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1024A - 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1024A
CN103781024A CN201310414159.3A CN201310414159A CN103781024A CN 103781024 A CN103781024 A CN 103781024A CN 201310414159 A CN201310414159 A CN 201310414159A CN 103781024 A CN103781024 A CN 103781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fer point
network terminal
unicast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41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781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10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传送一群播信号及一单播信号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中,该方法包含有于一时间区间中,通过该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一天线,传送该群播信号到该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第一通信装置;于该时间区间中,通过该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二天线,传送该单播信号到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以及当传送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时,降低由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中至少一信号造成的干扰。

Description

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尤其指一种同时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为了改善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较佳效能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其支援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八版本(3GPP Rel-8)标准及/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九版本(3GPP Rel-9)标准,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长期演进系统被视为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潜伏时间、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的一种新无线接口及无线网络结构,包含有由复数个演进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组成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与用户端(user equipment,UE)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与处理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网路进行通信,而核心网络包含伺服闸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实体。
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由长期演进系统进化而成,其包含有载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传送/接收以及上行链路(uplink,UL)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等先进技术,以延展频带宽度、提供快速转换功率状态及提升小区边缘效能。为了使先进长期演进系统中的用户端及演进式基地台能相互通信,用户端及演进式基地台必须支援为了先进长期演进系统所制定的标准,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十版本(3GPP Rel-10)标准或较新版本的标准。
另一方面,通用行动电信系统、长期演进系统及先进长期演进系统支援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MBMS)或演进式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evolved MBMS,E-MBMS),以传送电视节目、影片、音乐等群播(multicast)/广播(broadcast)信号到用户端。相较于传统的单播(unicast),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以下用来表示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及/或演进式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仅支援下行链路传输,以及通过点对多点(point-to-multipoint)传输,由上述系统的网络端群播/广播到多个(例如一特定群组的)用户端。利用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的特性,网络端可在网络负载固定的情形下,提供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予大量的用户端。此外,通用行动电信系统、长期演进系统及/或先进长期演进系统中的用户端不需要配置额外硬件原件,即可接收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因此,从硬件成本及资源效率的角度来说,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是很有吸引力的。
根据以上所述,网络端可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来提供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予多个用户端,以改善群播/广播信号的接收。此外,根据目前所发展的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专属的无线资源(即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资源)会用来传送搭载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的群播/广播信号。然而,多个用户端的位置的分布(即位置)通常会持续地改变,在某些情形下,网络端仅需要使用部分的天线来传送群播/广播信号。若不能善加利用其余的天线,网络端的传输效率会因此被浪费。因此,如何利用其余的天线来改善网络端的传输效率,以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是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及其通信装置,用来同时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时传送一群播(multicast)信号及一单播(unicast)信号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中,该方法包含有于一时间区间中,通过该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一天线,传送该群播信号到该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第一通信装置;于该时间区间中,通过该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二天线,传送该单播信号到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以及当传送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时,降低由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中至少一信号造成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40、50、60                无线通信系统
20、CD_1~CD_n、CD_u          通信装置
200                           处理装置
210                           储存单元
214                           程序码
220                           通信接口单元
30、70                        流程
300、302、304、306、308、700、步骤
702、704、706、708
ANT_1~ANT_m、ANT_u、         天线
ANTa_11~ANTa_1m、
ANTa_21~ANTa_2m、
ANTa_u、ANTb_11~
ANTb_1m、ANTb_21~
ANTb_2m、ANTb_1u、
ANTb_2u
SIG_mc、SIG_uc                信号
TP1、TPa1、TPa2、TPb1、TPb2   传输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其简略地是由一网络端及复数个通信装置所组成。无线通信系统10较佳地可为采用宽频分码多重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的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或者,无线通信系统10可为采用正交分频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及/或正交分频多重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 access,OFDMA)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或先进长期演进系统的后继者。网络端可提供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MBMS)予通信装置,其中该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可用来表示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及/或演进式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evolved MBMS,E-MBMS)。因此,通过接收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通信装置可观赏、储存及/或编辑电视节目、影片、音乐等多媒体内容。此外,网络端配置有多个天线,即支援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MIMO)。因此,网络端可通过一或多个天线,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如单播(unicast)或群播(multicast))。
在图1中,网络端及通信装置是用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的结构。于通用行动电信系统中,网络端可为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其包含有复数个基地台(Node-Bs,NBs),于长期演进系统、先进长期演进系统或是先进长期演进系统的后续版本中,网络端可为一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含有复数个演进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中继站(relays)及/或远端无线站台(remoteradio heads,RRH)。通信装置可为用户端(user equipment,UE)、移动站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及可携式计算机系统等装置。此外,根据传输方向,可将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行链路(uplink,UL)而言,通信装置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
此外,网络端可视为一多点合作网络(multi-point cooperative network),其包含有演进式基地台、中继站及/或远端无线站台等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s)。需注意的是,在某些场景下,演进式基地台或中继站可控制多个传输点。详细来说,通信装置可传送信号(如封包)到该组传输点中一第一组传输点,通信装置再从该组传输点中一第二组传输点接收信号,其中第一组传输点与第二组传输点可相同或不同。如此一来,可改善信号的信号质量。举例来说,当无线通信系统10为先进长期演进系统或其后继者时,无线通信系统10可支援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传送/接收。协调多点传送/接收可被设定为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JP)(即联合传送(jointtransmission,JT)或动态点选择(dynamic point selection,DPS))或协调调度/波束成形(Coordinated Scheduling/Beamforming,CS/CB),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为图2中的通信装置或网络端,包含一处理装置200、一储存单元210以及一通信接口单元220。处理装置2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储存单元210可为任一数据储存装置,用来储存一程序码214,处理装置200可通过储存单元210读取及执行程序码214。举例来说,储存单元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内存(Read-Only Memory,ROM)、随机接入内存(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内存(CD-ROM/DV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及光学数据储存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于此。通信接口单元220可为一无线收发器,其根据处理装置2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息(如消息或封包)。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流程30用于图1的网络端中,用来同时传送群播信号(如用来提供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及单播信号。流程30可被编译成程序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于一时间区间中,通过该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一天线,传送该群播信号到该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第一通信装置。
步骤304:于该时间区间中,通过该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二天线,传送该单播信号到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
步骤306:当传送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时,降低由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中至少一信号造成的干扰。
步骤308:结束。
根据流程30,于一时间区间中,网络端通过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一天线,传送群播信号到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第一通信装置。此外,于该时间区间中,网络端通过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二天线,传送单播信号到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进一步地,当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时,网络端降低(如减轻、最小化)由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中至少一信号造成的干扰。换句话说,网络端不仅使用多个天线(例如具有多输入多书出干扰零化(nulling)、干扰校准(alignment))来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也降低群播信号及/或单播信号对非预期的(即非目标的)通信装置造成的干扰。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情形下,单播信号的传输可被视为一种底衬(underlay)单播传输。此外,待降低的干扰可包含有由群播信号对该通信装置造成的第一干扰、由单播信号对该至少一第一通信装置造成的第二干扰、或第一干扰及第二干扰两者。因此,可改善网络端的传输效率,即可有效率地的利用网络端的传送能力。如此一来,可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
需注意的是,流程30的实现方式是未有所限。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40的示意图。于图4中,网络端包含有一传输点TP1,其与通信装置CD_1~CD_n及CD_u进行通信。详细来说,传输点TP1控制(如配置有)天线ANT_1~ANT_m及ANT_u。于一时间区间中,传输点TP1通过天线ANT_1~ANT_m传送一群播信号SIG_mc到通信装置CD_1~CD_n。于相同的时间区间中,传输点TP1通过天线ANT_u传送一单播信号SIG_uc到通信装置CD_u。进一步地,当传送群播信号SIG_mc及单播信号SIG_uc时,传输点TP1降低(如减轻、最小化)由群播信号SIG_mc及单播信号SIG_uc中至少一信号造成的干扰。换句话说,传输点TP1不需要通过所有控制的天线ANT_1~ANT_m及ANT_u来传送群播信号SIG_mc,而可保留天线ANT_u来传送单播信号SIG_uc。同时,传输点TP1执行多天线技术来降低干扰,例如多输入多输出(如预编码(precoding)、空时编码(space-time coding)、空间多工(spatial multiplexing)等)、干扰零化、干扰校准等。因此,可改善网络端的传输效率,以及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
请参考图5,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50的示意图。于图5中,网络端包含有一传输点TPa1及一传输点TPa2,其与通信装置CD_1~CD_n及CD_u进行通信。详细来说,传输点TPa1控制(如配置有)天线ANTa_11~ANTa_1m,以及传输点TPa2控制(如配置有)天线ANTa_21~ANTa_2m及ANTa_u。于一时间区间中,传输点TPa1及TPa2分别通过天线ANTa_11~ANTa_1m及ANTa_21~ANTa_2m传送一群播信号SIG_mc到通信装置CD_1~CD_n。于相同的时间区间中,传输点TPa2通过天线ANTa_u传送一单播信号SIG_uc到通信装置CD_u。进一步地,当传送群播信号SIG_mc及单播信号SIG_uc时,传输点TPa1及/或传输点TPa2降低(如减轻、最小化)由群播信号SIG_mc及单播信号SIG_uc中至少一信号造成的干扰。举例来说,传输点TPa1及/或传输点TPa2可降低由群播信号SIG_mc对通信装置CD_u造成的第一干扰。于另一实施例中,传输点TPa1及/或传输点TPa2可降低由单播信号SIG_uc对通信装置CD_1~CD_n造成的第二干扰。于另一实施例中,传输点TPa1及/或传输点TPa2可降低第一干扰及第二干扰两者。换句话说,传输点TPa2不需要通过所有控制的天线ANTa_21~ANTa_2m及ANTa_u来传送群播信号SIG_mc,而可保留天线ANTa_u来传送单播信号SIG_uc。同时,传输点TPa1及/或传输点TPa2执行多天线技术来降低干扰(如第一干扰及/或第二干扰),例如多输入多输出(如预编码、空时编码、空间多工等)、干扰零化、干扰校准等。因此,可改善网络端的传输效率,以及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
需注意的是,当降低干扰时,传输点可在未与其他传输点合作的情形下,独自降低干扰。或者,传输点TPa1及传输点TPa2可合作来降低干扰,或者网络端的一中央服务器(如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演进式基地台等)协调传输点TPa1及传输点TPa2来降低干扰。因此,可进一步改善干扰降低的效能。
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60的示意图。于图6中,网络端包含有一传输点TPb1及一传输点TPb2,其与通信装置CD_1~CD_n及CD_u进行通信。详细来说,传输点TPb1控制(如配置有)天线ANTb_11~ANTb_1m及ANTb_1u,以及传输点TPb2控制(如配置有)天线ANTb_21~ANTb_2m及ANTb_2u。于一时间区间中,传输点TPb1及TPb2分别通过天线ANTb_11~ANTb_1m及ANTb_21~ANTb_2m传送一群播信号SIG_mc到通信装置CD_1~CD_n。于相同的时间区间中,传输点TPb1及TPb2分别通过天线ANTb_1u及ANTb_2u传送一单播信号SIG_uc到通信装置CD_u。进一步地,当传送群播信号SIG_mc及单播信号SIG_uc时,传输点TPb1及/或传输点TPb2降低(如减轻、最小化)由群播信号SIG_mc及单播信号SIG_uc中至少一信号造成的干扰。举例来说,传输点TPb1及/或传输点TPb2可降低由群播信号SIG_mc对通信装置CD_u造成的第一干扰。于另一实施例中,传输点TPb1及/或传输点TPb2可降低由单播信号SIG_uc对通信装置CD_1~CD_n造成的第二干扰。于另一实施例中,传输点TPb1及/或传输点TPb2可降低第一干扰及第二干扰两者。换句话说,传输点TPb1及TPb2不需要通过所有控制的天线ANTb_11~ANTb_1m、ANTb_21~ANTb_2m、ANTb_1u及ANTb_2u来传送群播信号SIG_mc,而可保留天线ANTb_1u及ANTb_2u来传送单播信号SIG_uc。同时,传输点TPb1及/或传输点TPb2执行多天线技术来降低干扰(如第一干扰及/或第二干扰),例如多输入多输出(如预编码、空时编码、空间多工等)、干扰零化、干扰校准等。因此,可改善网络端的传输效率,以及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
需注意的是,传输点TPb1及传输点TPb2可合作来降低干扰,或者网络端的一中央服务器(如移动交换中心、无线网络控制器、演进式基地台等)协调传输点TPb1及传输点TPb2来降低干扰。也就是说,联合处理(即联合传送或动态点选择)或协调调度/波束成形等协调多点传送/接收方法,可被用来实现合作或协调。举例来说,根据实现协调多点传送/接收的方法,传输点TPb1及传输点TPb2可联合地或交替地传送单播信号SIG_uc。因此,可改善单播信号SIG_uc的接收。
另一方面,当降低干扰时,传输点可在未与其他传输点合作的情形下,独自降低干扰。或者,传输点TPb1及传输点TPb2可合作来降低干扰,或者网络端的一中央服务器(如移动交换中心、无线网络控制器、演进式基地台等)协调传输点TPb1及传输点TPb2来降低干扰。因此,可进一步改善干扰降低的效能。
需注意的是,于上述实施例中,干扰可为群播信号SIG_mc对通信装置CD_u造成的第一干扰、单播信号SIG_uc对通信装置CD_1~CD_n造成的第二干扰或第一干扰及第二干扰两者。也就是说,可根据系统需求及/或设计考量,设定降低第一干扰的一优先次序及降低第二干扰的一优先次序。较佳地,由于降低单一通信装置的干扰较易于实现,可设定较高的优先次序予降低第一干扰。值得一提的是,传输点TPa1及传输点TPa2(或者传输点TPb1及传输点TPb2),可通过骨干链路(backhaul link)来交换相关于干扰降低的信息,使传输点TPa1及传输点TPa2(或者传输点TPb1及传输点TPb2)可合作(或由中央服务器协调)来降低干扰。
根据以上所述,网络端(如一传输点)可控制多个天线。因此,对无线通信系统而言,使用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组态的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来传送群播信号及/或单播信号是有益的,其中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为预编码、空时编码及/或空间多工,以及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可为单一使用者多输入多输出(single-user-MIMO,SU-MIMO)组态或多使用者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MIMO,MU-MIMO)组态。此外,可将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使用于群播信号、单播信号(当单播信号通过多个天线被传送时)或两者,以改善信号的接收。值得一提的是,用来设定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周期可不相同。举例来说,用来设定群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周期可大于用来设定单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周期。另一方面,通信装置CD_u可传送一量测回报(如通信装置CD_u使用参考信号来获得的量测回报)到网络端。因此,网络端可根据该量测回报,执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或甚至选择一通信装置,来传送单播信号,以达到较佳的效能(例如较低的不匹配(mismatch))。举例来说,量测回报可为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矩阵、预编码矩阵或信道状态信息。此外,根据系统需求或设计考量,通信装置CD_u可以闭回路(closed loop)或开回路(open loop)的方式来传送量测回报。一般而言,为了实现闭回路,网络端及通信装置会于互动时耗费较高的冗余,但可达到较佳的效能。相较之下,开回路仅需要较少的冗余即可被实现,但由于其产生的不匹配的较大,仅能达到较差的效能。
根据以上所述,网络端的运作方式可归纳为图7中的流程70,其是用于网络端中,用来同时传送群播信号(如用来提供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及单播信号。流程70可被编译成程序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700:从该通信装置接收一或多个量测回报。
步骤702:根据该量测回报,设定该群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步骤704:根据该量测回报,设定该单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步骤706:根据该单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传送该单播信号,以及根据该群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传送该群播信号。
步骤708:当到达用来设定群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周期时,执行步骤702;当到达用来设定单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周期时,执行步骤704;当未到达任何周期时,执行步骤706。
根据流程70,在从该通信装置接收一或多个量测回报后,网络端根据量测回报,设定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进一步地,用来设定群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周期可大于用来设定单播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周期。根据所对应的周期,网络端可据以设定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尚未达到周期的情形下,网络端不需设定(例如更新)多输入多输出组态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而可持续地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流程70的运作及变化可参考前述,于此不赘述。
另一方面,在传送单播信号SIG_uc之前,网络端可传送控制信号到通信装置CD_u,以指示用来接收单播信号SIG_uc的组态予通信装置CD_u。举例来说,该组态可包含有用来接收单播信号SIG_uc所需的参数及/或资源。或者,该组态仅用来指示单播信号SIG_uc的存在。通信装置CD_u需要自行于其他信令中找出用来接收单播信号SIG_uc所需的参数及/或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控制信号可通过一控制信道被传送,例如广播信道(broadcastingchannel,BCH)或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点对多点控制信道(MBMSpoint-to-multipoint Control Channel,MCCH),但不限于此。
需注意的是,于上述实施例中,传输点仅使用一天线来传送单播信号SIG_uc,如天线ANT_u、ANTa_u、ANTb_1u或ANTb_2u。然而,此非实现本发明的限制,当传输点仅需要较少的天线来传送群播信号SIG_mc时,传输点可使用多个天线来传送单播信号SIG_uc。因此,网络端可使用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组态的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来传送单播信号SIG_uc,以改善单播信号SIG_uc的接收。此外,当群播信号的目标不是一特定群组的通信装置时,例如是无线通信系统10中的所有通信装置时,上述的群播信号涉及广播(broadcast)信号。
如先前所述,群播信号SIG_mc及单播信号SIG_uc于相同的时间区间中被传送。然而,群播信号SIG_mc及单播信号SIG_uc可进一步于相同的时间区间及相同的频带中被传送,以有效率地使用资源。也就是说,网络端可使用相同的资源(如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资源)来传送群播信号SIG_mc及单播信号SIG_uc。在此情形下,网络端可根据前述方式,降低对其他通信装置造成的干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所有流程的步骤(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或电子系统。硬件可为类比微计算机电路、数字微计算机电路、混合式微计算机电路、微计算机晶片或硅晶片。电子系统可为系统单晶片(system on chip,SOC)、系统级封装(systemin package,SiP)、嵌入式计算机(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信装置2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用来同时通过多个天线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同时降低群播信号及/或单播信号对非预期的(即非目标的)通信装置造成的干扰。因此,可改善网络端的传输效率,以及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同时传送一群播信号及一单播信号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中,该方法包含有
于一时间区间中,通过该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一天线,传送该群播信号到该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第一通信装置;
于该时间区间中,通过该网络端的至少一第二天线,传送该单播信号到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以及
当传送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时,降低由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中至少一信号造成的干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天线及该至少一第二天线是由该网络端的一传输点所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天线及该至少一第二天线是分别由该网络端的一第一传输点及一第二传输点所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点及该第二传输点中至少一传输点降低该群播信号对该通信装置造成的该干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点及该第二传输点中至少一传输点降低该单播信号对该至少一第一通信装置造成的该干扰。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点及该第二传输点合作降低该干扰,或者该网络端的一中央服务器协调该第一传输点及该第二传输点降低该干扰。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点还控制至少一第三天线,以在该时间区间中,通过该至少一第三天线,传送该单播信号到该通信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点及该第二传输点合作传送该单播信号,或者该网络端的一中央服务器协调该第一传输点及该第二传输点传送该单播信号。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输点还控制至少一第四天线,以在该时间区间中,通过该至少一第四天线,传送该群播信号到该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第二通信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降低该群播信号对该通信装置造成的该干扰的一优先次序是高于降低该单播信号对该至少一第一通信装置造成的该干扰的一优先次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络端使用具有一多输入多输出组态的一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来传送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通信装置所传送的一量测回报,该网络端传送该单播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传送该单播信号前,该网络端传送一控制信号到该通信装置,以指示用来接收该单播信号的一组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群播信号是一广播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络端传送该群播信号,以提供一多媒体广播群播服务予该至少一第一通信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群播信号及该单播信号被传送于一相同频带中。
CN201310414159.3A 2012-10-22 2013-09-11 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Pending CN1037810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16616P 2012-10-22 2012-10-22
US61/716,616 2012-10-22
US13/902,994 US9723455B2 (en) 2012-10-22 2013-05-28 Method of transmitting multicast signal and unicast signal simultaneously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3/902,994 2013-05-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1024A true CN103781024A (zh) 2014-05-07

Family

ID=49123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4159.3A Pending CN103781024A (zh) 2012-10-22 2013-09-11 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23455B2 (zh)
EP (1) EP2723128B1 (zh)
CN (1) CN103781024A (zh)
TW (1) TWI5030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2241A (zh) * 2018-06-29 202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17648B2 (en) * 2011-09-16 2014-12-23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Precoder design for physical layer multicasting
US9467216B2 (en) 2012-06-14 2016-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ing system with joint-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9722720B2 (en) * 2014-07-29 2017-08-01 Nec Corporation Scaling wireless full duplex in multi-cell networks with spatial interference alignment
US10271305B2 (en) * 2015-07-31 2019-04-23 Qualcomm Incoporated Techniques for joint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13498098B (zh) * 2020-04-03 2022-10-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20240015673A1 (en) * 2022-07-07 2024-01-11 Axiom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 Of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6461A (zh) * 2006-05-01 2009-04-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载波无线网络中的广播叠加和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2006557A (zh) * 2009-08-31 2011-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对增强的多播广播业务产生的干扰的方法和基站
CN102017664A (zh) * 2008-05-09 2011-04-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共用导频传递分开的单播信息和广播信息
WO2012010895A1 (en) * 2010-07-23 2012-01-26 Wireless Technology Solutions Ll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 and unicast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43225A4 (en) 2008-02-01 2014-08-20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MULTIPLEX MULTIPLEX BROADCAST / MULTICAST BROADCAST TRANSMISSION
JP5387569B2 (ja) 2008-04-01 2014-01-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780876B2 (en) * 2010-08-13 2014-07-15 Intel Corporation Delivery of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oncurrently with unicast dat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6461A (zh) * 2006-05-01 2009-04-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载波无线网络中的广播叠加和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2017664A (zh) * 2008-05-09 2011-04-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共用导频传递分开的单播信息和广播信息
CN102006557A (zh) * 2009-08-31 2011-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对增强的多播广播业务产生的干扰的方法和基站
WO2012010895A1 (en) * 2010-07-23 2012-01-26 Wireless Technology Solutions Ll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 and unicast communic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2241A (zh) * 2018-06-29 202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23128B1 (en) 2018-02-21
US9723455B2 (en) 2017-08-01
TW201417604A (zh) 2014-05-01
EP2723128A1 (en) 2014-04-23
TWI503019B (zh) 2015-10-01
US20140112234A1 (en) 2014-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6958B2 (en) Over-the-air signal assis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or suppression
CN104350693B (zh)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协作通信的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03781024A (zh) 传送群播信号及单播信号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JP6110366B2 (ja) 開ループ空間処理
CN102640429B (zh) 发射预编码矩阵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11192A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设备
JP2023025118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CN101502020A (zh) 用于执行多用户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089042A (zh) 无线通信方法
KR101283904B1 (ko) 다중 기지국들 mimo 시스템에서 오브젝트 단말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3516481A (zh) 处理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WO2010034189A1 (zh)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系统及方法
EP387466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pdsch diversity
Luo et al. Capacity region of MISO broadcast channel for 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US20210111773A1 (en) Method for feedback of correlation of bea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CN10581210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30016671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Coordinated Scheduling for Base Stations and Mobile Device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Joung Random space–time line code with proportional fairness scheduling
CN103780292A (zh) 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波束成形回传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2447664A (zh) 正交频分多工系统中处理双极正交预编码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916213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中处理多用户信道品质指示符的方法
CN113439398A (zh) 优化的多重连接和数据复制
CN102447535A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KR101387251B1 (ko) 송수신기 모드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206289A1 (en) Delivery mode of traffic for terminal devices in different rrc st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