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1192A -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1192A
CN103781192A CN201210407916.XA CN201210407916A CN103781192A CN 103781192 A CN103781192 A CN 103781192A CN 201210407916 A CN201210407916 A CN 201210407916A CN 103781192 A CN103781192 A CN 103781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 out
machine type
base station
subscrib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79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1192B (zh
Inventor
汪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079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1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81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1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1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1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通过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在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需要与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可以利用公共用户面承载与该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其中为该公共用户面承载预定义有与承载相关联的第一上下文信息。在本发明中,不再需要为与基站新的信息传输建立新的RRC连接。由此节约了信令的开销,并且降低了机器类用户设备的操作流程和运行的复杂度。因此通过本方面也可以降低机器类用户设备的成本。

Description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机器类通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是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新引入的项目,LTE是基于OFDM的系统,其在通信时需要建立信令的连接,分配资源,并在指定的资源上进行通信。在LTE系统中,信令与数据有一定的匹配关系,为了传输数据,需要许多信令的交互。不同于人与人通信,在MTC中,所需要传输的消息的数据量比较小,例如机器仅需要上报一个参数(例如,温度、电表读数等),并且这种小数据的传输将会频繁地发生。因此,虽然机器类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包可能非常小,但是为了传输这些小的数据包,需要很多信令的交互。由此造成了机器类通信占用了一定量的带宽,频谱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在现有的MTC中将会布置有非常多的机器类用户设备(例如传感器等),这就需要降低机器类用户设备的制造成本。
特别地,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每次机器类通信仅持续几百毫秒,但为这些较小的数据,都需要建立通信链路并且来回交互控制信令,这无疑将降低频谱的效率。具体地,当机器类用户设备的RRC定时器超时时,例如不传送数据时,将断开RRC连接。而当过了一段时间,机器类用户设备又需要传输数据时,又需要建立新的RRC连接,这就需要进一步耗费大量的信令资源,降低了频谱利用率。
并且,由于上述操作也增加了机器类用户设备的负担,例如对机器类用户设备的存储器和处理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此也增加了机器类用户设备的成本。这在MTC持续发展,机器类用户设备的个数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也是相当不利的。
发明内容
可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在于,对于MTC而言,相对于较小的传输数据,信令所引起的资源消耗过大。尤其在断开RRC连接后又要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又需要建立新的RRC连接,这进一步引起了过多的信令开销。并且上述操作较为复杂,这将加大机器类用户设备的运行负担和成本。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的机器类用户设备中用于与基站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d.在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公共用户面承载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其中为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预定义有与承载相关联的第一上下文信息。
优选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为公共控制信道,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在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况下,如果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控制信息传输。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LTE Release8-10中的原有的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并且在该信道上不仅传输控制信息还传输数据信息,因此能够在保证与原有的LTE Release8-10后向兼容的情况下实现本发明。
优选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包括公共业务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在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所述公共业务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利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控制信息传输。
在该实施例中,定义了新的信道公共业务信道(Common TrafficChannel,CTCH)来用于数据信息传输。而原有的CCCH仍将仅用于传输控制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d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a至c:a.与所述基站建立RRC连接,并建立与承载相关联的第二上下文信息以及与核心网建立PMM连接,并建立与PMM连接相关联的第三上下文信息;b.利用专用业务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利用专用控制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控制信息传输;以及c.当RRC定时器超时时,释放所述RRC连接并且释放所述第二上下文信息,保持所述PMM连接并保留所述第三上下文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下文信息包括:第一RLC实体、第一MAC实体以及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二上下文信息包括:第二RLC实体、第二MAC实体以及第二PDCP实体。
优选地,所述第三上下文信息包括加密信息、服务网关地址以及S1接口标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的基站中用于与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公共用户面承载与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其中为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预定义有与承载相关联的第一上下文信息。
优选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为公共控制信道,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控制信息传输。
优选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包括公共业务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所述公共业务信道与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利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控制信息传输。
通过采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在断开RRC连接之后机器类用户设备又需要传输数据时,就不需要再建立新的RRC连接,而是可以使用公共用户面承载。由此节约了信令的开销,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在此,为该公共用户面承载预定义有RLC实体、MAC实体以及PDCP实体。机器类用户设备可以使用公共用户面承载并结合先前保留的与PMM连接相关联的第三信息来再与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因此,通过本发明能够节约信令的开销,降低了机器类用户设备的操作流程和运行的复杂度,从而通过本发明也可以降低机器类用户设备的成本。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将通过下文中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而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器类用户设备侧的状态机变化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情形下的层2的结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逻辑信道与上行传输信道的映射关系;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下行逻辑信道与下行传输信道的映射关系。
在图中,贯穿不同的示图,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对应的部件或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器类用户设备侧的状态机变化图。
首先,在初始状态时,机器类用户设备未与网络建立通信,其处于待机状态。此时,PMM以及RRC都处于空闲模式。在该模式下,是没有与PMM连接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例如加密信息、服务网关地址以及S1接口标识等。同样,也没有与承载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例如RLC实体、MAC实体以及PDCP实体等。
然后,当机器类用户设备需要进行通信时,其将发送新业务请求。此后,机器类用户设备的状态将转移至PMM连接模式和RRC连接模式。其中,PMM连接是与核心网建立的连接,RRC连接是与无线网络(基站)建立的连接。在此,将从核心网获取并建立与PMM连接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并且建立与RRC连接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即与承载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
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利用专用用户面承载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地,可以利用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与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利用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Channel,DCCH)与基站进行控制信息传输。
然后,在传输了一些信息之后,不再进行信息传输时,例如当RRC的定时器超时时,将释放RRC连接。此时,将仅存在与核心网的连接PMM。并且,机器类用户设备的状态将转移至处于PMM连接模式和RRC空闲模式。
在此,由于保持了PMM连接,因此将保留与PMM连接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而由于释放了RRC连接,因此将释放与RRC连接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即与承载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
而当在该状态下又需要进行小数据量传输时,如果按照现有技术,由于已经释放了与承载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例如,RLC实体、MAC实体以及PDCP实体等),将建立新的RRC连接,这就增加了信令开销。然而,根据本发明,将不建立新的RRC连接,而是替代地利用公共用户面承载来进行信息传输。
因为公共用户面承载的RLC实体、MAC实体以及PDCP实体等是预先定义好的,且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根据本发明可以利用这些一直存在的与公共用户面承载的与承载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并且结合利用保留的与PMM的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来与基站再进行信息传输。
具体地,可以利用现有标准中存在的CCCH与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控制信息传输。
也可以,替代地,定义现有标准中没有的CTCH,并利用CTCH与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而利用CCCH与基站进行控制信息传输。
表1示出了在机器类用户设备各种状态下对应的与PMM连接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和与承载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的处理方式。
Figure BDA00002296595300061
表1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处于PMM连接模式和RRC连接模式的状态下,也可以优选地使用公共用户面承载进行信息传输。即每当需进行小数据量传输时,就利用如上所述的公共用户面承载进行信息传输。由此,也不需要建立与承载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情形下的层2的结构。在图2的实施例中,机器类用户设备利用CTCH与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利用CCCH与基站进行控制信息传输。由图2可见,数据包直接传输在MAC层上,并对于PCDP和RLC层是透明的。因此通过本发明简化了协议的结构、减小了处理时间。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逻辑信道与上行传输信道的映射关系。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下行逻辑信道与下行传输信道的映射关系。在图2的实施例中,机器类用户设备利用CTCH与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利用CCCH与基站进行控制信息传输。如图3和4所示,本发明并不改变底层的协议结构,而是建立了新的逻辑信道CTCH,并在上行情况下将其映射至UL-SCH,而在下行情况下将其映射至DL-SCH。因此,本发明可以使用现存的LTE/SAE网络架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示范性的,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这包括使用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各种特征以及实施例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此外,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未列出的装置或步骤。

Claims (10)

1.一种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的机器类用户设备中用于与基站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d.在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公共用户面承载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其中为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预定义有与承载相关联的第一上下文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为公共控制信道,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在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况下,如果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控制信息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包括公共业务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在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所述公共业务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利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控制信息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a至c:
a.与所述基站建立RRC连接,并建立与承载相关联的第二上下文信息以及与核心网建立PMM连接,并建立与PMM连接相关联的第三上下文信息;
b.利用专用业务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利用专用控制信道与所述基站进行控制信息传输;以及
c.当RRC定时器超时时,释放所述RRC连接并且释放所述第二上下文信息,保持所述PMM连接并保留所述第三上下文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下文信息包括:第一RLC实体、第一MAC实体以及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二上下文信息包括:第二RLC实体、第二MAC实体以及第二PDCP实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下文信息包括加密信息、服务网关地址以及S1接口标识。
7.一种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的基站中用于与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公共用户面承载与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其中为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预定义有与承载相关联的第一上下文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为公共控制信道,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控制信息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包括公共业务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释放RRC连接并且保持PMM连接的情形下,如果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需要与所述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则利用所述公共业务信道与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并利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与所述机器类用户设备进行控制信息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下文信息包括:第一RLC实体、第一MAC实体以及第一PDCP实体。
CN201210407916.XA 2012-10-23 2012-10-23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Active CN103781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7916.XA CN103781192B (zh) 2012-10-23 2012-10-23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7916.XA CN103781192B (zh) 2012-10-23 2012-10-23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1192A true CN103781192A (zh) 2014-05-07
CN103781192B CN103781192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572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7916.XA Active CN103781192B (zh) 2012-10-23 2012-10-23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119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1750A1 (zh) * 2015-03-06 2016-09-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117807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plane optimization for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CN107431880A (zh) * 2015-02-09 2017-12-01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之间的转换的演进型节点b、用户设备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3020A1 (en) * 2002-11-05 2004-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ser equipment states by core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
CN102149139A (zh) * 2010-02-10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tc系统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2149214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740420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非接入层的状态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3020A1 (en) * 2002-11-05 2004-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ser equipment states by core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
CN102149214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149139A (zh) * 2010-02-10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tc系统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2740420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非接入层的状态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880A (zh) * 2015-02-09 2017-12-01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之间的转换的演进型节点b、用户设备和方法
WO2016141750A1 (zh) * 2015-03-06 2016-09-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0616796B2 (en) 2015-03-06 2020-04-07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WO2017117807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plane optimization for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1192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1847A (zh)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1909257B (zh) M2m平台实现多种承载协议并发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56184B (zh) 射频拉远单元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WO2019232732A1 (zh) 一种寻呼消息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EP2875668B1 (en) Technique for load balancing between cellular network subscriptions in a router having both short range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CN103563440A (zh) 移动通信网络和方法
CN103582006A (zh) 用于3gpp-lte系统中的小数据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CN106412794A (zh)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58901A (zh) 网络侧进行终端操作配置的方法及网络侧装置
CN102333293A (zh) 一种小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792608A (zh) 小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069732A (zh)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功率余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35909A (zh)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道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4364040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2932920A (zh) 无线资源调度请求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1247654A (zh) 无线通讯系统提升系统效率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WO201401546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设备
EP3592062B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390213A (zh) 终端唤醒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046734B (zh) Nas承载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GB2593537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81192A (zh)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CN103108377A (zh) 一种mtc终端的通信方法、系统及中心控制节点
WO2013029553A1 (zh) 组呼的方法及设备
CN108064087B (zh) Drx周期配置方法、终端、接入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Shanghai,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Shanghai, Pudong Jinqiao Ning Bridge Road, No. 388, No.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