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0316A -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0316A
CN103860316A CN201410100998.2A CN201410100998A CN103860316A CN 103860316 A CN103860316 A CN 103860316A CN 201410100998 A CN201410100998 A CN 201410100998A CN 103860316 A CN103860316 A CN 103860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pacitor
pin
semiconductor
oxid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09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0316B (zh
Inventor
刘光宇
王静
何明轩
余善恩
薛安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1009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60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60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0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0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0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本发明的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何液晶显示器,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和总数据线的一端与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本发明通过自动控制方法,对使用者头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替代了传统冷敷法、热敷法的不足,具有温度调节精确、可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技术背景
 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中,人们常常采用冷敷来进行降温、减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减轻局部组织充血或出血、制止炎症扩散、抑制细菌活力等,从而缓解高热、中暑、牙痛、扁桃体摘除手术后、鼻出血、乳房充盈和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等患者的病情;人们常常采用热敷法来增加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提高局部新陈代谢,消肿,缓解肌肉痉挛,散瘀、镇痛,减少粘连等,有利于减缓风湿,关节炎,背痛,肌肉酸痛,鼻塞,颈部酸痛,生理期疼痛等。冷敷和热敷在医疗中普遍采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冷敷法有冰袋、冷湿敷、乙醇擦浴等方法,其中冰袋法是将冰块装入帆布袋内,置于患者所需降温之处;冷湿敷是将敷布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置于局部;乙醇擦浴是利用乙醇的挥发特性,用乙醇擦拭身体局部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然而,这些方法都有弊端,冰袋法和冷湿敷法的冷敷品都无法固定,患者在翻身,烦躁时易移位。冰袋与头颈部皮肤贴合不紧密。影响冷敷效果,而且,温度受冰袋自身温度的限制,不可以调节,不可重复利用;冷湿敷和乙醇擦浴都需要占用一定的人力,消耗一定的资源,且操作规范性要求高,操作不便。
目前医学上常用的热敷法有“干热敷法”和“湿热敷法”。“干热敷法”是将热水灌于热水袋中,排出气体,旋紧袋口,将热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或者将炒热的食盐、沙子或米粒装入布袋来代替热水袋;“湿热敷法”是把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内,轮流取出并拧至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和冷敷的冰袋、冷湿敷相似,该类的热敷法存在低效、操作性差等不足。
针对以上传统冷敷和热敷法的不足,这里公布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头部体温的装置。在电力驱动下,它利用半导体制冷(或制热)原理,通过自动控制方法,对使用者头部的温度进行调节,既可制冷又可制热,且温度可调,操作方便,从而弥补了传统冷敷、热敷法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头部体温的装置,在电力驱动下,它利用半导体制冷(或制热)原理,通过自动控制方法,对使用者头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替代了传统冷敷法、热敷法,具有温度调节精确、可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等优点。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液晶显示器、电源线、总数据线、风扇、立体柔性主体、制冷片、数据线。
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何液晶显示器,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和总数据线的一端与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
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二四脚接插件P2、第三四脚接插件P3、第四四脚接插件P4、四脚排针PU、第一开关按键S1、第二开关按键S2、第三开关按键S3、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 
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电源管脚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正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四脚接插件P1的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2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3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4电源管脚、四脚排针PU的电源管脚相连接;复位管脚RST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四脚排针PU的复位管脚相连接; 接地管脚VSS与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第二MOS管M2源极、第三MOS管M3源极、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六MOS管M6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源极、四脚接插件P1的接地管脚、四脚排针PU的接地管脚、第一开关按键S1的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VCAP管脚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I/O管脚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一开关按键S1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二I/O管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三I/O管脚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四I/O管脚与第一MOS管M1的栅极相连,第一MOS管M1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五I/O管脚与第二MOS管M2的栅极相连,第二MOS管M2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二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六I/O管脚与第三MOS管M3的栅极相连,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七I/O管脚与第四MOS管M4的栅极相连,第四MOS管M4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八I/O管脚与第五MOS管M5的栅极相连,第五MOS管M5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二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九I/O管脚与第六MOS管M6的栅极相连,第六MOS管M6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十I/O管脚与第七MOS管M7的栅极相连,第七MOS管M7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4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十一个I/O管脚与四脚排针PU的第二I/O管脚相连接;SWIN脚与四脚排针PU的SWIN脚连接,上文中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四脚接插件P1和第四四脚接插件P4中未提到的引脚架空。
所述的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型号为STM8S103F、89C51或89C52;第一滤波电容C1为10nf,第二滤波电容C2为680nf,第三滤波电容C3为10uf,第四滤波电容C4为100nf,第五滤波电容C5为10uf,第六滤波电容C6为0.1uf,第七滤波电容C7为0.1uf,第八滤波电容C8为1uf,第九滤波电容C9为1uf,第十滤波电容C10为1uf;第一电阻R1为10K,第二电阻R2为10K,第三电阻R3为10K,第四电阻R4为10K。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 将温度调节器主体置放于用户头部,使温度调节器主体与用户头部紧密贴合。
步骤2. 将数据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线及数据线连接,获得电能和外部控制信号。
步骤3. 按下开关键启动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步骤4. 调节功能键,选择用户使用的不同调温模式,例如:制冷、制热、间歇制冷、间歇制热等功能之一,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模式。
步骤5. 调节温度减小键或温度增加键,设置指定温度值,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温度值。
本发明的有益说明如下: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冷敷法和热敷法无法准确调节体温的局限性,采用了可控调温装置对人体头部进行温度进行自动调节;克服了传统冷敷法冷源和热敷法热源的不方便性,仅接通电源即可实时使用,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经济性;提供了多种功能供用户选择,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程度,满足了用户对该类设备多功能的需求;采用了电子控制部件,结构紧凑,噪音小。在电力驱动下,它利用半导体制冷(或制热)原理,通过自动控制方法,对使用者头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替代了传统冷敷法、热敷法的不足,具有温度调节精确、可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中,控制壳体1、数据电源接口2、制冷键3、制热键4、功能选择键5、液晶显示器6、电源线7、总数据线8、风扇9、立体柔性主体10、制冷片11、数据线1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壳体1、数据电源接口2、制冷键3、制热键4、功能选择键5、液晶显示器6、电源线7、总数据线8、风扇9、立体柔性主体10、制冷片11、数据线12。
控制壳体1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2、制冷键3、制热键4、功能选择键5何液晶显示器6,控制壳体1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7和总数据线8的一端与控制壳体1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10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
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10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10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9,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11;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二四脚接插件P2、第三四脚接插件P3、第四四脚接插件P4、四脚排针PU、第一开关按键S1、第二开关按键S2、第三开关按键S3、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 
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电源管脚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正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四脚接插件P1的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2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3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4电源管脚、四脚排针PU的电源管脚相连接;复位管脚RST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四脚排针PU的复位管脚相连接; 接地管脚VSS与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第二MOS管M2源极、第三MOS管M3源极、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六MOS管M6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源极、四脚接插件P1的接地管脚、四脚排针PU的接地管脚、第一开关按键S1的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VCAP管脚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I/O管脚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一开关按键S1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二I/O管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三I/O管脚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四I/O管脚与第一MOS管M1的栅极相连,第一MOS管M1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五I/O管脚与第二MOS管M2的栅极相连,第二MOS管M2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二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六I/O管脚与第三MOS管M3的栅极相连,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七I/O管脚与第四MOS管M4的栅极相连,第四MOS管M4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八I/O管脚与第五MOS管M5的栅极相连,第五MOS管M5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二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九I/O管脚与第六MOS管M6的栅极相连,第六MOS管M6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十I/O管脚与第七MOS管M7的栅极相连,第七MOS管M7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4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十一个I/O管脚与四脚排针PU的第二I/O管脚相连接;SWIN脚与四脚排针PU的SWIN脚连接,上文中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四脚接插件P1和第四四脚接插件P4中未提到的引脚架空。
所述的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型号为STM8S103F、89C51或89C52;第一滤波电容C1为10nf,第二滤波电容C2为680nf,第三滤波电容C3为10uf,第四滤波电容C4为100nf,第五滤波电容C5为10uf,第六滤波电容C6为0.1uf,第七滤波电容C7为0.1uf,第八滤波电容C8为1uf,第九滤波电容C9为1uf,第十滤波电容C10为1uf;第一电阻R1为10K,第二电阻R2为10K,第三电阻R3为10K,第四电阻R4为10K。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 将温度调节器主体置放于用户头部,使温度调节器主体与用户头部紧密贴合。
步骤2. 将数据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线及数据线连接,获得电能和外部控制信号。
步骤3. 按下开关键启动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步骤4. 调节功能键,选择用户使用的不同调温模式,例如:制冷、制热、间歇制冷、间歇制热等功能之一,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模式。
步骤5. 调节温度减小键或温度增加键,设置指定温度值,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温度值。
当按下制冷键时,调节功能键,可以选择局部制冷、总体制冷、制冷频率为为60次/分钟、30次/分钟或12次/分钟等模式,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模式。
当按下制热键时,调节功能键,可以选择局部制热、总体制热、制热频率为为60次/分钟、30次/分钟或12次/分钟等模式,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模式。
所述的制冷开关键对应控制电路中的第一开关键S1,制热开关键对应控制电路中的第二开关键S2,功能键对应控制电路中的第三开关键S3。

Claims (2)

1.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液晶显示器、电源线、总数据线、风扇、立体柔性主体、制冷片和数据线;
其特征在于: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何液晶显示器,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和总数据线的一端与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
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二四脚接插件P2、第三四脚接插件P3、第四四脚接插件P4、四脚排针PU、第一开关按键S1、第二开关按键S2、第三开关按键S3、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 
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电源管脚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正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四脚接插件P1的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2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3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4电源管脚、四脚排针PU的电源管脚相连接;复位管脚RST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四脚排针PU的复位管脚相连接; 接地管脚VSS与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第二MOS管M2源极、第三MOS管M3源极、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六MOS管M6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源极、四脚接插件P1的接地管脚、四脚排针PU的接地管脚、第一开关按键S1的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VCAP管脚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I/O管脚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一开关按键S1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二I/O管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三I/O管脚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四I/O管脚与第一MOS管M1的栅极相连,第一MOS管M1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五I/O管脚与第二MOS管M2的栅极相连,第二MOS管M2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二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六I/O管脚与第三MOS管M3的栅极相连,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七I/O管脚与第四MOS管M4的栅极相连,第四MOS管M4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八I/O管脚与第五MOS管M5的栅极相连,第五MOS管M5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二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九I/O管脚与第六MOS管M6的栅极相连,第六MOS管M6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十I/O管脚与第七MOS管M7的栅极相连,第七MOS管M7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4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十一个I/O管脚与四脚排针PU的第二I/O管脚相连接;SWIN脚与四脚排针PU的SWIN脚连接,上文中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四脚接插件P1和第四四脚接插件P4中未提到的引脚架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型号为STM8S103F、89C51或89C52;第一滤波电容C1为10nf,第二滤波电容C2为680nf,第三滤波电容C3为10uf,第四滤波电容C4为100nf,第五滤波电容C5为10uf,第六滤波电容C6为0.1uf,第七滤波电容C7为0.1uf,第八滤波电容C8为1uf,第九滤波电容C9为1uf,第十滤波电容C10为1uf;第一电阻R1为10K,第二电阻R2为10K,第三电阻R3为10K,第四电阻R4为10K。
CN201410100998.2A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Active CN103860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0998.2A CN103860316B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0998.2A CN103860316B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0316A true CN103860316A (zh) 2014-06-18
CN103860316B CN103860316B (zh) 2016-04-20

Family

ID=5089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0998.2A Active CN103860316B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603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057A (zh) * 2016-07-04 2016-11-30 济南市儿童医院 一种儿童推拿保健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3738U (zh) * 1990-07-06 1991-03-27 蓬莱县电子仪器总厂 电子冰帽
US5292347A (en) * 1990-02-13 1994-03-08 Exerge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body temperature
WO2002028330A1 (en) * 2000-10-05 2002-04-11 Seacoast Technologies, Inc. Neurosurgical device for thermal therapy
CN201026041Y (zh) * 2006-09-05 2008-02-27 孟瑞 一种制冷制热垫
CN202920444U (zh) * 2012-11-27 2013-05-08 郝武斌 头痛、失眠理疗仪
CN203234944U (zh) * 2013-05-14 2013-10-16 唐茂兰 妇产科用冷热两用枕
CN203829126U (zh) * 2014-03-18 2014-09-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2347A (en) * 1990-02-13 1994-03-08 Exerge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body temperature
CN2073738U (zh) * 1990-07-06 1991-03-27 蓬莱县电子仪器总厂 电子冰帽
WO2002028330A1 (en) * 2000-10-05 2002-04-11 Seacoast Technologies, Inc. Neurosurgical device for thermal therapy
CN201026041Y (zh) * 2006-09-05 2008-02-27 孟瑞 一种制冷制热垫
CN202920444U (zh) * 2012-11-27 2013-05-08 郝武斌 头痛、失眠理疗仪
CN203234944U (zh) * 2013-05-14 2013-10-16 唐茂兰 妇产科用冷热两用枕
CN203829126U (zh) * 2014-03-18 2014-09-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057A (zh) * 2016-07-04 2016-11-30 济南市儿童医院 一种儿童推拿保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0316B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37311U (zh) 一种安卓智能理疗腰带
CN204446262U (zh) 可实现冷热敷的护理设备
CN108245246A (zh) 一种射频热电场皮肤治疗仪
CN204909795U (zh) 一种智能腹部热敷按摩器
CN208389186U (zh) 一种新型理疗仪
CN206007443U (zh) 一种新型冷疗仪
CN206026534U (zh) 自适型冰敷装置
CN203829126U (zh) 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CN103860316B (zh)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
CN105213088A (zh) 一种冷热敷穿戴理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095182U (zh) 一种新型冷热敷袋
CN203710217U (zh) 一种可调恒温冰敷面具
CN201020165Y (zh) 可穿戴式理疗仪器
CN204581495U (zh) 一种冷冻消脂仪
CN201389266Y (zh) 一种多功能电极
CN206295409U (zh) 一种便携式热敏肩部理疗仪
CN206118965U (zh) 一种鸡肉加工系统
CN210843746U (zh) 一种简易两用敷疗棒
CN209564290U (zh) 一种穿戴式发热按摩抵御女性宫寒的暖宫宝
CN206566074U (zh) 一种冷热敷贴带
CN203634357U (zh) 一种冷热与超声波复合式美容器
CN201341997Y (zh) 医用人体降温装置
CN106109084A (zh) 一种便携式热敏肩部理疗仪
CN203953926U (zh) 负压冰冻手柄
CN218773987U (zh) 一种冷敷水晶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