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6944A -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 Google Patents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6944A
CN103746944A CN201410015370.2A CN201410015370A CN103746944A CN 103746944 A CN103746944 A CN 103746944A CN 201410015370 A CN201410015370 A CN 201410015370A CN 103746944 A CN103746944 A CN 103746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port
stacking
message
mac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53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6944B (zh
Inventor
沈悦
于斌
叶言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153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6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6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69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0663 priority patent/WO201510668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6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69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堆叠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广播堆叠使能报文,所述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为堆叠系统的主设备,广播所述堆叠使能报文的第一端口作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其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通过上述的实施例,使得这些交换机能够在不需要人工配置的情况下,自协商创建堆叠系统。

Description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背景技术
堆叠是指将一台以上的交换机组合起来共同工作,以便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端口,多台交换机经过堆叠形成一个堆叠系统,对堆叠系统外的连接设备,组成堆叠系统的几台交换机是一台交换机。组成该堆叠系统的多台交换机中的一台交换机作为主设备,负责整个堆叠系统的管理。
通常地,存在几种堆叠系统的实现方式,例如,交换机上设置有专用的堆叠端口,堆叠端口仅用于堆叠系统内的信息传递,例如交换机之间的一致性信息以及实时同步数据等信息,不能作为普通业务端口向外部设备做业务转发。但是这种方式中,对交换设备的端口有一定浪费。另一种堆叠的实现方式为端口混用的方式,也就是说普通业务端口也可以作为堆叠端口,通过命令指定端口的角色,指定某一个端口为普通业务端口或者堆叠端口,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端口浪费。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手动指定堆叠设备间相连端口的角色,当堆叠设备数量较多时,工作人员部署的工作量大,容易产生错误配置,影响堆叠系统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堆叠实现方法,以实现无需手工配置情况下,多个交换机设备实现堆叠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叠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广播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其中携带有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记录所述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拓扑关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叠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设备广播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
第二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携带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将所述第二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基于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二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关系,之后,还包括:
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
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堆叠使能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使能报文;
第二设备通过第三端口向第三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所述第三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接收所述第三设备通过第四端口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三设备的,携带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转换为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第二设备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将所述第三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
基于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关系,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广播的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报文,该堆叠去使能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用于通知堆叠系统的非主设备解除堆叠系统;
删除所述第二设备保存的信息;
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
将所述第二端口从堆叠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基于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二端口从堆叠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端口向所述第三设备转发所述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报文,以解除与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关系;
接收到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后,将所述第三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堆叠设备,所述可堆叠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端口广播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本端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本端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本端设备;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其中携带有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存储单元,用于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记录所述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拓扑关系。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堆叠设备,所述可堆叠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本端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设备广播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
存储单元,用于本端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所述本端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携带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本端设备;
创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基于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将所述第二堆叠使能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使能报文;
所述堆叠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三端口向第三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所述第三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设备通过第四端口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三设备的,携带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
生成单元,用于所述本端设备将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封装为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本端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本端设备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本端设备;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以建立所述本端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关系。
基于第四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广播的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报文,该堆叠去使能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用于通知堆叠系统的非主设备解除堆叠系统;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删除所述本端设备保存的信息;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本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
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端口从堆叠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基于第四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端口向所述第三设备转发堆叠格式的所述堆叠去使能报文,以解除与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关系;
接口转换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后,将所述第三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本发明提供的堆叠实现方法,通过构建堆叠系统的交换机之间,通过协议报文,协商交换机不同端口的角色,实现不同端口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实现堆叠使能和堆叠去使能,使得这些交换机能够在不需要人工配置的情况下,自协商创建堆叠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堆叠系统构建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堆叠实现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堆叠实现方法另一实施例的交互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堆叠实现方法又一实施例的交互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堆叠实现方法的一种设备状态交互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堆叠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堆叠交换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堆叠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堆叠交换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堆叠实现方法用于构建如图1所示的堆叠系统,在所述的堆叠系统中包括多个交换机,其中的一个交换机被配置或者指定为主设备,剩余的交换机则作为非主设备,由于堆叠系统采用线形(英文:linear)连接方式,所以每个非主设备具有不超过两个用于堆叠系统创建的端口,该端口可以是物理端口,也可以是逻辑上的链路聚合(英文:link aggregation)端口。图1中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eth1连接到第二设备上的第二端口eth2,第二设备再通过第三端口eth3连接到第三设备上的第四端口eth4。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在三种不同的场景下,使得堆叠系统中的交换机设备,能够自动建立堆叠系统。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叠实现方法,该实施例应用于图1中的主设备,为便于说明,该主设备称为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201,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广播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
具体而言,可进一步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状态交互图,在本实施例中,堆叠系统的几个交换设备已经建立了物理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设备已经被指定为即将建立堆叠系统的几个交换机中的主设备。
更具体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是由主设备发出的广播报文,该第一堆叠使能报文位以太网格式的报文,其源地址为发送端的MAC地址,该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用来通知即将建立堆叠系统的几个交换机中的其他交换机,主设备想要与其他交换机建立堆叠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指示第一设备想要与第二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设备想要与第二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
例如,在30秒的时间内,第一设备从与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一端口Eth1每间隔1秒(英文:second,符号:s)发送一次堆叠使能报文。如果第一设备在设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报文,放弃建立堆叠系统。
此时第二设备尚未与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第二设备收到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后,记录第一堆叠使能报文中携带的第一设备的MAC地址,丢弃堆叠使能报文,之后从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Eth2发送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给第一设备。
具体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是由第二设备发出的,用来应答第一设备的堆叠使能报文的报文,此时尚未建立堆叠系统,因此第一堆叠确认报文为以太网格式。其目的地址为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第二设备的MAC地址。该第一堆叠确认报文中包括该第一堆叠确认报文转发路径上的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堆叠端口的信息,第二设备发送第一堆叠确认报文后,第二设备将第二端口的状态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在第二设备将第二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之后,第二端口对通过堆叠端口发送的报文都需要封装为堆叠格式的报文,例如在以太报文的头部添加堆叠标识字段,和普通业务端口发送的业务报文的进行区分。之后,持续发送的堆叠确认报文的格式也变更为堆叠格式的报文。
202,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
具体的,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
203,第一设备将第一端口的状态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
具体而言,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之后,将第一端口的状态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之后,第一设备对通过堆叠端口发送的报文都需要封装为堆叠格式的报文,例如在以太报文的头部添加堆叠标识字段,和普通业务端口发送的业务报文的进行区分。之后,持续发送的堆叠使能报文的格式也变更为堆叠格式的报文。
具体的,此时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已经转换为堆叠端口,此后,第一设备对之后收到的第二设备发送的堆叠报文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将不做处理。
进一步,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经建立堆叠关系之后,第一设备仍然在不断发送堆叠报文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此时,第二设备仍然能够不断收到第二堆叠使能报文。第二设备从第二端口再次接收到第二堆叠使能报文之后,由于与第三设备并未建立堆叠关系,因此需要将堆叠报文格式的堆叠使能报文中的堆叠标识字段去除,形成普通以太报文格式的第三堆叠使能报文,之后,通过第三端口Eth3向第三设备转发所述以太报文格式的第三堆叠使能报文。
与第二设备第一次接收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后的处理类似,第三设备记录第一设备的MAC地址,并通过第四端口Eth4发送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确认报文给第二设备,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和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之后,第三设备将第四端口的工作状态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第三设备在将第四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之后,第一设备对通过堆叠端口发送的报文都需要封装为堆叠格式的报文,例如在以太报文的头部添加堆叠标识字段,和普通业务端口发送的业务报文的进行区分。之后,给第二设备发送的堆叠确认报文的格式也变更为堆叠格式的报文。
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三设备通过第四端口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确认报文,之后,将第三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并且,生成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之后,记录所述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堆叠对应关系,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也为堆叠格式的报文。
依次类推,直到全部设备都建立堆叠关系,之后,停止发送任何与堆叠系统建立有关的报文。
上述的实施例在一种场景中,堆叠系统的几个交换设备已经建立了物理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设备已经被指定为堆叠系统的主设备的场景中。在另一种场景中,堆叠设备之间只是建立了物理连接,但是非主设备并不知道是否已经制定了主设备,此时,可进一步参考图4,该图为另一种实施例的交互图。
在步骤201之前,还包括:
步骤1,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堆叠查询报文;
具体而言,堆叠查询报文由非主设备主动发出,用来探测主设备的存在,由于尚未建立堆叠系统,因此该报文为以太报文格式。该堆叠查询报文为广播报文,源地址为发出该堆叠查询报文的设备的MAC地址,目的地址为广播。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堆叠查询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
步骤2,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堆叠应答报文,所述堆叠应答报文用于告知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堆叠系统的主设备,并且同意建立堆叠系统。之后,第一设备才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不多赘述。
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场景中,需要解除已经建立好的堆叠系统,此时,解除堆叠系统的流程如图5所示:
首先,所述第一设备广播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报文,该堆叠去使能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用于通知堆叠系统的非主设备解除堆叠系统;
之后,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广播的堆叠去使能报文,删除所述第二设备保存的信息。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并将所述第二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后,删除第一设备保存的信息,将所述第一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之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堆叠关系解除。
类似的,第二设备向第三设备转发堆叠去使能报文,以解除第三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堆叠关系。第二设备可以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之前或之后向第三设备转发堆叠去使能报文,也可以并行的执行这两个步骤。
通过上述的实施例,通过构建堆叠系统的交换机之间,通过协议报文,协商交换机不同端口的觉得,实现不同端口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实现堆叠使能和堆叠去使能,使得这些交换机能够在不需要人工配置的情况下,自协商创建堆叠系统。
相应的,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堆叠设备,该实施例例如可以是图1中作为堆叠系统非主设备的第二设备,为便于描述,将该实施例中的堆叠设备称为本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601,用于本端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广播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即将建立堆叠系统的几个交换机中的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为堆叠系统的主设备;
存储单元602,用于本端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603,用于所述本端设备从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和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本端设备;
创建单元604,用于将所述第二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关系。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将所述第二堆叠使能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
所述可堆叠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三端口向第三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设备通过第四端口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和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
生成单元,用于所述本端设备将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封装为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本端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本端设备;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以建立所述本端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关系。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堆叠设备还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所述本端设备广播以太网格式的堆叠查询报文,所述堆叠查询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目的地址为广播;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堆叠应答报文,所述堆叠应答报文用于告知所述本端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堆叠系统的主设备,可以与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堆叠设备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广播的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报文,该堆叠去使能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用于通知堆叠系统的非主设备解除堆叠系统;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删除所述本端设备保存的信息;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本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
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端口从堆叠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堆叠设备还包括: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端口向所述第三设备转发堆叠格式的所述堆叠去使能报文,以解除与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关系。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堆叠设备还包括:
接口转换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后,将所述第三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通过上述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构建堆叠系统的交换机之间,通过协议报文,协商交换机不同端口的觉得,实现不同端口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实现堆叠使能和堆叠去使能,使得这些交换机能够在不需要人工配置的情况下,自协商创建堆叠系统。
相应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堆叠交换机,该实施例例如可以是图1中作为堆叠系统非主设备的第二设备,为便于描述,将该实施例中的堆叠设备称为本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两个网络接口701、705、处理器702和存储器703。系统总线704用于连接网络接口701、处理器702和存储器703。
网络接口701和705是可以在普通业务端口和堆叠端口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硬件端口,分别与一个可堆叠交换机连接,例如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网络接口701与第一设备连接,网络接口705与第三设备连接,用于与其他可堆叠交换机通信,处理器702可以是CPU。
存储器703可以是永久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和闪存,存储器703中具有软件模块和设备驱动程序。软件模块能够执行本发明上述方法的各种功能模块;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是网络和接口驱动程序。
在启动时,这些软件组件被加载到存储器703中,然后被处理器702访问并发送指令:
通过网络接口701接收第一设备广播的堆叠使能报文,所述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即将建立堆叠系统的几个交换机中的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为堆叠系统的主设备;
处理器702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
通过网络接口701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堆叠确认报文,所述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将所述网络接口701作为堆叠端口的信息;
处理器702将所述网络接口701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关系。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堆叠设备,该实施例例如可以是图1中作为堆叠系统非主设备的第一设备,为便于描述,将该实施例中的堆叠设备称为本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801,用于通过第一端口广播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本端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本端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本端设备;
接收单元802,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其中携带有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切换单元803,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存储单元804,用于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单元802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存储单元804还用于:记录所述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拓扑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单元802还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堆叠查询报文,所述堆叠查询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
所述发送单元80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堆叠应答报文,所述堆叠应答报文用于告知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本端设备为堆叠系统的主设备,可以与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
以及,所述发送单元801还用于:广播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报文,该堆叠去使能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用于通知堆叠系统的非主设备解除所述堆叠系统;
所述存储单元804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后,删除所述第一设备保存的信息;
所述切换单元803将所述第一端口从堆叠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相应的,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堆叠交换机,该实施例例如可以是图1中作为堆叠系统主设备的第一设备,为便于描述,将该实施例中的堆叠设备称为本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网络接口901、处理器902和存储器903。系统总线904用于连接网络接口901、处理器902和存储器903。
网络接口901是可以在普通业务端口和堆叠端口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硬件端口,分别与一个可堆叠交换机连接,例如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网络接口901与第二设备连接,用于与其他可堆叠交换机通信,处理器902可以是CPU。
存储器903可以是永久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和闪存,存储器903中具有软件模块和设备驱动程序。软件模块能够执行本发明上述方法的各种功能模块;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是网络和接口驱动程序。
在启动时,这些软件组件被加载到存储器903中,然后被处理器902访问并发送指令:
通过网络接口901广播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本端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本端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
通过网络接口901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其中携带有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处理器902设备将所述网络接口901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所述存储器3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RAM)、内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只读光盘(英文: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缩写: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堆叠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广播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其中携带有将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记录所述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拓扑关系。
3.一种堆叠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设备广播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
第二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携带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将所述第二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关系,之后,还包括:
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
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堆叠使能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使能报文;
第二设备通过第三端口向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三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接收所述第三设备通过第四端口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三设备的MAC地址,携带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转换为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第二设备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
将所述第三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在建立与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关系,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广播的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报文,该堆叠去使能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用于通知堆叠系统的非主设备解除堆叠系统;
删除所述第二设备保存的信息;
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
将所述第二端口从堆叠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端口从堆叠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端口向所述第三设备转发所述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报文,以解除与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关系;
接收到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后,将所述第三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7.一种可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堆叠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端口广播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本端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本端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本端设备;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本端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其中携带有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存储单元,用于记录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拓扑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第二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记录所述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和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拓扑关系。
9.一种可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堆叠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本端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设备广播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使能报文携带其他设备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堆叠关系的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为即将建立的堆叠系统的主设备;
存储单元,用于本端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所述本端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源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一堆叠确认报文携带将所述第二端口作为所述第二设备的面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本端设备;
创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1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使能报文,将所述第二堆叠使能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使能报文;
所述堆叠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三端口向第三设备发送以太网格式的所述第三堆叠使能报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设备;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设备通过第四端口发送的以太网格式的第三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三设备的,携带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
生成单元,用于所述本端设备将所述第三堆叠确认报文封装为堆叠格式的第二堆叠确认报文,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中携带有本端设备和第三设备的MAC地址,将所述第三端口作为本端设备面向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以及将所述第四端口作为所述第三设备面向所述本端设备的堆叠端口的信息,所述第四端口位于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三端口位于所述本端设备;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端口从普通业务端口切换为堆叠端口;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堆叠确认报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广播的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报文,该堆叠去使能报文携带所述第一设备的MAC地址,用于通知堆叠系统的非主设备解除堆叠系统;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删除所述本端设备保存的信息;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本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堆叠格式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
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端口从堆叠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端口向所述第三设备转发堆叠格式的所述堆叠去使能报文,以解除与所述第三设备的堆叠关系;
接口转换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堆叠去使能确认报文后,将所述第三端口转换为普通业务端口。
CN201410015370.2A 2014-01-14 2014-01-14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46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5370.2A CN103746944B (zh) 2014-01-14 2014-01-14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PCT/CN2015/070663 WO2015106680A1 (zh) 2014-01-14 2015-01-14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5370.2A CN103746944B (zh) 2014-01-14 2014-01-14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6944A true CN103746944A (zh) 2014-04-23
CN103746944B CN103746944B (zh) 2017-01-25

Family

ID=5050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537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46944B (zh) 2014-01-14 2014-01-14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6944B (zh)
WO (1) WO201510668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6680A1 (zh) * 2014-01-14 2015-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CN105099958A (zh) * 2015-08-28 2015-11-25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交换架构vsf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471752A (zh) * 2014-08-21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交换网实现机架堆叠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07426031A (zh) * 2017-08-08 2017-12-0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堆叠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7219767A1 (zh) * 2016-06-20 2017-12-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堆叠
CN109672571A (zh) * 2019-01-16 2019-04-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91979A (zh) * 2018-04-23 2019-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堆叠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45914A (zh) * 2023-04-21 2023-08-04 南京金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机芯片逻辑堆叠二层表项同步方法、系统及交换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6801B (zh) * 2022-04-01 2024-03-29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密流量的转发方法和系统
CN115022261B (zh) * 2022-05-20 2024-04-12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堆叠环境的组播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5086251B (zh) * 2022-06-28 2023-10-03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434A (zh) * 2009-01-19 2009-07-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堆叠端口的方法和交换设备
CN101478492A (zh) * 2009-02-10 2009-07-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成员端口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06184A (zh) * 2010-11-09 2011-04-0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堆叠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2227B2 (en) * 2005-07-12 2010-03-02 Alcatel Lucent Loop prev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in a stackable ethernet switch system
CN103401708B (zh) * 2013-07-29 2016-09-28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684857B (zh) * 2013-12-02 2017-02-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3746944B (zh) * 2014-01-14 2017-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434A (zh) * 2009-01-19 2009-07-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堆叠端口的方法和交换设备
CN101478492A (zh) * 2009-02-10 2009-07-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成员端口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06184A (zh) * 2010-11-09 2011-04-0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堆叠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6680A1 (zh) * 2014-01-14 2015-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CN105471752A (zh) * 2014-08-21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交换网实现机架堆叠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05099958A (zh) * 2015-08-28 2015-11-25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交换架构vsf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US10819627B2 (en) 2016-06-20 2020-10-27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device stacking
WO2017219767A1 (zh) * 2016-06-20 2017-12-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堆叠
CN107528788A (zh) * 2016-06-20 2017-12-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网络设备之间自动堆叠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26031A (zh) * 2017-08-08 2017-12-0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堆叠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7426031B (zh) * 2017-08-08 2020-06-0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堆叠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391979A (zh) * 2018-04-23 2019-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堆叠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91705A (zh) * 2018-04-23 2021-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堆叠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91705B (zh) * 2018-04-23 202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堆叠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72571A (zh) * 2019-01-16 2019-04-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72571B (zh) * 2019-01-16 2022-04-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45914A (zh) * 2023-04-21 2023-08-04 南京金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机芯片逻辑堆叠二层表项同步方法、系统及交换机
CN116545914B (zh) * 2023-04-21 2024-03-29 南京金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机芯片逻辑堆叠二层表项同步方法、系统及交换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6944B (zh) 2017-01-25
WO2015106680A1 (zh)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6944A (zh) 堆叠实现方法及可堆叠设备
EP288885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generalized network controller for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CN103888386A (zh) 可扩展虚拟局域网报文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5391568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944828A (zh) 一种协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42668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06368B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809026B (zh)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31144A (zh) 一种在虚拟域中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731356A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067295A (zh) 业务传输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5577540A (zh) 一种业务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770027B (zh) 一种基于OpenStack架构提供GRE隧道服务的实现方法
EP325303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openflow switch capability
CN105812221A (zh) 虚拟可扩展本地区域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CN108881247B (zh) 报文转换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512737B (zh) 一种数据中心ip层互联的方法和sdn控制器
CN112953739B (zh) 基于k8s平台纳管sdn的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5450432A (zh) 一种用于定位端口连接错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9614354B (zh) 接口分配方法、板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220224B (zh) 报文转发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4629744B (zh) 基于macvlan主机网络的数据访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EP3691210A1 (en) Flexible ethernet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532506B (zh) 混合组网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16278A (zh) 一种基于lan、san网络统一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