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8816A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8816A
CN103748816A CN201280025405.XA CN201280025405A CN103748816A CN 103748816 A CN103748816 A CN 103748816A CN 201280025405 A CN201280025405 A CN 201280025405A CN 103748816 A CN103748816 A CN 103748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ubframe
uplink
receiving
dynamic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54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8816B (zh
Inventor
池衡柱
赵俊暎
崔承勋
金泳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215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47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8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8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2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用于工作在动态时分双工(TDD)模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这里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适应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业务量的变化而优化系统性能,并且如此配置无线帧使得所有子帧具有静态区域,从而与其他终端一起工作而不影响信道估计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用于工作在动态时分双工(TDD)模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使用多载波(即多载波传输方案)来传输数据的技术,其中多载波传输方案将串行码元流转换为在正交多载波上传输的并行码元集合。
OFDM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末始于用于军事通信目的的频分复用(FDM),而使用正交重叠多个子载波的OFDM在晚一些的时候被开发,但是由于多个载波之间的正交调制实现困难,初始使用得并不广泛。然而,随着Weinstein在1971年引入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使用用于实现OFDM信号的生成和接收,OFDM技术发展迅速。此外,在每个码元的开始引入保护间隔以及使用循环前缀(CP)克服了多路径信号和延迟扩散所导致的消极效果。
由于这些技术进步,基于诸如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的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引入,现在在诸如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DVB)、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导步传输模式(WATM)的各种数字通信领域应用OFDM技术。
OFDM类似于FDM,但是通过正交重叠多个子载波,而对于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具有高得多的谱效率。由于对于多路径衰落的谱效率和健壮性,OFDM已被认为是用于改进的宽带数据通信系统的突出的解决方案。OFDM的其他优点是使用保护间隔来控制码元间干扰(ISI)以及降低硬件方面的均衡器复杂性,以及对于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多路径衰落的谱效率和健壮性。OFDM还对于噪声脉冲健壮,从而可以在各种通信系统中采用。
在OFDM中,调制信号位于被划分为不同的OFDM码元并且彼此正交的二维时间-频率资源中。频率域上的资源被划分成不同的音调(tone),并且也彼此正交。即,OFDM方案通过指定在时间域上的特定OFDM码元和频率域上的特定音调来定义一个最小单位资源,并且该单位资源被称为资源单元(RE)。因为不同的RE彼此正交,所以可以接收在不同的RE上传输的信号而不对彼此产生干扰。
在物理层上定义物理信道用于发送通过调制一个或多个编码的比特序列而获得的调制码元。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中,取决于信息序列或接收器的使用,可以发送多个物理信道。发送器和接收器协商在其上发送物理信道的RE,这个过程被称为映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高速高质量的无线数据服务通常被信道环境阻碍,其遭受由于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和例如由衰落现象、盲区、根据终端移动的多普勒效应导致的接收的信号的功率变化的频繁变化,终端速度的频繁变化以及其他用户或多路径信号的干扰的影响。因此,为了支持高速高质量的无线数据服务,需要有效地克服以上信道质量下降因素。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用于在工作在TDD模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其通过将子帧划分为携载控制信道的半静态区域和可以根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数据量用于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动态区域,来能够适应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业务量变化而动态地优化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基站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包括:发送无线帧中在时间轴划分的多个子帧的配置信息,将多个子帧当中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划分为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以及在半静态区域中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在动态区域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终端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包括:接收无线帧中在时间轴划分的多个子帧的配置信息,区分多个子帧当中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的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以及在半静态区域中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在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基站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发送无线帧中在时间轴划分的多个子帧的配置信息,并且将多个子帧当中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划分成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以及通信单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在半静态区域中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在动态区域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终端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接收无线帧中在时间轴划分的多个子帧的配置信息,并且区分子帧当中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的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以及通信单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在半静态区域中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在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有效地克服信道质量下降因素以便支持高速高质量的无线数据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对象、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图解本发明所应用到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性架构;
图2图解了用在常规的TDD系统中的帧结构;
图3图解了用在本发明所应用到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中的灵活的子帧的结构;
图4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动态TDD数据信道中的适应性TDD无线帧的结构;
图5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的动态TDD数据信道的发送-接收关系;
图6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当动态子帧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控制、确认和数据信道之间的关系;
图7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态TDD数据传输方法中在动态数据区域中配置用于实际数据传输的子帧的结构;
图8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的eNB过程;
图9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的UE过程;
图10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NB的配置;以及
图11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UE的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清楚和简明,可以省略在此合并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
虽然下面的描述针对的是长期演进(LTE)和LTE高级(LTE-A)系统,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利用无增减的基站调度的的其他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
LTE系统是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而在上行链路中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代表性的系统。LTE系统可以被配置为工作在FDD模式或TDD模式,在FDD模式中两个频带中的一个用于下行链路传输,而另一个用于上行链路,在TDD模式中将一个频带时分双工为一个信道用于下行链路传输而另一条用于上行链路传输。
在TDD模式中,根据规则来切换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并且LTE定义总共7个TDD无线帧配置,在7个TDD无线帧配置中,选择一个,然后实质上保持这个。在TDD模式中,如果小区被设置有不同的配置,则由于小区间干扰,它们很可能不能发送/接收。因而,在某一范围之内部署的所有小区必须被设置有相同的TDD配置以获取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同步。
LTE系统的子帧在时间域具有1ms的长度,在频率域具有整个LTE传输带宽,并且可以被划分为两个时隙。LTE传输带宽包括多个资源块(RB),每个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每个RB包括频率域中12个连续的音调和时间域中14个连续的OFDM码元。子帧可以包括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区域和/或用于发送数据信道的数据信道区域。控制和/或数据信道区域携载用在信道估计中的参考信号(RS)。
同时,用于传统UE的控制信道区域被布置在时间域中的子帧的开始处。即,控制信道区域可以包括在子帧开始处的L个OFDM码元,其中L可以被设置为1、2或3。当使用多媒体广播单频网(MBSFN)子帧来携载广播信息时,L是2。关于MBSFN子帧,UE可以接收对应子帧的控制信道区域但不是数据信道区域。
近来研究集中在从LTE演进而来的LTE-A。一旦如上述确定了TDD无线帧配置,工作在TDD模式中的LTE-A系统就不能动态地满足数据业务量的变化。这是因为即使没有下行链路业务量但上行链路业务量增加时,下行链路子帧也不能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正在进行广泛研究以解决很可能在分级蜂窝环境中出现的此问题。
图1图解本发明所应用到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性架构。如图1中所示,在相同区域内分级地部署宏小区和微微小区(picocell)。
参照图1,参考数字101表示宏小区,而参考数字102表示微微小区。典型地,微微小区以比宏小区低的发送功率工作,并且被部署在宏小区之内具有高业务量密度的区域。高业务量密度区域指示其中要处理的数据业务量随时间变化的区域。
例如,当多个用户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且通过网络电话(VoIP)通信时,UE在上行链路发送数据同时在下行链路接收大量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系统来说优选的是配置TDD无线帧,其具有相对多数量的子帧用于下行链路传输而减少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子帧数目。然而,使用常规的系统配置,难以满足其中必须增加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用于处理要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数据或VoIP信号的突然增加。
图2图解了用在常规的TDD系统中的帧结构。
参照图2,无线帧201跨度为10ms,并且包括两个半无线帧202。每个半帧202包括5个子帧203。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并且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ec。可以根据如表1中所示的总共7个TDD配置中的一个来分别设置这10个子帧203。在表1的配置中,第0和第5子帧被标记有用于指示下行链路子帧的“D”,第2、3、4、7和8子帧被标记有用于指示上行链路子帧的“U”,并且第1和6子帧被标记有用于指示专用子帧204的“S”。
专用子帧204包括下行链路部分(DwPTS)、保护时段(GP)和上行链路部分(UpPTS)。DwPTS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和数据信道,GP不是载波,并且UpPTS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因为专用子帧204具有小的上行链路区域,所有它用于PRACH和SRS传输而不是作为数据和控制信道。GP被配置为保证从下行链路传输切换为上行链路接收所必需的时间。
[表1]
Figure BDA0000421722380000061
参考所有TDD配置信息,存在无论TDD配置如何都被固定地配置用于一个方向上的传输的子帧203。无论TDD配置如何,第0、1、5和6子帧在传输方向上保持。其余子帧可以根据TDD配置在传输方向上改变。在MBSFN子帧中,除了上述第0、1、5和6子帧之外可以使用第2、3、4、7、8和9子帧,因为排除的子帧被用来发送诸如物理广播信道(PBCH)、主要同步信号(PSS)和次要同步信号(SSS)的同步信号。
图3图解了用在本发明所应用到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中的灵活的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3,一旦在传统LTE系统中配置了TDD无线子帧,它就不再根据数据业务量而改变。在传统的LTE系统中,即使存在来自相邻小区的TDD干扰,也要花费多于80msec来改变配置。为了动态地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子帧之间切换,虽然可以使用用于使用某一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子帧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可能导致重大的系统问题。
当从某一上行链路子帧301切换到下行链路子帧303时,下面的问题可能发生。首先,在真实的通信环境中,从下行链路切换到上行链路用于处理大量的下行链路业务量和零星的上行链路突发业务量。然而,从上行链路切换到下行链路对于真实的通信环境不合适,因为必须配置具有大量上行链路资源的TDD无线帧。
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与UE的上行链路传输过程关联,使得将特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链接到上行链路子帧来发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和确认信道的控制信道。因此,如果某一上行链路子帧消失,则UE失去上行链路数据过程,并且不可能改变用于下行链路子帧的某一上行链路子帧,直到UE的上行链路重传完成。因此,难以动态地满足业务量变化。此外,为了UE检查用在下行链路中的子帧,必须接收调度信息,以致当存在UE误解调度信息的假警报时,这导致与在下行链路接收信号的UE的冲突,结果发送/接收失败。
当如参考数字304表示的使用某一下行链路子帧302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下面的问题可能发生。首先,所有UE使用在携载公共参考信号的下行链路区域上接收的参考信号来接收信道。因而,如果某一下行链路子帧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则小区内的所有UE不能精确地估计参考信号,并且可能失去UE和eNB之间的链路。
第二,类似于当上行链路子帧用作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与UE的上行链路传输过程关联,使得将特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链接到上行链路子帧来发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和确认信道的控制信道。因此,如果某一下行链路子帧消失,则UE失去上行链路数据过程,以致直到UE的上行链路重传完全结束为止,都不能改变用于下行链路子帧的某一上行链路子帧。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适配于业务量变化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切换而不影响UE的参考信号测量以及UE的发送/接收过程的方法。
图4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在动态TDD数据信道中的适应性TDD无线帧的结构。
参照图4,系统通过参考TDD无线帧配置信息来检查静态区域401,并且通过参考MBSFN子帧配置信息来确定所提出的动态数据区域。在这种情况中,当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时,第2、3、4、7、8和9子帧是可以被配置为用于动态数据传输的灵活的子帧的候选子帧。候选子帧可以连续或离散地出现。系统发送关于候选子帧当中的实际可用于动态数据传输的动态数据信道的信息,并且UE使用对应的区域用于动态数据传输。
如果没有动态数据信道信息,则使用关于动态数据信道是否用在系统信息中的通知,所有的MBSFN子帧可以用作动态数据信道。动态数据信道信息包括关于用于与动态数据信道有关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过程的控制信道和确认信道的发送/接收定时信息,并且此信息可以由UE保留而不是由系统信号通知。将用于动态传输的候选子帧划分为半静态控制区域402和动态数据区域403。半静态控制区域用于从eNB向UE发送控制信道,并且可以基于MBSFN配置信息和动态数据信道信息来半静态地改变。
动态数据区域403用于发送实际的数据,并且根据小区中的业务量变化而被用作发送大量下行链路业务量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或发送增加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根据在同一MBSFN子帧的半静态区域中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存在性来确定是否配置动态数据区域403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当在半静态控制区域402中发送用于U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则eNB发送在对应区域中调度的数据信道。
因为对应区域是MBSFN子帧并且携载公共参考信号,所以使用DMRS发送数据信道。为了使用动态数据区域用于上行链路传输,eNB发送在某一链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区域中接收的上行链路调度。一旦在链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区域中接收到上行链路调度,链接的动态数据区域402就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并且eNB停止传输来从UE接收信号。此帧结构克服了参照图3描述的方法的缺点。
图5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的动态TDD数据信道的发送-接收关系。图5图解使用在本发明中公开的半静态控制区域和动态数据区域如何克服调度和参考信号测量的缺点。
图5涉及用于无论数据区域如何变化都能保证eNB的控制信道传输的技术。半静态区域501和503可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和确认信道。因为无论动态数据信道的下行链路传输502和上行链路授权506如何,总是可以发送与链接到对应动态数据信道的上行链路传输对应的确认信道503和507,所以即使当终止UE的传输过程时也可以使用动态数据区域。
因为MBSFN仅在下行链路中可用,而所公开的技术是用于使用下行链路资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所以它可以应用于具有带有零星上行链路突发业务量的下行链路主导的业务量类型的系统。因为MBSFN子帧仅在具有空白数据区域的控制信道中携载公共参考信号,所以它不用于基于公共参考信号的信道估计,使得即使对应的区域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它也不影响参考信号测量。因而,UE的接收性能不受影响。
虽然假设UE已接收到上行链路调度控制信道505,但是eNB还可以不管假警报而在控制信道区域501中再次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便减小假警报概率。如果假设假警报平时以p(p<0)的概率发生,则当使用所公开的方法时,假警报概率变为p*p,从而克服假警报问题。
图6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当动态子帧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控制、确认和数据信道之间的关系。
参照图6,当系统向所有UE指令一个TDD无线帧配置时,UE按发送/接收定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控制信道。这被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两者。例如,如果系统被配置有配置4601,则UE可以具有基于定时602和603的多达2个上行链路数据过程。如果要求立即分配进一步的上行链路资源,则eNB可以基于两种方法来使用可以被配置用于MBSFN的某一下行链路资源。
一种方法是通过应用如表1中所示的灵活的子帧来配置子帧,而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未在表1中所示的配置来配置子帧。当使用表1中所示的配置,例如使用第四子帧604时,从可用于整个上行链路传输的定时的参考点开始,该配置与表1中的TDD无线帧配置4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因为UE知道如表1中所示的信道的发送-接收配置,所以它认识到可以应用表1中的其他配置,以致UE可以使用表1的配置4的发送/接收定时。
如果应用动态子帧来改变用于表1的另一配置的配置,可能可以仅改变与改变的上行链路子帧链接的过程,而另一种方法可以是将与上行链路子帧链接的过程改变为新的配置。还可以向控制信道添加1位字段来指示正常TDD无线帧结构或临时应用的TDD无线帧配置当中的配置。
具有动态子帧变化的配置可能没有包括在表1中,诸如当第九子帧606用作动态子帧时。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规则使得在四个子帧之后首先出现的子帧发送控制信道,因为考虑到控制信道的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动态子帧在4个动态子帧之前首先出现。
图7图解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动态TDD数据传输方法中在动态数据区域中配置用于实际数据传输的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7,参考数字701表示动态数据区域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所按照的定时。参考数字702表示用于发送具有公共参考信号的控制信道的半静态区域。参考数字703表示初始是空白或携载广播信道而在本发明中用于具有专用调制参考信号(DM-RS)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传输的区域。参考数字704表示动态数据信道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传输所按照的定时。
即使在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定时,前一个或两个码元也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如参考数字702表示,并且此区域用于UE使用公共参考信号发送控制信道。之后,为了切换到上行链路,eNB停止传输,并且UE考虑UE的上行链路切换定时705和eNB的接收同步定时706来发送如参考数字708表示的信号。当前两个码元用于控制信道传输时,总共11个码元可以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如参考数字708表示,并且为此目的,必须改变参考信号的位置。
本发明公开了总共11个码元用于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第5和11个码元用于参考信号的子帧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动态数据区域中的可用码元的数目是11并且用在上行链路信道交织器上。这与当在具有延伸的循环前缀(CP)的子帧中发送声探参考信号(SRS)时相同,并且用于秩信息的信道交织器的列集合是{0,3,5,8}。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的列集合是{1,2,6,7},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结构与在具有扩展的CP的子帧中的传输SRS的情况相同。当动态数据信道用作上行链路数据信道时,不发送UE的确认信道,并且因为整个频带用于数据信道以便补偿开始的几个码元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损失,所以系统性能不会下降。
图8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的eNB过程。
参照图8,eNB在步骤802向UE发送包括TDD无线帧配置信息和小区的MBSFN子帧配置信息的系统信息。接下来,eNB在步骤803生成用于MBSFN子帧中的动态数据信道的动态TDD数据区域信息,并且通过高层信令向UE发送数据区域信息。eNB在步骤804确定作为MBSFN子帧的第m子帧的动态数据区域是否用于上行链路传输。
如果在步骤804确定第m子帧的动态数据区域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则eNB在步骤805在第(m-k)子帧的控制信道区域发送上行链路调度控制信道。这里,k表示根据在表1中所列的配置定义的时间间隔,并且没有包括在表1中的任何情况指示其索引(m-k)大于4并且是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因此,eNB在步骤806在第m子帧发送控制信道,并且然后在步骤807切换到接收模式。此时,eNB可以发送用于第m子帧的数据信道的信道分配信息,以及用于与第m子帧链接的上行链路子帧的数据信道的信道分配信息。接下来,eNB在步骤808接收基于调度结果的缩短格式的UE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数据信道。此时,eNB可以使用在第m子帧的第0至11码元当中的第5和11码元中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接收数据信道。
另外,如果在步骤804确定第m子帧的动态数据区域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则eNB在步骤809在第m子帧的控制信道区域发送下行链路调度信息。接下来,eNB在步骤810在第m子帧中发送控制信道。此时,eNB可以在第m子帧中发送用于数据信道的信道分配信息。之后,eNB在步骤811发送数据信道UE特定的参考信号。UE特定的参考信号是专用调制参考信号(DMRS)。
即,eNB在无线帧中在时间上复用的多个子帧当中将MBSFN子帧划分为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eNB在半静态区域中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在动态区域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此时,eNB可以根据半静态区域中的控制信号在动态区域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eNB还可以根据子帧当中与MBSFN子帧链接的静态子帧的控制信号,在MBSFN子帧的动态区域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eNB还可以根据半静态区域中的控制信号在子帧当中与MBSFN链接的静态上行链路子帧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图9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的UE过程。
参照图9,UE在步骤902获取由eNB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TDD无线帧配置信息和MBSFN配置信息。接着,UE在步骤903接收动态TDD数据区域配置信息。如果在步骤904在第(m-k)子帧中成功地接收上行链路调度控制信道,则UE在步骤905在第m子帧中接收控制信道。如果在步骤906在第m子帧中成功地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则UE在步骤910使用DMRS接收动态数据信道中的数据。
另外,如果在步骤906没有接收下行链路调度控制信道,则UE在步骤907切换为发送模式,并且在步骤908发送缩短格式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数据信道。
如果在步骤904没有在第(m-k)子帧中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如果在步骤909在第m子帧中成功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则UE在步骤91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另外,如果它在步骤909没能在第m子帧中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则UE终止接收会话而不接收任何数据。
即,UE检查在无线帧中在时间上复用的多个子帧当中的MBSFN子帧的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UE在半静态区域中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在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此时,UE可以根据在半静态区域中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在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UE还可以根据链接到子帧当中的MBSFN子帧的静态子帧中携载的控制信号来在MBSFN子帧的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UE还可以根据在半静态区域中接收的控制信号而在链接到子帧当中的MBSFN子帧的静态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图10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NB的配置。
参照图10,eNB包括时分双工射频(TDD RF)单元1001、动态TDD转换器1002、CRS发生器1005、控制信道发生器1006、专用调制参考信号(DMRS)发生器1008、数据信道发生器1009、映射器1004和1007、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1011、信道估计器1012和控制器1010。
TDD RF单元1001负责以时分方式发送和接收信号。动态TDD转换器1002在控制器1010的控制下确定TDD RF单元1001何时用于下行链路发送和上行链路接收。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RS)发生器1005和控制信道发生器1006配置控制信道,并且DMRS发生器1008和数据信道发生器1009配置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映射器1004和1007将控制和数据信道映射到子帧。
信道估计器1012根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估计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并且上行链路数据接收器1011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即,当根据本发明eNB被配置为在半静态区域中发送控制信道并且在动态区域中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时,动态TDD转换器1002发送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数据。如果动态数据信道用于上行链路发送,则动态TDD转换器1002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控制器1010区分每个无线帧中的MBSFN子帧的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控制器1010然后在半静态区域中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在动态区域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控制器1010可以使用DMRS控制在动态区域中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控制器1010还可以控制使用在第0至11码元当中的第5和11码元中携载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而在动态区域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在用于动态区域中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中。控制信号还可以包括在用于作为与子帧当中的MBSFN子帧链接的静态区域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中。可以通过作为与子帧当中的MBSFN子帧链接的静态区域的另一子帧的控制信号来发送动态区域中的信道分配信息。
图11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UE的配置。
参照图11,UE包括RF单元1101、动态TDD转换器1102、解映射器1105和1106、CRS接收器1107、信道估计器1108、控制信道接收器1109、DMRS接收器1110、信道估计器1111、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数据信道接收器1112、数据信道发生器1113和控制器1103。
RF单元1101被配置为负责信号发送和接收两者的单一设备。动态TDD转换器1102在控制器1103的控制下确定RF单元1101的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接收的定时。解映射器1105和1106接收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CRS接收器1107接收公共参考信号,信道估计器1108使用公共参考信号估计控制信道,并且控制信道接收器1109接收控制信道。
DMRS接收器1110接收公共参考信号,信道估计器1111使用公共参考信号估计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并且数据信道接收器1112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数据信道发生器1113生成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即,当动态数据区域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时,UE切换到接收模式来接收由eNB发送的控制信道。UE接收由eNB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当动态数据区域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时,UE通过传输链1114生成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并且向eNB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信道。
控制器1103区分在无线帧中的MBSFN子帧的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控制器1103控制在半静态区域中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在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控制器1103可以控制使用在动态区域中接收的DMRS来估计信道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控制器1103可以控制使用第0至11码元当中的第5和11码元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在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控制信号可以包括用于动态区域中的上行链路数据或下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控制信号可以包括用于作为与子帧当中的MBSFN子帧链接的静态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信道信息。可以通过作为与子帧当中的MBSFN子帧链接的静态区域的其他子帧的控制信息来发送动态区域的信道分配信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使eNB能够适应于数据业务量的变化而在动态数据区域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切换资源而不影响信道估计精确度。此外,本发明的动态TDD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通过在半静态区域中改变资源能够最小化在UE的资源浪费。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看来的、在此教导的基本发明构思的很多变化和/或修改仍将落在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基站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包括:
发送无线帧中在时间轴划分的多个子帧的配置信息;
将所述多个子帧当中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划分为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以及
在所述半静态区域中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在所述动态区域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其中,在所述半静态区域中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在所述动态区域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包括:
将所述下行链路子帧配置为多媒体广播单频网(MBSFN)子帧;以及
发送该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其中,在所述半静态区域中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在所述动态区域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包括:在所述动态区域中通过参考在第5和第11码元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接收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用于所述动态区域中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或用于与所述多个子帧当中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链接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
5.一种终端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无线帧中在时间轴划分的多个子帧的配置信息;
区分所述多个子帧当中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的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以及
在所述半静态区域中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在所述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其中,在所述半静态区域中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在所述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包括:在所述动态区域中通过参考在第5和第11码元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其中,在所述半静态区域中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在所述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包括:接收关于被配置为多媒体广播单频网(MBSFN)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用于所述动态区域中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或用于与所述多个子帧当中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链接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
9.一种基站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包括:
控制器,控制发送无线帧中在时间轴划分的多个子帧的配置信息,并且将所述多个子帧当中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划分成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以及
通信单元,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在所述半静态区域中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在所述动态区域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将所述下行链路子帧配置为多媒体广播单频网(MBSFN)子帧,并且发送配置信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用于所述动态区域中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或用于与所述多个子帧当中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链接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
12.一种终端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包括:
控制器,控制接收无线帧中在时间轴划分的多个子帧的配置信息,并且区分所述多个子帧当中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的半静态区域和动态区域;以及
通信单元,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在所述半静态区域中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在所述动态区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在所述动态区域中通过参考在第5和第11码元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接收关于被配置为多媒体广播单频网(MBSFN)子帧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用于所述动态区域中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或用于与所述多个子帧当中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链接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信道分配信息。
CN201280025405.XA 2011-05-23 2012-05-2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748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1503.4A CN107104768B (zh) 2011-05-23 2012-05-23 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48303 2011-05-23
KR1020110048303A KR101851240B1 (ko) 2011-05-23 2011-05-23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동적 시분할 복식 데이터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CT/KR2012/004065 WO2012161508A2 (en) 2011-05-23 2012-05-23 Dynamic tdd data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1503.4A Division CN107104768B (zh) 2011-05-23 2012-05-23 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816A true CN103748816A (zh) 2014-04-23
CN103748816B CN103748816B (zh) 2016-10-12

Family

ID=4721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1503.4A Active CN107104768B (zh) 2011-05-23 2012-05-23 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1280025405.XA Active CN103748816B (zh) 2011-05-23 2012-05-2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1503.4A Active CN107104768B (zh) 2011-05-23 2012-05-23 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185668B2 (zh)
EP (2) EP3515007A1 (zh)
JP (2) JP5985618B2 (zh)
KR (1) KR101851240B1 (zh)
CN (2) CN107104768B (zh)
WO (1) WO2012161508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2528B2 (en) 2016-11-03 2022-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latency services via a logica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6451B1 (ko) * 2011-02-11 2016-03-28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미리결정된 송신 방향들에 대해 예약된 서브 프레임들을 이용한 다중 반송파들 상에서의 tdd 데이터 송신
WO2012171465A1 (zh) 2011-06-14 2012-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US9036491B2 (en) * 2011-08-12 2015-05-1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evices for converting a downlink subframe
US10349385B2 (en) 2012-05-16 201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EP2720401A1 (en) * 2012-10-10 2014-04-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Dynamic TDD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9479303B2 (en) * 2012-10-23 2016-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4113095A1 (en) 2013-01-17 2014-07-24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uplink (ul) and downlink (dl) frame resources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transmission
CN103944668B (zh) * 2013-01-18 2019-05-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灵活子帧的上下行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381389A1 (en) * 2013-04-02 2015-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 of time auto-correlation for channel estimation
US9680522B2 (en) * 2013-05-09 2017-06-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of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T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43707B2 (en) * 2013-05-10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downlink operation for eIMTA
KR101664876B1 (ko) * 2013-05-14 2016-10-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제어를 위한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4937860B (zh) * 2013-06-24 2019-08-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功率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469950B (zh) 2013-09-23 2018-09-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JP6328650B2 (ja) * 2013-09-26 2018-05-2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775151B2 (en) * 2014-07-21 2017-09-26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 communications
US9955478B2 (en) * 2015-04-17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ES2819836T3 (es) 2015-04-28 2021-04-19 Ntt Docomo Inc Dispositivo de usuario y estación base
US11722287B2 (en) * 2015-09-02 202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ubframe structure with latency reduction
WO2017043950A1 (ko) * 2015-09-12 2017-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tdd 통신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11831584B2 (en) * 2015-12-15 2023-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a dynamic subframe type
US10516460B2 (en) 2016-02-26 2019-1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213222A1 (ja) * 2016-06-10 2017-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872804B (zh) * 2016-09-23 2019-11-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8365879B (zh) * 2017-01-26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及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9066481A1 (ko) * 2017-09-27 2019-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간 상향링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11057882B1 (en) 2018-04-03 2021-07-06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setting frame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220104224A1 (en) * 2019-01-10 2022-03-31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hared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same
CN113115410B (zh) * 2019-05-10 2022-11-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辅小区激活过程定时调整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1659552B2 (en) * 2019-09-27 202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lot format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5187A1 (en) * 2009-01-21 2010-07-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f-organizing network control for pucch resources
WO2010128790A2 (ko) * 2009-05-06 2010-11-11 삼성 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백홀 서브프레임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0660B2 (ja) * 1999-12-15 2005-10-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スロット割当て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使用する基地局並びに移動局
US20080144612A1 (en) 2006-12-13 2008-06-19 Nokia Corporation Flexible radio resource sharing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among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080092222A (ko) 2007-04-11 2008-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20080304404A1 (en) * 2007-06-06 2008-12-11 Wei Lu Architecture for owa based tdd-ofdm system
US8209576B2 (en) 2008-03-24 2012-06-26 Zte (Usa) Inc. Dynamic adjustment and signaling of downlink/uplink allocation ratio in LTE/TDD systems
JP4777480B2 (ja) * 2008-04-22 2011-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
US20100009687A1 (en) * 2008-04-28 2010-01-14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efficient mbms downlink radio resource re-use for other downlink traffic
CN101588591B (zh) * 2008-05-22 2011-10-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上行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基站及终端
KR101527978B1 (ko) * 2008-08-06 2015-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지국과 중계기 사이의 서브프레임을 사용하여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30115B (zh) * 2008-10-24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9584216B2 (en) * 2008-10-31 2017-0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allocation of subframe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110964A1 (en) * 2008-11-04 2010-05-06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Relays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487562B1 (ko) 2008-11-11 2015-0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에 기반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중계 방법
CN101478808B (zh) * 2009-01-21 2014-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及检测方法
US9031569B2 (en) * 2009-03-24 2015-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MBSFN subframe at a user equipment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94205B (zh) * 2009-06-22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高级长期演进系统的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方法
US8559343B2 (en) * 2009-12-23 2013-10-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subframes
US20110176461A1 (en) * 2009-12-23 2011-07-2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of subfram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2113131A1 (en) * 2011-02-21 2012-08-3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Dynamic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US9160592B2 (en) 2011-02-23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carrier optimization for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WO2012142761A1 (en) * 2011-04-21 2012-10-2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Error prevention in dynamic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change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WO2012149673A1 (en) * 2011-05-03 2012-11-0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tdd systems allowing allocation of flexible subframes for uplink 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5187A1 (en) * 2009-01-21 2010-07-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f-organizing network control for pucch resources
WO2010128790A2 (ko) * 2009-05-06 2010-11-11 삼성 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백홀 서브프레임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2528B2 (en) 2016-11-03 2022-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latency services via a logica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65714B2 (en) 2016-11-03 2023-09-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latency services via a logica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85618B2 (ja) 2016-09-06
JP6410056B2 (ja) 2018-10-24
KR20120130405A (ko) 2012-12-03
JP2014518052A (ja) 2014-07-24
CN103748816B (zh) 2016-10-12
EP3515007A1 (en) 2019-07-24
US10219260B2 (en) 2019-02-26
US20120300681A1 (en) 2012-11-29
EP2611058B1 (en) 2019-03-06
EP2611058A1 (en) 2013-07-03
CN107104768B (zh) 2020-04-17
JP2016187230A (ja) 2016-10-27
KR101851240B1 (ko) 2018-04-23
CN107104768A (zh) 2017-08-29
WO2012161508A3 (en) 2013-01-24
WO2012161508A2 (en) 2012-11-29
US20160066304A1 (en) 2016-03-03
US9185668B2 (en) 2015-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881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时分双工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219255B2 (en) Time domain multiplexing UL transmission on multiple serving cells for a mobile station with single transmitter
EP34546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of a relay node in a backhaul subframe
US9577801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inter-eNB inter-duplex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EP27217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ime division duplex fram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22221B (zh) 用于tdd的改善的确认/否定确认反馈
CN10320196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US84009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backhaul transmission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relay
US20100290372A1 (en) Method for multiple tdd systems coexistence
WO2017076351A1 (zh) 数据传送方法
US882435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lays and communication therein via multi-carriers
KR2013005546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동기응답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isal Physical Layer Comparative Study of WiMAX and L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