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9950B - 一种充电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9950B
CN103779950B CN201310754353.6A CN201310754353A CN103779950B CN 103779950 B CN103779950 B CN 103779950B CN 201310754353 A CN201310754353 A CN 201310754353A CN 103779950 B CN103779950 B CN 103779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input
voltage
output en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43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9950A (zh
Inventor
陈志刚
黄呈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stal Shanghai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stal Shanghai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stal Shanghai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stal Shanghai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43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79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79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9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79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9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该装置包括:至少两条电能传输通路;电能传输选择模块,用于依据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选择对应的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以通过所述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传输电能。该充电装置可以选择对应的传输通路传输电能,当电源不同时,如电源是单相电源、两相电源或三相电源时,该充电装置都可以通过上述电能传输选择模块选择对应的传输通路,利用不同的传输通路传输电能,使得对电源的利用效率和充电装置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难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更加清洁、环保的新能源产品。美国,欧洲及日本早已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的绿色交通工具,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国早在2001年就将系能源汽车列为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如此,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品得以大力的研发与生产,新能源汽车可以采用充电电池作为储能装置。
在实际使用中,在电池电量耗尽时,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但现有技术充电装置不带相位选择电路,电路适应性差,只能与特定的电网相匹配。比如中国的电动汽车车载系统只能与中国的电网相匹配,不能与欧洲或美国的电网相匹配,或者即使能充电,但是不能充分发挥充电系统和电网系统的最高功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可以实现对不同结构电源的适应,提高充电效率和电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该装置包括:
至少两条电能传输通路;
电能传输选择模块,用于依据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选择对应的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以通过所述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传输电能。
优选地,所述电能传输通路包括:整流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直流斩波模块和输出滤波整流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通路选择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电能进行整流,以得到直流电;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将整流后的直流电的电压升压到目标母线电压;
所述直流斩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高频方波脉冲电压;
所述输出滤波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斩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高频方波脉冲电压进行滤波和整流,并输出对电池进行充电。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输入滤波模块,所述输入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能通路选择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源进行滤波;
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与所有电能传输通路相连接,用于将所有电能传输通路传输的电能集合并输出。
优选地,所述电能传输选择模块包括:检测单元和选择单元;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并依据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向所述选择单元发送控制命令,以选择对应的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
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控制命令,选择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
优选地,所述电能通路选择模块包括: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三个输入端,具体为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并且所述选择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七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第二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八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第三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九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三输入端;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三输出端;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六输出端;
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五输出端;
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四输出端;
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九输出端;
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八输出端;
所述第九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七输出端;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动触点之间连接一电阻;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分别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第九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四输出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七输出端、第八输出端、第九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当检测到只有第一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三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九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只有第二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二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只有第三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一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七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存在相位差时,第三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九继电器吸合;当检测到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存在相位差时,第五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五继电器、第九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五继电器、第九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存在相位差时,第三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不存在相位差时,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不存在相位差时,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不存在相位差时,第一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七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时,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吸合。
优选地,所述选择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具体为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入端,所述装置包括两个电能传输通路,具体为第四通路和第五通路;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第十继电器、第十一继电器、第十二继电器和第十三继电器;
所述第十继电器、第十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第十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五输入端;
所述第十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一输出端;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输出端;
所述第十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三输出端;
所述第十三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二输出端;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动触点之间连接一电阻;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十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接;
所述第十输出端、第十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四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十二输出端、第十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五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当检测到只有第四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十一继电器和第十三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只有第五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十继电器和第十二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存在相位差时,第十一继电器和第十二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不存在相位差时,第十继电器、第十一继电器、第十二继电器和第十三继电器吸合。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以使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以对应的校正参数校正所述电能;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直流斩波模块和输出滤波整流模块,以使所述直流斩波模块和输出滤波整流模块以对应的参数处理所述电能;
系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能传输选择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并接收外部指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应用该方法的充电装置具有至少两条电能传输通路,包括:
确定电源的电压所在相和不同相位之间的电压相位关系;
依据所述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确定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以通过所述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传输电能。
优选地,在所述确定电源的电压所在相和不同相位之间的电压相位关系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电源进行滤波;
所述依据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确定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通过所述电能传输通路的电能进行整流、功率因数校正、直流斩波和/或输出滤波整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两条电能传输通路和电能传输选择模块,电能传输选择模块用于依据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选择对应的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以通过所述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传输电能。该充电装置可以选择对应的传输通路传输电能,当电源不同时,如电源是单相电源、两相电源或三相电源时,该充电装置都可以通过上述电能传输选择模块选择对应的传输通路,利用不同的传输通路传输电能,使得对电源的利用效率和充电装置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单元部分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选择单元部分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技术中,在需要为车辆充电时,由于充电系统不能依据电源的具体特性进行选择,充电系统对电源的适应性差,使得充电系统只能与特定的电网相匹配。比如中国的电动汽车车载系统只能与中国的电网相匹配,不能与欧洲或美国的电网相匹配,或者即使充电系统能够为车辆充电,也不能充分发挥充电系统的最高功率。
现有的车辆充电装置只能工作在单相,两相或三相的工作模式,在电网发生改变时,不能进行灵活的自动识别和切换。当多相的充电系统接到单相电网时,多相充电系统中只有部分电路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充电系统的功率。而当单相的充电系统接到多相的电网时,充电系统只能工作在单相模式,同样不能发挥电网的最大输出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该装置包括:
至少两条电能传输通路;
电能传输选择模块,用于依据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选择对应的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以通过所述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传输电能。
电能传输选择模块可以根据电源电压所在相及电压的相位关系,选择与电源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来传输电能,使得充电装置在电源电压的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的相位关系不同时,可以使用对应的传输通路传输电能,使电源的充电效率和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都能够达到最高。
当充电装置应用在某些特殊电源的区域,比如说日本和美国等地时,该充电装置也可以达到自适应。因为这些区域有的电网有可能是240VAC(由两个单相的120VAC串联得到的)或者220VAC(由两个单相的110VAC串联得到的),该充电装置都可以完成对电源的自适应。
所述电能传输通路还可以包括:整流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直流斩波模块和输出滤波整流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通路选择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电能进行整流,以得到直流电;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将整流后的直流电的电压升压到目标母线电压;
所述直流斩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高频方波脉冲电压;
所述输出滤波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斩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高频方波脉冲电压进行滤波和整流,并输出对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输入滤波模块,所述输入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能通路选择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源进行滤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能传输选择模块可以包括检测单元和选择单元。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并依据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向所述选择单元发送控制命令,以选择对应的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控制命令,选择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
如图3所示,选择单元可以包括三个输入端,具体为第一输入端L1a、第二输入端L2a和第三输入端L3a,并且所述选择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第五继电器K5、第六继电器K6、第七继电器K7,第八继电器K8和第九继电器K9;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K1、第四继电器K4、第七继电器K7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第二继电器K2、第五继电器K5、第八继电器K8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第三继电器K3、第六继电器K6、第九继电器K9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三输入端;
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三输出端L3b;
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出端L2b;
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出端L1b;
所述第四继电器K4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六输出端L6c;
所述第五继电器K5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五输出端L5c;
所述第六继电器K6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四输出端L4c;
所述第七继电器K7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九输出端L9d;
所述第八继电器K8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八输出端L8d;
所述第九继电器K9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七输出端L7d;
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与动触点之间连接一电阻R;
所述第三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分别与所述第六继电器K6、第九继电器K9的常闭触点相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四输出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七输出端、第八输出端、第九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零线,如图中的Na和Nb,Na、Nb相同,都是与电源的零线相连接。
上述选择单元的继电器控制规则如下:
表1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包括三个传输通路,从相位选择电路之后分为三路独立且隔离的电能传输通路,通过上述的选择单元中的多个继电器,使得当电源的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的相位关系不同时,可以选择对应的传输通路传输电能,当电源不同时,如电源可以是单相电源、两相电源或三相电源时,该充电装置都可以通过上述电能传输选择模块中的选择单元,将不同的继电器转换到不同的开关状态,利用不同的传输通路传输电能,使得对电源的利用效率和充电装置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
由于采用了电能传输选择模块,车载充电系统可以实现世界各种电网的兼容应用,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单多相电兼容工作的控制,可以解决某些地区因为受制于单相最大功率或单相最大电流而不能输出较大功率的问题;本发明中输入控制电路的使用,可以使车载充电器不受电网电压或相位的限制,根据输入电网结构智能的分配输出功率,以最大程度利用电能,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由于本发明中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系统结构,可以使车载充电器输出更大功率,提高了功率密度;新型的系统结构主要分为三个独立且相互隔离的电路,简化了设计,提高了安全性及可靠性。另外,可以使整体充电装置的布局更加灵活,更加合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选择单元包括九个继电器,同样的道理,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单元还可以仅仅包括四个继电器,结构较上述选择单元要更为简单,但使用范围要小,所述选择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具体为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入端,所述装置包括两个电能传输通路,具体为第四通路和第五通路;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第十继电器K10、第十一继电器K11、第十二继电器K12和第十三继电器k13;
所述第十继电器、第十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第十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五输入端;
所述第十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一输出端L1e;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输出端L2e;
所述第十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三输出端L1f;
所述第十三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二输出端L2f;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动触点之间连接一电阻;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十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接;
所述第十输出端、第十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四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十二输出端、第十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五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上述选择单元的继电器控制规则如下:
表2
上述选择单元包括四个继电器,对电源的适用范围较九个继电器要小,但是这样的选择单元在一般的单相或两相电网结构中也可以使用,同样可以实现对不同结构电网的适用,提高充电效率和电源使用效率。
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500,用于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以使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以对应的校正参数校正所述电能;
第二控制模块600,用于控制所述直流斩波模块和输出滤波整流模块,以使所述直流斩波模块和输出滤波整流模块以对应的参数处理所述电能;
系统控制模块700,用于控制所述电能传输选择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并接收外部指令。
图5为包含所有模块的示意图,电源从左侧输入,通过输入滤波,在电能传输选择模块中的选择单元的控制下,经过不同的电能传输通路,最终通过右侧输出,实现对电池的充电。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应用该方法的充电装置具有至少两条电能传输通路,包括:
确定电源的电压所在相和不同相位之间的电压相位关系;
依据所述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确定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以通过所述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传输电能。
在所述确定电源的电压所在相和不同相位之间的电压相位关系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电源进行滤波;
依据所述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确定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通过所述电能传输通路的电能进行整流、功率因数校正、直流斩波和/或滤波整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部分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或实现本申请,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基于以上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不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和润饰,通过这些修改和润饰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可以应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这些都不影响本申请的实现,都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可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4)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该装置包括:
至少两条电能传输通路;
电能传输选择模块,用于依据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选择对应的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以通过所述对应的电能传输通路传输电能;
所述电能传输选择模块包括:检测单元和选择单元;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并依据电源电压所在相和电压相位关系向所述选择单元发送控制命令,以选择对应的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
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控制命令,选择至少一条电能传输通路;
所述电能通路选择模块包括: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三个输入端,具体为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并且所述选择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所述装置包括三个电能传输通路,具体为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七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第二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八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第三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九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三输入端;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三输出端;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六输出端;
所述第五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五输出端;
所述第六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四输出端;
所述第七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九输出端;
所述第八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八输出端;
所述第九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七输出端;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动触点之间连接一电阻;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分别与所述第六继电器、第九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四输出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七输出端、第八输出端、第九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当检测到只有第一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三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九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只有第二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二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只有第三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一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七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存在相位差时,第三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九继电器吸合;当检测到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存在相位差时,第五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五继电器、第九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五继电器、第九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存在相位差时,第三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吸合,或者,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不存在相位差时,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不存在相位差时,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不存在相位差时,第一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六继电器、第七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都有电压时,第三继电器、第五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吸合;
或,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具体为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入端,所述装置包括两个电能传输通路,具体为第四通路和第五通路;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第十继电器、第十一继电器、第十二继电器和第十三继电器;
所述第十继电器、第十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四输入端;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第十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五输入端;
所述第十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一输出端;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输出端;
所述第十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三输出端;
所述第十三继电器的动触点作为所述选择单元的第十二输出端;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动触点之间连接一电阻;
所述第十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十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相连接;
所述第十输出端、第十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四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十二输出端、第十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五通路中的整流模块相连接;
当检测到只有第四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十一继电器和第十三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只有第五输入端有电压时,所述第十继电器和第十二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存在相位差时,第十一继电器和第十二继电器吸合;
当检测到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入端都有电压,且两端电压不存在相位差时,第十继电器、第十一继电器、第十二继电器和第十三继电器吸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传输通路包括:整流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直流斩波模块和输出滤波整流模块,其中,
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通路选择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电能进行整流,以得到直流电;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将整流后的直流电的电压升压到目标母线电压;
所述直流斩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高频方波脉冲电压;
所述输出滤波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斩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高频方波脉冲电压进行滤波和整流,并输出对电池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输入滤波模块,所述输入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能通路选择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源进行滤波;
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与所有电能传输通路相连接,用于将所有电能传输通路传输的电能集合并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以使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以对应的校正参数校正所述电能;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直流斩波模块和输出滤波整流模块,以使所述直流斩波模块和输出滤波整流模块以对应的参数处理所述电能;
系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能传输选择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并接收外部指令。
CN201310754353.6A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充电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3779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4353.6A CN103779950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充电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4353.6A CN103779950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充电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9950A CN103779950A (zh) 2014-05-07
CN103779950B true CN103779950B (zh) 2018-01-12

Family

ID=5057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4353.6A Active CN103779950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充电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799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3267B (zh) * 2016-08-01 2018-1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自适应调整装置及方法
CN108790877B (zh) * 2018-06-08 2020-01-24 衢州学院 一种直流充电站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方法
KR102463587B1 (ko) * 2018-07-05 2022-11-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 자동차의 충전 장치
CN109378820A (zh) * 2018-11-07 2019-02-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负载电网自适应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3328A (zh) * 2003-08-15 2006-10-25 美国能量变换公司 不间断电源
CN101237157A (zh) * 2007-12-07 2008-08-06 深圳市东盛兴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式节能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系统
CN102055226A (zh) * 2009-10-29 2011-05-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电池的充放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15680A (zh) * 2010-07-05 2012-01-11 上海新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高电压超级电容动力电池充电器
CN102573224A (zh) * 2011-12-26 2012-07-11 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市电交互型风光互补路灯系统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1173B2 (ja) * 2010-11-24 2014-11-26 Asti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3328A (zh) * 2003-08-15 2006-10-25 美国能量变换公司 不间断电源
CN101237157A (zh) * 2007-12-07 2008-08-06 深圳市东盛兴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式节能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系统
CN102055226A (zh) * 2009-10-29 2011-05-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电池的充放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15680A (zh) * 2010-07-05 2012-01-11 上海新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高电压超级电容动力电池充电器
CN102573224A (zh) * 2011-12-26 2012-07-11 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市电交互型风光互补路灯系统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9950A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6217B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逆变器-充电器集成器件
CN103972995B (zh) 能量和信息双向无线传输的方法
CN104334393B (zh) 蓄电池系统、机动车及用于调试蓄电池系统的方法
CN110401252A (zh) 车载充放电系统
CN103779950B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方法
CN103956801B (zh) 一种基于LC谐振变换的Pack to Cell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CN106972599B (zh) 一种柔性智能充电站及充电方法
CN106451800A (zh) 既能输出恒流也能输出恒压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5932893A (zh) 用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站的多脉波整流变电系统
CN108512256A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充放电一体化系统
CN105871205A (zh)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电源转换系统
CN105226736A (zh) 动力电池双向均衡系统
CN108809095A (zh) 一种应用于三相交流电网的双向交直流变换电路及装置
CN106411164A (zh) 一种整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4019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及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
CN203827203U (zh) 一种大功率光储一体化变流器
CN205304353U (zh) 智能直流充电模块
CN203218939U (zh) 智能型均衡充电机
CN103972996A (zh) 能量和信息双向无线传输的方法
CN106685208A (zh) 一种无桥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车载充电机及电动汽车
CN110268595A (zh) 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制造方法、集成车载充电机
CN205725456U (zh) 集成式多功能电源转换装置
CN205792250U (zh) 双路输入开关电源
CN208904734U (zh) 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集成车载充电机
CN203951245U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的全自动串并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