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6267B - 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6267B
CN103886267B CN201210560729.5A CN201210560729A CN103886267B CN 103886267 B CN103886267 B CN 103886267B CN 201210560729 A CN201210560729 A CN 201210560729A CN 103886267 B CN103886267 B CN 103886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system
code
tertiary
bios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07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6267A (zh
Inventor
吴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607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6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6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6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6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6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1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 G06F21/74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operating in dual or compartmented mode, i.e. at least one secure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50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 G06F21/57Certifying or maintaining trusted computer platforms, e.g. secure boots or power-downs, version controls, system software checks, secure updates or assessing vulnerabilities
    • G06F21/575Secure boo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并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在不开发新主板的前提下,电子设备的内外网操作系统切换,节省了电子设备制造主板的成本。

Description

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主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背景技术
内外网隔离技术是指外部网络不能侵入内部网络,同时防止内部网络信息泄露到外部网络的技术。
现有的内外网隔离技术通过修改计算机主板电路的方式实现内存内外网分离,即在同一电脑上针对内网和外网分别对应设置内存模块,达到隔离信息的目的。
然而上述内外网隔离技术需要重新开发主板,故而存在着计算机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
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安装有内网操作系统和外网操作系统,记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分别表示内网操作系统或外网操作系统,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所对应的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对应的内存存储区域,设置于共用内存设备中,所述共用内存设备装设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该方法包括:
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
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并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
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
可选地,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构建操作系统与内存设备存储区域的映射关系,包括:
将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一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将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二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包括:
BIOS协处理编码MRC。
可选地,所述切换方法还包括:
校验启动操作系统的用户合法性,包括:
接收登入用户标识和校验信息;
比对所述用户标识与存储的用户标识匹配,且所述校验信息与存储的校验信息匹配时,反馈允许登陆信息。
又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
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装置,用于实现所述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
复位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初始化模块,用于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
内存匹配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
启动模块,用于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
再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
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包括:实现所述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的BIOS内外网隔离切换存储器;
所述BIOS内外网隔离切换存储器中的指令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
复位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初始化模块,用于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
内存匹配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
启动模块,用于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
再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
一种计算机主板,包括:针对两个操作系统切换的共用内存设备,以及所述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
一种计算机,包括:所述计算机主板。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在内外网电子设备设置共用内存设备的情况下,在两个操作系统切换时,利用BIOS为对应的操作系统休眠和唤醒更替,执行BIOS关于匹配内存中存储区域,CPU复位及存储区域初始化完成操作系统的切换,实现在不开发新主板的前提下,电子设备的内外网操作系统切换,节省了电子设备制造主板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计算机主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计算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以实现。
图1示出了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安装有内网操作系统和外网操作系统,记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分别表示内网操作系统或外网操作系统,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所对应的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对应的内存存储区域,设置于共用内存设备中,所述共用内存设备装设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该方法包括: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用于进行操作系统切换的内存设备(如内存卡)设置为一个,也就是在现有的传统主板上,放置用于内外网切换的内存区域无需重新设置,即针对解决内外网切换问题时,主板无需重新开发。
S11: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
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
需要明确的是,在电子设备的内存中,设置有不同的存储区域,为CPU执行处理任务提供相应程序,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解释为存储在不同的硬盘中的程序集和不同网卡配置,并在运行中体现为不同操作系统,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内存的不同存储区域与操作系统进行关联,也就是不同操作系统在内存设备的不同区域建立映射,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启动运行时,与之对应的内存区域负责提供该操作系统中的处理任务的程序。
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可以是外网操作系统,也可以内网操作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操作系统是内网操作系统为例,内网操作系统启动时上电(内网对应硬盘和对应网卡上电),以BIOS的协处理代码进行第一内存存储区域初始化操作,并以所述BIOS协处理代码完成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与所述第一内存存储区域匹配设置。
S12: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并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
根据该步骤的执行可知,所述在所述内网操作系统运行时,所述外网操作系统处于休眠状态(该内存区域未配置相应硬盘和网卡,且相应硬盘和网卡处于掉电状态),所述CPU所执行的是与内网操作系统中的执行程序,也就是所述第一内存存储区域中的程序在被读取和执行,当接收到实现内网操作系统向外网操作系统转换指令时,可通过当前内网操作系统中的网络切换客户端发出指令,主板硬件的BIOS操作指令模块被读取和执行,即作为对于上述操作系统转换指令的响应,BIOS对硬件进行重新设置:
所述内网操作系统将被控制掉电休眠,即:对应内存被切换,对应硬盘和对应网卡被控制掉电休眠,由于要执行新的内存中的指令,则需要对CPU进行复位,第二内存区域应BIOS设置需完成初始化,进一步地,为所述外网操作系统对应的第二内存区域匹配硬盘和网卡,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
S13: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
所述BIOS对操作系统的上述设置,实际上是在第二操作系统启动前进行的基本设置,并在第二操作系统唤醒时上电启动,并执行设置。也就是在操作系统相互转换的过程中,计算机需要相应的硬件配置需要更替实现,执行上述设置并完成上述切换,从电子设备的表现上来说,在进行切换时,将出现计算机休眠和唤醒的更替。
本发明实施例在内外网电子设备设置共用内存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在两个操作系统切换时,利用BIOS为对应的操作系统匹配内存中存储区域,CPU复位及存储区域初始化,通过BIOS设置的执行完成操作系统的切换,实现在不开发新主板的前提下,电子设备的内外网操作系统切换,节省了电子设备制造主板的成本。
图2示出了又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在图1图示及其对应说明的基础上,还包括:构建操作系统与内存设备存储区域的映射关系,包括:
S21:将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一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S22:将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二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还依赖于该系统的网络链接设置、内存区域设置和硬盘设置,针对内存区域设置,需要操作系统设置与内存区域建立基于BIOS的响应关联,并上电启动后执行BIOS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均可选为BIOS协处理编码MRC,但并不局限。
图3示出了又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在图1-2图示及其说明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内外网切换的安全性,需要校验启动操作系统的用户合法性,包括:
S31:接收登入用户标识和校验信息;
S32:比对所述用户标识是否与存储的用户标识匹配,如匹配,则执行S33,否则返回S31;
S33:比对所述校验信息是否与存储的校验信息匹配时,如匹配,则执行S34,否则返回S32;
若在多次验证用户输入的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和校验信息)均失败,则对该用户标识的登入权限进行限制。
S34:反馈允许登陆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不仅节约主板成本,并且保证了操作系统登入的高安全性。
图4示出了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
复位控制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述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包括:
BIOS协处理编码MRC。
初始化模块43,用于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
内存匹配控制模块44,用于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
启动模块45,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
图5示出了又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装置,在图4图示及其说明的基础上,还包括:
构建模块51,用于构建操作系统与内存设备存储区域的映射关系,具体实现:
将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一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将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二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以及,用户合法性模块52,用于校验启动操作系统的用户合法性,具体实现:
接收登入用户标识和校验信息;
比对所述用户标识与存储的用户标识匹配,且所述校验信息与存储的校验信息匹配时,反馈允许登陆信息。
上述装置,为与图1-3图示及实施例中方法各个步骤对应一致的功能模块,由这样的功能模块限定的装置为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功能模块构架。
图6示出了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包括:实现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的BIOS内外网隔离切换存储器;
所述BIOS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可解释为烧入或写入BIOS配置指令的芯片,即CMOS,所述BIOS内外网隔离切换存储器可解释为内外网隔离切换指令的存储单元,所述指令模块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
复位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可通过BIOS协处理编码MRC实现。
初始化模块,用于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
内存匹配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
启动模块,用于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
所述指令模块包括还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操作系统与内存设备存储区域的映射关系,包括:
将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一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将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二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用户合法性模块,用于校验启动操作系统的用户合法性,包括:
接收登入用户标识和校验信息;
比对所述用户标识与存储的用户标识匹配,且所述校验信息与存储的校验信息匹配时,反馈允许登陆信息。
图7示出了一种计算机主板,如图所示;
所述主板设置有针对两个操作系统切换的共用内存设备,以及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在计算机完成CPU复位、内存初始化和硬盘分配后,并将与操作系统对应的网卡设置完成后,即可供用户实现内网操作系统或外网操作系统的使用,其中,所述内存可以是双列直插式存储模块DIMM。
图8示出了一种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包括上述图7图示及其对应说明的计算机主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解释为台式计算机或便携式计算机,也就是应用包括内存插槽的主板的设备。
关于所述主板的结构参见图7图示及其对应说明,主板上的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的原理参见图1-3图示及其对应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内外网电子设备设置共用内存设备的情况下,在两个操作系统切换时,利用BIOS为对应的操作系统休眠和唤醒更替,执行BIOS关于匹配内存中存储区域,CPU复位及存储区域初始化完成操作系统的切换,实现在不开发新主板的前提下,电子设备的内外网操作系统切换,节省了电子设备制造主板的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安装有内网操作系统和外网操作系统,记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分别表示内网操作系统或外网操作系统,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所对应的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对应的内存存储区域,设置于共用内存设备中,所述共用内存设备装设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启动运行时,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分别对应的内存存储区域提供操作系统中的处理任务的程序,该方法包括:
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
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并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
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构建操作系统与内存设备存储区域的映射关系,包括:
将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一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将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二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包括:
BIOS协处理编码MR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校验启动操作系统的用户合法性,包括:
接收登入用户标识和校验信息;
比对所述用户标识与存储的用户标识匹配,且所述校验信息与存储的校验信息匹配时,反馈允许登陆信息。
5.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
复位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初始化模块,用于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
内存匹配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
启动模块,用于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操作系统与内存设备存储区域的映射关系,包括:
将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一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将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二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包括:
BIOS协处理编码MRC。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户合法性模块,用于校验启动操作系统的用户合法性,包括:
接收登入用户标识和校验信息;
比对所述用户标识与存储的用户标识匹配,且所述校验信息与存储的校验信息匹配时,反馈允许登陆信息。
9.一种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的BIOS内外网隔离切换存储器;
所述BIOS内外网隔离切换存储器中的指令模块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第一操作系统转换为第二操作系统的指令,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上电启动后由BIOS的第一代码初始化并匹配第一内存存储区域;
复位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掉电休眠,并利用BIOS第二代码进行CPU复位,初始化模块,用于将第二内存存储区域进行初始化;
内存匹配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内存存储区域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行匹配;
启动模块,用于发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唤醒上电启动的指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模块还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操作系统与内存设备存储区域的映射关系,包括:
将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一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将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BIOS启动代码与内存的第二内存存储区域响应代码关联。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包括:
BIOS协处理编码MRC。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模块还包括:
用户合法性模块,用于校验启动操作系统的用户合法性,包括:
接收登入用户标识和校验信息;
比对所述用户标识与存储的用户标识匹配,且所述校验信息与存储的校验信息匹配时,反馈允许登陆信息。
13.一种计算机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对两个操作系统切换的共用内存设备,以及权利要求9-12任一项内外网隔离切换芯片。
14.一种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主板。
CN201210560729.5A 2012-12-20 2012-12-20 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Active CN103886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0729.5A CN103886267B (zh) 2012-12-20 2012-12-20 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0729.5A CN103886267B (zh) 2012-12-20 2012-12-20 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6267A CN103886267A (zh) 2014-06-25
CN103886267B true CN103886267B (zh) 2017-06-27

Family

ID=50955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0729.5A Active CN103886267B (zh) 2012-12-20 2012-12-20 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6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8538B (zh) * 2014-09-28 2019-06-11 酷派软件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系统的启动方法及启动装置
CN104598841B (zh) * 2014-12-29 2017-11-2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终端安全的双系统引导方法和装置
CN105939214B (zh) * 2016-03-03 2019-12-06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卡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68286A (zh) * 2016-12-29 2018-07-10 联想(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启动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CN107748677A (zh) * 2017-10-17 2018-03-02 岳西县天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快速启动及执行程序的方法
CN108681677B (zh) * 2018-05-14 2022-08-19 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usb接口安全隔离双网计算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61088A (zh) * 2018-11-29 2019-04-02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隔离系统以及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250A (zh) * 2011-01-26 2011-07-13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及其操作系统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4677B1 (ko) * 2004-05-21 2007-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운영 시스템 전환을 수행하는 컴퓨터 시스템 및 전환 방법
CN100383744C (zh) * 2004-12-24 2008-04-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多操作系统的切换方法
US8239667B2 (en) * 2008-11-13 2012-08-07 Intel Corporation Switching between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OSes) using sleep state management and sequestered re-baseable memory
CN102043670A (zh) * 2009-10-22 2011-05-04 系微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切换不同操作系统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250A (zh) * 2011-01-26 2011-07-13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及其操作系统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6267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6267B (zh) 内外网隔离切换方法、装置、芯片、计算机主板和计算机
CN103150514B (zh)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可信模块及其可信服务方法
CN104303190B (zh) 用于提供对系统的地理保护的装置和方法
CN103649911B (zh) 处理器高速缓存与随机访问存储器之间的切换
CN102057344A (zh) 睡眠处理器
CN105681281B (zh)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密码设备
CN106062763A (zh) 一种显示应用、图片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00088547A1 (en) Computer motherboard and power-on self-test method thereof
US988656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remote management controller reset
CN104038803A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电视和应用于模块化智能电视的交互方法
CN106681772A (zh) 一种应用启动的加速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908942A (zh) 电子设备、显示系统、集成控制装置和生物特征验证方法
CN113014452A (zh) 网络流量测试方法、装置、测试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8429623A (zh)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03793012A (zh) 一种双主机一体化物理隔离安全计算机
CN104346572A (zh) 一种通用的外置式智能终端安全运行环境构建方法
CN103051640A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网银安全设备及其数据通讯方法
CN102314212A (zh)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终端
TW202217624A (zh) 分散式安全通信系統
CN108156310A (zh) 一种指纹处理的方法和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dnan et al. Secure boot process for wireless sensor node
CN107992379A (zh) 一种读取数据信息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2819694B (zh) 一种tcm芯片、查毒方法及运行tcm芯片的设备
CN103198257B (zh) 在混合信息处理设备环境下的安全性重新使用
CN204390184U (zh) 一种usb+ps2双接口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