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6837A - 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6837A
CN103716837A CN201310693695.1A CN201310693695A CN103716837A CN 103716837 A CN103716837 A CN 103716837A CN 201310693695 A CN201310693695 A CN 201310693695A CN 103716837 A CN103716837 A CN 103716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base station
subscriber equipment
interface
bearing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36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6837B (zh
Inventor
王伯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936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6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6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6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其中,选择承载的方法包括:LTE基站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从所述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取隧道标识;所述隧道标识包括: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S1接口的用户设备,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的承载,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1接口隧道的类型;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通过本发明,避免了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同时,还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基站与核心网设备之间通过S1接口进行通信。S1接口分为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两部分。其中,控制平面可表示为S1-MME(S1-Mobile Management Entity,S1接口的移动管理实体),用户平面可表示为S1U(S1User Plane,S1接口的用户平面)。控制面平负责核心网承载服务管理以及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初始上下文的建立,通过S1-AP(S1Application Part)协议进行交互,为每个隧道分配标识。用户平面通过GTP-U(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for the UserPlane,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用户平面隧道协议)协议进行交互。
当基站中有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请求网络时,核心网设备与基站建立UE初始化上下文,在建立初始化上下文时,核心网的MME通过S1-AP信令将SGW(Serving Gate Way,服务网关)上每个承载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隧道端点标识简称隧道标识)传给基站;基站也会把基站的每个承载使用的传输层地址以及TEID响应给核心网设备。建立完UE的初始化上下文之后,在核心网的SGW下发数据时,核心网需要选择一个已经建立好的承载来下发数据。
现有的核心网的SGW在下发数据时,核心网首先选择基站侧的一个传输层地址以及对应的TEID,然后将TEID与数据组包发送至基站,基站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需要根据TEID从本地端查找与该TEID对应的S1接口用户标识以及承载标识进而选择相应的承载。这样,如果基站中的用户量非常大时,那么,基站在本地端查找TEID对应的S1接口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的工作将为用户平面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并且会消耗较长的时间,造成了数据的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以解决现有的选择承载的方法,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在基站本地端查找TEID对应的S1接口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来选择相应的承载,而造成的数据的处理效率低以及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包括:LTE基站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从所述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取隧道标识;所述隧道标识包括: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S1接口的用户设备,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的承载,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1接口隧道的类型;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
优选地,所述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的步骤包括: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和空中接口承载,将选择出的普通隧道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和/或,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所述LTE基站收到来自上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将所述上行转发隧道接收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普通隧道发送给核心网服务网关;和/或,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所述LTE基站收到来自下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空中接口承载,将所述下行转发隧道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优选地,所述隧道标识还包括冗余位;所述隧道标识中的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冗余位依次顺序排列。
优选地,在所述LTE基站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接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并将所述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上报给所述核心网设备,以分别在所述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和在所述LTE基站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
优选地,将所述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上报给所述核心网设备步骤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及其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所述承载标识及其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生成所述隧道标识;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所述承载标识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所述承载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LTE基站,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取隧道标识;所述隧道标识包括: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S1接口的用户设备,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的承载,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1接口隧道的类型;选择模块,用于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
优选地,所述选择模块包括:第一选择发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和空中接口承载,将选择出的普通隧道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和/或,第二选择发送模块,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LTE基站收到来自上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将所述上行转发隧道接收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普通隧道发送给核心网服务网关;和/或,第三选择发送模块,用于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所述LTE基站收到来自下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空中接口承载,将所述下行转发隧道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优选地,所述隧道标识还包括冗余位;所述隧道标识中的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冗余位依次顺序排列。
优选地,所述LTE基站还包括:初始化上下文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之前,接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并将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上报给所述核心网设备,以分别在所述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和在所述LTE基站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
优选地,所述初始化上下文建立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上报给所述核心网设备之前,根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及其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所述承载标识及其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生成所述隧道标识;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所述承载标识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所述承载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中,LTE基站从核心网服务网关接收到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数据包头中获取直接携带有S1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的TEID,LTE基站可以直接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S1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直接选择相应的承载以进行数据的发送,而无需通过TEID比对的方法,在本地进行查找。通过本发明中的选择承载的方案,避免了目前在选择承载时,需要消耗较长时间在基站本地端查找TEID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进而在查找到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后,才能选择相应的承载来传输待发送的数据,造成数据处理效率低以及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问题。并且,在避免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同时,还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LTE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LTE基站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选择承载的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102:LTE基站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
其中,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包括数据包头和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S104:LTE基站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取TEID。
在数据包头中包含TEID,本实施例中,该TEID定义为: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也即,该TEID包括: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在实际应用中,TEID除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携带其它适当信息。
其中,S1接口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S1接口的用户设备,承载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的某一承载。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1接口隧道的类型,S1接口隧道的类型包括普通隧道、上行转发隧道、和下行转发隧道。其中,上行转发隧道用于服务网关向用户切换的目标基站发送上行转发数据;下行转发承隧道用于服务网关向用户切换的目标基站发送下行转发数据。
当LTE基站中有UE请求附着网络时,核心网与LTE基站建立UE初始化上下文,为每个承载建立传输层地址与TEID的映射,那么UE上的数据就可以基于某一个承载来进行传递了。在LTE基站与核心网建立完UE初始化上下文后,核心网获取了LTE基站侧的每个承载对应的传输层地址以及每个传输层地址对应的TEID。当核心网需要向LTE基站下发数据时,核心网选择相应的承载,将该承载对应的TEID与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组包构成GTP-U数据包,并通过该承载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将数据包发送至LTE基站。LTE基站获取GTP-U数据包,并从GTP-U数据包中获取TEID。
步骤S106:LTE基站依据TEID中的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
LTE基站在UE初始化上下文建立时,已经为TEID映射了唯一承载,此步骤在已经建立的多个承载中选择与该TEID对应的承载。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选择承载的方法,LTE基站从核心网服务网关接收到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数据包头中获取直接携带有S1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的TEID,LTE基站可以直接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S1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直接选择相应的承载以进行数据的发送,而无需通过TEID比对的方法,在本地进行查找。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选择承载的方法,避免了目前在选择承载时,需要消耗较长时间再从基站本地端查找TEID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进而在查找到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后,才能选择相应的承载来传输待发送的数据,造成数据处理效率低以及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问题。并且,在避免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同时,还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选择承载的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202:LTE基站接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
其中,核心网侧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TEID可以只是一个标识,也可以是由承载标识或其他信息组成的TEID,本发明对该TEID中携带的信息不做限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在核心网侧唯一。
在建立UE初始化上下文时,核心网设备要将其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发送给LTE基站,同时LTE基站也要将LTE基站本地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上报给核心网设备,以分别在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和在LTE基站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需要说明的是,核心网设备可能是MME(Mobile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也有可能是核心网服务网关或者其它设备。并且,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时根据核心网设备的不同有可能不同。当核心网设备为核心网服务网关时,核心网服务网关可以直接向LTE基站发送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当核心网设备不是核心网服务网关时,需要先从核心网服务网关获取到每个用户设备的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然后再向LTE基站发送。
其中,LTE基站在上报本地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之前,要生成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TEID,具体步骤如步骤S204与步骤S206所示。
步骤S204:LTE基站根据S1接口用户标识及其在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承载标识及其在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生成LTE基站的TEID。
LTE基站在将本地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以及TEID上报给核心网设备之前,要将S1接口用户标识以及承载标识作为输入条件生成TEID。各个标识具有各自占用的长度,该长度能够使生成的TEID的长度满足S1-AP协议的要求,其中,该协议中要求TEID的长度为32位。
其中,S1接口用户标识在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承载标识在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承载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例如:当S1接口用户标识的取值范围为0到2的10次方减1,承载标识取值范围为0至15时,LTE基站将确定S1接口用户标识长度为10位,承载标识长度为4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一个具体实现来说,S1接口用户标识在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以及承载标识在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是预先设定好固定唯一的,在不同具体实现中可以相同或不同。
优选地,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仅可以设置LTE基站根据S1用户标识以及承载标识生成TEID,还可以设置将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也作为输入条件,根据隧道类型指示信息、S1接口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生成TEID。其中,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1接口隧道的类型,S1接口隧道的类型包括:普通隧道、上行转发隧道、和下行转发隧道。在设置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的长度的设置成2位,这样生成TEID中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就占用了2位。同时,需要说明的是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的长度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长度,例如3位,在此不对其做具体的限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TEID中设置冗余位,这样当TEID中的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的长度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冗余位来进行调整,使生成的TEID的长度满足S1-AP协议的要求。那么,生成的TEID将包含: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以及冗余位。
下面以一具体实例对LTE基站根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的特点,并综合考虑到切换场景的需求,将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切换情况即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作为分配的输入条件定义的TEID进行描述。
下面的描述参考3GPP36.413协议对TEID中的各个输入条件的定义进行介绍。
其中,S1接口用户标识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440072730000091
表1中的IE/Group Name字段即信息单元/组名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eNB UE S1AP ID,即LTE基站侧S1接口用户标识;Presence字段即状态呈现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M,表示其为必选字段;Range字段即值域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空;IE type and reference字段即信息单元类型与参考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INTEGER(0…224-1),表示S1接口用户标识的取值类型为整数,范围为0…224-1;Semantics description字段即语句描述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空。从表1中可以看出,S1接口用户标识取值范围为0到2的24次方减1,所以该S1接口用户标识占用24个bit(比特)即占用24位。也就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跟据S1接口用户标识取值范围设置S1接口用户标识的长度。
其中,对承载标识定义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0440072730000092
表2中的IE/Group Name字段即信息单元/组名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E-RAB ID即承载标识;Presence字段即状态呈现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M,表示其为必选字段;Range字段即值域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空;IE type and reference字段即信息单元类型与参考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INTEGER(0…15),表示承载标识的取值类型为整数,范围为0…15;Semantics description字段即语句描述字段,在该表中该字段值为空。从表2中可以看出,承载标识取值范围为0~15,所以该承载标识占用4个bit即可即占用4位。
由于切换时存在上、下行转发隧道,同时还存在普通隧道,因此需要占用两个bit即2位来设置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的一种设置方式如表3所示:
表3
bit内容 TEID类型
00 普通隧道TEID
01 上行转发隧道TEID
10 下行转发隧道TEID
11 暂不定义
那么本实例中LTE基站将eNB S1AP UE ID即S1接口用户标识、E-RABID即承载标识、切换情况综合考虑后,TEID定义如下:
TEID=eNB S1AP UE ID(24位)+E-RAB ID(8位)+隧道类型指示信息(2位)+冗余(2位)
需要说明的是,对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的设置并不局限于表3中所示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隧道类型指示信息进行其他的设置。例如:将“11”定义为普通承载,将“00”定义为暂不定义,将“10”定义为下行转发隧道TEID,将“01”定义为上行转发隧道TEID。当然,还有其他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生成TEID的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以及冗余位可以依次顺序排列,当按照上述顺序排列时,LTE基站可以按照顺序直接获取S1接口用户标识、然后获得承载标识这样更符合选择承载的执行顺序,可以节省选择承载的时间。当然,也可将生成TEID的各个标识按其他顺序进行排列,例如:按承载标识、S1接口用户标识、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以及冗余位依次顺序排列,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冗余位设置成特殊索引或其他有效信息。
步骤S206:LTE基站将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上报给核心网设备,以分别在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和在LTE基站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
LTE基站将本地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生成TEID,并且设置每个TEID对应一个传输层地址后,将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上报给核心网设备,分别在核心网侧和LTE基站侧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
本实施例中以TEID中包含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为例对后续选择承载的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208:LTE基站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
其中,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包括数据包头和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包头中包括LTE基站的TEID。
步骤S210:LTE基站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取TEID。
本实施例中,TEID包括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S212:LTE基站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
在具体实现时,本步骤可以包括:
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和空中接口承载,将选择出的普通隧道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和/或,
当用户设备(UE)发生切换时,如果LTE基站收到来自上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将上行转发隧道接收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普通隧道发送给核心网服务网关;
和/或,
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LTE基站收到上行转发隧道来的数据时,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空中接口承载,将下行转发隧道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定义TEID的方法,LTE基站的协议处理模块接收到承载数据包后,即可直接解出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是否为切换数据转发隧道等信息,不再需要通过TEID进行检索,来获得这些信息。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选择承载的方法,LTE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TEID中直接携带有S1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LTE基站可以直接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S1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按照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通过S1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相应的空中接口承载或S1接口隧道来传输待发送的数据。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选择承载的方法,避免了目前在选择承载时,需要消耗较长时间在LTE基站本地端查找TEID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进而在查找到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后,才能选择相应的承载来传输待发送的数据,造成数据处理效率低以及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问题。并且,在避免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同时,还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
实施例三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LTE基站的结构框图。
本实施例的LTE基站包括:接收模块302,用于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获取模块304,用于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取隧道标识;隧道标识包括: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其中,S1接口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S1接口的用户设备,承载标识用于标识用户设备的承载,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1接口隧道的类型;选择模块306,用于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
本实施例的LTE基站用于实现前述多个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选择承载的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LTE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从核心网服务网关接收到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数据包头中获取直接携带有S1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的TEID,LTE基站可以直接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获取S1用户标识和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直接选择相应的承载以进行数据的发送,而无需通过TEID比对的方法,在本地进行查找。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选择承载的方法,避免了目前在选择承载时,需要消耗较长时间再从基站本地端查找TEID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进而在查找到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后,才能选择相应的承载来传输待发送的数据,造成数据处理效率低以及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问题。并且,在避免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同时,还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
实施例四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LTE基站的结构框图。
本实施例中的LTE基站包括:接收模块402,用于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获取模块404,用于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包头获取TEID;TEID包括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其中,S1接口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S1接口的用户设备,承载标识用于标识用户设备的承载,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1接口隧道的类型;选择模块406,用于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
优选地,选择模块406包括:
第一选择发送模块4062用于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和空中接口承载,将选择出的普通隧道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和/或,
第二选择发送模块4064用于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LTE基站收到来自上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将上行转发隧道接收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普通隧道发送给核心网服务网关。
和/或,
第三选择发送模块4066用于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LTE基站收到来自下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空中接口承载,将下行转发隧道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优选地,TEID还包括冗余位;TEID中的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以及冗余位依次顺序排列。
优选地,TEID的长度为32位,其中,S1接口用户标识占用24位,承载标识占用4位,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占用2位,TEID冗余2位。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LTE基站还包括:初始化上下文建立模块408,用于在接收模块402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之前,接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并将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上报给核心网设备,以分别在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和在LTE基站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
优选地,初始化上下文建立模块408,还用于在将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TEID上报给核心网之前,根据S1接口用户标识及其在TEID中占用的长度、承载标识及其在TEID中占用的长度,生成TEID;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在TEID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所述承载标识在TEID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承载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
本实施例的LTE基站用于实现前述多个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选择承载的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LTE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选择承载的方案,避免了目前在选择承载时,需要消耗较长时间在LTE基站本地端查找TEID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进而在查找到对应的S1用户标识与承载标识后,才能选择相应的承载来传输待发送的数据,造成数据处理效率低以及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问题。并且,在避免为用户平面的处理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的同时,还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LTE基站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
从所述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取隧道标识;所述隧道标识包括: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S1接口的用户设备,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的承载,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1接口隧道的类型;
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和空中接口承载,将选择出的普通隧道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和/或,
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所述LTE基站收到来自上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将所述上行转发隧道接收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普通隧道发送给核心网服务网关;
和/或,
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所述LTE基站收到来自下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空中接口承载,将所述下行转发隧道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标识还包括冗余位;所述隧道标识中的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冗余位依次顺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TE基站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并将所述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上报给所述核心网设备,以分别在所述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和在所述LTE基站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上报给所述核心网设备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及其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所述承载标识及其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生成所述隧道标识;
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所述承载标识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所述承载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
6.一种LTE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取隧道标识;所述隧道标识包括:S1接口用户标识、承载标识以及隧道类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S1接口的用户设备,所述承载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用户设备的承载,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1接口隧道的类型;
选择模块,用于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承载以进行数据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TE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包括:
第一选择发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和空中接口承载,将选择出的普通隧道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和/或,
第二选择发送模块,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LTE基站收到来自上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普通隧道,将所述上行转发隧道接收的数据通过选择出的普通隧道发送给核心网服务网关;
和/或,
第三选择发送模块,用于当用户设备发生切换时,如果所述LTE基站收到来自下行转发隧道的数据时,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以及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选择空中接口承载,将所述下行转发隧道数据通过选择出的空中接口承载发送给用户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LTE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标识还包括冗余位;所述隧道标识中的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所述承载标识、所述隧道类型指示信息以及所述冗余位依次顺序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TE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LTE基站还包括:
初始化上下文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核心网服务网关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数据包之前,接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并将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上报给所述核心网设备,以分别在所述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和在所述LTE基站建立用户设备的初始化上下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TE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上下文建立模块还用于:
在将所述LTE基站的每个用户设备各个隧道对应的传输层地址和隧道标识上报给所述核心网设备之前,根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及其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所述承载标识及其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生成所述隧道标识;
其中,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所述S1接口用户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所述承载标识在所述隧道标识中占用的长度依据所述承载标识的取值范围预先设定。
CN201310693695.1A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 Active CN103716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3695.1A CN103716837B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3695.1A CN103716837B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837A true CN103716837A (zh) 2014-04-09
CN103716837B CN103716837B (zh) 2017-01-25

Family

ID=50409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3695.1A Active CN103716837B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1683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6236A1 (zh) * 2017-11-16 2019-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控制、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167197A (zh) * 2019-04-16 2019-08-2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Gtp下行数据传输优化方法及装置
WO2020061911A1 (en) 2018-09-27 2020-04-02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Generation of 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 for packet tunneling
CN111328108A (zh) * 2020-02-21 2020-06-23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g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分流设备
CN113783744A (zh) * 2020-06-10 2021-1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0883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Orange Sa System and method to communicate internet packet data via packet radio networks
CN1992671A (zh) * 2005-12-28 2007-07-04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代演进系统中传输ip头压缩数据包的方法
WO2008038989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evolved utms network system
CN101945429A (zh) * 2009-07-08 201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用户面数据路由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98668A (zh) * 2009-08-27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连接的gtp-u实体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0883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Orange Sa System and method to communicate internet packet data via packet radio networks
CN1992671A (zh) * 2005-12-28 2007-07-04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代演进系统中传输ip头压缩数据包的方法
WO2008038989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evolved utms network system
CN101945429A (zh) * 2009-07-08 201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用户面数据路由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98668A (zh) * 2009-08-27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连接的gtp-u实体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6236A1 (zh) * 2017-11-16 2019-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控制、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683848B2 (en) 2017-11-16 2023-06-20 Zte Corporation Connection control and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s and devices
WO2020061911A1 (en) 2018-09-27 2020-04-02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Generation of 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 for packet tunneling
CN112771919A (zh) * 2018-09-27 2021-05-0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组隧道传输的隧道端点标识符的生成
EP3857953A4 (en) * 2018-09-27 2022-05-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GENERATION OF A TUNNEL END POINT IDENTIFIER FOR PACKAGE TUNNELING
CN110167197A (zh) * 2019-04-16 2019-08-2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Gtp下行数据传输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1328108A (zh) * 2020-02-21 2020-06-23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g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分流设备
CN111328108B (zh) * 2020-02-21 2023-04-28 杭州迪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g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分流设备
CN113783744A (zh) * 2020-06-10 2021-1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83744B (zh) * 2020-06-10 2023-07-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837B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556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5212524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703624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150841B (zh) 多跳中继网络中建立移动终端与基站间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16837A (zh) 一种选择承载的方法和lte基站
WO2018148893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796948A (zh) 双连接网络中的无线承载修改方法及系统
ATE546024T1 (de) EIN VERFAHREN FÜR EINE ßDUAL TRANSFER MODEß WEITERREICHUNG
RU2012103912A (ru) Улучшенная передача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сотовой радиосвязи
CN103124418A (zh) 上行数据转发方法以及装置
CN103428742A (zh) 一种s1接口sctp链路故障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582161B (zh) 一种基于lte系统中继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9804612B9 (zh) 用于用户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73237C (zh) 无线接入网络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控制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
WO2019201127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997729A (zh) 一种传输消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84813B (zh) 数据直通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139752A (zh) 传输通道表修改方法及装置
CN103997796A (zh)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
CN102282806B (zh) 实现数据转发的方法、网络系统及设备
US2018010339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573066A (zh) 一种传输rn信息、寻呼ue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21435A (zh) WiMAX系统中分段建立数据路径的本地路由方法
CN105188025A (zh) 一种定位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WO2017107815A1 (zh) 一种数据上传方法、装置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2

Address after: 353, block a, No.79, Jinyi Road,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ewpoi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A, building 8,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803, Zhongguancun East Road, building 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INNOFIDEI TECHNOLOGIES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1200 353, block a, 79 Jinyi Road,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ew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00 353, block a, 79 Jinyi Road,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ewpoi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