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6651B - 一种具有烟气余高效热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烟气余高效热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36651B CN103836651B CN201410121772.0A CN201410121772A CN103836651B CN 103836651 B CN103836651 B CN 103836651B CN 201410121772 A CN201410121772 A CN 201410121772A CN 103836651 B CN103836651 B CN 1038366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e
- water
- heat exchanger
- connecting tube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Fluid Heater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包括炉具、热水器和循环水管,所述热水器位于所述炉具上方,所述炉具上设置有烟道,所述循环水管包括设置在所述烟道内的换热管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端并且上端分别与所述热水器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竖直设置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上端与所述换热管连接,所述竖直管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竖直管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下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热水器的上端部分设置有加水口,所述热水器的下端部分设置有放水口。热水器中的水与循环水管中的水循环流动,加热热水器中的水,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国内外都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全世界都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以改善目前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数的一般以上,而农村地域面积更是远远超过一半以上的数量。
目前的农村中,煤或者其他生物质燃料依然是农民日常生活的主要能源,在传统炉具中,通过燃烧煤或者生物质燃料产生火焰,火焰与锅底接触进而对其进行加热,在这样加热方式中,由于火焰在与锅底接触后形成烟气直接通过烟道排出到空气,大量的热量也随之散失到空气之中,通过实验检测,实际被用于加热锅底的热量只占总热量的30%~40%,而40%~50%的热量随烟气直接排出到了空气中,而10%~30%则是通过炉具本体散失而依然未被作为加热灶具使用,所以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另外,在烟气排出时,由于携带有大量的具有非常高的温度,也使得烟道需要采用耐火耐热材料来制备,并且在烟道附近的其他物件也需要在与烟道之间预留出足够的间隙来避免被烟道烫伤,所以在增加烟道的制备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烟道占用的空间。
而且,由于烟气的温度高,而目前的烟道通常都为竖直设置,所以烟气在竖直的烟道中往上流动的速度较快,使得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和其他固体颗粒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进而造成空气的污染。
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能够有效利用烟气余热、降低烟气温度和烟气中烟尘颗粒,进而提高燃料热利用率和减少排放污染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炉具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烟气余热、降低烟气温度和烟气中烟尘颗粒,进而提高燃料热利用率和减少排放污染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包括炉具、热水器和循环水管,所述热水器位于所述炉具上方,所述炉具上设置有烟道,所述循环水管包括设置在所述烟道内的换热管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热水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竖直设置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上端与所述换热管连接,所述竖直管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竖直管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下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热水器的上端部分设置有加水口,所述热水器的下端部分设置有放水口。在炉具工作时,先在热水器中加入冷水,使冷水灌满热水器和循环水管,在炉具中的燃料燃烧时,先加热炉具上的锅具,然后形成烟气从烟道排出,由于烟道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内的水被烟气加热,由于竖直管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连接管下端,由于水在温度升高时密度逐渐降低,所以在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形成压力差,所以在压差推动下,换热管中的水被推动进入第一连接管后再进入热水器内,而换热管也随之被第二连接管中的水补充满,实现热水器中的水与循环水管中的水循环流动,这样逐步的加热热水器中的水,待热水器内的水被加热后,通过放水口供用户使用,进而利用了烟气中的余热,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另外,由于烟气在加热换热管中的水的同时,烟气的温度也随之降低,烟气的流速也随之降低,有利于烟气中的粉尘颗粒的沉降,所以提高了烟气在烟道中粉尘颗粒的沉降量,进而减少了排出的烟气中粉尘颗粒的含量,减少了排放污染,也是由于烟气温度的降低,烟道温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在设置烟道时,不需要在烟道周围预留间隙来防止烟道周围的物品被烟道烫伤。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热水器的底部连接。由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热水器的底部连接,使得在热水器内水不满的情况下,热水器中的水也能够顺利的流到循环水管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的厨具系统还包括有蒸锅,所述蒸锅上设置有蒸汽管道,所述蒸锅底部设置有回水管道,所述蒸汽管道和回水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三通阀接通,所述蒸锅的底部不低于所述换热管。在需要使用蒸锅时,通过两个三通阀,将蒸锅与换热管接通,热水器与换热管断开,此时只有在两个三通阀之间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换热管中充满有水,所以换热管中的水一直被烟气加热,当换热管中的水沸腾产生蒸汽后,蒸汽经过蒸汽管道和回水管道进入蒸锅内,蒸汽在蒸锅内与蒸锅和蒸锅内的被蒸物品发生热交换后,冷凝成水,水从设置在蒸锅底部的回水管道流回到换热管内,继续被加热,而新产生的蒸汽也一直不断的从蒸汽管道进入蒸锅内,如此循环,进而也实现了对烟气余热的利用;当换热管中的水因在蒸锅处的蒸汽溢出而减少或者烧干时,旋转回水管道处的三通阀,通过热水器向换热管内补水,待换热管内的水再次充满后,再旋转该三通阀使回水管道与换热管接通继续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蒸锅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蒸格,所述蒸汽管道与所述蒸锅连接的端部位于所述蒸格的下方。由于蒸汽本身有向上流动的趋势,将蒸汽管道的端口设置在蒸格的下方,被蒸物品放置在蒸格之上,蒸汽能够尽量多的与被蒸物品接触,与被蒸物品发生热交换,提高蒸锅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蒸格与所述蒸锅底部的距离为所述蒸锅内部深度的1/20~1/10。相比较于传统的蒸锅,本发明的蒸锅由于不需要通过在蒸锅内加水来产生蒸汽,而是通过外部蒸汽直接送入蒸锅内,所以蒸格可以尽量的靠近蒸锅的底部,极大的提高了蒸锅的可使用体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炉具包括有炉身和设置在所述炉身内部的炉芯,所述炉芯上端设置有燃烧头,所述炉身上端设置有炉台,所述燃烧头上方的对应的所述炉台上设置有出火口,所述烟道包括竖直烟道和水平烟道,所述水平烟道套设在所述炉台下方的所述炉身外壁上,所述水平烟道一端为出烟口与所述竖直烟道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进烟口穿过所述炉身与所述出火口处的空腔接通。在炉具工作时,出火口被灶具阻挡,烟气先经过水平烟道后再从竖直烟道中排出,由于增长了烟道的长度,使得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沉降,降低了排出烟气中粉尘颗粒的含量,降低了空气污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进烟口与所述出烟口位于所述水平烟道的同一侧,所述进烟口与出烟口之间的水平烟道通过设置隔板隔断。将进烟口和出烟口设置在隔板两侧,最大限度的增加了烟气在水平烟道中的路径,提高烟气中粉尘颗粒的沉降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管沿所述水平烟道呈环状布置在水平烟道内。由于水平烟道内的烟气的温度要高于竖直烟道中烟气的温度,所以将换热管设置在水平烟道内,提高换热管内水的加热速度,也就进一步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同时,由于水平烟道内设置了换热管,水平烟道的温度也得到了降低,而水平烟道上方是炉台,所以炉台的温度也被降低,进而能够避免炉台温度过高而烫伤炉台上的物品,也降低了炉台的制造成本,在设计时可以不用考虑炉台因高温而变形损坏的因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管上环绕有螺旋状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内缘与所述换热管的外壁相配合。通过在换热管上设置螺旋状的叶片,通过螺旋状的叶片将水平烟道内的烟气流道分割成绕在换热管上的螺旋状烟气流道,进一步的提高了烟气与换热管内水的热交换量,也就提高燃料的热利用率,并且由于烟气的流动为螺旋状的流动,也就增长了烟气流动的长度,并且烟气呈螺旋状的上下翻滚,也促使了烟气中烟尘颗粒从烟气中分离,增加了烟气粉尘颗粒的沉降量,降低了污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叶片的外缘与所述水平烟道的内壁相配合。将整个水平烟道与换热管之间的烟气流道分割成螺旋状的流道,使得所有的烟气都在螺旋状的流道内流动,进一步提高了烟气与换热管内水的热交换量和烟气中粉尘颗粒的沉降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炉台上设置有水盒。通过在炉台上设置水盒降低炉台的温度,使炉具在使用时,不会烫伤放置在炉台上的物品,也进一步的降低了炉台的制造成本,在设计时可以不用考虑炉台因高温而变形损坏的因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水盒呈圆环状,所述水盒设置在所述水平烟道与所述炉台之间并与所述水平烟道紧密贴合。通过水盒隔开炉台和水平烟道,避免水平烟道加热炉台,保证水盒对炉台的降温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水盒串联设置在所述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将水盒串联进入水管中,使水盒内的水与循环水管内的水构成一个整体的循环,循环水在被换热管加热的同时也被水盒加热,进一步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同时又避免了水盒中的水一直在密封状态被加热得不到释放而产生的危险,由于水盒中的水参与到水管的水循环中,使得水盒中的水的温度最高也只有100℃,进而保证了炉台的温度也控制在100℃以内,进一步的降低了炉台的温度,保证炉台不会烫伤放置在其上的物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出火口内侧设置有环状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向下延伸至与所述燃烧头上端平齐的位置,所述水平烟道的进烟口对应的所述隔热层上设置有通孔。通过设置隔热层,进一步的降低炉台的温度;同时,由于在隔热层的作用下,减少了传递到炉台上的热量,提高了出火口处的温度,进而更有利于灶具的加热,同时,其余热量随烟气进入烟道内,能够更快速的加热水管中的水,所以也进一步的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炉台上设置有钢化玻璃。由于通过水盒和隔热层的作用,将炉台的温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所以能够在炉台上放置钢化玻璃而不炸裂,也使炉具外形美观,特别是方便清洁,并且钢化玻璃不易变形褪色。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钢化玻璃的内缘与所述炉身的外壁隔开设置。进一步的防止钢化玻璃局部过热而导致炸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烟气中的余热,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
2、减少了排出的烟气中粉尘颗粒的含量,减少了排放污染;
3、烟道温度降低,防止烟道周围的物品被烟道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炉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平烟道也水管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炉具,2-热水器,3-循环水管,4-烟道,5-加水口,6-放水口,7-蒸锅,8-蒸汽管道,9-回水管道,10-三通阀,11-蒸格,12-隔板,13-水盒,14-隔热层,15-通孔,101-炉身,102-炉芯,103-燃烧头,104-炉台,105-出火口,301-换热管,302-第一连接管,303-第二连接管,304-竖直管,305-叶片,401-竖直烟道,402-水平烟道, 403-出烟口,404-进烟口,405-钢化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所示的一种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的厨具系统,包括炉具1、热水器2和循环水管3,所述热水器2位于所述炉具1上方,所述炉具1上设置有烟道4,所述循环水管3包括设置在所述烟道4内的换热管30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第一连接管302和第二连接管303,所述第一连接管302和第二连接管303并且上端分别与所述热水器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303与所述换热管301之间竖直设置有竖直管304,所述竖直管304上端与所述换热管301连接,所述竖直管304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303的下端连接,所述竖直管304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管302下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热水器2的上端部分设置有加水口5,所述热水器2的下端部分设置有放水口6。在炉具1工作时,先在热水器2中加入冷水,使冷水灌满热水器2和循环水管3,在炉具1中的燃料燃烧时,先加热炉具1上的锅具,然后形成烟气从烟道4排出,由于烟道4内设置有换热管301,换热管301内的水被烟气加热,由于竖直管304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连接管302下端,由于水在温度升高时密度逐渐降低,所以在第一连接管302与第二连接管303之间形成压力差,所以在压差推动下,换热管301中的水被推动进入第一连接管302后再进入热水器2内,而换热管301也随之被第二连接管303中的水补充满,实现热水器2中的水与循环水管3中的水循环流动,这样逐步的加热热水器2中的水,待热水器2内的水被加热后,通过放水口6供用户使用,进而利用了烟气中的余热,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另外,由于烟气在加热换热管301中的水的同时,烟气的温度也随之降低,烟气的流速也随之降低,有利于烟气中的粉尘颗粒的沉降,所以提高了烟气在烟道4中粉尘颗粒的沉降量,进而减少了排出的烟气中粉尘颗粒的含量,减少了排放污染,也是由于烟气温度的降低,烟道4温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在设置烟道4时,不需要在烟道4周围预留间隙来防止烟道4周围的物品被烟道4烫伤。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302和所述第二连接管303与所述热水器2的底部连接。由于第一连接管302和第二连接管303与热水器2的底部连接,使得在热水器2内水不满的情况下,热水器2中的水也能够顺利的流到循环水管3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的厨具系统还包括有蒸锅7,所述蒸锅7上设置有蒸汽管道8,所述蒸锅7底部设置有回水管道9,所述蒸汽管道8和回水管道9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02和第二连接管303通过三通阀10接通,所述蒸锅7的底部不低于所述换热管301。在需要使用蒸锅7时,通过两个三通阀10,将蒸锅7与换热管301接通,热水器2与换热管301断开,此时只有在两个三通阀10之间的第一连接管302、第二连接管303和换热管301中充满有水,所以换热管301中的水一直被烟气加热,当换热管301中的水沸腾产生蒸汽后,蒸汽经过蒸汽管道8和回水管道9进入蒸锅7内,蒸汽在蒸锅7内与蒸锅7和蒸锅7内的被蒸物品发生热交换后,冷凝成水,水从设置在蒸锅7底部的回水管道9流回到换热管301内,继续被加热,而新产生的蒸汽也一直不断的从蒸汽管道8进入蒸锅内,如此循环,进而也实现了对烟气余热的利用;当换热管301中的水因在蒸锅7处的蒸汽溢出而减少或者烧干时,旋转回水管道9处的三通阀10,通过热水器2向换热管301内补水,待换热管301内的水再次充满后,再旋转该三通阀10使回水管道9与换热管301接通继续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蒸锅7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蒸格11,所述蒸汽管道8与所述蒸锅7连接的端部位于所述蒸格11的下方。由于蒸汽本身有向上流动的趋势,将蒸汽管道8的端口设置在蒸格11的下方,被蒸物品放置在蒸格11之上,蒸汽能够尽量多的与被蒸物品接触与被蒸物品发生热交换,提高蒸锅7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蒸格11与所述蒸锅7底部的距离为所述蒸锅7内部深度的1/20~1/10。相比较于传统的蒸锅,本发明的蒸锅7由于不需要通过在蒸锅7内加水来产生蒸汽,而是通过外部蒸汽直接送入蒸锅7内,所以蒸格11可以尽量的靠近蒸锅7的底部,极大的提高了蒸锅7的可使用体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炉具1包括有炉身101和设置在所述炉身101内部的炉芯102,所述炉芯102上端设置有燃烧头103,所述炉身101上端设置有炉台104,所述燃烧头103上方的对应的所述炉台104上设置有出火口105,所述烟道4包括竖直烟道401和水平烟道402,所述水平烟道402套设在所述炉台104下方的所述炉身101外壁上,所述水平烟道402一端为出烟口403与所述竖直烟道401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进烟口404并穿过所述炉身101与所述出火口105处的空腔接通。在炉具1工作时,出火口105被灶具阻挡,烟气先经过水平烟道402后再从竖直烟道401中排出,由于增长了烟道4的长度,使得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沉降,降低了排出烟气中粉尘颗粒的含量,降低了空气污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进烟口404与所述出烟口403位于所述水平烟道402的同一侧,所述进烟口404与出烟口403之间的水平烟道通过设置隔板12隔断。将进烟口404和出烟口403设置在隔板12两侧,最大限度的增加了烟气在水平烟道402中的路径,提高烟气中粉尘颗粒的沉降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管301沿所述水平烟道402呈环状布置在水平烟道402内。由于水平烟道402内的烟气的温度要高于竖直烟道401中烟气的温度,所以将换热管301设置在水平烟道402内,提高换热管301内水的加热速度,也就进一步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同时,由于水平烟道402内设置了换热管301,水平烟道402的温度也得到了降低,而水平烟道402上方是炉台404,所以炉台404的温度也被降低,进而能够避免炉台404温度过高而烫伤炉台404上的物品,也降低了炉台404的制造成本,在设计时可以不用考虑炉台404因高温而变形损坏的因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管301上环绕有螺旋状的叶片305,所述叶片305的内缘与所述换热管301的外壁相配合。通过在换热管301上设置螺旋状的叶片305,通过螺旋状的叶片305将水平烟道402内的烟气流道分割成绕在换热管301上的螺旋状流道,进一步的提高了烟气与换热管301内水的热交换量,也就提高燃料的热利用率,并且由于烟气的流动为螺旋状的流动,也就增长了烟气流动的长度,并且烟气呈螺旋状的上下翻滚,也促使了烟气中烟尘颗粒从烟气中分离,增加了烟气粉尘颗粒的沉降量,降低了污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叶片305的外缘与所述水平烟道402的内壁相配合。将整个水平烟道402与换热管301之间的烟气流道分割成螺旋状的流道,使得所有的烟气都在螺旋状的流道内流动,进一步提高了烟气与换热管301内水的热交换量和烟气中粉尘颗粒的沉降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炉台404上设置有水盒13。通过在炉台404上设置水盒13降低炉台404的温度,使炉具1在使用时,不会烫伤放置在炉台404上的物品,也进一步的降低了炉台404的制造成本,在设计时可以不用考虑炉台404因高温而变形损坏的因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水盒13呈圆环状,所述水盒13设置在所述水平烟道402与所述炉台404之间并与所述水平烟道402紧密贴合。通过水盒13隔开炉台404和水平烟道402,避免水平烟道402加热炉台404,保证水盒13对炉台404的降温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水盒13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302与所述换热管301之间。将水盒13串联进入循环水管3中,使水盒13内的水与循环水管3内的水构成一个整体的循环,循环水在被换热管301加热的同时也被水盒13加热,进一步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同时又避免了水盒13中的水一直在密封状态被加热得不到释放而产生的危险,由于水盒13中的水参与到循环水管3的水循环中,使得水盒13中的水的温度最高也只有100℃以内,进而保证了炉台404的温度也控制在100℃以内,进一步的降低了炉台404的温度,保证炉台404不会烫伤放置在其上的物品,也进一步的降低了炉台404的制造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出火口105内侧设置有环状的隔热层14,所述隔热层14向下延伸至与所述燃烧头103上端平齐的位置,所述水平烟道402的进烟口404对应的所述隔热层14上设置有通孔15。通过设置隔热层14,进一步的降低炉台104的温度;同时,由于在隔热层14的作用下,减少了传递到炉台404上的热量,提高了出火口105处的温度,进而更有利于灶具的加热,同时,其余热量随烟气进入烟道4内,能够更快速的加热换热管301中的水,所以也进一步的提高了燃料的热利用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炉台404上设置有钢化玻璃405。由于通过水盒13和隔热层14的作用,将炉台404的温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所以能够在炉台404上放置钢化玻璃405而不炸裂,也使炉具1外形美观,特别是方便清洁,并且钢化玻璃405不易变形褪色。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钢化玻璃405的内缘与所述炉身101的外壁隔开设置。进一步的防止钢化玻璃405局部过热而导致炸裂。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包括炉具、热水器和循环水管,所述热水器位于所述炉具上方,所述炉具上设置有烟道,所述循环水管包括设置在所述烟道内的换热管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热水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竖直设置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上端与所述换热管连接,所述竖直管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竖直管下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下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热水器的上端部分设置有加水口,所述热水器的下端部分设置有放水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热水器的底部连接,所述厨具系统还包括有蒸锅,所述蒸锅上设置有蒸汽管道,所述蒸锅底部设置有回水管道,所述蒸汽管道和回水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三通阀接通,所述蒸锅的底部不低于所述换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蒸格,所述蒸汽管道与所述蒸锅连接的端部位于所述蒸格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具包括有炉身和设置在所述炉身内部的炉芯,所述炉芯上端设置有燃烧头,所述炉身上端设置有炉台,所述燃烧头上方的对应的所述炉台上设置有出火口,所述烟道包括竖直烟道和水平烟道,所述水平烟道套设在所述炉台下方的所述炉身外壁上,所述水平烟道一端为出烟口与所述竖直烟道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为进烟口穿过所述炉身与所述出火口处的空腔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口与所述出烟口位于所述水平烟道的同一侧,所述进烟口与出烟口之间的水平烟道通过设置隔板隔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沿所述水平烟道呈环状布置在水平烟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上环绕有螺旋状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内缘与所述换热管的外壁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台上设置有水盒,所述水盒呈圆环状,所述水盒设置在所述水平烟道与所述炉台之间并与所述水平烟道紧密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烟气余热高效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盒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21772.0A CN103836651B (zh) | 2014-03-28 | 2014-03-28 | 一种具有烟气余高效热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21772.0A CN103836651B (zh) | 2014-03-28 | 2014-03-28 | 一种具有烟气余高效热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36651A CN103836651A (zh) | 2014-06-04 |
CN103836651B true CN103836651B (zh) | 2017-02-15 |
Family
ID=50800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21772.0A Active CN103836651B (zh) | 2014-03-28 | 2014-03-28 | 一种具有烟气余高效热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366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1765A (zh) * | 2017-08-15 | 2017-12-12 | 池州信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炉灶余热的蒸饭箱 |
CN109410446A (zh) * | 2018-12-19 | 2019-03-01 | 王晓杰 | 一种即食面条制售机 |
CN111322638B (zh) * | 2020-02-27 | 2022-04-19 | 池州市贤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烟气余热再利用环保野营炉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8651U (zh) * | 1991-04-19 | 1991-11-13 | 柳玉林 | 一种循环管式节能炉 |
CN2222301Y (zh) * | 1995-03-18 | 1996-03-13 | 随保良 | 家用取暖炉 |
CN2546767Y (zh) * | 2002-04-28 | 2003-04-23 | 曾湘雄 | 分体式蜂窝煤热水器灶 |
DE202005005814U1 (de) * | 2005-04-12 | 2005-11-24 | Hinterding, Hans | Nicht explodierbarer Feststoffheizkessel für Etagen- und Parterre-Zentralheizungsanlagen, welche für alle festen Brennstoffe geeignet ist |
CN202024368U (zh) * | 2010-08-20 | 2011-11-02 | 刘明政 | 节能型双燃反烧环保炊暖炉 |
CN201992696U (zh) * | 2010-10-12 | 2011-09-28 | 沈桀 | 生物质低碳烤火炉 |
CN103115385A (zh) * | 2013-03-12 | 2013-05-22 | 杜博韬 | 环形排火道燃气炉 |
CN203744303U (zh) * | 2014-03-28 | 2014-07-30 | 四川省焱森炉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烟气余高效热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
-
2014
- 2014-03-28 CN CN201410121772.0A patent/CN10383665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36651A (zh) | 201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88188U (zh) | 一种家用余热转化猛火集成灶 | |
CN103836651B (zh) | 一种具有烟气余高效热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 |
CN105841502A (zh) | 利用余热产生蒸汽的炉灶 | |
CN204084860U (zh) | 一种冷凝式燃气壁挂炉的排烟热回收结构 | |
CN206787040U (zh) | 一种常压燃油燃气数控锅炉 | |
CN110425608A (zh) |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 |
CN103940069B (zh)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厨具系统 | |
CN204015969U (zh) | 节能蒸柜炉 | |
CN203744303U (zh) | 一种具有烟气余高效热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 |
CN205842615U (zh) | 一种生物质高效卧式锅炉 | |
CN201159530Y (zh) | 多级节能热水炉 | |
CN105433782B (zh) | 节能蒸柜炉 | |
CN207080974U (zh) | 一种低压蒸汽发生器 | |
CN201787611U (zh) | 多用途采暖炉 | |
CN207716659U (zh) | 立式冷凝热水锅炉 | |
CN205118997U (zh) | 无压高效节能蒸汽炉 | |
CN201652512U (zh) | 一种节能灶的水箱结构 | |
CN201531904U (zh) | 一种炉灶 | |
CN206410118U (zh) | 微压高温蒸汽分层加热锅炉 | |
CN205679074U (zh) | 利用余热产生蒸汽的炉灶 | |
CN110425596A (zh) | 一种双螺旋式余热利用装置 | |
CN104523144A (zh) | 具有烟气余热回收功能的整体式豆浆炉 | |
CN210861037U (zh) | 节能蒸汽发生器 | |
CN205842617U (zh) | 一种卧式生物质节能环保锅炉 | |
CN201828015U (zh) | 高效复合节能锅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