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1525B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1525B
CN103811525B CN201310364479.2A CN201310364479A CN103811525B CN 103811525 B CN103811525 B CN 103811525B CN 201310364479 A CN201310364479 A CN 201310364479A CN 103811525 B CN103811525 B CN 103811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mmon light
green
sub
b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44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1525A (zh
Inventor
朴镇镐
金官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0573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2291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11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1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1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1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10K50/13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with spacer layers between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6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a multi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a multi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括基板和在基板中限定的多个像素。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括:形成在基板上的阳极;与阳极相对的阴极;以及跨过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子像素区中的每一个形成的红色公共发光层、绿色公共发光层和蓝色公共发光层。蓝色公共发光层被布置在阳极上方并且与阳极相邻,绿色公共发光层被布置在蓝色公共发光层上方,并且红色公共发光层被布置在绿色公共发光层上方并且与阴极相邻。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在2012年11月1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128572和在2013年5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3-0057335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这些韩国专利申请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全面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新的平板显示设备的一种类型,有机发光显示设备是自发光显示设备,并且具有比液晶显示(LCD)设备更好的视角和对比度。此外,由于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不需要单独的背光,因此与LCD设备和其它平板显示设备相比,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可以制作得更轻更薄,具有良好功耗。此外,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利用低直流(DC)电压来驱动,具有快速响应时间,并且制造成本低。
在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中,电子和空穴从阴极和阳极分别注入到发光材料层,并且,当所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相结合的激发子从激发态转移到基态时,发出光。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类型根据光的发出方向被分类为顶部发光型、底部反射型和双发光型,并且根据驱动类型被分类为无源矩阵型和有源矩阵型。
具体地说,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括:第一电极(阳极)、空穴传输层、包括红色有机发光图案、绿色有机发光图案和蓝色有机发光图案的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第二电极(阴极),它们形成在红色像素区、绿色像素区和蓝色像素区的每一个中。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中,当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压时,空穴通过空穴传输层移动到发光材料层,电子通过电子传输层移动到发光材料层,并且空穴和电子在发光材料层中相结合,由此发光。
在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中,使用精细金属掩模(FMM)工艺对布置在基板上的两个电极之间的发光材料层进行构图。可以执行多次FMM工艺,以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当对不同像素应用FMM工艺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像素移动并且对准精细金属掩模。在该工艺期间,精细金属掩模可能无法恰当地对准,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缺陷。此外,每个FMM工艺可能需要位于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不同像素上方的掩模的对准。这种对准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其增加了制造费用并且延长了制造时间。此外,在FMM工艺中使用的掩模是非常昂贵的。因此,需要减少FMM工艺的数量并且简化制造过程。
发明内容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针对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高效白色有机发光显示设备(WOLED),该结构通过形成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材料层作为公共层而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光线,实现良好的光输出效率,保持颜色特性,并且能够简化过程以及节省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额外优点和特征一部分将在以下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一部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研读以下内容后将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本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以及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具体实施并广泛描述地,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设备,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括基板和在基板中限定的多个像素。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括:形成在基板上的阳极;与阳极相对的阴极;以及跨过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子像素区中的每一个形成的红色公共发光层、绿色公共发光层和蓝色公共发光层。蓝色公共发光层被布置在阳极上方并且与阳极相邻,绿色公共发光层被布置在蓝色公共发光层上方,并且红色公共发光层被布置在绿色公共发光层上方并且与阴极相邻。
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前述概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二者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申请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图2A至图2D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能带图的视图;以及
图3至图6是示意性地例示根据比较例和示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当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重点时,不提供该详细描述。
图1是示意性地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括:第一电极(阳极)110、空穴注入层120、第一空穴传输层130、蓝色公共发光层142、第二空穴传输层132、第一电子传输层150、绿色公共发光层144、第三空穴传输层134、第二电子传输层152、红色公共发光层146、第三电子传输层154、第二电子(阴极)160以及覆盖层170,它们依次被施加在限定了红色像素区Rp、绿色像素区Gp、蓝色像素区Bp和白色像素区Wp的基板(没有示出)上。
尽管没有示出,但是在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中,在基板(没有示出)上布置了多条选通线与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电力线,该多条选通线与多条数据线通过它们之间的交叉点限定了多个像素区Rp、Gp、Bp和Wp,平行于选通线与数据线中各自对应的线而延伸的多条电力线设置在基板(没有示出)上。在像素区Rp、Gp、Bp和Wp的每一个中布置有连接到对应的选通线与数据线的开关薄膜晶体管(TFT)和连接到该开关TFT的驱动TFT。这里,驱动TFT连接到第一电极110。
在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括位于第一电极110与面向第一电极110的第二电极160之间的有机层、空穴注入层120、第一空穴传输层130、第二空穴传输层132、第三空穴传输层134、蓝色公共发光层142、绿色公共发光层144、红色公共发光层146、第一电子传输层150、第二电子传输层152和第三电子传输层154。
在基板(没有示出)中的红色像素区Rp、绿色像素区Gp、蓝色像素区Bp和白色像素区Wp中以板状形成第一电极110。该第一电极110是反射电极,并且例如可以具有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括诸如铟锡氧化物(ITO)的透明导电材料层(具有高功函数)和诸如Ag或Ag合金的反射材料层。
在第一电极110的与红色像素区Rp、绿色像素区Gp、蓝色像素区Bp和白色像素区Wp相对应的相应位置上形成有空穴注入层120、第一空穴传输层130和蓝色公共发光层142。第一空穴传输层130可以被称为公共层,并且可以不设置空穴注入层120。空穴注入层120和第一空穴传输层130的厚度可以是大约10nm至50nm,但是可以考虑空穴注入特性和空穴传输特性进行调节。
在蓝色公共发光层142的、与绿色像素区Gp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二空穴传输层132。即,在蓝色公共发光层142与绿色公共发光层144之间形成第二空穴传输层132。第二空穴传输层132的厚度可以是大约50nm到100nm,但是可以考虑空穴传输特性进行调节。另选地,可以不设置第二空穴传输层132。
在绿色公共发光层144的、与红色像素区Rp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三空穴传输层134。即,在绿色公共发光层144与红色公共发光层146之间形成第三空穴传输层134。第三空穴传输层134的厚度可以是大约100nm到200nm,但是可以考虑空穴传输特性进行调节。另选地,可以不提供第三空穴传输层13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空穴传输层134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空穴传输层132的厚度,但是第三空穴传输层134的厚度不限于此。
在与红色像素区Rp、绿色像素区Gp、蓝色像素区Bp和白色像素区Wp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包括有蓝色公共发光层142、绿色公共发光层144和红色公共发光层146的发光材料层。即,在包括有白色像素区Wp的像素区的每一个中形成发光材料层作为公共层,并且因此甚至可以在没有精细金属掩模FMMD的情况下形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空穴传输层130上形成蓝色公共发光层142。在蓝色公共发光层142、被布置在与绿色像素区Gp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空穴传输层132和被布置在与蓝色像素区Bp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50上形成绿色公共发光层144。在被布置在与蓝色和白色像素区Bp和Wp相对应的相应位置处的绿色公共发光层144、被布置在与红色像素区Rp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三控制传输层134和被布置在与绿色像素区Gp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电子传输层152上形成红色公共发光层146。蓝色公共发光层142、绿色公共发光层144和红色公共发光层146的厚度可以是大约10nm至50nm,但是可以考虑发光特性进行调节。
在蓝色公共发光层142的与蓝色像素区Bp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一电子传输层150。即,第一电子传输层150形成在蓝色公共发光层142与绿色公共发光层144之间。第一电子传输层150的厚度可以是大约10nm至50nm,但是可以考虑电子传输特性进行调节。另选地,可以不设置第一电子传输层150。
在绿色公共发光层144的与绿色像素区Gp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二电子传输层152。即,第二电子传输层152形成在绿色公共发光层144与红色公共发光层146之间。第二电子传输层152的厚度可以是大约10nm至50nm,但是可以考虑电子传输特性进行调节。另选地,可以不设置第二电子传输层152。
可以在红色公共发光层146的、与红色像素区Rp、绿色像素区Gp、蓝色像素区Bp和白色像素区Wp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三电子传输层154,并且因此可以将第三电子传输层154称为公共层。第三电子传输层154的厚度可以是大约25nm至35nm,但是可以考虑电子传输特性进行调节。第三电子传输层154可以用作电子传输和注入层,但是也可以在该第三电子传输层154上单独形成电子注入层。
在第三电子传输层154上形成第二电极160。例如,第二电极160由Mg和Ag的合金(Mg:Ag)形成,并且具有半透射特性。即,通过第二电极160将从红色、绿色和蓝色公共发光层发出的光传递到外部,在该第二电极160中,因为第二电极160具有半透射特性,所以一些光线被再次传递到第一电极110。
因此,在第一电极110(用作反射电极)与第二电极160之间进行重复性反射。这被称为微腔效应。即,光线在阳极(其为第一电极110)与作为第二电极160的阴极之间的腔中被重复反射,由此提高了光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从蓝色公共发光层142、绿色公共发光层144和红色公共发光层146分别发出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因此,对被定义为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60之间的距离的腔的厚度“d”进行不同地设置。即,绿色像素区Gp的厚度“d”小于发出具有最长波长的红光的红色像素区Rp的厚度,并且大于发出具有最短波长的蓝光的蓝色像素区Bp的厚度。此外,为了发出白光,白色像素区Wp具有比蓝色像素区Bp更小的厚度。
在本发明中,每一个像素区域中的厚度,即,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60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调节第二空穴传输层132与第三空穴传输层134以及第一电子传输层150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52各自的厚度而变化。因此,在本发明中,第三空穴传输层134的厚度大于第二空穴传输层132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52的厚度总和,并且第一电子传输层150的厚度小于第二空穴传输层132与第二电子传输层152的厚度总和。
覆盖层170提高光提取效应,并且可以由第一到第三空穴传输层130、132和134的材料、第一到第三电子传输层150、152和154、以及蓝色、绿色和红色公共发光层142、144和146的基质材料中的一种形成。另选地,可以不设置覆盖层17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保持光输出效率和颜色特性,并且同时实现高质量图像。
同时,为了在像素区Rp、Gp、Bp和Wp的每一个中形成材料图案,与每个像素区相对应地使用具有开口的FMM。在这种情况下,在单独室中使用FMM的工艺被需要用于形成具有不同厚度的第二空穴传输层132和第三空穴传输层134以及第一电子传输层150和第二电子传输层152。
首先,形成第一电极110,并且然后,在第一室中在没有FMM的情况下形成空穴注入层120和第一空穴传输层130。可以通过将P型掺杂物(例如,硼(B))掺杂到第一空穴传输层130的材料中形成空穴注入层120。随后,在第二室中在没有FMM的情况下由蓝色有机材料形成的蓝色公共发光层142。
随后,在第三室中使用第一FMM而在绿色像素区Gp中形成第二空穴传输层132。可以通过将P型掺杂物(例如,硼(B))掺杂到第一空穴传输层130的材料中形成第二空穴传输层132。随后,在第四室中使用第二FMM而在蓝色像素区Bp中形成第三空穴传输层134。可以通过将N型掺杂物(例如,磷(P))掺杂到第三电子传输层154的材料中形成第三空穴传输层134。随后,在第五室中在没有FMM的情况下由绿色有机材料形成绿色公共发光层144。
随后,在第六室中使用第三FMM而在红色像素区Rp中形成第三空穴传输层134。可以通过将P型掺杂物(例如,硼(B))掺杂到第一空穴传输层130的材料中形成第三空穴传输层134。随后,在第七室中使用第四FMM而在绿色像素区Gp中形成第二电子传输层152。可以通过将N型掺杂物(例如,磷(P))掺杂到第三电子传输层154的材料中形成第二电子传输层152。
随后,在第八室中在没有FMM的情况下由红色有机材料形成红色公共发光层146。最后,在第九室到第十一室中在没有FMM的情况下分别形成第三电子传输层154、第二电极160和覆盖层170。
即,可以在总共十一个室中使用四个FMM来执行工艺,以实现微腔结构。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能够解决由于有缺陷的掩模而引起的问题,简化工艺并且节省制造成本。
图2A至图2D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能带图的视图。这里,图2A例示红色发光的视图,图2B是例示绿色发光的视图,图2C是例示蓝色发光的视图,并且图2D是例示白色发光的视图。
通常,从第一电极110注入空穴,并且从第二电极160注入电子。因此,空穴和电子相结合,以在发光层中形成激发子,并且当激发子从激发态转移到基态时,发出与能量相对应的光作为可见光。
如图2A所示,从第一电极110注入的空穴和从第二电极160注入的电子相结合,以在红色公共发光层146中形成激发子,由此发出红光。此时,由于第三空穴传输层134完全阻止了从第二电极160注入的电子的传递,因此,不能从绿色公共发光层144或蓝色公共发光层142发出光,而只有红色公共发光层146发光。
如图2B所示,从第一电极110注入的空穴和从第二电极160注入的电子相结合,以在绿色公共发光层144中形成激发子,由此发出绿光。此时,由于第二空穴传输层132完全阻止了从第二电极160注入的电子的传递并且第二电子传输层152完全阻止了从第一电极110注入的空穴的传递,因此不能从红色公共发光层146和蓝色公共发光层142发出光,而只有绿色公共发光层144发光。
如图2C所示,从第一电极110注入的空穴和从第二电极160注入的电子相结合,以在蓝色公共发光层142中形成激发子,由此发出蓝光。此时,由于第一电子传输层150完全阻止了从第一电极110注入的空穴的传递,因此不能从红色公共发光层146和绿色公共发光层144发出光,而只有蓝色公共发光层142发光。
如图2D所示,从第一电极110注入的空穴和从第二电极160注入的电子相结合,以同时在公共发光层(即,蓝色公共发光层142、绿色公共发光层144和红色公共发光层146)中形成激发子,由此发出白光。此时,由于从第一电极110注入的空穴和从第二电极160注入的电子在传递中没有被阻止,并且因此所有公共发光层都发光。
为了提供详细的描述,绿色公共发光层的能带隙大于红色公共发光层的能带隙,并且小于蓝色公共发光层的能带隙。即,电子和空穴首先相结合而在具有宽能带隙的层中发光,然后,当电子和空穴在具有比该宽能带隙更窄的能带隙的层中再次相结合时,可以发光。然而,电子和空穴首先相结合而在具有窄能带隙的层中发光,然后,当电子和空穴在具有比该窄能带隙更宽的能带隙的层中再次相结合时,不能发光。
因此,如在图1的红色像素区Rp中,在蓝色公共发光层、绿色公共发光层、第三空穴传输层和红色公共发光层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60之间依次堆叠的结构中,电子和空穴相结合,以在红色公共发光层中发光,然后,由于在第三空穴传输层中阻止了电子传递,因此不能从绿色和蓝色公共发光层发光。
此外,如在图1的绿色像素区Gp中,在蓝色公共发光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绿色公共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红色公共发光层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60之间依次堆叠的结构中,电子和空穴相结合,以在绿色公共发光层中发光,然后,不能从具有宽能带隙的蓝色公共发光层发光。
此外,如在图1的蓝色像素区Bp中,在蓝色公共发光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绿色公共发光层和红色公共发光层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60之间依次堆叠的结构中,电子和空穴相结合,以在蓝色公共发光层中发光,然后,由于在第一电子传输层中阻止了空穴传递,因此不能从绿色和红色公共发光层发光。
此外,如在图1的白色像素区Wp中,在蓝色公共发光层、绿色公共发光层和红色公共发光层在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60之间依次堆叠的结构中,电子和空穴相结合,以在所有公共发光层中发光。
图3至图6是示意性地例示根据比较例和示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截面图。这里,图3例示了比较例1的结构,图4例示了示例2的结构,图5例示了示例3的结构,并且图6例示了示例4的结构。
首先,表1将比较例1(图3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颜色坐标和有效特性与示例1(图1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颜色坐标和有效特性相比较。
即,估计具有如下结构的比较例1,以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示例1)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特性相比较。比较例1具有使用红色滤色器(红色C/F)、绿色滤色器(绿色C/F)和蓝色滤色器(蓝色C/F)发出白光的结构。
[表1]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示例1)与比较例1之间几乎没有颜色特性差别,并且与比较例1相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示例1)的有效特性(efficient characteristic)改善了。
接下来,表2将比较例1(图3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与示例2到示例4(图4到图6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颜色坐标和有效特性相比较。
[表2]
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示例2到示例4)与比较例1之间几乎没有颜色特性差别,并且与比较例1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示例2到示例4)的有效特性改善了。
因此,尽管红色、绿色和蓝色公共发光材料层被堆叠作为公共层,但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可以保持颜色特性并且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图像。
在本说明书中,例示了顶部发光型有机发光显示设备(OLED),但是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此。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各种类型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诸如底部发光型、双发光型、级联型(tandem type)等等。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材料层作为公共层来实现发出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的结构,本发明实现了良好的光输出效率,并且保持了颜色特性。即,不需要在每个像素区中形成单独的发光材料层,并且因此,在不使用FMM的情况下形成了发光材料层。因此,阻止了颜色混合,并且克服了由于有缺陷的掩模而引起的问题,简化了工艺,并且节省了制造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设备,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括:
基板;
在所述基板中限定的多个像素,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所述像素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阳极;
与所述阳极相对的阴极;
跨过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蓝色子像素区和白色子像素区中的每一个形成的红色公共发光层、绿色公共发光层和蓝色公共发光层,其中,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被布置在所述阳极上方并且与所述阳极相邻,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被布置在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上方,并且所述红色公共发光层被布置在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上方并且与所述阴极相邻,
其中,堆叠在所述白色子像素中的所述红色公共发光层、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和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使得从所述白色子像素中输出白光,
其中,所述红色子像素包括位于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与所述红色公共发光层之间的电子阻挡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绿色子像素包括位于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与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之间的电子阻挡层以及位于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与所述红色公共发光层之间的空穴阻挡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蓝色子像素包括位于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与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之间的空穴阻挡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白色子像素不具有电子阻挡层和空穴阻挡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之间的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其中,堆叠在所述红色子像素中的、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层的厚度不同于以下厚度中的至少一个:堆叠在所述蓝色子像素中的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层的厚度、堆叠在所述绿色子像素中的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层的厚度或堆叠在所述白色子像素中的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阴极上的覆盖层。
8.一种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基板上形成阳极;
形成与所述阳极相对的阴极;
跨过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蓝色子像素区和白色子像素区中的每一个在所述阳极上方并与所述阳极相邻地形成蓝色公共发光层;
跨过所述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蓝色子像素区和白色子像素区中的每一个在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上方形成绿色公共发光层;
跨过所述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蓝色子像素区和白色子像素区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上方并与所述阴极相邻地形成红色公共发光层;以及
在所述白色子像素中在不具有中间层的情况下按照相应次序依次堆叠蓝色公共发光层、绿色公共发光层和红色公共发光层,使得发出蓝光、绿光和红光,由此从所述白色子像素区中输出白光,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精细金属掩模FMM工艺在所述红色子像素区中在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与所述红色公共发光层之间形成电子阻挡层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蓝色公共发光层的步骤包括:在不使用精细金属掩模FMM工艺的情况下形成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绿色公共发光层的步骤包括:在不使用精细金属掩模FMM工艺的情况下形成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红色公共发光层的步骤包括:在不使用精细金属掩模FMM工艺的情况下形成所述红色公共发光层。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精细金属掩模FMM工艺在所述绿色子像素区中在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与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之间形成电子阻挡层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FMM工艺在所述绿色子像素区中在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与所述红色公共发光层之间形成空穴阻挡层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精细金属掩模FMM工艺在所述蓝色子像素区中在所述绿色公共发光层与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之间形成空穴阻挡层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阳极与所述蓝色公共发光层之间形成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调节堆叠在所述红色子像素区、所述绿色子像素区、所述蓝色子像素区和所述白色子像素区中的至少一个中的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层的厚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堆叠在所述红色子像素中的层的厚度不同于以下厚度中的至少一个:堆叠在所述蓝色子像素中的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层的厚度、堆叠在所述绿色子像素中的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层的厚度或堆叠在所述白色子像素中的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层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阴极上形成覆盖层。
CN201310364479.2A 2012-11-14 2013-08-20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Active CN103811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20128572 2012-11-14
KR10-2012-0128572 2012-11-14
KR10-2013-0057335 2013-05-21
KR1020130057335A KR101622913B1 (ko) 2012-11-14 2013-05-21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1525A CN103811525A (zh) 2014-05-21
CN103811525B true CN103811525B (zh) 2016-12-28

Family

ID=50680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4479.2A Active CN103811525B (zh) 2012-11-14 2013-08-20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8921842B2 (zh)
CN (1) CN1038115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20710A (ko) * 2011-04-25 2012-11-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46157B1 (ko) * 2012-12-21 2019-12-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207263B2 (ja) * 2013-07-03 2017-10-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99838B1 (ko) * 2014-10-31 2021-09-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4659067B (zh) * 2015-02-06 2018-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设备
KR102424966B1 (ko) * 2015-02-13 2022-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4795016B (zh) * 2015-04-22 2016-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4766563B (zh) * 2015-04-23 2016-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835783A (zh) * 2015-05-12 2015-08-12 中山大学 一种量子点薄膜阵列制备方法
KR102324876B1 (ko) * 2015-08-18 2021-11-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80132B1 (ko) * 2015-09-22 2022-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GB2542568B (en) * 2015-09-22 2018-05-30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hich emits white light
KR102440237B1 (ko) * 2015-11-03 2022-09-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표시장치
KR102350510B1 (ko) 2015-11-12 2022-01-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574052B1 (ko) 2015-11-19 2023-09-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463519B1 (ko) * 2015-12-17 2022-11-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6098954B (zh) * 2016-06-30 2018-0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65917B (zh) * 2016-07-28 2021-01-1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565916B (zh) * 2016-07-28 2021-02-0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785489B (zh) * 2016-08-26 2019-12-0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JP2018049983A (ja) * 2016-09-23 2018-03-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
JP7015089B2 (ja) * 2016-09-30 2022-02-02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パネルと表示装置、並びに該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の製造方法
KR102662277B1 (ko) 2016-10-31 2024-05-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80053140A (ko) 2016-11-11 2018-05-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TWI658583B (zh) * 2017-06-14 2019-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陣列及其製造方法
KR102511045B1 (ko) * 2017-11-03 2023-03-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CN108598134A (zh) * 2018-05-30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742252B (zh) 2019-01-08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20018140A (ko) * 2020-08-05 2022-0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조사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527A (zh) * 2003-09-15 2005-03-2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全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2204862A2 (en) * 2008-12-26 2010-07-07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2163615A (zh) * 2010-01-27 2011-08-24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器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216778A (ja) * 2010-04-01 2011-10-27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738408A (zh) * 2011-04-01 2012-10-1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光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4182B2 (en) 2005-06-29 2009-07-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Broadband light tandem OLED display
JP2007234268A (ja) * 2006-02-28 2007-09-13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
JP5403860B2 (ja) 2006-10-10 2014-01-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64882B1 (ko) 2006-12-28 2008-10-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8104029A1 (en) 2007-02-28 2008-09-04 Sophinity Pty Ltd Dispenser
JP5053956B2 (ja) * 2008-06-20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JP5117326B2 (ja) * 2008-08-29 2013-01-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75863B2 (ja) * 2008-09-26 2011-09-21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82937B1 (ko) * 2008-12-02 2016-0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058109B1 (ko) * 2009-09-15 2011-08-2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651521B1 (ko) 2009-09-25 2016-08-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의료용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1739384B1 (ko) 2010-12-24 2017-05-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이트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184937B (zh) 2011-05-03 2013-08-21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58636B1 (ko) * 2011-06-14 2018-05-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201324758A (zh) * 2011-12-05 2013-06-16 Au Optronics Corp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TW201324891A (zh) * 2011-12-05 2013-06-16 Au Optronics Corp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KR101998627B1 (ko) * 2013-01-25 2019-07-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527A (zh) * 2003-09-15 2005-03-2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全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2204862A2 (en) * 2008-12-26 2010-07-07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2163615A (zh) * 2010-01-27 2011-08-24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器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216778A (ja) * 2010-04-01 2011-10-27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738408A (zh) * 2011-04-01 2012-10-1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光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70517B2 (en) 2017-02-14
US20160079312A1 (en) 2016-03-17
US8921842B2 (en) 2014-12-30
US9214497B2 (en) 2015-12-15
US20150099322A1 (en) 2015-04-09
CN103811525A (zh) 2014-05-21
US20140131674A1 (en) 201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1525B (zh)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该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US10418577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2277563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US964059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3187429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283549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color saturatio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17012112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82643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122943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KR101950827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3187539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25736A (zh) 白色有机发光装置
CN104953040A (zh)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CN106784356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
JP2020524391A (ja)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CN104716264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应用该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
KR20220163324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4851988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KR101960377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27502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40088980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