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3567A - 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 Google Patents

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3567A
CN103793567A CN201410041973.XA CN201410041973A CN103793567A CN 103793567 A CN103793567 A CN 103793567A CN 201410041973 A CN201410041973 A CN 201410041973A CN 103793567 A CN103793567 A CN 103793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inker
damping ratio
effective damping
additional eff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19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3567B (zh
Inventor
区彤
徐昕
谭坚
陈星�
张连飞
焦柯
陈前
梁艳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14100419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3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3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3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3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3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提取对应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楼层层间剪力值和楼层层间位移值;获得消能减震结构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总应变能;计算每个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求和得到全部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耗散能量的总和;得到对应地震波每个时刻点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对各时刻点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求均值,获得附加有效阻尼比;评定附加有效阻尼比是否大于或等于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本发明在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消能器的数量和位置,使消能器选用及布置得当,满足更大程度耗散地震能量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节约的目的,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

Description

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中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与分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结构的抗震主要通过结构及构件在地震中出现损坏来消耗地震能量,而结构及构件的严重损坏就是地震能量的转换或者消耗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震频发,导致建筑结构遭受严重破坏,危害着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由于目前对结构“硬抗”地震的机制难以到达有效的控制要求,因此“软抗”地震的方式—消能减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逐渐广泛应用,它对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生命线工程有着重大意义。
消能减震技术是一种在建筑结构中设置消能器来耗散地震能量的被动控制技术。消能减震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消能部件,消能部件由消能器和用于主体结构连接消能器的构件组成。消能器通过内部材料或与构件之间的摩擦,利用弹塑性滞回变形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简而言之,消能减震技术就是通过在建筑结构的某些部位设置消能器,通过其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常用的消能器有位移相关型消能器、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和复合型消能器等。
在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消能器的耗能特性,这就要求合理选用和布置消能器,而衡量消能器耗能能力的技术指标就是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给出了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确定原则及原理,它是从能量角度出发,附加有效阻尼比采用消能器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形变所吸收的能量与设置消能器后建筑结构总地震变形能的比值来表征,其估算公式为:
ξa=∑Wcj/(4πWs)   (公式1)
式中:ξa为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Wcj为第j个消能器在结构预期层间位移Δuj下往复循环一周所消耗的能量;Ws为设置消能器的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
不计扭转影响时,消能减震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总应变能Ws,可按下式估算:Ws=(1/2)∑Fiui   (公式2)
式中:Fi为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ui为质点i对应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位移。
位移相关型和速度非线性相关型消能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往复一周所消耗的能量,可按下式估算:
Wcj=Aj   (公式3)
式中:Aj为第j个消能器的恢复力滞回环在相对水平位移Δuj时的面积。
可见,采用合理可靠的取值计算方法计算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是衡量消能减震结构中消能器选用及布置得当的依据,然而,《抗规》中并未给出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具体取值计算方法,尤其是消能减震结构在弹塑性时程分析后如何从纷繁的数据中选择恰当的部分也并未给出相关教导。而《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中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计算方法也仅仅提到了包络的计算方法—包络法:
(1)在消能减震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中,计算消能减震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即是主体结构的各楼层假定为刚性楼板的情况下,从有限元软件中提取各楼层层间剪力最大值作为其Fi值,各楼层层间位移最大值作为ui,根据公式2计算出Ws值;
(2)第j个消能器的恢复力滞回环在相对水平位移Δuj时的面积为Aj,提取滞回曲线有限元分析数据,并计算其最大滞回圈面积即为Aj,通过求和得到∑Wcj
(3)由以上得出的Ws和∑Wcj,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但是,消能减震结构中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是时变阻尼,每个消能减震结构的附加阻尼是一个时变参数,而且消能减震结构在弹塑性时程分析时其响应是随着地震波加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使得消能器的耗能具有时变性。而采用包络法计算结构应变能时,楼层剪力和楼层位移均取地震反应的最大值,所以应变能计算所得为包络值,消能器耗能是取滞回曲线最外一圈面积值,所取的值是消能器耗能实际包络值,因此,包络法的计算过程虽然简单便捷,但是计算结果比较保守,准确度较差。
如何在消能减震结构有限元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后对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采用合理的取值计算方法,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附加有效阻尼比,从而进一步优化消能器的布置和数量,是目前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与分析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计算结果准确度、对消能器的位置和数量进行优化以降低造价成本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有限元弹塑性时程分析,即先在有限元模拟计算平台上建立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施加重力荷载,再加载地震波;
⑵根据主体结构的各楼层的层间位移和层间刚度,初步确定消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将消能器布置在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中,形成消能减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⑶在消能减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施加重力荷载,再加载地震波;
⑷计算消能减震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即假定主体结构的各楼层为刚性楼板,提取对应于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楼层层间剪力值Fit和楼层层间位移值uit
⑸将由步骤⑷所得的同一时刻点的各楼层层间剪力值Fit与各楼层层间位移值uit相乘,对所得的所有时刻点的乘积值求和后,取其1/2,获得消能减震结构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总应变能Wst
⑹计算每个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Wcjt,对全部消能器在同一时刻点的耗散能量Wcjt求和,得到全部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的总和
Figure BDA0000463528890000031
(7)根据以下公式:
ξ dt = Σ j = 1 n W cjt / 4 π W st
计算得到对应于地震波每个时刻点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dt
⑻对由步骤⑺得到的各个时刻点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dt求平均值,获得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⑼评定由步骤⑻得到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是否大于或等于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a)如是,所获得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即作为确定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b)如不是,则进入步骤⑽;
⑽调整消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再重复步骤⑷~⑼,直到使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大于或等于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为止,最终确定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本发明步骤⑼所述的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是在抗震性能化设计中确定的消能器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其来源于性能化设计目标的设计文件中;地震波由安评单位提供,它记载在安评报告中,地震波的各时刻点、峰值、频谱特性、地震动持时等均有记载;重力荷载一般包括恒载、活载和预应力,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载。
本发明是在消能减震结构进行有限元弹塑性时程分析后,计算对应于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然后再求平均值,从而获得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并通过反复调整消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得到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本发明在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对消能器的数量和位置进行优化,使消能器选用及布置得当,在满足更大程度耗散地震能量的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节约的目的,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根据本发明所获得的计算结果可以作为分析设计过程中的判别依据,特别适用于需要准确计算结果的施工图阶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消能器采用位移相关型消能器、速度相关型消能器或者复合型消能器,各种消能器的耗散能量Wcjt根据其对应的滞回力学模型由等效面积法求得。
本发明在步骤⑺中,若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dt超过25%,以25%取值。根据《抗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超过25%时,宜按25%取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地震波至少为三条,所述地震波为天然波或者人工波,所述天然波的数量占地震波总数的2/3,所述人工波的数量占地震波总数的1/3。
本发明可以有以下实施方式,在加载地震波时,地震波主方向、次方向和Z向的幅值按照1:0.85:0.65三向加载。《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对地震波的具体加载方式进行了规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⑴本发明是在消能减震结构进行有限元弹塑性时程分析后,计算对应于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然后再求平均值,从而获得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并通过反复调整消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得到较为准确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它属于单方向(地震波的主方向)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⑵计算结果根据下文实施例中表2~5三种地震波模拟获得,计算所得值更接近真实值,较为准确,本发明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相比于通过包络法计算确定消能器的数量,可节省约50%的消能器,消能器的造价也可降低约50%。因此,经济性好,能够大幅度降低消能器的使用造价。
⑶本发明根据准确的计算结果可以对消能器的数量和位置进行优化,使消能器选用及布置得当,在满足更大程度耗散地震能量的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节约之目的,而且可以作为分析设计过程中的判别依据。
⑷本发明的计算结果准确,特别适用于项目运行阶段后期,即需要准确计算结果的施工图阶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消能器布置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消能器布置立面图;
图3是本发明消能器布置结构图;
图4是地震波为天然波一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图;
图5是地震波为天然波二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图;
图6是地震波为人工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图;
图6a是天然波一下消能器的滞回曲线图;
图7是天然波一下结构应变能随时程变化曲线图;
图8是天然波一下0~5sBRB耗能变化曲线图;
图9是天然波一下BRB耗能随时程变化曲线图;
图10是天然波一下附加有效阻尼比随时程变化曲线图;
图11是天然波二下0~6.6s结构应变能变化曲线图;
图12是天然波二下结构应变能随时程变化曲线图;
图13是天然波二下0~10sBRB耗能变化曲线图;
图14是天然波二下消能器耗能随时程变化曲线图;
图15是天然波二下附加有效阻尼比随时程变化曲线图;
图16是人工波下0~2.6s结构应变能变化曲线图;
图17是人工波下结构应变能随时程变化曲线图;
图18是人工波下0~6sBRB耗能变化曲线图;
图19是人工波下消能器耗能随时程变化曲线图;
图20是人工波下附加有效阻尼比随时程变化曲线图;
图21是天然波一下BRB结构、分别采用包络法及本发明的楼层层间剪力变化曲线图;
图22是天然波一下BRB结构、分别采用包络法及本发明的楼层层间位移角变化曲线图;
图23是天然波二下BRB结构、分别采用包络法及本发明的楼层层间剪力变化曲线图;
图24是天然波二下BRB结构、分别采用包络法及本发明的楼层层间位移角变化曲线图;
图25是人工波下BRB结构、分别采用包络法及本发明的楼层层间剪力变化曲线图;
图26是人工波下BRB结构、分别采用包络法及本发明的楼层层间位移角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钢结构工程为带巨型转换桁架-钢框架-支撑筒结构,建筑高度约100m,平面为回字形,尺寸为100m×100m,结构高宽比为100/69.6=1.44,主楼采用4个水平截面为L型的支撑筒1形成竖向支撑体系,支撑筒1靠近建筑平面角部布置。L型支撑筒1尺寸为18m×18m,支撑筒1之间结构跨度33.6m,该结构L型支撑筒1外侧布置相应的BRB(是位移相关型消能器的一种)形成BRB消能减震结构,具体是BRB布置在L型支撑筒的柱体11和梁12之间。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特征周期0.45s,安评提供特征周期为0.48s,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
BRB在受拉和受压时均能达到屈服而不屈曲,经合理设计可具有高刚度和良好滞回耗能能力,并具有同心斜撑和滞回耗能元件特点。本实施例BRB的总体布置原则与普通支撑的布置原则类似:如图1所示,在平面布置上,BRB的布置使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尽量使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重合,减小扭转地震效应;如图2所示,在立面布置上,避免因局部的刚度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造成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本实施例选用两种型号BRB,选用屈服强度均为235Mpa的防屈曲耗能支撑,屈强比为0.8,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0463528890000071
(表1)
两种型号BRB分别布置在一层、二层及桁架层及以上7层的L型支撑筒外侧,采用倒V字形布置。
本发明一种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有限元弹塑性时程分析,即先在有限元模拟计算平台上建立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施加重力荷载,再加载地震波;
⑵根据主体结构的各楼层的层间位移和层间刚度,初步确定消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将消能器布置在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中,形成消能减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⑶在消能减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施加重力荷载,再加载地震波;
⑷计算消能减震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即假定主体结构的各楼层为刚性楼板,提取对应于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楼层层间剪力值Fit和楼层层间位移值uit
有限元弹塑性时程分析是在有限元模拟计算平台上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具体是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进行罕遇地震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构构件的塑性损伤采用塑性铰来模拟,结构上部主体结构为钢结构,对梁柱斜撑等构件采用集中铰模型。罕遇地震时该主体结构的阻尼比取0.05。
本实施例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采用安评单位提供的天然波一(ChiCHi)、天然波二(Landers)和人工波(acce2)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考虑弹塑性时程分析的计算量和模型计算时间,各地震波均截取其地震加速度峰值点前15s至后5s之间的时刻点,共计20s,仅在结构X向施加地震作用。在分析中,重力荷载的施加与地震波的输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施加重力荷载(1.0恒载+0.5活载+1.0预应力);第二步,施加X向地震作用,主方向(X向)加速度幅值为220gal,天然波一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参见图4,天然波二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参见图5,人工波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参见图6。
地震波不同,BRB进入耗能状态也不相同,ChiChi波作用下BRB进入耗能状态最少,人工波作用时BRB进入耗能状态最多。
⑸将由步骤⑷所得的同一时刻点的各楼层层间剪力值Fit与各楼层层间位移值uit相乘,对所得的所有时刻点的乘积值求和后,取其1/2,获得消能减震结构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总应变能Wst;
⑹采用等效面积法计算每个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Wcjt,提取对应于地震波各时刻点每个消能器的变形量dy,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d y = f y E l
Wcjt=4fyABRB(d1t-dy)=4fyABRBtcosα-dy)
式中:fy为BRB的屈服强度;E为BRB钢材的弹性模量;l为BRB长度;α为BRB布置角度;Δt为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震波各时刻点对应的楼层层间位移;ABRB为BRB截面等效面积。
对全部消能器在同一时刻点的耗散能量Wcjt求和,得到全部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的总和
Figure BDA0000463528890000082
⑺根据以下公式:
ξ dt = Σ j = 1 n W cjt / 4 π W st
计算得到对应于地震波每个时刻点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dt,如果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dt超过25%,以25%取值;
⑻对由步骤⑺得到的各个时刻点的附加有效阻尼比§dt求平均值,获得X向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以上步骤⑹~⑻的计算过程简单举例说明:布置j个消能器为1、2、…,j,地震波的时刻点为t1、t2、…,tn,在步骤⑸中,计算每个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Wcjt,即得到:Wc1t1、Wc1t2、…,Wc1tn;Wc2t1、Wc2t2…,Wc2tn;Wcjt1、Wcjt2、…,Wcjtn;对全部消能器在同一时刻点的耗散能量Wcjt求和,得到全部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的总和,即得到:全部消能器在t1时刻点的耗散能量的总和:(Wc1t1+Wc2t1+…,Wcjt1);全部消能器在t2时刻点的耗散能量的总和:(Wc1t2+Wc2t2…,Wcjt2);…,全部消能器在tn时刻点的耗散能量的总和:(Wc1tn+Wc2tn…,Wcjtn)。在步骤⑺中,计算得到对应于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即得到:消能器在t1时刻点的消能器附加阻尼比:§dt1=(Wc1t1+Wc2t1+…,Wcjt1)/4ПWst,消能器在t2时刻点的消能器附加阻尼比:§dt2=(Wc1t2+Wc2t2…,Wcjt2)/4ПWst,…,消能器在tn时刻点的消能器附加阻尼比:§dtn=(Wc1tn+Wc2tn…,Wcjtn)/4ПWst。在步骤⑻中,对由步骤⑺得到的各个时刻点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求平均值,获得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即:§=(§dt1dt2+…,§dtn)/n。
⑼评定由步骤⑻得到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是否大于或等于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b)如是,所获得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即作为确定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b)如不是,则进入步骤⑽;
⑽调整消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再重复步骤⑷~⑼,直到使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大于或等于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为止,最终确定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如图7~10所示,地震波为天然波一:结构应变能最大值为1.7150E+07kN·mm,发生在ChiChi波的8.84s,BRB耗能最大值为1.4187E+07kN·mm,发生在ChiChi波的8.92s,可知在此时间段结构反应最为剧烈,最大层间剪力为15948.7kN,最大层间位移为329.67mm;BRB在0~2.5s阶段处于弹性阶段;附加有效阻尼比随时程变化最大计算值为124.76%,发生在15.64s,但按照规范大于25%的均取值25%,并求得附加有效阻尼比各时刻点均值为3.3202%。
如图11~15所示,地震波为天然波二:结构应变能最大值为1.9461E+07kN·mm,发生在ChiChi波的10.92s,BRB耗能最大值为1.3261E+07,发生在Landers波的11s,可知在此时间段结构反应最为剧烈,最大层间剪力为127357kN,最大层间位移为396.44mm;BRB在0~8s阶段处于弹性阶段;附加有效阻尼比随时程变化最大计算值为4798.56%,发生在11.92s,但按照规范大于25%均取值25%,求得其均值为4.3127%。
如图16~20所示,地震波为人工波:结构应变能最大值为1.7090E+07kN·mm,发生在人工波的8.32s,BRB耗能最大值为2.4552E+07,亦发生在人工波的8.32s,可知在此时间段结构反应最为剧烈,最大层间剪力为173989kN,最大层间位移为353.98mm;BRB在0~6s阶段基本处于弹性阶段;附加有效阻尼比随时程变化最大计算值为448.10%,发生在19.24s,但按照规范大于25%均取值25%,求得其均值为4.8909%。
以上数值参见表2所示:
(表2)
采用包络值计算附加有效阻尼比如表3所示:
(表3)
通过本发明计算方法和现有的包络法得到BRB结构在各地震波作用下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分别将所得附加有效阻尼比迭加回主体结构,并将原消能减震结构BRB弹塑性铰的设置取消,仅让其提供附加等效刚度,迭加了附加有效阻尼比后结构阻尼比值见表4:
Figure BDA0000463528890000103
Figure BDA0000463528890000111
(表4)
各迭加阻尼比后结构分析结果相对BRB结构分析结果偏差均值,参见表5:
Figure BDA0000463528890000112
(表5)
图21~26为各地震波下结构罕遇地震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通过结构响应图形和结构偏差均值对比分析可知,相比于包络法,本发明计算所得附加有效阻尼比迭加给结构后分析结果与BRB结构分析结果最为吻合,且相对偏差均值最小。本发明的计算方法除了可以运用于BRB消能减震结构,也可以结合实际及《抗规》要求作为采用其他位移及速度型消能部件消能减震结构的借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有限元弹塑性时程分析,即先在有限元模拟计算平台上建立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施加重力荷载,再加载地震波;
⑵根据主体结构的各楼层的层间位移和层间刚度,初步确定消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将消能器布置在主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中,形成消能减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⑶在消能减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上施加重力荷载,再加载地震波;
⑷计算消能减震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即假定主体结构的各楼层为刚性楼板,提取对应于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楼层层间剪力值Fit和楼层层间位移值uit
⑸将由步骤⑷所得的同一时刻点的各楼层层间剪力值Fit与各楼层层间位移值uit相乘,对所得的所有时刻点的乘积值求和后,取其1/2,获得消能减震结构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总应变能Wst
⑹计算每个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Wcjt,对全部消能器在同一时刻点的耗散能量Wcjt求和,得到全部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的总和
Figure FDA0000463528880000013
⑺根据以下公式:
ξ dt = Σ j = 1 n W cjt / 4 π W st
计算得到对应于地震波每个时刻点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dt
⑻对由步骤⑺得到的各个时刻点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dt求平均值,获得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⑼评定由步骤⑻得到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是否大于或等于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a)如是,所获得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即作为确定的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b)如不是,则进入步骤⑽;
⑽调整消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再重复步骤⑷~⑼,直到使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大于或等于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为止,最终确定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器采用位移相关型消能器、速度相关型消能器或者复合型消能器,各种消能器的耗散能量Wcjt根据其对应的滞回力学模型由等效面积法求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⑺中,若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dt超过25%,以25%取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波至少为三条,所述地震波为天然波或者人工波,所述天然波的数量占地震波总数的2/3,所述人工波的数量占地震波总数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其特征在于:在加载地震波时,地震波主方向、次方向和Z向的幅值按照1:0.85:0.65三向加载。
CN201410041973.XA 2014-01-28 2014-01-28 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Active CN103793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1973.XA CN103793567B (zh) 2014-01-28 2014-01-28 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1973.XA CN103793567B (zh) 2014-01-28 2014-01-28 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3567A true CN103793567A (zh) 2014-05-14
CN103793567B CN103793567B (zh) 2015-04-22

Family

ID=50669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1973.XA Active CN103793567B (zh) 2014-01-28 2014-01-28 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9356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5054A (zh) * 2014-10-09 2015-03-11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设置黏滞消能器的结构设计方法
CN105373639A (zh) * 2015-05-07 2016-03-02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施加粘滞阻尼器高层结构的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05604204A (zh) * 2016-01-18 2016-05-25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包络优化方法
CN105696717A (zh) * 2016-01-18 2016-06-22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综合优化方法
CN105714951A (zh) * 2016-01-18 2016-06-29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时变优化方法
CN108897966A (zh) * 2018-07-11 2018-11-27 中国民航大学 基于弹塑性修正的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等效弹性分析方法
CN110404483A (zh) * 2018-04-28 2019-1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石化裂解炉及其设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1089A (zh) * 2010-06-29 2010-11-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钢管混凝土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及应用
US20120310607A1 (en) * 2011-05-20 2012-12-06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tructure multi-objectiv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CN103161347A (zh) * 2011-12-15 2013-06-19 青岛理工大学 消能减震结构多级设防烈度下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1089A (zh) * 2010-06-29 2010-11-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钢管混凝土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及应用
US20120310607A1 (en) * 2011-05-20 2012-12-06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tructure multi-objectiv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CN103161347A (zh) * 2011-12-15 2013-06-19 青岛理工大学 消能减震结构多级设防烈度下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5054A (zh) * 2014-10-09 2015-03-11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设置黏滞消能器的结构设计方法
CN105373639A (zh) * 2015-05-07 2016-03-02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施加粘滞阻尼器高层结构的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05373639B (zh) * 2015-05-07 2019-06-04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施加粘滞阻尼器高层结构的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05604204A (zh) * 2016-01-18 2016-05-25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包络优化方法
CN105696717A (zh) * 2016-01-18 2016-06-22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综合优化方法
CN105714951A (zh) * 2016-01-18 2016-06-29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时变优化方法
CN105604204B (zh) * 2016-01-18 2018-08-24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包络优化方法
CN110404483A (zh) * 2018-04-28 2019-1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石化裂解炉及其设计方法
CN110404483B (zh) * 2018-04-28 2021-1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石化裂解炉及其设计方法
CN108897966A (zh) * 2018-07-11 2018-11-27 中国民航大学 基于弹塑性修正的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等效弹性分析方法
CN108897966B (zh) * 2018-07-11 2022-03-11 中国民航大学 基于弹塑性修正的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等效弹性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3567B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8918B (zh) 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综合法
CN103793567B (zh) 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
L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structure with “dual function” metallic dampers
Abdel Raheem Mitigation measures for earthquake induced pounding effect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djacent buildings
Mwafy et al. Significance of severe distant and moderate close earthquakes on design and behavior of tall buildings
Park et al. Hybrid control strategy for seismic protection of a benchmark cable-stayed bridge
CN105160100A (zh) 安装弹簧-质量系统的tmd最优设计方法
CN113849891A (zh) 基于时程分析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
Tse et al. Vibration control of a wind-excited benchmark tall building with complex lateral-torsional modes of vibration
Qiu et al. Seismic design of hybrid braced frames with self-centering braces and fluid viscous damping braces
Alehashem et 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structures equipped with ADAS & TADAS dampers (a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structures)
Wu et al. Shaking table test study on the seismic isolation effect of a hybrid passive control system
L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steel structure of ‘dual functions’ metallic damper
CN115718967B (zh) 高地震烈度区住宅设置连梁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
Lagaros et al. Time history seismic analysis
CN106013916B (zh) 煤矿采动损伤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方法
Li et al. 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 of RC frame with “dual functions” metallic dampers
Valente Improv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cast buildings using dissipative devices
Chancellor et al.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methodology for steel self-centering braced frame
Aly Design of buildings for wind and earthquake
Kappos et al.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a seismically isolated bridge
Luo et 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Shock Absorption Measures for High-rise Inpatient Building of a Hospital in High Intensity Fortification Area
Nabid Performance-Based Optimisation of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in RC Structures
Bosco et al. Seismic response of dual eccentrically braced systems designed by Eurocode 8
CN105714951A (zh) 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时变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97 Liuhua Road,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1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10 Liuhua Road No. 97

Patentee before: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