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54349B -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54349B
CN103754349B CN201410037642.9A CN201410037642A CN103754349B CN 103754349 B CN103754349 B CN 103754349B CN 201410037642 A CN201410037642 A CN 201410037642A CN 103754349 B CN103754349 B CN 103754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isolator
centers
conical
vibra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76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54349A (zh
Inventor
王雷
付兴伟
刘建成
于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3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3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3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3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4100376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54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54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4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54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43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涉及一种机组隔振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主汽轮齿轮机组存在机脚振动加速度大,主机组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单层隔振系统设置在主机组与船体基座之间,单层隔振系统包括六十二个圆锥形隔振器和十八个圆柱形隔振器,主机组的主汽轮机组横梁下方布置有十八个圆锥形隔振器,主机组的主汽轮机组横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圆柱形隔振器,主机组的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下方设置有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主机组的主减速器齿轮装置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七个圆柱形隔振器。本发明用于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

Description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组隔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属于舰船动力蒸汽轮机隔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主汽轮齿轮机组的振动传递对舰船的隐身性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的舰用主汽轮齿轮机组均为刚性安装机组,船用汽轮齿轮机组的运行环境与陆用机组截然不同,面对船用机组特有的横摇、纵摇以及可能发生的冲击环境。目前没有相应的弹性支撑主机组的安装、对中的基础和经验。现有的主汽轮齿轮机组机脚振动加速度大,主机组抗冲击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主汽轮齿轮机组存在机脚振动加速度大,主机组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包括单层隔振系统,单层隔振系统设置在主机组与船体基座之间,所述单层隔振系统包括六十二个圆锥形隔振器和十八个圆柱形隔振器,所述主机组的主汽轮机组横梁下方布置有十八个圆锥形隔振器,主机组的主汽轮机组横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圆柱形隔振器,主机组的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下方设置有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主机组的主减速器齿轮装置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七个圆柱形隔振器。
优选的:主机组的低压汽轮机中心线与高压汽轮机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170mm,低压汽轮机中心线与输出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085mm,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与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5240mm;
优选的:所述主汽轮机组横梁下方的十八个圆锥形隔振器的布置形式为:低压汽轮机中心线与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组成第一坐标系,在第一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内各布置有三个圆锥形隔振器;
在第一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与第一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沿低压汽轮机中心线对称布置,第三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与第二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沿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对称布置,第四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与第三象限内的三个圆锥隔振器沿低压汽轮机中心线对称布置;
所述高压汽轮机中心线与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组成第二坐标系,在第二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内各布置有一个圆锥形隔振器;高压汽轮机中心线上布置有两个圆锥形隔振器;
在第二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与第一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沿高压汽轮机中心线对称布置,第三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与第二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沿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对称布置,第四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与第三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沿高压汽轮机中心线对称布置;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上方的圆锥形隔振器一字型排布,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下方的圆锥形隔振器一字型排布。
优选的:所述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下方的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的布置形式为: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与输出轴中心线组成第三坐标系;
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分为七组:
第一隔振器组和第二隔振器组均包括七个圆锥形隔振器,七个圆锥形隔振器纵向排布,第一隔振器组和第二隔振器组沿输出轴中心线对称布置在主减速器齿轮装置底面的左右两边,第一隔振器组中有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另外四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
第三隔振器组包括十个圆锥形隔振器,十个圆锥形隔振器一字型排布在第一隔振器组和第二隔振器组之间,且第三隔振器组的水平中心线与第一隔振器组最顶端的圆锥形隔振器水平中心线重合,第三隔振器组中有五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另外五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
第四隔振器组和第五隔振器均包括六个圆锥形隔振器,六个圆锥形隔振器纵向排布,第四隔振器组布置在第一隔振器组的右侧,第四隔振器组的六个圆锥形隔振器与第一隔振器组最底部的六个圆锥形隔振器一一对应,第四隔振器组和第五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对称布置;
第六隔振器组包括六个圆锥形隔振器,六个圆锥形隔振器一字型排布在第四隔振器组和第五隔振器组之间,且第六隔振器组的水平中心线与第四隔振器组由下至上的第二个圆锥形隔振器水平中心线重合,第六隔振器组中有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另外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
第七隔振器组包括两个圆锥形隔振器,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对称布置,其中一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且位于第四隔振器组与第六隔振器组之间,该圆锥形隔振器的水平中心线与第四隔振器组最下端的圆锥形隔振器水平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在第一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一字型排布,临近低压汽轮机中心线的圆锥形隔振器的竖直中心线到低压汽轮机中心线的距离为155mm,左右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10mm,圆锥形隔振器的水平中心线到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的距离为190mm。
优选的:在第二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的竖直中心线到高压汽轮机中心线的距离为400mm,第一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的水平中心线到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的距离为190mm。
优选的:在第三坐标系中:第一隔振器组竖直中心线与第二隔振器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607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的第一隔振器组中的相邻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65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的第一隔振器组中的相邻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65mm,第一隔振器组中与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邻近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对称布置,且中心距为370mm。
优选的:在第三坐标系中: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的第三隔振器组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第三隔振器组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第三隔振器组中与输出轴中心线邻近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对称布置,且中心距为367mm。
优选的:在第三坐标系中:第四隔振器组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隔振器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320mm。
优选的:在第三坐标系中: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的第六隔振器组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的第六隔振器组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第六隔振器组中与输出轴中心线邻近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对称布置,且中心距为347mm。
优选的:在第三坐标系中:第七隔振器组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2227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发明中主汽轮齿轮机组采用无框架式整体隔振方式,设置单层隔振系统,通过对主机组、隔振系统、船体基座组成了一个动力耦合系统,确定隔振系统中隔振器的种类、布置形式、数量。其中圆锥形隔振器起到了支撑主机组和隔振、抗冲击的作用;圆柱形隔振器又被称作限位器,具有限制主机组轴向及横向位移的作用,同时也具备和圆锥形隔振器一样的隔振、抗冲击的作用。本发明减小了主汽轮齿轮机组结构噪声向外界的传递、衰减冲击载荷对主机组的作用,降低了主汽轮齿轮机组机脚振动加速度,有助于提高舰船的隐身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隔振器的布置图。
图中:1-圆锥形隔振器,2-圆柱形隔振器,3-主机组,4-船体基座,L1-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2-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3-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4-输出轴中心线,L5-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Z1-第一隔振器组,Z2-第二隔振器组,Z3-第三隔振器组,Z4-第四隔振器组,Z5-第五隔振器组,Z6-第六隔振器组,Z7-第七隔振器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包括单层隔振系统,单层隔振系统设置在主机组3与船体基座4之间,所述单层隔振系统包括六十二个圆锥形隔振器1和十八个圆柱形隔振器2,所述主机组3的主汽轮机组横梁下方布置有十八个圆锥形隔振器1,主机组3的主汽轮机组横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圆柱形隔振器2,主机组3的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下方设置有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1,主机组3的主减速器齿轮装置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七个圆柱形隔振器2。
进一步:主机组3的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与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之间的距离为2170mm,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与输出轴中心线L4之间的距离为1085mm,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与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L5之间的距离为5240mm;
进一步:所述主汽轮机组横梁下方的十八个圆锥形隔振器1的布置形式为: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与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组成第一坐标系,在第一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内各布置有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
在第一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一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沿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对称布置,第三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二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沿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对称布置,第四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三象限内的三个圆锥隔振器1沿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对称布置;
所述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与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组成第二坐标系,在第二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内各布置有一个圆锥形隔振器1;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上布置有两个圆锥形隔振器1;
在第二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一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沿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对称布置,第三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二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沿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对称布置,第四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三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沿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对称布置;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上方的圆锥形隔振器1一字型排布,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下方的圆锥形隔振器1一字型排布。
进一步:所述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下方的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1的布置形式为: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L5与输出轴中心线L4组成第三坐标系;
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1分为七组:
第一隔振器组Z1和第二隔振器组Z2均包括七个圆锥形隔振器,七个圆锥形隔振器纵向排布,第一隔振器组Z1和第二隔振器组Z2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在主减速器齿轮装置底面的左右两边,第一隔振器组Z1中有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另外四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
第三隔振器组Z3包括十个圆锥形隔振器,十个圆锥形隔振器一字型排布在第一隔振器组Z1和第二隔振器组Z2之间,且第三隔振器组Z3的水平中心线与第一隔振器组Z1最顶端的圆锥形隔振器水平中心线重合,第三隔振器组Z3中有五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另外五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
第四隔振器组Z4和第五隔振器组Z5均包括六个圆锥形隔振器,六个圆锥形隔振器纵向排布,第四隔振器组Z4布置在第一隔振器组Z1的右侧,第四隔振器组Z4的六个圆锥形隔振器与第一隔振器组Z1最底部的六个圆锥形隔振器一一对应,第四隔振器组Z4和第五隔振器组Z5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
第六隔振器组Z6包括六个圆锥形隔振器,六个圆锥形隔振器一字型排布在第四隔振器组Z4和第五隔振器组Z5之间,且第六隔振器组Z6的水平中心线与第四隔振器组Z4由下至上的第二个圆锥形隔振器水平中心线重合,第六隔振器组Z6中有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另外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
第七隔振器组Z7包括两个圆锥形隔振器,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其中一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且位于第四隔振器组Z4与第六隔振器组Z6之间,该圆锥形隔振器的水平中心线与第四隔振器组Z4最下端的圆锥形隔振器水平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在第一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一字型排布,临近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的圆锥形隔振器1的竖直中心线到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的距离为155mm,左右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1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10mm,圆锥形隔振器1的水平中心线到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的距离为190mm。
进一步:在第二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的竖直中心线到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的距离为400mm,第一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的水平中心线到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的距离为190mm。
进一步:在第三坐标系中:第一隔振器组Z1竖直中心线与第二隔振器组Z2竖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607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的第一隔振器组Z1中的相邻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65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的第一隔振器组Z1中的相邻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65mm,第一隔振器组Z1中与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L5邻近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L5对称布置,且中心距为370mm。
进一步:在第三坐标系中: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的第三隔振器组Z3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第三隔振器组Z3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第三隔振器组Z3中与输出轴中心线L4邻近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且中心距为367mm。
进一步:在第三坐标系中:第四隔振器组Z4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隔振器组Z1竖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320mm。
进一步:在第三坐标系中: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的第六隔振器组Z6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的第六隔振器组Z6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第六隔振器组Z6中与输出轴中心线L4邻近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且中心距为347mm。
进一步:在第三坐标系中:第七隔振器组Z7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2227mm。
所述圆锥形隔振器可采用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11研究所生产的MCY2400型的隔振器,圆柱形隔振器可采用该单位生产的MCN2940型的隔振器。
本发明针对该型主汽轮齿轮机组具体的结构形式,为了实现总体对主机组减振降噪的指标要求,决定对其采用弹性安装的方法,以减小其结构噪声向船体的传递。采用以下整体无框架减振的方法及相应的隔振器布置形式。经过机组运行试验,证明该隔振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包括单层隔振系统,单层隔振系统设置在主机组(3)与船体基座(4)之间,所述单层隔振系统包括六十二个圆锥形隔振器(1)和十八个圆柱形隔振器(2),所述主机组(3)的主汽轮机组横梁下方布置有十八个圆锥形隔振器(1),主机组(3)的主汽轮机组横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圆柱形隔振器(2),主机组(3)的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下方设置有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1),主机组(3)的主减速器齿轮装置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七个圆柱形隔振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机组(3)的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与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之间的距离为2170mm,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与输出轴中心线(L4)之间的距离为1085mm,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与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L5)之间的距离为524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汽轮机组横梁下方的十八个圆锥形隔振器(1)的布置形式为: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与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组成第一坐标系,在第一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内各布置有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
在第一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一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沿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对称布置,第三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二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沿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对称布置,第四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三象限内的三个圆锥隔振器1沿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对称布置;
所述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与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组成第二坐标系,在第二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内各布置有一个圆锥形隔振器(1);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上布置有两个圆锥形隔振器(1);
在第二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一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沿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对称布置,第三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二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沿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对称布置,第四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与第三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沿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对称布置;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上方的圆锥形隔振器(1)一字型排布,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下方的圆锥形隔振器(1)一字型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下方的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1)的布置形式为: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L5)与输出轴中心线(L4)组成第三坐标系;
四十四个圆锥形隔振器(1)分为七组:
第一隔振器组(Z1)和第二隔振器组(Z2)均包括七个圆锥形隔振器,七个圆锥形隔振器纵向排布,第一隔振器组(Z1)和第二隔振器组(Z2)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在主减速器齿轮装置底面的左右两边,第一隔振器组(Z1)中有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另外四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
第三隔振器组(Z3)包括十个圆锥形隔振器,十个圆锥形隔振器一字型排布在第一隔振器组(Z1)和第二隔振器组(Z2)之间,且第三隔振器组(Z3)的水平中心线与第一隔振器组(Z1)最顶端的圆锥形隔振器水平中心线重合,第三隔振器组(Z3)中有五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另外五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
第四隔振器组(Z4)和第五隔振器组(Z5)均包括六个圆锥形隔振器,六个圆锥形隔振器纵向排布,第四隔振器组(Z4)布置在第一隔振器组(Z1)的右侧,第四隔振器组(Z4)的六个圆锥形隔振器与第一隔振器组(Z1)最底部的六个圆锥形隔振器一一对应,第四隔振器组(Z4)和第五隔振器组(Z5)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
第六隔振器组(Z6)包括六个圆锥形隔振器,六个圆锥形隔振器一字型排布在第四隔振器组(Z4)和第五隔振器组(Z5)之间,且第六隔振器组(Z6)的水平中心线与第四隔振器组(Z4)由下至上的第二个圆锥形隔振器水平中心线重合,第六隔振器组(Z6)中有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另外三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
第七隔振器组(Z7)包括两个圆锥形隔振器,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其中一个圆锥形隔振器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且位于第四隔振器组(Z4)与第六隔振器组(Z6)之间,该圆锥形隔振器的水平中心线与第四隔振器组(Z4)最下端的圆锥形隔振器水平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三个圆锥形隔振器(1)一字型排布,临近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的圆锥形隔振器(1)的竖直中心线到低压汽轮机中心线(L1)的距离为155mm,左右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1)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10mm,圆锥形隔振器(1)的水平中心线到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的距离为19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的竖直中心线到高压汽轮机中心线(L3)的距离为400mm,第一象限内的圆锥形隔振器(1)的水平中心线到主汽轮机组横梁中心线(L2)的距离为19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坐标系中:第一隔振器组(Z1)竖直中心线与第二隔振器组(Z2)竖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607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的第一隔振器组(Z1)中的相邻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65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的第一隔振器组(Z1)中的相邻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65mm,第一隔振器组(Z1)中与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L5)邻近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主减速器齿轮装置中心线(L5)对称布置,且中心距为37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坐标系中: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的第三隔振器组(Z3)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第三隔振器组(Z3)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第三隔振器组(Z3)中与输出轴中心线(L4)邻近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且中心距为367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坐标系中:第四隔振器组(Z4)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隔振器组(Z1)竖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3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坐标系中: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的第六隔振器组(Z6)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位于第三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的第六隔振器组(Z6)中相邻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310mm,第六隔振器组(Z6)中与输出轴中心线(L4)邻近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沿输出轴中心线(L4)对称布置,且中心距为347mm;在第三坐标系中:第七隔振器组(Z7)的两个圆锥形隔振器的中心距为2227mm。
CN201410037642.9A 2014-01-26 2014-01-26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54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642.9A CN103754349B (zh) 2014-01-26 2014-01-26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642.9A CN103754349B (zh) 2014-01-26 2014-01-26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4349A CN103754349A (zh) 2014-04-30
CN103754349B true CN103754349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521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76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54349B (zh) 2014-01-26 2014-01-26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543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4761A (zh) * 2018-09-26 2019-01-1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4479Y (zh) * 2008-06-19 2009-04-22 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主推进装置用模块化抗冲击隔振浮筏
CN102717885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上海交通大学 平置式浮筏隔振装置
CN103453068A (zh) * 2013-07-16 2013-12-18 浙江海洋学院 调频式浮筏隔振装置
CN203698641U (zh) * 2014-01-26 2014-07-0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6950A (ja) * 1989-07-31 1991-03-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舶用機器防振装置
JPH04203636A (ja) * 1990-11-30 1992-07-24 Kayaba Ind Co Ltd 船舶用エンジン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4479Y (zh) * 2008-06-19 2009-04-22 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主推进装置用模块化抗冲击隔振浮筏
CN102717885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上海交通大学 平置式浮筏隔振装置
CN103453068A (zh) * 2013-07-16 2013-12-18 浙江海洋学院 调频式浮筏隔振装置
CN203698641U (zh) * 2014-01-26 2014-07-0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舰船隔振装置技术及其进展;何琳等;《声学学报》;20130331;第38卷(第2期);128-136 *
船舶传动装置振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沈建平等;《舰船科学技术》;20100831;第32卷(第8期);7-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4349A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80380U (zh) 一种舰船摇摆升沉模拟试验装置
CN102606808B (zh) 变温管道自由伸缩的双层减振装置
CN105276076B (zh) 一种新型高精度混合隔振装置
CN102644694A (zh) 船用机械设备弹性基础浮筏隔振系统
CN112942104B (zh) 一种磁致负刚度阻尼器斜拉索减振装置及设计方法
CN103754349B (zh)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CN102717885A (zh) 平置式浮筏隔振装置
CN203698641U (zh) 船用主汽轮齿轮机组隔振系统
CN110422296A (zh) 一种船体总振动控制的一重质量阻尼器装置
CN202453786U (zh) 硬盘双重减震装置
CN202674155U (zh) 船用机械设备弹性基础浮筏隔振系统
CN204495528U (zh) 一种横向冲击强化型半潜式浮动冲击平台
CN204688393U (zh) 约束式钢丝绳减振垫
CN103696358B (zh) 一种地震加速度激活的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
CN203490052U (zh) 五自由度球形振动解耦
Li et al. Design of active vibration reduction system for intelligent ship mechanical equipment
CN110422299B (zh) 一种船体总振动控制的碰撞质量阻尼器ptmd装置
CN203734443U (zh) 一种减振装置
Amado-Mendes et al. Reduction of vibration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soil by multiple buried inclusions–numerical analysis
CN103776586A (zh) 一种降低外界振动对转子动平衡测量系统动态重复测量精度影响的方法
Gu et al. Time domain calculation of connector loads of a 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
CN205383218U (zh) 一种主变压器基础阻尼弹簧隔振装置
Ji et al. Analysis of hydroelastic response of a SFT based on the Discrete-Module-Beam method
Jia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isc springs combined with PU
Guanghui et al. Transfer function law and diagnosis method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 lower beam with crack fla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