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6619B -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6619B
CN103856619B CN201210514883.9A CN201210514883A CN103856619B CN 103856619 B CN103856619 B CN 103856619B CN 201210514883 A CN201210514883 A CN 201210514883A CN 103856619 B CN103856619 B CN 103856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environment
control command
parameter
lumi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48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6619A (zh
Inventor
李凡智
杨良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052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1550B/zh
Priority to CN201210514883.9A priority patent/CN103856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56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6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6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6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通信模块,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学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用户可以通过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进行通话,浏览网页等操作,使得用户使用更方便。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进行通话过程中,且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较暗时,存在不会主动生成并输出提示信息的技术问题,这是因为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在通话过程中,并不会自动采集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相关的环境参数,并基于环境参数在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处于较暗的环境时,开启移动通信设备上的LED灯或使屏幕处于点亮状态,以使用户能够看清道路以了解路况,从而导致用户使用不方便,体验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进行通话过程中,且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较暗时,存在不会主动生成并输出提示信息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一具有通信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正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移动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将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具体包括:判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
可选的,所述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时,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一具有通信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将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具体包括:判断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
可选的,所述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时,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三控制指令。
可选的,在所述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三控制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
可选的,所述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具体包括:在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时,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内;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以预定频率发射光线。
可选的,在所述在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时,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未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一预设颜色的光线。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通信模块,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处理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处理芯片包括第一环境亮度参数获取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正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用于获取所述移动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所述处理芯片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用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芯片包括第二环境亮度参数获取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用于将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的亮度参数满足一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用以解决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进行通话过程中,且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较暗时,存在不会主动生成并输出提示信息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环境亮度参数达到预设条件时,能够主动进行响应和提示,智能性更高的技术效果,而且在所述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进行发光,以使得在昏暗的环境下能够给行驶的车辆进行提示,提高安全性,进而方便用户使用,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来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在检测到所述操作体正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移动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在检测到所述操作体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如此,使得获取的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更加精确,能够提高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进行响应的准确性,减少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误操作的概率,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方便,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检测到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时,还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内,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以预定频率发射关系,否则,则发射一预设颜色的光线,以使得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相应的光线,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方便,用户的体验更好,比如: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处于较暗的环境时,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红色或黄色的光线,由于所述红色或黄色的光线穿透力最强,以使得提示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进行通话过程中,且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较暗时,存在不会主动生成并输出提示信息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的亮度参数满足一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用以解决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进行通话过程中,且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较暗时,存在不会主动生成并输出提示信息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环境亮度参数达到预设条件时,能够主动进行响应和提示,智能性更高的技术效果,而且在所述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进行发光,以使得在昏暗的环境下能够给行驶的车辆进行提示,提高安全性,进而方便用户使用,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一具有通信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例如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例如NRF905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模块、NRF903模块等电子设备。
请参考图1,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步骤102: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
步骤103: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其中,在步骤101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正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移动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基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具体来讲,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第一用户A正在使用智能手机A正在与手机B进行通话时,检测所述第一用户A是否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其中,所述移动设备例如是汽车、电动车、摩托车等移动工具,在检测到第一用户A正在操作汽车进行行驶时,获取所述汽车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将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由于第一用户A在操作汽车移动的过程中,智能手机A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是可以通过开启和关闭车灯进行调节的,因此,以智能手机A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来进行后续步骤时,会出现较多的误操作,而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将所述汽车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进行响应的准确性。
接下来执行步骤102,在该步骤中,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判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
具体来讲,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可以设置为100Lux、80Lux、70Lux等亮度,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时,可以判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时,可以判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所述第一预设亮度设置为100Lux时,若获取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为120Lux时,由于120Lux大于100Lux,如此,可以判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若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为90Lux时,由于90Lux小于100Lux,如此,可以判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执行步骤103,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时,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具体来讲,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会自动生成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控制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以使所述移动设备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移动设备为汽车为例,在第一用户A在开汽车A的同时也在通过智能手机B与另一通信设备进行通话过程中,检测到汽车A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为90Lux,由于90Lux小于为100Lux的第一预设亮度,如此,智能手机B自动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汽车A,以使汽车A的尾灯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比如:在汽车A的尾灯未开启时,开启汽车A的尾灯;在汽车A的尾灯开启时,开启汽车A的双闪灯或雾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的亮度参数满足一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用以解决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进行通话过程中,且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较暗时,存在不会主动生成并输出提示信息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环境亮度参数达到预设条件时,能够主动进行响应和提示,智能性更高的技术效果,而且在所述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进行发光,以使得在昏暗的环境下能够给行驶的车辆进行提示,提高安全性,进而方便用户使用,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来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在检测到所述操作体正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移动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如此,使得获取的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更加精确,能够提高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进行响应的准确性,减少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误操作的概率,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方便,用户的体验更好。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一具有通信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例如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例如NRF905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模块、NRF903模块等电子设备。
请参考图2,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步骤202: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
步骤203: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其中,在步骤201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基于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具体来讲,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第一用户A正在使用智能手机A正在与手机B进行通话时,检测所述第一用户A是否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其中,所述移动设备例如是汽车、电动车、摩托车等移动工具,在检测到第一用户A未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将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接下来执行步骤202,在该步骤中,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判断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
具体来讲,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可以设置为100Lux、80Lux、70Lux等亮度,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时,可以判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时,可以判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亮度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所述第二预设亮度设置为120Lux时,若获取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为120Lux时,由于120Lux等于120Lux,如此,可以判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若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为110Lux时,由于110Lux小于120Lux,如此,可以判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执行步骤203,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时,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三控制指令,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时,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未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时,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在所述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三控制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具有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在有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若没有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时,则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智能手机为例,在第一用户A正在使用智能手机C与另一手机进行通过过程中,且第一用户A未操作汽车、电动车等移动设备,获取智能手机C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为100Lux,由于100Lux小于为120Lux的第二预设亮度,智能手机C会自动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在生成所述第三控制指令之后,自动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智能手机C的背光灯或闪光等处于发光状态,在较暗的环境下使智能手机C进行醒目显示,以提醒行驶的车辆,从而能够有效确保第一用户A的安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具体包括:在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时,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内;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以预定频率发射光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预设亮度范围例如是50Lux~120Lux,60Lux~120Lux,70Lux~120Lux等范围,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使得人具有一定的能见度,能够看清楚物体的大体轮廓,如此,在以预定频率发射光线时,使得提醒的效果更好。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为70Lux~120Lux时,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为80Lux,则可以判定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以预定频率发射光线,所述预定频率例如是每秒闪烁2次、每秒闪烁3次或每秒闪烁4次,比如:可以控制智能手机的背光等以每秒闪烁2次的速度发射光线。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在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时,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未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一预设颜色的光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未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使得当环境处于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时,人的能见度极低,因此,需要发射穿透性强的红光或黄光,使得提醒的效果更好。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为70Lux~120Lux时,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为40Lux,则可以判定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未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一预设颜色的光线,所述预设颜色为黄色或红色。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的亮度参数满足一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用以解决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进行通话过程中,且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较暗时,存在不会主动生成并输出提示信息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环境亮度参数达到预设条件时,能够主动进行响应和提示,智能性更高的技术效果,而且在所述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进行发光,以使得在昏暗的环境下能够给行驶的车辆进行提示,提高安全性,进而方便用户使用,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来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在检测到所述操作体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如此,使得获取的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更加精确,能够提高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进行响应的准确性,减少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误操作的概率,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方便,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检测到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时,还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内,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以预定频率发射关系,否则,则发射一预设颜色的光线,以使得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相应的光线,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方便,用户的体验更好,比如: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处于较暗的环境时,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红色或黄色的光线,由于所述红色或黄色的光线穿透力最强,以使得提示的效果更好。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通信模块,所述电子设备例如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例如NRF905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模块、NRF903模块等电子设备。
参见图3,该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301;处理芯片302,设置在电路板301上,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块303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用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其中,电路板301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主板,进一步的,处理芯片302可以是单独的处理芯片,也可以是集成在处理器中,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可以是LED灯、白炽灯等电子设备。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302包括第一环境亮度参数获取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正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用于获取所述移动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基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302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302包括第一指令生成单元,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时,用于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处理芯片302包括第二环境亮度参数获取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基于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用于获取所述环境亮度参数。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302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302包括第二指令生成单元,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时,用于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三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302包括第一指令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执行单元包括第一指令执行子单元,在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时,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内,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用于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以预定频率发射光线。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令执行单元包括第二指令执行子单元,在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时,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内,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未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用于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一预设颜色的光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的亮度参数满足一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用以解决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进行通话过程中,且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较暗时,存在不会主动生成并输出提示信息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环境亮度参数达到预设条件时,能够主动进行响应和提示,智能性更高的技术效果,而且在所述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进行发光,以使得在昏暗的环境下能够给行驶的车辆进行提示,提高安全性,进而方便用户使用,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来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在检测到所述操作体正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移动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在检测到所述操作体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如此,使得获取的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更加精确,能够提高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对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进行响应的准确性,减少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误操作的概率,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方便,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检测到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时,还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内,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以预定频率发射关系,否则,则发射一预设颜色的光线,以使得所述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相应的光线,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方便,用户的体验更好,比如: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处于较暗的环境时,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红色或黄色的光线,由于所述红色或黄色的光线穿透力最强,以使得提示的效果更好。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一具有通信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
在所述操作体正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移动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
将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
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亮度时,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4.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具有通信模块的第一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检测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
在所述操作体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
将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
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亮度时,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三控制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成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第三控制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处于发光状态,具体包括:
在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时,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内;
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以预定频率发射光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时,检测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是否在一预设亮度范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未在所述预设亮度范围内时,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发射一预设颜色的光线。
10.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电路板:
处理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子设备相关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处理芯片包括第一环境亮度参数获取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正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用于获取所述移动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用于将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所述处理芯片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在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用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处于发光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芯片包括第二环境亮度参数获取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用于检测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操作体是否处于正在操作一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在所述操作体未操作所述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参数,用于将所述第三环境亮度参数作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CN201210514883.9A 2012-12-04 2012-12-04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856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5267.6A CN105791550B (zh) 2012-12-04 2012-12-04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1210514883.9A CN103856619B (zh) 2012-12-04 2012-12-04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4883.9A CN103856619B (zh) 2012-12-04 2012-12-04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5267.6A Division CN105791550B (zh) 2012-12-04 2012-12-04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6619A CN103856619A (zh) 2014-06-11
CN103856619B true CN103856619B (zh) 2016-03-30

Family

ID=50863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4883.9A Active CN103856619B (zh) 2012-12-04 2012-12-04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566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1550A (zh) * 2012-12-04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2194B (zh) * 2015-02-28 2018-02-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25987B (zh) * 2015-07-03 2020-11-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91169A (zh) * 2019-09-29 2020-01-14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环境光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207A (zh) * 2010-11-30 2011-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及可视电话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9454A (ja) * 1999-10-19 2001-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電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207A (zh) * 2010-11-30 2011-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及可视电话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1550A (zh) * 2012-12-04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6619A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6619B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528329A (zh) 用于车辆氛围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3681429U (zh) 一种车载系统的显示控制装置、车载系统
CN103067051A (zh) 一种应答器设备的闭环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4503583A (zh) 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388431A (zh) 车载系统的屏幕唤醒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206323622U (zh) 路灯的控制系统,路灯时控器及路灯
CN205726513U (zh) 一种兼容可控硅调光的智能led灯及系统
CN113548061B (zh) 人机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2685961A (zh) 电子设备上的灯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593241A (zh) 一种Android车载系统及其快速切换应用程序的方法
CN203039722U (zh) 具有蓝牙功能的车辆远程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
CN103024568B (zh) 一种通过空中鼠标控制智能电视的控制方法及遥控系统
CN205028468U (zh) 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CN204044997U (zh) 一种基于Wi-Fi网络的灯光控制装置
CN105791550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241812U (zh) 一种可组态配置开关
CN204155321U (zh) 一种后装式电子标签的接入装置
Elkhatib et al. Smart traffic lights using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
CN208657142U (zh) 一种多模式车载氛围灯控制系统
CN203313471U (zh) 一种灯具控制装置
CN203467013U (zh) 办公场所照明节能系统
CN202110558U (zh) 电子标签识别装置及系统
CN106455214A (zh) 智能灯带控制系统
CN205847693U (zh) 灯具的触控面板及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