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0691A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00691A CN103800691A CN201410065797.3A CN201410065797A CN103800691A CN 103800691 A CN103800691 A CN 103800691A CN 201410065797 A CN201410065797 A CN 201410065797A CN 103800691 A CN103800691 A CN 1038006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adix
- rhizoma
- night sweat
- chinese medic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知母5-25份、丹参10-40份、旱莲草5-25份、川芎5-25份、生地10-30份、地骨皮5-25份、白术5-25份、女贞子10-30份、苏梗5-25份、麻黄根10-30份、山茱萸5-25份、木香5-10份、云苓5-25份、栀子5-25份、黄芩5-20份、泽泻5-25份、黄柏5-25份、鳖甲5-25份、石斛5-25份、甘草5-1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滋阴补肾、养肝泻火、健脾益气、敛汗固表、养血安神的功效,其治疗盗汗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心阴耗伤严重,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盗汗。目前,现化医学针对临床上盗汗症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只能对症进行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肾阴虚而肝火旺所致。病因病机为心血不足。阴虚火旺:虚则阳盛,虚热内生,阴气空虚,睡则卫气乘虚陷入阴中,表无护卫,肌表不密, 荣中之火独旺于外,蒸热,迫津外泄则汗。醒则气固于表,玄府密闭而汗止阴。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盗汗的发病机理,采用滋阴补肾、养肝泻火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盗汗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知母5-25份、丹参 10-40份、旱莲草5-25份、川芎5-25份、生地10-30份、地骨皮5-25份、白术5-25份、女贞子10-30份、苏梗5-25份、麻黄根10-30份、山茱萸5-25份、木香5-10份、云苓5-25份、栀子5-25份、黄芩5-20份、泽泻5-25份、黄柏5-25份、鳖甲5-25份、石斛5-25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知母15份、丹参25份、旱莲草15份、川芎15份、生地20份、地骨皮15份、白术15份、女贞子20份、苏梗15份、麻黄根20份、山茱萸15份、木香8份、云苓15份、栀子15份、黄芩10份、泽泻15份、黄柏15份、鳖甲15份、石斛15份、甘草1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旱莲草具有养肝益肾、凉血止血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痛调经的功效;地骨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女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阴养血的功效;苏梗具有理气宽中、发汗解表的功效;麻黄根具有敛汗固表的功效;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功效;云苓具有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的功效;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鳖甲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滋阴补肾、养肝泻火、健脾益气、敛汗固表、养血安神的功效,对盗汗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3.3%,治愈率68.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知母15g、丹参 25g、旱莲草15g、川芎15g、生地20g、地骨皮15g、白术15g、女贞子20g、苏梗15g、麻黄根20g、山茱萸15g、木香8g、云苓15g、栀子15g、黄芩10g、泽泻15g、黄柏15g、鳖甲15g、石斛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知母10g、丹参 40g、旱莲草5g、川芎25g、生地10g、地骨皮20g、白术5g、女贞子30g、苏梗10g、麻黄根25g、山茱萸5g、木香10g、云苓5g、栀子25g、黄芩12g、泽泻20g、黄柏5g、鳖甲25g、石斛10g、甘草12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知母20g、丹参 15g、旱莲草20g、川芎5g、生地25g、地骨皮10g、白术20g、女贞子15g、苏梗20g、麻黄根10g、山茱萸25g、木香6g、云苓10g、栀子20g、黄芩5g、泽泻25g、黄柏10g、鳖甲20g、石斛5g、甘草8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知母5g、丹参 20g、旱莲草10g、川芎20g、生地15g、地骨皮25g、白术10g、女贞子25g、苏梗5g、麻黄根30g、山茱萸5g、木香9g、云苓20g、栀子5g、黄芩15g、泽泻10g、黄柏20g、鳖甲5g、石斛25g、甘草5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知母25g、丹参 10g、旱莲草25g、川芎10g、生地30g、地骨皮5g、白术25g、女贞子10g、苏梗25g、麻黄根15g、山茱萸20g、木香5g、云苓25g、栀子10g、黄芩20g、泽泻5g、黄柏25g、鳖甲10g、石斛20g、甘草15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30~75岁。
二、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盗汗的诊断标准: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
(2)、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
(3)、必要时作X 线胸部摄片,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以及作抗“O”、血沉、粘蛋白、T3、T4 基础代谢等检查以排除肺痨、风湿痹、甲亢等。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五天为一疗程。
四、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盗汗的疗效标准:
(1)痊愈:盗汗完全停止,伴发症状基本消失,停药后1年无复发;
(2)有效:盗汗基本停止,伴发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6个月无复发;
(3)无效:盗汗及伴发症状均无改善。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8个疗程,痊愈62例,随访未见复发;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6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邹某,男,33 岁。每于夜间入睡后通身大汗,醒后即止,伴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睡眠多梦,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诊断为:盗汗。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盗汗明显减轻,伴发症状亦基本消失;继续服用2个疗程,盗汗及伴发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病例2:唐某,女,52岁。晚上汗出湿衣,要更换1-2 次衣服,醒后即止,低热口干,咳嗽、痰少,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红无苔,脉弦细。诊断为:盗汗。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1个疗程,盗汗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盗汗及其它症状完全消失,治愈。随访1 年未复发。
Claims (2)
1.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知母5-25份、丹参 10-40份、旱莲草5-25份、川芎5-25份、生地10-30份、地骨皮5-25份、白术5-25份、女贞子10-30份、苏梗5-25份、麻黄根10-30份、山茱萸5-25份、木香5-10份、云苓5-25份、栀子5-25份、黄芩5-20份、泽泻5-25份、黄柏5-25份、鳖甲5-25份、石斛5-25份、甘草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知母15份、丹参 25份、旱莲草15份、川芎15份、生地20份、地骨皮15份、白术15份、女贞子20份、苏梗15份、麻黄根20份、山茱萸15份、木香8份、云苓15份、栀子15份、黄芩10份、泽泻15份、黄柏15份、鳖甲15份、石斛15份、甘草10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5797.3A CN103800691A (zh) | 2014-02-26 | 2014-02-26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5797.3A CN103800691A (zh) | 2014-02-26 | 2014-02-26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0691A true CN103800691A (zh) | 2014-05-21 |
Family
ID=50698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65797.3A Pending CN103800691A (zh) | 2014-02-26 | 2014-02-26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0069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0668A (zh) * | 2015-05-22 | 2015-09-30 | 兰翠 | 治疗心血虚型盗汗的中药 |
CN104971260A (zh) * | 2015-07-25 | 2015-10-14 | 徐显廷 | 一种治疗小儿盗汗的中药口服液 |
CN106075142A (zh) * | 2016-07-26 | 2016-11-09 | 李厚建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CN106075169A (zh) * | 2016-08-23 | 2016-11-09 | 姚洪超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03744A (zh) * | 2009-11-18 | 2010-05-12 |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心慌气短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23402A (zh) * | 2011-12-09 | 2012-04-25 | 荣成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CN102526496A (zh) * | 2012-01-11 | 2012-07-04 | 杨会瑜 |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2014
- 2014-02-26 CN CN201410065797.3A patent/CN1038006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03744A (zh) * | 2009-11-18 | 2010-05-12 |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心慌气短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23402A (zh) * | 2011-12-09 | 2012-04-25 | 荣成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CN102526496A (zh) * | 2012-01-11 | 2012-07-04 | 杨会瑜 |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0668A (zh) * | 2015-05-22 | 2015-09-30 | 兰翠 | 治疗心血虚型盗汗的中药 |
CN104971260A (zh) * | 2015-07-25 | 2015-10-14 | 徐显廷 | 一种治疗小儿盗汗的中药口服液 |
CN106075142A (zh) * | 2016-07-26 | 2016-11-09 | 李厚建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CN106075169A (zh) * | 2016-08-23 | 2016-11-09 | 姚洪超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49756B (zh) |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536758B (zh) | 一种治疗阴虚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341004B (zh) | 一种治疗月经后期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423402B (zh)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05866A (zh) | 一种治疗月经过少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212040A (zh) |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84756A (zh) | 一种治疗阴虚内热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20996A (zh) |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550687B (zh) |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800691A (zh) |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330826A (zh) | 一种治疗肺阴虚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922366A (zh) |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73565A (zh) |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550549B (zh) | 一种治疗心阴虚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84884A (zh) | 一种治疗心肝火旺型失眠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05785A (zh) | 一种治疗月经先期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816337A (zh) | 一种治疗月经后期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21082A (zh) |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800689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330854A (zh) | 一种治疗鼻出血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784311B (zh) | 一种治疗妇女产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88136A (zh) |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690925A (zh) | 一种治疗闭经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161971A (zh) | 一种治疗月经先期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35829A (zh) |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