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1220A -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及其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及其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1220A
CN103731220A CN201310754457.7A CN201310754457A CN103731220A CN 103731220 A CN103731220 A CN 103731220A CN 201310754457 A CN201310754457 A CN 201310754457A CN 103731220 A CN103731220 A CN 103731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arm
frequency
module
tele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44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1220B (zh
Inventor
范须纯
杨俊勇
刘应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r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R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R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R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44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31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31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1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1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1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及其接收方法,涉及无线电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天线A、射频前端、A/D转换器、DDC控制器、CPLD、ARM系统板、无线传输模块和电源系统,所述天线A、射频前端、A/D转换器、DDC控制器、CPLD、ARM系统板和无线传输模块依次电通信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电通信连接有天线B;所述天线A、射频前端、A/D转换器、DDC控制器、CPLD、ARM系统板和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电源系统电连接。本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对实时多任务具有较强的支持和处理能力,并且响应时间短,能够存储无线电数字信号,并且还具有可扩展的处理器结,可以嵌入扩展各种功能的嵌入式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及其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及其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是无线电检测最为重要的系统,现有的无线电检测系统在接收机或接收系统上存在诸多的问题。一、对实时多任务的无线电信号检测或接收的支持能力较差,甚至不能完成多任务的操作,并且中断操作的响应时间短;二、传统的无线电检测接收系统中没有数据存储区域,无法存储无线电数字信息,往往导致其处理能力较差;三、传统的接收系统没有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无法扩展嵌入式系统,也就无法进行后续的系统更新或添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该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对实时多任务具有较强的支持和处理能力,并且响应时间短,能够存储无线电数字信号,并且还具有可扩展的处理器结,可以嵌入扩展各种功能的嵌入式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包括天线A、射频前端、A/D转换器、DDC控制器、CPLD、ARM系统板、无线传输模块和电源系统,所述天线A、射频前端、A/D转换器、DDC控制器、CPLD、ARM系统板和无线传输模块依次电通信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电通信连接有天线B;所述天线A、射频前端、A/D转换器、DDC控制器、CPLD、ARM系统板和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电源系统电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电源系统包括开关电源和DC/DC。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的射频前端结构技术方案是:所述射频前端包括有RF输入模块、预选器、混频器A、混频器B、调整器、一本振模块、二本振模块、10M晶体、中频滤波模块、ADC时钟、采样时钟输出模块和中频输出模块;所述RF输入模块、预选器、混频器A、混频器B、中频滤波模块和中频输出模块依次电通信连接;所述一本振模块与混频器A电通信连接,所述二本振模块与混频器B电通信连接,并且一本振模块与二本振模块电通信连接;所述一本振模块、10M晶体、ADC时钟和采样时钟输出模块依次电通信连接。
本发明优选接收的无线电信号频率为:所述天线A接收20MHz~3GHz的无线电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A/D转换器、DDC控制器、CPLD分别通过PCI接口与ARM系统板电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ARM系统板与无线传输模块通过LAN接口电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系统与射频前端采用J30-15ZKWP接口电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中频输出模块、采样时钟输出模块分别与A/D转换器采用SMA-K接口电通信连接。
一种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方法,其接收方法如下:
接收信号:天线A接收20MHz~3GHz频率区间的无线电信号;
处理信号:20MHz~3GHz频率区间的无线电信号经过射频前端处理至60MHz的中频信号;
模数转换过程:60MHz的中频信号经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并将60MHz的中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变频过程:经过模数转换过程转换后的数字信号经过DDC控制器进行变频和滤波处理;
缓存信号:将经过变频和滤波处理的数字信号存储至CPLD中;
无线通信传输:数字信号通过ARM系统板进行通信协议处理,ARM系统板进行配置并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无线传输模块中,然后经过天线B传输该数字信号。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对实时多任务具有较强的支持和处理能力,并且响应时间短,能够存储无线电数字信号,并且还具有可扩展的处理器结,可以嵌入扩展各种功能的嵌入式系统。
(2)本发明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完成多种任务,并且中断响应时间短,从而使执行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3)本发明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这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趋于模块化,而为了避免软件模块之间出现错误的交叉作用,需要设计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利于软件诊断。
(4)本发明采用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能最迅速地嵌入满足应用的最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
(5)本发明的嵌入式处理器功耗低,尤其是用于便携式及移动无线电监测设备,依靠电池供电的无线电监测设备将更为优越,功耗只有mW甚至μW级,提升了无线电监测设备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射频前端的原理结构框图;
图3为中频处理系统的原理结构框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天线A,2-射频前端,3-A/D转换器,4-DDC控制器,5-CPLD,6-ARM系统板,7-无线传输模块,8-天线B,21-RF输入模块,22-预选器,23-混频器A,24-混频器B,25-调整器,26-10M晶体,27-一本振模块,28-二本振模块,29-中频滤波模块,30-ADC时钟,31-采样时钟输出模块,32-中频输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包括天线A1、射频前端2、A/D转换器3、DDC控制器4、CPLD5、ARM系统板6、无线传输模块7和电源系统,天线A1、射频前端2、A/D转换器3、DDC控制器4、CPLD5、ARM系统板6和无线传输模块7依次电通信连接;无线传输模块7电通信连接有天线B8;天线A1、射频前端2、A/D转换器3、DDC控制器4、CPLD5、ARM系统板6和无线传输模块7分别与电源系统电连接。CPLD就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该器件为现有技术中的成熟元器件产品。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A/D转换器3、DDC控制器4、CPLD5、ARM系统板6共同组成中频处理系统,其中频处理系统工作原理:中频信号经过A/D转换器3的模数转换,进入DDC控制器进行变频和滤波处理,通过CPLD把来自DDC控制器内部芯片的数据缓存到SRAM(即ARM系统板6内部的控制元器件)中并负责与ARM系统板6之间的通信协议,包括通过ARM总线对DDC控制器内部芯片进行配置,以及ARM总线通过CPLD读取缓存到SRAM中的数据。中频处理系统一方面完成对A/D后的离散信号的数字下变频和滤波等处理,并缓存数据到SRAM中;另一方面对嵌入式计算平台(ARM系统板)提供总线接口,以实现数据传入到ARM系统中。其中A/D、DDC、CPLD采用了同一时钟频率,以使整个中频处理模块各器件间的数据流兼容,协同工作。A/D、DDC、CPLD独立供电,以减小彼此间的高频干扰。
ARM系统板工作原理如下:
ARM系统板是个计算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初始化各个接口以及加载设备驱动,提供应用程序运行环境,实现多任务调度。ARM系统板采用TI公司3730(ARM+DSP),只是该板的以太网控制器LAN9220更改为LAN9215,其目的是增加一个LAN口,为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接口。
本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20MHz到3GHz的信号经便携式单通道天线A1通过预选器和前置放大器,或在高信号电平时通过衰减器传到中频处理系统,随后60MHz的中频信号经A/D进行模数转换,中频频谱通过数字下变频器(DDC)、数字带通滤波器和FFT阶段进行计算,带通滤波器的带宽在1KHz到5MHz范围内选择,在中频频谱通过平均、最小保持、最大保持处理后采样函数确定并权衡电平绝对值,然后测量电平通过LAN接口输出。对于模拟信号的解调,复基带数据在经过带通滤波器后将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进行处理,然后通过AM、FM、USB、LSB、CW解调阶段进行处理,数据信号的复基数据(I/O数据)在AGC阶段之后直接输出用于将来的处理。当设备工作在监测状态时,监测通道可以进行设置,用于信号的搜索、分析、记录和参数测量。
如图1所示,电源系统包括开关电源和DC/DC。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射频前端2包括有RF输入模块21、预选器22、混频器A23、混频器B24、调整器25、一本振模块27、二本振模块28、10M晶体26、中频滤波模块29、ADC时钟30、采样时钟输出模块31和中频输出模块32;RF输入模块21、预选器22、混频器A23、混频器B24、中频滤波模块29和中频输出模块32依次电通信连接;一本振模块27与混频器A23电通信连接,二本振模块28与混频器B24电通信连接,并且一本振模块27与二本振模块28电通信连接;一本振模块27、10M晶体26、ADC时钟30和采样时钟输出模块31依次电通信连接。
射频前端接收组件工作原理:便携式单通道射频模块主要完成20MHz~3G射频信号到60MHz中频信号的下变频功能,射频信号先经由预选器,信号经过二级或三级混频电路变为60MHz中频信号,经过调理和滤波后输出。另外,本模块还可以产生ADC采样所使用的60MHz时钟。本振和采样时钟信号均通过内部的10MHz参考信号锁相产生。调整电路主要是对中频信号和电源作分级处理,既减小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保证各部分能更好的工作。
射频接收模块电源要求:+12V/1A正公差电源(供电额定电压的100%~110%)
在实际使用时,本实施例的天线A1优选接收20MHz~3GHz频率的无线电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A/D转换器3、DDC控制器4、CPLD5分别通过PCI接口与ARM系统板6电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ARM系统板6与无线传输模块7通过LAN接口电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源系统与射频前端2采用J30-15ZKWP接口电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频输出模块32、采样时钟输出模块31分别与A/D转换器3采用SMA-K接口电通信连接。
一种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方法,其接收方法如下:
接收信号:天线A1接收20MHz~3GHz频率区间的无线电信号;
处理信号:20MHz~3GHz频率区间的无线电信号经过射频前端2处理至60MHz的中频信号;
模数转换过程:60MHz的中频信号经A/D转换器3进行模数转换,并将60MHz的中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变频过程:经过模数转换过程转换后的数字信号经过DDC控制器4进行变频和滤波处理;
缓存信号:将经过变频和滤波处理的数字信号存储至CPLD5中;
无线通信传输:数字信号通过ARM系统板6进行通信协议处理,ARM系统板6进行配置并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无线传输模块7中,然后经过天线B8传输该数字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A(1)、射频前端(2)、A/D转换器(3)、DDC控制器(4)、CPLD(5)、ARM系统板(6)、无线传输模块(7)和电源系统,所述天线A(1)、射频前端(2)、A/D转换器(3)、DDC控制器(4)、CPLD(5)、ARM系统板(6)和无线传输模块(7)依次电通信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7)电通信连接有天线B(8);所述天线A(1)、射频前端(2)、A/D转换器(3)、DDC控制器(4)、CPLD(5)、ARM系统板(6)和无线传输模块(7)分别与电源系统电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包括开关电源和DC/DC。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前端(2)包括有RF输入模块(21)、预选器(22)、混频器A(23)、混频器B(24)、调整器(25)、一本振模块(27)、二本振模块(28)、10M晶体(26)、中频滤波模块(29)、ADC时钟(30)、采样时钟输出模块(31)和中频输出模块(32);所述RF输入模块(21)、预选器(22)、混频器A(23)、混频器B(24)、中频滤波模块(29)和中频输出模块(32)依次电通信连接;所述一本振模块(27)与混频器A(23)电通信连接,所述二本振模块(28)与混频器B(24)电通信连接,并且一本振模块(27)与二本振模块(28)电通信连接;所述一本振模块(27)、10M晶体(26)、ADC时钟(30)和采样时钟输出模块(31)依次电通信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A(1)接收20MHz~3GHz的无线电信号。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器(3)、DDC控制器(4)、CPLD(5)分别通过PCI接口与ARM系统板(6)电通信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RM系统板(6)与无线传输模块(7)通过LAN接口电通信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与射频前端(2)采用J30-15ZKWP接口电通信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输出模块(32)、采样时钟输出模块(31)分别与A/D转换器(3)采用SMA-K接口电通信连接。
9.一种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接收方法如下:
接收信号:天线A(1)接收20MHz~3GHz频率区间的无线电信号;
处理信号:20MHz~3GHz频率区间的无线电信号经过射频前端(2)处理至60MHz的中频信号;
模数转换过程:60MHz的中频信号经A/D转换器(3)进行模数转换,并将60MHz的中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变频过程:经过模数转换过程转换后的数字信号经过DDC控制器(4)进行变频和滤波处理;
缓存信号:将经过变频和滤波处理的数字信号存储至CPLD(5)中;
无线通信传输:数字信号通过ARM系统板(6)进行通信协议处理,ARM系统板(6)进行配置并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无线传输模块(7)中,然后经过天线B(8)传输该数字信号。
CN201310754457.7A 2013-12-31 2013-12-31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Active CN103731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4457.7A CN103731220B (zh) 2013-12-31 2013-12-31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4457.7A CN103731220B (zh) 2013-12-31 2013-12-31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1220A true CN103731220A (zh) 2014-04-16
CN103731220B CN103731220B (zh) 2016-09-14

Family

ID=50455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4457.7A Active CN103731220B (zh) 2013-12-31 2013-12-31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3122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1382A (zh) * 2015-08-18 2015-12-09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手持数字监测测向设备
CN105938191A (zh) * 2016-06-27 2016-09-14 芜湖航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雷达发射射频组件功能测试仪装置
CN106411339A (zh) * 2016-04-07 2017-02-15 成都华日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直接频率变换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CN106774106A (zh) * 2016-11-22 2017-05-31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嵌入式卫星测控平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3422B2 (en) * 2001-09-14 2009-08-11 Sirf Technology Holdings, Inc.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for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CN101958039A (zh) * 2010-09-10 2011-01-26 天津理工大学 基于arm芯片的具有报警功能的gprs监控终端
CN202513937U (zh) * 2012-04-05 2012-10-31 西安烽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短波电台的信号处理装置
CN202565254U (zh) * 2012-05-22 2012-11-28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低功耗、高相位噪声指标超短波接收机第二本振电路
CN203722645U (zh) * 2013-12-31 2014-07-16 成都华日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3422B2 (en) * 2001-09-14 2009-08-11 Sirf Technology Holdings, Inc.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for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CN101958039A (zh) * 2010-09-10 2011-01-26 天津理工大学 基于arm芯片的具有报警功能的gprs监控终端
CN202513937U (zh) * 2012-04-05 2012-10-31 西安烽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短波电台的信号处理装置
CN202565254U (zh) * 2012-05-22 2012-11-28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低功耗、高相位噪声指标超短波接收机第二本振电路
CN203722645U (zh) * 2013-12-31 2014-07-16 成都华日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1382A (zh) * 2015-08-18 2015-12-09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手持数字监测测向设备
CN106411339A (zh) * 2016-04-07 2017-02-15 成都华日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直接频率变换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CN105938191A (zh) * 2016-06-27 2016-09-14 芜湖航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雷达发射射频组件功能测试仪装置
CN106774106A (zh) * 2016-11-22 2017-05-31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嵌入式卫星测控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1220B (zh) 201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3100B (zh) 多频段天线自动调谐阻抗匹配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448728B (zh) 基于ima架构的机载综合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3731220A (zh)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及其接收方法
CN203608193U (zh) 一种基于射频数字化的手持短波电台
CN203722645U (zh) 基于arm技术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CN113541823A (zh) Cni综合检测仪通用硬件处理平台
CN215222249U (zh) 一种多模智能对讲机
CN106411339B (zh) 基于直接频率变换的无线电监测接收系统
CN103684330A (zh) 一种可同时用于无线接收机和发射机的中频滤波器
CN105242290A (zh) 一种北斗小型化收发机
CN202679376U (zh) 干扰信号检测系统及天线
CN215912118U (zh) 一种一体式物联网感知装备自动测试系统
CN203643599U (zh) 一种二次雷达高中频数字接收机
CN203377904U (zh) 基于omap芯片和以太网总线的短波信道调制解调模块
CN203133921U (zh) 超高频电子标签射频电路
CN203632772U (zh) 一种数字电视选频移频覆盖系统
CN214252425U (zh) 一种基于手持式电磁频谱监测设备的数据处理系统
CN103428136A (zh) 基于omap芯片和以太网总线的短波信道调制解调模块
CN110068801B (zh) 一种基于fpga的短波数字接收机
CN204596129U (zh) 用于国网ii型集中器的小型化高速数传通讯模块
CN103441776A (zh) 无线收发器及其逻辑控制方法
CN104734736B (zh) 一种采用自适应滤波器消除开关电源开关噪声的实现方法
CN205105215U (zh) 一种直升机卫星通信前向链路旋翼遮挡信号检测装置
CN211791487U (zh) 广播频谱扫描接收机
CN204156873U (zh) 短波信号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45 No. 130 Wuxing Fourth Road, Wuhou New Town Management Committe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Huar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Sichuan city of Chengdu Province east three road Wuhou District Wuke 6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HUAR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