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5875B - 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5875B
CN103715875B CN201310752885.6A CN201310752885A CN103715875B CN 103715875 B CN103715875 B CN 103715875B CN 201310752885 A CN201310752885 A CN 201310752885A CN 103715875 B CN103715875 B CN 103715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inverter
output voltage
frequency
adju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28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5875A (zh
Inventor
辛凯
刘云峰
张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28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5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5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5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用于调节串联N电平逆变器的开关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静止坐标系下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判断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是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如果属于,则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是指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对所述逆变器的开关器件进行控制,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和逆变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小输出电流波形的纹波,改善系统的输出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背景技术
三电平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DC/AC(Direct Current/Alternating Current,直流/交流)或者AC/DC(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交流/直流)的能力转换,需要控制逆变器电路中的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如图1中所示IGBT)的开通或关断,来实现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
传统的三电平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正弦脉冲宽度调制)调制方法的原理图可以如图2所示,将正弦调制信号Sx与两个三角载波(图2中Tx1和Tx2所示)相比较,产生调制波Vx1和Vx4来驱动图1中的开关器件的开通或关断,从而实现用调制波去等效模拟正弦或其他形状的调制信号。
参照图3,为传统PWM调制的输出电流波形图。由图3可见,传统的PWM调制采用单一频率控制,其输出电流波形的纹波在不同区间大小不一致,在部分区间存在较大的纹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能够有效减小输出电流波形的纹波,改善系统的输出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所述方法用于调节串联N电平逆变器的开关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静止坐标系下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
判断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是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如果属于,则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使得调整后的控制频率能够降低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是指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对所述逆变器的开关器件进行控制,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波形;
确定在工频周期内,所述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定义所述相角区间为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包括:将所述控制频率乘以预设的放大倍数;所述预设的放大倍数大于1。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上述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静止坐标系下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包括:
根据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指令和电网电压相位角,结合下式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角度;
θ inv = θ grid + tan - 1 U qref U dref
其中,θinv为输出电压角度;θgrid为电网电压相位角;Udref和Uqref为输出电压指令;
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θa、θb、θc为:
θainv
θbinv-120°
θcinv+120°。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上述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逆变器包括:串联单相两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两电平逆变器、串联单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单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以及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所述装置用于调节串联N电平逆变器的开关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装置包括:
角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静止坐标系下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
区间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是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如果属于,则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控制频率能够降低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是指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
调节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对所述逆变器的开关器件进行控制,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波形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波形;
区间定义单元,用于确定在工频周期内,所述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定义所述相角区间为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控制单元包括:
调节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频率乘以预设的放大倍数;所述预设的放大倍数大于1。
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上述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逆变器包括:串联单相两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两电平逆变器、串联单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单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以及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进行判断,当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时,对该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进而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由此可以实现,通过调整逆变器的开关器件的控制频率来降低输出电流波形的纹波,改善系统的输出性能;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仅在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时进行开关频率调节,因而对系统的整体效率影响不大,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2为传统的三电平SPWM调制方法的原理图;
图3为传统PWM调制的输出电流波形图;
图4为典型的串联三电平逆变器的拓补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串联多电平逆变器的内环控制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输出电流波形;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图10为串联单相两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11为串联三相两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12为串联单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13为串联三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14为串联单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15为串联三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16为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能够有效减小输出电流波形的纹波,改善系统的输出性能。
参照图4,为典型的串联三电平逆变器的电路拓补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图4所示的串联三电平逆变器。本发明实施例仅仅是以图4所示的电路拓扑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上,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串联N电平逆变器(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的拓扑结构。后面会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所述串联三电平逆变器包括:并联接在电压正输入端U+和电压负输入端U-之间的六个桥臂,构成三组并联桥臂,每组并联桥臂的中点通过一变压器得到逆变器的一相输出电压。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桥臂的中点A1和第一并联桥臂的中点A2分别接第一变压器T1的两个原边输入端,第一变压器T1的一次边输出端输出A相电压。
第二桥臂的中点B1和第二并联桥臂的中点B2分别接第二变压器T2的两个原边输入端,第二变压器T2的一次边输出端输出B相电压。
第三桥臂的中点C1和第三并联桥臂的中点C2分别接第三变压器T3的两个原边输入端,第三变压器T3的一次边输出端输出C相电压。
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另一次边输出端、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另一次边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变压器T3的另一次边输出端均短接。
参照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获取静止坐标系下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
步骤502:判断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是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如果属于,则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控制频率能够降低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是指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
步骤503: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对所述逆变器的开关器件进行控制,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方法,通过对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进行判断,当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时,对该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进而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由此可以实现,通过调整逆变器的开关器件的控制频率来降低输出电流波形的纹波,改善系统的输出性能;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仅在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时进行开关频率调节,因而对系统的整体效率影响不大,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下面结合图4所示的串联三电平逆变器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串联多电平逆变器的内环控制原理图。参照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对三相电网10进行电压采样和电流采样,得到三相电压采样值Uagrid、Ubgrid、Ucgrid和三相电流采样值Iagrid、Ibgrid、Icgrid。
步骤702:将所述三相电压采样值Uagrid、Ubgrid、Ucgrid输入PLL(Phase LockedLoop,锁相环)模块20,输出电网电压相位角θgrid。
步骤703:将所述三相电流采样值Iagrid、Ibgrid、Icgrid输入第一坐标变换模块30,结合所述电网电压相位角θgrid进行坐标变换,转化为d、q轴坐标系下的电流反馈指令Id和Iq。
步骤704:将所述电流反馈指令Id和Iq与电压环给出的参考电流指令Idref和Iqref相比较,产生误差信号ΔId和ΔIq,并对误差信号ΔId和ΔIq进行PI(ProportionIntegration,比例积分)调节后,得到电压指令Udref和Uqref。
具体的,结合图6可知,该逆变器控制系统中包括第一减法器40、第二减法器50、第一PI调节器60和第二PI调节器70。
其中,所述第一减法器40的正输入端接收参考电流指令Idref,其负输入端接收电流反馈指令Id。所述第一减法器40对所述参考电流指令Idref和电流反馈指令Id进行比较后,输出误差信号ΔId至所述第一PI调节器60。所述误差信号ΔId经过所述第一PI调节器60后,得到电压指令Udref。
所述第二减法器50的正输入端接收参考电流指令Iqref,其负输入端接收电流反馈指令Iq。所述第二减法器50对所述参考电流指令Iqref和电流反馈指令Iq进行比较后,输出误差信号ΔIq至所述第二PI调节器70。所述误差信号ΔIq经过所述第二PI调节器70后,得到电压指令Uqref。
步骤705:将所述电压指令Udref和Uqref、以及步骤702得到的电网电压相位角θgrid输入第二坐标变换单元80,获取逆变器输出电压角度θinv。
具体的,所述输出电压角度θinv可以根据下式(1)计算得到:
θ inv = θ grid + tan - 1 U qref U dref - - - ( 1 )
其中,θgrid为电网电压相位角;Udref和Uqref为电压指令。
步骤706:根据所述输出电压角度θinv,计算得到在ABC静止坐标系下该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θa、θb和θc。
其中,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可以根据下式(2)(3)和(4)计算得到:
θa=θinv (2)
θb=θinv-120° (3)
θc=θinv+120° (4)
步骤707:判断步骤706计算得到的静止坐标系下该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θa、θb和θc是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如果属于,则确定需要对当前的开关器件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进入步骤708;如果不属于,则确定不需要对当前的开关器件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结束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是指:需要通过调整开关器件的控制频率来降低电流波形的纹波的相角区间。具体的,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为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过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
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可以根据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波形来确定,通过判断在整个工频周期内,哪些相角区间内,该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了预设的上限值,来确定待调整相角区间。具体的,基于此,可以定义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为:在工频周期内,该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了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待调整相角区可以预先设定。具体的,可以通过理论分析、波形仿真或实验分析等方法获得工频周期内该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波形,根据该波形确定需要进行开关器件的控制频率调整的相角区间,即为待调整相角区间。
对于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需要对该相角区间对应的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器件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以降低该相角区间内电流波形的纹波。
步骤708: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开关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对所述控制频率进行调整可以采用多种具体的实现形式。例如,可以将所述控制频率乘以预设的放大系数;所述放大系数大于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放大系数可以根据实际电流纹波的大小、开关器件的损耗、以及现场的散热条件等具体设定。
步骤709: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对所述逆变器的开关器件进行控制,以调整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具体的,通过调整图2所示的三角载波Tx1和Tx2的控制频率来调整该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从而实现对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波形进行调整,降低输出电压波形的纹波。
参照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输出电流波形。由图8可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波形大为改善,基本没有纹波较大的区间,改善了系统的输出性能;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仅对部分区域,即为输出电流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上限值的相角区间对应的开关频率进行调整,因而对系统的整体效率影响不大。
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
参照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角度获取单元901、区间判断单元902和调节控制单元903。
其中,所述角度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静止坐标系下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
所述区间判断单元902,用于判断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是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如果属于,则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
所述调节控制单元903,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对所述逆变器的开关器件进行控制,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通过对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进行判断,当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时,对该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进而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由此可以实现,通过调整逆变器的开关器件的控制频率来降低输出电流波形的纹波,改善系统的输出性能;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仅在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时进行开关频率调节,因而对系统的整体效率影响不大,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波形获取单元和区间定义单元。
所述波形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波形。
所述区间定义单元,用于确定在工频周期内,所述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定义所述相角区间为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
优选的,所述调节控制单元903可以包括:调节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频率乘以预设的放大倍数;所述预设的放大倍数大于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适合串联多电平逆变器。具体的,所述串联多电平逆变器可以但不限于下述所示。例如。所述逆变器可以但不限于为:串联单相两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两电平逆变器、串联单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单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以及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
参照图10,为串联单相两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参照图11,为串联三相两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参照图12,为串联单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参照图13,为串联三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参照图14,为串联单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参照图15,为串联三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参照图16,为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图。
结合上述图10至图16可知,该串联多电平逆变器的共性在于:输出的每相均对应一组并联桥臂,每组所述并联桥臂由两个桥臂并联构成。一组并联桥臂对应一个变压器,对于每组并联桥臂,其每个桥臂的中点接对应的变压器的一个原边,该变压器的次边输出该相输出电压。该串联多电平逆变器的优点在于:拓扑电平数较高,可以采用较低的开关频率,具有一定的热余量进行开关频率的调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调节串联N电平逆变器的开关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静止坐标系下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
判断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是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如果属于,则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控制频率能够降低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是指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对所述逆变器的开关器件进行控制,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波形;
确定在工频周期内,所述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定义所述相角区间为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包括:
将所述控制频率乘以预设的放大倍数;所述预设的放大倍数大于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静止坐标系下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包括:
根据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指令和电网电压相位角,结合下式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角度;
θ i n v = θ g r i d + tan - 1 U q r e f U d r e f
其中,θinv为输出电压角度;θgrid为电网电压相位角;Udref和Uqref为输出电压指令;
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θa、θb、θc为:
θa=θinv
θb=θinv-120°
θc=θinv+12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串联三相两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以及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
6.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调节串联N电平逆变器的开关频率;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装置包括:
角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静止坐标系下所述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电压角度;
区间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三相输出电压角度是否属于预设的待调整相角区间,如果属于,则对当前三相输出电压角度对应的控制频率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控制频率能够降低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是指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
调节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控制频率,对所述逆变器的开关器件进行控制,调节所述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的开关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波形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波形;
区间定义单元,用于确定在工频周期内,所述输出电流的波形的纹波超出预设的上限值的相角区间,定义所述相角区间为所述待调整相角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控制单元包括:
调节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频率乘以预设的放大倍数;所述预设的放大倍数大于1。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串联三相两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串联三相I型三电平逆变器、以及串联三相多电平逆变器。
10.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开关频率的调节装置。
CN201310752885.6A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Active CN103715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2885.6A CN103715875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2885.6A CN103715875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875A CN103715875A (zh) 2014-04-09
CN103715875B true CN103715875B (zh) 2017-01-11

Family

ID=50408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2885.6A Active CN103715875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158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0844B (zh) * 2016-04-22 2018-07-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三相串联模块化多电平hvdc换流器
CN106972799B (zh) * 2017-04-05 2019-06-2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变开关频率的永磁电机控制参数计算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588A (zh) * 2004-12-31 2006-07-12 海尔集团公司 变频空调电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CN101931334A (zh) * 2009-06-18 2010-12-29 快捷韩国半导体有限公司 频率调制控制器、开关模式电源及开关操作频率调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1605B2 (ja) * 1995-12-08 2001-1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直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588A (zh) * 2004-12-31 2006-07-12 海尔集团公司 变频空调电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CN101931334A (zh) * 2009-06-18 2010-12-29 快捷韩国半导体有限公司 频率调制控制器、开关模式电源及开关操作频率调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875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osavi et al. A voltage balancing strategy with extended operating region for cascaded H-bridge converters
Dekka et al. A novel modulation scheme and voltage balancing algorithm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EP3529888B1 (en) Control of dc-to-ac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US10243446B2 (en) Current reference based selective harmonic current mitigation pulsed width modulation
Sun et al. Topology and control of a split-capacitor four-wire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with leakage current suppression capability
Belila et al. Control methodology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Z-source inverter for a stand-alone photovoltaic-diesel generator-energy storage system microgrid
CN107453403A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00405A (zh) 一种直流线路电流超调和震荡主动抑制的方法
Sujatha et al. Mitigation of harmonics for five level multilevel inverter with fuzzy logic controller
CN103715875B (zh) 一种开关频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Renan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ulticarrier PWM methods for cascaded H-bridge multilevel inverter
Balikci et al. A three‐phase four‐wire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with reduced number of switches for unbalanced loads
Hawke et al. A new utility-scale power converter for large fuel cell power plants with individual stack power control
Hussain et al. Investigations on solar PV grid interfaced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using two-level twelve-pulse double bridge converter
Çiftçi Selection of suitable PWM switching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drives
Islam et al. Power converter topologies for grid-integrated medium-voltage applications
Droguett et al. Nearest level control for a three-phase to single-phase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for solid state transformers
Mihret et al. Optimal synthesis of output voltage waveforms for multilevel cascaded single phase DC-AC converters
Anusha et al. Induction drive system with DSTATCOM based asymmetric twin converter
Rashad et al. A novel five-phase matrix-converter using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control algorithm
Wanjekeche et al. A novel 9-level multilevel inverter based on 3-level NPC/H-bridge topology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Mehtani et al.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source SPV grid tied system using 27-level cascaded H-bridge converter
Marzoughi et al. Indirect control for cascaded H-bridge rectifiers with unequal loads
Eashwaramma et 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multilevel inverter using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technique to mitigate for power quality problems
Saravanan et 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urrent Source Inverters interfacing photo-voltaic system to grid for modified space vector PWM techniq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5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