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476A - 具有非对称隐藏的防伪标记 - Google Patents

具有非对称隐藏的防伪标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476A
CN103797476A CN201280026074.1A CN201280026074A CN103797476A CN 103797476 A CN103797476 A CN 103797476A CN 201280026074 A CN201280026074 A CN 201280026074A CN 103797476 A CN103797476 A CN 103797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article
product
identification
cop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60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泽明
严萍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entre Ventur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Coentre Ventur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entre Ventures LLC filed Critical Coentre Ventur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3797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将第一代码与待认证的物品相关联以识别所述物品、并将第二代码作为验证码与所述第一代码相关联以验证所述第一代码的防伪方法。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第二代码均被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所述复制的第一代码为机器可读代码(例如,包含在RFID标签中),而所述复制的第二代码为隐藏的并被隐藏装置诸如可刮除材料掩盖避免正常可见。获授权人(例如,消费者)被允许有条件地去除所述隐藏装置以显现所述隐藏代码,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显现的第二代码用于使用验证中心验证产品的真实性。在验证过程中,所述第一代码识别所述物品,而所述第二代码验证所述第一代码,从而验证关联物品的真实性。

Description

具有非对称隐藏的防伪标记
背景技术
假冒产品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重大并日益恶化的问题。假冒不仅造成数千亿美元的损失,而且对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在过去和目前,许多防伪方法已被运用和提出,包括法律/社会解决方案和技术解决方案。技术解决方案从全息图,大规模序列化,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到化学和物理分析测试。在这些可用的解决方案中,有些未提供有效的防伪,而其他则过于复杂和昂贵。
例如,大规模序列化对于每个出售或提供给消费者的单独产品项目需要有唯一的标识符。该唯一产品标识符可被用于检查相应的产品项目的真实性。这需要在系统层面上的巨大努力并且需要建立和实施广泛的标准。此外,虽然大规模序列化在阻碍使用相同标记或标签制造相同产品项目的大量假冒方面可能有效,但是对于制造每个项目都具有可验证产品标识符的假冒产品却并非有效。这是因为正版产品的产品标识易于阅读,获取用于假冒产品上的产品标识符并非那么困难,即使获取大量的产品标识符也是如此。
为改善上述问题,一个建议是使用可刮除(scratch-off)材料隐藏该产品标识符,并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去除该可刮除材料,以运用裸露的产品标识符来验证产品的真实性。然而,该方法有其自身的缺点。例如,该方法需要消费者为购买的每个项目去除大面积的可刮除材料,造成令人不愉快的消费体验。当使用较长的产品标识符以取得必要程度的识别,或二维(2-D)码需用于产品识别时,该问题尤为突出。
存在研制更好,更实用,更方便的防伪方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专利申请公开一种防伪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种此前未认识到的为有效阻止假冒而需隐藏的信息量与用于足以识别物品诸如产品所需的信息量之间的非对称特性。具体地,有效阻止假冒而需隐藏的信息量可远少于用于足以识别物品所需的信息量。因此,为有效地阻止假冒,不必要隐藏整个产品的标识信息。或者,使两个非对称大小的不同代码(code)—一大一小—组合起来以分别用于产品识别和防伪是可能的。
两个独立的代码可为此目的组合使用,其中第一代码是机器可读的,诸如包含在RFID标签中的代码,第二代码包括仅通过破坏性方法才可读的隐藏代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代码单独足以用于识别待认证的物品。第二代码(隐藏代码)仅需足够长以阻止假冒,而不必包含足够的信息以识别产品自身。为真实性验证的目的,第一代码用于识别物品,而该第二代码用于验证第一代码,因此物品由第一代码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方法将第一代码与物品相关联,并将第二代码作为验证码与第一代码相关联以验证第一代码。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均被复制到待认证的物品上。第一代码是机器可读的(例如,包含在贴于物品的RFID标签中)。对第二代码的隐藏以允许授权的个人揭开物品上或物品中隐藏的第二代码以完全显现第二代码的方式来实现。隐藏的去除是足够破坏性的,以留下用于指示该隐藏已被去除的标记。在验证中,验证中心接收第一代码,识别与该接收的第一代码相关联的第二代码。通过将该识别的第二代码与有条件地从物品向获授权人显现的第二代码进行匹配来验证该物品的真实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授权人,诸如第二代码已被显现至其的消费者,向验证中心发送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该验证中心将接收的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与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物品代码记录进行比较,并且若接收的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在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物品代码记录中发现匹配,则向该获授权人证实该产品为真。
获授权人与验证中心之间的通信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语音电话、以数字拨入的电话、使用短消息的无线电话、计算机上的应用、移动应用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用户界面。运行在计算机或移动电话上的应用程序可具有与验证中心的预配置连接,并且一旦被初始化,不需要消费者输入电话号码或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地址来连接至验证中心。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验证中心仅接收第一代码而不接收第二代码。一旦接收到第一代码,验证中心检查存储于数据存储装置中的产品代码记录以识别与由第一代码标识的产品相关联的代码记录。随后,验证中心将与识别的第一代码相关联的第二代码发送回获授权人,接着,该获授权人将接收的第二代码与在产品上或产品中显现的第二代码进行检查以确定该两个代码是否相匹配。
一个潜在的伪造者无法轻易去除隐藏以显现第二代码而未破坏产品上的代码的完整状态。因此,假冒产品代码的唯一方式包括猜测所隐藏的第二代码。如果伪造者使假冒产品附有此猜测的代码,该假冒产品将遭受在市场中被发现和拒绝的风险。因此,该猜测不仅是不花钱的智力活动,而且需践行的昂贵投入。
另一方面,发现即使非常小的隐藏代码也可具有重要的防伪效果。相对较小的隐藏代码的优势在于它不会给消费者揭示该隐藏代码造成明显不便。例如,仅仅两位数字的代码将有一百种可能性。附有随机猜测的两位数字代码的假冒产品只有1%的可能拥有正确的代码,而有99%的可能拥有错误的代码。如果伪造者制造100件假冒产品以从统计上保证一次成功,他将冒有该100件产品内的99件在市场中被发现为假冒产品并被拒绝的风险。这将产生巨大的惩罚因素,并对伪造者造成沉重负担,使经济状况不利于伪造者,但同时不会对获授权人造成沉重负担。
此外,多个隐藏代码可以被用于提供多个机会以验证产品的真实性。例如,两个分离的隐藏代码可提供两个独立验证机会,一个被原始购买者在零售店使用,另一个作为来自该原始购买者的礼物,被该产品的接收者在另一场合中使用。
本发明内容以简化形式引入多个供选择的概念被提供,该等概念将在下面详述说明中被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内容并非旨在确定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基本特征,也非旨在被用于辅助确定该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详细说明参考附图被描述。在附图中,参考编号的最左位标识该参考编号首次出现的附图。在不同的附图中,运用除开头的附图位以外其他数位都相同的参考编号表示相似或相同的项目。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公开的防伪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A-2B示出用于该防伪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一示例性防伪代码集合;
图3A-3B示出如复制到产品上的第一示例性防伪代码集合并用于根据该防伪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产品认证;
图4示出该防伪方法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A-4D示出用于该防伪方法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隐藏代码的第二示例性防伪代码集合;
图5A-5C示出运用条形码和字母数字代码混合的示例性防伪代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各附图,利用若干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公开该防伪方法。在该说明书中,描述过程的顺序,并非旨在被解释为限制,及任意数目的描述过程块,可以以任意顺序进行组合,以实现该方法或替代方法。
典型的防伪过程涉及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也可涉及其他各方,诸如航运公司和分销商。然而,防伪过程也可能涉及非零售过程,诸如涉及需要认证的文件、账单或支票的银行或政府交易。在该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产品被描述为由购买者或消费者认证的对象。该描述并不意味着是限制性的,而仅是示例性的。产品可以是任何需要被认证的物品,而消费者可以是期望该物品的认证的任意用户或获授权人。此外,尽管在本发明的示例性过程中,制造商行动以运用该防伪方法,应当理解,其他方,诸如防伪服务提供商,也可作为运用该防伪方法的行为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此公开的防伪方法按照如下步骤执行。制造商为产品分配产品代码并将该产品代码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中。产品代码具有两个分离的代码。第一代码包括识别产品的产品识别代码,而第二代码包括与产品识别代码相关联以验证该产品识别代码的验证码,很像验证诸如信用卡号或借记卡号的账号的密码或确认码。制造商以混合的方式将产品代码复制到产品上,以使该复制的产品识别代码是机器可读的(例如,包含在贴于产品的RFID标签中),并且所复制的验证码是隐藏代码,其仅能被破坏性地显现。真实性验证中心接收机器可读的产品识别代码,并识别与所接收的第一代码相关联的第二代码。通过将该所识别的第二代码与有条件地显现自所述物品的所述第二代码进行匹配来验证该物品的真实性。也作为示例性听证,所显现的第二代码可被发送到真实性验证中心,然后,该真实性验证中心将其与所识别的第二代码进行比较以用于验证;但可选地,所识别的第二代码可从该真实性验证中心被发送至授权人(例如,消费者),然后,该授权人将其与所显现的第二代码进行比较以用于验证。
根据该公开的方法,只要隐藏代码不能轻易地被非获授权方复制于另一个产品上,上述方法将具有防伪效果。
存在多种方式,使得隐藏代码难于被非获授权方复制于另一个产品上。一种方法包括将隐藏代码遮挡避免正常可见,且需要破坏性的操作以获得该被遮挡的隐藏代码。若该破坏性的操作造成难于恢复的充分破坏,其将致使具有原始产品代码的产品不可销售。这样,即使非获授权方能够将产品代码复制于假冒产品上,该操作已致使该原始产品不能销售,至少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并甚至可能挫败造假本身的目的。
第二种方法包括对被复制(如,印制)于媒介上的隐藏代码进行加密。加密以使得隐藏代码运用密码可被解密的方式被实现,但是隐藏代码本身不能轻易地被非获授权方再次复制于另一个产品上,即使非获授权方获得原始产品本身。
参考图1和图2A、2B及图3A和3B,该公开的防伪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被阐述。图1示出该防伪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框1S1中,制造商将产品代码分配给产品。这涉及将产品识别码与该产品相关联。产品代码可以是足以识别产品的任何类型的代码。不同的制造商可能需要不同的产品识别级别。在非常低的级别上,产品代码可能仅能够识别某个产品类型或型号。但是为了提供充分有效的防伪,产品识别特性的更高级别是优选的。例如,优选地,产品代码唯一地识别相同产品的生产批次,并且更优选地,唯一地识别相同产品的包装,或更优选地,将每个单独的产品唯一识别为单件物品。如果制造商,或防伪服务提供商,参加大规模序列化标准组织,所分配的产品代码可能不仅在相同制造商或相同行业的其他产品中是特定产品(product-specific),而且在参加该大规模序列化标准组织的商业的所有产品中也是特定产品。
在框1S2中,制造商将第二代码作为验证码与第一代码相关联以验证该第一代码。第二代码作为验证码被添加以与产品识别第一代码相关联用以阻止假冒。更具体地,第一代码作为产品识别代码被创建,并与产品相关联以识别该产品,而第二代码被单独生成,并作为与第一代码相关联的验证码被分配给第一代码。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根据本公开中运用的示例性第一代码和示例性第二代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代码201c和第二代码202c每个都为简单的数字代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代码201c单独用作产品识别代码,并与待认证的产品相关联。第一代码201c可包括被生成以识别产品的任意字母数字代码,例如序列号。第二代码202c包括与第一代码201c相关联的更短的代码,并且用作验证码。
第二代码202c无需能够唯一地识别第一代码201c或关联的产品,因而可显著地短于第一代码201c。换言之,在每个第二代码202c与第一代码201c或与该第一代码201c相关联的产品之间不存在双向唯一的对应。特别地,不同的第一代码201c(和相应地多个产品),甚至众多的第一代码201c,可能恰巧共享相同的验证码202c。数字代码202c仅需足够长到当被隐藏时对其进行猜测造成重大的困难。与不同产品项目的若干不同第一代码201c相关联的第二代码202c可恰巧具有相同的值并仍然能够提供有效地防伪效果是允许的。然而,为使防伪措施有效,优选地,第二代码202c不能由第一代码201c计算或预测。使第二代码202c不可预测的一种方式包括生成其为随机数。
第一代码201c和第二代码202c可作为单个产品代码200c的部分被生成和管理,或者可作为与相同产品相关联的两个不同代码单独地被生成和管理。单独生成的第一代码201c可有助于避免第一代码201c的冗余。第一代码201c可独立地作为产品识别代码,其可被提交用于验证或信息的目的。如下所示,该两个单独生成的代码可随后被组合在一起用于产品真实性验证。
在框1S3中,制造商将第一代码(201c)和第二代码(202c)复制到受益于该防伪措施的产品上。当被复制到产品上时,第一代码是机器可读的,也可以是或也可不是由人眼可读的。机器可读性带来诸如自动跟踪和方便的代码输入与传输的益处。这可在多种产品上以多种方式被实现。满足制造商要求的任何实用方法可被运用。例如,第一代码可并入贴于产品或产品包装的RFID标签中。该RFID标签可通过特殊的RFID阅读器读取,或者通过并入消费品诸如智能手机中的RFID阅读器读取。RFID可通过适当的加密方法被保护。当被复制到产品上时,第二代码隐藏避免正常可见且仅有条件地显现。
待认证的产品可以是潜在地遭受假冒威胁的任何种类的商品。举例包括药品、品牌含酒精饮料产品(a branded liquor product)、白酒、香烟、服装、食品、补充物(supplements)、工具、文档等。产品上第一代码与第二代码的复制可通过任意实用的方式实现。但一般而言,优选地,复制的产品代码,在未对所复制的产品代码和/或产品本身造成可检测的破坏或改变的情况下,不应被轻易地去除。若产品包含在诸如盒子或瓶子的包装中,一般优选地,包含在包装中的产品,在未对所复制的产品代码造成可检测的破坏或改变下,不能从该包装中被轻易地去除。
产品代码可被印制于单独的适当材料的标记或标签上,并附于该产品,但是,若可行,产品代码也可被印制或复制于该产品本身上。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产品标签”可指该等情形中的任一,而并未必表明其为物理分离的或可分离的项目。应注意是,将产品代码复制到产品上,不意味着该产品必然首先被制造,而产品代码随后被复制到该产品上。产品与代码的复制可在单一的生产过程中被制造。
图3A-3B示出复制到产品上的第一代码和第二代码的实例(该产品未示出)。第一代码301c包含在RFID标签301中。除了第一代码301c的不可见电子版本存储于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第一代码301c的可见副本或条形码表示可选地被印刷在RFID标签的外表面上以用于另外目的。
可选地,不同于第一代码301c的单独代码可被印刷在RFID标签的外表面上。该可选的单独代码可包括人眼可读的字母数字代码或条形码扫描仪可读的条形码。在此组合中,RFID标签主要用于跟踪,而可见的单独代码可用作产品识别代码并较容易与第二代码一起用于认证。
第二代码302c通过印刷被复制到标签302上,该标签附于产品上或附于包含该产品的包装上。如图3A所示,印刷在标签302上的第二代码302c通过使用隐藏332而被遮挡避免正常可见。任何合适的方法可被运用以实现该隐藏。目标为覆盖代码302c,并使其在正常条件下不可见。同时,优选地,该隐藏无需特殊工具即可轻易地被去除以用于产品真实性检查。为有效地预防假冒,该隐藏至少部分破坏才可被去除,并且一旦被去除,不应轻易地被修复而未留下用于指示该隐藏已被去除以显现代码302c的任何可见标记。破坏至少部分地损坏或永久地改变隐藏,以至其不能容易地被修复至其原始状态。
实现该目标的一个适当方法为应用可刮除层332以覆盖第二代码302c。无需运用特殊工具,可刮除层332可容易地被刮除以显现代码302c,同时,也不能轻易地被修复以再次覆盖该区域。可替代方法为运用能被剥掉的材料层。
应注意的是,图3A中第一代码301c和第二代码302c的特定安排仅是示例性说明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替代使用与标签301分离的标签302来承载第二代码302c,该第二代码302c可被印刷在承载第一代码301c的同一标签301之上,或被印刷在单独标签之上,然后,该单独标签贴于承载第一代码301c的标签301的表面上。此外,应注意的是,第一代码301c和第二代码302c不必被复制在相同的区域或相同的标签中,而可被复制在产品的不同区域或不同部分与位置,或作为产品包装的一部分。特别地,可设想第一代码301c可被设置在产品或产品包装的外部,而第二代码302c可被隐藏在仅当产品包装被打开时才可被访问的区域。例如,承载第一代码301c的RFID标签301可被贴在包装盒的外表面上,而承载第二代码302c的印刷标签302可放置在盒子的内侧,并仅在盒子被打开后才可是可访问的。可选地,承载第一代码301c的RFID标签301可被贴在包装瓶的外表面上,而承载第二代码302c的印刷标签302可被放置或印刷封于瓶中的瓶帽或瓶盖的内表面上。
在框1S4中,验证中心接收该第一代码301c。其可通过使用特殊的代码阅读器或内置于消费者设备诸如智能手机中的RFID阅读器实现。第一代码301c可在没有第二代码302c的情况下被接收,或在第二代码已被显现给授权人(如消费者)后,与第二代码302c一起被接收。
在框1S5中,验证中心检查存储其中的产品代码以识别与接收的第一代码相关联的第二代码。典型地,制造商或防伪服务提供商具有保存与大量的产品或产品项目相关联的大量物品代码记录(产品代码)的数据存储装置。
在框1S6中,通过将所识别的第二代码与有条件地显现自物品第二代码进行匹配以验证产品的真实性。这可在两种不同的基本模式实现。
在第一模式中,获授权人将显现的第二代码302c发送至验证中心,然后,该验证中心将所接收的第二代码302c与在框1S5识别的第二代码进行比较。若在该两个代码之间发现匹配,验证中心向获授权人发送通知以表明该产品的真实性已被验证。若未发现匹配,则发送失败通知。可选地,在框1S4,验证中心可仅接收第一代码301c而不接收第二代码302c。一旦接收到第一代码,验证中心检查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中的产品代码记录,以识别与第一代码相关联的第二代码,并向获授权人发送提示以请求用于验证的第二代码302c。
在第二模式中,验证中心将在框1S5识别的第二代码发送至获授权人,以使该获授权人可将该所接收的第二代码与在产品上显现的第二代码302c进行比较以确定产品的真实性。特别地,在框1S4中,验证中心可仅接收第一代码301c而不接收第二代码302c。一旦接收到第一代码,验证中心检查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中的产品代码记录以识别与第一代码相关联的第二代码。随后,验证中心将所识别的第二代码发送至获授权人,接着,该获授权人将所接收的第二代码与在产品上或产品中显现的第二代码进行核对以确定该两个代码是否相匹配。若该两个代码不相匹配,则表明为假冒产品。若它们相互匹配,表明该产品很可能为真品。该方法实质上具有不仅检查产品的真实性而且检查验证中心合法性的装置,因为假冒产品可提供引导消费者联系伪造的验证中心的信息是可能的,该伪造的验证中心对于验证总是发出肯定的回答。然而,本方法也具有潜在的缺点,因为伪造者可能使用机器可读代码(第一代码)来获得隐藏代码(第二代码)。此外,在没有来自消费者方面的隐藏代码(第二代码)的输入的情况下,验证中心也难于记录产品已被成功验证的次数,因为很难确定每个验证请求是否成功。因而,如下所述,在具有用于多次验证的多个隐藏代码的设计中,此替代方法若用于后续或二次验证可能会更加有用。
在如上所述的认证过程中,隐藏的第二代码302c有条件地显现于获授权人。第二代码302c的条件显现需要物理接近产品。也需要在第二代码302c之上的隐藏至少部分破坏性地被去除以揭开产品上隐藏的第二代码区域302。在说明性实施例中,该隐藏包括可刮除层332.当获授权人物理接近产品时,他可被允许手工地去除可刮除层332以显现第二代码302c。
图3B示出隐藏被去除后的产品代码的示例。在说明性实施例中,隐藏包括可刮除层332。在获授权人已去除该可刮除层332后,代码302c被显现。
获授权人与验证中心之间的通信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语音电话、以数字拨入的电话、使用短消息的无线电话、移动应用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用户界面。
在优选实施例中,验证中心具有移动通信中心。获授权人使用移动设备诸如移动电话将代码301c和302c发送到验证中心,该验证中心随后将确认消息返回到获授权人的移动设备上。此双向通信可通过使用简单文本消息诸如SMS实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验证中心为呼叫中心,其通过电话接收来自获授权人的代码。该代码可通过语音被通过或调用电话上的键盘被输入。呼叫中心可具有人工操作员或者具有自动语音处理。
验证中心在验证时也可向获授权人发送与正在被验证的产品相关的其他信息。该其他信息的举例包括价格、存储位置、产品等级、优惠券或相关产品推荐。
为阻止伪造者使用回收废旧产品上的真正产品代码,验证中心可保留以往验证的记录,并且当所接收的产品代码在过去已一次或多次被用于验证时,其或者拒绝验证呼叫或者发出警告。应注意的是,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第一代码301c和第二代码302c作为彼此关联的两个单独代码被处理。第一代码301c无需与第二代码302c组合可独立地用作产品识别代码,其被提交以用于产品识别。该过程可在第二代码区域302上的隐藏被去除以显现第二代码302c之前或之后被执行。然而,应注意的是,第一代码301c和第二代码302c可组合作为单个代码用于产品识别和认证。
即使机器可读的第一代码301c在没有与隐藏代码302c组合时,其独自可能无法为真实性提供高度信任,然而,在获授权人通过去除可刮除层332接受该产品前,它可能是有信息的。例如,假设第一代码301c在系统(其可能需要或可能不需要大规模序列化)中以单个产品项目级别,单独唯一地识别产品。一旦从获授权人接收到至验证中心的第一代码301c,该系统可通知获授权人是否该产品之前已被验证,并且进一步被验证多少次。若系统通过接收来自以前获授权人的第一代码301c和第二代码302c,发现特定产品项目已经被检查和验证,其可表明该特定的产品项目很可能为伪造品,且该获授权人(例如消费者)在接受该产品和去除隐藏代码302c上的隐藏材料之前,可能已获知该信息。
但是,若系统没有关于该特定产品项目在过去类似验证的记录,获授权人可通过接受该产品并被允许显现隐藏代码302c,期望更高级别的确认。更高级别的确认可能是期望的,因为仅有“无记录”状态可能不足以证明该特定产品项目是真实的。具有相同第一代码301c的真实产品项目和一个或多个伪造产品均存在于市场是可能的,且该真实产品项目未被售出。在此场景中,被获授权人检查的产品项目或为真品或为赝品,而获授权人将需要显现隐藏代码302c以进一步确认。
此外,第一代码301c可单独地被用于获取其他有益的产品相关信息,即使未提供该特定产品项目真实性的高度信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代码301c仅提供其他级别诸如批次级别或产品类型级别的产品识别,而不是单个产品项目级别的产品识别。该识别信息可被用于诸如无需承诺特定产品项目的消费者辅助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隐藏代码302c显著小于产品识别第一代码301c。据发现,,为有效阻止伪造需要对潜在伪造者隐藏的信息量,可远低于足以识别产品所需的信息。多亏防止伪造信息与产品识别信息之间的非对称特性,仅产品代码的相对较小部分需被隐藏,以作为防止伪造的隐藏代码302c。
在图3A和3B所示的示例中,隐藏代码302c仅有3位数。当该三位数被隐藏避免正常可见并仅能被破坏性地显现时,它们创造了随机猜测数字以与所隐藏的隐藏代码302c相匹配的千分之一的几率。这意味着,若潜在的伪造者想从统计上保证其至少一个伪造产品能够通过防伪验证,该伪造者将必须制造1000个这样的伪造产品,其中所有其他999个面临被防伪验证拒绝。这对于伪造产生巨大负担,及将使其在商业中几乎伪造任何事物都是无利可图的。对于普通产品,即使由一位隐藏代码产生的十分之一的几率也可能是有效的防伪措施。若字母或其他符号而不只是数字,被用于产品代码中,该几率可更小。对于习惯于无限制和无负担伪造的伪造者,这已是负担的急剧增加。
发现为阻止伪造仅产品代码的一小部分需被隐藏,使得本公开的防伪方法易于实现和易于实施。根据现有技术,去除长代码或大代码的隐藏,对于待完成此事的消费者来说,可是个麻烦。例如,刮除一长串数字的覆盖通常不仅耗时而且难看并且凌乱。若使用二维产品代码,其可导致甚至更大的不便,并可证明为太消费者不友好以致不能实现。然而,利用在此公开的防伪方法,需要被隐藏的代码区域可仅占产品代码作为整体所占用区域的一小部分(如小于一半,小于四分之一,或甚至更小)。若产品代码中需被解析的部分为字母数字混合编制的,只要一至六个字母数字位可提供有效防伪措施。
应注意的是,在此公开的防伪方法的有效性不需要关于修复隐藏的技术的不可能性或者甚至真实的困难。只要该方法使潜在的伪造者制造假冒产品更加困难,该方法就具有防伪效果。当没有防伪措施被实施时,伪造者可自由地制造具有任意标签的假冒产品,该任意标签仅在视觉上看起来与制造商的产品代码相似。当仅产品识别代码被用于防伪时,伪造者可被阻止使用任意的产品代码,但可仍然相对容易的获得大量真正的产品代码,并运用他们制造假冒产品,该假冒产品几乎不受该防伪措施影响。相比之下,当产品代码至少一部分被隐藏时,伪造者将需要对产品的真正的物理控制以便获得隐藏的产品代码。若隐藏代码的揭开是进一步必定破坏性的,以造成产品代码和/或产品的破坏或改变,伪造者将不仅必须具有对产品的物理控制,而且也将冒为制造假冒产品致使真品无法销售的风险。
机器可读的第一代码301c还有助于跟踪商业中的产品。例如,使用RFID标签承载产品识别第一代码301c的一个好处在于该无线标签使跟踪容易得多。装运链中的每个节点,例如经销商和零售商,可成批或单个地扫描产品并将扫描结果发送至跟踪中心,该跟踪中心或者为产品真实性验证中心的一部分或与其相连。除了服务常规目的诸如物流,跟踪信息也还可辅助产品认证。例如,在检查购买的产品的真实性过程中,该验证中心可向消费者发送额外信息,诸如根据跟踪数据的所识别产品的购买日期。若标示的购买日期比消费者购买正被验证的产品的实际时间早得多,验证中心可警告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很可能不是真品,尽管其带有可验证的产品代码。这是因为带有相同产品代码的真品很早被购买,但购买者从未与该验证中心联系以检查产品的真实性,而且与该产品相关联的产品代码(机器可读的第一代码和隐藏的第二代码)随后已被假冒产品的制造者获得。
包括存储在RFID标签301中的产品识别第一代码301c的数据可由令人满意的安全级别保护。为了阻止数据丢失或蓄意的破坏,RFID标签被保护以免遭在现存的数据上未授权的写入是可取的。为进一步加强该保护,相同第一代码301c的公开副本或能够同等地识别相同产品的不同代码可被印刷在RFID标签301的外表面上,或被印刷在相同产品的不同区域。
然而,由于隐藏代码302c的运用,保持机器可读代码301c的保密性的需求并不很强。实际上,即使伪造者获得该机器可读代码301c,在不知晓隐藏代码302c的情况下,制造假冒产品是不经济的。在没有严格保密要求的情况下,第一代码301c可由大规模生产的消费品诸如智能手机的大规模生产读取。这使本公开的防伪方法更易于实现,因为不需要零售商购买特殊的阅读器,并且在产品认证过程中也不需要零售商的正式参与。此外,消费者仅需信任集中的真实性验证中心,而不是每个单独的零售商。
参照图4和图4A、4B、4C及4D,所公开的防伪方法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被阐述。
图4示出该防伪方法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该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此产品代码具有两个隐藏代码,而不是一个。
在框4S1中,制造商将第一代码与产品相关联,而且还将第二代码和第三代码与第一代码相关联。
图4A示出在该防伪方法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运用的示例性第一代码、第二代码和第三代码。第一代码401c、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都是用于说明目的的简单数字代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代码401c能够识别具有足够特定级别(例如,个体产品项目级别)的产品,并可单独作为与产品相关联的产品识别代码使用。相应地,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可包括小的或短的代码,每一个用作验证产品识别代码401c的挑战码。第一代码401c可从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单独生成。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可包括被分配给第一代码401c的随机数。
在框4S2,制造商在数据存储装置(未示出)中存储第一、第二和第三代码401c、402c、403c。
在框4S3,制造商将产品代码复制到可受益于该防伪措施的产品上。
在框4S4,制造商隐藏产品上的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
图4B示出根据该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产品代码的示例性复制。第一代码401c、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都被复制到标签400B上,如图所示,该标签400B为RFID标签。第一代码401c被数字存储在RFID标签400B的存储器中并可通过RFID阅读器(未示出)被无线读取。另外,第一代码401c的额外副本以普通的人类可读的形式或机器可读的条形码被明显地复制到RFID的表面上。
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每一均被印刷在RFID400B的末端上,但被隐藏避免正常可见。应注意的是,第二代码402c与第三代码403c每个可选地被复制到单独的标签上并被放置在相同产品的不同位置。
如图所示,第二代码区域402和第三代码区域403分别通过可刮除层432和刮除层433被隐藏避免正常可见。可刮除层432和433可以轻易地被刮掉以显现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同时难于修复以再次覆盖该区域。如图所示,优选地,隐藏区域402和403彼此分离,以便被清楚地被视为用作不同目的的两个独立的部分。将如下所示,每个隐藏区域可由不同的人在单独场合运用以用于验证。
在框4S5中,隐藏代码402c和403c中的一个被有条件地显现给获授权人。图4C示出已显现的隐藏代码中的一个的产品标签400C的示例。在获授权人去除可刮除层432后,第二代码区域402中的代码402被显现。可选地,获授权人可在此步骤中去除可刮除层433以显现第三代码403c。
在框4S6中,产品真实性验证中心接收第一代码401c和显现的第二代码402c。该验证中心或者可从相同获授权人(例如,刚刚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一起接收第一代码401c和显现的第二代码402c,或者首先从诸如由零售商操作的特殊阅读器接收第一代码401c,并随后从第二代码402c已被显现至其的客户接收第二代码402c。
在框4S7中,验证中心将接收的第一代码401c和第二代码402c与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中的产品代码进行比较,以获得可能的匹配。可对作为单个代码的组合代码412c进行匹配,也可分别对第一代码401c和第二代码402c中的每一个进行匹配。
在框4S8中,若所接收的第一代码401c和第二代码402c与存储于数据存储装置中的产品代码相匹配,验证中心向获授权人证实该产品为真。在该阶段,例如,因为获授权人可能已经刮除两个隐藏代码区域402和403的任意一个,在存储有产品代码的数据存储装置中的搜索可将第一代码401c与存储的产品代码中的第一代码进行匹配,并将所接收的第二代码402c与存储的产品代码中的第二代码和第三代码中的任意一个进行匹配。这些存储的代码(第一代码、第二代码和第三代码)可被保存为分离的记录,但与同一产品相关联,或者被保存为单条记录的不同数据段。存储方案可影响搜索方案,但任何合适的方法可被运用,并且数据存储与搜索的方式不是本公开的实质。
如图1中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验证中心可仅接收第一代码401c,识别与所接收的第一代码401c相关联的第二代码,并将识别的第二代码发送至客户,以与在该产品上显现的第二代码进行比较以用于验证。该方法有助于核查验证中心的合法性。
此外,单独用作产品识别代码的第一代码401c可被提交以用于验证或消息的目的而无需显现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中的一个和/或与第二代码402c和第三代码403c中的一个进行组合。这可在第二代码区域402上的隐藏被去除以显现第二代码402c之前被执行。随后,获授权人可通过接受该产品并被允许显现隐藏代码402c和403c中的一个,期望更高级别的确认。
图4D示出第三代码403c用于第二次验证机会的示例。在第一获授权人(例如,消费者)已经完成验证,两个隐藏的代码区域402和403中的一个仍保持被隐藏,并可被用于提供进行产品真实性验证的第二次机会。在本实施中,如图4C所示,第三代码区域403依然被隐藏。
第二获授权人(例如,第二消费者)可以与第一获授权人已完成的运用第二代码402c进行产品真实性验证相似的方式,去除可刮除层433以显现第三代码403c来用于产品真实性验证。
可选地,在第二验证中,验证中心可仅接收第一代码401c(或仅接收第一代码401c和第二代码402c)而不接收第三代码403c。一旦接收到第一代码(或第一代码与第二代码),验证中心检查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中的产品代码记录以识别与由第一代码标识的产品相关联的代码记录。随后,验证中心将与所识别的第一代码相关联的第三代码发送回第二获授权人,接着,该第二获授权人将接收的第三代码与在产品上或产品中显现的第三代码进行核对以确定该两个代码是否相匹配。此方法有助于检查验证中心的合法性。此外,因为第二次验证仅在第一获授权人已使用隐藏代码中的一个(例如,第二代码)检查产品的真实性后发生,其阻止伪造者使用用于第二次验证的伪造步骤来试探产品的隐藏代码。
如上所述的第二次验证机会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其中,该情况包括第一获授权人退回该产品,而购买该被退回的产品的后续获授权人仍具有验证产品真实性的单独机会。此外,第一隐藏代码所显现的状态也提供该产品为退回产品的证明,并且随后的获授权人可能仅愿意打折购买该产品。因而,这也保护获授权人免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退回的产品。当产品由第一获授权人购买并在零售店已进行验证,并且随后将该产品作为礼物送给另一个人时,第二次验证的机会可能也是有用的。在此情况下,礼物的接受者将有独立的机会以验证产品的真实性。
图5A-6C示出使用混合的机器可读条形码和字母数字验证代码的示例性防伪代码。除信息编码方案之外,使用机器可读条形码代码的防伪方法大体类似于在此示出的使用RFID标签的防伪方法。
混合的代码标签500在第一代码区域501具有条形码501c,并且在第二代码区域502中具有简单的数字代码502c。数字代码502c将被隐藏。条形码501c可使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形码501c可包括包含编码信息的典型条形码代码。
图5B示出复制到待认证的产品上的混合代码标签500,其中,在第二代码区域502中的数字代码502c使用隐藏532(例如,可刮除材料)而被隐藏。条形码501c仍未被覆盖并可使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
图5C示出隐藏532被去除以显现数字代码502c的混合代码500。
在上述实施例中,条形码501c可单独用于识别产品。识别的级别可具有期望的特定性,例如个体产品项目级别。即使没有额外的数字代码502c的帮助,其可被用于产品识别目的,或甚至有限的防伪目的。数字代码502c被添加以用作验证码以验证产品识别代码501c。数字代码502c并非生成用来识别产品,因此无需为很长的代码。仅需足够长到当被隐藏时对其进行猜测造成重大的困难。当验证系统接收到条形码501c和数字代码502c时,其可首先使用条形码501c识别该产品,然后,使用存储的产品代码记录检查接收的验证代码502c是否正确。理想地,仅特定数量的验证代码与每个产品识别代码(条形码501c)相关联以提供确定性。例如,在说明性实施例中,数字代码502c可能是与条形码501c相关联的唯一的验证代码,并被接受以验证该条形码501c。如在此所述,甚至很短的字母数字代码也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的伪造者制造假冒产品,即使他们知晓产品识别机器可读的第一代码501c。
机器可读的代码和隐藏代码可被置于(如印刷)相同的材料层上,而隐藏代码被单独的隐藏材料层覆盖。然而,应注意的是,该类型实现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产品标签可具有置于第一代码承载介质层上的机器可读代码,及置于第二或第三代码承载介质层上的一个或多个隐藏代码。各代码承载介质层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由相同材料制成。在该部署中,代替运用分离的隐藏材料,诸如可刮除层,第一代码承载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可被用作覆盖第二或第三代码承载介质层的工具以掩盖隐藏代码。
此外,在说明性实施例中,机器可读代码和隐藏代码被置于不同的代码区域,并且在物理上是彼此分离的。然而,应注意的是,这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将机器可读代码和隐藏代码彼此交叠置于相同的区域是可能的,但可使用不同的工具读取。只要满足如下条件,在此介绍的防伪方法就会有效:隐藏代码不能容易地被非授权方显现并被复制于另一个产品上。
采用示例性实施例以示例性说明在本公开中的本发明的概念和实施。该示例性实施例仅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法与核心概念。基于本公开中的概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做出某些调整。这些调整也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防伪方法,包括:
将第一代码与物品相关联,所述第一代码被设计以在期望的特定级别识别物品;
将第二代码与所述第一代码相关联,所述第二代码作为验证码以验证所述第一代码;
将所述第一代码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或所述物品内,以使所述第一代码是机器可读的;
将所述第二代码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或所述物品内,以使所述第二代码被隐藏避免正常可见且仅有条件地显现;
在验证中心处接收所述第一代码;
识别与所述接收的第一代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二代码;及
允许将所述识别的第二代码与有条件地显现自所述物品的所述第二代码进行匹配,以验证所述物品的真实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代码复制到所述物品上包括:
将所述第一代码与RFID标签合并;及
将所述RFID标签贴在所述物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方法,其中,允许将所述识别的第二代码与有条件地显现自所述物品的所述第二代码进行匹配包括:
在所述第二代码已被显现给被授权人后,在验证中心处接收所述第二代码;
将所述接收的第二代码与在所述物品代码记录中查到的与所述第一代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二代码进行匹配;及
将验证结果发送至所述获授权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方法,其中,允许将所述识别的第二代码与有条件地显现自所述物品的所述第二代码进行匹配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代码,发送在所述物品代码记录中查到的与所述第一代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二代码,使得获授权人可将所述接收的第二代码与显现于所述获授权人的所述第二代码进行比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被复制到所述物品上的所述第二代码被可去除材料层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代码不能被显现以由非授权方未在所述物品上执行破坏性行为时,被复制到另一个物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代码显著短于所述第一代码且不唯一识别所述物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代码包括具有小于或等于6个字母数字位置的字母数字代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代码包括分配给所述第一代码的随机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二代码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或所述物品内包括将所述第二代码复制到附于所述物品的标签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二代码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或所述物品内包括将所述第二代码直接地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或所述
物品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第二代码被复制到其上的所述物品包括商品包含于其中的容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代码从代码阅读器被无线接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代码由语音从电话或通过键盘被接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代码通过互联网用户接口被接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第三代码作为替换验证码与所述第一代码相关联,以验证所述第一代码;
将所述第三代码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或所述物品内,所述第三代码隐藏避免正常可见且仅有条件地显现;
识别与所述接收的第一代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三代码;及
允许将所述识别的第三代码与有条件地显现自所述物品的所述第三代码进行匹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伪方法,其中,当被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时,所述第二代码与所述第三代码被清晰地彼此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代码的第二副本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或所述物品内,所述第一代码的所述第二副本公开以正常可见。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验证中心识别与所述接收的第一代码相关联的所述物品;及
将与所述识别的物品有关的信息发送至授权人。
20.一种防伪方法,包括:
将第一代码与物品相关联,所述第一代码能够在期望的特定级别识别所述物品;
将所述第二代码作为验证码与所述第一代码相关联,以验证所述第一代码;
将所述第一代码和所述第二代码复制到所述物品上或所述物品内,所述第一代码是机器可读的,而所述第二代码隐藏避免正常可见且仅有条件地显现;
在验证中心处接收所述第一代码;
在所述第二代码已被显现给被授权人后,在验证中心处接收所述第二代码;
验证所述接收的第一代码与所述第二代码之间的关联;及
向所述获授权人通知验证结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伪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代码复制到所述物品上包括:
将所述第一代码与RFID标签合并;及
将所述RFID标签贴在所述物品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伪方法,其中,向所述获授权人通知验证结果包括将文本消息发送至所述授权人的移动设备。
23.一种用于防伪的产品包装,该包装包括:
包含第一代码的RFID标签,所述第一代码唯一地识别与所述包装相关联的产品;及
被隐藏装置掩盖避免正常可见的第二代码,所述隐藏装置可被破坏性地去除以显现所述第二代码,且一旦被去除,不能被轻易地修复到其原始状态,其中,所述第二代码作为验证码与所述第一代码相关联,以验证所述第一代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产品包装,其中,所述第二代码包括具有1至6个字母数字位置的字母数字代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产品包装,其中,还包括:
被第二隐藏装置掩盖避免正常可见的第三代码,所述第二隐藏装置可被破坏性地去除以显现所述第三代码,且一旦被去除,不能被轻易地修复到其原始状态,其中,所述第三代码作为替换验证码与所述第一代码相关联,以验证所述第一代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产品包装,其中,所述第二代码和所述第三代码被清晰地彼此分离。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产品包装,还包括:
所述第一代码的印刷副本公开以正常可见。
CN201280026074.1A 2011-05-31 2012-03-29 具有非对称隐藏的防伪标记 Pending CN1037974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18,605 2011-05-31
US13/118,605 US20120310848A1 (en) 2011-05-31 2011-05-31 Anti-counterfeiting marking with asymmetrical concealment
PCT/CN2012/073252 WO2012163167A1 (en) 2011-05-31 2012-03-29 Anti-counterfeiting marking with asymmetrical conceal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476A true CN103797476A (zh) 2014-05-14

Family

ID=4725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6074.1A Pending CN103797476A (zh) 2011-05-31 2012-03-29 具有非对称隐藏的防伪标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10848A1 (zh)
CN (1) CN103797476A (zh)
WO (1) WO201216316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9492A (zh) * 2015-05-05 2015-07-29 许泽人 识别码的关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78693A (zh) * 2017-10-25 2018-01-12 厦门物之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水产品进行防伪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08292A (zh) * 2017-10-20 2018-03-16 黑龙江省德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ar增强现实防伪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15379A1 (en) * 2004-05-19 2009-01-15 Einar Rosenber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ext-based wireles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U2011323490A1 (en) 2010-11-01 2013-05-02 Outerwall Inc. Gift card exchange kiosk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US8874467B2 (en) 2011-11-23 2014-10-28 Outerwall Inc Mobile commerce platform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verting consumer coins, cash, and/or other forms of value for use with same
US9177107B2 (en) * 2013-02-14 2015-11-03 Typenex Medical, Llc Recipient verification system with permanent identifier having embedded machine readable code verific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including recipient identification
US9530028B2 (en) * 2013-02-28 2016-12-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dentifiers for mass serialization
US9563795B2 (en) * 2013-03-13 2017-02-07 Mark Sehme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TW201513008A (zh) * 2013-09-18 2015-04-01 Gash Plus Taiwan Company Ltd 能保障買賣雙方於網路交易安全之方法
CH709353A2 (fr) * 2014-03-12 2015-09-15 Eric Bauer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 l'authenticité d'un objet.
WO2015173789A1 (en) * 2014-05-16 2015-11-19 Wake Up S.R.L. System to impede the counterfeiting of designer product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RU2698768C2 (ru) * 2014-06-23 2019-08-29 Инексто Са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маркировки готовых изделий с целью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неса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ного повторного заполнения
EP3051469B1 (en) 2015-01-28 2024-05-22 Inexto S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it and container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EP3051372B1 (en) 2015-01-31 2019-03-06 Inexto Sa Secure product iden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US20160232609A1 (en) * 2015-02-09 2016-08-11 Outerwall Inc. Mobile system for exchanging gift cards
US9963269B2 (en) 2015-05-21 2018-05-08 Owens-Brockway Glass Container Inc. Package for multi-instance photosensitive authentication
US9646310B2 (en) * 2015-07-29 2017-05-09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Printable, writeable article for tracking counterfeit and diverted products
US20180205543A1 (en) 2015-08-13 2018-07-19 Inexto Sa Enhanced obfuscation or randomization for secure product iden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US10594494B2 (en) 2015-08-25 2020-03-17 Inexto Sa Multiple authorization modules for secure production and verification
WO2017032861A1 (en) 2015-08-25 2017-03-02 Inexto Sa Verification with error tolerance for secure product identifiers
US10346819B2 (en) 2015-11-19 2019-07-09 Coinstar Asset Holdings, Llc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s, other applications and associated kiosk-bas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oin saving
EP3699792A1 (de) * 2019-02-20 2020-08-26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Verbrauchseinheit mit sicherheitselement,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erseitigen sicherung eines zulaessigen verbrauchs
TWI716897B (zh) * 2019-06-13 2021-01-21 永豐泰科技企業有限公司 Rfid電子標籤之動態防偽加密方法及電子標籤
EP4073687A1 (en) 2019-12-09 2022-10-19 NIKE Innovate C.V. Digital fingerprinti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7724A (zh) * 2002-10-23 2003-05-14 曾素平 一种可查询的防伪标签及其防伪方法
CN1504935A (zh) * 2002-11-27 2004-06-16 恒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隐型数码标识及标识识别系统
EP1488936A1 (en) * 2003-06-10 2004-12-22 Nimax S.r.l. Making an article presenting a secret code hidden by a layer of opaque removable material
CN1802264A (zh) * 2003-04-07 2006-07-12 艾维信托 识别装置
US7283630B1 (en) * 1997-07-21 2007-10-16 Assure Systems, Inc. Verification of authenticity of goods by use of random numbers
US20080073432A1 (en) * 2005-01-06 2008-03-27 Ronald Barenburg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Modifying, And Adding Information During A Transfer Or Transaction
US20090212101A1 (en) * 2008-02-21 2009-08-27 Provalida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roduct safety to a manufactured item with verification cod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3630B1 (en) * 1997-07-21 2007-10-16 Assure Systems, Inc. Verification of authenticity of goods by use of random numbers
CN1417724A (zh) * 2002-10-23 2003-05-14 曾素平 一种可查询的防伪标签及其防伪方法
CN1504935A (zh) * 2002-11-27 2004-06-16 恒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隐型数码标识及标识识别系统
CN1802264A (zh) * 2003-04-07 2006-07-12 艾维信托 识别装置
EP1488936A1 (en) * 2003-06-10 2004-12-22 Nimax S.r.l. Making an article presenting a secret code hidden by a layer of opaque removable material
US20080073432A1 (en) * 2005-01-06 2008-03-27 Ronald Barenburg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Modifying, And Adding Information During A Transfer Or Transaction
US20090212101A1 (en) * 2008-02-21 2009-08-27 Provalida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roduct safety to a manufactured item with verification cod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9492A (zh) * 2015-05-05 2015-07-29 许泽人 识别码的关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09492B (zh) * 2015-05-05 2017-08-11 许泽人 识别码的关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08292A (zh) * 2017-10-20 2018-03-16 黑龙江省德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ar增强现实防伪系统和方法
CN107578693A (zh) * 2017-10-25 2018-01-12 厦门物之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水产品进行防伪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63167A1 (en) 2012-12-06
US20120310848A1 (en) 201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476A (zh) 具有非对称隐藏的防伪标记
CN103797475A (zh) 具有非对称隐藏的防伪标记
US8249350B2 (en) Brand protection and product autentication using portable devices
US6996543B1 (en) System for protection of goods against counterfeiting
CN101501680B (zh) 用于阻止产品伪造、转移和盗版的方法和系统
CN101416246B (zh) 用于检测伪造的或者盗用的品牌物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94449A (zh) 基于数字水印和二维码结合的印刷防伪和信息溯源方法
CN109146024A (zh) 基于区块链的艺术品防伪电子标签系统与方法
EP1680760A2 (en) Authenti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CN108122119A (zh) 产品认证方法
CN104992335A (zh) 一种全流通型二维码防伪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WO2017116303A1 (en) Secure dual-mode anti-counterfeit product authentication methodology and system
CN103649976A (zh) 具有非对称隐藏的防伪标记
WO2012136138A1 (en) Anti-counterfeiting using asymmetrical dual codes on product
CN104680226A (zh) 用于保护物品的真实性免受仿制和假冒的方法
CN108629603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商品防伪方法
US2013031799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Status of Random Unique Code Strings and Generation of Random Unique Code Strings
US2013002438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Assigned Code Strings
Claret-Tournier et al. Tackling Counterfeiting with a Secure Online Track-and-Trace System
Lehtonen How to secure supply chains against counterfeit products using low-cost RF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