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8338B - 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8338B
CN103888338B CN201410102433.8A CN201410102433A CN103888338B CN 103888338 B CN103888338 B CN 103888338B CN 201410102433 A CN201410102433 A CN 201410102433A CN 103888338 B CN103888338 B CN 103888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wav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link
mtl microwave
mtl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24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8338A (zh
Inventor
王青
杨林军
杨俊春
李小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024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8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8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8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8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83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流量分担不均,时延较大,包乱序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将以太网数据包流拆散为比特流;将上述比特流进行分组,得到聚合分组流,其中,一个聚合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确定的;将每个聚合分组分别划分为N个分担分组,并依次在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Description

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方式和带宽受限,在单载波条件下的传输容量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大容量的以太网传输,需要将2条以上的微波链路进行聚合。通常以太网的链路聚合是按照IEEE802.3ad标准的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Control Protocol),在以太网的二层或三层实现的。在以太网的二层或三层进行聚合时,流量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是MAC(介质访问控制)分组或IP分组,MAC分组或IP分组分担的字节较多,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越大,分担的均匀性越差,所需要的缓存器的存储空间越大,带来的延迟也就越大。另外,因为以MAC分组或IP分组为基本数据单元进行分担时,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与微波传输链路的传输速率不能做到完全匹配,且存在ARQ(自动重传请求)纠错机制,因此会造成分组到达的先后次序发生变化,即出现包乱序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流量分担不均,时延较大,包乱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以太网数据包流拆散为比特流;
将上述比特流进行分组,得到聚合分组流,其中,一个聚合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确定的;
将每个聚合分组分别划分为N个分担分组,并依次在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际是在物理层进行链路聚合。流量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是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其中,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相比现有技术中在二层或三层的聚合时采用MAC分组或IP分组,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小,因而提高了分担的均匀性,减小了分担的时延。由于根据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能够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根据物理层参数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以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依次将每个聚合分组划分的N个分担分组在N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使得各个分担分组的大小与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完全匹配,且在物理层没有ARQ机制,防止了分担分组到达的先后次序发生变化,防止出现包乱序现象。
较佳的,确定上述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上述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上述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较佳的,上述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其中,L为聚合分组的比特数,N为微波传输链路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较佳的,上述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该包括:
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其中,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来自不同微波传输链路的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
将聚合分组流中的各个聚合分组拆散形成比特流;
将比特流恢复成以太网数据包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在物理层进行链路聚合。流量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是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相比现有技术中在二层或三层的聚合时采用MAC分组或IP分组,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小,因而提高了分担的均匀性,减小了分担的时延。由于根据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能够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根据该物理层参数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来自不同微波传输链路的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的流量分担方法,使得各个分担分组的大小与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完全匹配,且在物理层没有ARQ机制,防止了分担分组到达的先后次序发生变化,防止出现包乱序现象。
较佳的,上述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的具体实现方式: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较佳的,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装置,该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将以太网数据包流拆散为比特流,将比特流进行分组,得到聚合分组流,其中,一个聚合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确定的;将每个聚合分组分别划分为N个分担分组,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
发送单元,用于依次将每个聚合分组中的N个分担分组在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以上装置提供实施方案实际上是在物理层进行聚合。流量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是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相比现有技术中在二层或三层的聚合时采用MAC分组或IP分组,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小,因而提高了分担的均匀性,减小了分担的时延。由于根据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能够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传输速率,因此根据物理层参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以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依次将每个聚合分组的分担分组在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使得各个分担分组的大小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完全匹配,且在物理层没有ARQ机制,防止了分组到达的先后次数发生变化,防止出现包乱序现象。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较佳的,确定单元还用于: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其中,L为聚合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较佳的,确定单元还用于: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其中,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来自不同微波传输链路的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将聚合分组流中各个聚合分组拆散形成比特流;将该比特流恢复成以太网数据包流。
以上装置是以比特流为单位进行聚合流量分担,实际上是在物理层进行聚合。流量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是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相比现有技术中在二层或三层的聚合时采用MAC分组或IP分组,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小,因而提高了分担的均匀性,减小了分担的时延。由于根据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能够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传输速率,因此根据该物理层参数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来自不同微波传输链路的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的流量分担方法,各个分担分组的大小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完全匹配,且在物理层没有ARQ机制,防止了分组到达的先后次序发生变化,防止出现包乱序现象。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物理帧长、ri为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调制符号速率、mi为调制阶数。
较佳的,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物理层聚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流量分担不均,时延较大,包乱序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物理层聚合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在收发两端之间存在N条微波传输链路103,每一条微波传输链路103由一对微波收发通道102组成;在收发两端分别采用一个分流汇聚装置101将这些微波传输链路在物理层聚合起来,形成一条容量更大的物理链路。
在发送端的分流汇聚装置101中,如图2所示,该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包括:
S201:将以太网数据包流拆散为比特流。
用户数据以以太网数据包的形式通过用户接口传输给分流汇聚装置101。
依次将以太网数据包流中的各个以太网数据包拆分成比特序列,顺序排列形成比特流。
S202:将上述比特流进行分组,得到聚合分组流,其中,一个聚合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确定的。
S203:将每个聚合分组划分为N个分担分组,并依次分别在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其中,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物理层参数可以是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也可以是其它物理层的参数,只要能够用于确定聚合分组比特数及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的物理层参数均适用于本发明,本发明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在物理层进行链路聚合。流量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是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相比现有技术中在二层或三层的聚合时采用MAC分组或IP分组,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小,因而提高了分担的均匀性,减小了分担的时延。由于根据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能够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根据物理层参数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以及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依次将每个聚合分组的划分的N个分担分组在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使得各个分担分组的大小与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完全匹配,且在物理层没有ARQ机制,防止了分担分组到达的先后次序发生变化,防止出现包乱序现象。
较佳的,确定上述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及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上述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上述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较佳的,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及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其中,L为聚合分组的比特数,N为微波传输链路数。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上述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的实现方式可以表示如下:
将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表示为既约分数
ci=ai/bi,其中,i=1,2,...,N,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确定bi的最小公倍数
m=LCM{b1,b2,...,bN},其中,m为最小公倍数;
确定m*ai/bi的最大公因子
d=GCD{m*a1/b1,m*a2/b2,...,m*aN/bN},其中,d为最大公因子。
基于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较佳的,上述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各个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可以由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之一决定:
第一种实现方式:静态配置。
静态配置方式是在微波传输链路工作之前,收发两端根据约定的默认值对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中的两个微波收发通道的各个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进行手动配置。
第二种实现方式:动态配置。
动态配置是在微波传输链路工作过程中,收发两端根据链路的传输质量,采用自适应编码调制(ACM)的机制协商决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中两个微波收发通道的各个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然后对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各个物理层参数进行自动设置。
聚合分组比特数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确定的时机可以在装置上电、重启,或者监测到的任何一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发生变化时确定。也可以是,装置上电或重启后,预先确定出各个不同值的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对应的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较佳地,以表格形式进行保存;在每次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中任何一个发生改变时,通过查表查找变化后的物理层参数对应的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以确定聚合分组比特数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的第一种方式为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S301: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各个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执行步骤S302。
S302: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各个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执行步骤S303。
S303: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上述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及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执行步骤S304。
S304:检测用户接口是否有以太网数据包,如果有,执行S305,否则,执行S306。
S305、从用户接口接收以太网数据包,将该以太网数据包拆散形成一组比特序列,将该组比特序列保存到比特流尾部,执行步骤S306。
S306:根据聚合分组的比特数从比特流的头部读取一个聚合分组,将该聚合分组按照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依次分别在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传输,执行步骤S307。
S307:监测是否有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或者调制阶数)发生变化,若是,执行步骤S301,若否,执行步骤S304。
上述流程中监测各个物理层参数的是否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查询方式,也可以采用中断方式。
若采用查询方式,则查询的周期可以是发送一个聚合分组的周期。也可以是每发送若干个链路聚合分组后,监测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各个物理层参数是否发生变化。此时自适应编码调制机制对物理层参数进行更新的周期的起始时刻与发送一个或若干个聚合分组的周期的起始时刻对齐。
若采用中断方式,则当自适应编码调制机制更新物理层参数时,会向上述流程发出中断信号。上述流程中断当前聚合分组的传输,重新计算聚合分组和分担分组的比特数,并从被中断传输的聚合分组的起始比特处按照新的聚合分组重新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的聚合流量分担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为上述图1中所示的分流汇聚装置101),该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401,用于将以太网数据包流拆散为比特流,将比特流进行分组,得到聚合分组流,其中,一个聚合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确定的;将每个聚合分组分别划分为N个分担分组,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发送单元402,用于依次将每个聚合分组中的N个分担分组在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
以上装置提供的实现方案实际上是在物理层进行链路聚合。流量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是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相比现有技术中在二层或三层的聚合时采用MAC分组或IP分组,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小,因而提高了分担的均匀性,减小了分担的时延。由于根据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能够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根据物理层参数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以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依次将每个聚合分组的分担分组在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使得各个分担分组的大小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完全匹配,且在物理层没有ARQ机制,防止了各个分担分组到达的先后次序发生变化,防止出现包乱序现象。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确定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如下公式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较佳的,确定单元还用于: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其中,L为聚合分组的比特数,N为微波传输链路数。
较佳的,确定单元还用于: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上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如下方式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将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表示为既约分数
ci=ai/bi,i=1,2,...,N;
确定所有bi的最小公倍数
m=LCM{b1,b2,...,bN},其中,m为最小公倍数;
确定m*ai/bi的最大公因子
d=GCD{m*a1/b1,m*a2/b2,...,m*aN/bN},其中,d为最大公因子。
在接收端的分流汇聚装置101中,如图5所示,该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的聚合流量分担方法包括:
S501: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其中,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S502: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来自不同微波传输链路的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一个聚合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确定的。
S503:将聚合分组流中的各个聚合分组拆散形成比特流。
S504:将比特流恢复成以太网数据包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拆散的比特流按照以太网数据包的格式,形成以太网数据包流。
较佳的,上述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当前调制阶数由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之一决定:
第一种实现方式:静态配置。
静态配置方式是在微波传输链路工作之前,收发两端根据约定的默认值对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中的两个微波收发通道的各个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进行手动配置。
第二种实现方式:动态配置。
动态配置是在微波传输链路工作过程中,收发两端根据链路的传输质量,采用自适应编码调制(ACM)的机制协商决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中两个微波收发通道的各个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然后对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各个物理层参数进行自动设置。
以上方法提供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在物理层进行链路聚合。流量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是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相比现有技术中在二层或三层的聚合时采用MAC分组或IP分组,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小,因而提高了分担的均匀性,减小了分担的时延。由于根据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能够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根据该物理层参数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以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的流量分担方法,使得各个分担分组的大小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传输速率完全匹配,且在物理层没有ARQ机制,防止了分组到达的先后次序发生变化,防止出现包乱序现象。
较佳的,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的具体实现方式: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较佳的,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实现方式: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上述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可以为:
将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表示为既约分数
ci=ai/bi,其中,i=1,2,...,N,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确定bi的最小公倍数
m=LCM{b1,b2,...,bN},其中,m为最小公倍数;
确定m*ai/bi的最大公因子
d=GCD{m*a1/b1,m*a2/b2,...,m*aN/bN},其中,d为最大公因子。
聚合分组比特数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确定的时机可以在装置上电、重启,或者监测到的任何一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发生变化时确定。也可以是,装置上电或重启后,预先确定出各个不同值的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对应的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较佳地,以表格形式进行保存;在每次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中任何一个发生改变时,通过查表查找变化后的物理层参数对应的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及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若监测到的任何一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需要重新确定聚合分组比特数。如图6所示,则该方法可以为:
S601:监测是否有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发生变化,若是,执行步骤S602,若否,执行步骤S605。
S602: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各个物理层参数;执行步骤S603。
S603: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各个物理层参数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执行步骤S604。
S604: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执行步骤S605。
S605:依次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一个分担分组;执行步骤S606。
S606: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来自不同微波传输链路的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执行步骤S607。
S607:将上述聚合分组拆散并保存在比特流的尾部。
S608:监测上述比特流中是否包含一个完整的以太网数据包;若是,执行步骤S609,如不是,执行步骤S601。
S609:从上述比特流中恢复一个以太网数据包并送往用户接口;执行步骤S60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可以为上述图1中所示的分流汇聚装置101),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701,用于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其中,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控制单元702,用于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来自不同微波传输链路的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将聚合分组流中各个聚合分组拆散形成比特流;将该比特流恢复成以太网数据包流。
以上装置实际上是在物理层进行聚合。流量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是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相比现有技术中在二层或三层的聚合时采用MAC分组或IP分组,分担的基本数据单元小,因而提高了分担的均匀性,减小了分担的时延。由于根据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能够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根据该物理层参数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的流量分担方法,使得各个分担分组的大小与微波传输链路的以太网传输传输速率完全匹配,且在物理层没有ARQ机制,防止了分担分组到达的先后次序发生变化,防止出现包乱序现象。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较佳的,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N为微波传输链路数。
上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如下方式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将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表示为既约分数
ci=ai/bi,i=1,2,...,N;
确定所有bi的最小公倍数
m=LCM{b1,b2,...,bN},其中,m为最小公倍数;
确定m*ai/bi的最大公因子
d=GCD{m*a1/b1,m*a2/b2,...,m*aN/bN},其中,d为最大公因子。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以太网数据包流拆散为比特流;
将所述比特流进行分组,得到聚合分组流,其中,一个聚合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确定的;
将每个聚合分组划分为N个分担分组,并依次分别在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分组的比特数的确定方式包括: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比特数的确定方式包括: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具体包括: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L = m / d * Σ i = 1 N c i ,
其中,L为聚合分组的比特数,N为微波传输链路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具体包括: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7.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其中,所述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来自不同微波传输链路的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
将所述聚合分组流中的各个聚合分组拆散形成比特流;
将所述比特流恢复成以太网数据包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比特数的确定方式包括: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具体包括: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11.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将以太网数据包流拆散为比特流,将所述比特流进行分组,得到聚合分组流,其中,一个聚合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确定的;将每个聚合分组划分为N个分担分组,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
发送单元,用于依次将每个聚合分组中的N个分担分组在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所有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确定聚合分组的比特数
L = m / d * Σ i = 1 N c i ,
其中,L为聚合分组的比特数,N为微波传输链路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发送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17.一种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依次分别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分担分组,其中,所述各个分担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分别确定的;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每N个来自不同微波传输链路的分担分组组成一个聚合分组,形成聚合分组流;其中,N是微波传输链路数,一个聚合分组的比特数是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层参数确定的;将所述聚合分组流中各个聚合分组拆散形成比特流;将所述比特流恢复成以太网数据包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物理帧长、前向纠错编码码率、调制符号速率和调制阶数;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如下公式确定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i=pi/fi*ri*vi*log2(mi),i=1,2,...,N,
其中,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p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协议开销长度、f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物理帧长、r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前向纠错编码码率、v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符号速率、m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调制阶数。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表示为既约分数的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m;
确定所述最小公倍数分别与各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相乘结果的最大公因子d;
根据如下公式分别确定每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
Lei=m/d*ci,i=1,2,...,N,
其中,Le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上接收的分担分组的比特数,ci为第i个微波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CN201410102433.8A 2014-03-19 2014-03-19 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88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2433.8A CN103888338B (zh) 2014-03-19 2014-03-19 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2433.8A CN103888338B (zh) 2014-03-19 2014-03-19 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8338A CN103888338A (zh) 2014-06-25
CN103888338B true CN103888338B (zh) 2017-07-11

Family

ID=5095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243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88338B (zh) 2014-03-19 2014-03-19 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83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26452B1 (en) 2014-12-29 2019-01-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working state of aggregated link
US10764955B2 (en) 2015-04-29 2020-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icrowave 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with transmission of low rate dummy data
CN108023811B (zh) * 2016-11-04 202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acp聚合系统、协议报文的透传方法及装置
CN110943919A (zh) * 2018-09-25 2020-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汇聚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564851B (zh) * 2019-09-10 202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链路速率切换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184985A4 (en) * 2020-07-30 2023-09-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731A (zh) * 2005-12-29 2007-07-0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种数字用户线接入方式的接入复用器及其方法
CN101796753A (zh) * 2007-09-06 2010-08-04 哈里斯施特拉特克斯网络运行公司 具有物理层链路聚合、扩展故障检测和负载均衡的可复原数据通信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731A (zh) * 2005-12-29 2007-07-0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种数字用户线接入方式的接入复用器及其方法
CN101796753A (zh) * 2007-09-06 2010-08-04 哈里斯施特拉特克斯网络运行公司 具有物理层链路聚合、扩展故障检测和负载均衡的可复原数据通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8338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8338B (zh) 以太网微波传输链路聚合的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US11424857B2 (en) Forward packet recovery with constrained network overhead
US10211852B2 (en) CRC calc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20037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9716605B2 (en) Scrambling method and scrambling apparatus
CN109600201B (zh) 一种极化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137439B (zh) 压缩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888344A (zh) 一种误码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20018705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of data frames in 802.11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190372599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3364736B (zh) 灵活以太网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24690B (zh) 降低控制信道虚警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020015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arly packet header verification
US1116628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1848055A (zh) 一种数据修正方法和装置
CN108270508A (zh) 一种循环冗余校验crc实现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EP291396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leaving process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
CN106797357A (zh) 高速串行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US6140731A (en) Self-starting brushless electric motor
CN106161410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19356A (zh) 一种基于电力线信道的数据帧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47374A (zh) 一种分布式通信算法和装置
CN108881258A (zh) 一种用于网络文件安全传输的智能系统
WO2017012415A1 (zh) 一种报文切片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Tsaban Practical polynomial time solutions of several major problems in noncommutative-algebraic cryptography (preliminary announc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