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4134B - 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4134B
CN103794134B CN201410053284.0A CN201410053284A CN103794134B CN 103794134 B CN103794134 B CN 103794134B CN 201410053284 A CN201410053284 A CN 201410053284A CN 103794134 B CN103794134 B CN 103794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t pattern
supervision code
electronic supervision
cod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32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4134A (zh
Inventor
姚为
万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aichuang Informatio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eader Tech Dig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eader Tech Dig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eader Tech Dig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532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4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4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4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4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4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由多组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构成,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电子监管码的外侧;点阵图形带有指定形状、且肉眼无法分辨,点阵图形的有效面积不小于3*3平方毫米,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构成。对上述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包括:将电子监管码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点阵图形;将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点阵图形加密存储;将复合标识印制在商品表面,并通过识别设备进行读取;提取复合标识中的电子监管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反馈信息。本发明所生成的复合标识与现有的普通电子监管码相比,更具备防伪功效。

Description

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标识,尤其是一种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07年12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国质检质联〔2007〕582号)中,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食品、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化妆品等9大类69种重点产品将在2008年6月底前全面实施电子监管,所有产品加贴电子监管码才能上市。
目前,电子监管码已经从16位升级到20位,企业准确登记其产品的商品编码后,电子监管码可以建立与商品编码的对应关系,完成在零售领域的结算计价功能。
监管码条码采用CODE128C码制,编码长度为20位,条码密度大于7mil,宽度大于4cm,高度大于5mm。根据生产企业的管理需要,条码标签除了监管码外,可以包含产品编码、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至等信息。
然而,由于电子监管码可以轻易被复制或复印,在对复制或复印后的电子监管码进行辨别时,依然能够得知该物品的真伪,因此,电子监管码存储的信息并不安全。另外,由于电子监管码的编码规则较为简单,因此,也极易被破解。一旦印制在产品上的电子监管码的编码规则被他人破解,就无法实现其行之有效的作用,难以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有力的打击。
因此,急需出现一款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复合编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现有的普通电子监管码相比,更具备防伪功能的由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由多组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构成,所述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所述电子监管码 的外侧;所述点阵图形带有指定形状、且肉眼无法分辨,所述点阵图形的有效面积不小于3*3平方毫米,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构成。
上述的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信息点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所述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上述的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其中,所述点阵图形的数量四个,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监管码的两个顶角位置与两个底角位置。
上述的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其中,多组所述点阵图形构成一点阵图形框,所述电子监管码设置在所述点阵图形框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生成与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子监管码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将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复合标识加密后存储;
将复合标识印制在商品表面,并通过识别设备进行读取;
提取复合标识中的电子监管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反馈信息。
上述的方法,其中,上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0、企业端根据商品序号定义规则生成与商品序号相对应的电子监管码;
S20、判定所生成的电子监管码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有效,则执行步骤S30,若判定结果为无效,则返回步骤S10;
S30、将有效电子监管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数字信息;
S40、将上述数字信息通过图像元编码系统生成的数字信息内容定义为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S50、判定点阵图形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0,若判定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40;
S60、将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点阵图形加密后存储于企业数据库中;
S70、根据商品数量设定点阵图形的数量,印刷单位对点阵图形进行解密 后,与电子监管码共同印刷在商品表面;
S80、通过识别设备读取附着在商品表面的复合标识;
S90、提取复合标识中的电子监管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判定二者是否相同,若对比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00,将与商品相对应的信息反馈给当前查验者,若对比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10,反馈报警信息,并将该报警信息发送至企业端。
上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60中,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采用重叠、左右放置、上下放置或围绕的方式进行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点阵图形带有指定形状、且肉眼无法分辨,所述点阵图形的有效面积不小于3*3平方毫米,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构成。
上述的方法,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信息点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所述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在电子监管码的生成基础上,对其进行转换与定义,以形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并将电子监管码与点阵图形相合并以构成具备防伪功效的复合标识,与现有的普通电子监管码相比,其防伪性与可靠性更高;
2、由于点阵图形中信息点的直径微小,并且在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之间预设有相应的间隔距离,在被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后,相邻两个信息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现偏差,从而形成无法被识别的无效编码,因此,信息点的位置、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可提高复合编码的防伪性能;
3、采用读取、判断等方式对复合标识进行辨别,并根据辨别的结果反馈不同的信息,有利于当前查验者或企业了解到反馈信息;
4、本发明适用于所有制式算法的电子监管码生成流程,可以保障电子监管码在原有生成体系的基础上,不改变任何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将图像元信息编码的不可复制、扫描等高防伪特性结合到一起,避免了电子监管码以往应用过程中的不防伪效果,同时以二码结合,比对识读的方式,实现了电子监管码必须经过加密后的图像元编码图形对比正确方能有效识读的防伪功效。
图1为本发明中复合标识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复合标识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方法部分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主要附图标号说明:
1-复合标识        2-电子监管码       3-点阵图形
4-点阵图形框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由多组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构成,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电子监管码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标识1由四个点阵图形3与一个电子监管码2构成,四个点阵图形可围绕在电子监管码的外侧。其中,四个点阵图形分成两组,并且分别设置在电子监管码2的两个顶角位置、与两个底角位置。
该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组成,并且带有指定的形状。由于信息点的直径微小,并且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之间预设有相应的间隔距离,在被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后,相邻两个信息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现偏差,指定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无法被识别的无效编码,因此,信息点的位置、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可提高点阵图形的防伪性能。在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中,由第一信息点的中心位置至第二信息点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该点阵图形中的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点阵图形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附着在载体的空白区域上,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涂料或含碳的隐形涂料中的一种,含碳的可见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含碳的隐形涂料为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由于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以及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能够吸收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因此,只有红外线识别装置能够对标识层中的信息进行识别。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由多组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构成,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电子监管码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标识1由多组点阵图形与一个电子监管码2构成,其中,多组点阵图形按顺序排列构成一个点阵图形框4,将电子监管码2设置在点阵图形框4中以形成复合标识。
该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组成,并且带有 指定的形状。由于信息点的直径微小,并且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之间预设有相应的间隔距离,在被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后,相邻两个信息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现偏差,指定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无法被识别的无效编码,因此,信息点的位置、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可提高点阵图形的防伪性能。在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中,由第一信息点的中心位置至第二信息点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该点阵图形中的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点阵图形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附着在载体的空白区域上,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涂料或含碳的隐形涂料中的一种,含碳的可见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含碳的隐形涂料为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由于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以及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能够吸收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因此,只有红外线识别装置能够对标识层中的信息进行识别。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生成与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子监管码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将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复合标识加密后存储;
将复合标识印制在商品表面,并通过识别设备进行读取;
提取复合标识中的电子监管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反馈信息。
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0、企业端根据商品序号定义规则生成与商品序号相对应的电子监管码。
具体的,企业端根据其ERP系统以及内部商品管理流程中商品序号定义规则,生成对应的一维条码。
S20、判定所生成的电子监管码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有效,则执行步骤S30,若判定结果为无效,则返回步骤S10。
具体的,根据企业内部系统以及平台判定所生成的一维条码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则步骤S30,若无效,则返回步骤S10,作废重新生成。
其中,一个完整的条码的组成次序依次为:静区、起始符、数据符、(中间分割符,主要用于EAN码)、(校验符)、终止符、静区。
S30、采用制式算法将有效电子监管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数字信息。
S40、将上述数字信息通过图像元编码系统生成的数字信息内容定义为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具体的,将该数字信息发送至图像元编码系统,由该图像元编码系统将生成的数字信息内容定义为对应的点阵图形ID,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对应的点阵图形。
S50、判定点阵图形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0,若判定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40。
其中,通过系统平台在线检测设备检测生成的点阵图形是否有效。
S60、将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点阵图形加密后存储于企业数据库中。
具体的,将生成的点阵图形与原有的电子监管码合并,以生成一个复合标识。其中,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采用重叠、左右放置、上下放置或围绕的方式进行合并,并将生成的点阵图形加密后存放于企业数据库。
S70、根据商品数量设定点阵图形的数量,印刷单位对点阵图形进行解密后,与电子监管码共同印刷在商品表面。
具体的,企业根据所要应用的点阵图形数量从数据库中拨出对应的点阵图形,其中,点阵图形所使用的数量与商品的数量相一致。印刷单位解密后将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共同印刷在商品表面。
S80、通过识别设备读取附着在商品表面的复合标识。
其中,通过识别设备同时读取印制在商品表面的点阵图形以及电子监管码图形。识别设备为红外识别设备。
S90、提取复合标识中的电子监管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判定二者是否相同,若对比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00,将与商品相对应的信息反馈给当前查验者,若对比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10,反馈报警信息,并将该报警信息发送至企业端。
其中,当识别设备对复合标识读取成功后,将电子监管码图形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当数字信息字符串与点阵图形ID比对成功时,将企业在生成电子监管码时系统内所对应的商品信息反馈给当 前查验者;当数字信息字符串与点阵图形ID比对不成功时,提示报警信息,并通过有线/无线信号等方式反馈企业端,用以打击假冒商品的不法行径。
在上述方法中,该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组成,并且带有指定的形状。由于信息点的直径微小,并且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之间预设有相应的间隔距离,在被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后,相邻两个信息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现偏差,指定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无法被识别的无效编码,因此,信息点的位置、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可提高点阵图形的防伪性能。在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中,由第一信息点的中心位置至第二信息点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该点阵图形中的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点阵图形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附着在载体的空白区域上,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涂料或含碳的隐形涂料中的一种,含碳的可见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含碳的隐形涂料为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由于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以及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能够吸收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因此,只有红外线识别装置能够对标识层中的信息进行识别。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举凡熟悉此项技艺的专业人士.在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之后,自然能依据实际的需要,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加以变化。因此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同等变化与修饰,曾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由多组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构成,所述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所述电子监管码的外侧;
所述点阵图形带有指定形状、且肉眼无法分辨,所述点阵图形的有效面积不小于3*3平方毫米,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构成,对上述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子监管码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将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复合标识加密后存储;
将复合标识印制在商品表面,并通过识别设备进行读取;
提取复合标识中的电子监管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0、企业端根据商品序号定义规则生成与商品序号相对应的电子监管码;
S20、判定所生成的电子监管码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有效,则执行步骤S30,若判定结果为无效,则返回步骤S10;
S30、将有效电子监管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数字信息;
S40、将上述数字信息通过图像元编码系统生成的数字信息内容定义为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S50、判定点阵图形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0,若判定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40;
S60、将点阵图形与电子监管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点阵图形加密后存储于企业数据库中;
S70、根据商品数量设定点阵图形的数量,印刷单位对点阵图形进行解密后,与电子监管码共同印刷在商品表面;
S80、通过识别设备读取附着在商品表面的复合标识;
S90、提取复合标识中的电子监管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判定二者是否相同,若对比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00,将与商品相对应的信息反馈给当前查验者,若对比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10,反馈报警信息,并将该报警信息发送至企业端。
CN201410053284.0A 2014-02-17 2014-02-17 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Active CN103794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3284.0A CN103794134B (zh) 2014-02-17 2014-02-17 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3284.0A CN103794134B (zh) 2014-02-17 2014-02-17 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4134A CN103794134A (zh) 2014-05-14
CN103794134B true CN103794134B (zh) 2015-10-21

Family

ID=50669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3284.0A Active CN103794134B (zh) 2014-02-17 2014-02-17 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941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501B (zh) * 2014-12-25 2019-02-26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密方法和装置
CN106846003B (zh) * 2016-11-11 2020-12-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管控和监管方法及装置
CN107040791B (zh) * 2017-04-06 2019-12-31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适用于电子显示标签的自适应二值图像压缩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23795A (en) * 2006-11-27 2008-06-0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Geometric invariant digital watermarking method by utilizing 2-dimensional (2D) barcode
CN101299246B (zh) * 2008-06-24 2011-10-05 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防伪功能的二维码
US9010640B2 (en) * 2009-07-13 2015-04-21 Kenji Yoshida Stream dot pattern, method of forming stream dot pattern,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method using stream dot pattern, and dot pattern
CN102236810A (zh) * 2010-04-23 2011-11-09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码的qr码及其隐藏码的形成与识别方法
CN203332522U (zh) * 2013-04-16 2013-12-11 西安环球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监管码与qr码双重标识的药品包装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4134A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4135B (zh) 对由点阵与二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TWI702543B (zh) 用於讀取包括一物理不可複製函數之一標記之讀取器裝置
EP3311336B2 (en) Authentication feature in a barcode
CN103093355B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防伪标签及标签制作方法
US7900837B2 (en) Optical fiber paper reader
EA003919B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маркировки и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изделий
CN105469132A (zh) 二联编码的物联网溯源防伪标签及二维码防伪溯源方法
US8123139B2 (en) Virtual code window
MXPA05001124A (es) Etiquetas a prueba de falsificacion y manipulacion con caracteristicas de incidencia aleatoria.
CN103793736B (zh) 对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CN102708391B (zh) 一种基于分形图形的防伪标签及防伪验证方法
CN103794134B (zh) 生成与识别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的方法
CN202306599U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伪标签
CN111127046A (zh) 采用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多维防伪溯源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31530A (zh) 一种基于二维图形编码防伪的方法、标签及标签制作方法
CN103093173A (zh) 一种防伪方法、标签及标签制作方法
CN108960387A (zh) 一种防伪造二维码及其生成和识别方法
CN102306312A (zh) 新型防伪系统及进行防伪标签识别的方法
CN103857531B (zh) 用于印刷产品的防伪标记的方法和系统
RU2534952C1 (ru) Способ маркировки продукции или изделий для их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и защиты от подделки
CN106782042A (zh) 一种三维防伪标签
CN204808373U (zh) 防伪溯源标签
CN105448188A (zh) 可变加密数字图纹防伪标识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07016925B (zh) 基于计算机算法的商品防伪标签生成方法
CN103794136B (zh) 对点阵与税控码形成的防伪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6

Address after: Room 10602, Building 1, Wangjing International Building, Fengcheng Six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710000

Patentee after: Shaanxi o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aliushu Road No. 17 Fu Hai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room 803

Patentee before: LIDE HIGH TECHNOLOGY (BEIJING) DIGI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1

Address after: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nd 215400 Metro Jianxiong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SUZHOU MAI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602, Building 1, Wangjing International Building, Fengcheng Six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710000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o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