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3361A - 电动式励磁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式励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3361A
CN103843361A CN201280048003.1A CN201280048003A CN103843361A CN 103843361 A CN103843361 A CN 103843361A CN 201280048003 A CN201280048003 A CN 201280048003A CN 103843361 A CN103843361 A CN 103843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unit
magnetic circuit
shell
wall
electrodynamic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80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增田充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 Mic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 Mic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 Mic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 Mic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43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07Suspension between moving magnetic core and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5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6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避免电动式励磁器的大型化及成本提高,且将其最低共振频率(F0)设定为低值并且提高其振动特性。作为支持磁路单元(30)使其可相对于大致矩形状的外壳(40)在上下方向移位的悬架(50),构成为具备将磁路单元(30)与外壳(40)连结的四个可挠性臂(54A、54B)。这时,将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前端部(54A1、54B1)固定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中的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另外,使周面壁(44)中的各侧面部(44B1、44B2)的下端面形成为台阶上升面(44B1a、44B2a)。而且,将各可挠性臂(54A、54B)以从其前端部(54A1、54B1)起在各台阶上升面(44B1a、44B2a)的下方沿着各侧面部(44B1、44B2)彼此向同一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Description

电动式励磁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发明涉及一种为了使励磁用面板(例如液晶显示器的触摸面板等)振动而在安装于该励磁用面板的状态下使用的电动式励磁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具备液晶显示器的便携式设备等中,作为其扬声器,已知一种以使液晶显示器的触摸面板振动的方式构成的部件。而且,作为用于驱动该扬声器的致动器之一,已知一种电动式励磁器。
该电动式励磁器构成为包括:线圈;磁路单元,形成有收容该线圈的下端部的磁间隙;外壳,以从上方侧覆盖这些线圈及磁路单元的方式配置,且在上表面壁固定支持线圈;以及悬架(suspension),支持磁路单元使其可相对于该外壳在上下方向移位。而且,该电动式励磁器构成为在其外壳的上表面壁安装在励磁用面板。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作为这种电动式励磁器,具有在线圈的内周侧配置有磁铁的内磁型磁路单元的构成。
这时,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电动式励磁器的悬架是以如下方式配置:将磁路单元与外壳在两处连结的两个可挠性臂在磁路单元与外壳的周面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向同一周向延伸。而且,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电动式励磁器构成为在它的磁路单元的外周面安装着锤。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3251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成为电动式励磁器的安装对象的励磁用面板为Haptics(触觉反馈)对应型的情况下,较佳为增大电动式励磁器的振动部分的质量,并将其最低共振频率F0设定为低值。
就该方面而言,由于所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电动式励磁器构成为在它的磁路单元安装着锤,因此可相应地增大振动部分的质量。
然而,在采用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构成的情况下,有电动式励磁器的零件件数增加与锤相应的量而成本提高的问题。
另外,在采用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构成的情况下,有不使电动式励磁器大型化则无法提高其振动特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由于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电动式励磁器构成为将它的悬架的各可挠性臂配置在磁路单元与外壳的周面壁之间的环状空间,因此,相应地缩小了磁路单元的设置空间,磁路单元的磁铁的尺寸变小。因此,有无法获得足够的洛仑兹力(LorentzForce)而无法提高电动式励磁器的振动特性的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者,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式励磁器,其可不使电动式励磁器大型化且可避免其成本提高,且可将其最低共振频率F0设定为低值并且可提高其振动特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是通过对外壳及悬架的构成加以研究来谋求达成所述目的。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发明的电动式励磁器是如下电动式励磁器,
其包括:线圈;磁路单元,形成有收容该线圈的下端部的磁间隙;外壳,以从上方侧覆盖这些线圈及磁路单元的方式配置,且在上表面壁固定支持所述线圈;以及悬架,支持所述磁路单元使其可相对于该外壳在上下方向移位;且构成为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壁安装于励磁用面板;且该电动式励磁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俯视下大致矩形状的外形形状,
所述悬架具备将所述磁路单元与所述外壳在四个部位进行连结的四个可挠性臂,
所述各可挠性臂的所述外壳侧的前端部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周面壁的各拐角部的下端面,
所述外壳的周面壁的除各拐角部以外的各侧面部的下端面形成为比所述各拐角部的下端面上升一个台阶的台阶上升面,
所述各可挠性臂是以从该可挠性臂的前端部起在所述各台阶上升面的下方沿着所述各侧面部彼此向同一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构成中,“下端部”或“上方侧”等表示方向性的用语是为了使构成电动式励磁器的各部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明确而方便起见使用,并不由此限定实际使用电动式励磁器时的方向性。
所述各“可挠性臂”只要是以从其外壳侧的前端部起在各台阶上升面的下方沿着各侧面部延伸的方式形成,则其磁路单元侧的基端部的具体位置并无特别限定。
[发明的效果]
如所述构成所示,本申请的发明的电动式励磁器成为如下构成,即:从上方侧覆盖线圈及磁路单元的外壳具有俯视下大致矩形状的外形形状,支持磁路单元使其可相对于该外壳在上下方向移位的悬架具备将磁路单元与外壳在四个部位进行连结的四个可挠性臂;这些各可挠性臂的外壳侧的前端部被固定在外壳的周面壁的各拐角部的下端面,另外,外壳的周面壁的除各拐角部以外的各侧面部的下端面形成为比各拐角部的下端面上升一个台阶的台阶上升面,而且,各可挠性臂是以从其前端部起在各台阶上升面的下方沿着各侧面部彼此向同一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可获得如下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发明的电动式励磁器中,它的悬架的各可挠性臂沿着外壳的周面壁的各侧面部彼此向同一周向延伸,因此可充分地确保各可挠性臂的长度,且可最大限度地确保磁路单元的设置空间而能够到达靠近外壳的周面壁的位置。
因此,可增大磁路单元而增大电动式励磁器的振动部分的质量,由此可将电动式励磁器的最低共振频率F0设定为低值。并且,无需如以往那样追加锤等便可获得这种作用效果,由此,可避免因零件件数的增加而导致成本提高。
另外,由于可增大磁路单元,因此也可以增大其磁铁的尺寸,由此,可提高电动式励磁器的振动特性。
这样,根据本申请的发明,可不使电动式励磁器大型化且可避免其成本提高,且可将其最低共振频率F0设定为低值并且可提高其振动特性。
并且,本申请的发明的电动式励磁器的从上方侧覆它的线圈及磁路单元的外壳具有俯视下大致矩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在将该电动式励磁器安装在励磁用面板时,只要按压该电动式励磁器的外壳的周面壁的各拐角部的下端面,便可确实地安装在励磁用面板。另外,由此,可事先防止发生在对励磁用面板安装电动式励磁器时意外按压磁路单元而导致悬架的各可挠性臂变形等情况。
在所述构成中,只要设为将外壳的周面壁的各拐角部形成为壁厚厚于各侧面部的柱状部的构成,便可提高相对于前端部被固定在所述各拐角部的下端面的各可挠性臂的支持刚性,由此,可使来自磁路单元的振动反作用力高效率地传递至励磁用面板。另外,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在将电动式励磁器安装于励磁用面板时,可稳定地进行该电动式励磁器的外壳的周面壁的各拐角部的下端面的按压操作。
在所述构成中,只要构成为在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形成有沿着与该可挠性臂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铅垂面向上方弯折的突起片,并且构成为在外壳的周面壁的各拐角部的下端面形成有供各突起片以插入的状态固定的铅垂槽,便可最大限度地确保各可挠性臂的长度,且可提高其振动特性。这时,在构成为通过压入固定来固定这些各突起片的构成的情况下,可通过在对励磁用面板安装电动式励磁器时按压各拐角部的下端面,而更牢固地将各突起片压入固定于各铅垂槽。
在所述构成中,只要构成为在外壳设置有当磁路单元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抵接于该磁路单元的止动部,便可获得如下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装入有电动式励磁器的移动设备等因跌落等而受到外部冲击,则作为其振动部分的磁路单元及悬架会产生过大振幅,但由于当磁路单元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止动部会抵接于该磁路单元,因此可事先防止悬架的各可挠性臂向下方侧过大幅度地挠曲变形。由此,可事先防止磁路单元抵接于移动设备等中的印刷基板或盖部件等构成部件而使这些部件破损的情况。另外,即便并未强力抵接而达到产生这种破损的程度,也可以事先防止随着振动力的增大而使磁路单元抵接于印刷基板或盖部件等并由此产生异常音。
在该情况下,所述止动部是由安装在位于外壳的周面壁的四个台阶上升面中的至少一个台阶上升面的板状部件构成,另外,所述磁路单元是在线圈的内周侧配置有磁铁的内磁型磁路单元,且构成为由固定在磁铁的下表面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基座与固定在磁铁的上表面的平板状的磁轭形成磁间隙,而且,只要构成为在该磁路单元的基座形成有避免与止动部的干涉且当磁路单元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与止动部抵接的切口部,便可不使电动式励磁器大型化而利用简单的构成确保作为止动部的功能。
在所述构成中,只要构成为在外壳的周面壁的各拐角部的下端面中的同一周向侧的端部分别形成着切口部,而且,构成为在这些各切口部与各可挠性臂之间分别配置有应力集中缓和部件,便可事先防止因应力集中产生于各可挠性臂的基端部而促使其劣化的情况,另外,可将Q值控制为适当的值。这时,可通过适当选定应力集中缓和部件的硬度等,而调整最低共振频率F0的值。
所述“应力集中缓和部件”只要为可缓和应力集中的部件,则其具体构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弹性粘合剂或氨基甲酸酯泡沫(urethane foam)等。
在所述构成中,只要构成为在外壳的周面壁的四个侧面部中的相互对向的至少一对侧面部的各个台阶上升面与位于上述各台阶上升面的下方的各可挠性臂之间分别配置有缓冲部件,便可使这些各缓冲部件作为当磁路单元在上下方向振动时的阻尼器发挥功能。而且,由此,可事先防止因应力集中到各可挠性臂的基端部而促使劣化,另外,可将Q值控制为适当的值。进而,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事先防止发生磁路单元一边向左右交替地倾斜一边上下移动的翻转(tumbling)现象。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斜上方观察而表示本申请的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的立体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而表示所述电动式励磁器的立体图。
图2是将所述电动式励磁器分解为主要构成要素并从斜上方观察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将所述电动式励磁器分解为主要构成要素并从斜下方观察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所述电动式励磁器的俯视图,(b)是(a)的b方向箭视图,(c)是(b)的c方向箭视图。
图5是以将所述电动式励磁器安装在励磁用面板的状态表示的图4(a)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5的VI方向箭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从斜上方观察而表示所述电动式励磁器的悬架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与图4(b)相同的图,(b)是表示本变化例的与图4(c)相同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申请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是从斜上方观察而表示本申请的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的立体图,图1(b)是从斜下方观察而表示该电动式励磁器10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将该电动式励磁器10分解为主要构成要素并从斜上方观察而表示的立体图,图3是将该电动式励磁器10分解为主要构成要素并从斜下方观察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该电动式励磁器10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b方向箭视图,图4(c)是图4(b)的c方向箭视图。另外,图5是图4(a)的V-V线剖视图,图6是图5的VI方向箭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构成为包括:线圈20;磁路单元30,形成有收容该线圈20的下端部的磁间隙;外壳40,以从上方侧覆盖这些线圈20及磁路单元30的方式配置,且在上表面壁42固定支持线圈20;以及悬架50,支持磁路单元30使其可相对于该外壳40在上下方向移位。
而且,该电动式励磁器10是在如图5所示那样在它的外壳40的上表面壁42通过贴合等安装在液晶显示器的触摸面板等励磁用面板2的状态下使用。这时,该电动式励磁器10构成为,对其线圈20供电而使磁路单元30在上下方向振动,利用其振动反作用力使励磁用面板2振动。
外壳40为包含液晶聚合物等的树脂成形品,具有俯视下横向矩形状的外形形状,且具有从其上表面壁42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周面壁44。这时,该外壳40的上表面壁42的长边侧的长度设定为15~19mm左右(例如17mm左右)的值,其短边侧的长度设定为10~14mm左右(例如12mm左右)的值。另外,该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高度设定为3~7mm左右(例如5mm左右)的值。
该周面壁44的四个各拐角部44A与除其以外的长边侧的各侧面部44B1及短边侧的各侧面部44B2相比朝内周侧突出,由此,形成为厚壁的柱状部。另外,该周面壁44的各侧面部44B1、44B2的下端面形成为比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上升一个台阶的台阶上升面44B1a、44B2a。
线圈20被卷绕成比外壳40的外形形状小一圈的横向大致矩形状,且自其短边部分中央部的上端缘向内周侧延伸出一对线圈端子20a。该线圈20对外壳40的上表面壁42的固定支持是通过将线圈20的上端缘粘接在形成于上表面壁42的下表面的环状肋42a的下表面而进行。
磁路单元30是在线圈20的内周侧配置有磁铁32的内磁型磁路单元,且构成为由固定在磁铁32的下表面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基座34与固定在磁铁32的上表面的平板状的磁轭36而形成磁间隙。
悬架50是通过对具有0.1~0.3mm左右(例如0.2mm左右)的板厚的不锈钢等金属板进行冲压而形成为板弹簧状。该悬架50包括形成为大致矩形环状的中心部52、及从该中心部52延伸的四个可挠性臂54A、54B。而且,该悬架50是在其中心部52通过粘接等而固定在磁路单元30的基座34的下表面,另外,利用该悬架50的四个可挠性臂54A、54B将磁路单元30与外壳40在四个部位进行连结。
这些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外壳40侧的前端部54A1、54B1被固定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而且,这些各可挠性臂54A、54B是以从其前端部54A1、54B1向同一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这些四个可挠性臂54A、54B中的两个可挠性臂54A形成为比其余两个可挠性臂54B更长条。而且,长条的各可挠性臂54A是以从其前端部54A1起在各台阶上升面44B1a的下方沿着各侧面部44B1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短条的各可挠性臂54B是以从其前端部54B1起在各台阶上升面44B2a的下方沿着各侧面部44B2延伸的方式形成。
这时,这些各可挠性臂54A、54B相对于固定着它们的前端部54A1、54B1的拐角部44A延伸到在所述同一周向邻接的拐角部44A的附近。而且,这些各可挠性臂54A、54B的磁路单元30侧的基端部54A2、54B2形成为向内周侧弯折的大致L字状,在该基端部54A2、54B2连结于中心部52的各拐角部。
图8是从斜上方观察悬架50而表示的立体图。
也如该图所示,在该悬架50的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前端部54A1、54B1形成着沿与其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铅垂面向上方弯折的突起片54A1a、54B1a。在这些各突起片54A1a、54B1a的中心部,形成着向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基端部54A2、54B2侧撬起的朝下的撬起片54A1b、54B1b。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形成着供各突起片54A1a、54B1a压入固定的铅垂槽44Aa1。这时,在将各突起片54A1a、54B1a插入至铅垂槽44Aa1时,其撬起片54A1b、54B1b卡合于铅垂槽44Aa1的侧面壁而进行压入固定。
如图2及3所示,磁路单元30的基座34具有从其下表面壁34A的外周缘部沿着外壳40的各侧面部44B1、44B2向上方延伸的侧面壁34B1、34B2,在这些各侧面壁34B1、34B2相互间的拐角部形成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间隙。而且,在该基座34的各侧面壁34B1、34B2的所述同一周向的端缘部的下端部,以扩大所述间隙的方式形成切口部34B1a、34B2a。
通过形成有这种切口部34B1a、34B2a的构成,如图6所示,使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基端部54A2、54B2与基座34的下表面壁34A接触的位置尽可能远离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前端部54A1、54B1,而最大限度地确保各可挠性臂54A、54B的长度。
如图7所示,在外壳40设置有当磁路单元30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抵接于该磁路单元30的一对止动部60。
这些各止动部60是由安装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短边侧的各侧面部44B2的台阶上升面44B2a的板状部件构成。这时,这些各止动部60沿着台阶上升面44B2a遍及其大致全长延伸,在所述同一周向侧的端部形成着向外壳40的内侧弯折的钩部60a。而且,在这些各止动部60的两处位置形成着卡合用孔60b。
另一方面,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短边侧的各侧面部44B2的台阶上升面44B2a的两处位置形成着高度不同的两个凸座44B2b、44B2c。而且,在将这些各凸座44B2b、44B2c插入至止动部60的各孔60b的状态下,将各止动部60粘接在各台阶上升面44B2a,由此,进行止动部60的定位固定。
形成在磁路单元30的基座34的各侧面壁34B1、34B2的切口部34B1a、34B2a中,形成在短边侧的各侧面壁34B2的切口部34B2a比形成在长边侧的各侧面壁34B1的切口部34B1a扩大至更上方而形成。而且,这些形成在短边侧的各侧面壁34B2的切口部34B2a可避免与止动部60发生干涉,且当磁路单元30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与止动部60的钩部60a抵接。
如图4所示,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中的所述同一周向侧的端部,分别形成着切口部44Aa2。
如图2所示,在外壳40的上表面壁42,在其中央部(也就是位于环状肋42a的内周侧的部分)形成着在上下方向贯通该上表面壁42的开口部42b。另外,在该上表面壁42的上表面,以包围开口部42b的方式形成着段下降部42c。这时,这些开口部42b及段下降部42c形成为与外壳40的外形形状大致相似形的横向矩形状。
在一对短边侧的侧面部44B2中的一侧面部44B2的上端部,较段下降部42c更深的段下降部44B2d以沿着该侧面部44B2与上表面壁42的棱线延伸的方式形成。这时,该段下降部44B2d是在与段下降部42c的短边部分大致相同的范围内形成。另外,在段下降部42c,形成着朝所述一短边侧的侧面部44B2呈带状延伸至段下降部44B2d的带状延长部42c1。进而,在外壳40的上表面壁42,在带状延长部42c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自开口部42b至段下降部44B2d的附近为止形成有以在上下方向贯通上表面壁42的方式延伸的槽部42d。
在外壳40的上表面壁42,安装着作为配线部件的印刷基板70。
该印刷基板70具有俯视下略微小于段下降部42c、带状延长部42c1及段下降部44B2d整体的外形形状且与它们为大致相似形的外形形状,且以薄于段下降部42c的深度的板厚形成。而且,该印刷基板70是利用粘合剂以载置在段下降部42c及带状延长部42c1的状态固定在上表面壁42。
如图3所示,在该印刷基板70的下表面形成左右一对导电膜70a,这些各导电膜70a的中途部分由绝缘膜70b被覆。这时,这些各导电膜70a是以如下方式形成:在将印刷基板70安装在上表面壁42时,其一端部位于开口部42b,另一方面,其另一端部位于段下降部44B2d。
而且,如图5所示,从线圈20伸出的一对线圈端子20a各自以在该线圈20的内周侧以插通槽部42d的方式引绕的状态,分别导通固定在各导电膜70a的一端部。该导通固定是通过热压接而进行,在该热压接部分设置有保护层72。
在印刷基板70,在安装在上表面壁42之前的阶段,在其一对导电膜70a的各另一端部通过焊接而固定一对配线软线74。此外,在将印刷基板70安装在上表面壁42时,其一对导电膜70a的另一端部位于段下降部44B2d,因此,所焊接的一对配线软线74不会意外地与外壳40干涉。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成为如下构成,即:从上方侧覆盖线圈20及磁路单元30的外壳40具有俯视下大致矩形状的外形形状,并且由悬架50支持磁路单元30使其可相对于该外壳40在上下方向移位,而且,该悬架50具备将磁路单元30与外壳40在四个部位进行连结的四个可挠性臂54A、54B;这些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外壳侧的前端部54A1、54B1被固定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另外,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除各拐角部44A以外的各侧面部44B1、44B2的下端面形成为比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更上升一个台阶的台阶上升面44B1a、44B2a,而且,各可挠性臂54A、54B是以从其前端部54A1、54B1起在各台阶上升面44B1a、44B2a的下方沿着各侧面部44B1、44B2彼此向同一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可获得如下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中,其悬架50的各可挠性臂54A、54B沿着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各侧面部44B1、44B2彼此向同一周向延伸,因此,可充分地确保各可挠性臂54A、54B的长度,且可最大限度地确保磁路单元30的设置空间而能够到达靠近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位置。
因此,可增大磁路单元30而可增大电动式励磁器10的振动部分的质量,由此,可将电动式励磁器10的最低共振频率F0设定为低值。并且,无需如以往般追加锤等便可获得这种作用效果,由此,可避免因零件件数的增加而导致成本提高。
另外,由于可增大磁路单元30,因此亦可增大其磁铁32的尺寸,由此,可提高电动式励磁器10的振动特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不使电动式励磁器10大型化且可避免其成本提高,且可将其最低共振频率F0设定为低值并且可提高其振动特性。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中,在磁路单元30的基座34的各侧面壁34B1、34B2的所述同一周向的端缘部的下端部形成着切口部34B1a、34B2a,因此可使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基端部54A2、54B2与基座34的下表面壁34A接触的位置充分地远离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前端部54A1、54B1,而可最大限度地确保各可挠性臂54A、54B的长度。而且,由此,可将电动式励磁器10的最低共振频率F0设定为更低的值。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的从上方侧覆盖其线圈20及磁路单元30的外壳40具有俯视下大致矩形状的外形形状,因此,在将该电动式励磁器10安装在励磁用面板2时,只要按压其外壳40的周面壁44的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便可确实地安装在励磁用面板2。另外,由此,可事先防止发生在对励磁用面板2安装该电动式励磁器10时意外按压磁路单元30而导致悬架50的各可挠性臂54A、54B变形等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的外壳40的周面壁44中的各拐角部44A形成为壁厚厚于各侧面部44B1、44B2的柱状部,因此,可提高相对于前端部54A1、54B1被固定在所述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的各可挠性臂54A、54B的支持刚性,由此,可使来自磁路单元30的振动反作用力高效率地传递至励磁用面板2。另外,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在将电动式励磁器10安装在励磁用面板2时,可稳定地进行该电动式励磁器10的外壳40的周面壁44中的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的按压操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中,在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前端部54A1、54B1形成沿着与该可挠性臂54A、54B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铅垂面向上方弯折的突起片54A1a、54B1a,另外,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中的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形成着供各突起片54A1a、54B1a压入固定的铅垂槽44Aa1,因此可最大限度地确保各可挠性臂54A、54B的长度,可提高其振动特性。另外,在对励磁用面板2安装电动式励磁器10时,通过按压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可更牢固地将各突起片54A1a、54B1a压入固定于各铅垂槽44Aa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是在其外壳40设置有当磁路单元30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抵接于该磁路单元30的止动部60,因此可获得如下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装入有电动式励磁器10的移动设备等因跌落等而受到外部冲击,则作为其振动部分的磁路单元30及悬架50会产生过大振幅,但由于在磁路单元30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止动部60抵接于该磁路单元30,因此可事先防止悬架50的各可挠性臂54A、54B向下方侧过大幅度地挠曲变形。而且,由此,可事先防止磁路单元30抵接于移动设备等中的印刷基板或盖部件等构成部件而使这些构成部件破损。另外,即便并未强力抵接而达到产生这种破损的程度,也可以事先防止随着振动力的增大而使磁路单元30抵接于印刷基板或盖部件等并由此产生异常音。
这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部60是由安装于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相互对向的短边侧的一对侧面部44B2的台阶上升面44B2a的每一面的板状部件构成,另外,在内磁型磁路单元30中的基座34,在两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34B2a,所述切口部34B2a避免与这些各止动部60发生干涉,且在磁路单元30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与各止动部60抵接,因此,不使电动式励磁器10大型化由简单的构成便可确保作为止动部的功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构成进行了说明,即:在将形成于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前端部54A1、54B1的突起片54A1a、54B1a插入至外壳40的各铅垂槽44Aa1时,形成在这些各突起片54A1a、54B1a的撬起片54A1b、54B1b卡合在各铅垂槽44Aa1的侧面壁而进行压入固定;但也可以设为除该压入固定以外在各铅垂槽44Aa1填充有粘合剂的构成。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更牢固地进行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前端部54A1、54B1相对于外壳40的固定。或者,作为各突起片54A1a、54B1a的构成,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未形成撬起片54A1b、54B1b的构成的基础上,将各突起片54A1a、54B1a以插入至铅垂槽44Aa1的状态通过粘接或焊接等固定在外壳40。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外壳40具有俯视下横向矩形状的外形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具有正方形的外形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化例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变化例的电动式励磁器110的图,图9(a)为与图4(b)相同的图,图9(b)为与图4(c)相同的图。
如该图所示,本变化例的电动式励磁器110成为对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式励磁器10追加如下构成而成者。
也就是说,在本变化例的电动式励磁器110中,在形成于外壳40的周面壁44中的各拐角部44A的下端面44Aa的同一周向侧的端部的切口部44Aa2与各可挠性臂54A、54B之间,分别配置有应力集中缓和部件182。该应力集中缓和部件182是通过在各切口部44Aa2填充弹性粘合剂而构成。
另外,在本变化例的电动式励磁器110中,于在外壳40的周面壁44中相互对向的短边侧的一对侧面部44B2的台阶上升面44B2a的各面与位于其下方的各可挠性臂54B之间,分别配置有包含PORON(商品名)等的缓冲部件184。该缓冲部件184是以与侧面部44B2的壁厚大致相同的宽度形成,且通过贴合等而固定在安装于台阶上升面44B2a的止动部60与可挠性臂54B这两个部件。
通过采用本变化例的构成,除所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以外,也可获得如下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只要如本变化例那样设为配置有应力集中缓和部件182的构成,便可事先防止因应力集中产生在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基端部而促使其劣化的情况,另外,可将Q值控制为适当的值。这时,可通过适当选定应力集中缓和部件182的硬度等,而调整最低共振频率F0的值。
另外,只要如本变化例那样设为在各台阶上升面44B2a与位于其下方的各可挠性臂54B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184的构成,便可使这些各缓冲部件184作为磁路单元30在上下方向振动时的阻尼器发挥功能。而且,由此,可事先防止因应力集中至各可挠性臂54A、54B的基端部而促使劣化,另外,可将Q值控制为适当的值。进而,通过设为在相互对向的一对侧面部44B1配置有缓冲部件184的构成,可事先防止发生磁路单元30一边向左右交替地倾斜一边上下移动的翻转现象。
此外,在本变化例中,使用弹性粘合剂作为应力集中缓和部件182,但也可以取而代之,通过在各切口部44Aa2与各可挠性臂54A、54B之间配置氨基甲酸酯泡沫等并将该氨基甲酸酯泡沫粘接在这两个部件而构成。
另外,在本变化例中,将缓冲部件184配置在短边侧的一对侧面部44B2,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设为将缓冲部件184配置在长边侧的一对侧面部44B1的构成或配置在两侧的构成。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及变化例中作为规格示出的数值仅为一例,当然也可以将它们适当设定为不同的值。
[符号的说明]
2                  励磁用面板
10、110            电动式励磁器
20                 线圈
20a                线圈端子
30                 磁路单元
32                 磁铁
34                 基座
34A                下表面壁
34B1、34B2         侧面壁
34B1a、34B2a       切口部
36                 磁轭
40                 外壳
42                 上表面壁
42a                环状肋
42b                开口部
42c                段下降部
42c1               带状延长部
42d                槽部
44                 周面壁
44A                拐角部
44Aa               下端面
44Aa1              铅垂槽
44Aa2              切口部
44B1、44B2         侧面部
44B1a、44B2a       台阶上升面
44B2b、44B2c       凸座
44B2d              段下降部
50                 悬架
52                 中心部
54A、54B           可挠性臂
54A1、54B1         前端部
54A1a、54B1a       突起片
54A1b、54B1b       撬起片
54A2、54B2         基端部
60                 止动部
60a                钩部
60b                孔
70                 印刷基板
70a                导电膜
70b                绝缘膜
72                 保护层
74                 配线软线
182                应力集中缓和部件
184                缓冲部件

Claims (7)

1.一种电动式励磁器,包括:线圈;磁路单元,形成有收容该线圈的下端部的磁间隙;外壳,以从上方侧覆盖这些线圈及磁路单元的方式配置,且在上表面壁固定支持所述线圈;以及悬架,支持所述磁路单元使其可相对于该外壳在上下方向移位;且构成为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壁安装在励磁用面板;且该电动式励磁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俯视下大致矩形状的外形形状,
所述悬架具备将所述磁路单元与所述外壳在四个部位进行连结的四个可挠性臂,
所述各可挠性臂的所述外壳侧的前端部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周面壁中的各拐角部的下端面,
所述外壳的周面壁中的除各拐角部以外的各侧面部的下端面形成为比所述各拐角部的下端面上升一个台阶的台阶上升面,
所述各可挠性臂是以从该可挠性臂的前端部起在所述各台阶上升面的下方沿着所述各侧面部彼此向同一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励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周面壁中的各拐角部形成为壁厚厚于该周面壁的各侧面部的柱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式励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形成有沿着与该可挠性臂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铅垂面向上方弯折的突起片,
在所述外壳的周面壁中的各拐角部的下端面,形成有供所述各突起片以插入的状态固定的铅垂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励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设置有当所述磁路单元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抵接于该磁路单元的止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式励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是由安装在位于所述外壳的周面壁的四个台阶上升面中的至少一个台阶上升面的板状部件构成,
所述磁路单元为在所述线圈的内周侧配置有磁铁的内磁型的磁路单元,且构成为由固定在所述磁铁的下表面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基座与固定在所述磁铁的上表面的平板状的磁轭形成所述磁间隙,
在所述基座形成有切口部,所述切口部避免与所述止动部发生干涉,且在所述磁路单元向下方侧移位指定量时与所述止动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励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周面壁中的各拐角部的下端面的所述同一周向侧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切口部,
在这些各切口部与所述各可挠性臂之间,分别配置有应力集中缓和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励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周面壁的四个侧面部中的相互对向的至少一对侧面部的各个台阶上升面与位于上述各台阶上升面的下方的所述各可挠性臂之间,分别配置有缓冲部件。
CN201280048003.1A 2011-09-29 2012-08-22 电动式励磁器 Pending CN1038433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5695 2011-09-29
JP2011215695A JP5706796B2 (ja) 2011-09-29 2011-09-29 動電型エキサイタ
PCT/JP2012/071139 WO2013047017A1 (ja) 2011-09-29 2012-08-22 動電型エキサイ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3361A true CN103843361A (zh) 2014-06-04

Family

ID=4799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8003.1A Pending CN103843361A (zh) 2011-09-29 2012-08-22 电动式励磁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06796B2 (zh)
CN (1) CN103843361A (zh)
WO (1) WO20130470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6104B2 (ja) * 2015-02-16 2018-06-20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器
US10848875B2 (en) 2018-11-30 2020-11-24 Google Llc Reinforced actuators for distributed mode loudspeakers
US10462574B1 (en) 2018-11-30 2019-10-29 Google Llc Reinforced actuators for distributed mode loudspeakers
US10873804B2 (en) 2019-02-28 2020-12-22 Google Llc Reinforced actuators for distributed mode loudspeakers
FR3116405B1 (fr) * 2020-11-19 2023-09-29 Atman Mft Dispositif acoustique de conversion de signaux en vibrations, plaque de suspension et support associés
JP2023035245A (ja) * 2021-08-31 2023-03-13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653A (zh) * 1997-01-31 2000-02-02 新型转换器有限公司 电动激励器
CN1893736A (zh) * 2005-05-30 2007-01-10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电磁激励器
CN101427590A (zh) * 2006-05-29 2009-05-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声音励振器和使用该声音励振器的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9579B2 (ja) * 1997-06-11 1999-08-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機械−音響変換器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3376329B2 (ja) * 1999-10-22 2003-02-10 エヌイーシー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振動膜及び平面スピーカ
GB0027278D0 (en) * 2000-11-08 2000-12-27 New Transducers Ltd Loudspeaker driver
JP2002336786A (ja) * 2001-05-18 2002-11-26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JP2004350159A (ja) * 2003-05-23 2004-12-09 Alps Electric Co Ltd 発音用の励振装置および前記励振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601410B2 (ja) * 2004-12-15 2010-12-22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CN101601309B (zh) * 2007-02-02 2014-06-25 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多功能型振动促动器
JP5204453B2 (ja) * 2007-10-02 2013-06-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振動体、触覚機能付きの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292535B2 (ja) * 2007-12-21 2013-09-18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多機能型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3653A (zh) * 1997-01-31 2000-02-02 新型转换器有限公司 电动激励器
CN1893736A (zh) * 2005-05-30 2007-01-10 株式会社西铁城电子 电磁激励器
CN101427590A (zh) * 2006-05-29 2009-05-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声音励振器和使用该声音励振器的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06796B2 (ja) 2015-04-22
WO2013047017A1 (ja) 2013-04-04
JP2013077917A (ja) 201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361A (zh) 电动式励磁器
US10560009B2 (en) Vibration motor
US11626786B2 (en) Vibration generator with elastic member with extending regions and bending metal plate to support the vibrator
US8461728B2 (en) Linear vibrator having broadband
US9148716B2 (en) Vibration speaker
US10847296B2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JP6754480B2 (ja) 振動モータ
JP2020019009A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KR20130042757A (ko) 선형 진동자
KR20150130804A (ko) 진동 발생장치
JP2019030855A (ja) 振動モータ
US20210136500A1 (en) Screen sounding exci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8118231A (ja) 振動モータ
JP6663762B2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JP2011129971A (ja) 撓み振動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KR20140098670A (ko) 음향 발생기, 음향 발생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20150214466A1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10799273B (zh) 致动器
JP6166038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7501715A (zh) 振动器
WO2018180948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EP4005238A1 (en) Actuator module with improved damage resistance
WO2018180949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EP3738683A1 (en) Vibration generator
CN114746832A (zh) 触觉提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