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2973A - 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22973A
CN103722973A CN201410014729.4A CN201410014729A CN103722973A CN 103722973 A CN103722973 A CN 103722973A CN 201410014729 A CN201410014729 A CN 201410014729A CN 103722973 A CN103722973 A CN 103722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cut
carved
layer
wor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47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22973B (zh
Inventor
杜景斌
杜小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147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22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22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2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22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2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包括步骤:将待剪刻宣纸每隔四张擦滑石粉,之后在水温5°C至40°C浸泡30分钟;将浸泡后的待剪刻宣纸用毛巾或吸水巾或脱脂棉吸干其水分,再用干纸除湿,之后用擀面杖擀层纸,将其逐张分开制成展平的待剪刻图纸;将待剪刻图纸与料纸同时叠落置于由秸秆碳、蜂蜡、松石蜡构成的刻盘之上;使用至少两把或两把以上的锐角大于0.1度小于45度的刻具实施刻盘上叠纸的剪刻;将剪刻后的叠纸分张为单张剪纸;将分张后的剪纸按每张剪纸的重量比进行套色处理;将着色剪纸喷胶,其后进行干燥处理;将干燥后的剪纸分片、段,再按层次叠加置于整版铺面层上;对铺面层上的片、段、层剪纸烫印制成装裱前的剪纸成品。

Description

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纸作品制作工艺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剪纸作品,顾名思义是作品的势态、造型应至少具有凸凹感或二维至三维几何形状的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在制作剪纸产品的过程中将多层纸叠摞在一起剪刻,待依样刻(剪)出来的图纸出品后将各层其对应的图案再以胶粘方式粘接在一起形成立体图案。如此案例在国际专利分类的B44C5/00及其下位的分类领域中公告或公开了多篇的专利文献。例如,公开号CN10184810A公开了“剪纸造型的方法及模板”的文献,其主要特点是将制作好的剪纸造型模板放在色彩丰富的图片上移动,通过模板造型与图片色彩的配合,可以得变幻莫测、独具神韵的剪纸造型。公告号CN202826926U公告了“一种立体剪纸工艺品”的文献,其主要特点是本体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剪纸单体依次沿一侧边粘贴而成,各剪纸单体以其粘贴边为轴相互分开,形成一独立放置、各剪纸单体向多个方向伸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剪纸工艺品。公布号CN101734086A公布了“一种立体剪纸画的制作方法”的文献,其主要特点是在电脑里作好剪纸图形作为基图,将需要剪切部分的整体尺寸按照所需立体效果的要求逐步变化制作一连串相似或基本相似图形,将图形信息转换成程序控制等离子切割机或激光切割机上剪切剪纸,为了不让大光强将纸张烧毁,要用水浸泡纸后剪切;并用特定的丝网板涮浆糊。将与基图剪纸被剪部分尺寸变化的第一张相似剪纸纸张外边与基图剪纸纸张外边对齐正面压在基图剪纸的涂浆糊面上,再用丝网板压住继续刷浆糊,以此类推将所有相似剪纸按照同样方法以被剪切尺寸逐渐递变的顺序裱贴,反复多次裱贴即成立体层剪纸。公开号CN1236716A公开了“一种立体剪纸画的制作方法”的文献,其主要特点是包括图形分解编号、制作纸版图样,并在每个制版图样上粘贴同样形状的海绵或泡沫材料,并在其上剪刻出凸凹形后,用宣纸或绒纸包裹起来,形成立体状图形骨架,然后,再用绒纸裁剪出分解图形图样,并在其上进行批毛、阴阳刻处理,最后将其所有立体状分解图形按原图粘贴起来即形成立体剪纸画。公告号CN201456908U公告了“一种具有写实效果的多层剪纸”的文献,其主要特点是包括底板和远景层、中景层、辅助层、近景层四层剪贴层;底板采用优质纸张,底板正面具有所需要的画面底色;远景层、中景层、辅助层、近景层每一层正面均具有所需要的镂空结构和画面颜色;每一层的镂空结构和画面颜色均有区别;从远景层、中景层、辅助层、到近景层,依此往上叠,离底板越远,镂空处越大、越多;底板、远景层、中景层、辅助层、近景层之间通过粘结物依此粘结合成。以上所例基本上披露了传统或当今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全貌。
然而,作为剪纸文化的传承人,笔者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发现:尽管剪纸文化及制作手段不断地从剪纸文化的发源地或传承散发地以产品、作品、展品的多样形式向外展现着它的美感、述说着它的故事。但是,仔细研读剪纸文化,尤其是研究、制作剪纸作品,以上“全貌”所列举的特点、具体的实施方式存在着技术上仍需改进甚至是摒弃的内容。
例如,“通过模板造型与图片色彩的配合,可以得变幻莫测、独具神韵的剪纸造型”基本上代表了模板与图片色彩结合的制作模式,在观赏其作品时需要将事先做好的模板在来源于各种现成彩图上移动。显然,在显示其作品效果前模板与彩图是分别制作的。随机性大不利于普惠效应。
又例如,“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剪纸单体依次沿一侧边粘贴而成,各剪纸单体以其粘贴边为轴相互分开,形成一独立放置、各剪纸单体向多个方向伸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剪纸工艺品”基本上代表了剪纸单体的连接方式。其存在的问题是以粘贴边为轴相互分开的各剪纸单体必须要事先制作,再以各周边粘接形成一骨架,沿骨架轴测方向向外伸展形成立体作品。这一过程仍然是先制作剪纸单体再彼彼沾边结合,制作工艺繁琐、对剪纸的材质要求高、废品率大,不易批量作业。
再例如,“在电脑里作好剪纸图形作为基图,将需要剪切部分的整体尺寸按照所需立体效果的要求逐步变化制作一连串相似或基本相似图形,将图形信息转换成程序控制等离子切割机或激光切割机上剪切剪纸,为了不让大光强将纸张烧毁,要用水浸泡纸后剪切;并用特定的丝网板涮浆糊。将与基图剪纸被剪部分尺寸变化的第一张相似剪纸纸张外边与基图剪纸纸张外边对齐正面压在基图剪纸的涂浆糊面上,再用丝网板压住继续刷浆糊,以此类推将所有相似剪纸按照同样方法以被剪切尺寸逐渐递变的顺序裱贴,反复多次裱贴即成立体层剪纸”其采用的技术手段借助了电脑、离子切割机或激光切割机的程序模式可以为批量生产剪纸作品提供技术保障。但是,“为了不让大光强将纸张烧毁,要用水浸泡纸后剪切;并用特定的丝网板涮浆糊”正好暴露了该制作方法的瑕疵:用水浸泡过剪纸,若纸的材质是一样的,那么每张纸的膨胀系数也应相等,如此一来再对每张剪纸用丝网板涮浆糊极有可能造成上下层纸在多次裱贴即作品成型后出现错层凸起的现象,不仅影响作品的长期观赏性也极予与赝品混淆。
又例如,“用绒纸裁剪出分解图形图样,并在其上进行批毛、阴阳刻处理,最后将其所有立体状分解图形按原图粘贴起来即形成立体剪纸画”虽然披露了批毛、阴阳刻处理的处理方法,但“在每个制版图样上粘贴同样形状的海绵或泡沫材料,并在其上剪刻出凸凹形后,用宣纸或绒纸包裹起来,形成立体状图形骨架”道出了该方法的繁琐之处:姑且不谈海绵或泡沫材料是有悖于发扬传统剪纸艺术的选材范畴,更主要的是在海绵或泡沫材料或类似这种材料上剪刻出凸凹形后再用宣纸或绒纸包裹起来,形成立体状图形骨架的做法已经失去了传统制作剪纸作品的意义。况且,用宣纸或绒纸包裹图形骨架更是变换了传统剪纸作品对作为基材的宣纸或绒纸的使用目的。
又例如,“底板采用优质纸张,底板正面具有所需要的画面底色;远景层、中景层、辅助层、近景层每一层正面均具有所需要的镂空结构和画面颜色”强调了所述剪纸作品应当使用多层剪纸的必要性,并为每张剪纸定义了层次位置且指明了镂空结构和画面颜色的作业手法。可以说,作为立体剪纸作品的制作,上述方案比较前几种方案有了较为清晰地实施方式。然而,作为在剪纸上镂空和画面颜色所应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作为对剪纸的剪、刻所应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作为每层纸浸泡所应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本篇文献中仍得不到明确的教导或联想式的启示。
综上所列举的文献,从获得技术启示和教导的角度看,本领域技术人员若以此作为实施方案或重复其实施手段造就完整的无暇作品其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在弘扬光大我国传统制作剪纸作品的前提下,十分有必要澄清市场浑浊、去除作品瑕疵、避免赝品仿冒,建立将秉持与创新相结合的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技术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以该方法不仅可以创新地给出立体剪纸作品制作的标准流程,而且可以为延伸剪纸立体作品的再创作提供一个发扬传统的标准操作空间。
为此,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包括步骤:
将待剪刻宣纸每隔四张擦滑石粉,之后在水温5°C至40°C浸泡30分钟;
将浸泡后的待剪刻宣纸用毛巾或吸水巾或脱脂棉吸干其水分,再用干纸除湿,之后用擀面杖擀层纸,将其逐张分开制成展平的待剪刻图纸;
将待剪刻图纸与料纸同时叠落置于由秸秆碳、蜂蜡、松石蜡构成的刻盘之上;
使用至少两把或两把以上的锐角大于0.1度小于45度的刻具实施刻盘上叠纸的剪刻;
将剪刻后的叠纸分张为单张剪纸;
将分张后的剪纸按每张剪纸的重量比进行套色处理;
将着色剪纸喷胶,其后进行干燥处理;
将干燥后的剪纸分片、段,再按层次叠加置于整版铺面层上;
对铺面层上的片、段、层剪纸烫印制成装裱前的剪纸成品。
优选的,将分张后的剪纸按每张剪纸的重量比进行套色处理包括:以套色所用染料的酸碱度衡量个体剪纸的阴色或暖色。
优选的,将分张后的剪纸按每张剪纸的重量比进行套色处理包括:以每张剪纸的重量比衡量个体剪纸的变形量。
优选的,由秸秆碳、蜂蜡、松石蜡构成的刻盘其成分比为2:1:1或2:0.8:0.2。
优选的,锐角大于0.1度小于45度的刻具包括:用直径0.1mm至1cm的钢丝以单面或双面打磨的刻具。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是:以标准化的模式确定了现代剪纸艺术作品的制作流程,尤其是在实现由多张个体剪纸构成的立体剪纸作品时所采用的层纸分张、套色染印、个体剪纸重量比的选择与确定,以及刻盘、刻具的标准化制作的方面给出传统工艺不能比拟的、现代技法无法替代的工艺方法。参照此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作品瑕疵的出现,更杜绝了赝品、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的冲击。为弘扬和发挥传统剪纸艺术提供了可比较、可鉴别、可继承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制作立体剪纸作品工艺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并以下的实施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流程步骤。正如前述文献所指出的剪纸作品反映了一种民俗文化的表述,其各种作品的形态诠释了制作者的生活感悟和情感的宣泄。由于百家争鸣的效果才演绎出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释。然而,对制作立体剪纸作品而言,当前的剪纸文化市场总是在争分谁主谁次、谁真谁伪的问题。事实上,若以一种形态定型的作品做基础,只要确其标准鉴以界线就可以分得其良莠。本发明正是本着以标准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宗旨,细化出制作立体剪纸作品工艺方法。
例如,如何解决多层剪纸不擀毡的问题,就必须先要解决剪纸作品原料的加工工艺问题。本发明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先将待剪刻的宣纸每隔四到六张擦抹滑石粉,再在温度为5°C至40°C的水中浸泡20-40分钟。这里的四到六张宣纸应当理解为一摞纸且用来在后续工序中一刀同时剪刻的,而滑石粉在所述温度的水中溶化后可渗入每张纸中提高纸的硬韧性。当浸泡后的待剪刻宣纸用毛巾或吸水巾或脱脂棉吸干其水分后,再用干纸除湿,再用擀面杖擀层纸就可以将其逐张分开兵制成展平的待剪刻图纸了。采用由秸秆碳、蜂蜡、松石蜡构成的刻盘作为刻板是为了在剪刻过程中避免刻具的滑脱及走刀时的过劲问题。比较传统的木板、塑胶板、硬纸板等铺板,由秸秆碳、蜂蜡、松石蜡构成的刻盘具有的韧性、回塑性、耐用性是非常适于多层纸的剪刻的,尤其是当使用锐角大于0.1度小于45度、用直径0.1mm至1cm的钢丝以单面或双面打磨的刻具时,刀锋进纸剪刻弧线时刻盘的反衬力使纸的被刻部分不会扭曲,从而降低了成品纸破损率。由于立体作品的层次是由分张后的剪纸粘接在一起显像出来的,而每张剪纸由于镂空的面积不一样其重量当然也不一样,特别是以同样水浸泡过的摞纸,纸厚的变形小,纸薄的变形大,若要保证逼真的立体效果同时又要考虑到染料中的醇类物质挥发问题就必须先要考虑摞纸套色所用染料的PH值和每张剪纸的重量比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选用试纸测染料水的ph值、重量计称纸每张(镂空量不同)的纸重。由于染料五基色的酸碱度是不一样的,衡量每张个体剪纸的色着度也就不一样了,此时选择什么样色着的剪纸搭配即成为顺利成章的事,同时称重计量的剪纸此时也可以很明确地区分开来。
本发明以其设计好的流程保证了每张纸套色时按着先阴后暖的顺序进行上色,换言之就是先染重色(如绿、黄)后染浅色(如红、黑),同时亦应考虑每张剪纸的重量比,并以此来衡量其个体剪纸的变形量大小,即在套色、粘接纸时应遵循纸轻在下(变形大)纸重在上(变形小)的顺序进行作业。
完成上述流程即可将着色剪纸喷胶,其后进行干燥处理;再将干燥后的剪纸分片、段,再按层次叠加置于整版铺面层上;对铺面层上的片、段、层剪纸烫印制成装裱前的立体剪纸成品。
再一实施例:将采风或创意或拷贝所获取的画面绘制在宣纸上待用;对其摞纸加工:将每五层宣纸叠为一摞,每摞之间擦抹厚度在0.01至0.05mm的滑石粉,将摞纸放入温度为16°C的水中浸泡30分钟;用夹持工具取出摞纸置于平台之上,用毛巾或吸水巾或脱脂棉吸干其水分后,再用干纸除湿,用擀面杖将每摞纸擀层逐张分开去皱展平,制成平展的待剪刻图纸;将画面或图像至于摞纸之上用夹具夹住周边,然后一并放置在刻盘上选用锐角大于0.1度小于45度的刻刀对其进行剪刻。此时呈现在面前的剪纸已经可以套色了:按剪纸的重量由轻至沉从底层起叠落成一摞,根据先阴后暖的顺序重新夹持摞纸将其放入酸碱度适宜的调色水中。待剪纸上色、干燥后(其间可视立体剪纸作品的要求分别采用擀湿干燥法或烘干干燥法使剪纸中的醇类挥发干净后)在剪纸的一面喷胶,再对剪纸的胶面干燥处理;之后有选择的将剪纸在铺面上层层对接构成具有立体效果的画案,最后装裱成案。
或者,可以对摞纸先套色处理再按剪刻工序实施对摞纸的剪刻。喷胶、粘接工序同前。
还有一种立体剪纸作品的制法是直接用彩纸作为基材实施立体剪纸作品的作业:直接对彩绘宣纸进行擀毡处理,仍用滑石粉作为摞纸的擀毡层。待同色摞纸叠落后将其夹持放入温度为20°C的水中浸泡25分钟,在对其干燥(工序同前)处理后分张喷胶,后续工序与前同如一辙。
以上实施例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将立体剪纸作品的制作标准化,标准的本身不在于具体作品的表现形式,而是如何实施造型的过程。
本发明的宗旨就在于将立体剪纸作品制作的标准化作为奉献,献给同业、同行,或欢喜剪纸文化的制作者们,以期大家一同延循该方法创造出绚丽多彩的作品于人类。

Claims (5)

1.一种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待剪刻宣纸每隔四张擦滑石粉,之后在水温5°C至40°C的水中浸泡20-40分钟;
将浸泡后的待剪刻宣纸用毛巾或吸水巾或脱脂棉吸干其水分,再用干纸除湿,之后用擀面杖擀层纸,将其逐张分开制成展平的待剪刻图纸;
将待剪刻图纸与料纸同时叠落置于由秸秆碳、蜂蜡、松石蜡构成的刻盘之上;
使用至少两把或两把以上的锐角大于0.1度小于45度的刻具实施刻盘上叠纸的剪刻;
将剪刻后的叠纸分张为单张剪纸;
将分张后的剪纸按每张剪纸的重量比进行套色处理;
将着色剪纸喷胶,其后进行干燥处理;
将干燥后的剪纸分片、段,再按层次叠加置于整版铺面层上;
对铺面层上的片、段、层剪纸烫印制成装裱前的剪纸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张后的剪纸按每张剪纸的重量比进行套色处理包括:以套色所用染料的酸碱度衡量个体剪纸的阴色或暖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张后的剪纸按每张剪纸的重量比进行套色处理包括:以每张剪纸的重量比衡量个体剪纸的变形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秸秆碳、蜂蜡、松石蜡构成的刻盘其成分比为2:1:1或2:0.8: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锐角大于0.1度小于45度的刻具包括:用直径0.1mm至1cm的钢丝以单面或双面打磨的刻具。
CN201410014729.4A 2014-01-14 2014-01-14 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 Active CN103722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4729.4A CN103722973B (zh) 2014-01-14 2014-01-14 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4729.4A CN103722973B (zh) 2014-01-14 2014-01-14 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2973A true CN103722973A (zh) 2014-04-16
CN103722973B CN103722973B (zh) 2016-02-10

Family

ID=50447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4729.4A Active CN103722973B (zh) 2014-01-14 2014-01-14 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2297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4241A (zh) * 2016-08-15 2017-01-04 滕桂岩 一种高质量布糊画的制作工艺
CN106335314A (zh) * 2016-04-11 2017-01-18 安徽三联学院 一种防辐射立体剪纸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60941A (zh) * 2017-07-13 2017-09-15 襄汾县三姐妹剪纸专业合作社 一种剪纸蜡盘及制备方法
CN107297985A (zh) * 2017-08-30 2017-10-27 渤海大学 一种彩色多层立体剪纸及制作方法
CN107600617A (zh) * 2017-10-20 2018-01-19 中荣印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盒盖、礼盒及盒盖的生产方法
CN108045163A (zh) * 2018-01-25 2018-05-18 哈尔滨红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立体剪纸的制作方法
CN108327442A (zh) * 2018-02-08 2018-07-27 李鹏 一种立体多层刻纸方法及其刻刀
CN109228797A (zh) * 2018-10-17 2019-01-18 武胜人人爱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水立体剪纸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4086A (zh) * 2008-11-14 2010-06-16 李国昌 一种立体剪纸画的制作方法
JP3168929U (ja) * 2011-03-25 2011-07-07 行敏 深川 切絵
CN202764587U (zh) * 2012-09-19 2013-03-06 梁玉玺 一种分层多色立体剪纸
CN203157567U (zh) * 2013-01-31 2013-08-28 李秀华 一种层染叠加剪纸
CN203236955U (zh) * 2013-03-11 2013-10-16 李新洛 具备立体写实效果的剪纸画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4086A (zh) * 2008-11-14 2010-06-16 李国昌 一种立体剪纸画的制作方法
JP3168929U (ja) * 2011-03-25 2011-07-07 行敏 深川 切絵
CN202764587U (zh) * 2012-09-19 2013-03-06 梁玉玺 一种分层多色立体剪纸
CN203157567U (zh) * 2013-01-31 2013-08-28 李秀华 一种层染叠加剪纸
CN203236955U (zh) * 2013-03-11 2013-10-16 李新洛 具备立体写实效果的剪纸画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5314A (zh) * 2016-04-11 2017-01-18 安徽三联学院 一种防辐射立体剪纸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74241A (zh) * 2016-08-15 2017-01-04 滕桂岩 一种高质量布糊画的制作工艺
CN107160941A (zh) * 2017-07-13 2017-09-15 襄汾县三姐妹剪纸专业合作社 一种剪纸蜡盘及制备方法
CN107297985A (zh) * 2017-08-30 2017-10-27 渤海大学 一种彩色多层立体剪纸及制作方法
CN107600617A (zh) * 2017-10-20 2018-01-19 中荣印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盒盖、礼盒及盒盖的生产方法
CN108045163A (zh) * 2018-01-25 2018-05-18 哈尔滨红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立体剪纸的制作方法
CN108327442A (zh) * 2018-02-08 2018-07-27 李鹏 一种立体多层刻纸方法及其刻刀
CN109228797A (zh) * 2018-10-17 2019-01-18 武胜人人爱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水立体剪纸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2973B (zh)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2973B (zh) 制作立体剪纸作品的工艺方法
US2205466A (en) Process for making decorative material
CN102085773B (zh) 丝绸磨漆画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1773A (zh) 一种uv数码打印美甲贴的制造方法
CN103753991B (zh) 利用胶印机印刷宣纸的方法
KR101654654B1 (ko) 천연자개를 이용한 자개무늬 장식패널
CN106394038A (zh) 一种丝带织物及条状材料印画的制作方法
CN101638024A (zh) 水晶画及其制作方法
CN207924179U (zh) 一种抗划伤光栅膜
CN207384857U (zh) 一种带活版和套色印制功能的模块构建拼装玩具
CN103192656A (zh) 一种角度式图案变化仿真装饰膜
Gottschaller et al. Making Art Concrete: Works from Argentina and Brazil in the Colección Patricia Phelps de Cisneros
CN109353160A (zh) 一种撕纸画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15566A (zh) 一种布艺剪贴画的制作方法
CN104029508A (zh) 具有炫光及加密视效的印刷方法及其制品
CN203142245U (zh) 一种花卉仿真装饰膜
CN215790550U (zh) 一种原木本色多维雕刻工艺品
Olexandrivna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Restoration Techniques To Preserve The Architectural Graphics On Tracing Paper
KR200468632Y1 (ko) 스크래치 보드
KR100858164B1 (ko) 장식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McGinn et al. Reverse paintings on glass
KR20170011325A (ko) 휘어지는 판자개
MIHU et al. ANTIQUE FINISHES VALORISED IN FURNITURE RESTORATION.
US849696A (en) Floral design.
CN109228786A (zh) 一种丝锦画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u Jinbin

Inventor after: Du Xiaohua

Inventor before: Du Jingbin

Inventor before: Du Xiaohu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