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0510A -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0510A
CN103780510A CN201210401316.2A CN201210401316A CN103780510A CN 103780510 A CN103780510 A CN 103780510A CN 201210401316 A CN201210401316 A CN 201210401316A CN 103780510 A CN103780510 A CN 103780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gregation
aggregation port
business
sess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13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0510B (zh
Inventor
敖婷
喻敬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013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0510B/zh
Priority to EP13846846.7A priority patent/EP291135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3/084353 priority patent/WO2014059867A1/zh
Priority to US14/437,043 priority patent/US20160014032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780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0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0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05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在上述方法中,聚合端口获取指示信息,并确定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其中,指示信息中携带有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依据各个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进行流量的分发。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保证同一业务在聚合组的两端双向上选择同一条聚合链路,实现互连接口上的保护。

Description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连使用频率明显提高,承载的业务量也明显加大。网络内部根据其所运用的技术,均可采用多种方法对链路及该链路上的节点实现保护。与此同时,随着对网络流量的保护需求愈发强烈,为此,有些运营商提出了需要对网络互连进行保护的需求。此处提到的保护可以通过采用端口聚合的方式来实现,常用的方式可以是端口聚合,也可以是环路保护。目前,链路聚合的常用标准支持的是一个节点上的端口聚合,因此仅能用于链路保护,而在网络边缘接口上则无法实现将节点保护在当前的链路聚合技术中。
因此,为了使得网络与网络互连区域组网方式更加多样化,并且能够实现不仅对链路进行保护,而且还可以实现对边缘节点进行保护,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组织提出了扩展链路聚合的技术方案,通过一种分布式的链路聚合组分布式弹性网络(DRNI)来实现链路和节点双冗余的网络互连保护需求,即聚合组的端点处由多个节点组成,而上述多个节点的聚合链路组成一个聚合链路组。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网络互连节点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链路聚合组(LAG)的两个端点A和B都有2个节点,其中,端点A中包括:系统1、系统2;端点B中包括:系统3、系统4。这4个系统的多条链路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LAG。通过这个分布式的LAG,能够实现链路和节点的双重保护,端点A中的系统1和系统2之间通过内链链路连接进行通信,端点B中的系统3和系统4之间也通过内链链路连接进行通信。
目前,DRNI是通过对报文业务的区分来进行保护以及负载分担的,但由于两端分别对流量进行分发,因此无法保证同业务的流量能够在同一条聚合链路上传输。这与DRNI是用于网络接口的保护而言是相互矛盾的,不符合城域以太网论坛(MEF)对网络接口保护的需求。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DRNI上传输时无法保证同一业务的流量能够在同一条聚合链路上传输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包括:聚合端口获取指示信息,并确定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其中,指示信息中携带有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依据各个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进行流量的分发。
优选地,确定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按照预设策略修改或者设置聚合端口的当前承载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在聚合组端点中,每个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
优选地,依据聚合组端点中的每个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生成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和/或,聚合端口的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聚合端口序列按照承载业务或会话的优选级进行排序。
优选地,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是通过统计各个聚合端口序列中业务或会话分发的优选级最高的聚合端口所对应的业务或会话形成的。
优选地,聚合端口依据预定策略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聚合端口在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与指示信息中的业务或会话不一致的情况下,依据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关系与对端的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聚合端口依据该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主备关系判断是否需要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聚合端口依据其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关系;或者,聚合端口依据其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主备关系判断是否需要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低于对端端点或者聚合组端点从属于对端端点,则聚合端口按照已经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聚合端口依据预定策略设置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如果聚合端口未形成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内容为空,则聚合端口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设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当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链路聚合组中除聚合端口之外的其他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聚合端口上原先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流量将由除聚合端口之外其他供使用的聚合端口承担。
优选地,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根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中查找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触发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是聚合组端点中的可用或者活跃的聚合端口。
优选地,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根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中查找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触发次高优先级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接收来自于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聚合链路组时,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聚合组端点中各个聚合端口调整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在触发聚合端点中各个聚合端口调整承载的业务或会话之后,还包括:聚合端口发送携带有调整后承载业务或会话的指示信息。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当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对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进行调整;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根据调整后的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获取各自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承载聚合端口的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承载聚合端口的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接收来自于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聚合链路组时,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聚合组端点对聚合端口序列进行再次调整。
优选地,触发聚合组端点对聚合端口序列进行调整包括:触发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业务或会话的调整。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加入聚合链路组时,触发业务聚合端口序列的修改。
优选地,通过连接故障管理CFM机制检测发生故障的聚合链路,并查找在该条聚合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或会话所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确定发送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
优选地,指示信息为类型长度值TLV字段。
优选地,指示信息携带在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指示信息,并确定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其中,指示信息中携带有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流量分发模块,用于依据各个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进行流量的分发。
优选地,处理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策略修改或者设置聚合端口的当前承载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在聚合组端点中,每个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
优选地,处理模块,用于依据聚合组端点中的每个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生成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和/或,聚合端口的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聚合端口序列按照承载业务或会话的优选级进行排序。
优选地,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是通过统计各个聚合端口序列中业务或会话分发的优选级最高的聚合端口所对应的业务或会话形成的。
优选地,处理模块包括以下之一: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与指示信息中的业务或会话不一致的情况下,依据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关系与对端的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第二处理单元,用于依据该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主备关系判断是否需要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低于对端端点的情况下,按照已经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聚合组端点从属于对端端点的情况下,按照已经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在聚合端口未形成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内容为空时,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设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当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链路聚合组中除聚合端口之外的其他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聚合端口上原先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流量将由除聚合端口之外其他供使用的聚合端口承担。
优选地,第一触发模块,用于根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中查找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触发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是聚合组端点中的可用或者活跃的聚合端口。
优选地,第一触发模块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优选地,第一触发模块,还用于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聚合链路组时,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聚合组端点中各个聚合端口调整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携带有调整后承载业务或会话的指示信息。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当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对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进行调整;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获取各自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优选地,第二触发模块,还用于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聚合链路组时,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聚合组端点对聚合端口序列进行再次调整。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触发模块,用于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加入聚合链路组时,触发业务聚合端口序列的修改。
优选地,通过连接故障管理CFM机制检测发生故障的聚合链路,并查找在该条聚合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或会话所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确定发送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
优选地,指示信息为类型长度值TLV字段。
优选地,指示信息携带在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中。
通过本发明,采用聚合端口获取指示信息并确定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该指示信息中携带有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依据各个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进行流量的分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DRNI上传输时无法保证同一业务的流量能够在同一条聚合链路上传输的问题,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同一业务在聚合组的两端双向上选择同一条聚合链路,实现互连接口上的保护。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网络互连节点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组网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聚合链路1发生故障的组网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S202:聚合端口获取指示信息,并确定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其中,指示信息中携带有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步骤S204: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依据各个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进行流量的分发。
相关技术中,在DRNI上传输时无法保证同一业务的流量能够在同一条聚合链路上传输。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采用聚合端口获取指示信息并确定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该指示信息中携带有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依据各个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进行流量的分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DRNI上传输时无法保证同一业务的流量能够在同一条聚合链路上传输的问题,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同一业务在聚合组的两端双向上选择同一条聚合链路,实现互连接口上的保护。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上述指示信息可以为但不限于:TLV字段。上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LACP报文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对于保护而言,需要包交换网能模拟时分复用(TDM)实现一种点到点的业务保护,对于故障切换而言,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其影响到的业务。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为LACP)的切实有效的方式来保证同业务在DRNI上传输时能够双向同路径。为了实现对网络互连区域的保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802.1AX标准中规范的LACP协议,提出了一种聚合组的两端进行业务分发协商的方法,从而保证在聚合链路组中同业务双向同路径,即同一业务的流量在聚合组的两端选择相同的一条聚合链路,从而满足对保护的需求。
在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在扩展LACP协议中定义一个新的业务协商TLV字段,该业务协商TLV字段中携带的是各个聚合端口所承载业务,即业务承载表。
优选地,在步骤S202中,确定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按照预设策略修改或者设置聚合端口的当前承载业务或会话。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在聚合组端点中,每个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
优选地,依据聚合组端点中的每个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生成以下至少之一:
(1)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2)聚合端口的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上述聚合端口序列可以按照承载业务或会话的优选级进行排序。
在优选实施例中,聚合组的两端或者其中一端都有自身的业务分配端口表,不同的业务对应的多个聚合链路,该多个聚合链路可以按照业务分发的优先级进行排列。
优选地,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是通过统计各个聚合端口序列中业务或会话分发的优选级最高的聚合端口所对应的业务或会话形成的。
在优选实施例中,依据业务分配端口表,获取各个端口的业务承载表。该业务承载表是依据业务分配端口表中第一优选端口(即优先级最高的端口)获取的。
优选地,上述聚合端口依据预定策略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之一:
步骤S1:聚合端口在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与指示信息中的业务或会话不一致的情况下,依据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关系与对端的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步骤S2:聚合端口依据该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主备关系判断是否需要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S1,聚合端口依据其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关系;或者,步骤S2,聚合端口依据其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主备关系判断是否需要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可以包括以下操作: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低于对端端点或者聚合组端点从属于对端端点,则聚合端口按照已经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在优选实施例中,聚合端口在接收到携带有业务协商TLV的LACP报文后,如果本端也有业务承载表,则将接收到的业务承载表与本端的业务承载表进行比较。根据预设策略,例如:系统的优先级或者系统的主备关系来决定是否按照业务协商TLV的信息修改本端的业务承载表,从而达到同一条聚合链路的两端能够通过协商获得相同的业务承载表。
优选地,上述聚合端口依据预定策略设置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可以包括以下处理:如果聚合端口未形成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内容为空,则聚合端口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设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果本端没有业务承载表,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业务协商TLV字段,构建本端的业务承载表。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当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链路聚合组中除聚合端口之外的其他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聚合端口上原先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流量将由除聚合端口之外其他供使用的聚合端口承担。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根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中查找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触发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是聚合组端点中的可用或者活跃的聚合端口。
优选地,上述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根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中查找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触发次高优先级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可以包括操作:
步骤S3: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步骤S4: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接收来自于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在优选实施例中,当某条聚合链路不可用时,例如:该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者该聚合链路从聚合链路组中脱离出来,则该聚合链路承载的业务将需要从聚合链路切换到另外一条聚合链路上。根据该不可用的聚合链路所承载的业务重新查找业务分配端口表,查找出第二优先端口,触发该端口上的业务承载表的变化,并通过LACP协议的业务协商TLV重新进行第二优先端口上业务的协商,协商成功后切换相应的业务到第二优先端口上进行传输。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聚合链路组时,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聚合组端点中各个聚合端口调整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在触发聚合端点中各个聚合端口调整承载的业务或会话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聚合端口发送携带有调整后承载业务或会话的指示信息。
在优选实施例中,当该聚合链路恢复时或该链路重新加入到该聚合链路组中时,如果该保护模式为反转(Revertive)模式,则触发受影响的聚合端口上的业务承载表发生变化,从而通过LACP协议的业务协商TLV字段重新进行协商,协商成功后切换到恢复的链路上。如果是非反转(Non-revertive)模式,则不会去触发聚合端口上的业务承载表发生变化。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当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对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进行调整;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根据调整后的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获取各自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S5:承载聚合端口的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步骤S6:承载聚合端口的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接收来自于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在优选实施例中,当某条聚合链路不可用时,例如:该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者该聚合链路从聚合链路组中脱离出来,则会触发业务分配端口表修改,根据聚合端口的变化,调整相应的业务分配端口表的端口序列。业务分配端口表的变化触发各个端口的业务承载表的变化,一旦业务承载表发生变化,则需要调整LACP协议中携带业务协商TLV字段的内容,重新进行协商。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聚合链路组时,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聚合组端点对聚合端口序列进行再次调整。
优选地,触发聚合组端点对聚合端口序列进行调整可以包括以下处理:触发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业务或会话的调整。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加入聚合链路组时,触发业务聚合端口序列的修改。
在优选实施例中,当该聚合链路恢复或者该聚合链路重新加入到该聚合链路组中时,如果保护模式是Revertive模式,则重新加入到聚合链路在业务分配端口表中的端口序列,并由于业务分配端口表的变化而触发聚合端口上的业务承载表的变化,从而通过LACP协议中携带业务协商TLV字段的内容,重新进行协商。如果是Non-revertive模式,则不会去触发聚合端口上的业务承载表发生变化。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连接故障管理(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简称为CFM)机制检测发生故障的聚合链路,并查找在该条聚合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或会话所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确定发送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
在优选实施例中,若是通过连接CFM机制检测到某个业务流量不通,业务出现故障,则可以通过查找该业务对应的业务分配端口表获取第二优先端口,受影响的端口上通过LACP携带业务协商TLV字段以协商改变的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协商不仅可以是报文中业务的协商,例如:客户虚拟局域网标识(CustomVLAN ID,简称为C-VID)、业务虚拟局域网标识(ServiceVLAN ID,简称为S-VID)、骨干虚拟局域网标识(Backbone VLAN ID,简称为B-VID)、骨干业务实例标识(Backbone Service Instance Identifier,简称为I-SID);也可以是两端预先设定的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的协商,其中,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是对一类数据流的定义,该一类数据流可以是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与源MAC相同的一组MAC对,也可以是目的互联网协议(IP)与源IP相同的一组IP对,还可以是上述业务协商中的C-VID、S-VID、B-VID、I-SID。
下面结合几个优选实施例对上述优选实施过程做进一步的描述。
优选实施例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组网示意图。如图3所示,聚合组的两端分别由两个节点组成,其中,端点1由系统A和系统B组成,端点2由系统C和系统D组成。端点1有端口a、端口b、端口c以及端口d参与聚合,端点2有端口x、端口y、端口z以及端口w参与聚合。端口a和端口w互连为聚合链路1;端口b和端口y互连为聚合链路2;端口c和端口x互连为聚合链路3;端口d和端口z互连为聚合链路4;聚合链路1、聚合链路2、聚合链路3以及聚合链路4形成聚合组。端点1中的系统A和系统B经协商后得到一个业务分配端口表。表1为端点1的业务分配端口表,如表1所示,
表1
业务 端口序列
001 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
002 端口b、端口c、端口d、端口a
003 端口c、端口d、端口a、端口b............
端点2中的系统C和系统D经协商后得到一个业务分配端口表。表2为端点2的业务分配端口表,如表2所示,
表2
业务 端口序列
001 端口x、端口z、端口y、端口w
002 端口w、端口x、端口y、端口z
003 端口z、端口w、端口x、端口y............
上述业务分配端口表中的每条表项均可以通过一组变量标识来表示:
Aggregator_Vlan_XXXXXX_Admin_Port。
通过对变量标识Aggregator_Vlan_XXXXXX_Admin_Port的解析,各个端口可以获取自身所要承载的业务并放在变量Port_Admin_Vlan_List中。每个聚合端口都有自己的一个业务承载表,该业务承载表可以通过端口变量Port_Oper_Vlan_List来标识,通过LACP报文中扩展的业务协商TLV字段携带的即为Port_Oper_Vlan_List中的值。Port_Oper_Vlan_List的初始值为Port_Admin_Vlan_List。
下面以端口a和端口w为例,表3为聚合端口a的业务承载表,如表3所示,
表3
承载业务
001、005、009、013、017、......
表4为聚合端口w的业务承载表,如表4所示,
表4
承载业务
002、005、010、015、017、......
LACP协议报文中的业务协商TLV字段携带有发送该报文的聚合端口对应的业务承载表信息。因此,从端口a、端口w发出的LACP协议报文携带有业务协商TLV,该TLV的格式分别如表5和表6所示。表5为端口a发出的LACP报文中业务协商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如表5所示,
表5
TLV_Type=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_Information_Length
Service1=001
Service2=005
Service3=009......
EndTLV
表6为端口w发出的LACP报文中业务协商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如表6所示,
表6
TLV_Type=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_Information_Length
Service1=002
Service2=005
Service3=010......
EndTLV
从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聚合链路两端的端口a和端口w最初的承载业务是有所差异的,此时需要进行双方的协商,可以依据预设策略,例如:依据系统优先级(System Priority)、系统ID(SystemID)以及聚合组两端的主从关系。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假设端点1的系统优先级要高于端点2的系统优先级,或者端点1是主设备端(Master),端点2是从设备端(Slave),因此端点2的端口w遵从于端点1的端口a所承载的业务,修改其自身的业务承载表Port_Oper_Vlan_List,经过LACP的协商,端口w的业务承载表变为表7。
表7为协商后的端口w的业务承载表,如表7所示,
表7
承载业务
001、005、009、013、017、......
此时,端口w发送的LACP报文中其业务协商TLV字段中携带的信息为表8。
表8为协商后的端口w发出的LACP报文中业务协商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如表8所示,
表8
TLV_Type=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_Information_Length
Service1=001
Service2=005
Service2=009......
EndTLV
当聚合端口接收到的LACP报文中业务协商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和自身的业务承载表内容一致时,则表示两者协商达成了一致,业务便开始从该聚合链路上进行传输(聚合器的状态进入distributing状态),同一业务的双向流量即可保证双向同路径。
当其中一条聚合链路故障或者从聚合组中隔离出来,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聚合链路1发生故障的组网示意图。如图4所示,此时受到该故障影响的业务有001、005、009、…。因此系统需要先查找这些业务的业务端口分配表,获取这些业务在业务端口分配表中的下一个优先端口,例如:对于001业务而言,是聚合端口b、聚合端口z,即对于聚合端口b和聚合端口z而言,需要将业务001增加至聚合端口b和聚合端口z承载的业务承载表,因此,会修改这些端口的业务承载表,在业务承载表中增加业务001。端口b发送的LACP报文中的业务协商TLV中增加业务001,端口z发送的LACP报文中的业务协商TLV中也增加业务001。但由于与端口b相连接的是端口y,其业务承载表中是没有业务001的,因此根据预设策略,例如:系统优先级(也可以是端口优先级),端口y遵从端口b的业务承载。因此,端口y的业务承载表需要增加业务001,而端口z也遵从端口d的业务承载,从其业务承载表中删除其业务001,进而再次达到了同一条链路上的两个端口发送的业务相同,保证同一业务在同一条路径上传输。
当该聚合链路1恢复时或该链路重新加入到该聚合组中时,通过业务分配端口表重新建立该聚合端口a、聚合端口w的业务承载表。如果该保护是反转(Revertive)模式,则新建立的业务承载表会触发受影响的其他聚合端口上的业务承载表发生变化,从而通过LACP协议的业务协商TLV字段重新进行协商,协商成功后切换至恢复的链路。例如:由于聚合链路1的恢复,业务001需要重新回到聚合链路1上进行传输,则对聚合端口b、聚合端口y也将发生变化,在其业务承载表中删除业务001。如果是非反转(Non-revertive)模式,则不会去触发聚合端口上的业务承载表变化;或者依据其他策略,例如:端口优先级来决定是否修改其他聚合端口的承载业务,由新的聚合链路承载其业务承载表中所列出的业务流量。
优选实施例二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组网和业务协商过程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其中一条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者从聚合组中隔离出来,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假设聚合链路1发生故障,如图4所示,此时会触发业务分配端口表的修改,端口a要从其端口序列中删除。表9为聚合链路发生故障后端点1修改后的业务分配端口表,如表9所示:
表9
业务 端口序列
001 端口b、端口c、端口d
002 端口b、端口c、端口d
003 端口c、端口d、端口b............
由于业务分配端口表的变化,触发了其他端口的业务承载表的变化,例如:对于端口b而言,其业务承载表中需要增加业务001。同理,业务承载表的变化需要触发端口b发送的业务协商TLV字段内携带的信息发生变化,此时,端口b发送的业务协商TLV字段中会增加001业务信息。表10为端口b发送增加了新业务的业务协商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如表10所示,
表10
TLV_Type=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_Information_Length
Service1=001
Service2=002
Service2=014......
EndTLV
根据预设策略,聚合链路2的另一端口y在接收到如表10所示的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后,遵从端口b增加的业务,因此也会在端口y的业务承载表中增加业务001、002。当端口b与端口y之间协商一致后(假设端口b与端口y的业务承载表均如表11所示),业务001、002的流量将会切换到聚合链路2上继续传输,从而实现切换保护,并确保了同一业务的双向同路径。表11为端口b与端口y协商一致后的业务承载表。如表11所示,
表11
承载业务
001、002、014、025、037、......
此外,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一定的优化方式,每当业务承载表发生变化时,无需重新将其新业务承载表重新传一次,而只需将要增加的业务或者要删除的业务传输一次,例如:端口b增加了业务001,表12为经过优化的业务协商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如表12所示:
表12
TLV_Type=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_Information_Length
Indication=1
Service1=001......
EndTLV
此处,若Indication=1,表示需要增加的TLV;若Indication=2,则表示后面所接收到的业务信息是要从该端口上移除的业务。
当链路1的故障恢复,重新加入到上述聚合组中。依据系统的预设算法,将重新分配流量。如果是反转模式,经过重新计算,则端点1的业务分配端口表将恢复为故障之前的状态,即如表1所示。此时,对于业务分配表而言,其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将触发其他端口的业务承载表随之发生变化,例如:端口a根据业务分配表重新建立自身的业务承载表,此时端口a的业务承载表恢复为故障前的状态,如表3所示;端口b也将恢复为故障前的状态,此时端口b需要将原来承载的业务001从自身的业务承载表中删除,此时从端口a发出的LACP协议报文中的业务协商TLV格式,如表5所示。表13为经过优化的端口b发出的LACP协议报文中的业务协商TLV格式,如表13所示:
表13
TLV_Type=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_Information_Length
Indication=2
Service1=001......
EndTLV
如果是非反转模式,则新增加的链路只是作为一条备用链路添加在当前的业务分配端口表(如表9所示)中,不会影响当前的任何流量的转发。例如:对于端点1而言,表14为故障恢复后的端点1的新业务分配端口表,如表14所示:
表14
业务 端口序列
001 端口b、端口c、端口d、端口a
002 端口b、端口c、端口d、端口a
003 端口c、端口d、端口b、端口a............
此时不会对端口的业务承载表产生任何影响,除非再次发生故障或者有链路从聚合组中移除。
优选实施例三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组网和业务协商过程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设备启动了CFM对业务进行故障检测时,如果检测到某个/某些业务出现故障,则查找该业务对应的业务分配端口表,查找出第二优先端口,在受影响的端口上通过LACP携带业务协商TLV字段来协商改变的业务。例如:对于业务001而言,通过CFM检测到其出现故障,则端点1查找其业务分配端口表(如表1所述),查找出其第二优选端口b,并修改端口b的业务承载表,在该表中加入业务001,则端口b发出的LACP协议报文中携带的业务协商TLV格式,如表12所示。
根据协商策略,端点2上的端口y遵从端口b,也在其业务承载表上添加了业务001,从此端口y和端口b协商一致,进而成功将业务001切换到聚合链路2上进行传输。
当业务001对应的CFM在聚合链路1上恢复。如果是反转模式,则触发端口a、端口b的业务承载表,重新协商该业务到聚合链路1上传输。如果是非反转模式,则不触发端口a、b的业务承载表的修改,业务的传输保持当前路径不变。
优选实施例四
该优选实施例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上述优选实施例一中的端点1和端点2都有自身的业务端口分配表,并可以生成自身各个聚合端口的业务承载表,从而根据生成的业务承载表发送业务协商TLV字段,并通过两端的协商达成一致。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只有一端配置有自身的业务端口分配表。假设端点1有自身的业务端口分配表,如表1所示。因此,端点1的各个聚合端口会依据该业务端口分配表生成自身的业务承载表,假设端口a的业务承载表如表3所示,则从端口a发送的LACP报文中业务协商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如表5所示。
与端口a连接的端点2中的端口w,在接收到端口a发来的业务协商TLV字段后,由于自身没有业务承载表,因此会根据接收到的对端业务协商TLV字段,构建自己在本端口的业务承载表。端口w的业务承载表将和端口a的业务承载表保持一致。依次类推,当端点2的所有聚合端口,端口w、端口x、端口y以及端口z都建立了自身的业务承载表后,端点2依据各个端口的业务承载表建构自身的业务端口分配表。一旦各个端口构建了自身的业务承载表后,也将开始通过业务协商TLV字段传递自身业务承载表的信息,从而使得两端能够始终保持业务传输上的一致性,并保持同业务的双向同路径。
优选实施例五
该优选实施例与上述各个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优选实施例是对流的标识,此处用stream id标识。假设预先对一些特定数据流进行定义标识,表15为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定义,如表15所示:
表15
Stream ID MAC地址对 C-VID
000001 {01-03-05-07-09-0B,02-04-06-08-0A-0C} 100
000002 {00-01-02-03-04-05,06-07-08-09-0A-0B} 200
000003 {02-05-08-0B-0F-00,03-07-0A-0D-10-13} 300
000004 {0F-0E-0D-0C-0B-0A,09-08-07-06-05-04} 400
000005............
此处的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是需要聚合组的双方都协商定义好的,即对同一类的数据流具有相同的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StreamID。这时,聚合端口之间交互的不再是业务协商TLV字段,而是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的TLV字段。假设在端点1这一端,表16为端点1的流量端口对应表,其聚合端口和流之间的关系如表16所示:
表16
Stream ID 端口序列
000001 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
000002 端口b、端口c、端口d、端口a
000003 端口c、端口d、端口a、端口b
000004 端口d、端口a、端口b、端口c............
表17为端点2的流量端口对应表,在端点2这一端,其聚合端口和流之间的关系,如表17所示:
表17
Stream ID 端口序列
000001 端口x、端口z、端口y、端口w
000002 端口w、端口x、端口y、端口z
000003 端口z、端口w、端口x、端口y
000004 端口y、端口z、端口x、端口y............
该优选实施例中的流量端口对应表中的每条表项均可以通过一组变量标识:
Aggregator_Stream_XXXXXX_Admin_Port。
通过对上述变量标识Aggregator_Stream_XXXXXX_Admin_Port的解析,各个端口获取自身所要承载的数据流,放在变量Port_Admin_Stream_List中。
每个聚合端口自身都有的一个数据流承载表,该数据承载表可以通过端口变量Port_Oper_Stream_List来标识,通过LACP报文中扩展的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的TLV字段携带的即为Port_Oper_Stream_List中的值。Port_Oper_Stream_List的初始值等于Port_Admin_Stream_List。
此处,以端口a、端口w为例,表18为聚合端口a的数据流承载表,如表18所示:
表18
承载数据流
000001、000005、000009、000013、000017、......
表19为聚合端口w的业务承载表,如表19所示:
表19
承载数据流
000002、000005、000010、000015、000017、......
LACP协议报文中的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的TLV字段携带有发送该报文的聚合端口对应的数据流承载表信息。因此,从端口a和端口w发出的LACP协议报文中携带有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的TLV,该TLV的格式分别是表20和表21所示,表20为端口a发出的LACP报文中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的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如表20所示:
表20
TLV_Type=Stream ID
Stream_number_Length
Stream ID1=000001
Stream ID2=000005
Stream ID3=000009......
EndTLV
表21为端口w发出的LACP报文中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的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如表21所示:
表21
TLV_Type=Stream ID
Stream_number_Length
Service1=002
Service2=005
Service2=010......
EndTLV
从表20和表21中可以看出,聚合链路两端的端口a和端口w最初承载的数据流是有所差异的,此时需要进行双方协商。依据预设的特定策略,例如:依据系统优先级(SystemPriority),此处假设端点1的系统优先级要高于端点2的系统优先级,因此端口w需遵从于端口a所承载的数据流,修改其自身的数据流承载表Port_Oper_Stream_List,经过LACP的协商,端口w的数据流承载表变为表22所示。表22为协商后的端口w的业务承载表,如表22所示:
表22
承载业务
000001、000005、000009、000013、000017、......
此时,表23为协商后从端口w发出的LACP报文中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的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如表23所示:
表23
TLV_Type=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_Information_Length
Service1=000001
Service2=000005
Service2=000009......
EndTLV
当聚合端口接收到的LACP报文中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的TLV字段携带的信息和自身的流量端口对应表(Port_Oper_Stream_List)内容一致时,则表示两者协商达成一致,业务开始从该聚合链路上进行传输(聚合器的状态进入distributing状态),进而确保了同一业务的双向流量双向同路径。
当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者从聚合组中隔离出来时,其操作过程与上述各个优选实施例相类似,只是由业务标识改为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流标识或者会话标识来进行报文的分发以及同路径的协商,可以用于识别同一会话的流量,从而减小了识别不同流量的颗粒度,并可以促使聚合组在进行负载均衡方面更加均匀。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0,用于获取指示信息,并确定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其中,指示信息中携带有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流量分发模块20,用于依据各个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进行流量的分发。
采用图5所示的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DRNI上传输时无法保证同一业务的流量能够在同一条聚合链路上传输的问题,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同一业务在聚合组的两端双向上选择同一条聚合链路,实现互连接口上的保护。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上述指示信息可以为但不限于:TLV字段。上述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LACP报文中。
优选地,上述处理模块10,用于按照预设策略修改或者设置聚合端口的当前承载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在聚合组端点中,每个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
优选地,上述处理模块10,用于依据聚合组端点中的每个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生成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和/或,聚合端口的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聚合端口序列可以按照承载业务或会话的优选级进行排序。
优选地,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是通过统计各个聚合端口序列中业务或会话分发的优选级最高的聚合端口所对应的业务或会话形成的。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处理模块10可以包括以下之一:第一处理单元100,用于在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与指示信息中的业务或会话不一致的情况下,依据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关系与对端的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第二处理单元102,用于依据该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主备关系判断是否需要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上述第一处理单元100,用于在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低于对端端点的情况下,按照已经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第二处理单元102,用于在聚合组端点从属于对端端点的情况下,按照已经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修改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处理模块10还可以包括:第三处理单元104,用于在聚合端口未形成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内容为空时,按照接收到的指示信息设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触发模块30,用于当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链路聚合组中除聚合端口之外的其他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聚合端口上原先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流量将由除聚合端口之外其他供使用的聚合端口承担。
优选地,上述第一触发模块30,用于根据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中查找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触发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是聚合组端点中的可用或者活跃的聚合端口。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第一触发模块30可以包括:发送单元300,用于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接收单元302,用于接收来自于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优选地,上述第一触发模块30,还用于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聚合链路组时,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聚合组端点中各个聚合端口调整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发送模块40,用于发送携带有调整后承载业务或会话的指示信息。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触发模块50,用于当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对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进行调整;获取模块60,用于根据调整后的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获取各自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70,用于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接收模块80,用于接收来自于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优选地,上述第二触发模块50,还用于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聚合链路组时,如果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聚合组端点对聚合端口序列进行再次调整。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触发模块90,用于当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加入聚合链路组时,触发业务聚合端口序列的修改。
优选地,通过连接故障管理CFM机制检测发生故障的聚合链路,并查找在该条聚合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或会话所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确定发送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图5至图6中所示的各个模块以及各个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优选工作方式可以参见图2至图4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效果是某些优选实施例可以达到的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DRNI上传输时无法保证同一业务的流量能够在同一条聚合链路上传输的问题,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同一业务在聚合组的两端双向上选择同一条聚合链路,实现互连接口上的保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7)

1.一种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端口获取指示信息,并确定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中携带有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所述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依据各个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进行流量的分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按照预设策略修改或者设置聚合端口的当前承载业务或会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合组端点中,每个所述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聚合组端点中的每个所述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生成所述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和/或,所述聚合端口的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序列按照承载业务或会话的优选级进行排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是通过统计各个聚合端口序列中所述业务或会话分发的优选级最高的聚合端口所对应的业务或会话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依据所述预定策略修改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
所述聚合端口在所述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与所述指示信息中的业务或会话不一致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关系与对端的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或者,
所述聚合端口依据该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主备关系判断是否需要按照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修改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依据其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关系;或者,所述聚合端口依据其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主备关系判断是否需要按照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修改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
如果所述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低于对端端点或者所述聚合组端点从属于所述对端端点,则所述聚合端口按照已经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修改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依据所述预定策略设置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
如果所述聚合端口未形成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所述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内容为空,则所述聚合端口按照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设置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所述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所述链路聚合组中除所述聚合端口之外的其他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上原先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流量将由除所述聚合端口之外其他供使用的聚合端口承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根据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中查找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触发所述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是所述聚合组端点中的可用或者活跃的聚合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根据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中查找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触发所述次高优先级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包括:
所述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所述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所述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所述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所述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接收来自于所述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所述聚合链路组时,如果所述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所述聚合组端点中各个所述聚合端口调整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触发所述聚合端点中各个所述聚合端口调整承载的业务或会话之后,还包括:
所述聚合端口发送携带有调整后承载业务或会话的指示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所述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所述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对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进行调整;
所述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根据调整后的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获取各自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承载所述聚合端口的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所述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所述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所述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所述承载所述聚合端口的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接收来自于所述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所述聚合链路组时,如果所述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所述聚合组端点对所述聚合端口序列进行再次调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触发所述聚合组端点对所述聚合端口序列进行调整包括:
触发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业务或会话的调整。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加入聚合链路组时,触发所述业务聚合端口序列的修改。
2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故障管理CFM机制检测发生故障的聚合链路,并查找在该条聚合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或会话所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确定发送所述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类型长度值TLV字段。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携带在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中。
25.一种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指示信息,并确定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中携带有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流量分发模块,用于依据各个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进行流量的分发。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策略修改或者设置聚合端口的当前承载业务或会话。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合组端点中,每个所述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聚合组端点中的每个所述业务或会话对应一聚合端口序列,生成所述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和/或,所述聚合端口的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序列按照承载业务或会话的优选级进行排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所要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是通过统计各个聚合端口序列中所述业务或会话分发的优选级最高的聚合端口所对应的业务或会话形成的。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以下之一: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与所述指示信息中的业务或会话不一致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关系与对端的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依据该聚合端口所属聚合组端点的主备关系判断是否需要按照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修改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聚合组端点的优先级低于对端端点的情况下,按照已经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修改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聚合组端点从属于所述对端端点的情况下,按照已经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修改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聚合端口未形成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或者所述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内容为空时,按照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设置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34.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当所述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所述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所述链路聚合组中除所述聚合端口之外的其他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端口上原先承载的业务或会话的流量将由除所述聚合端口之外其他供使用的聚合端口承担。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聚合端口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中查找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触发所述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修改当前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高优先级的聚合端口是所述聚合组端点中的可用或者活跃的聚合端口。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模块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所述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所述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所述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发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所述聚合链路组时,如果所述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所述聚合组端点中各个所述聚合端口调整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携带有调整后承载业务或会话的指示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当所述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或者,从所述聚合链路组脱离时,触发所述聚合端口所在的聚合组端点对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进行调整;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各个业务或会话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获取各自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其中,对端的聚合端口按照所述经过修改的指示信息依据所述预定策略修改或者设置所述对端的聚合端口当前所承载的业务或会话;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对端的聚合端口重新发送的指示信息重新进行协商。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发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恢复使用或者重新加入所述聚合链路组时,如果所述聚合组端点的保护模式为反转模式,则触发所述聚合组端点对所述聚合端口序列进行再次调整。
44.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触发模块,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所对应的聚合链路加入聚合链路组时,触发所述业务聚合端口序列的修改。
45.根据权利要求34或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故障管理CFM机制检测发生故障的聚合链路,并查找在该条聚合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或会话所对应的聚合端口序列,重新确定发送所述业务或会话的聚合端口。
46.根据权利要求25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类型长度值TLV字段。
47.根据权利要求25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携带在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中。
CN201210401316.2A 2012-10-19 2012-10-19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80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1316.2A CN103780510B (zh) 2012-10-19 2012-10-19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EP13846846.7A EP2911355B1 (en) 2012-10-19 2013-09-26 Method and device for flow path negoti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
PCT/CN2013/084353 WO2014059867A1 (zh) 2012-10-19 2013-09-26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US14/437,043 US20160014032A1 (en) 2012-10-19 2013-09-26 Method and Device for Flow Path Negoti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1316.2A CN103780510B (zh) 2012-10-19 2012-10-19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0510A true CN103780510A (zh) 2014-05-07
CN103780510B CN103780510B (zh) 2020-03-17

Family

ID=50487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131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80510B (zh) 2012-10-19 2012-10-19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14032A1 (zh)
EP (1) EP2911355B1 (zh)
CN (1) CN103780510B (zh)
WO (1) WO2014059867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1231A (zh) * 2015-04-24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端口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581799A (zh) * 2019-08-29 2019-12-1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611548A (zh) * 2018-06-15 2019-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53598A (zh) * 2020-06-29 2020-11-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流量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968836A (zh) * 2021-01-31 2021-06-15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聚合链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9058A (zh) * 2021-07-26 2021-11-26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CN113840331A (zh) * 2021-09-16 2021-12-24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接入设备及网络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9224A (zh) * 2016-06-12 2016-09-14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双机热备双主问题的方法及装置
US11283672B2 (en) * 2018-05-25 2022-03-22 Juniper Networks, Inc. Forwarding detection of an aggregated interface
CN110784339B (zh) * 2019-10-09 2022-08-26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acp报文超时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1808A1 (en) * 2006-11-10 2008-05-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eemptive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scheme for data services
US20080112323A1 (en) * 2006-11-13 2008-05-15 Corrigent Systems Ltd. Hash-based multi-homing
US20110299551A1 (en) * 2008-12-18 2011-12-08 Raoul Fioron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Packets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and a Second Network
CN102388581A (zh) * 2011-06-29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链路协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47355A (zh) * 2012-04-12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228B (zh) * 2006-12-22 201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1123510B (zh) * 2007-07-11 2011-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交换机端口隔离的方法、交换机及交换芯片
US7894371B2 (en) * 2007-07-31 2011-02-22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82118B (en) * 2010-07-19 2017-03-01 Cray Uk Ltd Ethernet switch with link aggregation group facilit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1808A1 (en) * 2006-11-10 2008-05-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eemptive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scheme for data services
US20080112323A1 (en) * 2006-11-13 2008-05-15 Corrigent Systems Ltd. Hash-based multi-homing
US20110299551A1 (en) * 2008-12-18 2011-12-08 Raoul Fioron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Packets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and a Second Network
CN102388581A (zh) * 2011-06-29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链路协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47355A (zh) * 2012-04-12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1231A (zh) * 2015-04-24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端口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611548A (zh) * 2018-06-15 2019-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11548B (zh) * 2018-06-15 2022-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81799A (zh) * 2019-08-29 2019-12-1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1953598A (zh) * 2020-06-29 2020-11-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流量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968836A (zh) * 2021-01-31 2021-06-15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聚合链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68836B (zh) * 2021-01-31 2022-05-27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跨设备聚合链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9058A (zh) * 2021-07-26 2021-11-26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CN113840331A (zh) * 2021-09-16 2021-12-24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接入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13840331B (zh) * 2021-09-16 2023-06-02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接入设备及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1355A1 (en) 2015-08-26
WO2014059867A1 (zh) 2014-04-24
EP2911355A4 (en) 2015-10-14
US20160014032A1 (en) 2016-01-14
EP2911355B1 (en) 2018-11-07
CN103780510B (zh) 202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0510A (zh)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4488238B (zh) 用于网络环境中集群链路聚合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US74505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portals into an Rbridge network
CN101682442B (zh) 用于第2层链路聚合的动态负载均衡
JP6841918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イーサネットに基づいてサービスフロー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CN104221336B (zh) 用于虚拟网络架构链路故障恢复的系统和方法
CN1812300B (zh) 环型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路由交换设备及环型网络系统
CN101056257B (zh) 实现链路聚合和保护倒换的方法及系统
US9871737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bidirectional flow on same path in aggregation group
CN102752187A (zh) 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WO2014204850A1 (en) Virtual chassis topology management
CN104104570A (zh) Irf系统中的聚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1002706A1 (en) Inter-node link aggre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10222440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utilizing a standar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to indicate an active switching fabric in a network node
CN104798350A (zh) 跨多个架构交换机的虚拟链路聚合
WO2013127414A1 (en) Technique for bundling in link aggregation
CN102223312A (zh) 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流量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715489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转发设备
CN103780511A (zh)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1340339A (zh) 宽带接入服务器集群系统及装置
CN204928874U (zh) 用于能冗余操作的工业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
CN102045239A (zh) 点到多点伪线保护网络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188563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Alimi Bandwidth Management and Loop Prevention in Redundant Networks
CN101605106B (zh) 一种策略路由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