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1847A -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1847A
CN103731847A CN201410015092.0A CN201410015092A CN103731847A CN 103731847 A CN103731847 A CN 103731847A CN 201410015092 A CN201410015092 A CN 201410015092A CN 103731847 A CN103731847 A CN 103731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gle
radio
dual system
tilt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50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1847B (zh
Inventor
赵建平
王琳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150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318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31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1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1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1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现有的射频优化方法不能使两个系统同时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以下简称TDD)网络建设将面临一副天线需要同时支持多个频段的情况,例如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TD-SCDMA)系统和时分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Long TermEvolution,以下简称TD-LTE)系统组网的情况下,天线既要能支持TD-SCDMA系统的所有频段,还要能支持TD-LTE系统的所有频段。
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将支持TD-SCDMA系统频段的天线与支持TD-LTE系统频段的天线合并为一副归一化天线,再调整射频参数,实现对这两种系统的射频优化。但是,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一副归一化天线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现有的射频优化方法不能使两个系统同时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射频优化方法不能使两个系统同时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包括:
根据
A=|MA_A–MA_D|
计算获取方位角差,其中,A表示所述方位角差,MA_A表示所述第一方位角,MA_D表示所述第二方位角;
根据
B=|MT_A+ET_A–MT_D–ET_D|
计算获取下倾角差,其中,B表示所述下倾角差,MT_A表示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ET_A表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MT_D表示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ET_D表示所述第二电子下倾角;
根据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系统天线的频段为2500兆赫兹~2690兆赫兹,所述根据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包括:
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或者,
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案,包括: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
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
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
根据
C=ET_D+MT_D–MT_A
计算获取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其中,C表示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方案,包括: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
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
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包括:
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包括:
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以使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共用电子下倾角,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不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六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表示天线在所述第一系统支持的频段中的波束偏转调整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七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为1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优化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
射频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射频优化模块,包括:
方位角差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
A=|MA_A–MA_D|
计算获取方位角差,其中,A表示所述方位角差,MA_A表示所述第一方位角,MA_D表示所述第二方位角;
下倾角差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
B=|MT_A+ET_A–MT_D–ET_D|
计算获取下倾角差,其中,B表示所述下倾角差,MT_A表示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ET_A表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MT_D表示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ET_D表示所述第二电子下倾角;
参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方位角差计算子模块计算获取的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计算子模块计算获取的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为2500~2690兆赫兹,所述参数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方案单元,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第二方案单元,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案单元,包括:
第一天线设置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
第一参数优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
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
根据
C=ET_D+MT_D–MT_A
计算获取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其中,C表示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方案单元,包括:
第二天线设置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
第二参数优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
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设置子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子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以使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共用电子下倾角,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不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至第六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表示天线在所述第一系统支持的频段中的波束偏转调整能力。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七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为1度。
本发明实施例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第一系统的第一射频参数以及第二系统的第二射频参数确定运营商升级后的双系统的射频配置参数,并根据该射频配置参数对双系统进行射频优化,实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解决现有的射频优化方法不能使两个系统同时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二的权值调整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射频优化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射频优化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射频优化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射频优化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
本实施例包括下述实施例的的射频优化方法都是针对基站的扇区进行的优化。本实施例中,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可以是TD-SCDMA系统,第二系统可以是TD-LTE系统。我国TD-SCDMA系统采用的频段包括1880~1920MHz的F频段,2010~2025MHz的A频段,2320~2370MHz的E频段,TD-LTE系统采用的频段包括1880~1900MHz的F频段,2320~2370MHz的E频段,2500~2690MHz的D频段,可见D频段是TD-LTE系统独立采用的频段。通常情况下,现网采用的是TD-SCDMA系统,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营商需要在现网的基础上部署TD-LTE系统,因此新网部署面临着天线需要支持多个频段的情况,例如,TD-SCDMA系统采用F、A频段,TD-LTE系统采用F、D频段,则天线既要支持F频段、A频段,还要支持D频段。最简单的部署方案是TD-SCDMA系统仍然使用原来的天线,新部署的TD-LTE系统再另外独立架设支持F、D频段的天线,但是这种方案如果遇到没有多余的空间或者物业不让新增天线的情况,就无法实施。一种改进的部署方案可以是更换同时支持F、A、D频段的归一化天线,通过调整射频参数实现对天线的灵活设置以适应不同系统的业务承载目标,但是这种改进方案中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一副归一化天线,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即如果按照TD-LTE系统的预期射频优化效果设置射频参数,则有可能无法完全满足TD-SCDMA系统的预期射频优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其中,第一射频参数为使得TD-SCDMA系统达到预期射频优化效果的天线的配置参数,第二射频参数为使得TD-LTE系统达到预期射频优化效果的天线的配置参数,该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可以是运营商根据网络部署的实际情况进行网规网优后获取的天线调整参数,以工参配置表的形式进行记录。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本实施例中,双系统包括第一系统、第二系统,具体地,双系统可以是运营商对现网升级后的一种双系统组网部署网络,包括TD-SCDMA系统、TD-LTE系统,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一副归一化天线。为了使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需要确定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为确定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的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机械下倾角、电子下倾角、波束权值以及发射功率,由于从物理角度上讲天线的位置一旦固定,其方位角和下倾角就是一定的了,或者达到TD-SCDMA系统的预期射频优化效果,或者达到TD-LTE系统的预期射频优化效果,或者达到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的一个折中的射频优化效果,但是都不能使这两个系统同时达到预期射频优化效果,因此结合归一化天线的特性,从电子角度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这就涉及到电子下倾角、波束权值的调整,从而最终使双系统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TD-SCDMA系统的第一射频参数以及TD-LTE系统的第二射频参数确定运营商升级后的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实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解决现有的射频优化方法不能使两个系统同时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问题。
图2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以是TD-LTE系统建设在2500兆赫兹~2690兆赫兹的频段,即D频段,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
本实施例中,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可以是TD-SCDMA系统,第二系统可以是TD-LTE系统。获取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的过程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1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2、计算获取方位角差;
本实施例中,根据公式(1)
A=|MA_A–MA_D|    (1)
计算获取方位角差,其中,A表示方位角差,MA_A表示第一方位角,MA_D表示第二方位角。上述的方位角参数可以分别从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中获取,第一方位角表示TD-SCDMA系统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时天线所处的方位角,第二方位角表示TD-LTE系统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时天线所处的方位角。
步骤203、计算获取下倾角差;
本实施例中,根据公式(2)
B=|MT_A+ET_A–MT_D–ET_D|    (2)
计算获取下倾角差,其中,B表示下倾角差,MT_A表示第一机械下倾角,ET_A表示第一电子下倾角,MT_D表示第二机械下倾角,ET_D表示第二电子下倾角。上述下倾角参数可以分别从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中获取,第一机械下倾角表示TD-SCDMA系统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时天线的物理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表示TD-SCDMA系统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时通过电调网络得到的天线的电子下倾角,第二机械下倾角表示TD-LTE系统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时天线的物理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表示TD-LTE系统达到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时通过电调网络得到的天线的电子下倾角。
步骤204、判断方位角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
本实施例中,判断步骤202计算获取的方位角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205,若否,则进入步骤208。该预设方位角阈值用于表示天线在第一系统支持的频段中的波束偏转调整能力,例如,预设方位角阈值为30度,表示天线在TD-SCDMA系统支持的A频段的波束偏转调整能力为30度,通过调整波束权值可以使系统的方位角在天线的物理方位角的基础上最大偏转30度。根据预设方位角阈值可以判断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在达到各自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物理方位角之间的差值是否过大,如果过大,即超过了预设方位角阈值则执行步骤208,如果方位角差是在可调范围内,则执行步骤205。
步骤205、判断下倾角差是否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
本实施例中,判断步骤203计算获取的下倾角差是否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206,若否,则进入步骤207。该预设下倾角阈值为1度,这是因为传统天线的电调下倾角的范围为正负0.5度,当下倾角差在小于等于1度时,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下倾角差异可以不予考虑,而且从传统网络的下倾角优化经验来看,下倾角调整1度,网络的信号强度分布、载干比分布基本不变。根据预设下倾角阈值可以判断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在达到各自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下倾角之间的差是否较大,例如可以判断该差值是否大于1度,这里的下倾角差为两者的机械下倾角的差和电子下倾角的差之和,如果大于1度,即超过了预设下倾角阈值则执行步骤206,如果下倾角差小于等于1度,则执行步骤207。
步骤206、采用第一方案确定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案为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独立设置下倾角的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法为:确定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根据第二方位角调整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一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第一电子下倾角;根据公式(3)
C=ET_D+MT_D–MT_A    (3)
计算获取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第一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第二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第二波束权值。
由于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在达到各自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下倾角差大于1度,因此可以通过电调网络分别配置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下倾角。
本实施例适用于TD-LTE系统建设在D频段的情况,但是TDD采用的阵列天线在D频段波束偏转调整能力偏弱,而在F和A频段波束偏转能力较强,一种可行的方案可以是根据第二方位角调整双系统的方位角,即将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的天线的物理方位角按照第二方位角进行调整,例如D频段上第二方位角为40度,则将天线调整为方位角为40度的情况,这样即使TD-SCDMA系统的方位角不是40度,也可以根据波束权值对其进行调整。
同样的,可以根据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双系统的机械下倾角,即将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的天线的机械下倾角按照第一机械下倾角进行调整,由于天线只有一副,所以物理上的下倾角只能从第一射频参数或第二射频参数中选一个机械下倾角进行调整。
同时支持F、A、D频段的天线,可以通过电调网络得到对应于多个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因此TD-SCDMA系统的电子下倾角仍然可以确定为第一射频参数中的第一电子下倾角,而TD-LTE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可以根据公式(3)计算获得,考虑到TD-SCDMA系统为现有3G网络,其射频优化已经达到预期效果,且A频段的机械下倾角和电子下倾角均使用最优配置,因此在进行新加入TD-LTE系统后的射频优化时,以尽量不影响现网为原则进行调整。
天线可以分别针对不同的系统设置发射功率,因此TD-SCDMA系统的发射功率仍然可以确定为第一射频参数中的第一发射功率,TD-LTE系统的发射功率仍然可以确定为第二射频参数中的第二发射功率。
上述双系统的射频配置参数的确定过程中,已经将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的天线的物理方位角根据TD-LTE系统的第二方位角进行调整,因此TD-LTE系统的波束权值仍然可以确定为第二波束权值,即TD-LTE系统的方位角不需要再调整。
针对TD-SCDMA系统的第一波束权值需要分情况进行确定,如果TD-SCDMA系统的第一方位角与TD-LTE系统的第二方位角相等,根据公式(1)计算获取的方位角差为0度,则TD-SCDMA系统的波束权值为在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0度,这里可以直接将TD-SCDMA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第一波束权值;如果TD-SCDMA系统的第一方位角与TD-LTE系统的第二方位角不相等,根据公式(1)计算获取的方位角差为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大于0的值,则TD-SCDMA系统的波束权值为在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例如TD-LTE系统的第二方位角为40度,TD-SCDMA系统的第一方位为60度,两者之间的方位角差为20度,但是TD-SCDMA系统的其它波束参数不需要发生改变,因此TD-SCDMA系统的波束权值要重新计算,可以是在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通过导向矢量改变波发角的方式实现对TD-SCDMA系统的波束权值的确定。举例说明波束权值具体的计算方法,表1为天线的波束权值表,如表1所示,该天线包含四列间距为0.5个波长的天线阵列,其波束权值为:
表1
权值 阵列1 阵列2 阵列3 阵列4
幅度 A1 A2 A3 A4
相位 Phi1 Phi2 Phi3 Phi4
如果需要在该天线的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D=15度,而其他波束参数基本不变,就要在该波束权值的相位上叠加一个D=15度的导向矢量,四列天线阵列导向矢量计算如下:
第一列导向矢量相位:0
第二列导向矢量相位:sin(D)*0.5
第三列导向矢量相位:2*sin(D)*0.5
第四列导向矢量相位:3*sin(D)*0.5
则最终该天线的波束权值如表2所示,表2为天线的偏转后波束权值表:
表2
Figure BDA0000456378830000141
图3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二的权值调整效果图,如图3所示,分别以原始波束权值、机械偏转15度后的波束权值以及导向矢量偏转15度后的波束权值进行仿真,可以看出机械偏转和导向矢量偏转的效果很接近,也就是说上述通过导向矢量改变波发角的方式实现对第一系统的射频优化是完全可行的。
通过上述第一方案可以确定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并根据射频配置参数对双系统进行射频优化,由于在确定射频配置参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频段特性,结合天线本身的性能,使得在两种系统共用一副天线时,在物理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的达到两种系统的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
可选的,第一方案还可以是根据第二方位角调整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第二机械下倾角调整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第二电子下倾角;根据公式(4)
C=ET_A+MT_A–MT_D    (4)
计算获取第一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第一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第二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第二波束权值。
步骤207、采用第二方案确定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本实施例中,第二方案为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下倾角参数的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法为:确定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根据第二方位角调整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第一电子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第一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第二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第二波束权值。
由于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在达到各自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的下倾角差小于等于1度,因此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可以共用下倾角参数。
基于与步骤206中相同的理由,可以是根据第二方位角调整双系统的方位角,即将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的天线的物理方位角按照第二方位角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由于两个系统共用下倾角,因此可以根据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双系统的机械下倾角,即将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的天线的机械下倾角按照第一机械下倾角进行调整,进而将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的天线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第一电子下倾角。
两个系统的发射功率与步骤206中相同,TD-SCDMA系统的发射功率可以确定为第一射频参数中的第一发射功率,TD-LTE系统的发射功率可以确定为第二射频参数中的第二发射功率。
基于与步骤206中相同的理由,TD-LTE系统的波束权值仍然可以确定为第二波束权值,而TD-SCDMA系统波束权值为在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可以采用上述计算方法获取该权值,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第二方案可以确定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并根据射频配置参数对双系统进行射频优化,由于在确定射频配置参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频段特性,结合天线本身的性能,使得在两种系统共用一副天线时,在物理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的达到两种系统的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
可选的,第二方案还可以是根据第二方位角调整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第二机械下倾角调整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第二电子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第一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第二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第二波束权值。
步骤208、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独立架设天线,并分别采用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进行射频优化。
本实施例中,当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的方位角差大于天线在TD-SCDMA系统建设的频段上的波束偏转调整能力时,无论是按照第一方位角调整天线的物理方位角,还是按照第二方位角调整天线的方位角,都无法只通过波束权值调整方位角来达到另一个系统的预期射频优化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独立架设天线,并分别采用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进行射频优化,即此时对于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射频优化采用现有技术进行,两个系统各用各的天线,各自用各自的射频参数进行射频优化。
本实施例,具体描述了如何通过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对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的过程,充分考虑了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频段特性,并结合天线本身的性能,使得在两种系统共用一副天线时,在物理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的达到两种系统的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
图4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通过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可以是TD-SCDMA系统,第二系统可以是TD-LTE系统。获取第一系统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的第二射频参数的过程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1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计算获取方位角差;
本实施例中,计算获取方位角差的过程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3、计算获取下倾角差;
本实施例中,计算获取下倾角差的过程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4、判断方位角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
本实施例中,判断步骤302计算获取的方位角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305,若否,则进入步骤310。
步骤305、判断下倾角差是否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
本实施例中,判断步骤303计算获取的下倾角差是否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306,若否,则进入步骤308。
步骤306、采用第一方案为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
本实施例中,当满足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的方位角差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且下倾角差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可以为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组成的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该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同时支持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频段,并且支持独立调整系统独立电调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电子下倾角,本实施中的双系统包括TD-SCDMA系统、TD-LTE系统。
步骤307、采用第一方案对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方案确定双系统的射频配置参数,并根据射频配置参数对双系统进行射频优化的过程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8、采用第二方案为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
本实施例中,当满足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的方位角差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且下倾角差小于等于预设下倾角阈值,可以为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组成的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以使TD-SCDMA系统与TD-LTE系统共用电子下倾角,该双系统合路天线同时支持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频段,但不支持独立调整双系统合路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电子下倾角,本实施中的双系统包括TD-SCDMA系统、TD-LTE系统。
步骤309、采用第二方案对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二方案确定双系统的射频配置参数,并根据射频配置参数对双系统进行射频优化的过程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7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10、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独立架设天线,并分别采用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进行射频优化。
本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独立架设天线,并分别采用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进行射频优化的过程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8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实现对天线的充分利用,并将天线与射频配置参数确定方案相互结合,可以最大程度的达到两种系统的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
下面采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图1~图3中任一个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本发明射频优化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适用场景可以是,我国某地区TD-SCDMA网络经过2到3年的射频优化,网络状态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现从其中取出3个基站为例,这3个基站的工参配置如表3所示,表3为TD-SCDMA系统的工参配置表。
表3
Figure BDA0000456378830000181
Figure BDA0000456378830000191
其中,权值1的幅度相位配置如表4所示,表4为TD-SCDMA系统的A频段波束权值配置表。
表4
权值1 端口1 端口2 端口3 端口4
幅度 A11 A12 A13 A14
相位 Phi11 Phi12 Phi13 Phi14
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营商要对上述3个TD-SCDMA基站进行升级,在上述三个TD-SCDMA基站的基础上新增TD-LTE基站,升级后的双系统通信网络需要进行射频优化,如图5所示,具体的射频优化方法可以是:
S401、获取TD-SCDMA的3个基站的第一射频参数和TD-LTE的3个基站的第二射频参数;
本实施例中,TD-SCDMA的3个基站的第一射频参数可以从表1和表2中获取,这些参数是现网经过网规网优后得到的,目前的现网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而TD-LTE的3个基站是在TD-SCDMA的3个基站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因此TD-LTE的这3个基站的小区与TD-SCDMA的3个基站的小区是重叠的,TD-LTE的这3个基站也要经过网规网优,当TD-LTE的这3个基站到达预期的射频优化效果后获取当前状态对应的第二射频参数,该参数如表5所示,表5为TD-LTE系统的工参配置表。
表5
Figure BDA0000456378830000192
Figure BDA0000456378830000201
其中,权值2的幅度相位配置如表6所示,表6为TD-LTE系统的D频段波束权值配置表。
表6
权值2 端口1 端口2 端口3 端口4
幅度 A21 A22 A23 A24
相位 Phi21 Phi22 Phi23 Phi24
S402、计算方位角差;
本实施例中,根据表1和表3中方位角这一列中的数据,通过公式(1)分别计算TD-LTE基站的各小区与TD-SCDMA基站中对应小区的方位角差,例如,TD-LTE基站1中的1小区与TD-SCDMA基站1的1小区的方位角差为0度,TD-LTE基站2中的1小区与TD-SCDMA基站2的1小区的方位角差为20度,TD-LTE基站3中的1小区与TD-SCDMA基站3的1小区的方位角差为5度。
S403、计算下倾角差;
本实施例中,根据表1和表3中机械下倾角和电子下倾角这两列中的数据,通过公式(2)分别计算TD-LTE基站的各小区与TD-SCDMA基站中对应小区的下倾角差,例如,TD-LTE基站1中的1小区与TD-SCDMA基站1的1小区的下倾角差为5度,TD-LTE基站2中的1小区与TD-SCDMA基站2的1小区的下倾角差为2度,TD-LTE基站3中的1小区与TD-SCDMA基站3的1小区的下倾角差为1度。
S404、根据方位角差和下倾角差将小区进行分类;
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304和步骤305可以将上述9个小区分成3类,可以将预设方位角阈值定位30度,预设下倾角阈值为1度。分类的结果为:第一类,方位角差大于30度,包括基站3的2小区、3小区;第二类,方位角差小于等于30度,且下倾角差大于1度,包括基站1的1小区、2小区,基站2的1小区、3小区;第三类,方位角差小于等于30度,且下倾角差小于等于1度,包括基站1的3小区,基站2的2小区、基站3的1小区。
S405、属于第一类的小区独立架设天线,并分别采用各自的射频参数进行射频优化;
本实施例中,属于第一类的小区共有两个,这两个小区对应于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分别独立架设天线,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是现网中已存在的TD-SCDMA基站3的2小区、3小区的天线不变,而且已经根据表1和表2中的参数值进行了射频优化,新增加的TD-LTE基站3的2小区、3小区则独立架设另外的天线,该天线可以只支持TD-LTE系统建设的频段,并且根据表3和表4对新增加的小区进行射频优化。
S406、属于第二类的小区架设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采用第一方案确定双系统的射频配置参数,并根据射频配置参数对双系统进行射频优化;
本实施例中,属于第二类的小区共有四个,TD-SCDMA基站1的1小区和TD-LTE基站1的1小区共同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6中的第一方案确定这两个小区的射频配置参数,并根据射频配置参数对这两个小区进行射频优化。同样的,TD-SCDMA基站1的2小区和TD-LTE基站1的2小区、TD-SCDMA基站2的1小区和TD-LTE基站2的1小区、TD-SCDMA基站2的3小区和TD-LTE基站2的3小区也采用共同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并通过第一方案确定两个小区的射频配置参数的射频优化方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属于第二类的小区里,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类,一类是方位角差为0度的,一类是方位角差不为0度的,属于前者的小区有基站1的1小区、2小区,则TD-SCDMA基站1的1小区、2小区可以按照表1和表2中的波束权值进行射频优化,即这两个小区的波束权值即为A频段的权值1,而TD-LTE基站1的1小区、2小区可以按照表3和表4中的的波束权值进行射频优化,即这两个小区的波束权值即为D频段的权值2;属于后者的小区有基站2的1小区、3小区,其中,TD-SCDMA基站2的1小区的方位角比TD-LTE基站2的1小区的方位角大20度,已经根据表3将天线的方位角调整为40度,则TD-SCDMA基站2的1小区的波束权值是在表1中的权值1的基础上偏转正20度角后计算获取的权值3,具体的方法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6中波束权值的计算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TD-SCDMA基站2的3小区的方位角比TD-LTE基站2的3小区的方位角小20度,已经根据表3将天线的方位角调整为350度,则TD-SCDMA基站2的3小区的波束权值是在表1中的权值1的基础上偏转负20度角后计算获取的权值3,具体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S407、属于第三类的小区架设双系统合路天线,采用第二方案确定双系统的射频配置参数,并根据射频配置参数对双系统进行射频优化。
本实施例中,属于第三类的小区共有三个,TD-SCDMA基站1的3小区和TD-LTE基站1的3小区共同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7中的第二方案确定这两个小区的射频配置参数,并根据射频配置参数对这两个小区进行射频优化。同样的,TD-SCDMA基站2的2小区和TD-LTE基站2的2小区、TD-SCDMA基站3的1小区和TD-LTE基站3的1小区也采用共同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并通过第二方案确定两个小区的射频配置参数的射频优化方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属于第三类的小区里,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类,一类是方位角差为0度的,一类是方位角差不为0度的,属于前者的小区有基站1的3小区,则TD-SCDMA基站1的3小区可以按照表1和表2中的波束权值进行射频优化,即这个小区的波束权值即为A频段的权值1,而TD-LTE基站1的3小区可以按照表3和表4中的的波束权值进行射频优化,即这个小区的波束权值即为D频段的权值2;属于后者的小区有基站2的2小区,基站3的1小区,其中,TD-SCDMA基站2的2小区的方位角比TD-LTE基站2的2小区的方位角大20度,已经根据表3将天线的方位角调整为160度,则TD-SCDMA基站2的2小区的波束权值是在表1中的权值1的基础上偏转正20度角后计算获取的权值4,具体的方法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6中波束权值的计算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TD-SCDMA基站3的1小区的方位角比TD-LTE基站3的1小区的方位角小5度,已经根据表3将天线的方位角调整为40度,则TD-SCDMA基站3的1小区的波束权值是在表1中的权值1的基础上偏转负5度角后计算获取的权值4,具体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射频优化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1和射频优化模块12,其中,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射频优化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射频优化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在图6所示装置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射频优化模块12可以包括:方位角差计算子模块21、下倾角差计算子模块22以及参数确定子模块23,其中,方位角差计算子模块21,用于根据公式(1)计算获取方位角差;下倾角差计算子模块22,用于根据公式(2)计算获取下倾角差;参数确定子模块23,用于根据方位角差计算子模块21计算获取的所述方位角差和下倾角差计算子模块22计算获取的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或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射频优化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在图7所示装置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数确定子模块23可以包括:第一方案单元31和第二方案单元32,其中,第一方案单元31,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第二方案单元32,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或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射频优化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在图8所示装置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方案单元31可以包括:第一天线设置子单元311和第一参数优化子单元312,其中,第一天线设置子单元311,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第一参数优化子单元31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根据公式(3)计算获取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第二方案单元32,可以包括:第二天线设置子单元321和第二参数优化子单元322,其中,第二天线设置子单元321,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第二参数优化子单元32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将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第一天线设置子单元311,具体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第二天线设置子单元321,具体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以使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共用电子下倾角,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不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射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包括:
根据
A=|MA_A–MA_D|
计算获取方位角差,其中,A表示所述方位角差,MA_A表示所述第一方位角,MA_D表示所述第二方位角;
根据
B=|MT_A+ET_A–MT_D–ET_D|
计算获取下倾角差,其中,B表示所述下倾角差,MT_A表示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ET_A表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MT_D表示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ET_D表示所述第二电子下倾角;
根据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为2500兆赫兹~2690兆赫兹,所述根据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包括:
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或者,
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案,包括: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
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
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
根据
C=ET_D+MT_D–MT_A
计算获取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其中,C表示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案,包括: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且,
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
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包括:
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包括:
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以使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共用电子下倾角,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不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表示天线在所述第一系统支持的频段中的波束偏转调整能力。
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为1度。
10.一种射频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扇区中第一系统天线的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系统天线的第二射频参数,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包括第一方位角、第一机械下倾角、第一电子下倾角、第一波束权值以及第一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射频参数包括第二方位角、第二机械下倾角、第二电子下倾角、第二波束权值以及第二发射功率;
射频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参数和第二射频参数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双系统的射频优化效果达到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各自独立架设天线的情况下的射频优化效果,所述双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所述第二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优化模块,包括:
方位角差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
A=|MA_A–MA_D|
计算获取方位角差,其中,A表示所述方位角差,MA_A表示所述第一方位角,MA_D表示所述第二方位角;
下倾角差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
B=|MT_A+ET_A–MT_D–ET_D|
计算获取下倾角差,其中,B表示所述下倾角差,MT_A表示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ET_A表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MT_D表示所述第二机械下倾角,ET_D表示所述第二电子下倾角;
参数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方位角差计算子模块计算获取的所述方位角差和所述下倾角差计算子模块计算获取的所述下倾角差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为2500~2690兆赫兹,所述参数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方案单元,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一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第二方案单元,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采用第二方案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并对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进行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案单元,包括:
第一天线设置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
第一参数优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
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
根据
C=ET_D+MT_D–MT_A
计算获取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其中,C表示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案单元,包括:
第二天线设置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扇区中双系统天线的设置方式;
第二参数优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方位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方位角;
根据所述第一机械下倾角调整所述双系统天线的机械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电子下倾角确定为所述第一电子下倾角;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确定为所述第二发射功率;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波束权值的基础上偏转所述方位角差后计算获取的权值;
将所述双系统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系统的波束权值确定为所述第二波束权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设置子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大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独立电调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子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方位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且所述下倾角差小于等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则为所述双系统架设一副双系统合路天线,以使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共用电子下倾角,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同时支持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频段,并且不支持独立调整所述双系统合路天线的射频配置参数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的电子下倾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方位角阈值表示天线在所述第一系统支持的频段中的波束偏转调整能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下倾角阈值为1度。
CN201410015092.0A 2014-01-13 2014-01-13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731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5092.0A CN103731847B (zh) 2014-01-13 2014-01-13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5092.0A CN103731847B (zh) 2014-01-13 2014-01-13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1847A true CN103731847A (zh) 2014-04-16
CN103731847B CN103731847B (zh) 2017-04-19

Family

ID=5045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5092.0A Active CN103731847B (zh) 2014-01-13 2014-01-13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318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8039A (zh) * 2017-04-19 2018-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讯频段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3929B (zh) * 2010-11-26 2014-01-29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rcu控制电路的新型智能天线耦合校准网络
WO2011124180A2 (zh) * 2011-05-13 2011-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设备、基站系统和调整天线设备的方法
CN102931489B (zh) * 2012-10-29 2015-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调天线系统及电调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8039A (zh) * 2017-04-19 2018-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讯频段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38039B (zh) * 2017-04-19 2021-06-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讯频段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1847B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35669B1 (ko) 다수의 사용을 위한 모듈형 페이즈드 어레이 아키텍처의 동적 분할
CN103840262B (zh) 调节天线的方法、天线和基站控制中心
CN103765940B (zh) 扇区配置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5359424A (zh) 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下倾角选择
EP3120642A1 (en) Array antennas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rectional beams
CN107005292B (zh) 用于多天线系统的具有自适应端口到天线映射的波束成形配置
US20190150009A1 (en) Mechanism to Support RRM Measurement in New Radio Access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CN103178882A (zh) 一种3d mimo下倾角调整方法、装置及基站
EP3254383A1 (en) Utilization of antenna beam information
CN105322989A (zh) Mimo系统中的导频发送方法、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6332180A (zh)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139475A1 (zh) 融合组网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932750A (zh) 目标设备方位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004953B (zh) 一种控制波束稳定的方法及天线设备
CN104753578B (zh) 一种确定辅载波的波束赋形gob向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31847A (zh) 射频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8988913B (zh) 一种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及网络设备
Cho et al. IRS-aided energy efficient UAV communication
CN107947837A (zh) 一种波束分组扫描方法和装置
CN106211174A (zh) 一种天线系统以及天线系统调整方法
CN108987894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和天线装置
WO2015084350A1 (en) A method for ue-assisted antenna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CN10812374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收机及发射机
WO2018090342A1 (zh) 一种天线系统、一种虚拟天线端口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US11329385B2 (en) Tripod radiating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