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0221A - 模组化电池 - Google Patents

模组化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0221A
CN103840221A CN201210477815.XA CN201210477815A CN103840221A CN 103840221 A CN103840221 A CN 103840221A CN 201210477815 A CN201210477815 A CN 201210477815A CN 103840221 A CN103840221 A CN 103840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ircuit plate
conducting layer
metal conducting
lay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78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0221B (zh
Inventor
游大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MOSA PLASTICS TRANSPOR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ORMOSA PLASTICS TRANSPOR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MOSA PLASTICS TRANSPORT Corp filed Critical FORMOSA PLASTICS TRANSPORT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778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40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40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0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0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0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0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大幅度降低不良率、缩短生产工时的模组化电池。其技术手段为:包括电池壳、蓄电装置、能供监测各蓄电池电压和温度用的监控电路板、厚度大于监控电路板的印刷电路厚度的金属导电层组、正极桩头、负极桩头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监控电路板,还包含有一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于各蓄电池蓄电量过低、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断并停止供电时,重新启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强迫各蓄电池继续供电的重置按钮;而所述蓄电装置和监控电路板间,还设有一能遮盖安全泄压阀、以避免所述监控电路板被泄漏的电池液侵蚀的遮盖板。

Description

模组化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组化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日益恶化的全球暖化现象及石油危机,迫使人类寻求节能、环保的替代能源,现阶段发展高功率锂电池应用,是目前环保及节能领域,最为重要的一环。
目前市面上的锂电池,无论是电动汽车、电动机车、手工具、甚至是3C数字产品[如笔电],其所使用的锂电池,大多是由多个电池组合、并在加上电池管理系统而所组成。
其中,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必要的功能有「侦测各电芯状况」、「控制电流输出/断电」两大功能。
也因为如此,电芯和电池管理系统之间,会有相当数量的电源线、温度侦测线和电压侦测线。
所以,增加了组装的难度与成本,不良率偏高,任何一个接点的错误,都会造成功能失效,或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损坏的问题。
而在组装和消费者应用的过程中,更可能会因为电池抖动,造成电线相互磨擦、短路、干涉、断路,或是连接器松动,造成接触不良而损坏,容易发生各种异常状态,因此,现有的锂电池,实有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组装的难度与成本低,不良率也低,且电池可靠度高,并能进一步缩短生产工时的电池,便成为本发明欲改进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大幅度降低不良率、缩短生产工时的模组化电池。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模组化电池,包括:
一具有一容置空间的电池壳;
一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含有多个一端具有正、负极电芯、和安全泄压阀、且以供电端平面排列呈现的蓄电池的蓄电装置;
一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位于所述蓄电装置顶侧面处,将所述蓄电装置覆盖,能供监测各蓄电池电压、温度用的监控电路板;
一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位于所述监控电路板顶侧面处,并与各蓄电池电连接,厚度大于监控电路板的印刷电路厚度,具有一正极输出端和一负极输出端的金属导电层组;
一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一端凸出于所述电池壳的正极桩头;
一与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一端凸出于所述电池壳的负极桩头;以及
一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监控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管理系统;
所述监控电路板,还包含有一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各蓄电池蓄电量过低、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判断并停止供电时,重新启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强迫各蓄电池继续供电的重置按钮;
所述蓄电装置和监控电路板间,还设有一能遮盖所述安全泄压阀、以避免所述监控电路板被泄漏之电池液侵蚀的遮盖板。
根据上述的模组化电池,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为共构设置于所述监控电路板上;
所述监控电路板为下列之一:双层印刷电路板、多层印刷电路板。
根据上述的模组化电池,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为一设于所述监控电路板外的电池管理电路板;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通过下列之一方式,与所述监控电路板电连接:通讯插槽、扁平电缆;
所述监控电路板为下列之一:双层印刷电路板、多层印刷电路板。
根据上述的模组化电池,所述金属导电层组为以下列之一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电连接:串联、并联、串联加并联;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包含有一片对应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并与所述正极桩头连接的正极金属导电层;及
一片对应于所述负极输出端、并与所述负极桩头连接的负极金属导电层;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通过串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电连接时,还包含有至少一片串联金属导电层;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在通过并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电连接时,还包含有至少一片并联金属导电层;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在通过串联加并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电连接时,还包含有至少一片串联金属导电层和并联金属导电层;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通过螺接的方式,与各蓄电池电连接。
根据上述的模组化电池,所述负极金属导电层的输入端处,还设有数个开关单元,而所述开关单元为下列之一或其混合:Mosfes、继电器。
根据上述的模组化电池,所述金属导电层组与各蓄电池的螺接处间,还分别设有一弹簧;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为以下列之一方式,固定于所述监控电路板上:卡接、黏贴、蒸镀、溅镀;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为以下列之一层组:铜片导电层组、镀镍铜导电层组、镀锡铜导电层组、镀镍铁导电层组、镍片导电层组。
根据上述的模组化电池,所述监控电路板,还分别设有一端对应于各蓄电池的一电压感测电路、一组电源电路、一温度感测单元;
所述温度感测单元为以下列之一方式,与监控电路板电连接:共构于监控电路板上、通过讯号线与监控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上述的模组化电池,所述遮盖板底端面处,还设有延伸入各蓄电池间、以供强化支撑各蓄电池用的挡板;
所述遮盖板顶端面处,对应于各蓄电池的正、负极电芯、处,还设有防呆用的极性标示图;
所述正、负极电芯、的顶端面处,还设有能供辨识极性用的极性标示部,所述正极电芯表面还涂布有一能供辨识极性用的极性标示涂层。
根据上述的模组化电池,所述电池壳的顶端面处,还枢设有一能垂直于所述电池壳表面、和贴平于所述电池壳表面的状态间切换、呈T字形的提把;
所述提把枢接处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卡接于所述电池壳顶端表面处的枢接卡块;
所述提把的枢接处,更设有能与所述各枢接卡块配合、偏离于所述提把轴线、能在所述提把垂直于该电池壳表面时、迫使所述提把自动转为贴平于所述电池壳表面的状态的一轴杆。
根据上述的模组化电池,所述提把,其邻近于所述电池壳的一侧面处,还设有一第一配合部;
所述电池壳,其对应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处,还设有一能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避免因水而发生短路问题的第二配合部;
所述第一配合部为下列之一结构:凸条、凹槽;
所述第二配合部为以下列之一结构、以对应于前述第一配合部:凸条、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传统锂电池的整体成本中,电池成本占整体成本的74%,而组装成本占整体成本的26%,其中电池成本为难以降低的部分,唯有组装成本是能被人为所控制的,而透过本发明中监控电路板、金属导电层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的配合,不仅将锂电池中的线材部分,通通免除,更将诸多讯号侦测线整合于监控电路板上,将组装成本降低,更有效的解决产品可靠度的问题,而且,金属导电层组的应用,更有效的解决,印刷电路板无法耐大电流连续放电的问题,让本发明具体产业应用性。
2.本发明中,通过重置按钮的应用,当消费者有急用,想要获得电力时,能应用重置按钮,强迫该电池管理系统重新启动,在不考虑各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之前提下,将各蓄电池所预留的电力,完全释放出来,以供消费者使用。
3.本发明中,通过遮盖板的使用,有效的避免泄漏之电池液,侵蚀到监控电路板,以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降低整体的故障率。
4.本发明中,根据电池应用种类的区别,如:动力电池、或是启动电池、或是3C产品用电池,依据监控电路板的大小,能将电池管理系统与监控电路板共构设置,或是直接将电池管理系统设置于监控电路板外,方便业者应用,有效的扩展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5.本发明中,利用极性标示图、极性标示部、及极性标示涂层的配合,一举解决组装时极性容易装设错误的问题,有效的降低组装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模组化电池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发明模组化电池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本发明模组化电池的Ⅰ-Ⅰ剖面示意图。
图5:本发明模组化电池配合另一种金属导电层组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本发明模组化电池以并联实施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本发明模组化电池提把应用时的Ⅱ-Ⅱ剖面实施示意图。
图8:本发明模组化电池提把与第二配合部配合应用时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9:本发明模组化电池配合另一种提把、第二配合部应用时的立体实施示意图。
图10: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应用重置按钮时的立体实施示意图。
图11: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4: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另一种实施例的Ⅲ-Ⅲ剖面示意图。
图15: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另一种实施例配合以另一种方式连接电池管理系统时的分解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电池壳            44  并联金属导电层
11  容置空间          45  开关单元
12  第二配合部        46  弹簧
2   蓄电装置          5   极桩头
21  蓄电池            6   负极桩头
211 极电芯            7   电池管理系统
212 负极电芯          71  电池管理电路板
213 安全泄压阀        8   遮盖板
214 极性标示部        81  挡板
215 极性标示涂层      82  极性标示图
3   监控电路板        9   通讯插槽
31  重置按钮          10  扁平电缆
32  电压感测电路      20  提把
33  温度感测电路      201 第一配合部
4   金属导电层组      30  枢接卡块
41  极金属导电层      40  轴杆
42  负极金属导电层    A   极输出端
43  串联金属导电层    B   负极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的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图2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的Ⅰ-Ⅰ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配合另一种金属导电层组时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应用重置按钮时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为图12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另一种实施例的Ⅲ-Ⅲ剖面示意图,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另一种实施例配合以另一种方式连接电池管理系统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式中揭示出,为一种模组化电池包括:
一具有一容置空间11的电池壳1;
一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含有多个一端具有正、负极电芯211、212和安全泄压阀213、且以供电端平面排列呈现的蓄电池21的蓄电装置2;
一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位于所述蓄电装置2顶侧面处,将所述蓄电装置2覆盖,能供监测各蓄电池21电压、温度用的监控电路板3;
一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位于所述监控电路板3顶侧面处,并与各蓄电池21电连接,厚度大于监控电路板3的印刷电路厚度,具有一正极输出端A和一负极输出端B的金属导电层组4;
一与所述正极输出端A连接,一端凸出于所述电池壳1的正极桩头5;
一与所述负极输出端B连接,一端凸出于所述电池壳1的负极桩头6;以及
一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与所述监控电路板3电连接的电池管理系统7;
所述监控电路板3,还包含有一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在各蓄电池21蓄电量过低、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判断并停止供电时,重新启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以强迫各蓄电池21继续供电的重置按钮31;
所述蓄电装置2和监控电路板3间,还设有一能遮盖所述安全泄压阀213、以避免所述监控电路板3被泄漏之电池液侵蚀的遮盖板8。
其中,透过本发明中监控电路板3、金属导电层组4及电池管理系统7的配合,免除线材部分的干扰及成本,将组装成本降低,有效的解决产品可靠度的问题。
其次,通过金属导电层组4的使用,解决印刷电路板无法耐大电流连续放电的问题,让本发明具有产业应用性。
再者,重置按钮31的应用,让本发明具备急难应用的功能,在消费者有急用时,不会因为电池保护的机制,而无法获得电力,在不考虑各蓄电池21的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将各蓄电池21所预留的电力,完全释放出来,以供消费者使用。
另一方面,一般为了安全起见,蓄电池21配备有安全泄压阀213,能舒缓蓄电池21的内部压力,避免发生爆炸的意外,但泄漏的电池液,难免会侵蚀到电路板,让使用寿命缩短,因此本发明为了安全与使用寿命的考虑,通过遮盖板8的使用,将泄漏的电池液挡住,以避免侵蚀到监控电路板3,好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整体的故障率。
上述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为共构设置于所述监控电路板3上。
其中,当监控电路板3够大,不用担心磁波干扰、或是电流耐性不足的问题时,便能将电池管理系统7和监控电路板3共构设置,以缩减使用空间,让本发明更加的模组化,同时让生产组装的耗时与成本能更低。
上述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为一设于所述监控电路板3外的电池管理电路板71;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71,通过下列之一方式,与所述监控电路板3电连接:通讯插槽9、扁平电缆10。
其中,当电池壳1的容置空间11过小时,监控电路板3势必也会变小,容易发生磁波干扰、或是电流耐性不足的问题,因此电池管理系统7便无法共构设置于监控电路板3上,所以就要通过电池管理电路板71的设置方式,在不影响整体功能的前提下,将部分功能外移。
其次,通过通讯插槽9或是扁平电缆10不同的连接方式,让业者能自行选用对恰当的连接方法,以获得最佳的应用。
上述中,所述监控电路板3为下列之一:双层印刷电路板、多层印刷电路板。
其中,针对不同的电路应用需求,印刷电路长度会有所不同,因此,应对于不同需求,便要使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让监控电路板3能正常的运作。
上述中,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为以下列之一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2电连接:串联、并联、串联加并联;
而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包含有一片对应于所述正极输出端A、并与所述正极桩头5连接的正极金属导电层41;及
一片对应于所述负极输出端B、并与所述负极桩头6连接的负极金属导电层42;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在通过串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2电连接时,还包含有至少一片串联金属导电层43;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在通过并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2电连接时,还包含有至少一片并联金属导电层44;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在通过串联加并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2电连接时,还包含有至少一片串联金属导电层43和并联金属导电层44;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通过螺接的方式,与各蓄电池21电连接。
上述中,所述负极金属导电层42的输入端处,还设有数个开关单元45,而所述开关单元45为下列之一或其混合:Mosfet、继电器。
其中,应对不同的电池需要,灵活的调整金属导电层组4,让业者能自由的选配使用。
其次,利用螺接的方式,让金属导电层组4能稳定的配合各蓄电池21。
再者,通过开关单元45的使用,让电池管理系统7利用开关单元45,来控制供电与否,使本发明能正常的运作。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以并联实施时的分解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为以并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2电连接。
其中,金属导电层组4不只能应用于串联,因为耐电流的特性,还能安全的应用于并联结构的电池上,有利于本发明扩展应用范围。
上述中,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与各蓄电池21的螺接处间,还分别设有一弹簧46;
而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为以下列之一方式,固定于所述监控电路板3上:卡接、黏贴、蒸镀、溅镀;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为以下列之一层组:铜片导电层组、镀镍铜导电层组、镀锡铜导电层组、镀镍铁导电层组、镍片导电层组。
其中,通过弹簧46的增设,让正、负极电芯211、212和金属导电层组4的螺接处,更不容易因为震动而松脱,安全性更高。
其次,针对不同的监控电路板3设计,使用不同的金属导电层组4固定方式,让监控电路板3能承受更大的电流。
再者,受到应用范围的影响,电力要求不同,所以就会有不同的金属导电层组4应用需求,必须要依据需要来进行变动,如动力电池和启动电池的金属导电层组4,较优的选择就是铜片导电层组、而3C电池的金属导电层组4,较优的选择就是镀镍铜导电层组、或是镀锡铜导电层组、或是镀镍铁导电层组、或是镍片导电层。
上述中,所述监控电路板3,还分别设有一端对应于各蓄电池21的一电压感测电路32、一组电源电路33、一温度感测单元[图中未揭示];
所述温度感测单元为以下列之一方式,与监控电路板3电连接:共构于监控电路板3上、通过讯号线与监控电路板3电连接。
其中,利用印刷电路来取代传统讯号侦测线,进而避免电线彼此交缠,造成短路、断路等问题。
其次,将电压感测电路32及电源电路33设置于监控电路板3上,还降低了监控电路板3的安装难度,提升整体的良率,同时提高了本发明的维护方便度。
再者,温度感测单元依据需求,能以不同的方式安装,相对于传统锂电池,应用弹性更大。
上述中,所述遮盖板8底端面处,还设有延伸入各蓄电池21间、以供强化支撑各蓄电池21用的挡板81;
所述遮盖板8顶端面处,对应于各蓄电池21的正、负极电芯211、212处,还设有防呆用的极性标示图82;
所述正、负极电芯211、212的顶端面处,还设有能供辨识极性用的极性标示部214,所述正极电芯211表面还涂布有一能供辨识极性用的极性标示涂层215。
其中,透过挡板81的使用,让各蓄电池21之间,不会因为震动,而产生碰撞,更加的稳定。
其次,透过极性标示图82、极性标示部214、及极性标示涂层215的配合,让本发明在组装时,因极性装错、造成电池或是电路板损坏的状况,降至最低,有效的维护产品的质量。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提把应用时的Ⅱ-Ⅱ剖面实施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提把与第二配合部配合应用时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模组化电池配合另一种提把、第二配合部应用时的立体实施示意图。
图示中揭示出,所述电池壳1的顶端面处,还枢设有一能垂直于所述电池壳1表面、和贴平于所述电池壳1表面的状态间切换、呈T字形的提把20;
所述提把20枢接处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卡接于所述电池壳1顶端表面处的枢接卡块30;
所述提把20的枢接处,还设有能与所述各枢接卡块30配合、偏离于所述提把20轴线、能在所述提把20垂直于该电池壳1表面时、迫使所述提把20自动转为贴平于所述电池壳1表面的状态的一轴杆40。
其中,通过此种提把20的设置方式,让提把20无法长时间的直立,能自动的回到原位,避免消费者使用完提把20后,忘记将提把20回归原位,而造成顶到遮蔽物的问题发生,让消费者能更安心、自在的使用本发明。
上述中,所述提把20,其邻近于所述电池壳1的一侧面处,还设有一第一配合部201;
所述电池壳1,其对应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01处,还设有一能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01配合、以避免因水而发生短路问题的第二配合部12;
所述第一配合部201为下列之一结构:凸条、凹槽;
所述第二配合部12为以下列之一结构、以对应于前述第一配合部201:凸条、凹槽。
其中,透过第一配合部201与第二配合部12的配合,将正极桩头5和负极桩头6隔离开,有效的避免因为水或其他液体,流经电池壳1顶表面,将两者导通,造成短路、甚至是电池受损的问题。
其次,依据应用需求,第一配合部201能在凸条、或是凹槽中择一使用,而第二配合部12则是对应于该第一配合部201,当第一配合部201是凸条、第二配合部12就是凹槽;当第一配合部201是凹槽、第二配合部12就是凸条。
由此能得知,本发明通过监控电路板3、金属导电层组4及电池管理系统7的配合,一举解决,锂电池中的线材过多、组装成本和不良率过高、印刷电路板无法耐大电流连续放电的问题,同时还应用重置按钮31,提供一紧急供电的功能,并使用遮盖板8,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相较于现今的传统锂电池,更具产业利用性、功效性与实用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具有一容置空间(11)的电池壳(1);
一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含有多个一端具有正、负极电芯(211、212)和安全泄压阀(213)、且以供电端平面排列呈现的蓄电池(21)的蓄电装置(2);
一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位于所述蓄电装置(2)顶侧面处,将所述蓄电装置(2)覆盖,能供监测各蓄电池(21)电压、温度用的监控电路板(3);
一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位于所述监控电路板(3)顶侧面处,并与各蓄电池(21)电连接,厚度大于监控电路板(3)的印刷电路厚度,具有一正极输出端(A)和一负极输出端(B)的金属导电层组(4);
一与所述正极输出端(A)连接,一端凸出于所述电池壳(1)的正极桩头(5);
一与所述负极输出端(B)连接,一端凸出于所述电池壳(1)的负极桩头(6);以及
一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与所述监控电路板(3)电连接的电池管理系统(7);
所述监控电路板(3),还包含有一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在各蓄电池(21)蓄电量过低、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判断并停止供电时,重新启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以强迫各蓄电池(21)继续供电的重置按钮(31);
所述蓄电装置(2)和监控电路板(3)间,还设有一能遮盖所述安全泄压阀(213)、以避免所述监控电路板(3)被泄漏之电池液侵蚀的遮盖板(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为共构设置于所述监控电路板(3)上;
所述监控电路板(3)为下列之一:双层印刷电路板、多层印刷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7)为一设于所述监控电路板(3)外的电池管理电路板(71);
所述电池管理电路板(71),通过下列之一方式,与所述监控电路板(3)电连接:通讯插槽(9)、扁平电缆(10);
所述监控电路板(3)为下列之一:双层印刷电路板、多层印刷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为以下列之一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2)电连接:串联、并联、串联加并联;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包含有一片对应于所述正极输出端(A)、并与所述正极桩头(5)连接的正极金属导电层(41);及
一片对应于所述负极输出端(B)、并与所述负极桩头(6)连接的负极金属导电层(42);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在通过串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2)电连接时,还包含有至少一片串联金属导电层(43);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在通过并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2)电连接时,还包含有至少一片并联金属导电层(44);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在通过串联加并联的方式,与所述蓄电装置(2)电连接时,还包含有至少一片串联金属导电层(43)和并联金属导电层(44);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通过螺接的方式,与各蓄电池(21)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金属导电层(42)的输入端处,还设有数个开关单元(45),而所述开关单元(45)为下列之一或其混合:Mosfet、继电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与各蓄电池(21)的螺接处间,还分别设有一弹簧(46);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为以下列之一方式,固定于所述监控电路板(3)上:卡接、黏贴、蒸镀、溅镀;
所述金属导电层组(4)为以下列之一层组:铜片导电层组、镀镍铜导电层组、镀锡铜导电层组、镀镍铁导电层组、镍片导电层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电路板(3),还分别设有一端对应于各蓄电池(21)的一电压感测电路(32)、一组电源电路(33)、一温度感测单元;
所述温度感测单元为以下列之一方式,与监控电路板(3)电连接:共构于监控电路板(3)上、通过讯号线与监控电路板(3)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板(8)底端面处,还设有延伸入各蓄电池(21)间、以供强化支撑各蓄电池(21)用的挡板(81);
所述遮盖板(8)顶端面处,对应于各蓄电池(21)的正、负极电芯(211、212)处,还设有防呆用的极性标示图(82);
所述正、负极电芯(211、212)的顶端面处,还设有能供辨识极性用的极性标示部(214),所述正极电芯(211)表面还涂布有一能供辨识极性用的极性标示涂层(21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1)的顶端面处,还枢设有一能垂直于所述电池壳(1)表面、和贴平于所述电池壳(1)表面的状态间切换、呈T字形的提把(20);所述提把(20)枢接处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卡接于所述电池壳(1)顶端表面处的枢接卡块(30);
所述提把(20)的枢接处,还设有能与所述各枢接卡块(30)配合、偏离于所述提把(20)轴线、能在所述提把(20)垂直于该电池壳(1)表面时、迫使所述提把(20)自动转为贴平于所述电池壳(1)表面的状态的一轴杆(4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组化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把(20),其邻近于所述电池壳(1)的一侧面处,还设有一第一配合部(201);
所述电池壳(1),其对应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01)处,还设有一能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01)配合、以避免因水而发生短路问题的第二配合部(12);
所述第一配合部(201)为下列之一结构:凸条、凹槽;
所述第二配合部(12)为以下列之一结构、以对应于前述第一配合部(201):凸条、凹槽。
CN201210477815.XA 2012-11-22 2012-11-22 模组化电池 Active CN103840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7815.XA CN103840221B (zh) 2012-11-22 2012-11-22 模组化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7815.XA CN103840221B (zh) 2012-11-22 2012-11-22 模组化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0221A true CN103840221A (zh) 2014-06-04
CN103840221B CN103840221B (zh) 2016-04-13

Family

ID=50803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7815.XA Active CN103840221B (zh) 2012-11-22 2012-11-22 模组化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4022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720A (zh) * 2014-07-09 2014-09-24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多电压输出的锂离子电池组
CN106374150A (zh) * 2015-07-21 2017-02-01 台塑汽车货运股份有限公司 可强制切换通电和断电模式的电池结构及其操作方式
CN107431158A (zh) * 2015-03-06 2017-12-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蓄电池组
CN110546725A (zh) * 2017-05-11 2019-12-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元件的连接结构及蓄电模块
WO2021210021A1 (en) * 2020-04-16 2021-10-21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Inter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energy storage cell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913A (zh) * 2012-05-03 2012-08-15 上海中科力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载储能装置
CN202957336U (zh) * 2012-11-22 2013-05-29 台塑汽车货运股份有限公司 模组化电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913A (zh) * 2012-05-03 2012-08-15 上海中科力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载储能装置
CN202957336U (zh) * 2012-11-22 2013-05-29 台塑汽车货运股份有限公司 模组化电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720A (zh) * 2014-07-09 2014-09-24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多电压输出的锂离子电池组
CN107431158A (zh) * 2015-03-06 2017-12-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蓄电池组
US10637109B2 (en) 2015-03-06 2020-04-28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y pack including contact arrangement contacting cladding surface of battery cell for a handheld power tool
CN107431158B (zh) * 2015-03-06 2020-12-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蓄电池组和相应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06374150A (zh) * 2015-07-21 2017-02-01 台塑汽车货运股份有限公司 可强制切换通电和断电模式的电池结构及其操作方式
CN110546725A (zh) * 2017-05-11 2019-12-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元件的连接结构及蓄电模块
CN110546725B (zh) * 2017-05-11 2021-11-3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元件的连接结构及蓄电模块
WO2021210021A1 (en) * 2020-04-16 2021-10-21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Inter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energy storage cel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0221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0221B (zh) 模组化电池
CN202957336U (zh) 模组化电池
CN10589642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配电盒
CN105489799B (zh) 免焊接易维护可并联锂电池组
CN204651430U (zh) 电池模组电压采集组件及具有该电压采集组件的电池模组
CN106130103A (zh) 舰船电气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CN105416597A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及无人机
CN113964928B (zh) 一种dc-dc适配电源及其转换控制方法
CN20554406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配电盒
US20170352895A1 (en)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hygrometry of an ion exchange membrane in a fuel cell
CN203386860U (zh) 具有高压静电保护功能的模块化电池
JP5388175B2 (ja) 2次電池パック
CN104143619A (zh) 具有高压静电保护功能的模块化电池
TWI459612B (zh) Modular battery
CN208046256U (zh) 基站供电电池组
JP7158916B2 (ja) 電源システム
CN203180610U (zh) 一种能自动并联工作的车载电源蓄电池组合
CN214674488U (zh) 储能装置及启动电源
CN209119887U (zh) 一种通信电源应急作业平台
CN103094506A (zh) 一种电池套筒
CN110718662B (zh) 一种蓄电池替换用电池跨接装置
TWM448803U (zh) 模組化電池
TWI479720B (zh) Modular battery with high voltage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function
CN211089225U (zh) 一种用于车载设备的断电保护装置
CN104375613A (zh) 一种供电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