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2601A - 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2601A
CN103812601A CN201210444513.2A CN201210444513A CN103812601A CN 103812601 A CN103812601 A CN 103812601A CN 201210444513 A CN201210444513 A CN 201210444513A CN 103812601 A CN103812601 A CN 103812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r
rtbs
encoding rate
cqi
equival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45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445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26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5327 priority patent/WO201407179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2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2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SIR确定RFM;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根据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RTBS。通过本发明,节省了底层实现时大量的存储空间,同时,也增加了CQI调整的灵活性,更能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

Description

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称为HSDPA)技术是为了移动用户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而引入的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TD-SCDMA)系统中,通过引入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HS-PDSCH)来增强空中接口,并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for HS-DSCH,简称为HS-SCCH)和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igh Speed Shared Information Channel for HS-DSCH,简称为HS-SICH)来完成相关的控制机制,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 Modulation Coding,简称为AMC)技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技术等,增加了数据吞吐能力。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HS-PDSCH与HS-SICH的时序关系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HS-PDSCH与HS-SCCH的时序关系的示意图。
AMC是HSDPA的核心技术。一般的,利用调整信道的发射功率来改善信道传输质量,如果信道的信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dio,简称为SIR)较低,则增加发射功率,反之,则降低发射功率。在此过程中,信道编码是固定不变的,信道传输质量的提升,并不能直接提升传输速率,而AMC技术可以随着SIR的改善,选择合适的调制编码方式,当SIR较低时,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为QPSK)调制,当SIR较高时,可以采用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6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为16QAM),迅速增加数据传输能力。为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在HSDPA中,又引入了64QAM(64 Quadraure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方式。
对移动终端即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来说,需要测量下行HS-PDSCH的SIR,根据SIR,向基站提出HS-PDSCH的调制方式及传输块大小的建议,利用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为CQI),通过HS-SICH信道,发送给基站。
在TD-SCDMA的协议中,并没有给出TD-SCDMA模式下的CQI映射表,而构建CQI映射表,是实现HSDPA技术中自适应调制与编码的关键环节。UE通过对HS-PDSCH信道的SIR测量,利用CQI为基站提供了最大化的单次传输块大小的估计值,从而使传输速率达到最优化。CQI报告要求参考基站分配的HS-PDSCH资源,但没有限制只能通过HS-PDSCH资源来获得CQI。CQI包含两种信息:推荐的调制方式(Recommended Modulation Format,简称为RMF),推荐的传输块大小(Recommended Transport Block Size,简称为RTBS)。
通常的做法是预先通过系统仿真来确定SIR与CQI的对应关系映射表,现有技术的该映射表,UE通过接收HS-SCCH,获取下一个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情况;UE接收HS-PDSCH,并测量其SIR,查CQI映射表,得到CQI;UE根据确定的时序关系,在相应的HS-SICH上发送CQI。在完成SIR测量后,直接以SIR为索引查找该表,确定RMF和RTBS,但由于该表与具体的物理资源分配相关,而在TD-SCDMA系统中,物理资源的分配涉及到5个时隙,每时隙16个码道,全部分配情况有80种之多,如果遍历所有的资源分配可能,就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来保存CQI映射表,对于底层实现来说,占用的空间太大。而且在映射表固化后,无法进行调整。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CQI的计算方法,基于仿真平台,得到一条CQI和SIR的相关曲线,计算简单易行,但不支持64QAM调制方式,且由于曲线固定,无法针对外场复杂的实际情况,对CQI上报数据进行调整。另一种方案,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终端及其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占用空间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缺陷,但不支持64QAM调制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根据SIR与CQI的对应关系映射表来确定CQI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CQI的确定方法,包括:根据SIR确定RFM;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根据所述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RTBS。
优选地,根据所述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推荐的传输块大小RTBS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SIR的变化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调整所述RTBS。
优选地,根据所述SIR的变化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调整所述RTBS,包括:在所述SIR上升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RTBS提升第一预设等级;在所述SIR下降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RTBS降低第二预设等级。
优选地,根据所述等效编码效率和所述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RTBS,包括:根据所述等效编码率和所述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承载的比特数;从预设的传输块索引表中查找所述比特数对应的RTBS。
优选地,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承载的所述比特数:承载的所述比特数=当前分配的时隙数*每个时隙的码道数*一个码道传输的数据量*所述等效编码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CQI的确定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SIR确定RFM;查找模块,用于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RTBS。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IR的变化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调整所述RTBS。
优选地,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SIR上升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RTBS提升第一预设等级;在所述SIR下降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RTBS降低第二预设等级。
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等效编码率和所述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承载的比特数;查找单元,用于从预设的传输块索引表中查找所述比特数对应的RTBS。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任一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装置。
通过本发明,根据SIR确定RFM,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根据该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RTBS,避免了直接存储SIR与CQI之间的对应关系,只需要存储物理资源分配情况与SIR之间的对应关系,大大减少了需要存储的数据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HS-PDSCH与HS-SICH的时序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HS-PDSCH与HS-SCCH的时序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QI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CQI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第二确定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QI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CQI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的RTBS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优选的CQI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针对相关技术中根据SIR与CQI的对应关系映射表来确定CQI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QI的确定方案。该方案将SIR的测量结果映射成等效编码率,只需要存储一种物理资源分配情况与SIR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通过CQI映射表来确定RMF和RTBS,不需要存储SIR与CQI之间的对应关系,大大减少了需要存储的数据量,终端可以在测量出SIR后,查表得到等效编码率,再根据当前实际分配的物理资源,计算RMF和RTBS,同时,也可以针对复杂的外场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灵活方便。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CQI的确定方案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QI的确定装置,根据SIR和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来确定CQI。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QI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0、查找模块20和第二确定模块30。其中,第一确定模块10,用于根据SIR确定RFM;查找模块20,与第一确定模块10相耦合,用于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第二确定模块30,与查找模块20相耦合,用于根据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推荐的传输块大小RTBS。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确定模块10根据SIR确定RFM,查找模块20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第二确定模块30根据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推荐的传输块大小RTBS。避免了直接存储SIR与CQI之间的对应关系,只需要存储物理资源分配情况与SIR之间的对应关系,大大减少了需要存储的数据量。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CQI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调整模块40,与第二确定模块30相耦合,用于根据SIR的变化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调整RTBS。通过本优选实施方式,实现了针对外场情况,对CQI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调整灵活方便。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调整模块40,用于在SIR上升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将RTBS提升第一预设等级;在SIR下降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将RTBS降低第二预设等级。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第二确定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第二确定模块30可以包括:确定单元302,用于根据等效编码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承载的比特数;查找单元304,与确定单元302相耦合,用于从预设的传输块索引表中查找该比特数对应的RTBS。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单元304可以用于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承载的比特数:承载的比特数=当前分配的时隙数*每个时隙的码道数*一个码道传输的数据量*等效编码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上述任一个CQI的确定装置。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根据SIR确定RFM,并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根据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推荐的传输块大小RTBS。避免了直接存储SIR与CQI之间的对应关系,只需要存储物理资源分配情况与SIR之间的对应关系,大大减少了需要存储的数据量。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用户设备主要包括:存储模块602、SIR测量模块604、调制方式确定模块606和传输块大小确定模块608。其中,存储模块602,用于存储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SIR测量模块604,用于测量下行HS-PDSCH的SIR;调制方式确定模块606,用于根据SIR确定推荐的调制方式;传输块大小确定模块608,用于根据存储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和从HS-SCCH获得的物理资源分配情况,确定推荐的传输块大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QI的确定方法,用以利用上述用户设备或装置根据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确定CQI。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QI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702至步骤S706。
步骤S702,根据SIR确定RF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系统仿真及实测结果,设置固定时隙数和码道数下的等效编码率与SIR之间的映射关系表。测量下行HS-PDSCH的SIR,并根据SIR确定推荐的调制方式。
步骤S704,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查表得到测量得到的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接收HS-SCCH,解析HS-SCCH,获取HS-PDSCH的资源分配情况(包括时隙和码道信息),接收HS-PDSCH,并测量其SIR。
例如,根据SIR测量结果,查表确定推荐的调制方式,表1示出了一个SIR与等效编码率的映射表的实例。该表对应于一个时隙一个码道的资源分配情况,表中两组数据,各144个,第一组为SIR,第二组为相应的等效编码率。等效编码率从0.33到1,步长0.01,表中有两个突变点,即SIR=1.4047时,等效编码率从0.898突降到0.46,此时,调制方式从QPSK变为16QAM;第二个点,SIR=1.9238时,等效编码率从0.92,突降为0.62,此时,调制方式由16QAM,变为64QAM。
表1 SIR与等效编码率映射关系表
SIR 等效编码率
0.9828 0.33
0.9855 0.34
0.9895 0.35..
1.3727 0.898
1.4047 0.46
1.4106 0.47..
1.8840 0.92
1.9238 0.62
1.9359 0.63..
2.7414 0.99
2.7809 1
步骤S706,根据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RTBS。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RTBS之后,还包括:根据SIR的变化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调整RTBS。通过本优选实施方式,实现了针对外场情况,对CQI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调整灵活方便。
优选地,可以在SIR上升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将RTBS提升第一预设等级;在SIR下降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将RTBS降低第二预设等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等效编码效率和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RTBS时,可以根据等效编码率确定承载的比特数,并从预设的传输块索引表中查找比特数对应的RTBS。优选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承载的比特数:承载的比特数=当前分配的时隙数*每个时隙的码道数*一个码道传输的数据量*等效编码率。
例如,当前分配的物理资源为3个时隙,每时隙12个码道,SIR测量结果为1.41,则采用16QAM调制方式,等效编码率取最接近的1.4106这一组,即0.47,计算所能承载的比特数:88×12×3×0.47×4=5955.84,根据协议规定的传输块索引表,5955.84处于第46个值5744和第47个值6176之间,取较低者,所以RTBS=46。同时,还可以根据当前的SIR变化情况,微调RTBS:如SIR迅速升高,可取RTBS=47或48,反之,如果SIR迅速下降,则可取RTBS=45或44。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根据SIR确定RFM,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根据该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RTBS,避免了直接存储SIR与CQI之间的对应关系,只需要存储物理资源分配情况与SIR之间的对应关系,大大减少了需要存储的数据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CQI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802至步骤S806:
步骤S802,确定SIR与等效编码率的映射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系统仿真及实测结果,设置某种固定时隙数和码道数下的等效编码率与SIR之间的映射关系表。
步骤S804,根据测量的SIR确定推荐的调制方式及等效编码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测量下行HS-PDSCH的SIR,确定当前应采用的调制方式,并查表得到该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
步骤S806,根据当前分配的时隙数和码道数计等效编码效率确定推荐的传输块大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从HS-SCCH获得的物理资源分配情况,计算出当前推荐的传输块大小。计算过程:当前分配的时隙数×每个时隙的码道数×一个码道所能传输的数据量×等效编码率,得到所能承载的最大数据量,据此得到传输块大小。如果SIR迅速上升,可以适当地将传输块大小提升一级或二级,反之,则可将传输块大小降低一级或二级,从而达到灵活控制的目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采用SIR和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只保存了一种资源分配下的映射表,再根据当前的物理资源分配确定CQI信息,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的RTBS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902至步骤S906:
步骤S902,设置SIR与等效编码率的映射表;
步骤S904,根据测量的SIR结果确定等效编码率;
步骤S906,根据当前分配的时隙数和码道数及等效编码率,确定推荐的传输块的大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CQI的确定方法进行描述。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优选的CQI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1002至步骤S1012:
步骤S1002,UE接收HS-SCCH;
步骤S1004,解析HS-SCCH,获取HS-PDSCH的资源分配情况,其中,资源分配情况包括时隙信息和码道信息;
步骤S1006,接收HS-PDSCH;
步骤S1008,测量HS-PDSCH的SIR;
步骤S1010,查找预先设置的SIR与等效编码率的映射表;
步骤S1012,确定CQI。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SIR测量结果,查表确定调制方式,SIR与等效编码率的映射表如表1所示,该表对应于一个时隙一个码道的资源分配情况,表中两组数据,各144个,第一组为SIR,第二组为相应的等效编码率。等效编码率从0.33到1,步长0.01,表中有两个突变点,即SIR=1.4047时,等效编码率从0.898突降到0.46,此时,调制方式从QPSK变为16QAM;第二个点,SIR=1.9238时,等效编码率从0.92,突降为0.62,此时,调制方式由16QAM,变为64QAM。
假设当前分配的物理资源为3个时隙,每时隙12个码道,SIR测量结果为1.41,则采用16QAM调制方式,等效编码率取最接近的1.4106这一组,即0.47,计算所能承载的比特数:88×12×3×0.47×4=5955.84,根据协议规定的传输块索引表,5955.84处于第46个值5744和第47个值6176之间,取较低者,所以RTBS=46。
优选地,还可以根据当前的SIR变化情况,微调RTBS:如SIR迅速升高,可取RTBS=47或48,反之,如果SIR迅速下降,则可取RTBS=45或44。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节省了底层实现时大量的存储空间,同时,也增加了CQI调整的灵活性,更能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避免了直接存储SIR与CQI之间的对应关系,只需要存储物理资源分配情况与SIR之间的对应关系,大大减少了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并且,实现了针对外场情况,对CQI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调整灵活方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信干比SIR确定推荐的调制方式RFM;
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
根据所述等效编码效率和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推荐的传输块大小RTB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等效编码效率和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推荐的传输块大小RTBS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SIR的变化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调整所述RTB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SIR的变化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调整所述RTBS,包括:
在所述SIR上升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RTBS提升第一预设等级;
在所述SIR下降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RTBS降低第二预设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等效编码效率和所述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RTBS,包括:
根据所述等效编码率和所述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承载的比特数;
从预设的传输块索引表中查找所述比特数对应的RTB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式确定承载的所述比特数:
承载的所述比特数=当前分配的时隙数*每个时隙的码道数*一个码道传输的数据量*所述等效编码率。
6.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干比SIR确定推荐的调制方式RFM;
查找模块,用于从SIR与等效编码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SIR对应的等效编码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效编码效率和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的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推荐的传输块大小RTBS。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IR的变化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调整所述RTB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SIR上升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RTBS提升第一预设等级;在所述SIR下降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RTBS降低第二预设等级。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等效编码率和所述物理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承载的比特数;
查找单元,用于从预设的传输块索引表中查找所述比特数对应的RTBS。
1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1210444513.2A 2012-11-08 2012-11-08 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Pending CN1038126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4513.2A CN103812601A (zh) 2012-11-08 2012-11-08 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PCT/CN2013/085327 WO2014071797A1 (zh) 2012-11-08 2013-10-16 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4513.2A CN103812601A (zh) 2012-11-08 2012-11-08 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2601A true CN103812601A (zh) 2014-05-21

Family

ID=50684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4513.2A Pending CN103812601A (zh) 2012-11-08 2012-11-08 信道质量指示cqi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2601A (zh)
WO (1) WO2014071797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08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其sir估计方法
CN101521904A (zh) * 2009-04-01 2009-09-02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符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30991A (zh) * 2008-07-15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终端及其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方法
US20100135169A1 (en) * 2006-12-22 2010-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son (Publ)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65710A1 (en) * 2003-04-04 2008-07-10 Nokia Corporation Pilot structure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downlin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08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其sir估计方法
US20100135169A1 (en) * 2006-12-22 2010-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son (Publ)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30991A (zh) * 2008-07-15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终端及其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方法
CN101521904A (zh) * 2009-04-01 2009-09-02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符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71797A1 (zh) 201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5543B (zh) 控制信道单元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075144B (zh) 发送装置及控制信号映射方法
CN102223722B (zh) 下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559198A (zh) 一种基于pucch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633061A (zh) 传输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306453B (zh)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23812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终端设备和发送控制方法
CN101645731B (zh) 一种传输方式的配置方法
CN101569124A (zh) 控制信道的盲估计
CN102271354A (zh) 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4662982B (zh) 一种控制信道候选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045857B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资源的调度分配方法及基站
KR102621482B1 (ko) 짧은 시퀀스 신호의 그룹화 및 사용
CN101026429A (zh) 为多载波用户设备分配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方法
CN104812079A (zh) 一种pdcch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821470B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733602A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630991B (zh)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终端及其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方法
CN101998453A (zh) 信道质量测量指示信令的发送与接收方法
US20190349779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CN101841843A (zh) 连续性分组连接技术的下行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650610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92858B (zh) 在下行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实现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48286A (zh)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功率分配的方法和基站
CN101132202B (zh) 一种调整高速下行共享信道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