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6165B - 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6165B
CN103816165B CN201410086670.XA CN201410086670A CN103816165B CN 103816165 B CN103816165 B CN 103816165B CN 201410086670 A CN201410086670 A CN 201410086670A CN 103816165 B CN103816165 B CN 103816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composition
pentanediol
salicylic acid
ac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66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6165A (zh
Inventor
张加晏
律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MO-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MO-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MO-TECH Inc filed Critical DEMO-TECH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0866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6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6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6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6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6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水杨酸和戊二醇,同时还可以含杀菌剂、保湿剂、美白祛斑成分等组分。该组合物能够用于制备治疗痤疮的药物或保健用品。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治疗痤疮功能的组合物,属于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痤疮临床表现以多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各类皮肤损伤为特点。痤疮的发生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临床上根据痤疮皮肤损伤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三度、4级。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一些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较多的炎性丘疹或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水杨酸是从柳树皮中提取的物质,也叫柳酸。水杨酸是一种天然的护肤因子,能够有效清理死皮细胞、疏通毛孔、溶解粉刺,也能让粗糙的肌肤变得光滑、白皙。水杨酸是唯一的脂溶性羟基酸,因而能渗透到毛孔深处,溶解死皮细胞,疏通毛孔。皮肤病学界认为“水杨酸是疏通毛孔的利器”,也是“最基础、最有效的祛角质因子”。水杨酸在清理受损和死亡细胞的同时对健康的细胞并无影响。美国皮肤病学会(AAD)评价水杨酸:“它是一种有效的皮肤清洁剂,它能够过入毛孔并帮助去除多余的脂肪、污渍和死亡的角质细胞,减轻皮肤炎症,防止青春痘的形成”。水杨酸还具有抗炎性,非常适合于治疗痤疮。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及美国皮肤病学会(AAD)准许的水杨酸安全浓度是0.5-2%,中国规定护肤化妆品中添加水杨酸的浓度上限为2%。
水杨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醚和丙酮,溶于热苯。1克水杨酸能溶于460毫升冷水、15毫升热水、2.7毫升乙醇、3毫升丙酮、42毫升氯仿、3毫升乙醚、135毫升苯或52毫升松节油。水杨酸在常温下水中的溶解量为0.2174%,远低于0.5-2%的使用浓度,故需要采用其他措施增大其溶解度。目前常见的措施包括成盐、加表面活性剂、环糊精包合或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助溶。成盐方法包括加入碱性物质或两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枸橼酸钠、乙二胺、磷酸钠、硼砂、三甲基甘氨酸等生成盐类;加表面活性剂方法包括加入吐温类、泊洛沙姆等表面活性剂;环糊精包合方法包括采用羟丙基倍他环糊精包合等。但这些措施都有一定问题。水杨酸成盐后pH值升高明显,一般都在pH6以上,导致其渗透性降低,去角质作用减弱;表面活性剂增溶、羟丙基倍他环糊精包合需要的表面活性剂、羟丙基倍他环糊精的量较大,如每摩尔泊洛沙姆L65只能增溶水杨酸1.3mol、每摩尔泊洛沙姆F68只能增溶水杨酸0.93mol。用乙醇水混合体系溶解,所需的乙醇量较大,一般需要40%左右,导致其对皮肤刺激性也较大。其他溶剂如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虽然刺激性较低,但其用量远远大于乙醇用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水杨酸、戊二醇的组合物。戊二醇对水杨酸的助溶效果好,而且有优良的保湿、促渗效果和杀菌能力。该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程度的痤疮,并且可以制成水剂、喷剂、搽剂、湿巾等各种形式,方便痤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水杨酸、戊二醇。
水杨酸(分子式C7H6O3,CAS号69-72-7)是已知的对痤疮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化合物。目前水杨酸是商品化的化学品,可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得。
戊二醇(1,2-戊二醇,分子式C5H12O2,CAS号343-92-0)为无色有轻微特征气味的液体。戊二醇是良好的保湿剂,并且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活性。戊二醇与传统防腐剂之间有协同效应,能在降低防腐剂用量的同时强化防腐体系性能并有效降低防腐体系的刺激性。戊二醇还能够提高防晒产品的抗水性。戊二醇特别适合用于婴幼儿等娇嫩肌肤及老化干燥皮肤的护理。
醇类溶剂对水杨酸有增溶效果,一般随着醇类碳链的增长,所需醇类的量增加。例如水杨酸在乙醇、1,2-丙二醇,1,2-戊二醇和1,2-戊二醇中溶解度,溶解1g水杨酸需要乙醇2.7ml、丙二醇5.4ml、丁二醇6.2ml、戊二醇7.5ml。
但本发明发现如果以醇-水混合溶剂增溶水杨酸,所需醇类的量会呈现不同的规律。配置稳定的2%水杨酸溶液,醇-水混合溶剂中醇的最低用量为:
乙醇-水混合溶剂:最低乙醇用量35%(体积百分比);
丙二醇-水混合溶剂:最低丙二醇用量55%(体积百分比);
丁二醇-水混合溶剂:最低丁二醇用量60%(体积百分比);
戊二醇-水混合溶剂:最低戊二醇用量30%(体积百分比)。
在醇-水混合溶剂中,乙醇、丙二醇和丁二醇对水杨酸的增溶作用随碳链的增长而降低,这与单独使用醇类溶剂呈现一致的规律。但戊二醇不再遵从此规律,用量较低时其增溶效果也非常好,而戊二醇的刺激性是以上醇类中最低的。因此,采用戊二醇的醇-水混合溶剂对水杨酸进行助溶,可以用于制备低刺激性的药物或保健用品,对敏感肌肤者尤为适用。同时,采用戊二醇助溶,不但不会使水杨酸形成离子态导致其渗透性和去角质的效果降低,而且还具有促渗作用,能使水杨酸更快速进入肌肤,更充分发挥其发挥去角质、祛痘的功效。
组合物中水杨酸、戊二醇的重量百分比(若无特别说明,下文中所述的%均指重量百分比)为:
水杨酸0.5-2%
戊二醇8-30%
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其他祛痘护肤的成分,如吡咯烷酮羧酸锌、癸二醇、尿囊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吡咯烷酮羧酸锌(分子式C10H12N2O6Zn,商品名PCA-Zn)能够保持皮肤的正常新陈代谢,抑制皮脂的过度分泌,适用于辅助治疗痤疮。目前吡咯烷酮羧酸锌是商品化的化学品,可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得。
癸二醇(分子式C10H22O2,CAS号1119-86-4)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优异的保湿性能,适用于祛除痤疮。目前癸二醇是商品化的化学品,可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得。
尿囊素(分子式C4H6O3N4,CAS号97-59-6)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加快伤口愈合、软化角质蛋白等生理功能,适用于对痤疮的辅助治疗。目前尿囊素是商品化的化学品,可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得。
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金缕梅提取物是从金缕梅(拉丁学名Hamamelis mollis)树皮中提取的天然物质,含有金缕梅单宁、桔酸、挥发油及一些苦味化合物,具有突出的收敛性、清洁性和止痛、杀菌、消毒的特性,非常适用于对痤疮的辅助治疗。积雪草提取物(CAS号84696-21-9)是从伞形科植物积雪草中获得的标准提取物,能够促进伤口愈合,治愈皮肤损伤。南瓜子提取物是从南瓜子(拉丁学名Semen Moschatae)中提取的天然物质,具有天然的祛疮功效。芦荟(Aloe,包括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好望角芦荟、东非芦荟)提取物具有美白保湿、抗过敏、修复肌肤的功效,有利于痤疮患处的恢复。目前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都已经是商品化的产品,可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得。
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杀菌剂。杀菌剂包括苯扎氯铵(化学名氯化烃基二甲基代苯甲胺,分子式C21H38ClN,CAS号63449-41-2)、卞索氯铵(化学名苄基二甲基[2-[2-[4-(1,1,3,3-四甲基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基]氯化铵,分子式C27H42ClNO2,CAS号121-54-0)、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分子式(C8H17N5)n·xHCl,CAS号27083-27-8/32289-58-0)、碘代丙炔基正丁氨基甲酸酯(化学名丁氨基甲酸-3-碘-2-丙炔基酯,分子式C8H12INO2,CAS号55406-53-6)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四种化合物都已经是商品化的化学品,可以直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买。杀菌剂能够进一步增强组合物的杀菌效果。
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保湿剂,如26-环氧已烯甘油醚(商品名Liponic EG-1,简称EG1)、透明质酸、海藻糖、三甲基甘氨酸等。保湿剂有利于增强使用者使用组合物时的舒适度。EG-1、透明质酸、海藻糖、三甲基甘氨酸都已经是商品化的化学品,可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得。
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美白祛斑成分,如烟酰胺、维生素C、谷胱甘肽、光甘草定等。痤疮容易形成色素沉着,加入美白祛斑成分能够祛除痤疮引起的色斑。烟酰胺(分子式C6H6N2O)、维生素C(分子式C6H8O6)、谷胱甘肽(分子式C10H17N3O6S)、光甘草定(分子式C20H20O4)都已经是商品化的化学品,可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得。
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抗炎成分,如红没药醇等。红没药醇(分子式C15H26O)是存在于春黄菊中的天然抗炎成份。目前红没药醇是商品化的化学品,可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得。
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精油,如薄荷精油等。精油能够增强使用者使用组合物时的舒适度。薄荷精油已经是商品化的化学品,可以直接从化工或医药市场购买。
本发明涉及的治疗痤疮的组合物,能够用于制备治疗痤疮的药物或保健用品。该组合物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现其用途,例如将组合物制备为水剂、喷剂、搽剂、湿巾等不同类型的药物或保健用品,以擦拭、喷射、涂覆等多种方式作用于痤疮患处。该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皮肤刺激性低,也便于痤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内容并不局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4:
实施例 1 2 3 4
水杨酸 0.5 1 1.5 2
戊二醇 8 15 23 30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以上表格中的数字均为各种组分(原料)的重量百分比(总量100%)。水杨酸的含量(重量百分比)为其作为治疗痤疮药物时的常见用量。经实验证实,按照以上比例将水杨酸、戊二醇与水混合,可以制成粘度很低的溶液;若减少戊二醇的含量(重量百分比),则水杨酸不能完全溶解。
实施例5-10:
实施例 5 6 7 8 9 10
水杨酸 2 2 2 2 2 2
戊二醇 30 30 30 30 30 30
癸二醇、 0.5 0.5 0.5 0.5 0.5 0.5
吡咯烷酮羧酸锌 0.5 0.5 0.5 0.5 0.5 0.5
尿囊素 0.5 0.5 0.5 0.5 0.5 0.5
金缕梅提取物 / 5 5 5 5 5
积雪草提取物 / 0.2 0.2 0.2 0.2 0.2
南瓜子提取物 / 1 1 1 1 1
芦荟提取物 / 0.2 0.2 0.2 0.2 0.2
卞索氯铵 / / 0.15 0.15 0.15 0.15
EG-1 / / / 0.2 0.2 0.2
谷胱甘肽 / / / / 15 15
维生素C / / / / 10 10
红没药醇 / / / / / 0.05
薄荷精油 / / / / / 0.05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以上表格中的数字均为各种组分(原料)的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10制备方法:按以上表格中的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原料总重量依照实际需要确定),依次加入,搅拌溶解均匀即得水剂药液。将水剂药液装入喷瓶,密封包装即得喷剂;将水剂药液灌装入搽剂瓶,即得搽剂;将水剂药液喷淋或浸渍到无纺布上,切割密封包装即得湿巾。
实施例的设计如下:
实施例1-4,只含有水杨酸、戊二醇两种最基本的功能组分,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依次增加。
实施例5,在水杨酸、戊二醇两种最基本的功能组分的基础上增加了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和尿囊素的重量百分比采用优选值。
实施例6,在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五种功能组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和芦荟提取物的重量百分比采用优选值。
实施例7,在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九种功能组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杀菌剂卞索氯铵。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和卞索氯铵的重量百分比采用优选值。
实施例8,在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卞索氯铵十种功能组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保湿剂EG-1。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卞索氯铵和EG-1的重量百分比采用优选值。
实施例9,在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卞索氯铵、EG-1十一种功能组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美白祛斑剂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卞索氯铵、EG-1、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的重量百分比采用优选值。
实施例10,在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卞索氯铵、EG-1、维生素C、谷胱甘肽十三种功能组分的基础上又增加红没药醇和薄荷精油。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卞索氯铵、EG-1、维生素C、谷胱甘肽、红没药醇、薄荷精油的重量百分比采用优选值。
实施例安全性评价:
1、皮肤刺激性试验
皮肤刺激性是物理或化学因素在皮肤相同部位单次或多次接触引起的一种局部反应。它的特征一般是红斑、水肿甚至表皮细胞坏死或疼痛感等。从病理学观点出发,这些反应是外来物质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盈,纤维结缔组织受损以及细胞再生障碍等作用的反映。轻微的皮肤刺激性,刺激物消除后皮肤可以恢复正常功能,严重的刺激性反应会导致皮肤局部或大面积溃疡甚至产生全身症状。家兔和豚鼠是评价皮肤刺激性最常用的动物,本试验采用家兔试验。
(1)试验方法
选用健康家兔,雌雄各半,给药前24小时将动物背部脊柱两侧用手术剪剪毛而不损伤皮肤,去毛面积为15×10cm2,去毛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4只。完整皮肤组家兔左侧去毛区喷涂本实施例喷雾剂,用量为4克;右侧喷空白(只含纯水),用量同样为4克。给药后部位用一层消毒油纸和两层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破损皮肤组动物给药前皮肤用粗砂纸擦伤左右两侧的皮肤,以擦伤表皮,使有类似趾甲刮抓产生的擦伤,但不得出血,即仅划破角质层而无损真皮层,给药方法同前。给药后12小时去除覆盖物,分别观察并记录之后1、24、48小时给药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2)试验结果判定与评价
每只动物试验结果按表1进行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计算平均分值。按表2评价刺激性强度。评分结果见表3和表4。
表1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标准
表2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
平均分值 评价
0~0.49 无刺激性
0.5~2.99 轻度刺激性
3.0~5.99 中度刺激性
6.0~8.0 强刺激性
表3部分实施例对完整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
表4部分实施例对破损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
试验结果实施例4和10中的组合物对家兔正常皮肤刺激反应分值为零,表明无刺激性;对损伤皮肤刺激的平均反应值也为零,表明对损伤皮肤也无刺激性。实施例4中的组合物各组分的含量(重量百分比)是实施例1-4中最高的,实施例10中的组合物组分的种类是实施例5-10中最多的(实施例5-10中相同组分的含量相同),因此本试验结果也证明了其他实施例中的组合物无皮肤刺激性。
2、皮肤过敏性试验
过敏性是机体对接触的化学物质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皮肤致敏物质产生的过敏性不限于皮肤表层和局部的反应,而是整个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来物质损害形成的抗体反应。实质上皮肤过敏性反应不是化学物质的皮肤相容性问题,只是临床表现上出现皮肤症状,如红斑、水肿、风疹等。许多情况下,过敏性反应由透皮进入血液循环的物质引起,其症状主要为全身性反应。
(1)试验方法
选健康豚鼠,雌雄各半,按豚鼠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给药前24h将豚鼠背部两侧用剃须刀脱毛,每侧面积约4×4cm2。各组分别将相应药物(含实施例组合物4克、空白水溶液4克及1%的2,4-二硝基氯苯0.2m1)喷或涂在动物左侧脱毛区,其中阳性对照组为1%的2,4-二硝基氯苯(丙酮:麻油1:1比例的溶媒配制),给药后用一层消毒油纸和两层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持续6h进行致敏接触。试验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共计三次。末次给受试物致敏后14天(第28天),各组将相应药物(含实施例组合物4克、空白水溶液4克及1%的2,4-二硝基氯苯0.2m1)喷或涂在动物右侧脱毛区进行激发接触,其中阳性对照组为1%的2,4-二硝基氯苯,同样方法固定持续6小时。6小时后去掉受试药物,即刻观察,然后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按表5标准进行评分。按表6评价受试药物的致敏情况,致敏发生率的计算方法为出现皮肤红斑、水肿或全身性过敏反应的动物例数(不论程度轻重)除以动物总数。试验结果见表7。
表5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
表6皮肤过敏性评价标准
致敏发生率(%) 评价
0~10 无致敏性
11~30 轻度致敏性
31~60 中度致敏性
61~80 重度致敏性
81~100 极度致敏性
表7实施例喷雾剂豚鼠皮肤过敏性反应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4和10中的组合物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实施例4中的组合物各组分的含量(重量百分比)是实施例1-4中最高的,实施例10中的组合物组分的种类是实施例5-10中最多的(实施例5-10中相同组分的含量相同),因此本试验结果也证明了其他实施例的组合物无皮肤过敏性。
以上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过敏性试验都证实了以戊二醇的醇-水混合溶剂溶解水杨酸形成的组合物,其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是非常低的(试验中未观察到)。该组合物制备为治疗痤疮的药物或保健用品,不会产生刺激皮肤或导致皮肤过敏的副作用。
水杨酸是已知的具有治疗痤疮功能的化合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及美国皮肤病学会(AAD)准许的水杨酸安全浓度为0.5-2%,因此本发明组合物中水杨酸的重量百分比选择为0.5-2%。戊二醇的重量百分比与水杨酸的重量百分比相对应,是能够完全溶解水杨酸所需的最低量。水杨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5%时,对应戊二醇的重量百分比为8%;水杨酸的重量百分比为2%时,对应戊二醇的重量百分比为30%。
实施例药理效果评价——兔耳实验性角化模型:
动物:雄性大耳白兔(体重2~3kg)。
兔耳实验性角化模型制备:取兔23只,第1组3只为正常对照组,不涂煤焦油;余下20只兔,在双耳内侧耳管开口处2cm×2cm范围每天涂0.5mL煤焦油1次,连续2周。第15天随机取2只兔,用3mm直径打孔器制备左、右耳涂煤焦油处的4个耳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已形成兔耳实验性角化模型。
模型分组及结果判定标准:将余下的18只家兔分为6组(第2~7组),每组3只。第2组为生理盐水组,于双耳涂煤焦油处涂0.1mL生理盐水。第3、4、5、6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2、4、10的组合物,于双耳涂煤焦油处分别涂组合物0.1g。第7组为维A酸乳膏组,于双耳涂煤焦油处涂0.1%维A酸乳膏0.1g。以上各组均每天涂药2次,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24h,以3mm打孔器制作涂药处耳片标本(皮肤全层),以10%甲醛溶液固定后常规制作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
根据其表皮增厚及毛囊口扩张程度和角化物多少将标本的组织病理变化分为4级:无病理变化为-;毛囊漏斗部可见少量致密角化物为+;毛囊漏斗部可见中等量角化物,并向皮脂腺延伸为++;扩张的毛囊内有广泛的角化物为+++。
结果:兔耳涂煤焦油的部位的皮肤在1周后变干燥、粗糙且增厚,有痂片脱落;毛囊口扩张和角化过度。2周后,局部皮肤厚度和硬度增加;毛囊口有黑色角栓,且隆起呈痤疮丘疹状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痤疮模型形成。而正常对照组表皮不厚,角化物很少且疏松。分组给药3周后,第2组皮损无明显改善,表皮层仍增厚,毛囊有大量角化物。第3-7组明显改善,第3组表皮层变薄,毛囊角化物少量至大量;第4组表皮层也变薄,毛囊有中等量角化物且较疏松;第5组表皮变薄,毛囊无角化物;第6组表皮变薄,毛囊无角化物;第7组表皮层变薄,毛囊角化物少且疏松或无角化物。
表8兔耳实验性角化模型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2、4、10的组合物能够明显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和表皮的过度角化,并使表皮角质层变薄。根据痤疮治疗方面的公知常识,实施例1、2、4、10的组合物具有治疗痤疮的功能。根据实施例1、2、4、10的组合物的组分构成能够推断,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组合物都具有治疗痤疮的功能。在实施例5-10中,组合物中逐步增加其他具有不同功能的组分,这些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预计的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的最小值,以此值为优选值。
使用本发明组合物制备的药物或保健用品治疗痤疮时,可参考实施例药理效果评价试验中的用量,即每次将0.1克组合物喷或涂在2cm×2cm的痤疮患处,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3周。当然,使用者可以按照自身痤疮的严重程度适当增减用量或改变使用时间、频次。

Claims (1)

1.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含有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卞索氯铵、26-环氧已烯甘油醚、谷胱甘肽、维生素C、红没药醇、薄荷精油,所述的水杨酸、戊二醇、癸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锌、尿囊素、金缕梅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南瓜子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卞索氯铵、26-环氧已烯甘油醚、谷胱甘肽、维生素C、红没药醇、薄荷精油的重量百分比为:水杨酸 2%、戊二醇30%、癸二醇0.5%、吡咯烷酮羧酸锌0.5%、尿囊素0.5%、金缕梅提取物5%、积雪草提取物0.2%、南瓜子提取物1%、芦荟提取物0.2%、卞索氯铵0.15%、26-环氧已烯甘油醚0.2%、谷胱甘肽15%、维生素C10%、红没药醇0.05%、薄荷精油0.05%;所述的组合物用于制备湿巾,所述湿巾能够作为治疗痤疮的药物或保健用品。
CN201410086670.XA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 Active CN103816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6670.XA CN103816165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6670.XA CN103816165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6165A CN103816165A (zh) 2014-05-28
CN103816165B true CN103816165B (zh) 2019-03-01

Family

ID=5075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6670.XA Active CN103816165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61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61501A1 (en) * 2015-02-27 2016-08-31 Rottapharm Ltd.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CN105769698B (zh) * 2016-04-14 2019-08-23 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不含防腐剂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283704A (zh) * 2018-04-26 2018-07-17 马玉玲 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
GB201810923D0 (en) * 2018-07-03 2018-08-15 Blueberry Therapeutics Lt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treatment
GB201810925D0 (en) * 2018-07-03 2018-08-15 Blueberry Therapeutics Lt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CN111714404B (zh) * 2020-08-13 2022-06-28 广州市科能化妆品科研有限公司 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87114B (zh) * 2022-10-12 2023-10-03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一种抗菌肽组合物、含抗菌肽组合物的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34181A (zh) * 2022-11-07 2023-01-24 广州东耀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6858B1 (en) * 1998-02-12 2001-10-02 L'oreal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n aqueous dispersion of film-forming polymer particles containing 1,2-pentanediol
CN1620248A (zh) * 2002-02-19 2005-05-25 西姆莱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1,2-烷烃二醇的协同性混合物
CN1812775A (zh) * 2003-06-26 2006-08-02 艾美利亚皮肤医学股份公司 使用戊-1,5-二醇抑制抗生素耐药菌生长的方法
CN101664379A (zh) * 2009-09-22 2010-03-10 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杨酸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8859A (zh) * 2008-07-07 2011-06-08 艾美利亚皮肤医学股份公司 抗微生物组合物
CN102159198A (zh) * 2008-10-03 2011-08-17 邱文隆 皮肤感染的局部治疗
CN102245169A (zh) * 2008-10-15 2011-11-16 昆诺瓦制药公司 水杨酸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6858B1 (en) * 1998-02-12 2001-10-02 L'oreal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n aqueous dispersion of film-forming polymer particles containing 1,2-pentanediol
CN1620248A (zh) * 2002-02-19 2005-05-25 西姆莱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1,2-烷烃二醇的协同性混合物
CN1812775A (zh) * 2003-06-26 2006-08-02 艾美利亚皮肤医学股份公司 使用戊-1,5-二醇抑制抗生素耐药菌生长的方法
CN102088859A (zh) * 2008-07-07 2011-06-08 艾美利亚皮肤医学股份公司 抗微生物组合物
CN102159198A (zh) * 2008-10-03 2011-08-17 邱文隆 皮肤感染的局部治疗
CN102245169A (zh) * 2008-10-15 2011-11-16 昆诺瓦制药公司 水杨酸组合物
CN101664379A (zh) * 2009-09-22 2010-03-10 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杨酸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6165A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6165B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
KR101420599B1 (ko) 항여드름제를 함유하는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US20050232953A1 (en) Microemulsions having a binary phase differentiability and active substance differentiability,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their use, particularly for the topical supply of oxygen
SK2702000A3 (en) Dermatological and/or cosmetic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US10993922B2 (en) Topical skin care compositions
US20030104018A1 (en) Skin product having micro-spheres,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2023522932A (ja) 海産油から構成される新規な無水組成物
US20110236503A1 (en) Topical Skincare Composition
JP2020529392A (ja) 傷痕の予防または治療のための組成物
JP2002255725A (ja) 皮膚の処置
US7262224B2 (en) Cosmetic rejuvenating and healing product, method of its manufacture and uses thereof
CN105581916A (zh) 一种抗菌消炎型温和卸妆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25508A (zh) 一种预防妊娠纹产生的精华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6461A (zh) 含水解珍珠粉柔性纳米脂质体和沙棘油的保湿修复乳
JP2005519935A (ja) 皮膚薬用化粧品の送達用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JP2007332055A (ja) 皮膚外用剤
CN103830303A (zh) 一种预防褥疮的组合物
EP3638219A1 (en)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blepharitis
JP4368072B2 (ja) 皮膚外用剤
KR102038366B1 (ko) 여드름 피부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US20220354766A1 (en) Formulation for topical application to the skin or mucous membranes
US11045494B2 (en) Use of potassium hydr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tinic keratosis
KR20070006626A (ko) 피부의 국부조성물
CN105769621A (zh) 一种温和祛痘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H10251132A (ja) 物質を皮膚内へ送達する方法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