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5744B - 多功能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5744B
CN103715744B CN201410014398.4A CN201410014398A CN103715744B CN 103715744 B CN103715744 B CN 103715744B CN 201410014398 A CN201410014398 A CN 201410014398A CN 103715744 B CN103715744 B CN 103715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module
triode
inpu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43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5744A (zh
Inventor
温美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bao New Energ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143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5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5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5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电池、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线性充电,放电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池产生的电压升压后向外部设备供电,还包括:暖手模块,包括一发热元件,所述暖手模块用于提供暖手功能;照明模块,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照明模块用于提供照明功能;以及旋转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旋转不同档位,控制所述暖手模块、所述照明模块与所述电池的连接状态,从而控制所述暖手模块、所述照明模块的工作状态。上述多功能移动电源,设有暖手模块和照明模块,通过旋转控制装置旋转不同档位控制所述暖手模块和照明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得移动电源同时兼具暖手以及照明的功能,提高了移动电源的设备利用率。

Description

多功能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随时随地为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平板电脑、MP3、MP4、PDA、掌上电脑以及掌上游戏机等多种数码产品供电或待机充电。可以给手机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或待机供电。传统的移动电源只是单纯的充放电达到应急的作用而不能实现其他的用途,设备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备利用率高的多功能移动电源。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电池、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线性充电,所述放电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池产生的电压升压后向外部设备供电,还包括:暖手模块,包括一发热元件,所述暖手模块用于提供暖手功能;照明模块,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照明模块用于提供照明功能;以及旋转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旋转不同档位,控制所述暖手模块、所述照明模块与所述电池的连接状态,从而控制所述暖手模块、所述照明模块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为一电热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一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串联的限流电阻R2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为三排针;所述三排针的第一引脚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照明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排针的第二引脚用于与所述暖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排针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暖手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照明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焊盘,所述旋转控制装置通过旋转到相应的焊盘控制所述暖手模块、所述照明模块与所述三排针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电池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包括第一指示单元和第二指示单元;所述指示模块与所述充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连接;所述指示模块用于对充电过程或放电过程中所述电池的电量进行指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一集成芯片U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滤波电容C1、电阻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将输入接口J1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充电电压后给所述电池进行恒流恒压充电;所述集成芯片U1的电源输入脚串联二极管D1后与所述输入接口J1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输入接口J1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为电源输入端VIN;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串联滤波电容C1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还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串联电阻R3后分别与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串联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后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1的充电状态输出脚连接于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5之间,且所述集成芯片U1的充电状态输出脚与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所述三级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1的充电电流设置脚串联电阻R1后接地;所述集成芯片U1的充电电流输出脚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模块包括一升压元件、升压控制芯片、使能控制单元、反馈单元以及电子开关;所述升压元件为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升压控制芯片的开关脚、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使能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以及电阻R12,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10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串联电阻R9、电阻R8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1后与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使能脚连接;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使能脚还用于与电阻R12串联后接地;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输出脚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用于为所述升压控制芯片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空置脚串联电阻R7后接地;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反馈脚连接于电阻R13和电阻R14的中间节点处;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和电阻R14组成所述反馈单元;所述电子开关为PMOS管Q4,所述PMOS管Q4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电阻R8、所述电阻R9的中间节点处,所述P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漏极与输出接口J2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漏极为电源输出端P+;所述PMOS管Q4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并联电阻R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模块还包括放电指示控制单元;所述放电指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指示模块对所述电池的电量的指示;所述放电指示控制单元包括稳压管Q9、三极管Q6、三极管Q7、比较器U3,所述稳压管Q9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稳压管Q9的输入端串联电阻R18后与所述电源输出端P+连接;所述稳压管Q9的输入端还与比较器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19和电阻R20的中间节点;所述电阻R19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2后与所述电源输出端P+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还用于串联电阻R23后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与所述同相输入端之间并联电阻R21;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串联电阻R24后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入端和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后串联电阻R25,并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27后与所述电源输出端P+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入接口为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所述输出接口为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过充、过放、过流以及短路保护。
上述多功能移动电源,设有暖手模块和照明模块,通过旋转控制装置旋转不同档位控制所述暖手模块和照明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得移动电源同时兼具暖手以及照明的功能,提高了移动电源的设备利用率,且满足了人们的多项化需求,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原理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充电模块以及指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放电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放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A~5C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放电模块的放电指示控制单元原理图;
图6A~6C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连接模块、暖手模块以及照明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旋转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保护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该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充电模块110、电池120、放电模块130、指示模块140、连接模块150、暖手模块160、照明模块170以及保护模块180。
充电模块110用于将输入接口J1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充电电压后对电池120进行恒流、恒压充电。具体地,输入接口J1为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从输入接口J1输入的电源电压为5V。输入接口J1输入的电源电压可以由USB电源提供,也可以由电源适配器进行提供。充电模块110将接收到的5V电压转换为充电电压后给电池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压为4.35V。
如图2所示,为一实施例中,充电模块110与指示模块140的电路原理图。充电模块110包括一集成芯片U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滤波电容C1、电阻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集成芯片U1将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充电电压后给电池120进行恒流恒压充电。集成芯片U1的电源输入脚VCC串联二极管D1后与充电模块110的输入接口J1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接口J1连接,负极串联滤波电容C1后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为电源输入端VIN。二极管D1的负极还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串联电阻R3后分别与指示模块140的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指示模块140中的第一指示单元和第二指示单元用于对电池120充放电过程的电量进行指示。第一指示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G,第二指示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R。具体地,第一指示单元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绿色发光二极管G,第二指示单元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红色发光二极管R。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入端为绿色发光二极管G的正极,输出端为绿色发光二极管G的负极。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入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R的正极,输出端为红色发光二级管R的负极。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单元和第二指示单元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其他颜色的发光二极管。
二极管D3的负极串联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后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绿色发光二极管G的负极GL连接。集成芯片U1的充电状态输出脚连接于电阻R4和电阻R5之间。集成芯片U1的充电状态输出脚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三级管Q3的集电极与红色发光二级管R的负极RL连接。集成芯片U1的充电电流设置脚PROG串联电阻R1后接地。集成芯片U1的充电电流输出脚BAT与电池120的正极B+连接。
具体地,由MicroUSB接口J1输入的电源或者由电源适配器从电源输入端VIN输入的电源经过二极管D1和滤波电容C1后输入到集成芯片U1的充电输入脚VCC。集成芯片U1将充电输入脚VCC输入的5V电压转换为4.35V的充电电压后通过充电电流输出脚BAT向电池120进行线性充电。集成芯片U1通过对串联于充电电流设置脚PROG的电阻R1进行设置,实现对充电电流的恒流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1的阻值为1KΩ,设置的充电电流为1A。充电过程中,集成芯片U1的充电状态输出脚为低电平,三极管Q1截止,从而控制指示模块140中第一指示单元中的绿色发光二极管G不亮,而三极管Q3在电源输入端VIN输入的电源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红色发光二极管R亮,指示电池120充电未满。当电池120充满电后,集成芯片U1的充电状态输出脚为高阻态,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在电源输入端VIN输入的电源电压的作用下导通,控制绿色发光二极管G亮。集成芯片U1的充电状态输出脚为高阻态,红色发光二极管R不亮,指示电池120处于充电完成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1的型号为3904,三极管Q2、三极管Q3的型号为DTC144ECA。
放电模块130用于将电池120的能量升压后向外部设备供电。在本实施例中,放电模块130通过将电池120产生的电源电压转化为5V标准电压后,通过输出接口J2向外部设备供电。输出接口J2可以为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输出接口J2的标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通过输出接口J2,多功能移动电源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便携式DVD、PDA、MP3、MP4、GPS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如图3所示,为一实施例中放电模块130的原理框图。放电模块130包括升压元件131、升压控制芯片U2、使能控制单元133、反馈单元134以及电子开关135。
请参见图4,为一实施例中放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升压元件131为电感L1。电感L1的一端与电池120的正极B+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升压控制芯片U2的开关脚LX、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
使能控制单元133包括三极管Q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以及电阻R1。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10后与电池120的正极B+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串联电阻R9、电阻R8后与电池120的正极B+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1后与升压控制芯片U2的使能脚EN连接。升压控制芯片U2的使能脚EN还用于与电阻R12串联后接地。升压控制芯片U2的输出脚OUT与电池120的正极B+连接,用于为升压控制芯片U2提供工作电源。升压控制芯片U2的空置脚NA串联电阻R7后接地。升压控制芯片U2的反馈脚FB连接于电阻R13、电阻R14的中间节点处。电阻R13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和电阻R14组成反馈单元134。在本实施例中,升压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SP3103A,二极管D4的型号为SS34。
电子开关135为PMOS管Q4。在本实施例中,PMOS管Q4的型号为2301。PMOS管Q4的栅极连接于电阻R8、电阻R9的中间节点RT处。PMOS管Q4的源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PMOS管Q4的漏极与输出接口J2连接。PMOS管Q4的漏极为电源输出端P+。PMOS管Q4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并联电阻R15。在本实施例中,输出接口J2为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
具体地,当输出接口J2与外部设备连接后,使能控制单元133中电阻R8和R9的中间节点RT与PMOS管Q4连接,三极管Q5导通,升压控制芯片U2的使能脚EN为高电平,使能控制放电模块130,PMOS管Q4导通。电感L1将储存的磁场能转换为电场能,且这个能量在和电池120的电源电压叠加后通过二极管D4和电容C5、C6的滤波后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并通过输出接口J2提供给外部设备。反馈单元134将输出电压经过电阻R13分压后输入到升压控制芯片U2的反馈脚FB。升压控制芯片U2根据反馈脚FB反馈的电压值与基准电压值进行比较,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对开关脚LX的输出开关电流进行控制,使得输出电压符合放电要求。同时升压控制芯片U2的空置脚NA串联的电阻R7可以对升压控制芯片U2的开关脚LX的最大输出开关电流进行调节。当输出电流超过限制时,则会将输出电压降低直至升压控制芯片U2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放电模块130还包括用于对指示模块140进行控制的放电指示控制单元。放电指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指示模块进行所述电池电量的指示。
下面结合图5A~5C对放电指示控制单元做详细介绍。放电指示控制单元包括稳压管Q9、三极管Q6、三极管Q7以及比较器U3。稳压管Q9的输出端接地,输入端串联电阻R18后与电源输出端P+连接。稳压管Q9的输入端还与比较器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稳压管Q9的输出端接地。稳压管Q9的输出端还串联电容C7后与稳压管Q9的输入端连接。比较器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19和电阻R20的中间节点。电阻R19另一端与电池120的正极B+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2后与电源输出端P+连接。比较器U3的输出端还用于串联电阻R23后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比较器U3的输出端和同相输入端之间并联反馈电阻R21。
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指示模块140的绿色发光二极管G的负极GL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串联电阻R24后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指示模块140的红色发光二极管R的负极RL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G的正极和红色发光二极管R的正极连接后串联电阻R25,并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G的正极和红色发光二极管R的正极还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还串联电阻R25、电阻R26后接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27后与电源输出端P+连接。
具体地,稳压管Q9的输入端产生固定的比较电压即2.5V电压。上述比较电压输入到比较器U3的反相输入端。比较器U3通过将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输入的电压进行比较。当同相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反相输入端电压值时,比较器U3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控制三极管Q6导通,三极管Q7截止。指示模块140中的第一指示单元中的绿色发光二极管G亮,第二指示单元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R不亮,指示当前电池120的电量充足。当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低于反相输入端电压值时,比较器U3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控制三极管Q6截止,三极管Q7导通,从而使得指示模块140中的第一指示单元中的绿色发光二极管G不亮,第二指示单元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R亮,提示用户放电即将停止,需要及时补充电量。在本实施例中,电池120的电压低于3.3V时,比较器U3输出低电平,红色发光二极管R亮。此时,电池120输出电流大约在2A左右,符合电池的1C(C指的是电池120的容量,3000mAH的电池,1C指的是3000mA,即3A)放电规格。在本实施例中,比较器U3的型号为LM393。
下面结合图6A~6C对连接模块150、暖手模块160、照明模块170的具体工作状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50为连接器U15,连接器U15为三排针结构。连接器U15的1脚与电池120的正极B+连接;2脚与暖手模块160的输入端PIN2连接;3脚接地。暖手模块160主要包括一电热丝,用于产生热量向用户提供暖手功能。照明模块170包括发光二极管D5,限流电阻R28与发光二极管D5串联。
在本实施例中,当照明模块170的输入端L+与连接器U15的1脚连接,输出端PIN3与连接器U15的3脚连接,即接地时,由于连接器U15的1脚与电池120的正极B+连接,照明模块170由电池120供电,发光二极管D5亮,实现照明功能。当连接器U15的1脚和2脚进行连接时,即电池120的正极B+与暖手模块160的输入端PIN2连接时,电池120向暖手模块150供电,发热丝工作并产生热量,实现暖手功能。当照明模块170的输入端L+与排阵U15的1脚连接,输出端PIN3与连接器U15的3脚连接,且当连接器U15的1脚和2脚进行连接时,即电池120的正极B+与暖手模块160的输入端PIN2连接时,暖手模块160和照明模块170同时工作,同时提供暖手和照明功能。当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暖手模块160和照明模块170均不工作,进入OFF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还包括旋转控制装置。旋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暖手模块160、照明模块170与连接器U15的连接,从而实现对暖手模块160和照明模块170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具体地,照明模块170的输入端L+和输出端PIN3、暖手模块160的输入端PIN2和输出端设有焊盘1,连接器U15的引脚也设有焊盘1。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控制装置通过旋转不同档位,实现暖手和照明功能。在本实施中,旋转控制装置设有四种控制模式,分别对应图7中的A、B、C以及D。旋转控制装置由中心向外依次对应于连接器U15的PIN1、PIN2以及PIN3。由于旋转控制装置的中心始终处于连接状态,1处始终与电池120的正极B+连接,即与连接器U15的1脚连接。当旋转控制装置旋转至A模式时,此时,相当于照明模块170中的输入端L+、输出端PIN3分别与连接器U15的1脚和3脚连接,照明模块170正常工作。当旋转控制装置旋转至B模式时,此时相当于连接器U15的三个引脚都有对应的连接关系,此时照明模块170的输入端L+、输出端PIN3分别与连接器U15的1脚和3脚连接,照明模块170正常工作;暖手模块160的输入端PIN2与连接器U15的2脚连接,同样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可以同时提供暖手和照明功能。当旋转控制装置旋转至C模式时,此时相当对连接器U15的1脚、2脚进行连接,此时暖手模块160正常工作,提供暖手功能。当旋转控制装置旋转至D模式时,此时由于只有连接器U15的1脚进行连接,照明模块170和暖手模块160均处于断开状态,不提供相应的功能,即D模式为OFF状态。
上述多功能移动电源,增设了暖手模块160和照明模块170,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工作状态,暖手模块160和照明模块170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进行工作,且由于照明模块160和暖手模块170通过连接模块150与电池120连接,并不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上述多功能移动电源的能够满足用户随时充电、照明以及暖手功能的需求,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也给用户的生活带了了很大的便利。
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还包括保护模块180。保护模块180连接于电池120的正负极之间,电池120的负极B-通过保护模块180接地。保护模块180用于对电池120的过充、过放、过流以及短路保护。图8为一实施例中多功能移动电源的保护模块180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地,保护模块180包括一集成芯片U4,集成芯片U4的型号为8261。集成芯片U4通过控制MOS管Q10中的两个NMOS管的导通情况对电路进行保护。在本实施例中,MOS管Q10的型号为8810。
当电池120的电压在2.5V至4.3V之间时,即电池120正常工作时,集成芯片U4的1脚、3脚均输出高电平(等于供电电压),第二脚输出低电平(0V)。此时集成芯片U4的1脚、3脚电压将分别加到MOS管Q10的4、5脚,MOS管Q10内的两个NMOS管因其栅极接收到来自集成芯片U4的电压,均处于导通状态,即两个NMOS管均处于开状态。此时电池120的负极B-与保护模块180的接地端GND相当于直接连通,电池120正常工作。
当电池120通过输出接口J2向外部设备进行放电时,电池120的电压将慢慢降低,同时集成芯片U4内部将通过R30电阻实时监测电池120的电压。当电池120的电压下降到约2.5V作用时,集成芯片U4将认为电池120电压已处于过放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1脚的输出电压,使第1脚电压变为0V,MOS管Q10内的NMOS管因4脚无电压而关闭,电池120的放电回路被切断,电池120将停止放电。
当电池120通过连接于输入接口J1的充电器进行正常充电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池120的电压将越来越高,当电池120电压升高到4.4V时,集成芯片U4将认为电池120的电压已处于过充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3脚的输出电压,使第3脚电压变为0V,MOS管Q10内的NMOS管因5脚无电压而关闭。电池120的充电回路被切断,电池120将停止充电。
短路保护是过电流保护的一种极限形式,其控制过程及原理与过电流保护一样,短路只是在相当于在电池120的正极B+、接地端GND间加上一个阻值小的电阻(约为0Ω)使负载电流瞬时达到10A以上,保护模块180立即进行过电流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各模块间有较好的连接,在各模块间均使用连接器进行连接,如图9所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电池、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线性充电,所述放电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池产生的电压升压后向外部设备供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暖手模块,包括一发热元件,所述暖手模块用于提供暖手功能;
照明模块,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照明模块用于提供照明功能;
旋转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旋转不同档位,控制所述暖手模块、所述照明模块与所述电池的连接状态,从而控制所述暖手模块、所述照明模块的工作状态;以及
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包括第一指示单元和第二指示单元;所述指示模块与所述充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连接;所述指示模块用于对充电过程或放电过程中所述电池的电量进行指示;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一集成芯片U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滤波电容C1、电阻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将输入接口J1输入的电源电压转换为充电电压后给所述电池进行恒流恒压充电;
所述集成芯片U1的电源输入脚串联二极管D1后与所述输入接口J1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输入接口J1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为电源输入端VIN;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串联滤波电容C1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还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串联电阻R3后分别与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串联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后接地;
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所述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集成芯片U1的充电状态输出脚连接于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5之间,且所述集成芯片U1的充电状态输出脚与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源输入端VIN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1的充电电流设置脚串联电阻R1后接地;所述集成芯片U1的充电电流输出脚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为一电热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一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串联的限流电阻R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为三排针;所述三排针的第一引脚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照明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排针的第二引脚用于与所述暖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排针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暖手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照明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焊盘,所述旋转控制装置通过旋转到相应的焊盘控制所述暖手模块、所述照明模块与所述三排针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电池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包括一升压元件、升压控制芯片、使能控制单元、反馈单元以及电子开关;
所述升压元件为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升压控制芯片的开关脚、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
所述使能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Q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以及电阻R12,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10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串联电阻R9、电阻R8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1后与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使能脚连接;
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使能脚还用于与电阻R12串联后接地;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输出脚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用于为所述升压控制芯片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空置脚串联电阻R7后接地;所述升压控制芯片的反馈脚连接于电阻R13和电阻R14的中间节点处;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和电阻R14组成所述反馈单元;
所述电子开关为PMOS管Q4,所述PMOS管Q4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电阻R8、所述电阻R9的中间节点处,所述P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漏极与输出接口J2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漏极为电源输出端P+;所述PMOS管Q4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并联电阻R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还包括放电指示控制单元;所述放电指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指示模块对所述电池的电量的指示;
所述放电指示控制单元包括稳压管Q9、三极管Q6、三极管Q7、比较器U3,所述稳压管Q9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稳压管Q9的输入端串联电阻R18后与所述电源输出端P+连接;所述稳压管Q9的输入端还与比较器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所述比较器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19和电阻R20的中间节点;所述电阻R19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2后与所述电源输出端P+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还用于串联电阻R23后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与所述同相输入端之间并联电阻R21;
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串联电阻R24后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入端和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后串联电阻R25,并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输入端、第二指示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27后与所述电源输出端P+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入接口为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所述输出接口为USB接口或MicroUSB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过充、过放、过流以及短路保护。
CN201410014398.4A 2014-01-13 2014-01-13 多功能移动电源 Active CN103715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4398.4A CN103715744B (zh) 2014-01-13 2014-01-13 多功能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4398.4A CN103715744B (zh) 2014-01-13 2014-01-13 多功能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744A CN103715744A (zh) 2014-04-09
CN103715744B true CN103715744B (zh) 2016-04-20

Family

ID=50408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4398.4A Active CN103715744B (zh) 2014-01-13 2014-01-13 多功能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15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9048B (zh) * 2016-07-30 2018-12-21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直流移动电源保护和瞬时大功率输出的电连接配件
CN107706957A (zh) * 2017-06-21 2018-02-16 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直流充电器输入输出的控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32310A (zh) * 2017-07-27 2017-11-07 无锡昊瑜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式节能型移动电源
CN109491517A (zh) * 2018-11-29 2019-03-19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发电无线键盘
CN111276935A (zh) * 2020-02-28 2020-06-12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过流诊断处理电路
CN113687707B (zh) * 2021-10-26 2022-03-0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板的供电电压的控制装置及服务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2514U (ja) * 2011-10-11 2011-12-22 株式会社 データ総研 非常用可搬型電源装置
CN202647210U (zh) * 2012-06-04 2013-01-02 深圳市汉品科技有限公司 带暖手及充电功能的电筒
CN203014433U (zh) * 2012-12-18 2013-06-19 深圳市阿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03250831U (zh) * 2013-04-02 2013-10-23 张昌春 一种用于移动型保暖产品上的移动电池
CN203315163U (zh) * 2013-02-07 2013-12-04 深圳市鑫骏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照明和移动电源功能的暖手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2514U (ja) * 2011-10-11 2011-12-22 株式会社 データ総研 非常用可搬型電源装置
CN202647210U (zh) * 2012-06-04 2013-01-02 深圳市汉品科技有限公司 带暖手及充电功能的电筒
CN203014433U (zh) * 2012-12-18 2013-06-19 深圳市阿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03315163U (zh) * 2013-02-07 2013-12-04 深圳市鑫骏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照明和移动电源功能的暖手器
CN203250831U (zh) * 2013-04-02 2013-10-23 张昌春 一种用于移动型保暖产品上的移动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744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5744B (zh) 多功能移动电源
CN103812197A (zh) 移动电源
CN103715732A (zh) 具不断电照明及对外供电功能的照明装置
CN204012830U (zh) 移动电源
CN104296224B (zh) 一种便携式取暖器
CN201821132U (zh) 一种供电系统及电子产品
CN103427821B (zh) 实现零待机电流的电源管理装置
CN103746423A (zh) 新型移动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CN203230612U (zh) 一种应急风扇控制电路及具有该控制电路的电风扇
CN203800663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1466747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充电器
CN104201748A (zh) 一种智能充电电路
CN203933057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CN101625073A (zh) 一种可发电可放电的便携式环保节能灯具
CN207184124U (zh) 基于bq24195芯片的高效率太阳能充电宝
CN103280850B (zh) 一种具有充电宝和多用途led功能的驱动电路
CN102468657A (zh) 一种备用电池充电电路
CN103094937B (zh) 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及灯具
CN208955730U (zh) 一种遥控器
CN103138243A (zh) 一种用于便携式灯具的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
CN205174054U (zh) 一种手电筒充电宝
CN202546692U (zh) 一种提供充电功能的便携式手电筒
CN201388073Y (zh) 对单节锂电子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子相框
CN204858597U (zh) 多功能干电池充电器电路
CN204886214U (zh) 多功能干电池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New District of Longhua City, Dalang street, Tong Sheng Hua Jia East community Fanlu an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seven, second layers and five layers on the south side of thre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bao new energ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Baoan District Dalang street,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with 518000 wins Hua Fan Road, anda Industrial Park Community Building 2 floor 7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ABAO NEW ENER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