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5699B -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5699B
CN103735699B CN201410036239.4A CN201410036239A CN103735699B CN 103735699 B CN103735699 B CN 103735699B CN 201410036239 A CN201410036239 A CN 201410036239A CN 103735699 B CN103735699 B CN 103735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radix
treatment
ti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62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5699A (zh
Inventor
张代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362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356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35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5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5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5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10-35、地榆5-25、儿茶5-25、黄柏5-25、地龙5-25、冰片5-25、火麻仁5-20、绵马贯众5-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由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采用原料为安全度高的纯植物原料,制备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酊剂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安全度高、见效快,治疗烫伤效果好、能快速消除烫伤引起的疼痛、红肿等并发症,并防止烫伤面扩大、感染化脓,促使烫伤面快速愈合,不留疤痕,该中药组合物及酊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纯植物原料制备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日常生活中,常会发生因行动不慎引起的皮肤烧伤或烫伤,轻者疼痛发红、重者起泡甚至表皮剥脱坏死,伤至骨头。如不及时医治,病邪和细菌侵入,不仅会扩大创面,皮肤溃烂,甚至造成感染,产生败血症,导致死亡。目前治疗烫伤的药物很多,但一般见效慢、效果差、不能自然愈合、甚至感染化脓,留下疤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安全度高、见效快,治疗烫伤效果好、能快速消除烫伤引起的疼痛、红肿等并发症,并防止烫伤面扩大、感染化脓,促使烫伤面快速愈合,不留疤痕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这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由这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及该酊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10-35、地榆5-25、儿茶5-25、黄柏5-25、地龙5-25、冰片5-25、火麻仁5-20、绵马贯众5-20。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的原料:藏红花5-25、甘遂10-30。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的原料:黄连5-20、苘麻子5-20、黄芩5-20、委陵菜5-20。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泽兰5-20、胶原蛋白粉5-25。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所述胶原蛋白粉为活性胶原,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15-30、地榆10-20、儿茶10-20、黄柏10-20、地龙10-20、冰片10-20、火麻仁8-16、绵马贯众8-16、藏红花10-20、甘遂15-25、黄连8-16、苘麻子8-16、黄芩8-16、委陵菜8-16、泽兰8-16、活性胶原10-20。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22、地榆15、儿茶15、黄柏15、地龙15、冰片15、火麻仁12、绵马贯众12、藏红花15、甘遂20、黄连12、苘麻子12、黄芩12、委陵菜12、泽兰12、活性胶原15。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将所述中药组合物制成酊剂,所述酊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溶剂与辅料:
所述溶剂为体积分数为76-85%的酒精,所述吸收促进剂包括月桂酸、分流棕榈油、山竹果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腐剂包括丙二醇、水杨酸钠、山梨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包括聚乙烯醇、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也可以制成膏剂、乳剂、水剂、霜剂等外用剂型。
由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所述溶剂为体积分数为80%的酒精,所述吸收促进剂为山竹果油,所述防腐剂为丙二醇,所述润湿剂为甘油,所述酊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溶剂与辅料: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处方量的紫草、地榆、儿茶、黄柏、藏红花、甘遂、黄连、苘麻子,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乙醇7倍量,回流3小时,第二次加乙醇4倍量,回流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0-1.02的清膏,用5-7倍量的水将清膏溶解,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和40%的乙醇液洗脱,回收乙醇洗脱液,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1;
b)称取处方量的地龙、冰片、火麻仁、绵马贯众、黄芩、委陵菜、泽兰,加水煎煮3次;第1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11倍,煎煮3h,过滤得煎煮液1;第2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6倍,煎煮2h,过滤得煎煮液2;第3次所加泉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3倍,煎煮1h,过滤得煎煮液3;合并煎煮液1、2、3,并再次过滤,70℃减压浓缩所得滤液,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2;
c)将细粉1、细粉2和活性胶原混合均匀,制得中药组合物。
由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处方量的中药组合物,置于处方量的体积分数为80%的酒精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溶液;
b)所述中药组合物溶液中加入处方量的山竹果油、丙二醇,混合均匀,得药液1;
c)向药液1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混合均匀,即得酊剂。
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由该中药组合物制得的外用制剂,如酊剂,除了可用于烫伤外,还可用于溃疡、烧伤。
本发明中所用主要原料的来源如下:
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紫草科紫草属植物;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是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味苦、酸;性寒;归肝、肺、肾、大肠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儿茶(Acaciacatechu(Linn.f.)Willd.):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味苦、涩,性微寒;清热,生津,化痰,敛疮,生血。
黄柏(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var.glabriusculumSchneid.):芸香科、黄檗属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炎症。外用治火烫伤、中耳炎、急性结膜炎等。
地龙: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gi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肓毛蚓PpectiniferaMichaelsen的干燥体;气腥,味微咸;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
冰片(Dipterocarpaceae):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气清香,味苦辛、性微寒,五毒;入心、肝、肺经;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火麻仁(CannabissativaL.):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sativaL.)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平;用于脚气肿痛;体虚早衰;心阴不足,心悸不安;血虚津伤,肠燥便秘等。
绵马贯众(Dryopteriscrassirhizoma):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l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清热解毒,驱虫,止血。用于防止流感、虫积腹痛、崩漏(用炭)。
藏红花(Crocussativus):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味甘、微苦,性凉;入心、肝经;活血化瘀,散郁开结。
甘遂(EuphorbiakansuiT.N.LiouexS.B.Ho):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味苦,性寒;有毒;归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泻水逐肿,消肿散结。
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苘麻子(SEMENABUTILI):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味苦,性平;归大肠、小肠、膀胱经;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用于赤白痢疾,淋病涩痛,痈肿,目翳。
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Ser.):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泽兰(EupatoriumjaponicumThunb.):唇形科植物毛叶;味苦、辛,性微温;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原料为安全度高的纯植物原料,制备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酊剂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安全度高、见效快,治疗烫伤效果好、能快速消除烫伤引起的疼痛、红肿等并发症,并防止烫伤面扩大、感染化脓,促使烫伤面快速愈合,不留疤痕。
(2)本发明的制备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典型病例1中李某治疗前的右臂烫伤面照片;
图2是典型病例1中李某治疗后的右臂烫伤面照片;
图3是典型病例2中白某治疗前的右腕臂烫伤面照片;
图4是典型病例2中白某治疗后的右腕臂烫伤面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
处方:
紫草22g、地榆15g、儿茶15g、黄柏15g、地龙15g、冰片15g、火麻仁12g、绵马贯众12g、藏红花15g、甘遂20g、黄连12g、苘麻子12g、黄芩12g、委陵菜12g、泽兰12g、活性胶原15g。
制法:
a)称取处方量的紫草、地榆、儿茶、黄柏、藏红花、甘遂、黄连、苘麻子,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乙醇7倍量,回流3小时,第二次加乙醇4倍量,回流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0-1.02的清膏,用5-7倍量的水将清膏溶解,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和40%的乙醇液洗脱,回收乙醇洗脱液,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1;
b)称取处方量的地龙、冰片、火麻仁、绵马贯众、黄芩、委陵菜、泽兰,加水煎煮3次;第1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11倍,煎煮3h,过滤得煎煮液1;第2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6倍,煎煮2h,过滤得煎煮液2;第3次所加泉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3倍,煎煮1h,过滤得煎煮液3;合并煎煮液1、2、3,并再次过滤,70℃减压浓缩所得滤液,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2;
c)将细粉1、细粉2和活性胶原混合均匀,制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
处方:
紫草15g、地榆10g、儿茶10g、黄柏10g、地龙10g、冰片10g、火麻仁8g、绵马贯众8g、藏红花10g、甘遂15g、黄连8g、苘麻子8g、黄芩8g、委陵菜8g、泽兰7g、活性胶原7g。
制法: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
处方:
紫草30g、地榆20g、儿茶20g、黄柏20g、地龙20g、冰片20g、火麻仁16g、绵马贯众16g、藏红花20g、甘遂25g、黄连16g、苘麻子16g、黄芩16g、委陵菜16g、泽兰18g、活性胶原22g。
制法: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
处方:
紫草10g、地榆5g、儿茶5g、黄柏5g、地龙5g、冰片5g、火麻仁5g、绵马贯众5g、藏红花5g、甘遂10g、黄连5g、苘麻子5g、黄芩5g、委陵菜5g。
制法:
a)称取处方量的紫草、地榆、儿茶、黄柏、藏红花、甘遂、黄连、苘麻子,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乙醇7倍量,回流3小时,第二次加乙醇4倍量,回流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0-1.02的清膏,用5-7倍量的水将清膏溶解,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和40%的乙醇液洗脱,回收乙醇洗脱液,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1;
b)称取处方量的地龙、冰片、火麻仁、绵马贯众、黄芩、委陵菜,加水煎煮3次;第1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11倍,煎煮3h,过滤得煎煮液1;第2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6倍,煎煮2h,过滤得煎煮液2;第3次所加泉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3倍,煎煮1h,过滤得煎煮液3;合并煎煮液1、2、3,并再次过滤,70℃减压浓缩所得滤液,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2;
c)将细粉1、细粉2混合均匀,制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5中药组合物
处方:
紫草35g、地榆25g、儿茶25g、黄柏25g、地龙25g、冰片25g、火麻仁20g、绵马贯众20g、藏红花25g、甘遂30g、黄连20g、苘麻子20g、黄芩20g、委陵菜20g。
制法: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6中药组合物
处方:
紫草14g、地榆8g、儿茶7g、黄柏7g、地龙8g、冰片8g、火麻仁7g、绵马贯众7g、藏红花8g、甘遂13g。
制法:
a)称取处方量的紫草、地榆、儿茶、黄柏、藏红花、甘遂,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乙醇7倍量,回流3小时,第二次加乙醇4倍量,回流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0-1.02的清膏,用5-7倍量的水将清膏溶解,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和40%的乙醇液洗脱,回收乙醇洗脱液,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1;
b)称取处方量的地龙、冰片、火麻仁、绵马贯众,加水煎煮3次;第1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11倍,煎煮3h,过滤得煎煮液1;第2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6倍,煎煮2h,过滤得煎煮液2;第3次所加泉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3倍,煎煮1h,过滤得煎煮液3;合并煎煮液1、2、3,并再次过滤,70℃减压浓缩所得滤液,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2;
c)将细粉1、细粉2混合均匀,制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7中药组合物
处方:
紫草32g、地榆23g、儿茶22g、黄柏22g、地龙23g、冰片23g、火麻仁18g、绵马贯众19、藏红花23g、甘遂27g。
制法: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制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8中药组合物
处方:
紫草12g、地榆7g、儿茶7g、黄柏8g、地龙8g、冰片7g、火麻仁8g、绵马贯众8g。
制法:
a)称取处方量的紫草、地榆、儿茶、黄柏,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乙醇7倍量,回流3小时,第二次加乙醇4倍量,回流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0-1.02的清膏,用5-7倍量的水将清膏溶解,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和40%的乙醇液洗脱,回收乙醇洗脱液,浓缩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1;
b)称取处方量的地龙、冰片、火麻仁、绵马贯众,加水煎煮3次;第1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11倍,煎煮3h,过滤得煎煮液1;第2次所加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6倍,煎煮2h,过滤得煎煮液2;第3次所加泉水的量为两种原料总重的3倍,煎煮1h,过滤得煎煮液3;合并煎煮液1、2、3,并再次过滤,70℃减压浓缩所得滤液,至温度为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2;
c)将细粉1、细粉2混合均匀,制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9中药组合物
处方:
紫草30g、地榆22g、儿茶22g、黄柏23g、地龙23g、冰片23g、火麻仁18g、绵马贯众17。
制法:按照实施例8的方法制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10酊剂
处方:
制法:
a)称取处方量的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置于处方量的体积分数为80%的酒精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溶液;
b)所述中药组合物溶液中加入处方量的山竹果油、丙二醇,混合均匀,得药液1;
c)向药液1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混合均匀,即得酊剂;
d)将酊剂进行装瓶,15ml为一瓶。
实施例11酊剂
处方:
制法:
a)称取处方量的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置于处方量的体积分数为76%的酒精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溶液;
b)所述中药组合物溶液中加入处方量的月桂酸、水杨酸钠,混合均匀,得药液1;
c)向药液1中加入处方量的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即得酊剂;
d)将酊剂进行装瓶,15ml为一瓶。
实施例12酊剂
处方:
制法:
a)称取处方量的实施例4的中药组合物,置于处方量的体积分数为85%的酒精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溶液;
b)所述中药组合物溶液中加入处方量的分流棕榈油、山梨酸钾,混合均匀,得药液1;
c)向药液1中加入处方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即得酊剂;
d)将酊剂进行装瓶,15ml为一瓶。
实施例13酊剂
处方:
制法:
a)称取处方量的实施例7的中药组合物,置于处方量的体积分数为80%的酒精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溶液;
b)所述中药组合物溶液中加入处方量的山竹果油、分流棕榈油、丙二醇,混合均匀,得药液1;
c)向药液1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混合均匀,即得酊剂;
d)将酊剂进行装瓶,15ml为一瓶。
试验例1刺激性试验
一、材料和动物
1、受试样品:实施例10的酊剂。
2、动物:普通级新西兰兔3只,由济南西岭角养殖繁育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鲁)20100005。
3、环境条件: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普通环境动物志,使用许可证号:SYXK(鲁)20090014,室温20-25℃、相对湿度50-70%。兔饲料由济南康大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鲁)20090014。
二、方法
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3.3.1项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2、动物:使用样品原液进行试验。
3、实验步骤:试验前日,将试验兔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cm。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试验,取0.5ml受试样品,涂在2.5cm×2.5cm二层纱布上,服帖在右侧所暴露的皮肤上,然后用一层油纸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左侧暴漏皮肤作为对照。每只实验动物敷贴4h后,去除受试物、胶布和绷带,用清水清洗敷贴部位的皮肤。分别在清洗后1h、24h和48h观察肌肤敷贴部位的皮肤反应,按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进行皮肤反应积分和刺激强度评价。
三、结果
样品对受试动物的刺激性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评分
由表1可知,去除受试物后,动物实验部分未出现红斑、水肿等异常变化,该样品在清洗后1h、24h和48h,对皮肤的刺激反应积分值均为0,这位说明由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对皮肤无刺激。
试验例2
治疗组30例,年龄6~55岁,平均30岁。
使用方式:治疗组:外用由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先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清理溃疡及烫伤烧伤面的分泌物,用棉棒蘸取实施例10的酊剂,来回滚动半小时至2小时,干了就涂,至无分泌物渗出,结痂为止,每日3--4次,连续使用三天,三天后溃疡面愈合结痂,之后让其自然脱落,在此期间注意预防感染,结痂后停止使用实施例10的酊剂,其上面外涂维生素E胶囊或者红霉素软膏防止干裂。对照组:外用京万红软膏(成分:地榆、地黄、罂粟壳、当归、桃仁、黄连、木鳖子、血余炭、棕榈、半边莲、土鳖虫、白蔹、黄柏、紫草、金银花、红花、大黄、苦参、五倍子、槐米、木瓜、苍术、白芷、赤芍、黄芩、胡黄连、川芎、栀子、乌梅、冰片、血竭),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涂敷本品或将本品涂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连续服用三天。
诊断标准:
皮肤经热液、热气、化学药品烫伤后,烫伤面疼痛、红肿、起水泡,甚至伤及肌肉、骨骼,呈灰色或红褐色。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烫伤面有哪些变化,治疗后症状,体征是否消失或减轻。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发生了哪些方面及哪些程度的变化就属于痊愈、有效、好转。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烫伤面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烫伤面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烫伤面情况有一定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加重,烫伤面无改善。
试验结果如下:
疗效评定:烫伤的临床试验中,患者外用由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有效率96.7%、治愈率56.7%;而对照组外用京万红软膏,有效率83.3%、治愈率40%。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效果比较表明,由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对烫伤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较高,治愈率达96.7%%,且治疗周期短。
典型病例1:
李某,女,6岁,右前臂开水烫伤20余天,烫伤面较严重,在当地医院治疗,创面一直未治愈。治疗:给予清创及外用由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使用该酊剂五分钟后创面渗出减少,10分钟后创面迅速结痂。分别由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照片图1、图2可知,治疗后,一直未能结痂的烫伤面结痂,部分痂已自然脱落。
典型病例2:
白某,女,35岁,右腕臂酒精烧伤一年余,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创面化脓感染,一直未愈。治疗给予清创及外用由本发明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使用该酊剂五分钟后创面渗出减少,10分钟后创面迅速结痂,烫伤面的化脓、感染得以控制。分别由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照片图3、图4可知,治疗后,一直感染化脓未能结痂的烫伤面结痂,部分痂已自然脱落。

Claims (9)

1.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10-35、地榆5-25、儿茶5-25、黄柏5-25、地龙5-25、冰片5-25、火麻仁5-20、绵马贯众5-20。
2.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10-35、地榆5-25、儿茶5-25、黄柏5-25、地龙5-25、冰片5-25、火麻仁5-20、绵马贯众5-20、藏红花5-25、甘遂10-30。
3.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10-35、地榆5-25、儿茶5-25、黄柏5-25、地龙5-25、冰片5-25、火麻仁5-20、绵马贯众5-20、藏红花5-25、甘遂10-30、黄连5-20、苘麻子5-20、黄芩5-20、委陵菜5-20。
4.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10-35、地榆5-25、儿茶5-25、黄柏5-25、地龙5-25、冰片5-25、火麻仁5-20、绵马贯众5-20、藏红花5-25、甘遂10-30、黄连5-20、苘麻子5-20、黄芩5-20、委陵菜5-20、泽兰5-20、胶原蛋白粉5-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原蛋白粉为活性胶原,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15-30、地榆10-20、儿茶10-20、黄柏10-20、地龙10-20、冰片10-20、火麻仁8-16、绵马贯众8-16、藏红花10-20、甘遂15-25、黄连8-16、苘麻子8-16、黄芩8-16、委陵菜8-16、泽兰8-16、活性胶原10-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紫草22、地榆15、儿茶15、黄柏15、地龙15、冰片15、火麻仁12、绵马贯众12、藏红花15、甘遂20、黄连12、苘麻子12、黄芩12、委陵菜12、泽兰12、活性胶原15。
7.由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酊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溶剂与辅料:
所述溶剂为体积分数为76-85%的酒精,所述吸收促进剂包括月桂酸、分流棕榈油、山竹果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腐剂包括丙二醇、水杨酸钠、山梨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包括聚乙烯醇、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由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体积分数为80%的酒精,所述吸收促进剂为山竹果油,所述防腐剂为丙二醇,所述润湿剂为甘油,所述酊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溶剂与辅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处方量的中药组合物,置于处方量的体积分数为80%的酒精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溶液;
b)所述中药组合物溶液中加入处方量的山竹果油、丙二醇,混合均匀,得药液1;
c)向药液1中加入处方量的甘油,混合均匀,即得酊剂。
CN201410036239.4A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735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6239.4A CN103735699B (zh)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6239.4A CN103735699B (zh)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5699A CN103735699A (zh) 2014-04-23
CN103735699B true CN103735699B (zh) 2016-04-20

Family

ID=50492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6239.4A Active CN103735699B (zh)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356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1258A (zh) * 2017-07-26 2017-12-08 黄淑珂 一种伤口治疗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4001A (zh) * 2007-04-13 2007-08-29 张现洪 烧伤喷雾药剂
CN102872244A (zh) * 2012-09-26 2013-01-16 艾尼瓦江·艾尔肯 烧烫伤治疗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540A (zh) * 2013-04-03 2013-08-14 广东药学院 一种凉血愈伤方提取物及治疗皮肤烧伤的复方白藜芦醇凉血愈伤油制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4001A (zh) * 2007-04-13 2007-08-29 张现洪 烧伤喷雾药剂
CN102872244A (zh) * 2012-09-26 2013-01-16 艾尼瓦江·艾尔肯 烧烫伤治疗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540A (zh) * 2013-04-03 2013-08-14 广东药学院 一种凉血愈伤方提取物及治疗皮肤烧伤的复方白藜芦醇凉血愈伤油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复方紫草油烧伤剂的配制;刘兆恒,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41231;第4卷(第11期);第38页 *
胶原蛋白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刘慧玲,等;《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0630;第24卷(第3期);第239-240页 *
茶黄酊治疗水火烫伤20例;陈先保;《中国临床医生》;19901231(第3期);第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5699A (zh) 201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026B (zh) 一种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179A (zh) 一种驱蚊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77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3738B (zh) 一种抑制肿瘤生长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662A (zh) 兽用驱虫中药制剂
CN103933405A (zh) 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烧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5699B (zh)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9443A (zh) 一种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845616A (zh) 一种消炎杀菌的药物组合物
CN103610934B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
CN104825946A (zh) 一种洁阴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2449A (zh) 一种中药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1306A (zh) 一种治疗重度狐臭的药物
CN103610784B (zh) 一种治疗牙周脓肿的中药
CN103386101A (zh) 一种治疗非特异性膀胱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94B (zh) 治疗湿热内蕴证型粉刺病的中药
CN102357157B (zh) 一种治疗皮肤痤疮伴有螨虫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CN106420452A (zh) 祛痘细胞修复液
CN106310049A (zh) 一种治疗肛肠疾病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7949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6663A (zh) 一种治疗湿毒浸淫型水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618A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4225293A (zh) 一种检验科用中药消毒液
CN104740200A (zh) 一种治疗慢性鼻窦炎引起的鼻噻的中药喷雾剂及制法
CN104815077A (zh) 一种检验科外伤杀菌消炎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