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4724B -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4724B
CN103824724B CN201410082746.1A CN201410082746A CN103824724B CN 103824724 B CN103824724 B CN 103824724B CN 201410082746 A CN201410082746 A CN 201410082746A CN 103824724 B CN103824724 B CN 103824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ing section
cavity
axle
spring
tension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27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4724A (zh
Inventor
郑海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y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y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y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y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827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24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24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4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4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4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包括拉杆本体;拉杆本体的一端连接有连杆,其另一端设置有中空腔,中空腔内设置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的延伸出中空腔开口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连接,第二连接轴与触头连杆连接;第一连接轴的位于中空腔内的一段套设有弹簧,该弹簧靠近中空腔底部的一端抵靠在第一抵靠部及中空腔抵靠部上;弹簧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抵靠部及第三抵靠部上,第三抵靠部可相对于第二抵靠部沿第一连接轴的轴线方向左右运动,第二抵靠部与中空腔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的绝缘拉杆只需在其一端设置中空腔,即可实现动触头与接地静触头或合闸静触头带压接触;该绝缘拉杆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能够大大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工位开关操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三工位真空隔离开关的双向绝缘拉杆。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高压开关真空灭弧室操作的绝缘拉杆绝大多只能实现双工位操作,即该绝缘拉杆只能实现合闸和分闸的功能,而没有接地功能,这就影响了具有三工位功能的开关在高压真空灭弧室内的使用,为此一些企业研发出了适用于三工位高压开关的绝缘拉杆。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420073A公开了一种双向负荷绝缘拉杆,其包括绝缘拉杆本体,该绝缘拉杆本体由第一、二、三绝缘拉杆本体构成,绝缘拉杆本体外表面设有若干裙伞,第二、三绝缘拉杆本体的右、左端分别设有第一、二嵌件槽,第一、二嵌件分别安装于第一、二嵌件槽内,第一嵌件右端、第二嵌件左端分别设有第一、二安装槽,第二、一连接轴分别安装于第一、二安装槽内,第一、二螺母分别螺接于第一、二安装槽内,第二、一连接轴上分别安装第一、二弹簧,第一弹簧两端分别抵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连接轴上,第二弹簧两端分别抵在第二螺母上和第一连接轴上。该发明的双向负荷绝缘拉杆虽然能够实现三工位的功能,但其合闸和接地动作所需的触头压力须分别通过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弹簧和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弹簧实现,进而致使该绝缘拉杆两端的结构臃肿复杂,零部件较多,且加工难度较大,制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用于三工位隔离开关的绝缘拉杆结构臃肿复杂,零部件较多,且加工难度大,制作成本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三工位操作功能的双向绝缘拉杆,该双向绝缘拉杆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制作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包括拉杆本体;所述拉杆本体的一端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操动机构连接;所述拉杆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沿所述拉杆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延伸出所述中空腔开口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与触头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位于所述中空腔内的一段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所述中空腔底部的一端分别抵靠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上的第一抵靠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中空腔内的中空腔抵靠部上,且所述第一抵靠部与所述中空腔底部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弹簧另一端抵靠在所述中空腔的开口处设置的第二抵靠部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或所述第二连接轴上的第三抵靠部上,所述第三抵靠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抵靠部沿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线方向左右运动,所述第二抵靠部与所述中空腔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杆本体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触头连杆端部的动触头与合闸静触头及接地静触头分离;所述拉杆本体沿轴向左右移动时,在所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触头连杆带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接地静触头或所述合闸静触头带压接触,实现合闸操作。
所述中空腔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直径小于所述中空腔的直径,所述引导槽与所述中空腔的过渡凸台形成所述中空腔抵靠部,所述第一抵靠部置于所述引导槽内,所述第一抵靠部随所述第一连接轴在所述引导槽内可沿所述拉杆本体的轴向运动。
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的一端为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并通过销轴固定;所述第二抵靠部滑动套设于所述套筒上,所述套筒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三抵靠部。
所述第一抵靠部与所述弹簧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压靠于所述中空腔抵靠部上;所述第二抵靠部与所述弹簧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座抵靠于所述第三抵靠部上。
所述第一弹簧座与所述第二弹簧座之间的初始距离小于所述弹簧的自由延伸长度。
所述第一抵靠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
所述第一抵靠部与所述第一连接轴一体成型。
所述中空腔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嵌件,所述嵌件的内腔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弹簧、所述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二抵靠部以及所述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座配合。
所述第二抵靠部的外壁与所述嵌件开口处的内壁之间螺纹配合。
所述拉杆本体与所述连杆配合的一端内嵌有嵌件螺母,所述连杆的端部与所述内嵌螺母螺纹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绝缘拉杆的一端设置有中空腔,并将第一连接轴的位于中空腔内的一段套设弹簧,所述弹簧靠近中空腔底部的一端分别抵靠在设置于第一连接轴上的第一抵靠部以及设置于中空腔内的中空腔抵靠部上,且第一抵靠部与中空腔底部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中空腔的开口处设置的第二抵靠部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或所述第二连接轴上的第三抵靠部上,第三抵靠部可相对于第二抵靠部沿第一连接轴的轴线方向左右运动,所述第二抵靠部与所述中空腔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使绝缘拉杆只需在其一端设置中空腔,在合闸位置时通过中空腔抵靠部和第三抵靠部配合压缩弹簧,以实现动触头与合闸静触头带压接触,在接地位置时通过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配合压缩弹簧,以实现动触头与接地静触头带压接触;而将动触头置于合闸静触头与接地静触头之间即可实现分闸;相比现有的具有三工位功能的绝缘拉杆,本发明的双向绝缘拉杆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加工,能够大大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本发明的双向绝缘拉杆中,其中空腔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槽,引导槽的直径小于中空腔的直径,引导槽与中空腔的过渡凸台即形成了中空腔抵靠部,该中空腔抵靠部的成型工艺简单,且第一抵靠部置于引导槽内,与所述引导槽底部具有一定间隙,使第一抵靠部随第一连接轴在引导槽内可沿所述拉杆本体的轴向运动,最终实现动触头与接地静触头或合闸静触头带压接触。
3.本发明的双向绝缘拉杆中,第二连接轴与第一连接轴连接的一端为套筒,套筒套设在第一连接轴的端部,并通过销轴固定;第二抵靠部滑动套设于套筒上,套筒的端部形成第三抵靠部,在拉杆本体左右移动时带动第二抵靠部沿套筒滑动。
3.本发明的双向绝缘拉杆中,第一抵靠部与弹簧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座,第一弹簧座压靠于中空腔抵靠部上;第二抵靠部与弹簧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座,第二弹簧座抵靠于第三抵靠部上。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可以使驱动拉杆移动时,确保弹簧受力均匀,运动更加稳定,进一步保证了三工位功能的开关接地、合闸及分闸时的可靠性。
4.本发明的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的初始距离小于弹簧的自由延展长度,这种设计方式保证了正常状态下弹簧具有一定的压缩量,该压缩量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过将弹簧在初始时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绝缘拉杆的工作响应速度,提高拉杆性能。
5.本发明的拉杆本体外侧表面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伞裙,该伞裙可增大绝缘爬电距离,提高绝缘拉杆的绝缘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双向绝缘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向绝缘拉杆与高压灭弧室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拉杆本体;2-连杆;3-中空腔;31-引导槽;32-中空腔抵靠部;4-第一连接轴;40-弹簧;41-第一抵靠部;42-第二抵靠部;43-第三抵靠部;5-第二连接轴;51-销轴;52-套筒;61-第一弹簧座;62-第二弹簧座;7-嵌件;8-嵌件螺母;9-伞裙;10-真空灭弧室;101-触头连杆;102-接地静触头;103-动触头;104-合闸静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发明公开的双向绝缘拉杆,包括拉杆本体1,所述拉杆本体1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直径大小不等的伞裙,所述伞裙可增大绝缘爬电距离,提高绝缘拉杆的绝缘性;所述拉杆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连杆2,所述连杆2与操动机构连接;所述拉杆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空腔3,所述中空腔3内沿所述拉杆本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轴4,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延伸出所述中空腔3开口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5与触头连杆10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位于所述中空腔3内的一段套设有弹簧40,所述弹簧40靠近所述中空腔3底部的一端分别抵靠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上的第一抵靠部41以及设置于所述中空腔3内的中空腔抵靠部32上,且所述第一抵靠部41与所述中空腔3底部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弹簧40另一端抵靠于所述中空腔3的开口处设置的第二抵靠部42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4上或所述第二连接轴5上的第三抵靠部43上,所述第三抵靠部43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抵靠部42沿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轴线方向左右运动,所述第二抵靠部42与所述中空腔3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的绝缘拉杆只需在其一端设置中空腔3,在接通合闸时通过中空腔抵靠部32和第三抵靠部43配合压缩弹簧,以实现动触头103与合闸静触头104带压接触,在接地位置时通过第一抵靠部41和第二抵靠部42配合压缩弹簧,以实现动触头103与接地静触头102带压接触;而将动触头103置于合闸静触头104与接地静触头102之间即可实现分闸;相比现有的具有三工位功能的绝缘拉杆,本发明的双向绝缘拉杆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加工,能够大大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腔3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槽31,所述第一抵靠部41置于所述引导槽31内,所述第一抵靠部41随所述第一连接轴4在所述引导槽31内可沿所述拉杆本体1的轴向运动;所述引导槽31的直径略小于所述中空腔3的直径,这既能保证所述第一抵靠部41在所述引导槽31内运动,沿轴向运动,同时还能保证其运动的稳定性。另外,所述引导槽31与所述中空腔3的过渡凸台形成所述中空腔抵靠部32,该过渡凸台便于加工成型,同时还便于装配所述第一连接轴4和所述弹簧4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靠部41与所述弹簧40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座61,所述第一弹簧座61压靠于所述中空腔抵靠部32上;所述第二抵靠部42与所述弹簧40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座62,所述第二弹簧座62抵靠在所述第三抵靠部43上。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座61和第二弹簧座62可以使所述弹簧40的两端直接抵触在两弹簧座上,确保弹簧40受力均匀,进而延长弹簧4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座61与所述第二弹簧座62之间的初始距离小于所述弹簧40的自由延伸长度,这就保证了正常状态下弹簧具有一定的压缩量,该压缩量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过将弹簧在初始时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绝缘拉杆的工作响应速度,提高拉杆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连接轴5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连接的一端为套筒52,所述套筒52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端部,并通过销轴51固定;所述第二抵靠部42套设于所述套筒52上,所述套筒52的端部抵靠所述第二弹簧座62形成所述第三抵靠部43。在所述第二连接轴52的端部设置成套筒结构并将所述套筒5的端部充当所述第三抵靠部43,既便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与所述第二连接轴5之间的装配维修,同时又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抵靠部41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一体成型,也即在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靠近所述中空腔3底部的一端加工出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而又小于所述引导槽31的所述第一抵靠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靠部41也可以是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等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腔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嵌件7,所述嵌件7的内腔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所述弹簧40、所述第一抵靠部41、所述第二抵靠部42以及所述第一弹簧座61、所述第二弹簧座62配合。本发明的拉杆本体1一般采用尼龙和玻璃纤维混合制成,而嵌件7一般采用刚性、硬度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这种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增强本发明拉杆的整体强度,同时所述嵌件7更耐用,不易磨损毁害。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靠部42的外壁与所述嵌件7开口处的内壁之间采用螺纹配合,以便于装配拆卸。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本体1与所述连杆2配合的一端内嵌有嵌件螺母8,所述连杆2的端部与所述内嵌螺母8螺纹配合。
参见图1-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图中2中所示出的是本发明的绝缘拉杆与灭弧室连接后位于初始位置,也即分闸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所述动触头103位于所述接地静触头102和所述合闸静触头104之间。
合闸操作:操动机构带动所述连杆2向右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拉杆本体1、所述第一连接轴4、第二连接轴5同步向右运动,当所述动触头103接触到合闸静触头104以后,所述合闸静触头104阻止了所述动触头103继续向右运动,同时所述第一连接轴4及所述第二连接轴5也停止向右侧运动;而此时操动机构会继续推动所述连杆2及所述拉杆本体1继续向右侧运动,所述中空腔抵靠部32会随所述拉杆本体1向右移动并与第三抵靠部43共同作用压缩弹簧40,进而使所述动触头103与所述合闸静触头104带压接触,当达到设定接触压力时,所述操动机构停止动作。
接地操作:所述操动机构带动所述连杆2由图2所示的分闸位置向左侧运动时,进而带动所述拉杆本体1、所述第一连接轴4、第二连接轴5向左运动,当所述动触头103与所述接地静触头102接触时,所述接地静触头102阻止所述动触头103继续向左侧运动,进而阻止了所述第一连接轴4及第二连接轴5继续向左运动;而操动机构带动所述连杆2和拉杆本体1继续向左运动,所述第二抵靠部42随所述拉杆本体1向左移动并与所述第一抵靠部41共同作用压缩所述弹簧40,使所述动触头103与所述接地静触头102带压接触,当达到设定接触压力时,所述操动机构停止动作。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发明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发明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包括拉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连杆(2),所述连杆(2)与操动机构连接;所述拉杆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空腔(3),所述中空腔(3)内沿所述拉杆本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轴(4),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延伸出所述中空腔(3)开口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5)与触头连杆(10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位于所述中空腔(3)内的一段套设有弹簧(40),所述弹簧(40)靠近所述中空腔(3)底部的一端分别抵靠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上的第一抵靠部(41)以及设置于所述中空腔(3)内的中空腔抵靠部(32)上,且所述第一抵靠部(41)与所述中空腔(3)底部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弹簧(40)另一端抵靠在所述中空腔(3)的开口处设置的第二抵靠部(42)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4)或所述第二连接轴(5)上的第三抵靠部(43)上,所述第三抵靠部(43)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抵靠部(42)沿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轴线方向左右运动,所述第二抵靠部(42)与所述中空腔(3)能够拆卸连接;
所述拉杆本体(1)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触头连杆(101)端部的动触头(103)与合闸静触头(104)及接地静触头(102)分离;
所述拉杆本体(1)沿轴向向左移动时,所述第二抵靠部(42)随所述拉杆本体(1)向左移动并与所述第一抵靠部(41)共同作用压缩所述弹簧(40),在所述弹簧(40)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触头连杆(101)带动所述动触头(103)与所述接地静触头(102)带压接触,此时所述第一抵靠部(41)和所述中空腔抵靠部(32)与所述弹簧(40)不接触;
所述拉杆本体(1)沿轴向向右移动时,所述中空腔抵靠部(32)随所述拉杆本体(1)向右移动并与所述第三抵靠部(43)共同作用压缩所述弹簧(40),在所述弹簧(40)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触头连杆(101)带动所述动触头(103)与所述合闸静触头(104)带压接触,实现合闸操作,此时所述第二抵靠部(42)和所述第三抵靠部(43)与所述弹簧(40)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3)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槽(31),所述引导槽(31)的直径小于所述中空腔(3)的直径,所述引导槽(31)与所述中空腔(3)的过渡凸台形成所述中空腔抵靠部(32),所述第一抵靠部(41)置于所述引导槽(31)内,所述第一抵靠部(41)随所述第一连接轴(4)在所述引导槽(31)内能够沿所述拉杆本体(1)的轴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轴(5)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连接的一端为套筒(52),所述套筒(52)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端部,并通过销轴(51)固定;所述第二抵靠部(42)滑动套设于所述套筒(52)上,所述套筒(52)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三抵靠部(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部(41)与所述弹簧(40)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座(61),所述第一弹簧座(61)压靠于所述中空腔抵靠部(32)上;所述第二抵靠部(42)与所述弹簧(40)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座(62),所述第二弹簧座(62)抵靠于所述第三抵靠部(4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座(61)与所述第二弹簧座(62)之间的初始距离小于所述弹簧(40)的自由延伸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部(4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部(41)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嵌件(7),所述嵌件(7)的内腔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所述弹簧(40)、所述第一抵靠部(41)、所述第二抵靠部(42)以及所述第一弹簧座(61)、所述第二弹簧座(62)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靠部(42)的外壁与所述嵌件(7)开口处的内壁之间螺纹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绝缘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本体(1)与所述连杆(2)配合的一端内嵌有嵌件螺母(8),所述连杆(2)的端部与所述内嵌螺母(8)螺纹配合。
CN201410082746.1A 2014-03-08 2014-03-08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Active CN103824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2746.1A CN103824724B (zh) 2014-03-08 2014-03-08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2746.1A CN103824724B (zh) 2014-03-08 2014-03-08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4724A CN103824724A (zh) 2014-05-28
CN103824724B true CN103824724B (zh) 2016-06-15

Family

ID=50759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2746.1A Active CN103824724B (zh) 2014-03-08 2014-03-08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24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1621A (zh) * 2017-10-17 2018-02-23 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双断口断路器开关主回路传动装置
CN113299516A (zh) * 2021-04-14 2021-08-24 珠海沃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防松拉杆及断路器及环网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4582A (zh) * 2008-06-13 2009-12-16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用于电开关单元的用来控制和施加接触压力的装置
CN201430104Y (zh) * 2009-07-13 2010-03-24 浙江雷博司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绝缘拉杆
CN203721622U (zh) * 2014-03-08 2014-07-16 浙江华仪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8823B1 (de) * 2007-09-11 2015-08-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Isolierende schaltstan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4582A (zh) * 2008-06-13 2009-12-16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用于电开关单元的用来控制和施加接触压力的装置
CN201430104Y (zh) * 2009-07-13 2010-03-24 浙江雷博司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绝缘拉杆
CN203721622U (zh) * 2014-03-08 2014-07-16 浙江华仪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4724A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3373B (zh) 一种具有动主触头和动弧触头的真空灭弧室
CN103824724B (zh)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CN103594280A (zh) 一种新型复合触头真空灭弧室及其应用的真空断路器
CN110473735A (zh) 隔离开关及其动触头
CN109036941A (zh) 一种隔离断口结构
CN103123884B (zh) 触头弹簧装置
CN102420073A (zh) 双向负荷绝缘拉杆
CN203721622U (zh) 一种双向绝缘拉杆
CN112614730B (zh) 双动灭弧室传动结构
CN206774471U (zh) 一种气动断路器
CN207587618U (zh) 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装置
CN103578877B (zh) 超高速机械开关
CN203536329U (zh) 超高速机械开关
CN202018908U (zh) 一种新型的直动式隔离开关
CN101710546B (zh) 高压三极交流真空接触器
CN203562365U (zh) 一种复合触头真空灭弧室及其应用的真空断路器
CN103730288B (zh) 真空断路器用双传动触头簧装置
CN202711964U (zh) 一种电气开关及其使用的动触头
CN201655630U (zh) 具有对翘板强制脱离功能的开关
CN201788886U (zh) 气体绝缘断路器动端拉杆的密封装置
CN103912622A (zh) 阻尼装置和开关装置
CN203733705U (zh) 真空断路器用双传动触头簧装置
CN208970447U (zh) 直流接触器
CN203312192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220041703U (zh) 一种触头弹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