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1286A - 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31286A CN103731286A CN201210387281.1A CN201210387281A CN103731286A CN 103731286 A CN103731286 A CN 103731286A CN 201210387281 A CN201210387281 A CN 201210387281A CN 103731286 A CN103731286 A CN 1037312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ggregation port
- port
- aggregation
- main system
-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为所述端内主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并根据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聚合链路组一端中的多个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ID分配存在的问题,具有能够实现统一分配聚合端口ID保证聚合端口ID唯一性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称链路聚合,它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间的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LACP)是一种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能够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通常LACP协议通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LACPDU)与对端进行信息交互。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ACPDU报文的部分格式,聚合端口ID(Port ID)由聚合端口优先级(Actor Port Priority)和聚合端口号(Actor Port)组成,高两字节是聚合端口优先级,低两字节是聚合端口号。
目前IEEE现有标准802.1AX链路聚合能够实现多条链路的保护,但仅限于支持的是一个系统上的端口聚合,因此仅能用于链路保护上,但是在网络边缘接口上若要对端内系统保护在采用当前的链路聚合技术中就无法实现。因此IEEE802.1工作组对一种分布式的链路聚合技术进行了立项,即由一个或多个端内系统组成一个逻辑端内系统来进行链路聚合,将多个端内系统上的多条链路聚合为一个聚合组中,从而实现了链路和端内系统的双冗余的网络互连保护。
在链路聚合技术中,关键的一个技术因素是聚合端口ID的分配,聚合端口ID的作用在于本端系统和对端系统进行协商时,根据两端系统中设备ID较优的一端的聚合端口ID的大小,来决定两端端口的状态。在LACP系统中,聚合端口ID由系统统一分配,每个物理端口有一个唯一不与其他聚合端口重复的ID,而在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中,由于在一个系统中可以存在两个或多个端内系统,为了保证聚合端口ID分配的统一性,需要一种方法能够实现端口的统一分配,保证聚合端口ID的唯一性,并需要和LACP协议相互兼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聚合端口ID分配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包括: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为所述端内主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并根据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端内从系统校验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是否有效,并将校验结果通知所述端内主系统。
优选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为所述端内主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多个端内系统进行协商确定所述端内主系统和所述端内从系统;或根据预先配置确定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
优选地,根据所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包括:所述端内主系统接收到所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所述端内主系统根据所述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所述端内主系统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发送给所述端内从系统。
优选地,在所述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端内从系统为其聚合端口分配的局部聚合端口ID的情况下,所述端内主系统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发送给所述端内从系统包括:建立所述聚合端口ID与所述局部聚合端口ID的对应关系;将所述聚合端口ID及所述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端内从系统。
优选地,根据所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端内主系统和所述端内从系统的中间链路(Intra-Portal Link,简称IPL)断开的情况下,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从系统,则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系统保留其聚合端口的聚合端口ID。
优选地,根据所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端内主系统和所述端内从系统的中间链路IPL断开的情况下,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主系统,则端内从系统重新协商出一个端内主系统为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系统重新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根据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端内主系统接收到所述端内从系统发送的端口移除请求,其中,所述端口移除请求中携带有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所述端内主系统根据所述端口移除请求将所述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回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包括: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包括: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端口优先级、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端内系统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通知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其他端内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包括分配模块,用于为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并根据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校验所述端内主系统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是否有效,并将校验结果通知所述端内主系统。
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端内主系统接收到所述端内从系统发送的端口移除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端口移除请求将所述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回收,其中,所述端口移除请求中携带有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包括端口ID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所述端口ID分配模块还用于根据聚合端口优先级、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用于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通知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中的其他端内系统。
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聚合链路组中分配聚合端口ID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能够实现统一分配保证聚合端口ID的唯一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ACPDU报文的部分格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7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端内系统聚合链路组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7b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为端内主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步骤S204,根据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由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统一分配聚合端口ID,实现了对聚合端口ID的统一分配,进而保证了聚合端口ID的唯一性。
在端内主系统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发送给端内从系统之后,优选地,端内从系统可以校验所接收到的聚合端口ID是否有效,并将校验结果通知端内主系统。通过上述步骤,端内从系统对聚合端口ID进行校验,避免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无效时该聚合端口无聚合端口ID可用以致无法通信的情况。
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的确定方式有很多种,优选地,可以是聚合链路组一端的多个端内系统进行协商确定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或者根据预先配置确定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确定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
端内主系统可以直接给所有端内系统分配聚合端口ID,也可以在接收到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之后,给发送请求的端内从系统分配聚合端口ID。优选地,可以在接收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之后,根据该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为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然后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发送给该端内从系统。这样,端内从系统可以在需要聚合端口ID的情况下,请求分配聚合端口ID,以避免浪费聚合端口ID资源。
在端内主系统接收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的情况下,优选地,该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中可以携带有端内从系统为其聚合端口分配的局部聚合端口ID,并且,优选地,可以建立聚合端口ID与局部聚合端口ID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聚合端口ID及所述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端内从系统。通过上述步骤,端内主系统建立了聚合端口ID和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之间的关联,在端内从系统有多个聚合端口需要聚合端口ID的情况下,端内子系统可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将接收到的聚合端口ID发送给相应的聚合端口。
在端内主系统分别为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如果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的中间链路IPL断开,那么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有很多种处理方式。优选地,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从系统,则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主系统保留其聚合端口的聚合端口ID,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从系统也保留其聚合端口ID。
方式二,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主系统,则端内从系统重新协商出一个端内主系统并为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重新分配聚合端口ID。
通过上述步骤,在遇到中间链路断开的情况下,端内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地处理,进而节省了链路资源。
在端内主系统分别为多个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优选地,该端内主系统接收到端内从系统发送的端口移除请求后,端内主系统将所述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回收,其中端口移除请求中携带有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达到有效利用有限的聚合端口ID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具体为: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包括: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端口优先级、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端内系统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通知聚合链路组一端的其他端内系统。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分配模块302。
分配模块302,用于为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并根据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304,用于校验端内主系统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是否有效,并将校验结果通知端内主系统。
优选地,处理模块304还用于在端内主系统接收到端内从系统发送的端口移除请求的情况下,根据端口移除请求将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回收,其中,端口移除请求中携带有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装置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相互组合完成相应的功能,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端口ID分配模块402。
端口ID分配模块402,用于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端口ID分配模块402还用于根据聚合端口优先级、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404,用于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通知聚合链路组一端中的其他端内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装置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方法相互组合完成相应的功能,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确定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
聚合链路组一端内各个端内系统进行主从端内系统协商,确定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具体的主端内从系统协商的方法是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504,端内主系统接收到端内从系统发送的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
在确定端内系统的主从之后,聚合端口ID统一由端内主系统分配。端内从系统发现聚合端口后,向端内主系统发送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在该请求报文中携带该端内从系统为该聚合端口分配的局部聚合端口ID。端内系统之间的通告协议可以通过特定的协议来实现信息的交互,该协议可以是分布式中继控制协议(Distributed Relay Control Protocol,简称DRCP)协议。端内系统及其所连接的其他端内系统情况的信息可以通过该协议报文携带在协议中。
步骤S506,端内主系统为端内从系统分配聚合端口ID。
端内主系统接收到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后,为端内从系统分配聚合端口ID,并保存该请求中携带的局部聚合端口ID和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的对应关系。如果请求中携带多个局部聚合端口ID,表示该端内从系统有多个聚合端口需要分配聚合端口ID,因此端内主系统应当根据局部聚合端口ID分配多个聚合端口ID给该端内从系统。
步骤S508,端内主系统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发送给端内从系统。
端内主系统通过聚合端口ID分配应答报文返回聚合端口ID给端内从系统,从而使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获取到聚合端口ID。
步骤S510,端内主系统处理端口移除请求。
当端内从系统上的聚合端口从聚合链路组中删除时,端内从系统需要通告端内主系统端口移除信息。端内主系统接收到端内从系统发送的端口移除请求后,由端内主系统回收该聚合端口ID,该回收的聚合端口ID可以选择为该端口保留而不会分配其他端口,也可以选择分配给其他端口。如果选择保留,则之前移除的聚合端口重新加入该聚合链路组时端内主系统重新分配聚合端口ID仍然可以是之前分配该端口使用过的聚合端口ID。
步骤S512,处理中间链路断开。
在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的中间链路断开的情况下,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从系统则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主系统保留其聚合端口的聚合端口ID,同时,端内主系统删除局部聚合端口ID和聚合端口ID的对应关系;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主系统,则端内从系统重新协商出一个端内主系统并为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重新分配聚合端口ID。
实施例六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2,各端内系统各自为其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相关技术中,聚合端口ID(Port ID)由聚合端口优先级(Actor Port Priority)和聚合端口号(Actor Port)组成,高两字节是聚合端口优先级,低两字节是聚合端口号。本实施例中,采用在聚合端口号中包含端内系统ID的方式保证端口号的唯一性。其中该端内系统ID是用3位bit表示,可以由管理员配置,也可以有系统其它标识生成。具体地说,用聚合端口号中的高位用来存放该聚合端口所在的端内系统的ID,该聚合端口号中的低位用来存放聚合端口号,这样把每个端内系统分配的聚合端口号限定在一个范围内,保证了聚合链路组内各个端内系统分配的端口号不会存在重复。
步骤S604,通知其他端内系统。
将所生成的聚合端口ID通知聚合链路组一端中的其他端内系统。
当端内系统与其他端内系统失去联系时,聚合端口ID恢复成默认状态。如果需要对聚合端口ID进行一定的排序,可以通过改变端口优先级实现端口的排序,也可以通过优先合理分配端内系统ID实现。
实施例七
图7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端内系统聚合链路组的系统结构框图,如图7a所示,聚合链路组一端由两个端内系统A和端内系统B组成,他们通过中间链路IPL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分布式聚合链路组的一端,同理,两个端内系统C和D构成聚合链路组的另一端。端内系统A通过端口PortA和端内系统C连接,端内系统A、C之间的链路是链路1;端内系统B通过端口PortB和端内系统D连接,端内系统B和D之间的链路是链路2。假定,在图7a中,通过配置或协商完成端内从系统的主从协商,其中端内系统A为端内主系统,端内系统B为端内从系统。
图7b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之三,如图7b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2,端内主系统为其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端内主系统A给本端内系统加入聚合组的端口PortA分配一个聚合端口ID。该实例中假定聚合端口号为1,则保存的端口信息如下:
步骤S704,端内主系统接收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
端内从系统的端口PortB加入聚合链路组,端内从系统向端内主系统发起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例如下图的类型长度值TLV格式:
当该端内从系统同时有多个聚合端口请求端内主系统分配聚合端口ID时,可以在请求报文中携带一个值为0的聚合端口ID和多个局部聚合端口ID。
步骤S706,端内主系统为端内从系统分配聚合端口ID。
端内主系统接收到聚合端口ID分配请求后,进行聚合端口ID分配检查,若端内主系统检查无可用聚合端口ID分配,则返回应答报文中包含的聚合端口ID标识为0;否则,给该端内系统分配可用聚合端口ID。
步骤S708,端内主系统向端内从系统发送聚合端口分配应答报文。
假定端内主系统分配的端口号为2,端内主系统发送应答报文给端内从系统的报文的格式如下:
如果同时分配多个聚合端口ID给该端内从系统,则可以在应答报文中携带多个聚合端口ID和局部聚合端口ID的组合。成功分配聚合端口ID后,端内主系统保存该端口信息:
步骤S710,端内从系统进行校验。
端内从系统接收到应答报文后,获取分配的聚合端口ID并进行有效性校验。如果应答报文中新分配的聚合端口ID和该端内从系统现有保存的其他端口的聚合端口ID有重复,则为无效分配;否则为有效分配。
步骤S712,端内从系统向端内主系统发送校验结果。
端内从系统检查聚合端口ID分配有效,则向端内主系统发送确认报文,并保存端口分配信息:
端内从系统检查聚合端口ID无效的情况下,则重新向端内主系统发送错误指示报文,报文需要携带所有存在重复ID的聚合端口信息,具体格式如下:
端内主系统收到错误指示报文后,重新分配聚合端口ID,执行步骤S706。
步骤S714,处理中间链路断开。
当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之间的中间链路IPL断开,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从系统则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主系统保留其聚合端口的聚合端口ID,同时,端内主系统删除相应的局部聚合端口ID和聚合端口ID的对应关系;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主系统,则端内从系统重新协商出一个端内主系统并为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重新分配聚合端口ID。
实施例八
本实施的系统结构框图如图7a所示,聚合链路组一端的逻辑端内系统是由两个端内系统A和B组成,端内系统A和端内系统B无主从区分,且端内系统A和端内系统B的端内系统ID已经预先分配或协商。这里假设端内系统A的端内系统ID是0,端内系统B的端内系统ID是1。端内系统A和端内系统B通过中间链路IPL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分布式聚合链路组的一端,同理,两个端内系统C和D构成聚合链路组的另一端。端内系统A通过端口PortA和端内系统C连接,端内系统A、C之间的链路是链路1;端内系统B通过端口Port B和端内系统D连接,端内系统B和D之间的链路是链路2。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之四,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2,端内系统A为其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端内系统A给本端内系统加入聚合组的Port A分配聚合端口ID,分配聚合端口ID信息如下:
其中,聚合端口ID由聚合端口优先级、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组成。其中,原聚合端口号的高3位为端内系统ID,即表中的0,低13位为聚合端口号,即表中的PortA。
步骤S804,端内系统A向其他端内系统通告分配信息。
端内系统A向端内系统B通告聚合端口ID分配信息,例如下图的TLV格式:
当端内系统A同时向其他端内系统通告多个聚合端口ID时,可以在报文中同时携带多个聚合端口ID。
步骤S806,端内系统B为本端内系统分配聚合端口ID。
端内系统B给本端内系统加入聚合组的Port B分配聚合端口ID,分配聚合端口ID信息如下:
聚合端口ID的具体组成同步骤S80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808,端内系统B向端内系统A通知分配信息。
端内系统B向端内系统A通告聚合端口分配信息,通知报文如下图的TLV格式:
当该端内系统同时向其他端内系统通告多个聚合端口ID时,可以在报文中同时携带多个聚合端口ID。
步骤S810,中间链路断开的处理。
当端内系统A和端内系统B中间链路IPL断开,则仍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系统保留自己的端内系统ID不变,从聚合链路组中隔离出去的端内系统改变本端内系统ID为默认值0,并为其端内系统上的聚合端口重新分配端口ID。
以上两个实施实例列举了一个聚合链路组内两个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ID分配处理流程,对于三端内系统及以上多端内系统的处理流程和两端内系统一致,可以参考两端内系统实例处理流程。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端内系统协商方式或端内系统固定分配策略实现对聚合端口的统一分配,保证了聚合端口ID的唯一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为所述端内主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并根据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端内从系统校验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是否有效,并将校验结果通知所述端内主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为所述端内主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多个端内系统进行协商确定所述端内主系统和所述端内从系统;或
根据预先配置确定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和端内从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包括:
所述端内主系统接收到所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
所述端内主系统根据所述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所述端内主系统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发送给所述端内从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端内从系统为其聚合端口分配的局部聚合端口ID的情况下,所述端内主系统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发送给所述端内从系统包括:
建立所述聚合端口ID与所述局部聚合端口ID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聚合端口ID及所述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端内从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端内主系统和所述端内从系统的中间链路IPL断开的情况下,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从系统,则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系统保留其聚合端口的聚合端口ID。
7.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根据所述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端内主系统和所述端内从系统的中间链路IPL断开的情况下,如果隔离出去的是端内主系统,则端内从系统重新协商出一个端内主系统为处于聚合状态的端内系统重新分配聚合端口ID。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端内主系统接收到所述端内从系统发送的端口移除请求,其中,所述端口移除请求中携带有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
所述端内主系统根据所述端口移除请求将所述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回收。
9.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包括:
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端口优先级、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根据其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端内系统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通知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其他端内系统。
12.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为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主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并根据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从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请求为所述端内从系统的相应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校验所述端内主系统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是否有效,并将校验结果通知所述端内主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端内主系统接收到所述端内从系统发送的端口移除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端口移除请求将所述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回收,其中,所述端口移除请求中携带有待移除的聚合端口ID。
15.一种聚合端口ID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口ID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聚合链路组一端的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ID分配模块还用于根据聚合端口优先级、端内系统ID和聚合端口号为所述端内系统的聚合端口分配聚合端口ID。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分配的聚合端口ID通知所述聚合链路组一端中的其他端内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87281.1A CN103731286A (zh) | 2012-10-12 | 2012-10-12 | 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 |
EP13844911.1A EP2908486B1 (en) | 2012-10-12 | 2013-08-30 | Aggregation port id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PCT/CN2013/082699 WO2014056367A1 (zh) | 2012-10-12 | 2013-08-30 | 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87281.1A CN103731286A (zh) | 2012-10-12 | 2012-10-12 | 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31286A true CN103731286A (zh) | 2014-04-16 |
Family
ID=50455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87281.1A Pending CN103731286A (zh) | 2012-10-12 | 2012-10-12 | 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908486B1 (zh) |
CN (1) | CN103731286A (zh) |
WO (1) | WO2014056367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47384A (zh) * | 2017-08-21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接口链路标识分配方法以及装置 |
CN108737189A (zh) * | 2018-05-25 | 2018-11-0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Dr设备角色更新方法及装置 |
CN109088819A (zh) * | 2018-07-25 | 2018-12-2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交换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618015A (zh) * | 2018-11-19 | 2019-04-12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数据中心的去堆叠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9728972A (zh) * | 2018-12-14 | 2019-05-07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12087378A (zh) * | 2020-08-18 | 2020-12-15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ACP forceup功能的实现方法、设备及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59348B (zh) * | 2017-05-24 | 2020-05-1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1181866B (zh) * | 2019-12-21 | 2023-06-30 | 武汉迈威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端口隔离的端口汇聚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2459A (zh) * | 2008-03-24 | 2008-08-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置链路端口的协议状态的方法及其监控方法 |
US20100329147A1 (en) * | 2009-06-30 | 2010-12-30 | Nam Scott K | Inter-node link aggre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2011130155A (ja) * | 2009-12-17 | 2011-06-30 | Hitachi Cable Ltd | スイッチングハブ、ラインカード、及びフレーム中継方法 |
US20120033541A1 (en) * | 2010-08-04 | 2012-02-09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in a multi-chassis domai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09160A1 (fr) * | 2006-06-30 | 2008-01-24 | Zte Corporation | Procédé de configuration d'accès pour l'ajout de liens et systèmes d'ajout de liens |
US8401026B2 (en) * | 2009-05-18 | 2013-03-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chieving about an equal number of active links across chassis in a virtual port-channel environment |
CN102404102B (zh) * | 2011-11-16 | 2017-07-21 |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同步以太网的方法和设备 |
-
2012
- 2012-10-12 CN CN201210387281.1A patent/CN103731286A/zh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8-30 WO PCT/CN2013/082699 patent/WO201405636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8-30 EP EP13844911.1A patent/EP2908486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2459A (zh) * | 2008-03-24 | 2008-08-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置链路端口的协议状态的方法及其监控方法 |
US20100329147A1 (en) * | 2009-06-30 | 2010-12-30 | Nam Scott K | Inter-node link aggre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2011130155A (ja) * | 2009-12-17 | 2011-06-30 | Hitachi Cable Ltd | スイッチングハブ、ラインカード、及びフレーム中継方法 |
US20120033541A1 (en) * | 2010-08-04 | 2012-02-09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in a multi-chassis domain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RICK VAN"T SPIJKER: "Multiple Systems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IEEE DRAFT》 *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47384A (zh) * | 2017-08-21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接口链路标识分配方法以及装置 |
CN107547384B (zh) * | 2017-08-21 | 2021-07-0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接口链路标识分配方法以及装置 |
CN108737189A (zh) * | 2018-05-25 | 2018-11-0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Dr设备角色更新方法及装置 |
CN109088819A (zh) * | 2018-07-25 | 2018-12-2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交换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618015A (zh) * | 2018-11-19 | 2019-04-12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数据中心的去堆叠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9618015B (zh) * | 2018-11-19 | 2022-01-11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数据中心的去堆叠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9728972A (zh) * | 2018-12-14 | 2019-05-07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9728972B (zh) * | 2018-12-14 | 2021-07-23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12087378A (zh) * | 2020-08-18 | 2020-12-15 |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ACP forceup功能的实现方法、设备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56367A1 (zh) | 2014-04-17 |
EP2908486A4 (en) | 2015-11-04 |
EP2908486B1 (en) | 2018-05-02 |
EP2908486A1 (en) | 2015-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31286A (zh) | 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7231221B (zh) | 数据中心间的业务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9282058B2 (en) | Flexible stacking port | |
CN102025616B (zh) | 一种实现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装置及交换机 | |
EP3016316B1 (en) | Network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7518983B2 (en) | Proxy response apparatus | |
JP5381998B2 (ja) | クラスタ制御システム、クラス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4604193A (zh) | 具有虚拟设备环境功能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自动管理 | |
US20070230415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luster management using a common configuration file | |
US10666049B2 (en) | Power-over-ethernet power method and system | |
CN102025630A (zh) | 负载均衡方法及负载均衡系统 | |
CN102724030A (zh) | 一种高可靠性的堆叠系统 | |
CN109040184B (zh) | 一种主节点的选举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7689878A (zh) | 基于命名调度的tcp长连接负载均衡系统 | |
CN112217847A (zh) | 微服务平台及其实现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9729454B2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balancing diameter message traffic received over long-lived diameter connections | |
CN110290009B (zh) |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234305A (zh) | 一种跨机框链路冗余保护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 |
CN102231126B (zh) | 一种实现多核处理器中核间备份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9347743B (zh) | 一种专线通信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 |
EP3232617A1 (en) |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nodes | |
CN105490955A (zh) | 一种流量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911477B (zh)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5701040A (zh) | Dbng-cp的备份方法及装置 | |
CN111447126A (zh) | 以太网总线通讯方法、装置、机器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