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6765A - 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6765A
CN103866765A CN201410128030.0A CN201410128030A CN103866765A CN 103866765 A CN103866765 A CN 103866765A CN 201410128030 A CN201410128030 A CN 201410128030A CN 103866765 A CN103866765 A CN 103866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ly warning
control
anchor
anchor tube
wireless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80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建华
董旭光
王永胜
王冰霞
吴意谦
刘彦东
张媛
代涛
袁方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1280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667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66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67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岩土锚固防灾减灾领域,包括由框架1、锚杆6和控制锚管18构成的控制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框架1与不稳定山体35之间增设隔震垫7,在框架1上安装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无线位移接收器13,无线信号接收器13通过通讯线14与电液伺服阀27连接,在稳定山体36上安装无线位移传感器10,在人口居住地安装报警器15和通过通讯线14依次连接的无线信号接收器12、计算机8和无线信号发射器11。

Description

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锚固防灾减灾领域,尤其是一种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特别适用于对重要的永久性支护的高陡边坡进行监测、预警和减震控制。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相当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拔地而起,如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以及山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与此同时涌现出大量的高陡边坡,对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营和道路保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需要采用锚喷支护结构进行支挡。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滑坡灾害日益频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山体滑坡的成因极其复杂,包括地震、降雨、河流冲刷和人为因素等,其中地震和降雨引起的滑坡是两大最主要的因素。监测预警系统和普通锚固结构支护边坡已广泛用来减轻滑坡灾害。针对人工监测不仅自动化程度低,劳动量大,而且不能实现实时监测,人们提出了信息化的无线电监测预警系统,避免了大量使用通讯线和接线困难的缺陷,并且控制系统能够安装在安全可控性方便的地方;针对普通支护结构抗震性能差,难以满足比以往更高的抗震设防标准,申请号:201310668635.4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带有半主动变阻尼控制装置的锚管,这种锚管能够实现对边坡的半主动控制,从而提高了锚喷支护边坡的抗震性能。然而目前还未见将控制锚管与预警系统组合的有关报道,如果将两者进行组合,形成一种既能预警又能耗能减震控制锚固结构,预警与控制两者互不干扰、共同工作,能够达到优势互补,使滑坡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提高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监测、预警和耗能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尽最大限度的减轻滑坡灾害。
本发明是一种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其边坡锚固结构包括框架1、锚杆6和控制锚管18,在框架1与不稳定山体35之间增设隔震垫7,在框架1上安装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通过通讯线14与电液伺服阀27连接,在稳定山体36上安装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在人居住地安装报警器15和通过通讯线14依次连接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计算机8和无线信号发射器11;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无线信号发射器11、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报警器15之间通过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传递控制。
本发明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1)放线定位: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用测量工具进行定位;
(2)制作锚杆6和中空锚管19:在锚杆6和中空锚管19的前段车削螺纹,并在中空锚管19的前段焊接挡板20,后段钻出浆孔21;
(3)组装变阻尼装置23:在液压缸24内充填油液25,用旁通管路26连接液压缸24和电液伺服阀27,排气调试,并充满油液25,将通讯线14的一端与电液伺服阀27连接,用套筒30将加长杆29与变阻尼装置23的单杆活塞28连接,最后套上护罩33;
(4)将组装好的变阻尼装置23安放在中空锚管19的挡板20之间,并用螺栓31固定连接;
(5)钻孔:用钻机在边坡岩土体上钻孔,分别将锚杆6和控制锚管18安置于相应的孔中;
(6)注浆:分别在锚杆6相应的孔和在控制锚管18内压力注入水泥砂浆34;锚杆6周围的水泥砂浆34将锚杆6锚固在稳定山体36中;控制锚管18内的水泥砂浆34能从出浆孔21渗出,使得控制锚管18锚固在稳定山体36中;
(7)在坡面上铺设隔震垫7,在隔震垫7外挂钢筋网并喷射水泥砂浆34形成面板4,并使锚杆6、控制锚管18、通讯线14穿过隔震垫7和面板4;
(8)浇注横梁2和立柱3:在第一根立柱3和第一排横梁2的设计位置处支模,在支模而成的槽内绑扎横梁2、立柱3的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
(9)待横梁2、立柱3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在中空锚管19上套上垫板17和锚固弹簧22,对锚杆6和中空锚管19进行预应力张拉,之后用锚具16将锚杆6和中空锚管19紧固连接的锚头锁死,然后做用于保护锚头和锚具16的混凝土喷层,将穿过框架1的控制锚管18的加长杆29,用螺帽32和垫板17锚固在框架1上;
(10)按照此步骤施工下一个工作面的锚杆6、控制锚管18、横梁2和立柱3,并完成各层锚杆6和控制锚管18的张拉与锚固;
(11)在立柱3的底端对应位置处制作基础5:在开设的基础5的孔内放入钢筋笼,将立柱3的底端外伸钢筋和基础5内钢筋焊接连接,浇注基础5;
(12)在框架1和稳定山体36上分别安装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无线位移传感器10;
(13)将通讯线14的另一端与无线信号接收器13连接;
(14)在人居住地安装报警器15、将无线信号接受器12、计算机8、无线位移发射器11用通讯线14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有效集合了监测、预警和耗能减震控制,构成一体化的智能防治结构,通过监测稳定山体位移和不稳定山体(即框架)的位移对山体滑坡进行监测、预警和耗能减震。本发明不仅可以提供静态时的长期预警,还可以提供动态时的预警。在动态时,预警系统发出警报的同时,控制系统也发挥作用;控制锚管与隔震垫两者共同有效的消耗地震动带来的能量,延长了预警提示与支护结构破坏之间的时间差,为人员安全撤离争取时间,以免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能够实现对滑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实用价值高、适合市场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框架1的正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控制锚管18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预警系统和控制系统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特征作更进一步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在本发明精神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同修改和变换,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是一种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其边坡锚固结构包括框架1、锚杆6和控制锚管18,在框架1与不稳定山体35之间增设隔震垫7,在框架1上安装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通过通讯线14与电液伺服阀27连接,在稳定山体36上安装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在人居住地安装报警器15和通过通讯线14依次连接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计算机8和无线信号发射器11;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无线信号发射器11、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报警器15之间通过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传递控制。
如图1、图3所示,框架1的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稳定山体36上的无线位移传感器10监测到位移并发送信号,无线信号接收器12接收到位移信号,并通过通讯线14传输到计算机8,计算机8通过其内的数据转化板将信号转换、再通过预警和控制程序求得框架1的位移与稳定山体36的位移差来分析判断,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11发出对应的预警信号和控制信号;报警器15接受到预警信号之后,发出不同级别对应的预警信号。无线信号接收器13接受到控制信号,并由通讯线14传输到变阻尼装置23的电液伺服阀27,通过控制电液伺服阀27的开口“大小”来给框架1提供连续可变的阻尼力,最后通过控制锚管18的锚固段传递到稳定山体36中,减小不稳定山体35相对稳定山体36的位移。
如图1、图2所示,框架1由相互垂直交叉的横梁2和立柱3,及其后的面板4和埋入土体的基础5构成。
如图1、图2所示,穿过框架1的锚杆6和控制锚管18是间隔布置,既能达到控制效果,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如图1、图4所示,计算机8内装有A/D和D/A数据采集与转换板,且装有控制算法、电液伺服阀27的驱动软件和预警系统程序。
如图1所示,隔震垫7为橡胶隔震垫、金属橡胶隔震垫、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或硬质酚醛泡沫,厚度为3cm—5cm。
如图1、图3所示,控制锚管18是将变阻尼装置23通过螺栓31固定在中空锚管19的挡板20上,并用套筒30将加长杆29和变阻尼装置23的单杆活塞28连接,中空锚管19和加长杆29分别穿过框架6,在中空锚管19上依次套上垫板17、锚固弹簧22,用锚具16将其锚固于框架1上;将加长杆29用螺帽32和垫板17锚固于框架1上,并在变阻尼装置23的外面套上护罩33。
如图1、图3所示,锚固弹簧22的刚度系数为400N/mm~600N/mm,用于实现地震作用下将不稳定山体35与稳定山体36之间的位移差转化到框架1和控制锚管18之间。
如图3所示,变阻尼装置23由旁通管路26连接的液压缸24和电液伺服阀27构成,液压缸24内套有单杆活塞28,并在液压缸24和旁通管路26内填满油液25。
如图1所示,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监测到框架1的位移和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监测到稳定山体36的位移,并且各自能够发出位移信号。
如图1、图4所示,计算机8通过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接收到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发出的信号和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发出的信号,通过计算机8内的数据转化板将信号转换、再通过预警和控制程序求得框架1的位移与稳定山体36的位移差,综合处理,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11分别发出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和控制信号。
所述的报警器15能够根据不稳定山体35、稳定山体36的位移差和预警系统报出不同级别的报警信号。
本发明在边坡支护工程中实施时,宜采用逆作法,分段施工,即由上而下逐层、分段施工,本发明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1)放线定位: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用测量工具进行定位;
(2)制作锚杆6和中空锚管19:在锚杆6和中空锚管19的前段车削螺纹,并在中空锚管19的前段一定位置焊接挡板20,后段钻出浆孔21;
(3)组装变阻尼装置23:在液压缸24内充填油液25,用旁通管路26连接液压缸24和电液伺服阀27,排气调试,并充满油液25,将通讯线14的一端与电液伺服阀27连接,用套筒30将加长杆29与变阻尼装置23的单杆活塞28连接,最后套上护罩33;
(4)将组装好的变阻尼装置23安放在中空锚管19的挡板20之间,并用螺栓31固定连接;
(5)钻孔:用钻机在边坡岩土体上钻孔,分别将锚杆6和控制锚管18安置于相应的孔中;
(6)注浆:分别在锚杆6相应的孔和在控制锚管18内压力注入水泥砂浆34;锚杆6周围的水泥砂浆34将锚杆6锚固在稳定山体36中;控制锚管18内的水泥砂浆34能从出浆孔21渗出,使得控制锚管18锚固在稳定山体36中;
(7)在坡面上铺设隔震垫7,在隔震垫7外挂钢筋网并喷射水泥砂浆34形成面板4,并使锚杆6、控制锚管18、通讯线14穿过隔震垫7和面板4;
(8)浇注横梁2和立柱3:在第一根立柱3和第一排横梁2的设计位置处支模,在支模而成的槽内绑扎横梁2、立柱3的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
(9)待横梁2、立柱3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在中空锚管19上套上垫板17和锚固弹簧22,对锚杆6和中空锚管19进行预应力张拉,之后用锚具16将锚杆6和中空锚管19紧固连接的锚头锁死,然后做用于保护锚头和锚具16的混凝土喷层,将穿过框架1的控制锚管18的加长杆29,用螺帽32和垫板17锚固在框架1上;
(10)按照此步骤施工下一个工作面的锚杆6、控制锚管18、横梁2和立柱3,并完成各层锚杆6和控制锚管18的张拉与锚固;
(11)在立柱3的底端对应位置处制作基础5:在开设的基础5的孔内放入钢筋笼,将立柱3的底端外伸钢筋和基础5内钢筋焊接连接,浇注基础5;
(12)在框架1和稳定山体36上分别安装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无线位移传感器10;
(13)将通讯线14的另一端与无线信号接收器13连接;
(14)在人居住地安装报警器15、将无线信号接受器12、计算机8、无线位移发射器11用通讯线14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静态时此防治结构的控制锚管与普通锚杆的作用相同,即控制系统不发挥作用,只有预警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框架和稳定山体上的无线位移传感器监测到位移并发送信号,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无线位移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并通过通讯线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其内的数据转化板将信号转换、再通过预警程序求得框架的位移与稳定山体的位移差,来分析判断不稳定山体的位移是否达到规定的预警值,若未达到最小的预警值,则本次预警结束;若超过最小的预警值,则判断是否达到更高一级的预警值,达到预警级别范围的最小值时,则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发出对应的预警信号,预警器接受到信号之后,发出不同级别对应的预警信号。人们可根据不同的级别的信号,来选择临时撤离避险。
在动态时,预警系统与控制系统同时发挥作用。在此为了简便只说明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与静态相同,且两者同时进行。框架和稳定山体上的无线位移传感器监测到位移并发送信号,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无线位移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并通过通讯线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其内的数据转化板将信号转换、再通过控制算法求得框架的位移与稳定山体的位移差来分析判断,并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发出不同频段的信号,无线信号接收器接受到信号,并由通讯线传输到变阻尼装置的电液伺服阀,通过控制电液伺服阀的开口“大小”来给支护结构提供连续可变的阻尼力,最后通过控制锚杆的锚固段传递到稳定山体中,减小了不稳定山体相对稳定山体的位移。地震发生时岩土体作用到支护结构的动应力很大,通过控制算法调节将较大的动应力由控制锚管来承受,发挥自身已储备的承载能力,此时控制锚管达到高承载力,延长了预警提示与支护结构破坏之间的时间,加之隔震垫的施设两者共同有效的消耗地震动带来的能量,减轻灾害的破坏,为人员安全撤离争取时间。

Claims (6)

1.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包括框架(1)、锚杆(6)和控制锚管(18),其特征在于:在框架(1)与不稳定山体(35)之间增设隔震垫(7),在框架(1)上安装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通过通讯线(14)与电液伺服阀(27)连接,在稳定山体(36)上安装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在人居住地安装报警器(15)和通过通讯线(14)依次连接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计算机(8)和无线信号发射器(11);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无线信号发射器(11)、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报警器(15)之间通过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传递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过框架(1)的锚杆(6)和控制锚管(18)是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8)内装有A/D和D/A数据采集与转换板,且装有控制算法、电液伺服阀(27)的驱动软件和预警系统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震垫(7)为橡胶隔震垫,或者是金属橡胶隔震垫,或者是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或者是硬质酚醛泡沫,厚度为3cm~5cm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器(15)是根据不稳定山体(35)、稳定山体(36)的位移差和预警系统报出不同级别的报警信号。
6.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1)放线定位: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用测量工具进行定位;
(2)制作锚杆(6)和中空锚管(19):在锚杆(6)和中空锚管(19)的前段车削螺纹,并在中空锚管(19)的前段焊接挡板(20),后段钻出浆孔(21);
(3)组装变阻尼装置(23):在液压缸(24)内充填油液(25),用旁通管路(26)连接液压缸(24)和电液伺服阀(27),排气调试,并充满油液(25),将通讯线(14)的一端与电液伺服阀(27)连接,用套筒(30)将加长杆(29)与变阻尼装置(23)的单杆活塞(28)连接,最后套上护罩(33);
(4)将组装好的变阻尼装置(23)安放在中空锚管(19)的挡板(20)之间,并用螺栓(31)固定连接;
(5)钻孔:用钻机在边坡岩土体上钻孔,分别将锚杆(6)和控制锚管(18)安置于相应的孔中;
(6)注浆:分别在锚杆(6)相应的孔和在控制锚管(18)内压力注入水泥砂浆(34);锚杆(6)周围的水泥砂浆(34)将锚杆(6)锚固在稳定山体(36)中;控制锚管(18)内的水泥砂浆(34)能从出浆孔(21)渗出,使得控制锚管(18)锚固在稳定山体(36)中;
(7)在坡面上铺设隔震垫(7),在隔震垫(7)外挂钢筋网并喷射水泥砂浆(34)形成面板(4),并使锚杆(6)、控制锚管(18)、通讯线(14)穿过隔震垫(7)和面板(4);
(8)浇注横梁(2)和立柱(3):在第一根立柱(3)和第一排横梁(2)的设计位置处支模,在支模而成的槽内绑扎横梁(2)、立柱(3)的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
(9)待横梁(2)、立柱(3)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在中空锚管(19)上套上垫板(17)和锚固弹簧(22),对锚杆(6)和中空锚管(19)进行预应力张拉,之后用锚具(16)将锚杆(6)和中空锚管(19)紧固连接的锚头锁死,然后做用于保护锚头和锚具(16)的混凝土喷层,将穿过框架(1)的控制锚管(18)的加长杆(29),用螺帽(32)和垫板(17)锚固在框架(1)上;
(10)按照此步骤施工下一个工作面的锚杆(6)、控制锚管(18)、横梁(2)和立柱(3),并完成各层锚杆(6)和控制锚管(18)的张拉与锚固;
(11)在立柱(3)的底端对应位置处制作基础(5):在开设的基础(5)的孔内放入钢筋笼,将立柱(3)的底端外伸钢筋和基础(5)内钢筋焊接连接,浇注基础(5);
(12)在框架(1)和稳定山体(36)上分别安装第一无线位移传感器(9)和第二无线位移传感器(10);
(13)将通讯线(14)的另一端与第一无线信号接收器(13)连接;
(14)在人居住地安装报警器(15)、将第二无线信号接收器(12)、计算机(8)、无线位移发射器(11)用通讯线(14)连接。
CN201410128030.0A 2014-04-01 2014-04-01 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38667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8030.0A CN103866765A (zh) 2014-04-01 2014-04-01 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8030.0A CN103866765A (zh) 2014-04-01 2014-04-01 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6765A true CN103866765A (zh) 2014-06-18

Family

ID=5090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8030.0A Pending CN103866765A (zh) 2014-04-01 2014-04-01 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6676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2782A (zh) * 2014-11-06 2015-03-25 兰州理工大学 寒区主动通风冷却自恢复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040667A (zh) * 2015-09-06 2015-11-11 兰州理工大学 高填方变形无线远程综合监测系统及安装监测方法
CN109853578A (zh) * 2019-01-31 2019-06-07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实时监测预警功能的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80253A (zh) * 2019-05-13 2019-08-02 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临山建筑绿色施工防护结构
CN112663639A (zh) * 2020-12-30 2021-04-16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型边坡支护系统
CN112709240A (zh) * 2020-12-29 2021-04-27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碎裂松动岩体边坡加固锚杆及施工监测方法
CN114855835A (zh) * 2022-05-30 2022-08-05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矿山采矿工程用斜坡自紧固防滑坡与塌陷的辅助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23605B1 (ko) * 2007-11-30 2008-04-21 하리기술이십이 주식회사 상시 압축력을 유지시켜주는 사면보강공법 및 이에사용되는 사면보강체
CN102330431A (zh) * 2011-06-16 2012-01-25 兰州理工大学 格构式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30428A (zh) * 2011-09-16 2012-01-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调刚度变形盒式压力分散型锚索
CN102877870A (zh) * 2012-10-18 2013-01-16 湖南科技大学 动静组合智能预警锚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23605B1 (ko) * 2007-11-30 2008-04-21 하리기술이십이 주식회사 상시 압축력을 유지시켜주는 사면보강공법 및 이에사용되는 사면보강체
CN102330431A (zh) * 2011-06-16 2012-01-25 兰州理工大学 格构式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30428A (zh) * 2011-09-16 2012-01-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调刚度变形盒式压力分散型锚索
CN102877870A (zh) * 2012-10-18 2013-01-16 湖南科技大学 动静组合智能预警锚杆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2782A (zh) * 2014-11-06 2015-03-25 兰州理工大学 寒区主动通风冷却自恢复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040667A (zh) * 2015-09-06 2015-11-11 兰州理工大学 高填方变形无线远程综合监测系统及安装监测方法
CN109853578A (zh) * 2019-01-31 2019-06-07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实时监测预警功能的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853578B (zh) * 2019-01-31 2024-01-30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实时监测预警功能的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80253A (zh) * 2019-05-13 2019-08-02 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临山建筑绿色施工防护结构
CN112709240A (zh) * 2020-12-29 2021-04-27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碎裂松动岩体边坡加固锚杆及施工监测方法
CN112663639A (zh) * 2020-12-30 2021-04-16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型边坡支护系统
CN114855835A (zh) * 2022-05-30 2022-08-05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矿山采矿工程用斜坡自紧固防滑坡与塌陷的辅助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6765A (zh) 预警减震控制一体化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3850254B (zh) 带有预警耗能减震控制系统的边坡锚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178981B (zh) 破碎软岩巷道全断面封闭式深浅耦合让压锚注支护方法
CN203515604U (zh) 用于大变形地层的隧道支护结构
CN201771517U (zh)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CN103527219A (zh) 用于大变形地层的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法
CN102011597B (zh) 隧道软弱围岩支护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4373145A (zh) 内嵌式分级恒阻抗剪大变形锚固装置及方法
CN104533453A (zh) 巷道穿断层破碎带分步动态耦合支护方法
CN204267064U (zh) 内嵌式分级恒阻抗剪大变形锚固装置
CN103114595A (zh) 支护桩预留核心土双支墩斜内撑基坑支护方法及装置
CN103670446B (zh) 圆形引水隧洞2/3圆砼衬砌施工方法
CN110206038A (zh) 一种凹型基坑阳角处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4389307A (zh) 一种可耗能自复位抗滑桩结构及实施方法
CN102587410B (zh)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设计施工方法
CN103774649B (zh) 反口防止从锚孔中拔出的预应力锚杆
CN103615004B (zh) 一种带有半主动变阻尼控制装置的锚管
CN102877854A (zh) 一种软弱围岩隧道双层模筑复合式衬砌
CN105714819A (zh) 一种新型预应力锚索外锚头多重防护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CN201610546U (zh) 预应力锚固框架板
CN101493013B (zh) 网架与混凝土联合支护装置及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CN116575923B (zh) 一种隧道围岩变形综合治理方法
CN104879136A (zh) 用于穿越溶洞的软弱破碎地层隧道支护体系及安装方法
CN201865672U (zh) 隧道软弱围岩支护结构
CN201588643U (zh) 多重防腐锚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