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3260B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3260B
CN103873260B CN201410126137.1A CN201410126137A CN103873260B CN 103873260 B CN103873260 B CN 103873260B CN 201410126137 A CN201410126137 A CN 201410126137A CN 103873260 B CN103873260 B CN 103873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value
server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61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3260A (zh
Inventor
郇彤
田日辉
陈少为
王辉
黄冬平
崔国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261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3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3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3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加密信息与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承载第二数值;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三信息,以便第一终端保存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第三信息,使得服务端根据第三信息提取出第二数值并依据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这样,无需联网就可以将付款方的加密支付信息发给收款方,收款方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可以使用获得的加密支付信息与银行的服务端进行连接,实现收款,可以减少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能够实现的功能日益增多,移动通信业务为用户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通过移动通信业务进行的电子支付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现有的电子支付,主要包括通过将刷卡设备如拉卡拉等插入电子设备实现刷卡支付、利用电子设备自带的近场通讯功能如NFC等进行刷卡支付、和通过应用程序比如支付宝钱包等进行转账支付。这些电子支付方式可以避免传统支付方式的大量实物现金交易带来的麻烦和风险,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支付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欢迎。
但是,现有的电子支付,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需要实时的网络支持,才能将支付信息实时传输到银行系统进行验证及处理,无网络环境下不能实现实时的信息传输,且在网络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信息无法顺利传输,导致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条件受限或者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以减少在电子支付的信息传输过程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拓宽电子支付的应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优选地,在所述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所述第一数值的过程,包括:
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承载第四数值;
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
优选地,所述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包括:
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返回的第一认证指令;
向所述服务端发送预置的第一认证信息,接受所述服务端的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
优选地,所述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优选地,所述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如果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优选地,所述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优选地,还包括:
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向所述服务端发送辅助认证请求,所述辅助认证请求中承载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辅助认证;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
如果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优选地,还包括:
根据预设条件定期更新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的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所存储的联系人信息。
优选地,所述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具体为:
获取预设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或面部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均大于或等于0。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的,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并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优选地,还包括:
请求模块,用于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承载第四数值;
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
优选地,所述请求模块,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返回的第一认证指令;
第一认证单元,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送预置的第一认证信息,接受所述服务端的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
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第二认证单元,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二认证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第一认证子单元,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优选地,所述第二认证单元,包括: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第二认证子单元,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优选地,所述第二认证单元,还包括:
第三认证子单元,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向所述服务端发送辅助认证请求,所述辅助认证请求中承载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辅助认证;
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
第四认证子单元,用于如果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优选地,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条件定期更新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的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所存储的联系人信息。
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预设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或面部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均大于或等于0。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的,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变更模块,用于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一种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并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变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应用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有第一数值,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这样,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无需联网就可以将付款方的加密支付信息发给收款方,收款方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可以使用获得的加密支付信息与银行的服务端进行连接,进而通过银行的验证,实现收款,可以减少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拓宽电子支付的应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在无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利用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完成数据变更。这样,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无需联网就可以将付款方的加密支付信息发给收款方,收款方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可以使用获得的加密支付信息与银行的服务端进行连接,进而通过银行的验证,实现收款,可以减少在电子支付的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拓宽电子支付的应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等。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有第一数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1: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可以在周围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在实际使用中,第一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收款信息,第二终端接到收款信息后,可以根据该收款信息生成第二信息,在这里,第二信息可以为付款信息,且通常情况下第二终端生成的付款信息中的付款金额与收款信息中的收款金额相等,则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共同承载同一个金额,即为第二数值。
步骤S12: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付款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在第二终端进行付款时对第二终端的操作者进行验证,在这里,验证方法可以是获取第二终端的用户预设的密码,也可以是获取第二终端的用户预设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或面部信息等,采用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密码被破解或者手机丢失等问题造成的损失。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终端可以要求操作者输入密码,或者通过摄像头或者指纹识别元件获取第二终端的操作者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指纹、虹膜或面部轮廓等信息,使用这些加密信息对第二终端生成的第二信息即付款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第三信息,且此时的第三信息与第二信息一样,承载的金额仍然为第二数值。
步骤S13: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三信息,可以在周围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在无网络环境下,第二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后,第一终端可以保存第三信息,直到进入有网络的环境时,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三信息发送给银行系统的服务端,使得银行系统可以同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交易信息,完成账户数据的变更。
比如,银行系统的服务端在接收到第三信息后,可以验证第三信息中的加密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即提取第三信息中的第二数值,将第二数值的金额增加到第一终端的银行账户中。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使用之前获得的第三信息,与银行网络进行连接,就可以通过银行收取相关的款项。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三信息发送到银行系统的服务端,由银行系统的服务端验证第三信息,并在验证通过后完成银行系统中的数据变更,第一终端还可以在接收到第三信息后,自行验证或请求银行端协助验证第三信息,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数值的金额保存在本地,以便于在随时需要电子支付时,只需对本地账户中的金额进行增减,无需频繁与银行系统进行交互完成服务端的数据变更,简化频繁使用电子支付时的步骤。
步骤S14: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在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后,将自身预先存储在本地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这里的第三数值为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差,即第二终端在支付完成后,将本地账户中的剩余金额为原始金额减去付款金额的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均大于0,且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这样可以避免电子支付过程中发生透支,进一步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信息交互过程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实现的,这里的近场通讯方式可以为蓝牙、红外、NFC、声纹支付等,目的是减少电子支付过程对网络的依赖。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只应用在无网络环境中,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信息交互过程还可以在网络环境中通过网络通讯方式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有第一数值,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这样,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无需联网就可以将付款方的加密支付信息发给收款方,收款方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可以使用获得的加密支付信息与银行的服务端进行连接,进而通过银行的验证,实现收款,可以减少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拓宽电子支付的应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
实施例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21: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承载第四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预先存储的第一数值是在本地账户中进行存储的,需要从银行系统的服务端的银行账户中支取,因此第二终端在处于网络环境中时,通过网络向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一请求用于向服务端请求支取一定数值的金额,所述第四信息中承载有服务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金额,即为第四数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信息用作本地账户中的存储后,第二终端在银行系统的银行端的银行账户中会相应扣除第四数值的金额。
步骤S22: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会根据第四信息中的第四数值,结合本地账户中的原始数值,生成第一数值,作为在进行下一次电子支付时的本地账户中存储的数值。
步骤S23: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步骤S24: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步骤S25: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步骤S26: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在进行下一次电子支付前,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承载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然后在进行下一次电子支付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这样,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无需联网就可以将付款方的加密支付信息发给收款方,收款方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可以使用获得的加密支付信息与银行的服务端进行连接,进而通过银行的验证,实现收款,可以减少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拓宽电子支付的应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而且,完成支付所需的金额只是第二终端本地账户中预先存储的金额,支付过程无需通过银行系统的银行账户,可以在电子支付过程中进一步保障银行账户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31: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返回的第一认证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时,服务端会向第二终端返回第一认证指令,这里的第一认证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将预先设置的认证信息向服务端发送,以便根据该认证信息判断发出第一请求的第二终端的合法性。
步骤S32:向所述服务端发送预置的第一认证信息,接受所述服务端的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承载第四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向服务端发出第一请求后,服务端会要求第二终端的认证信息,此时第二终端向服务端发送预置的第一认证信息,以接受服务端的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
在这里,第一认证信息可以为服务器为第二终端分配的类似电子钱包等本地账户软件的软件验证码,而且软件验证码会与第二终端的硬件识别码相绑定,在第二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时,需要将自身的硬件识别码和软件验证码发送给服务端,由服务端判断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第二终端认证通过,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第四信息,如果不匹配,则认证不通过,此时第二终端的请求无效。
步骤S33: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
步骤S34: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步骤S35: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步骤S36: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步骤S37: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在进行下一次电子支付前,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受服务端的认证,在认证通过后才能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承载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这样,在向服务端发出金额支取请求时,需要接受银行系统的服务端的认证,只有在认证通过后才能支取银行账户中的金额,在支取出一定的金额后,电子支付过程中完成支付所需的金额只是第二终端本地账户中预先存储的金额,支付过程无需通过银行系统的银行账户,可以在电子支付过程中进一步保障银行账户的安全性。
实施例四: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预先存储有第一数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41: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即收款信息后,需要验证第一终端是否合法,判断向所述第一终端付款是否安全,此时第二终端会向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这里的第二认证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将预先设置的认证信息向第二终端发送,以便第二终端根据该认证信息判断发出第一信息即收款信息的第一终端的合法性。
步骤S42: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出第一信息后,第二终端会要求第一终端的认证信息,此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预置的第二认证信息,以接受第二终端的认证。
在这里,第二认证信息可以为服务器为第一终端分配的类似电子钱包等本地账户软件的软件验证码,而且软件验证码会与第一终端的硬件识别码相绑定,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时,需要将自身的硬件识别码和软件验证码发送给第二终端,由第二终端判断是否与预存的信息相匹配,如果匹配,则第一终端认证通过,如果不匹配,则认证不通过。
在这里,每个终端中均可以保存服务器为各个终端分配的所有软件验证码,并保存所有软件验证码与对应的硬件识别码的绑定关系。此外,每个终端中均可以保存服务器为部分终端分配的软件验证码,并保存该部分软件验证码与对应的硬件识别码的绑定关系。
因此,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的方式,可以包括: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如果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同时,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的方式,还可以包括: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进一步的,如果每个终端保存的只是服务端为部分终端分配的软件验证码,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终端还可以根据预设条件定期更新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的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所存储的联系人信息。
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自身的所在位置,保存和更新与自身处于同一地域范围的终端的软件验证码,这样可以方便同地域的电子支付交易。此外,为了方便熟人之间的电子支付,第二终端还可以根据自身所存储的联系人信息,通过自身保存的经常往来的联系人的通讯方式更新联系频繁的终端的软件验证码。
而且,如果每个终端保存的只是部分终端的软件验证码,则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第二终端可以向所述服务端发送辅助认证请求,所述辅助认证请求中承载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辅助认证;在发出辅助认证请求后,第二终端可以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如果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如果未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或接收到服务端的认证失败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无法通过认证,可以停止交易。
步骤S43: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认证通过后,第二终端就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发来的第一信息即收款信息生成第二信息即付款信息,准备接受与认证通过的第一终端的电子支付,完成付款。
步骤S44: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步骤S45: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步骤S46: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在进行电子支付时,需要验证第一终端的合法性,只有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才接受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电子支付交易,在验证不通过的情况下,停止与第一终端进行交易,这样,终端之间只有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电子支付,能够在电子支付过程中进一步保障银行账户的安全性。
实施例五: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51: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可以在周围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在实际使用中,第一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收款信息,第二终端接到收款信息后,可以根据该收款信息生成第二信息,在这里,第二信息可以为付款信息,且通常情况下第二终端生成的付款信息中的付款金额与收款信息中的收款金额相等,则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共同承载同一个金额,即为第二数值。
步骤S52: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的,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三信息,可以在周围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而且,为了保证付款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在收款时对第二终端进行验证,在这里,加密信息可以是第二终端的用户预设的密码,也可以是第二终端的用户预设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或面部信息等。
在实际应用中,被验证的第二终端可以要求操作者输入密码,或者通过摄像头或者指纹识别元件获取第二终端的操作者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指纹、虹膜或面部轮廓等信息,使用这些加密信息对第二终端生成的第二信息即付款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第三信息,且此时的第三信息与第二信息一样,承载的金额仍然为第二数值。
步骤S53: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在无网络环境下,第二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后,第一终端可以保存第三信息,直到进入有网络的环境时,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三信息发送给银行系统的服务端,使得银行系统可以同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交易信息,完成账户数据的变更。
比如,银行系统的服务端在接收到第三信息后,可以验证第三信息中的加密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即提取第三信息中的第二数值,将第二数值的金额增加到第一终端的银行账户中。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使用之前获得的第三信息,与银行网络进行连接,就可以通过银行收取相关的款项。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三信息发送到银行系统的服务端,由银行系统的服务端验证第三信息,并在验证通过后完成银行系统中的数据变更,第一终端还可以在接收到第三信息后,自行验证或请求银行端协助验证第三信息,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数值的金额保存在本地,以便于在随时需要电子支付时,只需对本地账户中的金额进行增减,无需频繁与银行系统进行交互完成服务端的数据变更,简化频繁使用电子支付时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终端在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后,会将自身预先存储在本地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这里的第三数值为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差,即第二终端在支付完成后,将本地账户中的剩余金额为原始金额减去付款金额的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均大于0,且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这样可以避免电子支付过程中发生透支,进一步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信息交互过程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实现的,这里的近场通讯方式可以为蓝牙、红外、NFC、声纹支付等,目的是减少电子支付过程对网络的依赖。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只应用在无网络环境中,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信息交互过程还可以在网络环境中通过网络通讯方式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无需联网就可以收取付款方的第三信息,即加密支付信息,且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可以使用获得的加密支付信息与银行的服务端进行连接,进而通过银行的验证,实现收款,可以减少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拓宽电子支付的应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
实施例六: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服务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6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并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可以在周围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在实际使用中,第一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收款信息,第二终端接到收款信息后,可以根据该收款信息生成第二信息,在这里,第二信息可以为付款信息,且通常情况下第二终端生成的付款信息中的付款金额与收款信息中的收款金额相等,则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共同承载同一个金额,即为第二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付款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在第二终端进行付款时对第二终端的操作者进行验证,在这里,验证方法可以是获取第二终端的用户预设的密码,也可以是获取第二终端的用户预设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或面部信息等。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终端可以要求操作者输入密码,或者通过摄像头或者指纹识别元件获取第二终端的操作者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指纹、虹膜或面部轮廓等信息,使用这些加密信息对第二终端生成的第二信息即付款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第三信息,且此时的第三信息与第二信息一样,承载的金额仍然为第二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三信息,可以在周围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步骤S62: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在无网络环境下,第二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后,第一终端可以保存第三信息,直到进入有网络的环境时,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三信息发送给银行系统的服务端,使得银行系统可以同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交易信息,完成账户数据的变更。
比如,银行系统的服务端在接收到第三信息后,可以验证第三信息中的加密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即提取第三信息中的第二数值,将第二数值的金额增加到第一终端的银行账户中。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使用之前获得的第三信息,与银行网络进行连接,就可以通过银行收取相关的款项。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三信息发送到银行系统的服务端,由银行系统的服务端验证第三信息,并在验证通过后完成银行系统中的数据变更,第一终端还可以在接收到第三信息后,自行验证或请求银行端协助验证第三信息,并在验证通过后将第二数值的金额保存在本地,以便于在随时需要电子支付时,只需对本地账户中的金额进行增减,无需频繁与银行系统进行交互完成服务端的数据变更,简化频繁使用电子支付时的步骤。
进一步的,第二终端在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后,将自身预先存储在本地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这里的第三数值为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的差,即第二终端在支付完成后,将本地账户中的剩余金额为原始金额减去付款金额的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均大于0,且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这样可以避免电子支付过程中发生透支,进一步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信息交互过程是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实现的,这里的近场通讯方式可以为蓝牙、红外、NFC、声纹支付等,目的是减少电子支付过程对网络的依赖。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只应用在无网络环境中,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信息交互过程还可以在网络环境中通过网络通讯方式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付款方无需联网就可以将加密支付信息发给收款方,收款方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可以使用获得的加密支付信息与银行的服务端进行连接,进而银行端对该加密支付信息进行验证,实现数据的变更与同步,可以减少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拓宽电子支付的应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
本发明上述公开了信息传输方法,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上述信息传输方法的电子设备和服务器,该电子设备用于减少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拓宽电子支付的应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3,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4,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
请求模块5,用于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承载第四数值。
存储模块6,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
接收模块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3,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4,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51,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返回的第一认证指令。
第一认证单元52,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送预置的第一认证信息,接受所述服务端的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
存储模块6,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
接收模块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3,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4,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1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第二认证单元12,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生成单元13,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3,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4,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1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第一接收子单元12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第一判断子单元122,用于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第一认证子单元123,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生成单元13,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3,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4,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1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第二接收子单元124,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第二判断子单元125,用于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第二认证子单元126,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生成单元13,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3,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4,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1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第二接收子单元124,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第二判断子单元125,用于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第二认证子单元126,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第三认证子单元127,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向所述服务端发送辅助认证请求,所述辅助认证请求中承载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辅助认证。
第三判断子单元128,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
第四认证子单元129,用于如果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生成单元13,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3,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4,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1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第二接收子单元124,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第二判断子单元125,用于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第二认证子单元126,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第三认证子单元127,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向所述服务端发送辅助认证请求,所述辅助认证请求中承载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辅助认证。
第三判断子单元128,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
第四认证子单元129,用于如果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生成单元13,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3,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4,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更新模块7,用于根据预设条件定期更新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的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所存储的联系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1,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接收模块2,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的,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变更模块3,用于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并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变更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应用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有第一数值,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这样,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无需联网就可以将付款方的加密支付信息发给收款方,收款方在进入能够联网的环境后,可以使用获得的加密支付信息与银行的服务端进行连接,进而通过银行的验证,实现收款,可以减少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实时依赖,拓宽电子支付的应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体验。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4)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验证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加密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第二终端存储所述第一数值的过程,包括:
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承载第四数值;
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包括:
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返回的第一认证指令;
向所述服务端发送预置的第一认证信息,接受所述服务端的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四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如果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向所述服务端发送辅助认证请求,所述辅助认证请求中承载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辅助认证;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
如果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预设条件定期更新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所述第二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的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所存储的联系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具体为:
获取预设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或面部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均大于或等于0。
1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的,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验证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加密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12.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并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验证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加密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且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加密信息,利用所述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保存所述第三信息,并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验证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加密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变更模块,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第一数值变更为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请求模块,用于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承载第四数值;
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息提取出所述第四数值,根据所述第四数值生成所述第一数值,并存储所述第一数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模块,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返回的第一认证指令;
第一认证单元,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送预置的第一认证信息,接受所述服务端的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接收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向所述电子设备返回的第四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并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二认证指令;
第二认证单元,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认证;
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认证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第一认证子单元,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所有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认证单元,包括: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认证信息;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相比对,判断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
第二认证子单元,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认证单元,还包括:
第三认证子单元,用于如果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相匹配的认证信息,则向所述服务端发送辅助认证请求,所述辅助认证请求中承载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服务端对所述第一终端进行辅助认证;
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
第四认证子单元,用于如果接收到所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则所述第一终端通过认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条件定期更新自身预存的部分终端的认证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的预设范围,或者所述电子设备所存储的联系人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预设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或面部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均大于或等于0。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的,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变更模块,用于在处于网络环境时,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三信息,使得所述服务端验证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加密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24.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第二信息与预设的加密信息所生成并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所述第二信息是由第二终端根据通过近场通讯方式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有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承载第二数值,所述第三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值;
变更模块,用于验证所述第三信息中的所述加密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且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提取出所述第二数值并依据所述第二数值完成数据变更。
CN201410126137.1A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Active CN103873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6137.1A CN103873260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6137.1A CN103873260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3260A CN103873260A (zh) 2014-06-18
CN103873260B true CN103873260B (zh) 2018-07-06

Family

ID=50911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6137.1A Active CN103873260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3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4734B (zh) * 2014-08-25 2018-02-16 广州优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认证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592002B (zh) * 2014-10-21 2019-09-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资源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39205A (zh) * 2015-08-18 2015-12-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支付验证方法、终端和服务器
CN106332000B (zh) * 2016-08-15 2020-01-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位置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1435A (zh) * 2006-12-25 2008-07-02 上海融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可实现离线转账交易的系统及方法
CN101359383A (zh) * 2008-09-23 2009-02-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非接触卡应用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2204111A (zh) * 2008-08-12 2011-09-28 维沃科技公司 用于在无线智能设备之间提供安全的离线数据传输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KR20130031135A (ko) * 2011-09-20 2013-03-28 주식회사 유아이디에스 블루투스 hid 채널을 이용한 스마트폰의 카드 결제 시스템
CN103077456A (zh) * 2012-12-11 2013-05-01 万常诚 离线模式下移动支付方法
CN103617532A (zh) * 2013-12-16 2014-03-05 杭州信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离线付款、收款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1435A (zh) * 2006-12-25 2008-07-02 上海融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可实现离线转账交易的系统及方法
CN102204111A (zh) * 2008-08-12 2011-09-28 维沃科技公司 用于在无线智能设备之间提供安全的离线数据传输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1359383A (zh) * 2008-09-23 2009-02-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非接触卡应用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KR20130031135A (ko) * 2011-09-20 2013-03-28 주식회사 유아이디에스 블루투스 hid 채널을 이용한 스마트폰의 카드 결제 시스템
CN103077456A (zh) * 2012-12-11 2013-05-01 万常诚 离线模式下移动支付方法
CN103617532A (zh) * 2013-12-16 2014-03-05 杭州信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离线付款、收款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3260A (zh)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302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dynamic card value
CN103729764B (zh) 基于生物特征的数据传递方法与系统
CN202210326U (zh) 一种带键盘的个人支付终端
RU2452020C2 (ru)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платежей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пособа
CN107122977A (zh)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支付系统
CN101311953A (zh) 基于声纹认证的网络支付方法和系统
CN102640176A (zh) 尤其是利用非接触式支付装置的电子支付交易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73260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CN106934613A (zh) 无卡存取款自动柜员机、移动终端、服务器、系统及方法
CN107609877A (zh) 一种生物识别的兑换方法和系统
CN104143139A (zh) 基于面部表情的付款方法及系统
CN105550928A (zh) 一种商业银行网络远程开户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4933565A (zh) 一种ic卡交易方法及系统
CN107784501A (zh) 一种安全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07209884A (zh) 存储不同区域中的安全凭据信息
CN107077679A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校验方法、装置、以及交易系统
CN105631673A (zh) 一种云支付方法、支付终端、云端支付平台和云支付系统
CN108182578A (zh) 一种支付系统及方法
WO2003081495A1 (fr) Système d'opération automatique en espèces
CN105931053A (zh) 鉴权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A2980766A1 (en) Effecting pin change for payment devices
CN113450093B (zh) 基于锥体区块链的数字零钱钱包实时共识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6910059B (zh) 可见光与条码双向公钥体制认证的离线支付方法
KR102376783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거래내역 확인 시스템
KR101049556B1 (ko) 전자바우처를 통한 학자금 대납 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