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6759B - 一种自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6759B
CN103806759B CN201210442733.1A CN201210442733A CN103806759B CN 103806759 B CN103806759 B CN 103806759B CN 201210442733 A CN201210442733 A CN 201210442733A CN 103806759 B CN103806759 B CN 103806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ocking
dead bolt
sticking departmen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27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6759A (zh
Inventor
王斌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Lia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427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06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06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6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6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6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锁,包括锁壳,锁舌构件,摆动件,和触发组件,所述锁舌构件上设有在其锁壳内部分上的锁定部;所述摆动轴设置在比位于锁入终端位置的所述锁定部偏向锁出方向处,所述摆动件设有抵触部;在锁入状态,所述锁舌构件具有受所述触发组件推力而向锁入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的空间;所述摆动件上施加有趋向于锁出方向旋转的旋转偏压力,在所述锁舌构件上施加有使其沿锁出方向推出的锁出偏压力;在锁入位置,所述旋转偏压力和所述锁出偏压力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抵触部之间构成自锁压力。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自动锁结构复杂,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动锁。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锁。
背景技术
锁按用途可分为进户门锁(也称防盗锁)、房间内门锁、浴室门锁、厨房和通道锁。其中,进户门是每个家庭的大门,是家里家外的分水岭,它必须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能起到保险、安全防范的作用。
中国专利文献CN102235119A公开了一种防盗自动锁,包括面板、锁体、锁头凸轮、主锁舌、主锁舌齿板、推板、传动钩、凸轮片、带双侧斜面的斜舌、传动杆、手柄凸轮,主锁舌固定在主锁舌齿板上,主锁舌齿板上下可活动地设在锁体中,主锁舌齿板与锁体之间设有主锁舌扭簧,主锁舌齿板上设有与凸轮相配合的齿钩,推板左右可活动地设置在锁体上,推板与锁体之间设置有推板扭簧,主锁舌齿板上设有定位柱,推板上设有与定位柱相配合的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以及与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侧部相配相连通的定位柱活动槽,传动钩和凸轮片分别可转动地相邻接设置在锁体上,传动钩的一端与推板传动连接,传动钩的另一端与凸轮片传动连接,斜舌通过斜舌定位架上下可活动地设置在锁体中,斜舌定位架与锁体之间设有斜舌弹簧,斜舌定痊架与凸轮片传动连接,手柄凸轮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上,手柄凸轮与传动钩传动连接,传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上,传动杆的一端与主锁舌齿板活动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手柄凸轮传动连接。
上述专利文献的防盗自动锁的使用过程如下:
上锁:压动斜舌,带动斜舌定位架动作,使单向片顶住凸轮片的凸台带动凸轮片转动,凸轮片带动传动钩转动使推板向右移动,主锁舌齿板上的定位柱脱离下定位孔,主锁舌齿板在主锁舌扭簧的带动下使主锁舌弹出,此时斜舌继续缩进使单向片与凸轮片、传动钩及推板在推板扭簧的带动下复位,主锁舌齿板上的定位柱进入上定位孔,主锁舌齿板被锁定在锁定位置,从而实现主锁舌的自动上锁功能。
使用锁头开锁:锁头凸轮的转动首先推开推板使主锁舌齿板上的定位柱脱离上定位孔,锁头凸轮的转动继而带动主锁舌齿板的齿钩下行,当主锁舌齿板上的定位柱达到下定位孔位置时,推板在推板扭簧的带动下复位,主锁舌齿板上的定位柱进入下定位孔,主锁舌齿板被锁定在开启位置,主锁舌缩进,实现锁头开启。
使用执手开锁:通过执手凸轮的转动首先带动传动钩转动使推板向右移动,主锁舌齿板上的定位柱脱离上定位孔,执手凸轮继续转动,传动钩设有的传动销与执手凸轮脱开并进入执手凸轮设有的牵引槽中,执手凸轮的转动继而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主锁舌齿板下行,当主锁舌齿板上的定位柱到达下定位孔位置时,推板在推板扭簧的带动下复位,主锁舌齿板上的定位柱进入下定位孔,主锁舌齿板被锁定在开启位置,主锁舌缩进,实现执手开启。
即上述专利文献的自动锁在自动上锁和开锁过程中,推板只能在推板扭簧和锁头凸轮的作用下沿垂直于锁出方向水平移动,主锁舌齿板在主锁舌扭簧的作用下有一个向锁出方向的偏压力,为了使上述专利文献的自动锁能自动上锁和开锁,该防盗自动锁所设置的传动元件多,结构非常复杂。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中为了使防盗锁功能更加齐全还公开了一保险组件,包括保险锁舌,保险锁舌定位架,保险凸轮,保险锁舌通过保险锁舌定位架上下可活动地设置在锁体中,保险凸轮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中,保险锁舌定位架上设有与保险凸轮相配合的锁定缺口。使用时,通过手动保险组件的旋钮,通过旋钮带动保险凸轮在锁定缺口中滑动,当保险凸轮卡在锁定缺口最上边时,其锁舌锁出壳体外,从上边去推锁舌其都处于锁定状态而不能缩回,当保险凸轮在锁定缺口的最下边时,其锁舌缩回壳体内,从下边去推锁舌其都处于锁定状态而不能锁出。
上述保险组件在现有技术中被广泛使用,即该保险组件在锁出或回缩的锁定缺口内各设置有一个锁定位,但该保险组件仅仅起锁定的作用;且该保险组件与上述的自动锁的主体部分是分开使用的,是对上述防盗自动锁的补充,为了使该自动锁具有锁定功能需要另外增加一个保险组件,因此,使整个自动锁元件更多,结构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自动锁结构复杂,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动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自动锁,包括
锁壳;
锁舌构件,设置在所述锁壳内,并限制为沿锁出方向在锁出终端位置与锁入终端位置之间往复滑动;
摆动件,设置在所述锁壳内,并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锁壳上;受操作机构驱动而绕位置固定的摆动轴旋转;和
触发组件,包括在锁入状态下伸出所述锁壳前面板并与门框部分相作用的触头,连接在所述触头上并与所述锁舌构件相作用的触发部;
所述锁舌构件上设有在其锁壳内部分上的锁定部;
所述摆动轴设置在比位于锁入终端位置的所述锁定部偏向锁出方向处,所述摆动件设有适于带动所述锁定部向锁入方向移动并在锁入位置与所述锁定部抵靠配合的抵触部,在所述抵触部与所述锁定部接触位置的法线与相应位置的转动半径重合;在锁入状态,所述锁舌构件具有受所述触发组件推力而向锁入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的空间;
所述摆动件上施加有趋向于锁出方向旋转的旋转偏压力,在所述锁舌构件上施加有使其沿锁出方向推出的锁出偏压力;在锁入位置,所述旋转偏压力和所述锁出偏压力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抵触部之间构成自锁压力。
所述摆动轴设置在所述锁定部位于锁出终端的位置与位于锁入终端的位置之间。
所述锁舌构件包括用于安装锁舌的锁舌板,所述锁舌板上成型有牵引槽,所述牵引槽中适于所述抵触部作用的边缘为引导边缘,所述锁定部为成型在所述牵引槽的所述引导边缘上的锁定缺口;所述抵触部为固定在所述摆动件上且适于嵌入所述锁定缺口的柱形销;所述牵引槽具有适于所述柱形销在锁入锁定状态下沿锁入锁出方向往复移动的空间。
所述引导边缘中起到锁入作用的为锁入引导边缘,至少两个所述锁定缺口布置在所述柱形销在所述锁入引导边缘的移动范围内。
所述锁定缺口由两个直边构成,其中一个直边形成所述锁定部与所述抵触部的接触位置,在该直边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直边;所述柱形销的截面具有一个由两条直边构成的角;所述柱形销截面中的所述角的两条直边在所述柱形销嵌入所述锁定缺口时,分别与所述锁定缺口的两条直边对应。
所述锁定缺口为圆弧轮廓,所述柱形销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摆动轴偏离所述锁定部的移动路径。
所述抵触部包括沿运动轨迹设置的两个所述柱形销;所述牵引槽有沿锁出方向靠后的锁入引导边缘及沿锁出方向靠前的锁出引导边缘,所述锁入引导边缘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的交叉点上成型有所述锁定缺口;所述锁入引导边缘及所述锁出引导边缘从所述锁定缺口向所述抵触部具有垂直于锁入锁出方向的移动分量一侧延伸。
所述锁定部包括锁入锁定部和比所述锁入锁定部在锁出方向更靠前的锁出锁定部;所述摆动件上的所述抵触部适于分别抵靠锁入状态的所述锁入锁定部上和在锁出状态的所述锁出锁定部上。
所述锁出锁定部与所述锁入锁定部镜像对应。
所述抵触部朝向克服所述旋转偏压力方向的移动不受阻碍。
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摆动轴共轴,所述摆动件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操作机构上。
所述操作机构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摆动轴分离且平行设置;在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摆动件之间设有一个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操作机构上的齿啮合传动部件,在所述摆动件上成型有以所述摆动轴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从动齿组,在所述齿啮合传动部件上成型有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与从动齿组相配合的主动齿组。
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分离设置的执手操作组件和锁芯操作组件,所述执手操作组件和所述锁芯操作组件上的旋转轴线分别与所述摆动轴分离且平行设置;所述从动齿组分别成型在所述摆动件上与所述执手操作组件和所述锁芯操作组件对应的运动接触区间内。
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触头受门框上朝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无效位置,受门框上朝关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有效位置。
所述触发部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锁舌上的沿门开闭方向设置的滑道上,所述滑道上靠近沿开门时最后离开门框的一端设有从所述滑道向锁入方向凹进的凹道,在所述凹道处设有对所述触发部施加锁出方向偏压力的复位弹簧。
具有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壳内通过联动机构与所述锁舌构件联动锁入锁出的天地杆驱动连接件,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与所述锁壳底板及所述锁壳盖板之间设有引导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由成型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或所述锁舌板两者之一上的长条形斜槽及设置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或所述锁舌板两者另一个上的联动滑块构成,所述联动滑块的两侧壁与所述斜槽的两侧壁面面接触。
具有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壳内通过导向机构引导而相对所述锁壳往复移动的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所述导向机构由成型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或所述锁壳两者之一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条形槽及设置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或所述锁壳两者另一个上的导向滑块构成,所述导向滑块的两侧壁与所述条形槽的两侧壁面面接触。
所述条形槽为成型于所述锁壳的所述锁壳底板或所述锁壳的所述盖板上的通槽,所述导向滑块呈弯折型,成型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位于所述锁壳内的端部,由伸入所述通槽内且垂直连接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本体的第一垂直部分和伸出所述通槽沿平行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本体方向弯折的第一水平部分构成,所述第一垂直部分的长度与所述条形槽的深度相当,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紧贴所述锁壳设置,所述条形槽的一端成型有适合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穿过的进入缺口,所述导向滑块的所述第一水平部分从所述进入缺口进入且使所述第一垂直部分滑入所述条形槽中。
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位于所述锁壳外的端部成型有钩舌,所述钩舌由垂直连接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本体端部一侧的第二垂直部分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垂直部分且沿垂直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方向的投影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部分重合的第二水平部分。
还包括一间隙补偿装置,所述间隙补偿装置包括一间隙补偿锁舌和成型在所述间隙补偿锁舌上的斜面,所述间隙补偿锁舌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所述锁舌构件上,与所述锁舌构件同步动作。
所述锁舌内部成型有容纳腔;至少一个压合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随所述锁舌的移动,同步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移动;在所述锁壳与所述压合组件之间设有推拉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在所述锁舌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压合组件沿门扇移动方向伸出或缩入所述容纳腔,所述压合组件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锁舌槽中时与所述锁舌槽的槽孔侧缘紧密贴合。
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副钩舌连杆,在所述副钩舌连杆朝向门扇移动方向的靠近所述锁舌的表面上固定设置的凸起;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锁舌槽中时所述凸起与所述锁舌槽的槽孔侧缘紧密贴合。
所述副钩舌连杆上固定设置有钩头,所述钩头与所述凸起同侧设置,且可沿门扇移动方向伸出或缩入所述容纳腔。
所述副钩舌连杆通过相对所述锁舌固定位置设置的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推拉机构包括,
推压装置,设置在所述锁壳与所述副钩舌连杆之间,并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锁舌槽后与所述副钩舌连杆上设置所述凸起和所述钩头一侧相对的另一侧面相贴合,压迫所述副钩舌连杆绕所述转轴朝向所述凸起伸出所述锁舌的方向转动;
复位装置,用于向所述副钩舌连杆施加使所述凸起缩入所述容纳腔的偏压力。
所述推压装置具有设置在所述锁壳上的推压销和可绕所述推压销轴线转动的滚轮;和/或所述复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副钩舌连杆与所述锁舌之间的卡簧。
所述锁舌内设有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上的所述凸起的伸出方向相反。
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围绕同一个所述转轴转动,且所述推压装置同时压迫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转向。
所述锁舌还包括至少一个具有驱动部和主钩体的主钩舌,所述主钩体在锁舌移动方向上相对所述锁舌固定,且在平行于所述锁壳底板的平面内并垂直于所述锁舌移动方向可相对平移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锁舌中,使所述主钩体的锁止端部可在所述驱动部的带动下沿平行于所述锁壳底板的平面内伸出或缩入所述容纳腔。
所述驱动部包括,
导向槽,设置在所述锁壳的所述锁壳底板或所述锁壳盖板上,并与所述锁舌移动方向成一夹角;
驱动销,固定连接在所述主钩体位于所述容纳腔的部分,并垂直于所述锁壳底板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导向槽的倾斜方向适于在所述锁舌处于完全伸出状态时控制所述锁止端部完全伸出所述锁舌,在所述锁舌处于完全缩入状态时控制所述锁止端部完全缩入所述锁舌。
所述导向槽的长度适于在所述锁舌完全伸出或缩入时,所述驱动销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两端。
所述导向槽与所述锁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为30°。
所述锁舌包括两个所述主钩舌,两个所述锁止端部的伸出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锁舌构件上设有在其锁壳内部分上的锁定部;所述摆动轴设置在比位于锁入终端位置的所述锁定部偏向锁出方向处,所述摆动件设有适于带动所述锁定部向锁入方向移动并在锁入位置与所述锁定部抵靠配合的抵触部,在所述抵触部与所述锁定部接触位置的法线与相应位置的转动半径重合;在锁入状态,所述锁舌构件具有受所述触发组件推力而向锁入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的空间;所述摆动件上施加有趋向于锁出方向旋转的旋转偏压力,在所述锁舌构件上施加有使其沿锁出方向推出的锁出偏压力;在锁入位置,所述旋转偏压力和所述锁出偏压力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抵触部之间构成自锁压力,即通过放置偏压力和锁出偏压力的共同作用,使本发明所述自动锁的抵触部在锁入状态时与锁定部紧紧相抵而实现自锁,犹如两根倾斜的支杆相互抵靠,当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其中一个偏压力失效时,在另一个偏压力的作用下自动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更加简单。
(2)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摆动轴设置在所述锁定部位于锁出终端的位置与位于锁入终端的位置之间,优选所述摆动轴偏离所述锁定部的移动路径使旋转偏压力和锁出偏压力的作用更容易实现自锁。
(3)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锁舌构件包括用于安装锁舌的锁舌板,所述锁舌板上成型有牵引槽,所述牵引槽中适于所述抵触部作用的边缘为引导边缘,所述锁定部为成型在所述牵引槽的所述引导边缘上的锁定缺口;所述抵触部为固定在所述摆动件上且适于嵌入所述锁定缺口的柱形销;所述牵引槽具有适于所述柱形销在锁入锁定状态下沿锁入锁出方向往复移动的空间,该结构实现容易,自锁可靠。
(4)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抵触部包括沿运动轨迹设置的两个所述柱形销;所述牵引槽有沿锁出方向靠后的锁入引导边缘及沿锁出方向靠前的锁出引导边缘,所述锁入引导边缘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的交叉点上成型有所述锁定缺口;所述锁入引导边缘及所述锁出引导边缘从所述锁定缺口向所述抵触部具有垂直于锁入锁出方向的移动分量一侧延伸,因此,抵触部在摆动是摆动的角度就减少很多,从而使执手或锁芯旋转的角度也小,方便操作者使用。
(5)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锁出锁定部与所述锁入锁定部镜像对应,生产时模具开发更简单,成本更低。
(6)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摆动轴共轴,所述摆动件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操作机构上,适用于执手和锁芯都在同一轴线的自动锁。
(7)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触发组件的所述触头受门框上朝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无效位置,受门框上朝关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有效位置,使用时只要用门或手动按压触头,就可使锁舌锁出,使人在出门时不用再用钥匙上锁,操作更加简单,也保证不会忘记上锁。
(8)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锁舌构件包括锁舌和至少一个连接杆,连接杆靠近锁舌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凸起,凸起在连接杆的带动下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伸出或缩入容纳腔,且凸起的表面适于在凸起完全伸出时与锁舌槽的槽孔内壁紧密贴合;这样的设计,即使锁舌和锁舌槽之间出现了空隙,凸起也可以顶住锁舌槽的边框,防止锁舌在锁舌槽内发生晃动,避免了噪音和晃动造成的部件损坏,保证了住户的正常休息,并且增加了门锁的使用寿命。
(9)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还包括一间隙补偿装置,所述间隙补偿装置包括一间隙补偿锁舌和成型在所述间隙补偿锁舌上的斜面,所述间隙补偿锁舌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所述锁舌构件上,与所述锁舌构件同步动作,可使相同的自动锁适用于不同样式的门中,通过间隙补偿装置使门和自动锁配合更加紧密。
(10)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中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壁与所述斜槽的两侧壁面面接触,相比现有技术中抵触部与斜槽的线面接触,面面接触使得滑块与斜槽的接触面积更大,这样两者在接触处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强力就变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线面接触所导致的长时间使用下出现的接触面的凹凸不平,有利于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运行的平稳性。
(11)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的导向机构中的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条形槽为面面接触,这样,既保证了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在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左右晃动,又使得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条形槽中滑动时的接触处面积变大,接触处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强力变小,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12)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的所述第二滑块呈弯折型,其垂直部分外表面与所述条形槽的工作面面面接触,保证了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在运行中不会出现左右方向的晃动,而其水平部分与成型有所述条形槽的外壳外表面紧贴(面面接触),保证了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在运行中不会出现沿垂直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方向上的跳动,有利于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运行的平稳性和导向机构的使用寿命。
(13)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钩舌部分由垂直连接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顶端一侧的第二垂直部分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垂直部分的第二水平部分构成,当有强大外力施加于所述第二水平部分时,根据受力原理,与所述水平部分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垂直部分会承担部分外力,这样,所述第二水平部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与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同一平面的钩舌部分而言能够承受更强的外力,提高了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锁的防盗性能。
(14)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锁舌构件的连接杆上固定设置有钩头,钩头与凸起同侧设置,且可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伸出或缩入容纳腔。这样的设计,如果住户没有将门关到预定位置,凸起会对锁舌槽边框产生挤压,从而将门归位到预定位置,此时锁舌和钩头可以正常伸出,从而保证了锁舌的安全性。
(15)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所述锁舌构件的容纳腔内设置有转轴,转轴与锁舌固定设置,连接杆与转轴可转动地连接;连接杆与设置凸起和钩头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为一斜面,且连接杆在推拉机构的带动下移动,推拉机构包括,推压装置,设置在锁壳内且可沿自身轴线转动,推压装置的轴固定设置在锁壳的外壁上,推压装置与连接杆的斜面相贴合,且适于在连接杆随锁舌伸出时压住斜面迫使连接杆转向;复位装置,用于向连接杆施加使钩头缩入容纳腔的偏压力。这样的设计,当锁舌伸出锁壳时,推压装置可以压住连接杆,使得钩头和凸起伸出锁舌并达到预设位置,在锁舌伸出的同时即可实现钩头和凸起的自动伸出,结构简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16)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锁舌还包括至少一个主钩舌,主钩舌具有驱动部和主钩体,主钩体的锁止端部可在驱动部的带动下沿平行于侧所述锁壳前面板门沿的方向伸出或缩入容纳腔。这样的设计,在锁舌完全伸出时,钩头和主钩舌分别朝不同方向伸出,进一步提高了锁舌的安全性。
(17)在本发明所述的自动锁中,锁舌包括两个主钩舌和两个连接杆,两个锁止端部的伸出方向相反,两个钩头的伸出方向相反,即在锁舌完全伸出时,钩头和主钩舌会向四个不同的方向伸出,进一步提高了锁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一中所述自动锁锁出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锁舌构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操作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一中所述自动锁锁入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一中所述自动锁中所述摆动轴偏离所述锁定部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二中所述自动锁锁出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二中所述自动锁锁入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二中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二中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二中第一种锁舌构件锁止状态时副钩舌连杆部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二中第一种锁舌构件锁止状态时主钩舌部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二中第一种锁舌构件开启状态时副钩舌连杆部分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二中第一种锁舌构件开启状态时主钩舌部分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二中第二种锁舌构件锁止状态时副钩舌连杆部分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二中第二种锁舌构件开启状态时副钩舌连杆部分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二中第三种锁舌构件锁止状态时主钩舌部分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三中所述自动锁锁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三中所述自动锁锁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三中触发组件处于触发有效位置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三中触发组件被门框挤压时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三中触发组件处于触发无效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锁壳,11-锁壳前面板;
2-锁舌构件,21-锁舌板,22-牵引槽,23-锁定部,231-锁入锁定部,232-锁出锁定部,233-锁入引导边缘,234-锁出引导边缘,24-锁舌,241-容纳腔,242-滑道,2421-凹道,243-复位弹簧,25-副钩舌连杆,251-凸起,252-钩头,26-转轴,27-推压装置,28-主钩体,281-锁止端部,29-驱动销,30-导向槽,301-直线段,302-倾斜段;
3-摆动件,31-摆动轴,32-第一从动齿组,33-第二从动齿组,34-抵触部,341-锁入圆柱销,3411-锁入抵触点,3412-锁出抵触点,342-锁出圆柱销,3421-锁入锁止点,3422-锁出锁止点;
4-触发组件,41-触头,42-触发部;
5-操作机构,51-执手操作组件,511-第一旋转轴线,52-锁芯操作组件,521-第二旋转轴线,531-第一主动齿组,532-第二主动齿组,54-动力轴;
6-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0-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1-斜槽,62-第一滑块,63-条形槽,64-进入缺口,65-第一垂直部分,66-第一水平部分,67-第二垂直部分,68-第二水平部分;
7-间隙补偿装置,71-斜面;
A-锁出方向,C-旋转偏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说明中,术语“锁出”的含义为锁舌板移动到锁舌伸出锁舌面板的状态。术语“锁入”的含义为锁舌板移动到锁舌缩入锁舌面板的状态。相应地“锁出方向”是指锁舌板锁出过程的移动方向。“锁入方向”即指锁舌板锁入过程的移动方向。
实施例一
图1-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锁实施方式,包括锁壳1、锁舌构件2、摆动件3和触发组件4;
所述锁舌构件2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并限制为沿锁出方向A在锁出终端位置与锁入终端位置之间往复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舌构件2包括用于安装锁舌24的锁舌板21,所述锁舌板21上成型有牵引槽22,所述牵引槽22中适于所述抵触部34作用的边缘为引导边缘;
所述摆动件3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并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锁壳1上;受操作机构5驱动而绕位置固定的摆动轴31旋转;在所述操作机构5与所述摆动件3之间设有一个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操作机构5上的齿啮合传动部件,在所述摆动件3上成型有以所述摆动轴31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从动齿组,在所述齿啮合传动部件上成型有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与从动齿组相配合的主动齿组,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操作机构5包括分离设置的执手操作组件51和锁芯操作组件52(如图3所示),所述执手操作组的第一旋转轴线511和所述锁芯操作组件52上的第二旋转轴线521分别与所述摆动轴31分离且平行设置;在执手操作组件51与所述摆动件3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执手操作组件51上的第一齿啮合传动部件,即执手操作组件51与第一齿啮合传动部件同轴且同步运动,在所述摆动件3上成型有以所述摆动轴31为中心弧形分布的第一从动齿组32,在所述第一啮合传动部件上成型有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511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与第一从动齿组32相配合的第一主动齿组531,所述第一从动齿组32成型在所述摆动件3上与所述执手操作组件51对应的运动接触区间内;在锁芯操作组件52与所述摆动件3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锁芯操作组件52上的第二齿啮合传动部件,即锁芯操作组件52与第二齿啮合传动部件同轴且同步运动,在所述摆动件3上成型有以所述摆动轴31为中心弧形分布的第二从动齿组33,在所述第二啮合传动部件上成型有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521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与第二从动齿组33相配合的第二主动齿组532,所述第二从动齿组33成型在所述摆动件3上与所述锁芯操作组件52对应的运动接触区间内;
所述触发组件4,包括在锁入状态下伸出所述锁壳前面板11并与门框部分相作用的触头41,连接在所述触头41上并与所述锁舌构件2相作用的触发部42;
其中,所述锁舌构件2上设有在其锁壳1内部分上的锁定部23;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锁定部23为成型在所述牵引槽22的边缘上的锁定缺口,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锁定缺口由两个直边构成,其中一个直边形成所述锁定部23与所述抵触部34的接触位置,在该直边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直边,如图2所示;
所述摆动轴31设置在所述锁定部23位于锁出终端的位置与位于锁入终端的位置之间,所述摆动轴31设置在比位于锁入终端位置的所述锁定部23偏向锁出方向A处,所述摆动件3设有适于带动所述锁定部23向锁入方向移动并在锁入位置与所述锁定部23抵靠配合的抵触部34,在所述抵触部34与所述锁定部23接触位置的法线与相应位置的转动半径重合;在锁入状态,所述锁舌构件2具有受所述触发组件4推力而向锁入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的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抵触部34为固定在所述摆动件3上且适于嵌入所述锁定缺口的柱形销,所述柱形销的截面具有一个由两条直边构成的角,本实施例中所述柱形销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柱形销截面中的所述角的两条直边在所述柱形销嵌入所述锁定缺口时,分别于所述锁定缺口的两条直边对应;所述牵引槽22具有适于所述柱形销在锁入锁定状态沿锁入锁出方向A往复移动的空间;三个所述锁入锁定部231布置在所述柱形销在所述牵引槽22的锁入引导边缘233的移动范围内;还包括三个比所述锁入锁定部231在锁出方向A更靠前的锁出锁定部232,所述摆动件3上的所述抵触部34适于分别抵靠锁入状态的所述锁入锁定部231上和在锁出状态的所述锁出锁定部232上;所述锁出锁定部232与所述锁入锁定部231镜像对应;
所述摆动件3上施加有趋向于锁出方向A旋转的旋转偏压力C,本实施例中旋转偏压力C通过第一扭簧施加,所述第一扭簧一端固定在锁壳1上,另一端抵住摆动件3,使其有趋向锁出方向A旋转的力,优选所述抵触部34朝向克服所述旋转偏压力C方向的移动不受阻碍,在所述锁舌构件2上施加有使其沿锁出方向A推出的锁出偏压力,本实施例中的锁出偏压力通过第二扭簧施加,所述第二扭簧一端固定在锁壳1上,另一端抵住锁舌构件2上,使其有趋向锁出方向A推力;在锁入位置,所述旋转偏压力C和所述锁出偏压力在所述锁定部23与所述抵触部34之间构成自锁压力;
此外,为了使摆动件3和锁舌构件2之间更容易形成自锁压力,优选所述摆动轴31偏离所述锁定部23的移动路径,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自动锁的使用过程如下:
执手锁入:自动锁的初始状态为锁出状态(如图1所示),在所述旋转偏压力C和所述锁出偏压力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部23与所述抵触部34相互抵触构成自锁压力,在没有外力的破坏这种自锁压力时,自动锁一直保持其原有状态,即抵触部34抵靠在第一锁出锁定部,当有人在室内需要出门时,以图示位置逆时针旋转所述执手,通过外力去突破自锁压力,所述执手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摆动件3旋转,依次所述摆动件3的抵触部34脱离与所述第一锁出锁定部的锁定卡入第二锁出锁定部,所述摆动件3的抵触部34脱离与所述第二锁出锁定部的锁定卡入第三锁出锁定部,直至所述摆动件3的抵触部34脱离与所述第二锁出锁定部的锁定卡入第一锁入锁定部,再继续旋转执手,依次所述摆动件3的抵触部34脱离与所述第一锁入锁定部的锁定卡入第二锁入锁定部,所述摆动件3的抵触部34脱离与所述第二锁入锁定部的锁定卡入第三锁入锁定部,锁舌24完全锁入,完成锁入动作。
当然,如果没有设置多级锁入锁定部231的话,所述摆动件3的抵触部34在脱离与所述第二锁出锁定部的锁定后就带动锁舌构件2迅速锁入,不会在中间有停顿。
锁出:当自动锁处于锁入状态(如图4所示),在所述旋转偏压力C和所述锁出偏压力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部23与所述抵触部34相互抵触构成自锁压力,抵触部34抵靠所述锁入锁定部231,使用时对所述触头41施加一个锁入方向的作用力,该锁入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是关门的时候触头41与门框接触产生的挤压力,触头41在门框的挤压作用下往锁入方向移动,触发部42运动带动触发部42,触发部42推动锁舌板21也往锁入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使牵引槽22上的锁入锁定部231与摆动件3上的抵触部34分离,摆动件3在旋转偏压力C的作用下向锁出方向A旋转,当挤压作用力消失后,即当触发组件4进入门框中相应的锁舌槽内,锁舌板21在摆动件3的带动下向锁出方向A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锁舌24锁出,当抵触部34抵靠在所述第一锁出锁定部,完成锁出(如图1所示)。
锁芯锁入:自动锁为锁出状态,当有人在室外需要进入室内时,使用钥匙旋转所述锁芯,所述锁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摆动件3往锁入方向旋转,使所述摆动件3的抵触部34脱离与所述锁出锁定部232的锁定,锁芯继续旋转,所述抵触部34转向锁入方向并抵靠锁入引导边缘233的第一锁定缺口,继续旋转执手,抵触部34带动所述锁舌板21一起往锁入方向移动,因所述摆动件3绕摆动轴31作旋转运动,所述摆动件3的抵触部34沿所述牵引槽22的边缘并朝锁入引导边缘233的第二锁定缺口移动,如果此时释放锁芯,摆动件3在旋转偏压力C的作用下向锁出方向A旋转,锁舌板21在锁出偏压力的作用下向锁出方向A移动,直至抵触部34抵靠锁出侧的第一锁定缺口停止,即当使用者换手或出于安全考虑,需要旋转超过180度以上,中途需要停顿的情况时,锁舌24不至于会重新锁出,中途停顿后继续旋转锁芯,抵触部34从第一锁定缺口移至第二锁定缺口,完成锁芯锁入,如图4所示。
实施例二
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锁,包括锁壳1、锁舌构件2、摆动件3和触发组件4;
所述锁舌构件2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并限制为沿锁出方向A在锁出终端位置与锁入终端位置之间往复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舌构件2包括用于安装锁舌2的锁舌板21,所述锁舌板21上成型有牵引槽22,所述牵引槽22中适于所述抵触部34作用的边缘为引导边缘;
所述摆动件3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并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锁壳1上;受操作机构5驱动而绕位置固定的摆动轴31旋转;在所述操作机构5与所述摆动件3之间设有一个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操作机构5上的齿啮合传动部件,在所述摆动件3上成型有以所述摆动轴31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从动齿组,在所述齿啮合传动部件上成型有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与从动齿组相配合的主动齿组,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5包括分离设置的执手操作组件51和锁芯操作组件52,所述执手操作组的第一旋转轴线511与所述摆动轴31重合,所述锁芯操作组件52上的第二旋转轴线521与所述摆动轴31分离且平行设置;在锁芯操作组件52与所述摆动件3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锁芯操作组件52上的第二齿啮合传动部件,在所述摆动件3上成型有以所述摆动轴31为中心弧形分布的第二从动齿组33,在所述第二啮合传动部件上成型有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521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与第二从动齿组33相配合的第二主动齿组532,所述第二从动齿组33成型在所述摆动件3上与所述锁芯操作组件52对应的运动接触区间内;
所述触发组件4,包括在锁入状态下伸出所述锁壳前面板11并与门框部分相作用的触头41,连接在所述触头41上并与所述锁舌构件2相作用的触发部42;
其中,所述锁舌构件2上设有在其锁壳1内部分上的锁定部23;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锁定部23为成型在所述牵引槽22的边缘上的锁定缺口,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锁定缺口由两个直边构成,其中一个直边形成所述锁定部23与所述抵触部34的接触位置,在该直边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直边;
所述摆动轴31设置在比位于锁入终端位置的所述锁定部23偏向锁出方向A处,所述摆动件3设有适于带动所述锁定部23向锁入方向移动并在锁入位置与所述锁定部23抵靠配合的抵触部34,在所述抵触部34与所述锁定部23接触位置的法线与相应位置的转动半径重合,优选所述摆动轴31设置在所述锁定部23位于锁出终端的位置与位于锁入终端的位置之间;在锁入状态,所述锁舌构件2具有受所述触发组件4推力而向锁入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的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抵触部34为固定在所述摆动件3上且适于嵌入所述锁定缺口的柱形销,所述柱形销的截面具有一个由两条直边构成的角;所述柱形销截面中的所述角的两条直边在所述柱形销嵌入所述锁定缺口时,分别于所述锁定缺口的两条直边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柱形销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牵引槽22具有适于所述柱形销在锁入锁定状态沿锁入锁出方向A往复移动的空间;两个所述锁定缺口布置在所述柱形销在所述牵引槽22的锁入引导边缘233的移动范围内;
所述摆动件3上施加有趋向于锁出方向A旋转的旋转偏压力C,优选所述抵触部34朝向克服所述旋转偏压力C方向的移动不受阻碍,在所述锁舌构件2上施加有使其沿锁出方向A推出的锁出偏压力;在锁入位置,所述旋转偏压力C和所述锁出偏压力在所述锁定部23与所述抵触部34之间构成自锁压力。为了使移动的轨迹更短,使所述摆动件3摆动的角度更小,便于旋转很少的角度即可锁入或锁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锁在使用时,与实施一不同之处于在于,所述执手不需要通过传动机构传递力,而是由执手直接带动摆动件3旋转,其他步骤同实施例一。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包括一间隙补偿装置7,所述间隙补偿装置7包括一间隙补偿锁舌和成型在所述间隙补偿锁舌上的斜面71,所述间隙补偿锁舌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所述锁舌构件2上,与所述锁舌构件2同步动作。
图10-图13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舌构件2的实施方式,其包括:锁舌24、一组压合组件、与所述压合组件对应的推拉机构。所述锁舌24内部成型有容纳腔241;所述压合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41中,包括通过在所述锁舌24的固定板上固定位置设置的转轴26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41内的副钩舌连杆25和在所述副钩舌连杆25朝向门扇移动方向的靠近所述锁舌24的表面上固定设置的凸起251和比所述凸起251更靠近所述锁舌伸出端的钩头252;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上的所述凸起251的伸出方向相反,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25围绕同一个所述转轴26转动。所述推拉机构,设置在所述锁壳1与所述压合组件之间,在所述锁舌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11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副钩舌连杆25同步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11的方向移动,进而推动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上的所述凸起251和所述钩头252沿门扇移动方向伸出或缩入所述容纳腔241,在所述锁舌进入所述锁舌槽中时所述凸起251与所述锁舌槽的槽孔侧缘紧密贴合。所述推拉机构由推压装置27、复位装置组成。其中所述推压装置27具有设置在所述锁壳1上的推压销和可绕所述推压销轴线转动的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上设置所述凸起251和所述钩头252一侧相对的另一侧面相贴合,且适于在所述副钩舌连杆25随锁舌伸出时压迫所述副钩舌连杆25绕所述转轴26朝向所述凸起251伸出所述锁舌的方向转动,所述推压装置27同时压迫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25转向。所述复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与所述锁舌24之间的卡簧,用于向所述副钩舌连杆25施加使所述凸起251缩入所述容纳腔241的偏压力。所述锁舌还包括两个具有驱动部和主钩体28的主钩舌,所述主钩体28通过设置在所述锁舌内的导轨被限制在锁舌移动方向上相对所述锁舌固定,且在平行于所述锁壳底板的平面内并垂直于所述锁舌移动方向可相对平移移动,使所述主钩体28的锁止端部281可在所述驱动部的带动下沿平行于所述锁壳底板的平面内按相反的方向伸出或缩入所述容纳腔241。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壳1的所述锁壳底板或所述锁壳盖板上,并与所述锁舌24移动方向成一30°角度夹角的导向槽30及固定连接在所述主钩体28位于所述容纳腔241的部分,并垂直于所述锁壳底板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30内的所述驱动销29。所述导向槽30的倾斜方向适于在所述锁舌24处于完全伸出状态时控制所述锁止端部281完全伸出所述锁舌24,在所述锁舌24处于完全缩入状态时控制所述锁止端部281完全缩入所述锁舌24。所述导向槽30的长度适于在所述锁舌24完全伸出或缩入时,所述驱动销29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30的两端。
在所述锁舌24从锁入状态向锁出状态运动过程中,所述推压装置27固定置在所述锁壳1上的所述推压销上旋转的滚轮抵靠着所述压合组件中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上设置所述凸起251和所述钩头252一侧相对的另一侧面,随着所述固定在所述锁舌24的所述容纳腔241中的所述转轴26带着所述副钩舌连杆25想着锁出的方向移动,所述转轴26逐渐接近所述推压销,使得所述推压销上的所述滚轮推压着所述副钩舌连杆25克服所述卡簧的偏压力朝向带动所述凸起251和所述钩头252沿门扇移动方向伸出所述容纳腔241。这样在所述锁舌24进入所述锁舌槽中时所述凸起251与所述锁舌槽的槽孔侧缘紧密贴合,而所述钩头252则伸入所述锁舌槽内的空腔中形成在所述锁舌24移动方向上所述钩头252的投影重合在所述锁舌槽的内侧缘壁上。同时设置在所述锁舌24内的所述主钩舌通过设置在所述锁壳1的所述锁壳底板或所述锁壳盖板上的所述导向槽30及固定在所述主钩体28上的所述驱动销29之间的配合,随着所述锁舌24的移动带动所述主钩舌的所述主钩体28在所述锁舌24移动方向上同步移动的同时,固定在所述主钩体28伤的所述驱动销29随着所述导向槽30的导向作用带动所述主钩体28在平行于所述锁壳底板的平面内并垂直于所述锁舌24移动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主钩体28上的所述锁止端部281也伸出所述锁舌24的所述容纳腔241,伸入所述锁舌槽内的空腔中,形成在所述锁舌24移动方向上与所述锁止端部的投影也重合在所述锁舌槽的内侧缘壁上。
由于所述凸起251与所述锁舌槽的槽孔侧缘紧密贴合使得所述锁舌24与门框之间形成稳定的结合关系,避免门扇受到风力等外力作用而晃动,及由此产生的噪音。而伸出所述锁舌侧面的所述钩头252和所述锁止端部则可以避免在门锁被撬动时,阻止所述锁舌24从所述锁舌槽中退出。
在所述锁舌24从锁出状态向锁入状态运动过程中,随着所述转轴26与所述推压销之间的距离越离越远,所述滚轮对所述副钩舌连杆25的推压逐渐减少,所述副钩舌连杆25在所述卡簧的偏压力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凸起251和所述钩头252缩回所述锁舌24的所述容纳腔241中。同时,所述主钩体28也在所述导轨的限制下,随着所述驱动销29在所述导向槽30中滑动,而被带回所述锁舌24的所述容纳腔241中。这样解除了所述锁舌24相对所述锁舌槽的锁止,所述锁舌24可以顺畅地缩回所述锁壳1中。
在本实施例中,推压装置27也可以替换成通过一滑槽(图中未示出)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锁舌24的所述容纳腔241中的销轴,该销轴具有一个向锁入方向延伸预定长度的止动钩,在所述锁舌24进入所述锁舌槽后,所述销轴的止动钩与所述锁壳1的所述面板接触,并受此作用停止随所述锁舌24移动,而与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上设置所述凸起251和所述钩头252一侧相对的另一侧面相贴合,压迫所述副钩舌连杆25绕所述转轴26朝向所述凸起251伸出所述锁舌24的方向转动。
此外,所述压合组件也可以用一个相对所述锁舌24在门扇移动方向滑动的滑动件替换摆动形式的副钩舌连杆25,而所述推拉机构采用上述主钩舌的所述驱动部的结构。
如图14-15所示,是对图10-13所示实施例的一个替换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26和所述推压装置27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25分别围绕各自的所述转轴26转动,并分别由各自的所述推压装置27压迫转向。本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与图8-11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如图14所示,是本发明锁舌构件2的另一实施例。与图8-11所示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30包括直线段301和倾斜段302,所述直线段301平行于所述锁舌24伸缩的方向,所述倾斜段302与所述门沿之间的角度为30度-60度,且所述直线段301和所述倾斜段302之间光滑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段302与所述门沿之间的角度为45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锁止端部281还可以向相同的方向伸出,同样,两个所述钩头252也可以向相同的方向伸出。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所述主锁舌24的数目还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更多。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所述副钩舌连杆25的数目还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更多。
本实施例中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包括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与锁舌板21之间设有使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随锁舌24同步锁出与锁入的联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通过联动机构与所述锁舌构件2联动锁入锁出的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与所述锁壳1之间设有使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由成型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或所述锁舌板21两者之一上的长条形斜槽61及设置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或所述锁舌板21两者另一个上的第一滑块62构成,所述第一滑块62的两侧壁与所述斜槽61的两侧壁面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62的两侧壁与所述斜槽61的两侧壁面面接触的设计,使得滑块在所述斜槽中滑动过程中两者的接触面积变大,显而易见,两者在接触处单位面积承受压强力变小,这样在长时间使用下不容易出现接触面处凹凸不平的情况,既有利于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运行的平稳性,又增强了滑块和斜槽的使用寿命。
所述斜槽61成型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上,所述第一滑块62成型于所述锁舌板21上,所述第一滑块62随所述锁舌板21沿水平方向往返移动且在所述斜槽61中滑动,带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沿竖直方向往返移动,在使用中,所述第一滑块62一方面随所述锁舌板21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方面在所述斜槽61中与所述斜槽面面接触在槽内滑动,这样,所述第一滑块就会带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沿竖直方向上移动。
作为可以变换的方式,所述斜槽61也可以成型于所述锁舌板21上,而所述第一滑块62成型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上,所述斜槽61随所述锁舌板21沿水平方向往返移动,带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沿竖直方向往返移动。
所述导向机构由成型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或所述锁壳1两者之一上的条形槽63及设置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或所述锁壳1两者另一个上的第二滑块构成,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壁与所述条形槽63的两侧壁面面接触,这样,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在左右方向上就被卡住,保证了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在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左右晃动,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条形槽中滑动时的接触处面积变大,所以两者在接触处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强力变小,有利于两者使用寿命的延长,在此基础上,所述条形槽63为成型于所述锁壳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通槽,所述第二滑块呈弯折型,成型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位于所述锁壳1内的端部,由伸入所述通槽内且垂直连接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的第一垂直部分65和伸出所述通槽沿平行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方向弯折的第一水平部分66构成,所述第一垂直部分65的长度与所述条形槽63的深度相当,所述第一水平部分66紧贴所述锁壳1设置,所述条形槽63的一端成型有适合所述第一水平部分66穿过的进入缺口64,所述第二滑块的所述第一水平部分66从所述进入缺口64进入且使所述第一垂直部分65滑入所述条形槽63中。
在使用中,所述第二滑块10的所述第一水平部分66通过成型在所述条形槽63一端的进入缺口进入所述条形槽63,所述第二滑块10的所述第一垂直部分65滑入所述条形槽63,且所述第一垂直部分65与所述条形槽63的两侧壁面面接触,当所述第一滑块62随所述锁舌板21沿锁出方向A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一滑块62在所述斜槽61中滑动带动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行锁出,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条形槽中滑动并防止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在左右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滑块62运动至所述斜槽61的远离所述外壳上下两侧壁的一端时,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完成锁出;当所述第一滑块62随所述锁舌板21沿锁入方向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一滑块62在所述斜槽61中滑动带动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行锁入,当所述第一滑块62运动至所述斜槽61的靠近所述外壳上下两侧壁的一端时,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完成锁入;所述联动机构或所述导向机构两者至少有一个包含对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在竖直方向锁入锁出移动位置的限定。
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还包括钩舌,所述钩舌成型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位于所述锁壳1外的端部,所述钩舌由垂直连接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端部一侧的第二垂直部分67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垂直部分67且沿垂直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方向的投影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本体60部分重合的第二水平部分68。
实施例三
图17-18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锁的实施方式,其包括锁壳1、锁舌构件2、摆动件3和触发组件4;
所述锁舌构件2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并限制为沿锁出方向A在锁出终端位置与锁入终端位置之间往复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舌构件2包括用于安装锁舌24的锁舌板21,所述锁舌板21上成型有牵引槽22,所述牵引槽22中适于所述抵触部34作用的边缘为引导边缘;
所述摆动件3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并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锁壳1上;受操作机构5驱动而绕位置固定的摆动轴31旋转,优选所述摆动轴31设置在所述锁定部23位于锁出终端的位置与位于锁入终端的位置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5与所述摆动轴31共轴,即该轴为动力轴54,所述摆动件3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操作机构5上;
其中,所述锁舌构件2上设有在其锁壳1内部分上的锁定部23,所述锁定部23为成型在所述牵引槽22的边缘上的锁定缺口,所述锁定缺口为圆弧轮廓;
所述摆动轴31设置在比位于锁入终端位置的所述锁定部23偏向锁出方向A处,所述摆动件3设有适于带动所述锁定部23向锁入方向移动并在锁入位置与所述锁定部23抵靠配合的抵触部34,在所述抵触部34与所述锁定部23接触位置的法线与相应位置的转动半径重合;在锁入状态,所述锁舌构件2具有受所述触发组件4推力而向锁入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的空间;所述牵引槽22具有适于所述柱形销在锁入锁定状态,沿锁入锁出方向A往复移动的空间;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所述锁入锁定部231布置在所述柱形销在所述牵引槽22的锁入引导边缘233的移动范围内;还包括一个比所述锁入锁定部231在锁出方向A更靠前的一个锁出锁定部232,所述摆动件3上的所述抵触部34适于分别抵靠锁入状态的所述锁入锁定部231上和在锁出状态的所述锁出锁定部232上;所述锁出锁定部232与所述锁入锁定部231镜像对应;所述抵触部34包括以所述动力轴54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半径设置的锁入圆柱销341及锁出圆柱销342,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与锁入引导边缘233配合带动所述锁舌板21锁入移动,所述锁入圆柱销341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配合带动所述锁舌板21锁出移动;所述牵引槽22有沿锁出方向A靠后的锁入引导边缘233及沿锁出方向A靠前的锁出引导边缘234,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的交叉点上成型有所述锁定缺口;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及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从所述锁定缺口向所述抵触部34具有垂直于锁入锁出方向A的移动分量一侧延伸;所述锁入圆柱销341设有锁入抵触点3411,所述锁出圆柱销342设有锁出抵触点3412,所述锁定缺口具有与所述锁入抵触点3411对应的锁入锁止点3421及与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对应的锁出锁止点3422,各个抵触点3411、3412与对应的锁止点3421、3422配合对锁舌板21进行锁定。所述锁入抵触点3411及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分别与所述动力轴54轴心的连线间成一圆心角,该圆心角的大小是根据门锁所设计的钥匙所需要的转动角度大小来确定。
所述摆动件3上施加有趋向于锁出方向A旋转的旋转偏压力C,在所述锁舌构件2上施加有使其沿锁出方向A推出的锁出偏压力;在锁入位置,所述旋转偏压力C和所述锁出偏压力在所述锁定部23与所述抵触部34之间构成自锁压力。
所述锁定缺口的所述锁入锁止点3421切线垂直于锁入锁出的方向;且所述锁定缺口的边缘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连接点不向锁入方向越过该切线。所述锁入锁止点3421及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的移动轨迹穿过所述动力轴54的轴心。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为沿垂直于所述锁舌锁出移动方向镜像线镜像对称设置的直边。所述锁定缺口设置在该镜像线上,其边缘为一圆弧。为使所述锁定缺口具有在锁定状态下适于所述抵触部34沿锁入锁出方向往复摆动的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缺口的圆弧半径大于所述圆柱销的半径。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和所述锁定缺口连接处的切线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和所述锁定缺口连接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缺口的圆弧的圆心比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的交叉点偏向锁入侧。这样的设计,在保证所述抵触部34能够平顺地滑过所述锁定缺口的边缘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连接点的同时,使得所述锁定缺口的靠近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的一端边缘与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连接点比该所述锁定缺口的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偏向锁出方向。其中所述锁定缺口的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的切线垂直于锁入锁出的方向。
使用中,如图17所示,所述锁舌板21处于锁出状态,此时所述牵引槽22处于图中所述动力驱动轴的左侧,由于所述摆动件3受到趋向于锁出方向(即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法)旋转的旋转偏压力,固定设置在所述摆动件3上的所述锁入圆柱销341抵靠在所述锁定缺口中,所述锁定缺口的所述锁入锁止点3421及相配合的所述圆弧上的与所述锁入圆柱上的所述锁入抵触点3411的作用面都垂直于所述方向,这样任何从锁舌上施加的朝向锁入方向的力都通过固定在所述锁舌板21上的所述锁入锁止点3421沿锁入方向作用到所述锁入圆柱销341上的所述锁入抵触点3411上进而传递到所述锁入圆柱销341,再经过所述摆动件3传递到固定设置在所述锁壳1上的锁头上,由此传递到所述锁壳1上。由于机构中仅受到沿所述锁入方向的作用力,而从所述锁舌板21到所述锁壳1之间的各个部件在沿所述锁入方向相互抵靠,而不能移动,这样的结构使得本发明的所述门锁的锁定装置实现了对所述锁舌板21锁入的锁定。
开门时,沿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作为动力轴54的所述锁芯,所述锁芯带动与其固定的所述摆动件3及所述摆动件3上的所述锁入圆柱销341及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一同绕所述锁芯沿逆时针转动。此时,所述锁入圆柱销341的转动偏离了所述锁定缺口上的所述锁入锁止点3421的移动路径。使得所述锁入锁止点3421沿锁入方向失去了所述锁入抵触点3411的阻挡,所述锁舌板21可以沿锁入方向移动。这样,所述锁出圆柱销342继续推动所述牵引槽22的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并带动所述锁舌板21一同向所述锁入方向移动。随着所述锁出圆柱销342推动所述牵引槽22的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过程中,滑动到所述锁定缺口中,如图18所示状态,此时所述锁定缺口上的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与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上的锁出抵触点3412在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的移动路径上相互对正,同理,此时由于机构中受到作用到所述锁舌板21上沿锁出方向的所述锁出偏压力和所述转动扭簧施加在所述摆动件3上趋向于锁出方向旋转的旋转偏压力。所述旋转偏压力使得所述锁出圆柱销342趋向于从所述锁定缺口中脱出,而所述锁出偏压力在所述锁定缺口上的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与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上的锁出抵触点3412之间产生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大于所述旋转偏压力在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与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上的驱使所述锁出圆柱销342沿周向移动的力,使得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保持在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与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相互抵靠的位置,从而从所述锁舌板21到所述锁壳1之间的各个部件在沿所述锁出方向相互抵靠,而不能沿所出方向移动,这样的结构使得本发明的所述门锁的锁定装置实现了对所述锁舌板21锁出的锁定。所述锁定缺口的圆弧的圆心比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的交叉点偏向锁入侧。使得所述锁定缺口的靠近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的一端边缘与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连接点比该所述锁定缺口的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偏向锁出方向。这样在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上的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转动路径上出现了一个阻挡。在锁出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出圆柱销342要退出所述锁定缺口就必需要克服所述锁出偏压力,推动所述锁定缺口边缘与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连接点向锁入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对于施加在所述摆动件3上趋向于锁出方向旋转的旋转偏压力来说,是困难的。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因某种意外,例如震动,导致所述摆动件3在所述旋转偏压力的作用下发生顺时针转动。也就是避免了本实施例的锁定装置意外地解锁。
关门时,在所述触发组件4(图中未示出)与门框接触而克服所述锁出偏压力向锁入方向推动所述锁舌板21。由于所述锁定缺口的圆弧半径大于所述锁出圆柱销342的半径,这样在所述锁舌板21与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之间产生了使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与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相互分离的相对移动,进而由所述锁出偏压力作用而在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与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产生的静摩擦力消失,同时所述锁舌板21与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之间的相对移动,也使得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的一端边缘与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连接点在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上的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转动路径上设置的阻挡,因为向锁入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而让开了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转动路径。此时所述摆动件3在使其趋向于锁出方向旋转的所述旋转偏压力作用下,按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所述锁出圆柱销342从所述锁定缺口中脱出。这时所述锁定缺口中的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失去了沿锁出方向的阻挡,所述锁舌板21在所述锁出偏压力的作用下无阻挡地向锁出方向移动,使锁舌伸出锁舌面板进入门框上的锁舌孔中。由此,使得本发明的所述门锁的锁定装置实现了自动上锁。
在上述实施例的启示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以下一些改变。
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所述动力驱动轴也可以是门锁执手的手柄轴。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锁入锁止点3421及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的移动轨迹偏离所述动力轴54的轴心同样可以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所实现的锁舌移动距离比上述实施例中短一些。
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沿垂直于所述锁舌锁出移动方向镜像线镜像对称设置也不是必须的,但是这样的设置会使得设计加工更加方便,使用中也相对顺滑平稳。
对于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和所述锁定缺口连接处的切线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和所述锁定缺口连接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试验中可以得出45°-90°都是适宜的,而60°的夹角则更为顺滑平稳一些。
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的形状也不拘泥于特定形状只要使得所述抵触部34能够在其上顺畅的滑动并进入或退出所述锁定缺口。同样,所述锁定缺口的形状也不一定是圆弧,在保证所述抵触部34进入退出的前提下可以是其它形状。
所述抵触部34也可以是一个部件,比如是一个两端具有半圆柱的弧形板部件。对于本发明来说,所述抵触部34的实质是使设置在所述抵触部34上的所述锁入抵触点3411及所述锁出抵触点3412分别与所述动力轴54轴心的连线间成一圆心角。该圆心角根据锁舌的伸缩距离进行设计上的调整来满足方便开锁的目的。
在所述锁出偏压力足够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所述圆弧与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锁入锁止点3421,所述圆弧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锁出锁止点3422。
图19-2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4的实施方式,包括在锁入状态下伸出所述锁壳前面板11并与门框部分相作用的触头41,连接在所述触头41上并与所述锁舌构件2相作用的触发部42;所述触发组件4的所述触头41受门框上朝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无效位置,受门框上朝关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有效位置,优选所述触发部42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锁舌24上的沿门开闭方向设置的滑道242上,所述滑道242上靠近沿开门时最后离开门框的一端设有从所述滑道242向锁入方向凹进的凹道,在所述凹道处设有对所述触发部42施加锁出方向A偏压力的复位弹簧243。
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所述牵引槽22和所述柱形销的位置互换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所述摆动件3为一个板状部件,在所述摆动件3上成型有牵引槽22,所述牵引槽22中适于所述锁定部23作用的边缘为引导边缘,所述抵触部34为成型在所述牵引槽22的所述引导边缘上的锁定缺口;所述锁舌构件2包括用于安装锁舌的锁舌板21,所述锁定部23为固定在所述锁舌板21上且适于嵌入所述锁定缺口的柱形销;所述牵引槽22具有适于所述柱形销在锁入锁定状态下沿锁入锁出方向A往复移动的空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33)

1.一种自动锁,包括
锁壳(1);
锁舌构件(2),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并限制为沿锁出方向(A)在锁出终端位置与锁入终端位置之间往复滑动;
摆动件(3),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并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锁壳(1)上;受操作机构(5)驱动而绕位置固定的摆动轴(31)旋转;和
触发组件(4),包括在锁入状态下伸出锁壳前面板(11)并与10门框部分相作用的触头(41),连接在所述触头(41)上并与所述锁舌构件(2)相作用的触发部(42);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舌构件(2)上设有在其锁壳(1)内部分上的锁定部(23);
所述摆动轴(31)设置在比位于锁入终端位置的所述锁定部(23)偏向锁出方向(A)处,所述摆动件(3)设有适于带动所述锁定部(23)向锁入方向移动并在锁入位置与所述锁定部(23)抵靠配合的抵触部(34),在所述抵触部(34)与所述锁定部(23)接触位置的法线与相应位置的转动半径重合;在锁入状态,所述锁舌构件(2)具有受所述触发组件(4)推力而向锁入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的空间;
所述摆动件(3)上施加有趋向于锁出方向(A)旋转的旋转偏压力(C),在所述锁舌构件(2)上施加有使其沿锁出方向(A)推出的锁出偏压力;在锁入位置,所述旋转偏压力(C)和所述锁出偏压力在所述锁定部(23)与所述抵触部(34)之间构成自锁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轴(31)设置在所述锁定部(23)位于锁出终端的位置与位于锁入终端的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构件(2)包括用于安装锁舌(24)的锁舌板(21),所述锁舌板(21)上成型有牵引槽(22),所述牵引槽(22)中适于所述抵触部(34)作用的边缘为引导边缘,所述锁定部(23)为成型在所述牵引槽(22)的所述引导边缘上的锁定缺口;所述抵触部(34)为固定在所述摆动件(3)上且适于嵌入所述锁定缺口的柱形销;所述牵引槽(22)具有适于所述柱形销在锁入锁定状态下沿锁入锁出方向(A)往复移动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边缘中起到锁入作用的为锁入引导边缘(233),至少两个所述锁定缺口布置在所述柱形销在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的移动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缺口由两个直边构成,其中一个直边形成所述锁定部(23)与所述抵触部(34)的接触位置,在该直边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直边;所述柱形销的截面具有一个由两条直边构成的角;所述柱形销截面中的所述角的两条直边在所述柱形销嵌入所述锁定缺口时,分别与所述锁定缺口的两条直边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缺口为圆弧轮廓,所述柱形销的截面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轴(31)偏离所述锁定部(23)的移动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部(34)包括沿运动轨迹设置的两个所述柱形销;所述牵引槽(22)有沿锁出方向(A)靠后的锁入引导边缘(233)及沿锁出方向(A)靠前的锁出引导边缘(234),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与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的交叉点上成型有所述锁定缺口;所述锁入引导边缘(233)及所述锁出引导边缘(234)从所述锁定缺口向所述抵触部(34)具有垂直于锁入锁出方向(A)的移动分量一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23)包括锁入锁定部(231)和比所述锁入锁定部(231)在锁出方向(A)更靠前的锁出锁定部(232);所述摆动件(3)上的所述抵触部(34)适于分别抵靠锁入状态的所述锁入锁定部(231)上和在锁出状态的所述锁出锁定部(23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出锁定部(232)与所述锁入锁定部(231)镜像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部(34)朝向克服所述旋转偏压力(C)方向的移动不受阻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5)与所述摆动轴(31)共轴,所述摆动件(3)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操作机构(5)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5)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摆动轴(31)分离且平行设置;在所述操作机构(5)与所述摆动件(3)之间设有一个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操作机构(5)上的齿啮合传动部件,在所述摆动件(3)上成型有以所述摆动轴(31)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从动齿组(32、33),在所述齿啮合传动部件上成型有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弧形分布的与从动齿组(32、33)相配合的主动齿组(531、53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5)包括分离设置的执手操作组件(51)和锁芯操作组件(52),所述执手操作组件(51)和所述锁芯操作组件(52)上的旋转轴线分别与所述摆动轴(31)分离且平行设置;所述从动齿组分别成型在所述摆动件(3)上与所述执手操作组件(51)和所述锁芯操作组件(52)对应的运动接触区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4)的所述触头(41)受门框上朝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无效位置,受门框上朝关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有效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42)滑动地安装在锁舌(24)上的沿门开闭方向设置的滑道(242)上,所述滑道(242)上靠近沿开门时最后离开门框的一端设有从所述滑道(242)向锁入方向凹进的凹道(2421),在所述凹道(2421)处设有对所述触发部(42)施加锁出方向(A)偏压力的复位弹簧(24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具有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通过联动机构与所述锁舌构件(2)联动锁入锁出的天地杆驱动连接件,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与底板及盖板之间设有引导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由成型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或锁舌板(21)两者之一上的长条形斜槽(61)及设置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或所述锁舌板(21)两者另一个上的联动滑块构成,所述联动滑块的两侧壁与所述斜槽的两侧壁面面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具有天地杆驱动连接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壳(1)内通过导向机构引导而相对所述锁壳(1)往复移动的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所述导向机构由成型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或所述锁壳(1)两者之一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条形槽及设置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或所述锁壳(1)两者另一个上的导向滑块构成,所述导向滑块的两侧壁与所述条形槽的两侧壁面面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为成型于所述锁壳(1)的底板或盖板上的通槽,所述导向滑块呈弯折型,成型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位于所述锁壳(1)内的端部,由伸入所述通槽内且垂直连接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本体的第一垂直部分和伸出所述通槽沿平行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本体方向弯折的第一水平部分(66)构成,所述第一垂直部分(65)的长度与所述条形槽的深度相当,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紧贴所述锁壳(1)设置,所述条形槽的一端成型有适合所述第一水平部分(66)穿过的进入缺口,所述导向滑块的所述第一水平部分(66)从所述进入缺口进入且使所述第一垂直部分(65)滑入所述条形槽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位于所述锁壳(1)外的端部成型有钩舌,所述钩舌由垂直连接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本体端部一侧的第二垂直部分(67)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垂直部分(67)且沿垂直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方向的投影与所述天地杆驱动连接件部分重合的第二水平部(68)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间隙补偿装置(7),所述间隙补偿装置(7)包括一间隙补偿锁舌和成型在所述间隙补偿锁舌上的斜面(71),所述间隙补偿锁舌通过连接机构固定在所述锁舌构件上,与所述锁舌构件同步动作。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24)内部成型有容纳腔(241);至少一个压合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41)中,随所述锁舌(24)的移动,同步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11)的方向移动;在所述锁壳(1)与所述压合组件之间设有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在所述锁舌(24)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11)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压合组件沿门扇移动方向伸出或缩入所述容纳腔(241),所述压合组件在所述锁舌(24)进入锁舌槽中时与所述锁舌槽的槽孔侧缘紧密贴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副钩舌连杆(25),在所述副钩舌连杆(25)朝向门扇移动方向的靠近所述锁舌(24)的表面上固定设置的凸起(251);在所述锁舌(24)进入所述锁舌槽中时所述凸起(251)与所述锁舌槽的槽孔侧缘紧密贴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上固定设置有钩头(252),所述钩头(252)与所述凸起(251)同侧设置,且可沿门扇移动方向伸出或缩入所述容纳腔(241)。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钩舌连杆(25)通过相对所述锁舌(24)固定位置设置的转轴(26)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41)内;
所述推拉机构包括,
推压装置(27),设置在所述锁壳(1)与所述副钩舌连杆(25)之间,并在所述锁舌(24)进入所述锁舌槽后与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上设置所述凸起(251)和所述钩头(252)一侧相对的另一侧面相贴合,压迫所述副钩舌连杆(25)绕所述转轴(26)朝向所述凸起(251)伸出所述锁舌(24)的方向转动;
复位装置,用于向所述副钩舌连杆(25)施加使所述凸起(251)缩入所述容纳腔(241)的偏压力。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装置(27)具有设置在所述锁壳(1)上的推压销和可绕所述推压销轴线转动的滚轮;和/或所述复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与所述锁舌(24)之间的卡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24)内设有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25)上的所述凸起(251)的伸出方向相反。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25)围绕同一个所述转轴(26)转动,且所述推压装置(27)同时压迫两个所述副钩舌连杆(25)转向。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24)还包括至少一个具有驱动部和主钩体(28)的主钩舌,所述主钩体(28)在锁舌(24)移动方向上相对所述锁舌(24)固定,且在平行于底板的平面内并垂直于所述锁舌(24)移动方向可相对平移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锁舌(24)中,使所述主钩体(28)的锁止端部(281)可在所述驱动部的带动下沿平行于底板的平面内伸出或缩入所述容纳腔(241)。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导向槽(30),设置在所述锁壳(1)的底板或盖板上,并与所述锁舌(24)移动方向成一夹角;
驱动销(29),固定连接在所述主钩体(28)位于所述容纳腔(241)的部分,并垂直于底板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30)内;所述导向槽(30)的倾斜方向适于在所述锁舌(24)处于完全伸出状态时控制所述锁止端部(281)完全伸出所述锁舌(24),在所述锁舌(24)处于完全缩入状态时控制所述锁止端部(281)完全缩入所述锁舌(24)。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30)的长度适于在所述锁舌(24)完全伸出或缩入时,所述驱动销(29)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30)的两端。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30)与所述锁舌(24)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为30°。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自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24)包括两个所述主钩舌,两个所述锁止端部(281)的伸出方向相反。
CN201210442733.1A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自动锁 Active CN103806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2733.1A CN103806759B (zh)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自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2733.1A CN103806759B (zh)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自动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6759A CN103806759A (zh) 2014-05-21
CN103806759B true CN103806759B (zh) 2017-02-22

Family

ID=5070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2733.1A Active CN103806759B (zh) 2012-11-07 2012-11-07 一种自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067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060B (zh) * 2016-06-02 2020-07-14 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地钩舌机构
TR201707943A2 (tr) * 2017-05-30 2018-12-21 Serdar Plastik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Kendi̇nden ayarlanan ki̇li̇t si̇stemi̇
CN107724788A (zh) * 2017-11-22 2018-02-23 胡亚奇 门锁和门
CN110159115B (zh) * 2018-03-20 2020-11-20 义乌市美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门窗自动锁钩装置
CN108979318B (zh) * 2018-07-19 2020-07-14 深圳市凯迪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CN110259281B (zh) * 2019-07-11 2020-11-13 宿州市鑫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窗的自锁结构
CN110593647B (zh) * 2019-09-03 2024-03-26 米克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斗舌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全自动锁体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1206A (ja) * 1997-11-06 1999-05-25 Miwa Lock Co Ltd 扉用錠止装置
CN2844348Y (zh) * 2005-10-20 2006-12-06 程新民 自动锁
CN101004117A (zh) * 2007-01-09 2007-07-25 金华银 电子防盗门锁手抬式主锁舌锁合装置
JP2011163050A (ja) * 2010-02-12 2011-08-25 Miwa Lock Co Ltd 錠前
CN102747882A (zh) * 2011-04-19 2012-10-24 青岛三链锁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锁体
CN202970184U (zh) * 2012-11-07 2013-06-05 能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1206A (ja) * 1997-11-06 1999-05-25 Miwa Lock Co Ltd 扉用錠止装置
CN2844348Y (zh) * 2005-10-20 2006-12-06 程新民 自动锁
CN101004117A (zh) * 2007-01-09 2007-07-25 金华银 电子防盗门锁手抬式主锁舌锁合装置
JP2011163050A (ja) * 2010-02-12 2011-08-25 Miwa Lock Co Ltd 錠前
CN102747882A (zh) * 2011-04-19 2012-10-24 青岛三链锁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锁体
CN202970184U (zh) * 2012-11-07 2013-06-05 能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6759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6759B (zh) 一种自动锁
CN202970184U (zh) 一种自动锁
US7971392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lift-up sliding doors and windows
CN201087631Y (zh) 用于保险箱上的旋转门闩结构
CN101566026A (zh) 一种自动门锁
CN201756851U (zh) 一种锁出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联环门锁
CN201406903Y (zh) 一种自动门锁
CN101915029A (zh) 一种锁出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联环门锁
CN105822176B (zh) 一种控制保险箱柜手柄自动伸缩的滑板机构装置
KR101383289B1 (ko) 푸쉬-풀 구조의 도어락의 내부 강제잠금 구조체
CN200940380Y (zh) 一种自动上锁的锁体
KR101887640B1 (ko) 창호의 자동 록킹장치
CN202391257U (zh) 具有柜门连锁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
CN101250961B (zh) 复合打闩机构
JP5358818B2 (ja) 扉用の施解錠装置
WO2014107048A1 (ko) 푸쉬-풀 도어락
KR100361338B1 (ko) 모티스 록킹장치
CN209799700U (zh) 一种基于凸轮传动的人员闸门驱动机构
CN109750910B (zh) 一种机械式吸合防盗锁具
CN109538065A (zh) 一种门窗系统
KR20090123364A (ko) 키박스
CN201474421U (zh) 锁出控制机构
US4020594A (en) Leverless door mechanism
CN111249088B (zh) 一种啮合式多档位护栏结构
CN111502433A (zh) 一种防盗门的天地钩控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9

Address after: 9 No. 321300 Zhejiang province Yongkang City Hardware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ark Avenue South

Applicant after: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1300, No. 888, Jin Du Road, Yongk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nhua,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Nengcheng Group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9 No. 321300 Zhejiang province Yongkang City Hardware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ark Avenue South

Patentee after: Wang Lia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9 No. 321300 Zhejiang province Yongkang City Hardware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ark Avenue South

Patentee before: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