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3022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3022A
CN103853022A CN201310629782.0A CN201310629782A CN103853022A CN 103853022 A CN103853022 A CN 103853022A CN 201310629782 A CN201310629782 A CN 201310629782A CN 103853022 A CN103853022 A CN 103853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device
main body
box
tape cell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97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3022B (zh
Inventor
深濑裕弘
河波健男
古川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614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28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614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28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53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3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3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3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多个盒;带,该带设置成抵靠该多个盒的感光鼓;框架,该框架设置成轴向支承多个辊,带环绕这些辊延伸;以及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设置成在支承多个盒的同时可运动,该可动部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中,该多个盒处于装置主体中,在该第二位置中,该多个盒从装置主体中拉出;其中,框架提供有多个定位部分,这些定位部分设置成允许该多个盒抵靠,并确定该多个盒在装置主体中的位置。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激光束打印机或复印机的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中,具有感光部件的盒和调色剂储存于其中的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的主体上,以方便感光部件的更换和调色剂的供给。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28506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定位部件设置成通过抵靠盒在沿感光鼓提供于装置主体的框架中方向的两端来确定盒在装置主体中的位置。
不过,对于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28506中公开的结构,因为提供了设置成固定盒的位置的专用定位部件,因此在装置主体的内部需要保证用于布置专用定位部件的空间。因此,装置的尺寸可能增加与该空间相对应的量。另外,专用定位部件可能相应增加成本,或者在制造时可能增加安装专用定位部件的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抑制了装置尺寸的增加,并抑制了用于安装专用定位部件(该专用定位部件设置成固定盒的位置)的工序数目的增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后面介绍的成像装置。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盒,每个盒包括感光部件;
带,该带设置成抵靠多个盒的感光鼓;
框架,该框架设置成轴向支承多个辊,带环绕多个辊延伸;以及
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设置成在支承多个盒的同时能够运动,该可动部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中,该多个盒处于装置主体中,在该第二位置中,该多个盒从装置主体中拉出;
其中,框架提供有多个定位部分,这些定位部分设置成允许该多个盒抵靠,并确定该多个盒在装置主体中的位置。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成像装置在更换盒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成像装置在更换带单元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成像装置的、在盒和中间转印带周围的部分在从感光鼓的轴线方向看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成像装置的、在盒和中间转印带周围的部分在从感光鼓的排列方向看时的视图。
图5是成像装置的、在盒和中间转印带周围的部分在从与感光鼓的轴线方向和感光鼓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看时的视图。
图6是成像装置的、在盒和中间转印带周围的部分在从感光鼓的轴线方向看时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盒的定位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成像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表示带单元和锁定部件的视图。
图10是带单元的透视图。
图11A表示了在将带单元安装至支架上时在带单元沿方向B的下游侧附近的部分在从与方向A相反的方向看时的视图。
图11B表示了在将带单元安装至支架上时在带单元沿方向B的下游侧附近的部分在从与方向B看时的视图。
图12A表示了在安装于支架上的带单元沿方向B的下游侧附近的部分在从与方向A相反的方向看时的视图。
图12B表示了在安装于支架上的带单元沿方向B的下游侧附近的部分在从方向B看时的视图。
图13是表示带单元从装置的成像主体上拆卸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包括多个具有相同结构的装置(例如感光鼓1a、1b、1c和1d)的情况下,为了简化,通过将这样的多个部件统称为感光鼓1来介绍结构和操作。
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8是成像装置100的示意剖视图。成像装置100是包括中间转印部件10的电子照相系统的串联类型激光束打印机,它能够在片材类型的记录材料(例如纸张或OHP片材)上形成四色彩色图像。
下面将介绍成像装置100的结构。成像装置100包括用于各颜色的鼓形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下文中称为“感光鼓”)1(1a至1d)。感光鼓1由成像装置100可旋转地支承,并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而驱动成沿箭头R1所示的方向旋转。以下部件沿感光鼓的旋转方向布置在感光鼓1的外周:充电辊2(2a至2d),该充电辊2设置成使得感光鼓1充电;曝光单元30,该曝光单元30设置成根据图像信息通过激光束L(La至Ld)来照射感光鼓1;显影单元4,该显影单元4有显影辊(6a至6d);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部件)10,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初次转印至该中间转印带10上;以及清洁器单元5(5a至5d),该清洁器单元5提供有清洁刮刀3(3a至3d),该清洁刮刀3设置成除去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感光鼓1和充电辊2分别由清洁器单元5轴向支承。清洁器单元5和相应的显影单元4构成盒7(7a至7d),该盒7相当于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00a整体地安装和拆卸的单元。盒7能够独立地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0a上。盒7a至7d分别在相应显影单元4a至4d中容纳不同颜色的调色剂(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样,盒7成一体地包括充电辊2、显影辊6和清洁刮刀3,它们对应于作用在感光鼓1上的处理装置。
感光鼓1由铝筒体形成,该铝筒体在其外周表面上提供有感光层,例如OPC(有机光学半导体)。充电辊2由芯金属和包围该芯金属外周的导电弹性部件而形成,并布置成与感光鼓1的表面接触,以便被驱动旋转,且该充电辊2通过电源(未示出)而供给有充电偏压。曝光单元30包括:激光光源(未示出),该激光光源设置成发射激光束La至Ld;多面镜31,该多面镜31设置成反射由激光光源发射的激光束;镜子32;以及透镜(未示出),激光束穿过该透镜。曝光单元30设置成根据图像信息通过激光束来照射充电的感光鼓1,并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4包括布置在显影位置的显影辊6,该显影辊6抵靠感光鼓1的表面,以便通过使得调色剂粘附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而使得静电潜像显影。然后,显影单元4使得感光鼓1显影,以便在感光鼓1的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10是形成为环形带的带,以便形成环路,并环绕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延伸,该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对应于相互平行布置的三个延伸辊。通过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旋转的驱动辊13,中间转印带10被驱动(运行)成使得它的表面沿由箭头R10表示的方向运动。这时,张紧辊14和辅助辊由中间转印带10驱动旋转。
在中间转印带10的环路内部,中间转印辊11(11a至11d)布置成使得中间转印带10压靠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并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0之间形成初次转印夹持部N1(N1a至N1d)。初次转印偏压由电源(未示出)施加给初次转印辊11。还有,二次转印辊12布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外周表面上并在对着驱动辊13的位置处,且与中间转印带10一起在它们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N2。二次转印偏压由电源(未示出)施加给二次转印辊12。
而且,具有辊充电器51(该辊充电器51对着中间转印带10的外周表面)的带清洁器50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的运动方向布置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下游侧和初次转印夹持部N1a的上游侧。
片材供给单元40设置成将记录材料P供给二次转印夹持部N2,并包括:片材供给盒41,多个记录材料P储存在该片材供给盒41中;供给辊42;以及对齐辊43。
设置成加热和加压记录材料P以便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的定影装置20相对于记录材料P的传送方向(由箭头K表示的方向)提供于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下游侧。
成像操作
下面将介绍成像装置100的成像操作。通过以下处理,感光鼓1在它的表面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同时驱动沿由箭头R1表示的方向旋转。首先,感光鼓1的表面抵靠充电辊2,充电偏压施加在该充电辊2上被将其充电至预定电势。随后,曝光单元30根据图像信息通过激光束L来照射表面,从而在该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对着显影辊6的位置处(彼此抵靠的位置),调色剂粘附在由激光束照射的感光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部分上,从而呈现通过显影静电潜像而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对于感光鼓1a至1d执行上述操作,具有不同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于感光鼓1a至1d上。
然后,感光鼓1a至1d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夹持部N1a至N1d处通过施加在初次转印辊11a至11d上的初次转印偏压的作用而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0上。在感光鼓1a至1d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这样的定时形成,该定时使得全部调色剂图像在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0上时一个层叠在另一个上。因此,由层叠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形成的四颜色调色剂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上。在通过初次转印夹持部N1后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由清洁单元5的清洁刮刀3来刮掉。
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10的旋转而传送至二次转印夹持部N2。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图像将通过二次转印偏压施加给二次转印辊12的操作而以精确的定时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2处转印至传送给该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记录材料P上。
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其上的记录材料P传送给定影装置20,并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熔合和固定)在记录材料P上。因此,四颜色的彩色图像形成于记录材料P上。这样通过定影装置20的记录材料P通过排出辊61而排出至装置主体100a外。
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N2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带清洁器50的辊充电器51而颠倒极性,并在初次转印辊隙N1处转移至感光鼓1上,并由清洁单元5刮掉。
装置中的框架体的结构
下面将参考图3至6介绍装置中的框架体的结构。图3是成像装置的、在盒7a至7d和中间转印带10周围的部分在从感光鼓1的轴线方向看时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成像装置的、在盒7和中间转印带10周围的部分在从感光鼓1a至1d的排列方向(方向B)看时的示意剖视图。图5是成像装置的、在盒和中间转印带10周围的部分沿与感光鼓1a至1d的轴线方向(方向A)和感光鼓1a至1d的排列方向(方向B)垂直的方向(下侧)看时的视图。
如图4中所示,装置主体100a包括作为框架体的右侧板(主体侧板)83、左侧板(主体侧板)84以及固定在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之间的支架85。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布置成彼此相对,且在成像装置100内的盒7a至7d和中间转印带10沿感光鼓1的轴线方向(方向A)插入在它们之间。盒托盘82(该盒托盘82对应于可在支承盒7a至7d的状态下运动的可动部件)提供为可在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之间沿感光鼓1a至1d的排列方向(图3中的方向B)运动。如后面详细所述,当更换盒7a至7d时,盒托盘82支承盒7a至7d,并使它们运动至装置主体100a的外部。
带单元
下面将介绍提供有中间转印带10的带单元90。带单元90包括一对带单元侧板(框架侧板)91,该对带单元侧板91提供为带单元90在中间转印带10(相对于感光鼓1的轴线方向(方向A))的两端处的框架。两个带单元侧板91各自包括轴承部分13a、14a和15a,该轴承部分13a、14a和15a设置成分别支承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的轴承部件(未示出),并可旋转地支承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两个带单元侧板91通过轴承(未示出)而轴向支承初次转印辊11a至11d。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的旋转轴线与感光鼓1的轴线方向(方向A)平行。
两个带单元侧板91是通过使用相同金属模具来模制的金属部件,因此有相同形状。
尽管后面将详细介绍,带单元90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00a可拆卸地安装,且带单元90可以通过沿方向B从装置主体100a的后侧插入带单元90而安装在装置主体100a上。两个带单元侧板91各自提供有凸出部分91a,且这些凸出部分91a插入形成于支架85中的四个定位孔85a(见图5)中,并沿方向B与定位孔85a的边缘部分抵靠,从而确定带单元90沿方向B的位置。沿其它方向的位置也通过使得带单元90抵靠定位部分(未示出)来确定。然后,带单元侧板91和支架85通过螺钉86来固定,从而将带单元90固定在支架85上。
这里,当旋转感光鼓1a至1d用于执行成像操作时,中间转印带10通过在初次转印夹持部N1a至N1d处相对于感光鼓1a至1d的摩擦或吸附而接收沿方向R10的力。不过,因为带单元90抵靠支架85的方向与基本平行于方向R10的方向B相对应,因此尽管带单元90接收沿方向R10的力(如上所述),也能够非常精确地保持带单元90的位置。带单元90从感光鼓1a至1d接收的、沿方向R10的力从具有相对较高强度的定位孔85a的边缘部分传递给支架85。因此,与带单元90从感光鼓1a至1d接收的、沿方向R10的力通过用于将带单元90固定在支架85上的螺钉等来传递给支架85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弱用于将带单元90固定在支架85的力(在本例中,螺钉86的固定力)。
盒的定位结构
下面将介绍盒7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是第一实施例的最特征的结构。带单元侧板91各自提供有定位部分91b,各定位部分91b是具有V形的槽,盒7a至7d沿向下方向(与排列方向(方向B)交叉的方向)抵靠该槽。盒7a至7d的位置沿竖直方向和前后方向(盒7a至7d的排列方向)通过使得提供于盒7a至7d的框架体上的感光鼓1a至1d的轴承部分抵靠定位部分91b而确定。
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是盒7的位置由带单元90来确定,如上所述。因此,当显影辊6抵靠感光鼓1时产生的冲击也传递给带单元90。这种现象将在下面介绍。图6是成像装置的、在盒和中间转印带10周围的部分在从感光鼓1的轴线方向看时的示意剖视图。当潜像显影在感光鼓1上时,显影辊6处于显影位置,其中,显影辊6抵靠感光鼓1。这里,为了防止感光鼓1和显影辊6由于显影辊6持续抵靠感光鼓1而划伤或变形,在除了在感光鼓1上的潜像显影的时间之外的其它时间中显影辊6保持在离开感光鼓1退回的退回位置。显影辊6设置成可通过绕旋转支承点4A(4Aa至4Ad)旋转而在显影位置和退回位置之间运动。因此相反,当显影在感光鼓1上的潜像时,显影辊6通过绕旋转支承点4A旋转而从退回位置运动至显影位置。
这时,当显影辊6抵靠感光鼓1时产生的冲击力F经由盒7的框架体而从感光鼓1传递给带单元90的带单元侧板91。不过,当显影辊6抵靠感光鼓1时产生的冲击力F的方向基本平行于带单元90与支架85抵靠的方向(方向B),因此,冲击力F包括沿方向B的分量。因此,即使带单元90接收沿方向F的力,也能够非常精确地保持带单元90的位置,如上所述。这样,带单元90从盒7a至7d接收的、沿方向F的力从具有相对较高强度的定位孔85a边缘部分传递给支架85。因此,与带单元90从盒7a至7d接收的、沿方向F的力通过用于将带单元90固定在支架85上的螺钉等来传递给支架85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弱用于将带单元90固定在支架85上的力(在本例中,螺钉86的固定力)。
这样,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是这样,在使盒7相对于带单元90的带单元侧板91定位的同时,带单元90将从盒7接收的力直接传递给支架85。因此,盒7可以牢固定位。
盒的安装和拆卸
下面将介绍盒7的更换。首先,在盒7安装于装置主体100a上的状态中,盒7处于图8中所示的位置。这时,托盘处在用于确定盒7在装置主体100a中的位置的位置处。
图1是成像装置100在更换盒7时的示意剖视图。门81提供于成像装置100的前表面上,该门81对应于设置成打开装置主体100a的内部的开闭部件。当门81打开时,盒托盘82通过与盒托盘82互锁的托盘提升部件(未示出)而向主体上侧运动。因此,盒7a至7d由门81支承和向主体上侧运动,因此从带单元侧板91的定位部分91b退出。
然后,盒托盘82向装置100的主体前侧(方向B)被拉出,并运动至第二位置。因此,盒7a至7d从装置主体100a内部向前运动,并被拉出至装置主体100a外。这时,盒托盘82处于第二位置,其中,盒7a至7d能够基本向上地从盒托盘82上拆卸。这样,盒7a至7d能够在盒托盘82从装置主体100a内部拉出的状态下(第二位置)相对于装置主体100a进行拆卸或安装。
当盒7a至7d安装在装置主体100a上时,在盒托盘82从装置主体100a拉出的状态中,盒7a至7d布置(安装)在盒托盘82上,且盒托盘82插入装置主体100a内。然后,通过关闭门81,托盘提升部件(未示出)使得盒托盘82向装置主体下侧运动。因此,盒7a至7d也向装置主体下侧运动,并抵靠带单元侧板91的定位部分91b,从而确定位置。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完成将盒7a至7d安装至成像装置100上。
带单元的安装和拆卸
下面将介绍提供有中间转印带10的带单元90从装置主体100a的拆卸。图2是成像装置100在更换带单元90时的示意剖视图。设置成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00a打开和关闭的后门70提供于装置主体100a的后表面(后侧)上。后门70保持二次转印辊12。带单元90能够通过经由开口拉出而拆卸,该开口通过打开装置主体100a的后侧(图2中的左侧)的后门70而形成。带单元90可以在与拆卸处理相反的处理过程中通过沿方向B从装置主体100a的后侧向前侧插入而进行安装。
不过,当带单元90相对于装置主体100a进行安装和拆卸时,需要打开前门81和拉出盒托盘82(盒7a至7d在该盒托盘82上安装至装置主体100a的前侧),如图2中所示,或者预先从盒托盘82上拆卸全部盒7a至7d,以避免与与带单元90干涉。
与现有技术结构的比较
下面将比较第一实施例和现有技术。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盒7的定位结构的视图,表示了具有现有技术结构的成像装置在盒7和中间转印带10周围的部分从感光鼓1a至1d的排列方向看时的视图(类似于图4)。装置主体包括右侧板83、左侧板84和支架87,该支架87固定在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之间。驱动辊96、张紧辊97和辅助辊98(中间转印带10将环绕它们延伸)由带单元侧板93在沿感光鼓1轴线方向(方向A)的两端处支承,且带单元侧板93在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之间通过螺钉86而固定在支架87上。
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定位板92布置在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之间并在带单元侧板93沿感光鼓的轴线方向(方向A)的外侧,该定位板92设置成支承盒7的沿感光鼓轴线方向(方向A)的两端,并确定盒7的位置。定位板92是通过螺钉86而固定在支架87上的定位部件,专门用于确定盒7的位置。
这样,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因为定位板92提供于带单元侧板93沿感光鼓的轴线方向(方向A)的外侧,因此在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之间的宽度W1需要相应更宽。换句话说,当与在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之间的宽度W2比较时,满足关系W1>W2,因此在主体的、沿感光鼓的轴线方向(方向A)的两个侧板之间的宽度可以减小,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更能实现装置的尺寸减小。
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需要两个定位板92自身的成本和用于将定位板92安装在支架87上的工序。不过,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只需要安装带单元90,且不需要定位板92自身的成本,也可以省略在制造时的安装处理。
如前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与通过使得带单元有盒定位部分而提供专用定位部件的结构相比,实现了装置的成本降低,同时减小了装置沿感光鼓轴线方向的尺寸,并可以简化制造处理。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介绍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将带单元90固定在装置主体上的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因为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相同结构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它们的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介绍设置成可装卸单元的成像装置部分被固定于装置主体上的结构,该可装卸单元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安装和拆卸,以方便维护和部件更换。
作为现有技术的、将可装卸单元固定在装置主体上的结构,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199613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提供于可装卸单元上的锁定部件沿与可装卸单元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枢轴转动,以便实现相对于装置主体的接合或脱开。不过,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199613公开的结构中,锁定部件只在它自身的重量作用下沿垂直方向被向下推压,而并不固定。因此,在较大冲击或振动施加于可装卸单元上时,锁定部件运动成与装置主体脱开,因此也可以释放可装卸单元的固定。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介绍使得带单元90牢固固定在装置100主体上的结构,该带单元90对应于可装卸单元。
带单元
下面将介绍提供有中间转印带10的带单元90。图10是带单元90的透视图。带单元90包括一对带单元侧板(框架侧板)91(91L和91R),该对带单元侧板91提供为在中间转印带10的、相对于感光鼓1轴线方向的两端处的带单元90框架。两个带单元侧板91可旋转地支承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两个带单元侧板91通过轴承(未示出)来支承初次转印辊11a至11d。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的旋转轴线与感光鼓1的轴线方向平行。安装在装置主体100a上的带单元90确定了盒7a至7d的感光鼓1a至1d在装置主体100a中的位置。因此,带单元侧板91L和91R各自包括定位部分91b,沿垂直方向向下运动的、盒7a至7d的感光鼓1a至1d的轴承抵靠该定位部分91b。定位部分91b有与各盒7a至7d相对应地提供的多个V形槽,并确定了各感光鼓1a至1d沿感光鼓1a至1d的排列方向(方向B)和垂直方向的位置。带单元90的、沿方向B在下游侧的部分设置成能够支承锁定部件93L和93R,如后面所述。
图13是表示带单元90从装置主体100a上拆卸时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这样,带单元90是设置成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00a安装和拆卸的可装卸单元。当带单元90安装至装置主体100a上时,带单元90可以沿与感光鼓1a至1d平行的方向B(见图10)从装置主体100a的后侧至前侧插入装置主体100a内,并可以通过锁定机构而固定于其上,如后面所述。带单元90的拆卸将这样实现,即通过释放与锁定机构(后面将介绍)的固定,并沿从装置前侧向后侧的方向(与方向B相反的方向)拉出带单元90。
两个带单元侧板91L和91R各自提供有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相对于方向B)的定位部分91a。提供于带单元侧板91L和91R上的总共四个定位部分91a中的、沿方向B在上游侧的两个定位部分91a插入提供于支架85上的两个定位孔85a中,并通过定位孔85a的边缘部分而沿与感光鼓1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A被限制就位,因此确定带单元90沿方向A的位置。提供于带单元侧板91L和91R上的、沿方向B在下游侧的两个定位部分91a与提供于支架85上的抵靠部分85d(后面将介绍,见图12A)抵靠并且沿方向B被限制就位,从而确定带单元90沿方向B的位置。
锁定机构的结构
下面将介绍带单元90的锁定机构。图9是表示带单元90和锁定部件93的视图,该锁定部件93对应于包含在锁定机构中的、设置成锁定(固定)带单元90的锁定部件。在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中,下面将以带单元侧板91R侧的结构作为代表来介绍。不过,带单元侧板91L侧具有相同的结构。
带单元侧板91R提供有上述定位部分91aR和要在沿B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处固定于支架85上的紧固部分(孔)91cR,并可旋转地支承锁定部件93R。锁定部件93R提供有保持部分93aR、固定部分93bR、紧固部分93cR和楔形部分93dR。保持部分93aR对应于第二按压部分,是相对于带单元侧板91R的接触部分,锁定部件93R在旋转时接触该带单元侧板91R。固定部分93bR对应于第一按压部分,并且是在带单元90固定于支架85上时锁定部件93R抵靠支架85的部分。楔形部分93dR提供于保持部分93aR和固定部分93bR之间,是将插入在带单元侧板91R和支架85之间的部分。紧固部分(孔)93cR是与带单元侧板91R的紧固部分(孔)91cR重叠的部分,并允许螺钉87(该螺钉87对应于固定部件)穿过插入,以便拧紧固定在支架85上。
安装带单元90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带单元90安装至装置主体100a的支架85上的方法。图11A和11B是表示当带单元90沿方向B运动和带单元90安装至支架85上时该带单元90的、在沿方向B的下游部分周围的部分的视图。图11A是从与方向A相反的方向看时的视图,而图11B是从方向B看时的视图。图12A和12B是表示安装在支架85上的带单元90的、在沿方向B的下游部分周围的部分的视图。图12A是从与方向A相反的方向看时的视图,而图12B是从方向B看时的视图。
在图11A和11B所示的状态中,当带单元90沿方向B插入装置主体100a中并且沿方向B在支架85上运动时,锁定部件93R的楔形部分93dR在支架85的上表面上。在这种状态下,框架紧固部分(孔)91cR和锁定部件93R紧固部分(孔)93c并不对齐,因此螺钉不能插入紧固部分(孔)91cR和锁定部件93R的紧固部分(孔)93c中以将带单元90固定于支架85上。
而且,当沿方向B插入带单元90时,如图12A和12B中所示,带单元90的定位部分91aR沿方向B抵靠提供于支架85上的、用于带单元侧板91R的抵靠部分85d。锁定部件93R在它自身重量作用下绕保持部分93aR旋转,并进入支架85的孔内,楔形部分93dR插入在带单元侧板91R和支架85之间,且固定部分93bR抵靠支架85的、用于锁定部件93R的抵靠部分85c。因此,框架紧固部分(孔)91cR和锁定部件93R的紧固部分(孔)93cR对齐,以使得它们的位置匹配,因此允许螺钉87沿方向B插入和固定在支架85的固定部分(孔)85b上。这里,连接锁定部件93R的保持部分93aR和固定部分93bR的线L1和表示与方向B平行的固定方向的线L2相互交叉。因此,当通过螺钉87来固定时,锁定部件93R由螺钉87沿基本方向B来按压,因此固定部分93bR绕保持部分93aR沿按压抵靠部分85c而与之抵靠的方向旋转,同时由保持部分93aR的端部部分基本沿方向B按压带单元侧板91R。因此,锁定部件93R的运动由对应于限制部件的螺钉87来限制,且带单元90被牢固固定。
特别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盒7的位置由带单元侧板91L和91R的定位部分91b来确定时,带单元90自身的位置需要更牢固地确定。换句话说,当更换盒7时,盒7与带单元侧板91L和91R抵靠,且向带单元90施加冲击。另外,显影辊6可在抵靠位置(其中,显影辊6抵靠相应感光鼓1)和退回位置(其中,显影辊6从相应感光鼓1退回)之间运动,且当显影辊6从退回位置运动至抵靠位置并与相应感光鼓1抵靠时产生的冲击力(基本平行于方向B的力)经由感光鼓1传递给带单元侧板91L和91R。这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因为盒7在装置主体100a中的定位通过带单元90来实现,因此带单元90能够通过使得带单元90牢固固定在支架85上而抵抗来自盒7的冲击力。
如前所述,带单元90沿方向B的定位通过抵靠部分85d来执行,且锁定部件93的保持部分93a的端部部分通过由螺钉87固定而基本沿方向B按压带单元侧板91。因此,带单元侧板91强力抵靠该抵靠部分85d,从而使得带单元90牢固固定在支架85上。在沿使得带单元90从装置主体100a上拆卸的方向(与方向B相反的方向)的力也施加于带单元90上的情况下,带单元侧板91抵靠锁定部件93的保持部分93a,且锁定部件93也通过固定部分93b抵靠抵靠部分85c来固定。在这种结构中,带单元90牢固固定在支架85上,而不会沿方向B(该方向B是安装方向)和与方向B相反的方向(该方向是拆卸方向)发出颤动声。当在安装带单元90时带单元90沿方向B插入装置主体100a中的量不充分时,锁定部件93的紧固部分93c不会到达允许通过螺钉87来固定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错误安装。因为螺钉的插入方向(方向B)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带单元90插入装置主体100a的方向,因此能够快速和连续地进行带单元90的插入或拆卸操作以及螺钉87的紧固或松开操作,因此获得良好的可工作性。
通过锁定部件93来固定的可安装和可拆卸部件可以是除了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00a安装和拆卸的带单元之外的单元。例如,提供有定影装置20的定影单元、设置成向装置主体供电的电源单元或者提供有用于双面打印的记录材料传送装置的双面打印单元也可以采用。
其它实施例
尽管已经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介绍了使用中间转印带10的成像装置,但是也可以使用静电转印带(ETB)来代替中间转印带10。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是带单元90包括:静电转印带;多个辊,静电转印带环绕这些辊延伸;以及框架体,该框架体设置成轴向支承该多个辊,且框架体包括定位部分,该定位部分设置成确定盒7在装置主体中的位置。只要带单元90的框架体提供有定位部分(该定位部分设置成确定盒7在装置主体中的位置),盒7的数目可以是一个。盒7的安装和拆卸可以由用户或管理员通过进入装置主体100a内部来直接进行,而并不使用盒托盘82。
尽管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盒7包括感光鼓1和作用于其上的处理装置,不过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其中,盒7只包括显影单元4,感光鼓1提供于盒托盘82上。在这种情况下,带单元90的框架体只需要提供有设置成确定感光鼓1在装置主体中的位置的定位部分或者设置成确定盒7在装置主体中的位置的定位部分。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变化形式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盒,每个盒包括感光部件;
带,所述带设置成抵靠所述多个盒的感光部件;
框架,所述框架设置成轴向支承多个辊,所述带环绕所述多个辊延伸;以及
可动部件,所述可动部件设置成在支承所述多个盒的同时能够运动,所述可动部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多个盒处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多个盒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拉出;
其中,框架设置有多个定位部分,所述多个定位部分设置成允许所述多个盒抵靠,并确定所述多个盒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可动部件通过至少沿所述多个盒的排列方向运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开闭部件,所述开闭部件设置成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主体打开以便打开成像装置的主体的内部;
其中,通过打开所述开闭部件使得所述可动部件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被拉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通过关闭所述开闭部件而使可动部件沿所述多个盒抵靠定位部分的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框架体,所述框架体设置成支承所述框架,且框架体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主体侧板,所述框架置于所述两个主体侧板之间;
其中,所述可动部件在所述两个主体侧板之间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带单元能够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主体安装和拆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设置成抵靠感光部件,所述显影辊提供于所述多个盒的每个盒中;
其中,使得显影辊抵靠相应感光部件的方向包括使得带单元抵靠成像装置的主体的方向的分量,以便确定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框架包括两个框架侧板,这两个框架侧板设置成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多个辊的两个轴向端部部分,且两个框架侧板是具有相同形状的部件。
9.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装置的框架体;
可装卸单元,所述可装卸单元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主体安装和拆卸,当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时,所述可装卸单元固定在框架体上;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成按压可装卸单元抵靠框架体的抵靠部分,并固定所述可装卸单元;以及
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设置成在固定部件按压可装卸单元抵靠框架体的抵靠部分的状态下限制固定部件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固定部件包括设置成按压框架体的第一按压部分、设置成按压可装卸单元的第二按压部分以及提供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分和第二按压部分之间的楔形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限制部件按压固定部件的方向是移动固定部件以增加楔形部分在第一按压部分和第二按压部分之间的宽度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提供于固定部件中的孔;以及
提供于框架体中的孔,提供于框架体中的所述孔设置在与提供于固定部件中的孔相对的位置处;
其中,限制部件是设置成通过插入提供于固定部件和框架体中的孔而紧固所述固定部件和成像装置的主体的紧固部件,可装卸单元通过插入框架体的内部来安装,且可装卸单元插入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方向和紧固部件插入提供于固定部件和框架体中的孔内的方向相互平行或基本相互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感光鼓;以及
带,所述带由所述框架体支承,所述带是所述可装卸单元,并与感光鼓抵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
盒,所述盒提供有所述感光鼓;以及
定位部分,盒抵靠所述定位部分,所述定位部分设置成确定盒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的位置,且定位部分提供在可装卸单元中。
CN201310629782.0A 2012-11-29 2013-11-29 成像装置 Active CN1038530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1448A JP6112840B2 (ja) 2012-11-29 2012-11-2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61448 2012-11-29
JP2012261454A JP6112841B2 (ja) 2012-11-29 2012-11-2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61454 2012-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3022A true CN103853022A (zh) 2014-06-11
CN103853022B CN103853022B (zh) 2017-08-01

Family

ID=50773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9782.0A Active CN103853022B (zh) 2012-11-29 2013-11-29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20140147167A1 (zh)
CN (1) CN1038530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9359B2 (ja) 2014-04-21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7348B2 (en) * 1999-03-19 2002-1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140669A1 (en) * 2004-12-27 2006-06-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29812A1 (en) * 2007-11-21 2009-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0770B2 (ja) *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09133B2 (ja) * 2006-01-11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87B2 (ja) * 2010-02-17 2014-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20048327A (ko) * 2010-11-05 2012-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7348B2 (en) * 1999-03-19 2002-1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140669A1 (en) * 2004-12-27 2006-06-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29812A1 (en) * 2007-11-21 2009-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67466B2 (en) 2018-09-04
US20170235276A1 (en) 2017-08-17
CN103853022B (zh) 2017-08-01
US20140147167A1 (en) 2014-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4409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4888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tachable transfer unit
EP142919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ring unit for use in the same
US91346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13670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48308B2 (en)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force receiving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rocess cartridge
US2015034668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1914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includes a detachable cartridge configured to avoid a collision between an exposing member and the cartridge when mounting the cartridge to a supporting member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16337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ensures highly accurate positioning on photoreceptor drum of primary transfer roller
JP20210472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53022A (zh) 成像装置
JP61128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8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92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469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tachable transfer unit including a transfer belt and a swingable cleaning unit
JP748354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2003146U (zh) 电摄影打印设备处理盒的改良结构
JP63281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90101846A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1127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260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