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9717A - 发光键盘 - Google Patents

发光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9717A
CN103839717A CN201210482573.3A CN201210482573A CN103839717A CN 103839717 A CN103839717 A CN 103839717A CN 201210482573 A CN201210482573 A CN 201210482573A CN 103839717 A CN103839717 A CN 103839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te
light source
substrate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825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仲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825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97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9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9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光键盘,包括一按键结构、一非接触式感应板、一光源、一导光板以及一光源线路层,其中非接触式感应板用以感应按键结构。光源线路层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用以驱动光源发光。导光板设置于光源的一侧,用以传导光源的光线。利用将光源线路层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不仅使发光键盘薄型化,且将光源线路层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使得非接触式感应板与光源线路层共用接脚,如此更能增加组装发光键盘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发光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尤其涉及一种发光键盘。
背景技术
为了让键盘在光线不足的场所亦能方便使用,目前市面上部分的键盘内设置有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用以提供光线而照亮键盘,让键盘的使用者容易辨识按键上所标示的文字或符号。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发光键盘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发光键盘10包括一按键结构11、一薄膜开关装置12、一背光模块13以及一底板14,其中薄膜开关装置12包括一上线路板15、一下线路板16以及一间隔板17。背光模块13包括一导光板18、一软性电路板19以及一光源L。
按键结构11设置于薄膜开关装置12的上方,用以提供使用者进行按压。当按键结构11被按压时,薄膜开关装置12被导通而产生按键开关信号。关于薄膜开关装置12的说明如下所示。
薄膜开关装置12的上线路板15包括一上电路层151,下线路板16包括一下电路层161,其中上电路层151与下电路层161是由导电物质所形成的电路图案,且上线路板15设置于下线路板16的上方。间隔板17包括多个接点开孔171。间隔板17设置于上线路板15与下线路板16,用以避免上线路板15与下线路板16产生误触。
当按键结构11被按压时,上线路板15产生形变,使得上线路板15的上电路层151通过间隔板17的接点开孔171,且上线路板15的上电路层151与下线路板16的下电路层161互相接触,形成导通电路而产生按键开关信号。
背光模块13设置于薄膜开关装置12的下方,用以照明按键结构11。背光模块13包括导光板18、软性电路板19以及光源L,其中软性电路板19设置于导光板18的下方,而软性电路板19具有光源线路层,用以驱动光源L。光源L设置于软性电路板19,且导光板18位于光源L的一侧,用以传导光源L的光线。底板14设置于背光模块13的下方,用以支撑按键结构11、薄膜开关装置12以及背光模块13。
透过设置光源L与导光板18,能够将光源L的光线均匀传导至各个按键结构11,使得发光键盘10具有背光功能,并且减少光源L的使用数量,以达到省电与降低成本的功效。
然而,驱动光源L的软性电路板19具有一定厚度且需要连接电源。换言之,设置软性电路板19不仅增加发光键盘10的总体高度,导致发光键盘10难以被进一步薄型化,此外软性电路板19需要另设接脚方能连接电源,而造成组装发光键盘10的复杂度增加。因此,需要一种可改善现有缺失的发光键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且容易组装的发光键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键盘,包括:
一按键结构,用以被触压而触发一按键信号;
一非接触式感应板,用以感应按键结构的触压而产生按键信号;
一光源,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用以提供光线;
一导光板,位于光源的一侧,用以传导光线;以及
一光源线路层,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用以驱动光源。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导光板以及非接触式感应板为透光材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设置于导光板的上方或下方。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结构包括:
一键帽,包括一按压部以及一键柱;
一键座,用以设置键帽的键柱;
一导电件,设置于键柱的一端;以及
一弹性体,设置于键柱的下方,用以使键帽复位。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结构包括:
一键帽;
一剪刀式支撑结构,用以支撑键帽;
一导电件,设置于键帽的下表面;以及
一弹性体,设置于键帽的下方,用以使键帽复位。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结构包括一导电件,当按键结构相向于非接触式感应板移动时,非接触式感应板感应导电件并产生按键信号。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电件为导电泡棉或金属漆所形成的薄膜。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电极层,设置于基板的一表面;
一第二电极层,设置于基板的表面;以及
一间隔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之间。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
一第一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一下表面;
一第二电极层,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一上表面;以及
一间隔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之间。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
一第一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一下表面;
一第二电极层,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一上表面;以及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间隔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之间。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发光键盘更包括一底板,设置于导光板以及非接触式感应板的下方,用以支撑导光板以及非接触式感应板。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发光键盘更包括一反射板,设置于导光板的下方,用以反射光线。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发光键盘更包括一反射层,设置于导光板的下方,用以反射光线。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结构包括一透光部,用以使光线透出。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包括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二电极层以及一接脚,其中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光源线路层电性连接于接脚。
本发明的发光键盘将光源与驱动光源的光源线路层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上,并将导光板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的上方或下方,以利光源的光线进行传导。如此一来,不仅省却软性电路板的使用而使得发光键盘的整体高度降低,且光源线路层与非接触式感应板共用接脚,亦使得发光键盘容易与外界其他装置进行电性连接,增加组装发光键盘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发光键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光键盘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键帽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发光键盘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键帽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发光键盘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键帽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0、30、40      发光键盘     21、31、41     按键结构
211、311、411   键帽         212            键座
213、313、413   导电件       214、314、414  弹性体
215、315、415   透光部       216            按压部
217             键柱         221            基板
222、323、423   第一电极层   223、324、424  第二电极层
224、325        间隔层       225、326、426  接脚
321、421        第一基板     322、422       第二基板
425             间隔板       23、33、43     光源
24、34、44      导光板       25、35、45     光源线路层
36、46          反射板       27、37、47     底板
S 1、S4         上表面       S2、S3         下表面
26              反射层
22、32、42  非接触式感应板
312、412    剪刀脚支撑结构
L1、L2、L3、L4、L5、L6  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的发光键盘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发光键盘20包括一按键结构21、一非接触式感应板22、一光源23、一导光板24、一光源线路层25、一反射层26以及一底板27,其中按键结构21用以被触压而触发一按键信号。非接触式感应板22设置于导光板24的上方或下方,用以感应按键结构21并产生按键信号。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22设置于导光板24的下方。
按键结构21可为键柱式按键、剪刀式按键或其他现有按键结构。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结构21选为键柱式按键。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图2的键帽的示意图。如图2与图3所示,按键结构21包括一键帽211、一键座212、一导电件213、一弹性体214以及透光部215,其中键帽211包括一按压部216以及一键柱217。
按压部216位于键帽211的上表面,用以提供使用者进行触压。键柱217连接于按压部216,且键柱217与按压部216相连动。键柱217设置于键座212的中,且键柱217相对于键座212上下移动。弹性体214设置于键柱217的下方,特别是键柱217与导光板24之间,用以提供回复力以使键帽211复位。
导电件213设置于键柱217的一端。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导电件213为导电泡棉或金属漆所形成的薄膜,但并不以此为限。透光部215形成于键帽211,用以透出光线以便于使用者辨识按键结构21,其中透光部215可为数字、字母或符号所组成的透光区域。关于透光部215的形成方法与现有发光键盘的透光部的形成方式无异,于此将不再赘述。
非接触式感应板22是指无须透过电极层之间的接触形成电路,亦可达成触控功能的感应板,例如现有的电容式感应板或是电磁式感应板。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22以单层电容式感应板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
非接触式感应板22包括一基板221、一第一电极层222、一第二电极层223、一间隔层224以及一接脚(Pin)225,其中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设置于基板221的一上表面S1,且接脚225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用以连接电源(图中未示)与输出按键信号。然而,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的设置位置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可设置于基板221的一下表面S2。
间隔层224设置于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用以避免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互相接触。第一电极层222电性连接于正极电,第二电极层223电性连接于负极电,且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之间的电场分布将产生耦合电容。
当使用者触压按键结构21的按压部216时,按键结构21相向于非接触式感应板22移动。设置于键柱217的一端的导电件213接近非接触式感应板22,将改变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之间的电场分布,造成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之间的电容值改变,致使非接触式感应板22感应导电件213,并因而产生按键信号。关于非接触式感应板22的感应原理与计算座标方式与现有电容式感应板无异,于此将不再赘述。
发光键盘20须具有发光功能以利使用者辨识键帽211的数字、字母或符号等,因此本发明的发光键盘20包括光源23、导光板24与光源线路层25。光源23用以提供光线,其中光源23可为单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光源33设置于基板221的上表面S1。
导光板24设置于光源23的一侧,用以传导光线并使光线均匀化。光源线路层25用以驱动光源23,其中光源线路层25电性连接于光源23,且光源线路层25电性连接于接脚225以连接电源。为了使导光板24能够顺利被设置于光源23的一侧,导光板24的侧边L1的边长小于基板221的侧边L2的边长,但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光键盘20更加薄型化,光源23与光源线路层25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2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光源线路层25设置于基板221的上表面S1,且光源线路层25、第一电极层222与第二电极层223位于基板221的相同表面,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光源线路层25与第一电极层222及/或第二电极层223位于基板221的不同表面。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间隔层224由透光绝缘体所组成,而第一电极层222、第二电极层223与光源线路层25由透光导体所组成,例如氧化铟锡(ITO)、纳米银(nano silver)、纳米铜(nano Cu)、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石墨烯(Graphene),但并不以上述材料为限。此外,第一电极层222、第二电极层223、间隔层224与光源线路层25可由印刷、喷涂或电镀方式形成,但并不以为限。
为了使光线能够顺利透出键帽211而被使用者观察到,导光板24以及非接触式感应板22是由透光材质所构成,其中透光材质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聚碳酸酯(PC)或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但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减少光源23的光线逸散率,本发明的发光键盘20包括反射层26。反射层26设置于导光板24的下方,用以反射导光板24下方所透出的光线。于本较佳实施中,反射层26可借由网版印刷方式将白色反光油墨形成于基板221的上表面S1,进而达到反射光线的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
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反射层26形成于导光板24的下表面,且导光板24与反射层26之间具有一缓冲层,用以阻隔导光板24与反射层26,使导光板24中的光线依循全反射原理进行传递,并且避免光线被反射层26吸收而无法进行全反射。缓冲层可选用对光线具有低吸收率以及低散射率的材质,以降低缓冲层对于导光板24传导光线的负面影响。
另外,底板27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22与导光板24的下方,特别是设置于反射层26的下方,用以支撑按键结构21、非接触式感应板22以及导光板24,并使按键结构21、非接触式感应板22以及导光板24固定于底板26而形成发光键盘20。
需特别说明的是,反射层26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回收光线,而底板27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承载按键结构21与非接触式感应板22,但并不应以是否设置反射层或底板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发光键盘20不设置反射层26与底板27。
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将于下文说明。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的发光键盘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发光键盘30包括一按键结构31、一非接触式感应板32、一光源33、一导光板34、一光源线路层35、一反射板36以及一底板37,其中按键结构31用以被触压而触发一按键信号。非接触式感应板32设置于导光板34的上方或下方,用以感应按键结构31并产生按键信号。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32设置于导光板34的上方。
按键结构31可为键柱式按键、剪刀式按键或其他现有按键结构。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结构31选为剪刀脚按键。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图4的键帽的示意图。如图4与图5所示,按键结构31包括一键帽311、一剪刀脚支撑结构312、一导电件313、一弹性体314以及透光部315。剪刀脚支撑结构312设置于键帽311的下方,用以支撑键帽311。弹性体314设置于键帽311的下方,特别是键帽311与非接触式感应板32之间,用以提供回复力以使键帽311复位。
导电件313设置于键帽311的一下表面。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导电件313为导电泡棉或金属漆所形成的薄膜,但并不以此为限。透光部315形成于键帽311,用以透出光线以便于使用者辨识按键结构31,其中透光部315可为数字、字母或符号所组成的透光区域。关于透光部315的形成方法与现有发光键盘的透光部的形成方式无异,于此将不再赘述。
非接触式感应板32是指无须透过电极层之间的接触形成电路,亦可达成触控功能的感应板,例如现有的电容式感应板或是电磁式感应板。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32以双层电容式感应板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
非接触式感应板32包括一第一基板321、一第二基板322、一第一电极层323、一第二电极层324、一间隔层325以及一接脚326,其中第一电极层323设置于第一基板321的下表面S3,第二电极层324设置于第二基板322的上表面S4,且接脚326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极层323与第二电极层324,用以连接电源(图中未示)与输出按键信号。然而,第一电极层323与第二电极层324的设置位置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323设置于第二基板322的上表面S4,而第二电极层223设置于第一基板321的下表面S3。
间隔层325设置于第一电极层323与第二电极层324之间,用以避免第一电极层323与第二电极层324互相接触。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间隔层325设置于第一基板321的下表面S3,且位于第一电极层323的下方,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间隔层325设置于第二基板322的上表面S4,且位于第二电极层324的上方。第一电极层323电性连接于正极电,第二电极层324电性连接于负极电,且第一电极层323与第二电极层324之间的电场分布将产生耦合电容。
当使用者触压按键结构31时,按键结构31相向于非接触式感应板32移动。设置于键帽311的下表面的导电件313接近非接触式感应板32,将改变第一电极层323与第二电极层324之间的电场分布,造成第一电极层323与第二电极层324之间的电容值改变,致使非接触式感应板32感应导电件313,并因而产生按键信号。关于非接触式感应板32的感应原理与计算座标方式与现有电容式感应板无异,于此将不再赘述。
发光键盘30须具有发光功能以利使用者辨识键帽311的数字、字母或符号等,因此本发明的发光键盘30包括光源33、导光板34与光源线路层35。光源33用以提供光线,其中光源33可为单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光源33设置于第二基板322,且光源33的发光部(图中未式)向下穿设于第二基板322,使得光源33的发光部位于导光板34的一侧。
导光板34设置于光源33的一侧,用以传导光线并使光线均匀化。光源线路层35用以驱动光源33,其中光源线路层35电性连接于光源33,且光源线路层35电性连接于接脚326以连接电源。为了使导光板34能够顺利被设置于光源33的一侧,导光板34的侧边L3的边长小于第二基板322的侧边L4的边长,但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光键盘30更加薄型化,光源33与光源线路层35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3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光源线路层35设置于第一基板321的下表面,且光源线路层35与第一电极层323位于第一基板321的相同表面,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光源线路层35与第二电极层324位于第二基板322的相同表面。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间隔层325可由透光绝缘体所组成,而第一电极层323、第二电极层324与光源线路层35可由透光导体所组成,例如氧化铟锡(ITO)、纳米银(nano silver)、纳米铜(nano Cu)、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石墨烯(Graphene),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电极层323、第二电极层324、间隔层325与光源线路层35可由印刷、喷涂或电镀方式形成,但并不以为限。
为了使光线能够顺利透出键帽311而被使用者观察到,导光板34是由透光材质所构成,而非接触式感应板32亦可由透光材质所构成,其中透光材质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聚碳酸酯(PC)或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但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减少光源33的光线逸散率,本发明的发光键盘30包括反射板36。反射板36设置于导光板34的下方,特别是设置于导光板34与非接触式感应板32之间,用以反射导光板34下方所透出的光线。若非接触式感应板32为透光材质,反射板36亦可设置于导光板34与非接触式感应板32的下方。
另外,底板37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32与导光板34的下方,特别是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32的下方,用以支撑按键结构31、非接触式感应板32、导光板34以及反射板36,并使按键结构31、非接触式感应板32、导光板34以及反射板36固定于底板37而形成发光键盘30。
需特别说明的是,反射板36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回收光线,而底板37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承载按键结构31与非接触式感应板32,但并不应以是否设置反射板或底板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发光键盘30不设置反射板36与底板37,或是将反射板36与底板37整合为一板体,又或是在底板37的表面涂布反光漆,以使底板37具有反光功能。
关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将于下文说明。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的发光键盘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发光键盘40包括一按键结构41、一非接触式感应板42、一光源43、一导光板44、一光源线路层45、一反射板46以及一底板47,其中按键结构41用以被触压而触发一按键信号。非接触式感应板42设置于导光板44的上方或下方,用以感应按键结构41并产生按键信号。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42设置于导光板44的上方。
按键结构41可为键柱式按键、剪刀式按键或其他现有按键结构。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结构41选为剪刀脚按键。请一并参阅图7,图7为图6的键帽的示意图。如图6与图7所示,按键结构41包括一键帽411、一剪刀脚支撑结构412、一导电件413、一弹性体414以及透光部415。剪刀脚支撑结构412设置于键帽411的下方,用以支撑键帽411。弹性体414设置于键帽411的下方,特别是键帽411与非接触式感应板42之间,用以提供回复力以使键帽411复位。
导电件413设置于键帽411的一下表面。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导电件413为导电泡棉或金属漆所形成的薄膜,但并不以此为限。透光部415形成于键帽411,用以透出光线以便于使用者辨识按键结构41,其中透光部415可为数字、字母或符号所组成的透光区域。关于透光部415的形成方法与现有发光键盘的透光部的形成方式无异,于此将不再赘述。
非接触式感应板42是指无须透过电极层之间的接触形成电路,亦可达成触控功能的感应板,例如现有的电容式感应板或是电磁式感应板。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感应板42以三层电容式感应板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
非接触式感应板42包括一第一基板421、一第二基板422、一第一电极层423、一第二电极层424、一间隔板425以及一接脚426,其中第一电极层423设置于第一基板421的下表面S3,第二电极层424设置于第二基板422的上表面S4,且接脚426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极层423与第二电极层424,用以连接电源(图中未示)与输出按键信号。然而,第一电极层423与第二电极层424的设置位置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423设置于第二基板422的上表面S4,而第二电极层223设置于第一基板421的下表面S3。
间隔板425设置于第一基板421与第二基板422之间,用以避免第一电极层423与第二电极层424互相接触。第一电极层423电性连接于正极电,第二电极层424电性连接于负极电,且第一电极层423与第二电极层424之间的电场分布将产生耦合电容。
当使用者触压按键结构41时,按键结构41相向于非接触式感应板42移动。设置于键帽411的下表面的导电件413接近非接触式感应板42,将改变第一电极层423与第二电极层424之间的电场分布,造成第一电极层423与第二电极层424之间的电容值改变,致使非接触式感应板42感应导电件413,并因而产生按键信号。关于非接触式感应板42的感应原理与计算座标方式与现有电容式感应板无异,于此将不再赘述。
发光键盘40须具有发光功能以利使用者辨识键帽411的数字、字母或符号等,因此本发明的发光键盘40包括光源43、导光板44与光源线路层45。光源43用以提供光线,其中光源43可为单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光源43设置于第二基板422,且光源43的发光部(图中未式)向下穿设于第二基板422,使得光源43的发光部位于导光板44的一侧。
导光板44设置于光源43的一侧,用以传导光线并使光线均匀化。光源线路层45用以驱动光源43,其中光源线路层45电性连接于光源43,且光源线路层45电性连接于接脚426以连接电源。为了使导光板44能够顺利被设置于光源43的一侧,导光板44的侧边L5的边长小于第二基板422的侧边L6的边长,但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光键盘40更加薄型化,光源43与光源线路层45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4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光源线路层45设置于第一基板421的下表面,且光源线路层45与第一电极层423位于第一基板421的相同表面,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光源线路层45与第二电极层424位于第二基板422的相同表面。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423、第二电极层424与光源线路层45可由透光导体所组成,例如氧化铟锡(ITO)、纳米银(nano silver)、纳米铜(nano Cu)、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石墨烯(Graphene),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电极层423、第二电极层424与光源线路层45可由印刷、喷涂或电镀方式形成,但并不以为限。
为了使光线能够顺利透出键帽411而被使用者观察到,导光板44由透光材质所构成,而非接触式感应板42亦可由透光材质所构成,其中透光材质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聚碳酸酯(PC)或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但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减少光源43的光线逸散率,本发明的发光键盘40包括反射板46。反射板46设置于导光板44的下方,特别是设置于导光板44与非接触式感应板42之间,用以反射导光板44下方所透出的光线。若非接触式感应板42为透光材质,反射板46亦可设置于导光板44与非接触式感应板42的下方。
另外,底板47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42与导光板44的下方,特别是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42的下方,用以支撑按键结构41、非接触式感应板42、导光板44以及反射板46,并使按键结构41、非接触式感应板42、导光板44以及反射板46固定于底板47而形成发光键盘40。
需特别说明的是,反射板46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回收光线,而底板47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承载按键结构41与非接触式感应板42,但并不应以是否设置反射板或底板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发光键盘40不设置反射板46与底板47,或是将反射板46与底板47整合为一板体,又或是在底板47的表面涂布反光漆,以使底板47具有反光功能。
根据以上较佳实施例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发光键盘将光源与驱动光源的光源线路层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上,并将导光板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的上方或下方,以利光源的光线进行传导。如此一来,不仅省却软性电路板的使用而使得发光键盘的整体高度降低,且光源线路层与非接触式感应板共用接脚,亦使得发光键盘容易与外界其他装置(例如:电源)进行电性连接,增加组装发光键盘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他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案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按键结构,用以被触压而触发一按键信号;
一非接触式感应板,用以感应该按键结构的触压而产生该按键信号;
一光源,设置于该非接触式感应板,用以提供光线;
一导光板,位于该光源的一侧,用以传导该光线;以及
一光源线路层,设置于非接触式感应板,用以驱动该光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导光板以及该非接触式感应板为透光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非接触式感应板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上方或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按键结构包括:
一键帽,包括一按压部以及一键柱;
一键座,用以设置该键帽的该键柱;
一导电件,设置于该键柱的一端;以及
一弹性体,设置于该键柱的下方,用以使该键帽复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按键结构包括:
一键帽;
一剪刀式支撑结构,用以支撑该键帽;
一导电件,设置于该键帽的下表面;以及
一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的下方,用以使该键帽复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按键结构包括一导电件,当该按键结构相向于该非接触式感应板移动时,该非接触式感应板感应该导电件并产生该按键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导电件为导电泡棉或金属漆所形成的薄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非接触式感应板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的一表面;
一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的该表面;以及
一间隔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以及该第二电极层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非接触式感应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
一第一电极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下表面;
一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上表面;以及
一间隔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以及该第二电极层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非接触式感应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
一第一电极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下表面;
一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上表面;以及
一间隔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发光键盘还包括一底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以及该非接触式感应板的下方,用以支撑该导光板以及该非接触式感应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发光键盘还包括一反射板,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用以反射该光线。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发光键盘还包括一反射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下方,用以反射该光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按键结构包括一透光部,用以使该光线透出。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中该非接触式感应板包括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二电极层以及一接脚,其中该第一电极层、该第二电极层以及该光源线路层电性连接于该接脚。
CN201210482573.3A 2012-11-23 2012-11-23 发光键盘 Pending CN1038397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82573.3A CN103839717A (zh) 2012-11-23 2012-11-23 发光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82573.3A CN103839717A (zh) 2012-11-23 2012-11-23 发光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9717A true CN103839717A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03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82573.3A Pending CN103839717A (zh) 2012-11-23 2012-11-23 发光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97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0604A (zh) * 2018-06-28 2020-01-07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防鬼键的薄膜开关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1167A (en) * 1974-06-14 1975-11-18 Ibm Capacitive circuitboard
CN200944361Y (zh) * 2006-08-09 2007-09-05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及其按键结构
CN101556389A (zh) * 2008-04-09 2009-10-14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1834593A (zh) * 2009-03-10 2010-09-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201137910A (en) * 2010-04-16 2011-11-01 Jensin Internat Technology Corp Keyboard with lighting source
CN202094022U (zh) * 2011-06-03 2011-12-2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按键结构及发光键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1167A (en) * 1974-06-14 1975-11-18 Ibm Capacitive circuitboard
CN200944361Y (zh) * 2006-08-09 2007-09-05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及其按键结构
CN101556389A (zh) * 2008-04-09 2009-10-14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1834593A (zh) * 2009-03-10 2010-09-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201137910A (en) * 2010-04-16 2011-11-01 Jensin Internat Technology Corp Keyboard with lighting source
CN202094022U (zh) * 2011-06-03 2011-12-2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按键结构及发光键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0604A (zh) * 2018-06-28 2020-01-07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防鬼键的薄膜开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9767U (zh) 发光触控键盘
CN203012648U (zh) 发光键盘
CN103839720A (zh) 发光键盘
CN103839722B (zh) 发光键盘
TWI489499B (zh) 發光鍵盤
CN203165761U (zh) 发光键盘
CN103839715B (zh) 发光键盘
CN203151462U (zh) 具有发光按键的感应式键盘装置
TW201421518A (zh) 發光鍵盤
TWI451290B (zh) 發光鍵盤
TWI498773B (zh) 發光鍵盤
TWI423289B (zh) 薄膜線路板以及應用此薄膜線路板之發光鍵盤
TWI553682B (zh) 發光鍵盤
TW201421506A (zh) 發光鍵盤
TWI571900B (zh) 發光鍵盤
CN201262673Y (zh) 新型电容式空调控制器触摸屏
TW201421513A (zh) 發光鍵盤
TWI449071B (zh) 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CN202306446U (zh) 触控式键盘
CN103839719A (zh) 发光键盘
CN103839717A (zh) 发光键盘
CN102262445A (zh) 触控式透明键盘
CN201725285U (zh) 触控鼠标改良装置
CN103177894A (zh) 发光键盘
CN201773379U (zh) 触控式透明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