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3704A - 利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用于单载波上行控制信息的harq定时方案 - Google Patents

利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用于单载波上行控制信息的harq定时方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3704A
CN103733704A CN201180072926.6A CN201180072926A CN103733704A CN 103733704 A CN103733704 A CN 103733704A CN 201180072926 A CN201180072926 A CN 201180072926A CN 103733704 A CN103733704 A CN 103733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rier
network node
blank subframe
subscriber equipment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29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3704B (zh
Inventor
雷海鹏
朱厚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03733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3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例如主小区)中操作的第一网络节点(例如宏eNB)存在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ABSF的模式。针对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操作的用户设备UE,然后施加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或者两项。在第一分量载波上调度UE,使得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ABSF中的任何ABSF映射的任何上行帧不调度来自UE的上行控制信息;以及在第二分量载波上调度UE,使得仅针对在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ABSF中的任何ABSF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UE的UCI。例如UCI包括与向UE下行发送的数据对应的ACK和/或NACK。

Description

利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用于单载波上行控制信息的HARQ定时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地涉及无线电网络中的信令,这些无线电网络具有比如在载波聚合布置中与用户设备通信的两个或者更多小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与无线电资源调度和确认/否定确认相关的控制信令。
背景技术
本节旨在于提供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的背景或者情境。这里的说明书可以包括如下概念,这些概念可以被探求、但是未必是先前已经设想、实施或者描述的概念。因此,除非这里另外指明,在本节中描述的内容不是针对本申请中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现有技术并且不因包含于本节中而被承认为现有技术。
将可以在说明书中和/或在附图中发现的以下缩写词定义如下: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
ABSF    几乎空白子帧
ACK     确认
BLER    块错误率或者比率
DL      下行(网络朝着UE)
eNB     EUTRAN节点B(也称为e节点B)
EUTRAN  演进UTRNA(也称为LTE或者LTE-A)
HARQ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
LTE/-A  长期演进/长期演进-高级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NACK    否定确认
Node B  基站
PCell   主小区/主分量载波
PDCC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S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HICH   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
PUCC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SC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RF      射频
RRC     无线电资源信令
SCell   辅小区/辅分量载波
UCI     上行控制信息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UE朝着网络)
UTRAN   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
LTE系统用于借助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延时而减少成本来提供显著增强的服务。在LTE和其它蜂窝无线电系统中,基站(在LTE中称为e节点B或者eNB)在PDCCH上用信令发送向移动终端(UE)分配的在PDSCH和PUSCH上的时间-频率资源(物理资源块)。这一调度技术允许用于下行共享数据信道的高级多天线技术、比如预编码传输和多输入/多输出操作。
LTE是异构网络(有时称为HetNet),其中有在不同功率电平操作的除了传统基站之外的接入节点。例如可以有常规(宏)eNB可以将流量分流到的私人操作的节点、有时称为微微节点或者毫微微节点;可以有用于填充覆盖空洞的远程无线电头端或者中继器,并且可以有中继节点,这些中继节点与控制它们的eNB相似地操作、却使用eNB的无线电资源的子集,这些无线电资源由母eNB指派给中继节点。
(在3GPP发布11中预计的)LTE-A使用载波聚合来实施异构网络,其中将跨越不同频率频带的两个或者更多分量载波聚合到同一系统中。例如可以有五个分量载波,这些分量载波一起覆盖100MHz的整个系统带宽,并且给定的UE具有那些分量载波中的两个分量载波作为针对它本身活跃的。每个UE总是具有一个主小区并且可以具有可以在许可频谱中或者在非许可频谱、比如工业、科研和医疗(ISM)频带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辅小区。任何给定的辅小区可以具有数据和控制信道的全集(例如与3GPP分布8向后兼容)或者可以仅载有数据信道(被称为扩展载波)。
在LTE-A异构网络中,同一UE可以如在图1所示与在主小区上的宏eNB14并且与在它的辅小区上的微微eNB12通信。对于载波聚合的这种站点间实现方式,在下行中从多个站点发送多个分量载波,并且在上行中向多个站点发送多个分量载波。站点间载波聚合可以提供动态多层流量导引或者分流、增强在两个/多个小区或者发送点的重叠覆盖区域中的数据速率并且减少交接开销。这样的宏-微微使用有望是在UE被配置有两个(或者更多)分量载波时的最典型场景。
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情况下,UE需要发送与主小区和辅小区相关的UCI以例如报告每个小区的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以反馈与在主小区的PDSCH上和在辅小区的PDSCH上的调度的资源有关的ACK/NACK并且发送调度请求。如果UE在上行中在两个载波上同时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称为双载波UCI传输),则可能由于UE的功率限制并且也由于从UE到宏eNB的大量路径损耗而造成发送的UCI的高BLER。这使得难以满足对于ACK到NACK传输为1%并且对于NACK到ACK传输为0.1%的保证的目标BLER。
以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使得网络和UE能够具体在单载波UCI传输场景中满足以上(或者其它)BLER目标的控制信令。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用于在LTE无线电系统中实施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无线电环境和相关逻辑信道的框图。
图2图示将在每个主小区和辅小区上的DL子帧到UL子帧的映射,这图示UE在时域中如何在两个UL载波之间切换以发送用于对应下行子帧的ACK/NACK。
图3与图1相似,但是其中有与宏eNB在主小区上操作的附加微微eNB并且图示宏eNB具有几乎空白子帧模式以减轻主小区上的干扰。
图4图示在主小区和辅小区上的DL和UL子帧,这图示可以如何用限制方式调度图3UE,使得它的UCI与可以从主小区上的DL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那些UL子帧重合或者避免那些UL子帧。
图5-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分别从无线网络和UE的角度而言的方法和由装置执行的动作以及执行被体现的计算机程序的结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适合于实施在这里详细描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电子设备/装置的示意框图。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方面中存在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用于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操作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模式;以及针对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操作的用户设备,执行有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在第一分量载波上调度用户设备,使得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以及在第二分量载波上调度用户设备,使得仅针对在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方面中存在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操作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模式。另外,在该方法中,针对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操作的用户设备,执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在第一分量载波上调度用户设备,使得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以及在第二分量载波上调度用户设备,使得仅针对在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方面中存在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在其中体现以用于与计算机一起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这一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用于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操作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模式的代码;以及针对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操作的用户设备,存在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用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调度用户设备、使得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代码;以及用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调度用户设备、使得仅针对在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代码。
在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方面中存在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用于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至少: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建立通信;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第一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针对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的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上行控制信息;以及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第二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仅针对在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上行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方面中存在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建立通信;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第一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的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上行控制信息;以及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第二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仅针对在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调度上行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方面中存在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在其中体现以用于与计算机一起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这一第六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用于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的建立通信的代码;用于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第一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以使得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的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上行控制信息的代码;以及用于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第二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以使得仅针对在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第一分量载波上的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上行控制信息的代码。
以下具体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和其它方面。
具体实施方式
表面上看,可以进行双载波UCI传输以简单地通过使UE向站点之一发送所有它的ACK/NACK来满足在以上背景技术一节中具体描述的BLER目标,因为有在宏eNB14与微微eNB12之间的就绪X2接口。但是然后需要经由该X2接口将对于另一站点相关的UCI转发到该站点。在实践中,这一X2转发可能造成上至20ms的延迟,这意味着不能采用快速无线电资源管理。出于这一原因,需要在主小区上和在辅小区上单独用信令发送各种UCI,UE可以通过以时分复用方式在两个分量载波之间切换以发送每个小区的UCI来完成。
在图2中通过示例示出这样的时分切换,该图在各种子帧中带有“X”以指示不能在该子帧中输送UCI传输。这与双载波UCI传输比较而被称为单载波UCI传输。对于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单载波UCI传输,由于通过在时域中在两个分量载波之间切换来发送主小区和辅小区的ACK/NACK位,所以在一个分量载波上的一些UL子帧不可以用来发送它的UCI以避免变成双载波UCI传输。
图2给出这一点的示例。在主小区中,如果UE10在子帧2和3中正在接收PDSCH,则UE一般会根据当前的LTE发布8、9和10分别在由虚线映射的上行子帧6和7中反馈对应的ACK/NACK。然而对于单载波UCI传输,不能占用上行子帧6和7以发送主小区的UCI,因此在子帧2和3中的PDSCH的对应ACK/NACK可以在图2由实线映射的上行子帧8中一起发送。相似地对于辅小区,不能在这一单载波UCI场景中使用虚线所示的从子帧0和1中的PDSCH到它们的相应UCI(ACK/NACK)的常规映射,因此那些ACK/NACK将在实线映射的UL子帧6中一起发送。
图2示出在每个小区中,可用UL子帧的数目小于它们从其映射的DL子帧数目,因此每个小区的一个UL子帧可以携带与相同主小区或者辅小区的多个DL子帧对应的ACK/NACK位。不再有用于UCI的子帧一对一映射,这使得对于LTE发布8/9/10而言常规的子帧映射方案对于如对于发布11具体描述的具有单载波UCI的站点间载波聚合无效。单载波UCI允许仅有单个RF链的UE通过在频率之间切换来用两个(或者更多)载波操作,这些频率是在主小区上的一个载波/频率和在辅小区上的另一载波/频率。
具体而言,在LTE发布8/9/10中,对于频分双工FDD,UE应当针对由在子帧n-4中的对应PDCCH指示的PDSCH或者针对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发布的PDCCH在上行子帧n中反馈ACK/NACK。这是一对一映射。另外对于FDD和正常HARQ操作,在给定的服务小区上在去往UE的子帧n中检测到具有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0/4的PDCCH和/或PHICH传输时,UE应当根据PDCCH和PHICH信息调整子帧n+4中的对应PUSCH传输。但是在任何常规LTE发布中没有用于站点间载波聚合的ACK/NACK反馈定时的可用解决方案。
LTE发布10具有如下基准假设,该基准假设为可以在给定的区域中有比先前发布多得多的网络节点。聊举数例,这样的节点可以包括常规(宏)接入节点、微微/毫微微小区/家庭eNB、远程无线电头端和中继器。为此,发布10引入一种称为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的干扰减轻机制,由此一个小区与它的相邻小区协调以避免干扰传输。在LTE发布10中的eICIC协议并入称为几乎空白子帧(ABSF)的子帧,在这些ABSF期间一个网络节点仅发送用于测量(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也用于基本控制信息、比如同步、寻呼或者系统信息)的公共参考信号。ABSF从未包括下行单播用户数据。
考虑图3,该图添加另一(LTE发布10)微微小区12-2而附着的UE10-2在来自图1的宏14和(LTE发布11)微微12eNB旁边。为了清楚,宏eNB14将称为第一,发布11微微eNB12将称为第二,并且发布10eNB12-2将称为第三。尽管以下示例将第二eNB12称为微微eNB,但是也可以将它实施为仅对小地理区域(相对于宏eNB)具有控制的微微eNB或者其它接入节点。在图3中,第一宏eNB14和第三微微eNB12-2在频率f1(第一分量载波,该分量载波是用于UE10的主小区)上操作,而第二微微eNB12在频率f2(第二分量载波,该分量载波是用于UE10的辅小区)上操作。第一宏eNB14使用ABSF模式在f1上操作、因此在那些ABSF子帧中不发送DL数据。在那些ABSF子帧期间,第三微微eNB12-2被相对地保证f1上的来自第一宏eNB14有最小(如果有的话)干扰并且可以自由发送。这是时分双工(TDD)eICIC,但是LTE发布10也采用FDD eICIC。第一宏eNB14和第三微微eNB12-2当然均知道这一ABSF模式,因此可以完全利用那些子帧;方便地,第一宏eNB14将经由LTE中的X2接口向第三微微eNB12-2通知ABSF模式。由第一宏eNB14发送的ABSF载有参考信号使得未从第三微微eNB12-2获得传输的其它UE可以测量它们与第一宏eNB14的f1信道,但是测量也可以在其它子帧中出现。
但是LTE发布10不支持站点间载波聚合,因此eICIC未设想图3,该图3具有在辅小区上操作、但是未与第一宏eNB14共同定位的第二微微eNB12。例如见3GPP TS36.213v10.2.0,该规范提供用于给定的UE的主小区和所有辅小区针对同一eNB而被配置。
图4图示用于宏eNB14的示例ABSF模式。使用每帧的常规子帧编号0-9(从左到右),ABSF是子帧#0和#4,或者在图4更一般性地标注它们时,子帧n和m是用于在主小区上的第一宏eNB14的ABSF。常规的n+4映射然后分别是也在主小区上的子帧#(n+4)和#(m+4),该映射用于发现如下子帧,UE将在该子帧中发送它的用于这些ABSF的ACK/NACK。根据这些教导,在从ABSF常规地映射的那些子帧中,第一宏eNB14将限制它对附着到第二微微eNB12的UE10的调度,使得UE不会被第一宏eNB14调度以用于在那些子帧中发送任何UCI。就这一点而言,调度不仅是指PDCCH和PDSCH,而也是指附着到它们的HARQ过程。对于第一HARQ重传,这自然地遵循,因为这些子帧#(n+4)和#(m+4)无论如何从ABSF n和m映射。图4图示主小区上的这一调度限制为以x划掉的UL子帧。
附着到主小区上的第一宏eNB14的UE10也附着到在辅小区上的第二微微eNB12。在辅小区上,第二微微eNB12将调度这一UE10使得它的UCI仅落在主小区中的以x划掉的那些UL子帧上。为了实现这一点,第一宏eNB14将需要协调它的在主小区上操作的ABSF模式在辅小区上操作的第二微微eNB12;这可以在LTE系统中通过X2接口完成,这类似于与在同一主小区第一宏eNB14上操作的第三微微eNB12-2完成的协调。
仅需对于如下情况施加这一调度限制,该情况为UE10用两个分量载波和站点间载波聚合进行操作;一旦这一UE10失去它的辅小区覆盖(假设没有其余的其它多载波站点间载波聚合UE),第一宏eNB14无需继续限制它如何调度这一UE10以避免从第一宏eNB的ABSF常规地映射的UL子帧。但是注意不需要第一宏eNB14放弃对于在其余主小区上的这一相同UE10的这样的调度限制。
因此,根据这些教导的用于图3-4的新定时方案如下:
·在第一宏eNB14中,根据在3GPP LTE发布10中指定的HARQ反馈定时,如果配置下行子帧n为ABSFN则不应调度上行子帧n+4,以便减轻对配置有与第一宏eNB14相同的载波(主小区)的发布10第三微微eNB12-2的共信道干扰。第一宏eNB14也与发布10第三微微eNB12-2并且也与支持站点间载波聚合的发布11第二微微eNB10(经由X2接口)共享它的ABSF模式。
·在有站点间载波聚合的情况下,UE10在未由第一宏eNB14调度的UL子帧中在辅小区上发送发布11第二微微eNB12的UCI,因为已经配置第一宏eNB14中的对应DL子帧为ABSF。
·UE在其它UL子帧中在主小区上发送第一宏eNB14的UCI。
在图3中,在不同分量载波(主小区/f1和辅小区/f2)上配置第一宏eNB14和第二微微eNB12。它们也通过RRC信令被配置为用于UE10的站点间载波聚合,该RRC信令在这一示例中设置第一宏eNB14为主小区而第二微微eNB12为辅小区。在有站点间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宏eNB14的ABSF模式设计主小区和辅小区的ACK/NACK定时。在图3中,已经配置第一宏eNB14的DL子帧n、m为ABSF子帧,因此不应调度第一宏eNB14的对应UL子帧n+4、m+4,因为在ABSF子帧中未载有控制信息。这使得发布11第二微微eNB12能够触发UE10在未由第一宏eNB14调度的UL子帧上发送它的UCI。UE10然后可以在UL子帧n+4和m+4中在辅小区上发送发布11第二微微eNB12的UCI而在一个HARQ周期内的其它UL子帧(除了子帧n+4和m+4之外的子帧)中在主小区上发送第一宏eNB14的UCI。
全面地,可以在以下六个步骤中产生该过程。第一,第一宏eNB14半静态地配置它的ABSF模式以便减轻对配置有相同载波(主小区)的发布10第三微微eNB12-2的同信道干扰。第二,第一宏eNB14经由X2接口向发布10第三微微eNB12-2并且也向发布11第二微微eNB12发送ABSF模式。此时,所有网络节点具有第一宏eNB14正在使用的相关ABSF模式。第三,可以经由RRC信令配置使用不同载波的第一宏eNB14和发布11第二微微e节点B12为站点间载波聚合,其中第一宏eNB14为主小区并且发布11第二微微eNB12为辅小区。这可以与UE10在与具有不同eNB14、12的主小区和辅小区二者上活跃同时地出现,并且这是如下事件,该事件触发网络节点根据这些教导限制它们的调度。
第四,发布11第二微微eNB12根据主小区的ABSF模式配置辅小区UCI传输定时。第五,UE10由辅小区触发以在未由主小区调度/限制的UL子帧中在辅小区PUSCH上发送辅小区传输的UCI,这是因为已经配置对应DL子帧为ABSF子帧。并且最后是第六,UE10在其它/非限制UL子帧中使用主小区的PUCCH或者PUSCH来发送它接收的主小区传输的UCI。
以上示例是在基于FDM的eICIC的背景中。如以上所言,LTE的发布10在TDD和FDD二者范畴中利用eICIC,并且相似地,这些教导可以易于扩展至LTE系统的TDD版本,其中具体TDD HARQ定时由给定的帧的TDD ABSF模式和TDD UL/DL子帧配置确定。
实施以上教导根据具体实现方式在一个程度或者另一程度上产生以下技术效果。第一,在上行中的单载波UCI传输将总是可用的,这保障比双载波UCI传输更好的覆盖。第二,实施这些教导将对宏eNB的HARQ定时和ACK/NACK反馈方案无不利影响。第三,这样的实现方式将对发布11/第二微微eNB的HARQ定时仅有最小影响。并且最后,如果主小区配置有ABSF则不浪费无线电资源,而无这些教导则它们将被浪费,因为(在以上示例中在主小区上)从ABSF常规地映射的子帧未被使用。
尽管以上示例使用子帧的n+4映射,但是可以替换为涉及到的各种e节点B以及UE10普遍理解的任何映射而未脱离这些教导,因此可以更一般性地陈述映射为n+x映射,其中x可以是任何正整数、作为非限制示例比如是4或者6。取代如在以上示例中的微微e节点B,第二网络接入节点可以代之以是毫微微e节点B或者其它相似的小小区接入节点而未脱离这些教导。另外,在以上示例中使用LTE发布11系统仅为示例以示出一个具体实际实现方式;可以与任何如下载波聚合系统相似地运用这些教导,在该载波聚合系统中,站点间载波聚合是用于给定的UE的选项。
图5-6是对于一个具体实施例图示由宏和微微/毫微微eNB14、12(图5)中的任一eNB以及UE10(图6)采取的那些行动的流程图。首先从网络节点的角度考虑图5。在块502,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操作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用于下行ABSF的模式。块504具体针对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操作的UE。根据哪个节点12、14执行块504,然后有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a)在第一分量载波上调度UE,使得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ABSF中的任何ABSF映射的任何UL子帧不调度来自UE的UCI;以及b)在第二分量载波上调度UE,使得仅针对在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ABSF中的任何ABSF映射的UL子帧来调度来自UE的UCI。
对于以上示例的其中块504由第一宏eNB14执行的情况,它然后根据部分a)调度UE;如果由第二微微/毫微微eNB12执行,则它根据部分b)调度UE。与以上示例一样,在块502用于下行ABSF的模式在第一分量载波上;在块504的映射是每个第n个下行ABSF映射到第(n+x)个UL子帧(其中x是正整数);并且块504的UCI包括与向UE下行发送的数据对应的ACK和NACK中的至少一项。在以上示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是第一宏e节点B14;第一分量载波是用于UE10的主小区;第二网络节点是第二微微e节点B12(或者毫微微e节点B);并且第二分量载波包括用于UE10的辅小区。
图5的其它部分具体描述对块502和504的修改或者用于这些块的实施细节;可以单独地或者在用于具体说明各种具体实施例的各种组合中的任何组合中实施这些其它功能块。块506具体描述来自块502的确定模式包括通过控制接口在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共享由第一网络节点建立的模式。块508使得块504的调度以UE用单载波UCI操作作为条件。
现在在图5是从第一网络节点/第一宏eNB14的角度来看的情况下,如以上那样第一网络节点根据块504的部分a)进行调度。但是第一网络节点并非未知由第二微微/毫微微eNB12完成的限制调度,因为二者根据共同计划限制它们对这一UE10的调度。在这一情况下,如在块510所示,第一网络节点/第一宏eNB14向第二网络节点/第二微微或者毫微微eNB12提供用于下行ABSF的模式,以便使得第二网络节点/第二微微或者毫微微eNB12能够根据块504的部分b)限制在第二分量载波上对用户设备的调度。
在图5是从第二网络节点/第二微微或者毫微微eNB12的角度来看的情况下,如以上那样第二网络节点根据块504的部分b)进行调度。然后根据限制它们对这一UE10的调度的共同计划,块512示出第二网络节点/第二微微或者毫微微eNB12从第一网络节点/第一宏eNB14接收用于DL ABSF的模式,第一网络节点从这些DLABSF根据块504的部分a)限制它对UE的调度。
转向图6,有图示根据以上具体描述的实施例的示例方法和由UE10采取的行动的流程图。在块602,UE10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建立通信。然后在块604,UE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第一分量载波映射它将发送的UCI,使得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的ABSF中的任何ABSF映射的任何UL子帧不调度UCI。相似地在块606,UE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第二分量载波映射它将发送的UCI,使得仅针对在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ABSF中的任何ABSF映射的UL子帧来调度UCI。块604对应于UE10在以上示例中从第一宏eNB14接收的调度,并且块606对应于UE10从第二微微或者毫微微eNB12接收的调度。
块608总结在以上示例中使用的具体映射,其中每个第n个下行ABSF映射到第(n+x)个UL子帧(其中x是正整数)。另外在那些示例中,UCI是与UE所接收的DL数据对应的ACK和NACK中的至少一项。
可以在有形体现的软件(比如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在其中体现以用于与计算机一起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其中计算机程序代码具有用于如情况可以是的那样实现在图5或者6阐述的动作中的一些或者所有动作的代码)、硬件、应用逻辑或者软件、硬件和应用逻辑的组合中实施如在图5-6和在以上示例中具体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各种常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任何常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维持应用逻辑、软件或者指令集。可以经由硬件单元、经由在处理器上执行的有形体现的软件或者经由二者的组合执行图5-6所代表的方法。可以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如比如以下关于图7具体描述的MEM中的任何MEM上体现计算机可读指令程序。
现在参照图7,该图用于图示适合于在实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时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和装置的简化框图。在图7中,无线网络适于通过无线链路15A、15B经由在图7通过示例标示为宏eNB14的第一网络接入节点并且也经由对于LTE或者LTE-A网络的情况通过示例标示为微微eNB12的第二网络接入节点而与装置、比如以上称为UE10的移动通信设备通信。还有在这些eNB12、14之间的X2接口18A。无线网络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单元16,该网络控制单元可以是具有服务网关(S-GW)功能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比如LTE系统中已知的MME并且提供与又一网络、比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和/或数据通信网络(例如因特网)的连通。
UE10包括控制器、比如计算机或者数据处理器(DP)10A、有形地存储计算机指令程序(PROG)10C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MEM)10B以及用于经由一个或者多个天线10F与eNB12、14双向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适当射频(RF)发送器(TX)10D和接收器(RX)10E。UE具有在子帧映射器10G示出的功能以用于映射它的UCI,以便根据以上具体示例如果UCI在主小区上被发送则避免ABSF映射并且仅如果UCI在辅小区上被发送则与ABSF映射重合。
微微eNB12也包括控制器、比如计算机或者数据处理器(DP)12A、有形地存储计算机指令程序(PROG)12C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MEM)12B以及用于经由一个或者多个天线12F与UE10通信的至少一个适当RF发送器12D和接收器12E。微微eNB12具有在子帧映射器12G的功能,它使用该功能以根据以上教导限制它在辅小区上对UE10的调度。
宏eNB14也包括控制器、比如计算机或者数据处理器(DP)14A、有形地存储计算机指令程序(PROG)14C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MEM)14B以及用于经由一个或者多个天线14F与UE10通信的至少一个适当RF发送器14D和接收器14E。宏eNB14具有在子帧映射器14G的与微微eNB12的在块12G的功能相似的功能。宏eNB14还经由数据/控制路径18B(示为S1接口)耦合到MME/S-GW16。
MME/S-GW16也包括控制器、比如计算机或者数据处理器(DP)16A和存储计算机指令程序(PROG)16C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MEM)16B。MME/S-GW16可以被连接到附加网络、比如因特网。
这里的技术可以视为仅实施为在UE10内或者在eNB12、14中的任一个或者两个eNB内驻留的存储器中体现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例如分别为PROG10C、12C或者14C)中或者为(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的)体现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包括存储器位置、数据处理器、缓冲器、接口等的各种硬件的组合或者完全在硬件中(比如在甚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实施。此外,也可以使用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的无线通信接口来实施发送器和接收器10D/E、12D/E和14D/E,例如可以使用单独的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者这样的部件的组合来实施它们。
一般而言,UE10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便携计算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比如是数字相机的图像捕获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游戏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音乐存储和回放装置、允许无线因特网接入和浏览的因特网装置以及并入这样的功能的组合的便携单元或者终端。
计算机可读MEM 10B、12B和14B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当数据存储技术、比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闪速存储器、磁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光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以及可拆卸存储器来实施的、承载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DP10A、12A和14A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作为非限制例子的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芯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虽然在独立权利要求中阐述本发明的各种方面,但是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包括来自描述的实施例和/或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其它组合而不是仅包括在权利要求中明确阐述的组合。
这里也注意,尽管上文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不应在限制意义上看待这些描述。实际上,有可以在未脱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时进行的若干变化和修改。

Claims (20)

1.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至少:
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操作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模式;以及
针对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操作的用户设备,执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使得针对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以及
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用于所述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所述模式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
每个第n个下行几乎空白子帧映射到第(n+x)个上行子帧,其中x是正整数;并且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与向所述用户设备下行发送的数据对应的确认和否定确认中的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确定所述模式包括通过控制接口在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之间共享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建立的所述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度中的至少一个调度以所述用户设备用上行控制信息的单载波传输进行操作为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是宏e节点B;所述第一分量载波包括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主小区;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微微e节点B或者毫微微e节点B;并且所述第二分量载波包括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度中的至少一个调度是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对所述用户设备的限制调度,使得针对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进一步:
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提供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所述模式,以便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能够限制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调度,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微微e节点B或者毫微微e节点B;所述第二分量载波包括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是宏e节点B;并且所述第一分量载波包括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主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度中的至少一个调度是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对所述用户设备的限制调度,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使所述装置进一步:
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所述模式,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从所述下行几乎空白子帧限制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调度,使得针对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9.一种方法,包括:
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操作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模式;以及
针对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操作的用户设备,执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使得针对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以及
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用于所述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所述模式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
每个第n个下行几乎空白子帧映射到第(n+x)个上行子帧,其中x是正整数;并且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与向所述用户设备下行发送的数据对应的确认和否定确认中的至少一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是宏e节点B;所述第一分量载波包括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主小区;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微微e节点B或者毫微微e节点B;并且所述第二分量载波包括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度中的至少一个调度是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对所述用户设备的限制调度,使得针对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提供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所述模式,以便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能够限制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调度,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由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微微e节点B或者毫微微e节点B;所述第二分量载波包括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是宏e节点B;并且所述第一分量载波包括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主小区;并且所述调度中的至少一个调度是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对所述用户设备的限制调度,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
14.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在其中体现以与计算机一起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
用于针对在第一分量载波中操作的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用于下行几乎空白子帧的模式的代码;以及
针对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操作的用户设备,存在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用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使得针对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代码;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调度所述用户设备、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代码。
15.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至少:
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建立通信;
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针对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上行控制信息;以及
从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所述第二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上行控制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
每个第n个下行几乎空白子帧映射到第(n+x)个上行子帧,其中x是正整数;并且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与下行数据对应的确认和否定确认中的至少一项。
17.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用上行控制信息的单载波传输进行操作的用户设备。
18.一种方法,包括:
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建立通信;
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针对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上行控制信息;以及
从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所述第二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调度上行控制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
每个第n个下行几乎空白子帧映射到第(n+x)个上行子帧,其中x是正整数;并且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与下行数据对应的确认和否定确认中的至少一项。
20.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在其中体现以与计算机一起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
用于与在第一分量载波上的第一网络节点并且也与在第二分量载波上的第二网络节点的建立通信的代码;
用于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以使得针对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中的从在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任何上行子帧不调度上行控制信息的代码;以及
用于从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上的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并且从所述第二分量载波映射上行控制信息以使得仅针对在所述第二分量载波中的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上的所述几乎空白子帧中的任何几乎空白子帧映射的上行子帧来调度上行控制信息的代码。
CN201180072926.6A 2011-08-31 2011-08-31 利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用于单载波上行控制信息的harq定时方案 Active CN1037337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9168 WO2013029251A1 (en) 2011-08-31 2011-08-31 Harq timing scheme for single-carrie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3704A true CN103733704A (zh) 2014-04-16
CN103733704B CN103733704B (zh) 2017-11-28

Family

ID=47755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2926.6A Active CN103733704B (zh) 2011-08-31 2011-08-31 利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用于单载波上行控制信息的harq定时方案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88823B2 (zh)
EP (1) EP2752063B1 (zh)
CN (1) CN103733704B (zh)
WO (1) WO20130292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4193A (zh) * 2014-06-13 2020-06-16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88733B2 (en) 2011-09-23 2016-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cell selection in a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 based on primary direction of traffic flow
US9788327B2 (en) * 2011-11-14 2017-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253794B2 (en) * 2011-12-02 2016-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spectrum utilization with almost blank subframes
CN103188797A (zh) * 2011-12-28 2013-07-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改变tdd上下行配置的方法
JP6023530B2 (ja) * 2012-09-25 2016-11-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
US9544880B2 (en) * 2012-09-28 2017-01-1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further L1 enhancements in LT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955370B2 (en) * 2013-01-11 2018-04-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R112015019401B1 (pt) 2013-02-12 2023-02-14 AltioStar Networks, Inc Rede de acesso via rádio de evolução de longo prazo
US10326569B2 (en) 2013-02-12 2019-06-18 Altiostar Networks, Inc.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JP6231286B2 (ja) * 2013-02-26 2017-11-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WO2014148874A1 (ko) * 2013-03-22 2014-09-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중 연결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4079390A (zh) * 2013-03-25 2014-10-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跨基站载波聚合系统中传输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US9813952B2 (en) 2013-04-05 2017-1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of user equipment hav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heterogeneous cell environment
US10278177B2 (en) 2013-09-04 2019-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carrier aggregation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LTE oper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9888479B2 (en) * 2013-10-22 2018-02-06 Collision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474089B2 (en) * 2013-10-22 2016-10-18 Acer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with configurable carrier
WO2015140611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pparati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nfiguring overlapping mbms configurations on multiple carriers
CN105099631A (zh) * 2014-04-17 2015-11-2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灵活双工的方法和设备
US10575325B2 (en) * 2014-10-09 2020-02-25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service in unlicensed cell
JP2018506244A (ja) 2014-12-29 2018-03-0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10232570B2 (en) * 2015-07-31 2019-03-19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for additively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parts
WO2017106711A1 (en) * 2015-12-17 2017-06-22 Altiostar Networks, Inc.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US10499413B2 (en) 2016-04-08 2019-12-03 Altiostar Networks, Inc. Wireless data priority services
US10791481B2 (en) 2016-04-08 2020-09-29 Altiostar Networks, Inc. Dual connectivity
US10624034B2 (en) 2016-12-13 2020-04-14 Altiostar Networks, Inc.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271333B2 (en) 2016-12-15 2019-04-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ervice aware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9451796B (zh) * 2017-11-17 2021-06-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业务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9255A (zh) * 2009-01-09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71522A (zh) * 2009-01-05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重复确认或否认反馈的方法、系统及用户设备
CN101771512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重复确认或否认反馈的方法、系统及用户设备
WO2011047196A1 (en) * 2009-10-14 2011-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ed 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for uplink ack/nack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16915A1 (en) * 2008-03-20 2009-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de information bits of ack and nack bits in multiple ack/nack transmission
EP2583489A4 (en) * 2010-06-17 2016-01-13 Mediatek Inc MEASURING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MULTI-CARRIER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344248B2 (en) * 2010-11-12 2016-05-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assistance data signaling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136863A (zh) * 2010-12-28 2011-07-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准空白子帧处理和实现基站间同步的方法及设备
CN102098739B (zh) * 2011-01-28 2013-03-2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法、家庭基站、宏基站及系统
PL2724561T4 (pl) * 2011-06-21 2017-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posoby i urządzenia do wykonywania pomiarów w sieci bezprzewodowej
US8755316B2 (en) * 2011-08-15 2014-06-17 Broadcom Corporation Coordination of DRX and eICIC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12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重复确认或否认反馈的方法、系统及用户设备
CN101771522A (zh) * 2009-01-05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重复确认或否认反馈的方法、系统及用户设备
CN101489255A (zh) * 2009-01-09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1047196A1 (en) * 2009-10-14 2011-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ed 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for uplink ack/nack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CORPORATION等: "On Resource Partitioning Between Macro and HeNBs",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56 R4-10297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4193A (zh) * 2014-06-13 2020-06-16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3704B (zh) 2017-11-28
WO2013029251A1 (en) 2013-03-07
EP2752063A4 (en) 2015-04-15
US20140153535A1 (en) 2014-06-05
EP2752063A1 (en) 2014-07-09
EP2752063B1 (en) 2024-04-17
US9288823B2 (en) 2016-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3704A (zh) 利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用于单载波上行控制信息的harq定时方案
US11139932B2 (en)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uplink (UL) and downlink (DL) frame resources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transmission
JP6720300B2 (ja) レイテンシ低減を伴うフレキシブル時分割複信(tdd)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RU2674931C2 (ru)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RU2568661C2 (ru) Сигнализация
CN107682099A (zh) 无线通信中确认时序的选择
RU2631660C1 (ru)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ресурсов физического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6465301A (zh) 用于在多连通性无线通信中报告功率净空的技术
CN105917598A (zh) 用于覆盖增强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传输
US20140185576A1 (en) Pdsch assignment indication for fdd scell ack/nack transmission
CN106464452A (zh) Hd‑fdd harq 操作
CN109075940A (zh) 非同步部署中的测量配置
CN10549078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464480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执行半/全双工操作的技术
CN110351840A (zh) 资源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243108A (zh) 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40105224A1 (en) Retransmiss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lmost Blank Subframes
CN105993145A (zh) 用于eIMTA的HARQ-ACK资源分配和使用
WO2020140965A1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6576340A (zh) 用于使用话务聚集调度无线网络中的通信的技术
GB2500634A (en) Control channel communication on shared bands
WO2014202108A1 (en) Cell operation concept
TWI479838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5337710A (zh) 一种利用非授权频谱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TWI542181B (zh) 傳送與接收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8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Oyj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7

Address after: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treet No. 68 Huarun colorful city shopping center two 9 floor room 01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