维膜10的表面的污染物分离。尤其,中空纤维膜10的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相比,因操作压力之差而污染程度严重,且发生空气的脱离,因而可能进而加重污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发生污染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空气向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外部脱离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支撑部,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下端部;集水器(collector),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端部;延伸管,从上述支撑部向上延伸;以及空气扩散单元(unit),以分隔方式形成于上述支撑部的上侧,用于使空气向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扩散。
在此,上述空气扩散单元可包括上部空气扩散单元,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具有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相对应地分布的多个空气扩散孔。
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可包括设置于上述延伸管的上部区域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
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能够以可分离的方式与上述延伸管相结合。
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可具有多个空气扩散孔。
上述空气扩散孔可朝向下侧开放。
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的端部可具有能够分离的盖。
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可沿着上述延伸管的圆周方向或上下方向分隔配置。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圆形管,上述圆形管以包围的方式保护上述中空纤维膜。
可包括多个上述延伸管。
上述空气扩散孔可贯通上述延伸管。
上述延伸管能够以形成同心的方式与上述集水器相结合。
上述延伸管的外径可以为上述集水器的外径的50%以下。
上述空气扩散孔可包括上下分隔的第一空气扩散孔、第二空气扩散孔及第三空气扩散孔。
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第二空气扩散孔及第三空气扩散孔可具有不同大小的直径。
本发明可具有将上述延伸管的内部划分为不同空间的隔板,在通过上述隔板划分的空间分别连接空气供给管。
通过上述隔板划分的空间可分别形成不同大小的空气扩散孔。
上述空气扩散孔可形成于上述延伸管的高度(H)的一半(H/2)的上侧。
在上述集水器可连接泵,以使集水器具有吸力。
上述空气扩散单元可包括下部空气扩散单元,上述下部空气扩散单元具有形成于上述支撑部的空气扩散孔。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由于在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设置空气扩散管,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缓解在浸渍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上部区域发生的污染现象。此时,空气注入引起的运营费用的上升,能够通过减少现有下端部的空气注入量和将空气注入部限定于上端的方式抵消。
并且,能够根据原水的污染及运营条件适当地调节空气扩散管的数量,因而能够有效地去除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的污染。
并且,通过适当地调节空气扩散管的空气扩散孔的大小及数量,能够体现多种空气扩散模式,因而能够有效地去除中空纤维膜的污染物。
并且,空气扩散管能够拆装,从而容易清洗空气扩散管。
并且,在延伸管直接形成空气扩散孔,从而能够抑制空气向组件的外部脱离。
并且,延伸管的空气扩散孔具有不同大小的直径,从而能够形成多种大小的气泡(空气泡),因而能够从中空纤维膜的表面有效地去除不同大小的污染物(粒子)。
并且,延伸管的空气扩散孔形成于上述延伸管的高度(H)一半(H/2)的上侧,从而能够有效地去除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的污染。
并且,将延伸管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且空气供给管分别形成于通过隔板划分的空间,从而能够顺畅地形成多种大小的气泡,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中空纤维膜的污染物。
并且,在延伸管直接形成空气扩散孔,具有从延伸管向半径方向突出并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出的引导管,从而能够使空气扩散模式更加多样化,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去除中空纤维膜的污染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现有的浸渍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浸渍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区域的放大图,
图4至图9为分别示出图2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侧视图,
图11及图12为分别示出图10的空气扩散管的变形例的图,
图13及图14为示出图10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技术术语仅仅用于说明特定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只要不以其他意义进行定义,就应解释为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意义,而不能解释为过度包括的意义或过度缩小的意义。并且,当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技术术语为无法准确表达本发明的思想的错误的技术术语时,应代替为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准确理解的技术术语来理解。并且,本发明所使用的普通术语应根据词典的定义或根据前后文脉来解释,不能解释为过度缩小的意义。
并且,本说明书所使用的单数的表达只要是在文脉上没有明确不同的,就包括复数形式。在本申请中,“构成”或“包括”等术语不应解释为必须包括记载于说明书上的多个结构要素或多个步骤,应解释为可以不包括其中的一部分结构要素或一部分步骤,或者还可以包括追加的结构要素或步骤。
并且,本说明书所使用的结构要素的后缀“组件”及“部”仅为了考虑说明书拟定时的容易而赋予或混用,它们本身不具有相互区别的意义或作用。
并且,本说明书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括序数的术语仅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但上述多个结构要素不能仅限于上述术语。上述术语仅用于使一个结构要素区别于其他结构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结构要素可命名为第二结构要素,同样,第二结构要素也能命名为第一结构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与附图标记无关,对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对此的重复说明将省略。
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若判断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将模糊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将省略详细说明。并且要注意的是,附图仅用于能够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思想,不应解释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思想。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可包括:中空纤维膜110;支撑部120,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下端部;集水器130,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上端部;延伸管140,从上述支撑部120向上延伸;以及空气扩散单元119,以分隔方式上述支撑部120的上侧,用于使空气向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上部区域扩散。
上述中空纤维膜110可由预先设定的数量的束实现。
在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下端可设置支撑部120。
在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上端可设置集水器130。
上述空气扩散单元119可包括上部空气扩散单元149,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149具有与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上部区域相对应地分布的多个空气扩散孔。
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149可包括设置于上述延伸管140的上部区域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
可包括多个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
在上述支撑部120的上部设置多个喷嘴或空气扩散孔125(以下,标记为“空气扩散孔125”)。并且,在上述支撑部120的下部可具有用于使空气流入的空气流入部127。
上述中空纤维膜110松驰,借助从上述空气扩散孔125喷射的空气上下摇晃,从而剥离形成于膜表面的污染物(滤饼层)。
上述集水器130与各个中空纤维膜110相结合,用于对脱离各个中空纤维膜110的渗透水进行集水。
另一方面,可在上述集水器130的上端连接泵132,从而能够将水强制吸入或加压。即,渗透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渗透水可以借助与上述集水器1300相连接的泵132的吸入进行排出。
上述延伸管140可沿着与上述中空纤维膜110并排的方向设置于上述支撑部120。上述延伸管140与空气流入部127相连接,上述空气流入部127与上述支撑部120的下部相连接。上述空气流入部127可具有用于供给空气的压缩机(compressor)(未图示)或送风扇(fan)(未图示)。
另一方面,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airdiffuser)150在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上部侧位置沿着垂直方向与上述延伸管140相紧固。上述延伸管140和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可进行螺纹结合。为此,可在上述延伸管140形成具有螺纹的孔,并在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40的一端的外周面形成螺纹。
在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airdiffuser)150可形成上述多个气孔151。上述多个气孔151由不同的尺寸形成,从而能够喷射多种大小的空气,由此能够去除附着于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多种大小的粒子性物质。
上述多个气孔151可向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下部侧方向开放。像这样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上部侧位置的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可朝向下部方向喷射空气,从而去除上部侧的污染物,在下部侧则通过设置于上述支撑部120的空气扩散孔120去除下部侧的污染物。像这样,若从上下部同时注入空气,虽然运营费用相比于以往可能会上升,但减少通过设置于上述支撑部120的空气扩散孔125喷射的空气注入量,从而能够抵消运营费用的增加。
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一端可与上述延伸管140进行螺纹结合。
可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一端形成公螺纹部153。
相对应地,可在上述延伸管140形成母螺纹部154,以能够与上述公螺纹部153进行螺纹结合。
在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另一端部可具有盖152。
上述盖152能够以可分离的方式与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相结合。由此,能够分离上述盖152,从而变得容易清洗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
可在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另一端部形成公螺纹部153。
上述盖152能够与上述公螺纹部153进行螺纹结合。虽然没有在附图中明确示出,但可在上述盖152形成母螺纹部。
在此,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长度可以多样。例如,在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长度相对短的情况下,上述空气扩散孔151并不形成于管(pipe),而是能够使空气通过端部流出或在上述盖152形成空气扩散孔151。在上述盖152形成空气扩散孔的情况下,上述空气扩散孔的数量及大小可适当地调节。通过这种结构,形成更加多样的空气扩散模式,从而多样地摇晃中空纤维膜110,来有效地去除中空纤维膜110的污染物。
另一方面,多个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在从支撑部120相隔相同距离的位置以相互形成45度、60度、90度或120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延伸管140。例示性地,图2示出了从上述支撑部120开始在每一规定距离设置四个相互形成90度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此时,上部侧的四个多孔性空气扩散管和下部侧的四个多孔性空气扩散管可相互错开规定角度。
另一方面,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由圆筒形管160保护,上述圆筒形管160包围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外周围。上述圆筒形管能够与上述支撑部120及上述集水器130相紧固。此时,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只有比上述圆筒形管160的半径小规定大小以上,才能容易地设置于上述圆筒形管160。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上部侧的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向下部方向喷射空气,从而去除上部侧的污染物,而下部侧则可通过设置于上述支撑部120的空气扩散孔125去除下部侧的污染物。并且,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多个气孔151由多种大小形成,从而喷射多种大小的空气泡。因此,能够容易地去除具有多种大小的污染物。并且,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借助螺纹结合相紧固,从而能够容易地分离及清洗。
另一方面,参照图4可知,多个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从上述支撑部120以相互隔开不同距离的方式分隔而成。此时,上述多个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能够相互错开地进行配置。例如,上述多个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可相互错开30度、45度、60度、90度等角度。
并且,参照图5可知,可包括多个(例如,一对)延伸管141、142。
上述延伸管141、142可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外侧区域。
上述延伸管141、142可与上述支撑部120及集水器130的边缘区域相连接。
上述延伸管141、142可相向配置。
上部空气扩散单元149可包括形成于各延伸管141、142的多个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
在此,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长度可适当地调节。
各个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长度可大于上述圆筒形管160的半径。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设置角可受限。
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可小于所述圆筒形管160的半径。此时,上述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设置角可少受限。
并且,参照图6可知,例如,可包括四个延伸管141、142、143、144。
例如,各延伸管141~142从中心开始以相互形成90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支撑部120的上部末端。
在上述各延伸管141~142可分别形成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由此,能够设置更多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这是为了在渗透水中存在很多异物的情况下,能够更加迅速地去除上述中空纤维膜110的污染物。
并且,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可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分隔的上部空气扩散单元149及下部空气扩散单元124。
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149可具有形成于延伸管140的多个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
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能够以分隔90度间隔的方式以十字(+)形态配置于上述延伸管140的周围。
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沿着上下方向分隔,由多级(例如,3级)形成。
在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周围可具有环形状的支撑部155。由此,能够抑制上述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产生游隙,从而能够坚固地进行支撑。
上述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端部能够同时与上述支撑部155相连接。
在此,上述支撑部155能够由圆形环或多角形的环构成。
另一方面,参照图8及图9可知,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可弯曲形成。并且,如图8所示,弯曲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端部可朝向下方,或者如图9所示,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150的端部可朝向上方。
以下,参照图10至图14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210;支撑部220,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下端部;集水器230,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端部;延伸管240,从上述支撑部220向上延伸;以及空气扩散单元119,以分隔方式形成于上述支撑部220的上侧,用于使空气向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部区域扩散。
例如,中空纤维膜210可由具有预定数量(预先设定的数量)的中空纤维膜的多个束构成。
在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下端部可设置支撑部220。
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下端部例如可由上述支撑部220的灌封材料阻隔。
上述支撑部220例如可呈圆盘形状。
另一方面,上述空气扩散单元119可具有下部空气扩散单元124,上述下部空气扩散单元124具有形成于上述支撑部220的空气扩散孔222。
上述下部空气扩散单元124例如可在上述支撑部220形成能够使空气流出的空气扩散孔222。
通过上述支撑部220的空气扩散孔222流出的空气224、空气泡及气泡(以下,标记为“空气224”)可向上侧移动。
在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端部可具有集水器230。
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端部能够以与上述集水器230相结合的方式被支撑。
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端部能够以开放的方式构成,以使向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内部流入的水(渗透水)流出。由此,从上述集水器230向上述各中空纤维膜210的内部渗透的渗透水能够被集中(收集)并流出。
例如,上述集水器230可由具有预定直径D的圆盘形状实现。
吸力(阴压、负压,NegativePressure)可作用于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端部。由此,接近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端部的上部区域与远离上端部的下部区域相比,能够相对促进污染。
可在上述集水器230连接泵132,以使集水器具有吸力。
另一方面,在上述支撑部220和上述集水器230之间可具有延伸管240。
更具体地,上述延伸管240的一端部(下端部)可与上述支撑部220相连接,上述延伸管240的另一端部(上端部)可与上述集水器230相连接。
例如,上述延伸管240可小于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长度。由此,上述各中空纤维膜210以松弛而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集水器230和上述支撑部220之间。根据这种结构,上述各中空纤维膜210因从上述延伸管240和/或上述支撑部220流出并向上移动的空气(空气泡、气泡)224而摇晃,使得上述各中空纤维膜210的表面的污染物能够从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表面分离(去除)。
在上述延伸管240的内部可形成空气流路。
另一方面,上述空气扩散单元119可具有上部空气扩散单元149,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149具有与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部区域相对应地分布的多个空气扩散孔242。
在上述延伸管240的上部区域可贯通地形成多个空气扩散孔224,以使空气流出。
优选地,上述空气扩散孔可形成于上述延伸管240的高度(H)的一半(H/2)的上侧。由此,向污染集中发生的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部区域集中供给空气,从而能够有效地去除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污染物。
例如,上述空气扩散孔242可具有相同的直径d。
上述空气扩散孔242可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螺距)p形成。
上述空气扩散孔242可沿着上下方向由多级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例示了上述延伸管240的空气扩散孔242由六级形成的情况,但空气扩散孔242的大小、间隔及级数能够适当地调节。
例如,如图11所示,上述空气扩散孔242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上侧的三级空气扩散孔243a以沿着上下形成列的方式配置,下侧的三级空气扩散孔243b分别配置于上侧的三级空气扩散孔243a的列之间。由此,通过空气扩散孔242流出的空气的模式(空气扩散模式)可以变得多样。
并且,例如如图12所示,各级空气扩散孔的奇数级245a和偶数级245b能够呈锯齿形。由此,通过空气扩散孔242流出的空气的模式(空气扩散模式)更加多样,从而更加有效地摇晃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污染物。
上述延伸管240例如可具有上述集水器230的直径D的50%(D/2)以下的直径。在此,若上述集水器230的直径大于50%,则因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设置面积相对变小而降低水处理能力。
在上述延伸管240的一侧可设置空气供给部150,以向上述延伸管240的内部供给空气。
上述空气供给部150可与未图示的压缩机或送风扇相连接,以便能够供给空气。
例如,上述空气供给部150能够与上述支撑部220相连接。由此,空气(气泡)224可通过上述延伸管240的空气扩散孔242及上述支撑部220的空气扩散孔222流出。在此,上述空气供给部150可向上述支撑部220的空气扩散孔222及上述延伸管240的空气扩散孔242供给适当的空气,这是理所当然的。
通过这种结构,若通过上述空气供给部150供给空气,则空气可通过上述支撑部220的空气扩散孔222及上述延伸管240的空气扩散孔242流出。
通过上述支撑部220的空气扩散孔222流出的空气(空气泡)224向上侧移动而摇晃上述中空纤维膜210,从而使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表面的污染物从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表面分离。
通过上述延伸管240的空气扩散孔242流出的空气向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上部区域流出,从而能够容易地分离发生严重污染的中空纤维膜210的上部区域的污染物。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例如,上述空气扩散孔242可包括:第一空气扩散孔251,配置于上侧;第二空气扩散孔252,配置于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的下侧;以及第三空气扩散孔253,配置于上述第二空气扩散孔252的下侧。
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具有相对小的第一直径d1。
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可沿着圆周方向分隔第一螺距p1。
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例如可形成沿着上下分隔的多个级。
上述第二空气扩散孔252可具有大于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的第一直径d1的第二直径d2。
上述第二空气扩散孔252可沿着圆周方向分隔第二螺距p2,第二螺距p2大于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的第一螺距。
上述第二空气扩散孔252例如可具有沿着上下分隔的多个级。
上述第三空气扩散孔253例如具有大于上述第二空气扩散孔252的第二直径d2的第三直径d3。
上述第三空气扩散孔253例如可沿着圆周方向分隔第三螺距p3,第三螺距p3大于上述第二空气扩散孔252的第二螺距p2。
在此,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第二空气扩散孔252及第三空气扩散孔253的直径、螺距以及沿着上下配置的级数可适当地进行调节,这是理所当然的。
另一方面,空气供给部150可与上述延伸管240相连接,用于向上述延伸管240供给空气。
上述空气供给部150例如可与上述支撑部220相连接,从而向上述延伸管240的内部供给空气。
根据这种结构,若通过空气供给部150供给空气,则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上述支撑部220的空气扩散孔222流出,并向上移动。由此,上述中空纤维膜210摇晃,从而能分离中空纤维膜210的表面的污染物。
另一方面,所供给的空气中的另一部分可沿着上述延伸管240向上移动,并通过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至第三空气扩散孔253流出。此时,通过相对小的第一空气扩散孔251流出的空气可在接近上述延伸管240的距离向上移动。由此,摇晃以相对接近上述延伸管240的方式配置的中空纤维膜210,从而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表面的污染物得以去除。
并且,通过比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相对大的第二空气扩散孔252流出的空气相对来说可从延伸管240更加分隔(例如,中间地点),并向上移动。由此,摇晃以相对远的方式配置的中空纤维膜210(例如,在上述集水器230的边缘和上述延伸管240的外径之间的中间程度位置配置的多个中空纤维内膜210),并摇晃上述中间的中空纤维膜210,从而中空纤维膜210的污染物得以去除。
并且,通过最大的第三空气扩散孔253流出的空气(气泡)相对来讲从上述延伸管240更加分隔(接近上述集水器230的边缘),并向上移动,从而摇晃相对较远的中空纤维膜210(例如,配置于外围区域的中空纤维膜210),从而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表面的污染物能够得以去除。
根据这种结构,若通过上述空气供给部150向延伸管240的内部供给空气,则向上述延伸管240的上部移动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至第三空气扩散孔253分别流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中空纤维膜210组件随着空气通过直径不同的第一空气扩散孔251至第三空气扩散孔253适当地摇晃以从上述延伸管240分隔的距离分别不同的方式配置的的各中空纤维膜210,从而能够有效地分离去除各中空纤维膜210的表面的污染物。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在上述延伸管240的内部可具有用户划分空间的隔板160。
上述隔板160可形成多个。
上述延伸管240的内部例如可具有第一隔板261、第二隔板262及第三隔板263。
更具体地,例如,可在上述延伸管240的内部的上部区域形成第一隔板160,在上述第一隔板261的下侧以分隔方式形成第二隔板262。
第三隔板263能够以分隔方式形成在上述第二隔板262的下侧。由此,上述延伸管240的内部可分别划分成第一空间271、第二空间272及第三空间273。
在由上述第一隔板261划分的第一空间271的外壁例如可贯通地形成第一空气扩散孔251。
在上述第二空间272的外壁例如可贯通地形成第二空气扩散孔252,上述第二空气扩散孔252的直径d2大于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的直径。
在上述第散空间273的外壁例如可贯通地形成第三空气扩散孔253,上述第三空气扩散孔253的直径d3大于上述第二空气扩散孔252的直径。
上述空气供给部150可具有空气供给管280,上述空气供给管280向上述延伸管240的内部供给空气。
上述空气供给管280例如可包括:第一供给管281,用于向上述第一空间271供给空气;第二供给管282,配置于上述第二空间272的内部,用于向上述第二空间272供给空气;以及第三供给管283,配置于上述第三空间273的内部,用于向上述第三空间273供给空气。
根据这种结构,若空气通过上述第一供给管281至第三供给管283分别向上述第一空间271至第三空间273供给,则空气分别通过形成于相关空间的第一空气扩散孔251至第三空气扩散孔253流出。
通过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251至第三空气扩散孔253流出的空气分别向上侧移动,并摇晃周围的中空纤维膜210,从而能够去除各中空纤维膜210的表面的污染物。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中空纤维膜组件中,不同大小的空气泡(气泡)通过直径不同的第一空气扩散孔251至第三空气扩散孔253分别向上移动,并分别摇晃配置于不同区域的中空纤维膜210,从而能够有效地去除中空纤维膜210的污染物。
而且,由于能够向上述第一空间271至第三空间273供给适当量(或压力)的空气,因而能够根据上述中空纤维膜210的污染程度调节空气的流出程度(流出量和/或流出压力),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各中空纤维膜210的污染物。
参照图10至图14在上述实施例中例举出了在上述支撑部均形成空气扩散孔的情况,但也可以不在上述支撑部形成空气扩散孔的情况下,而仅在上述空气扩散管形成空气扩散孔,这是理所当然的。
并且,参照图10至图14在上述实施例中仅例举出了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具有形成于上述延伸管的空气扩散孔的情况,但参照图2至图9,也可具有至少一个上述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并且,相反地,参照图2至图9,也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延伸管形成参照图10至图14说明的如上所述的流出孔中的某一个。
并且,参照图13及图14在上述实施例中例举出了空气扩散孔的直径由三种方式形成的情况,但上述空气扩散孔的直径可以由两种方式形成,或者也可具有四种以上的互不相同的直径。

Claims (19)

1.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纤维膜,
支撑部,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下端部;
集水器,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端部;
延伸管,从上述支撑部向上延伸;以及
空气扩散单元,以分隔方式形成于上述支撑部的上侧,用于使空气向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扩散;
上述空气扩散单元包括上部空气扩散单元,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具有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相对应地分布的多个空气扩散孔;
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包括设置于上述延伸管的上部区域的多孔性空气扩散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延伸管相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空气扩散孔形成于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扩散孔朝向下侧开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的端部具有能够分离的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孔性空气扩散管沿着上述延伸管的圆周方向或上下方向分隔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形管,上述圆形管以包围的方式保护上述中空纤维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上述延伸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集水器连接泵,以使集水器具有吸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扩散单元包括下部空气扩散单元,上述下部空气扩散单元具有形成于上述支撑部的空气扩散孔。
11.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纤维膜,
支撑部,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下端部;
集水器,设置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端部;
延伸管,从上述支撑部向上延伸;以及
空气扩散单元,以分隔方式形成于上述支撑部的上侧,用于使空气向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扩散;
上述空气扩散单元包括上部空气扩散单元,上述上部空气扩散单元具有与上述中空纤维膜的上部区域相对应地分布的多个空气扩散孔;
上述空气扩散孔贯通上述延伸管;
具有将上述延伸管的内部划分为不同空间的隔板,在通过上述隔板划分的空间分别连接空气供给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延伸管以形成同心的方式与上述集水器相结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延伸管的外径为上述集水器的外径的50%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扩散孔包括上下分隔的第一空气扩散孔、第二空气扩散孔及第三空气扩散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空气扩散孔、第二空气扩散孔及第三空气扩散孔具有不同大小的直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空气扩散孔分别形成在通过上述隔板划分的空间并且大小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扩散孔形成于上述延伸管的一半高度的上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集水器连接泵,以使集水器具有吸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扩散单元包括下部空气扩散单元,上述下部空气扩散单元具有形成于上述支撑部的空气扩散孔。
CN201380003360.0A 2012-01-11 2013-01-10 中空纤维膜组件 Active CN1038895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03548 2012-01-11
KR1020120003548A KR101908704B1 (ko) 2012-01-11 2012-01-11 중공사 막 모듈
KR1020130001445A KR102097616B1 (ko) 2013-01-07 2013-01-07 중공사막 모듈
KR10-2013-0001445 2013-01-07
PCT/KR2013/000201 WO2013105795A1 (ko) 2012-01-11 2013-01-10 중공사 막 모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9558A CN103889558A (zh) 2014-06-25
CN103889558B true CN103889558B (zh) 2016-01-20

Family

ID=48781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360.0A Active CN103889558B (zh) 2012-01-11 2013-01-10 中空纤维膜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9558B (zh)
WO (1) WO20131057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97616B1 (ko) * 2013-01-07 2020-04-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공사막 모듈
KR102045496B1 (ko) * 2013-05-08 2019-11-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공사막 모듈
WO2014106982A1 (ko) * 2013-01-07 2014-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공사막 모듈
WO2017086313A1 (ja) * 2015-11-19 2017-05-26 株式会社クラレ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洗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68691Y1 (ko) * 2004-08-16 2004-12-03 김정학 중공사막 모듈을 이용한 수처리 장치
CN1864824A (zh) * 2005-04-27 2006-11-22 前泽工业株式会社 过滤装置
CN1882381A (zh) * 2003-11-17 2006-12-20 可隆株式会社 浸没式中空纤维膜模块
CN101370571A (zh) * 2006-01-20 2009-02-18 东丽株式会社 膜过滤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JP2009154032A (ja) * 2007-12-25 2009-07-16 Sumitomo Electric Fine Polymer Inc 濾過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濾過装置
CN201399324Y (zh) * 2009-01-16 2010-02-10 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CN201592061U (zh) * 2010-01-01 2010-09-29 浙江东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
CN102026711A (zh) * 2008-07-01 2011-04-20 东丽株式会社 浸渍型中空丝膜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56293A (ko) * 2003-12-10 2005-06-16 주식회사 코오롱 침지형 중공사막 모듈
KR20060021552A (ko) * 2004-09-03 2006-03-08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중공사막 모듈과 이를 이용한 수처리장치
JP2011110496A (ja) * 2009-11-26 2011-06-09 Kobelco Eco-Solutions Co Ltd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膜分離方法及び水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2381A (zh) * 2003-11-17 2006-12-20 可隆株式会社 浸没式中空纤维膜模块
KR200368691Y1 (ko) * 2004-08-16 2004-12-03 김정학 중공사막 모듈을 이용한 수처리 장치
CN1864824A (zh) * 2005-04-27 2006-11-22 前泽工业株式会社 过滤装置
CN101370571A (zh) * 2006-01-20 2009-02-18 东丽株式会社 膜过滤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JP2009154032A (ja) * 2007-12-25 2009-07-16 Sumitomo Electric Fine Polymer Inc 濾過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濾過装置
CN102026711A (zh) * 2008-07-01 2011-04-20 东丽株式会社 浸渍型中空丝膜组件
CN201399324Y (zh) * 2009-01-16 2010-02-10 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CN201592061U (zh) * 2010-01-01 2010-09-29 浙江东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纤维过滤膜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05795A1 (ko) 2013-07-18
CN103889558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9558B (zh) 中空纤维膜组件
KR101830068B1 (ko) 산기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처리장치
CN202283454U (zh) 一种柱式分束脉动型中空纤维膜元件
US20220258183A1 (en) Spiral-shaped separation device for fluid purification device
CN202778285U (zh) 卷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CN208626734U (zh) 一种过滤面积较大的滤芯
CN201684460U (zh) 精密过滤器
CN102951771B (zh) 一种用于养殖池塘的浮式生物过滤器
CN203208907U (zh) 均匀曝气的内压管式膜过滤装置
WO2011150210A2 (en)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CN212924499U (zh) 一种均匀布水的超滤膜组件
CN104609494A (zh) 溶气气浮机释放器总成
CN210855646U (zh) 全自动重力式曝气精滤设备
CN202569969U (zh) 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CN102658032B (zh) 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CN203558955U (zh)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系统
CN103521038B (zh) 小直径板式脱水吸收塔
CN206447594U (zh) 一种高效氨氮吹脱塔
CN205461152U (zh) 一种汽提塔用出气管
CN212757367U (zh) 一种错流式气水分离器
CN212440287U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多级环绕型过滤器
CN205199015U (zh) 一种高效节能泡罩塔
CN218306317U (zh) 正多边形燃油过滤分离器
CN204490545U (zh) 溶气气浮机释放器总成
CN211078762U (zh) 一种污水处理净化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3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Chemical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LG ELECTRONIC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