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3735B -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3735B
CN103713735B CN201210387215.4A CN201210387215A CN103713735B CN 103713735 B CN103713735 B CN 103713735B CN 201210387215 A CN201210387215 A CN 201210387215A CN 103713735 B CN103713735 B CN 103713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light
signal
gesture
refl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72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3735A (zh
Inventor
丁强
李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872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373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3784 priority patent/WO2014048104A1/zh
Priority to KR1020157007776A priority patent/KR101710972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3/081387 priority patent/WO2014048180A1/zh
Priority to JP2015533421A priority patent/JP6114827B2/ja
Priority to EP13842060.9A priority patent/EP2884383A4/en
Publication of CN103713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735A/zh
Priority to US14/671,269 priority patent/US2015020552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3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using a single imaging device like a video camera for track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of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objects with respect to an imaged reference surface, e.g. video camera imaging a display or a projection screen, a table or a wall surface, on which a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 is displayed or projec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07Static hand or arm
    • G06V40/113Recognition of static hand sig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6Zoom, i.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or inter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zoom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接收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光线强度变化由非接触式手势产生;判断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非接触式手势;执行与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简单高效的在终端设备上通过软件方法实现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进行控制,增强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能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C)等智能终端上处理复杂多样的任务,例如阅读电子书,多媒体图片浏览、音乐和视频播放、网页浏览等,这就需要用户与移动智能终端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互,例如图片切换、缩小/放大,音乐和视频暂停、播放,音量大小调节,网页浏览的页面拖动等基本操作。
现有大部分智能终端上普遍采用触摸式手势识别进行输入,即通过触摸屏感应手指或手掌在触摸屏上的单点或多点接触和动作,并将其映射为相应操作指令。但这种输入手段要求用户必须用手在触摸屏上操作,对用户限制较多,人机交互体验不够自然。
相比于传统的触摸式手势操作,非接触式手势操作,特别是通过隔空的手部或上肢动作对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控制的体验更加流畅自然,在用户不方便用手在屏幕上操作的场景下(厨房烹调、冬天户外等)可以为用户提供极大的方便。
现有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二维和三维光学图像识别等方法,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算法复杂度较高、功率消耗较大、对智能终端硬件配置有特殊要求等缺点,无法基于智能终端的现有硬件配置通过软件方式简单高效地实现非接触式手势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 法和装置,以实现在现有智能终端的硬件配置基础上,通过软件方式简单高效地实现非接触式手势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所述光线强度变化由产生所述非接触式手势的操作物遮挡环境可见光产生;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挥动手势,其中,所述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单向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右挥动手势,所述向右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左向右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左边。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左挥动手势,所述向左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 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左边。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水平距离相等,且所述水平距离最大。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下挥动手势,所述向下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上边。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上挥动手势,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上边。
结合第一方面第五种或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垂直距离相等,且所述垂直距离最大。
结合第一方面的任何前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所 述第一预定时间为用户针对任意一个传感器进行一次单向挥动所需时间的典型值,所述单向挥动可以是以下中的任意一个:从左向右挥动,从右向左挥动,从上到下挥动,以及从下到上挥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到第七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法,第九种可能的方式为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挥动手势的第一时刻,与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挥动手势的第二时刻差值的典型时间间隔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任何前九种可能的实现方法,第十种可能的方式为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小量不小于第一门限;所述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包括: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且增大量不小于第二门限。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所述第二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又离开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增大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 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再满足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光线强度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再在高低之间波动,然后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 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再满足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和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或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 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所述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或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所述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 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或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第六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六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所述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所述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或者,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六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 所述第六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到第十七种中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或者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下压或者开始上抬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所述下压或者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下压或者上抬到一定程度后,操作物保持不动时挡住所述光线传感器的时长的典型值。第三预定时间为从识别所述下压手势或所述上抬手势的检测时间点开始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或者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的时刻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任何第十八种到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上抬或者开始下压之前,操作物保持不变引起的光线变化的典型增大或者减小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到第十七种中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所述第一门限不小于N/2,所述第二门限不小于A/2。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到第二十三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四种可能的方式为终端设备包括运动传感器或者方向传感器,接收所述运动传感器或者所述方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值,判断手机是否为相对稳定状态,如果不是,则不触发所述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的步骤。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到第二十四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五种可能的方式为所述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每次接收到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时,结合前面一次或多次接收到的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到第二十五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六种可能的方式为所述非接触手势包括向上挥动,或者向下挥动,或者向左挥动,或者向右挥动手势,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其中,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所述向下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所述向左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所述向右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左向右挥动;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执行与所述向上挥动,向下挥动,向左挥动,或向右挥动手势分别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或电子书应用进行的向上翻页或拖动,向下翻页或拖动,向左翻页或拖动,向右翻页或拖动的控制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到第二十五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七种可能的方式为当所述非接触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且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时;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放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第十五种,或者第十八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八种可能的方式为获取所述上抬手势的上抬程度;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执行与所述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上抬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第十六种,或者第十九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十九种可能的方式为获取所述下压手势的下压程度;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下压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 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或者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十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所述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 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再满足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或者第三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所述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光线强度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满足在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然后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或者第三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第六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六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所 述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所述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或者,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六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六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第十三种,或者第三十种到第三十三种中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或者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下压或者开始上抬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所述下压或者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下压或者上抬到一定程度后,操作物保持不动时挡住所述光线传感器的时长的典型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十一种,第三十三种,或者第三十五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预定时间为从识别所述下压手势或所述上抬手势的检测时间点开始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或者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的时刻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十一种,第三十三种,或者第三十五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 住后,到开始上抬或者开始下压之前,操作物保持不变引起的光线变化的典型增大或者减小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第三十种或者第三十二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门限不小于N/2,所述第二门限不小于A/2。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前三十九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运动传感器或者方向传感器,接收所述运动传感器或者所述方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值,判断手机是否为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是,则触发所述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的步骤。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前四十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每次接收到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时,结合前面一次或多次接收到的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前第四十一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接触手势包括向上挥动,或者向下挥动,或者向左挥动,或者向右挥动手势,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其中,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所述向下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所述向左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所述向右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左向右挥动;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执行与所述向上挥动,向下挥动,向左挥动,或向右挥动手势分别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或电子书应用进行的向上翻页或拖动,向下翻页或拖动,向左翻页或拖动,向右翻页或拖动的控制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前第四十二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十 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非接触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且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时;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放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第十五种,或者第三十四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所述上抬手势的上抬程度;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执行与所述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上抬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第十七种,或者第三十二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所述下压手势的下压程度;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下压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所述第二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又离开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增大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和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 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所述光线强度变化由产生所述非接触式手势的操作物遮挡环境光产生;手势识别单元,判断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执行单元,执行与由所述手势识别单元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挥动手势,其中,所述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单向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右挥动手势,所述向右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左向右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左边。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 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左挥动手势,所述向左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左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水平距离相等,且所述水平距离最大。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下挥动手势,所述向下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上边。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上挥动手势,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上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和第五种任何可能的方式,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垂直距离相等,且所述垂直距离最大。
结合第二方面的任何前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用户针对任意一个传感器进行一次挥动所需时间的典型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到第五种中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挥动手势的第一时刻,与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挥动手势的第二时刻差值的典型时间间隔值。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上挥动手势,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上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或者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垂直距离相等,且所述垂直距离最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到第七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用户针对任意一个传感器进行一次单向挥动所需时间的典型值,所述单向挥动可以是以下中的任意一个:从左向右挥动,从右向左挥动,从上到下挥动,以及从下到上挥动。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到第七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一挥动手势的第一时刻,与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第二挥动手势的第二时刻差值的典 型时间间隔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到第九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小量不小于第一门限;所述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包括: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且增大量不小于第二门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所述第二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又离开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增大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 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或者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所述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 化,然后再满足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再满足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五种或者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所述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所述第二预定时 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光线强度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满足在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然后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和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八种或者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 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第六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六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从第一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所述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或者,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或者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或者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下压或者开始上抬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所述下压或者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下压或者上抬到 一定程度后,操作物保持不动时挡住所述光线传感器的时长的典型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四种,第十七种或者第十九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预定时间为从识别所述下压手势或所述上抬手势的检测时间点开始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或者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的时刻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四种,第十七种或者第二十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上抬或者开始下压之前,操作物保持不变引起的光线变化的典型增大或者减小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第十六种或者第十九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门限不小于N/2,所述第二门限不小于A/2。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前二十四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运动传感器或者方向传感器,所述装置还包括:手机状态判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运动传感器或者所述方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值,判断手机是否为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是,则触发所述手势识别单元执行的所述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的步骤。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前二十五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手势识别单元包括:实时手势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每次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时,结合前面一次或多次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前二十六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接触手势包括向上挥动,或者向下挥动,或者向 左挥动,或者向右挥动手势,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其中,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所述向下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所述向左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所述向右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左向右挥动;所述执行单元包括挥动手势执行子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向上挥动,向下挥动,向左挥动,或向右挥动手势分别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或电子书应用进行的向上翻页或拖动,向下翻页或拖动,向左翻页或拖动,向右翻页或拖动的控制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前二十六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非接触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且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时,所述执行单元包括:上抬下压手势执行子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放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第十五种,或者第十八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上抬程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上抬手势的上抬程度;执行单元包括:第一缩放执行子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上抬程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上抬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第十六种,或者第十九种任何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下压程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下压手势的下压程度;执行单元包括:第二缩放执行子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下压程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下压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和至少一次上抬手势, 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120,如图12所述,包括:处理器121、存储器122、光线传感器123,其中,
光线传感器123用于输出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光线传感器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存储器122用于存储以上各实施例中用于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的应用程序。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光线强度变化由非接触式手势产生;
判断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非接触式手势;
执行与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的优点:
算法复杂度低、功率消耗小、对智能终端硬件配置无特殊要求,可以简单 高效的在终端设备上通过软件方法实现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进行控制,增强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挥动手势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挥动手势产生光线强度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上抬手势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上抬手势产生光线强度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下压手势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下压手势产生光线强度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连续下压,上抬再下压手势产生光线强度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四的终端设备包括2个光线传感器时支持垂直投影距离最大的推荐安放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四的终端设备包括2个光线传感器时支持水平投影距离最大的推荐安放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3个光线传感器时推荐的安放位置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非接触式手势针对不同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映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非接触式手势针对不同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另一个映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六的装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六的另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七的一种终端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本实施例中的光线传感器(Light Sensor,也称为环境光传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是感应可见光强度的一种传感器。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使用广泛,目前大部分智能终端都配备一个光线传感器,一般位于手机正面屏幕上方、平板电脑正面屏幕的上方或右侧,主要用于终端设备感应环境可见光强度来自动调节屏幕亮度。例如,当用户白天在户外时,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最亮以抵抗强光,而当回到环境光线较暗的楼里时,自动降低屏幕亮度。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S11、接收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光线强度变化由非接触式手势产生。
本实施例中一定时间内可以是完成1个或者多个非接触式手势的时长;反映光线强度的光线强度信号可以是照度,其物理意义是照射到单位单元面积上的光通量,光通量是以人眼对光的感觉量为基准,照度的单位是每平方米的流明(Lm)数,也叫做勒克斯(Lux),1Lux=1Lm/平方米。
S12、判断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非接触式手势。
本实施例中,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是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多个光线强度(用照度来量化)在一定时间内从高到低变化,可以是一定时间内从低到高变化,也可以是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或者是几种变化规律的组合。本实施例中的非接触式手势可以是挥动手势,上抬手势,下压手势,或者 是几种手势的组合;其中,挥动手势可以包括向上,向下,向左,或者向右挥动手势。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由事先通过对各种手势进行训练得到,例如,如果使用挥动手势时,当操作物(如手)挥过一个光线传感器时,会引起这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的变化(如光线强度先是从高到低,然后再从低到高),此时,可以通过记录这种变化规律,从而得到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需要说明的,这种变化规律并非固定,也可以在实际使用时进行调整,如对变化规律涉及的光线强度值、检测时间等参数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时,可以通过用户直接输入参数(对通过配置菜单接收)进行,或者让用户通过学习的方式对参数进行调整,或者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环境光线强度对参数进行调整等方式进行。
S13、执行与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
本实施例中针对终端的应用可以是电子书,网页浏览,图片,音乐,视频等应用,对应的控制操作可以是翻页,上下拖动,图片缩放,音量调节,或者播放、暂停等,具体操作与对应的应用这里并不限定,例如,翻页可以针对电子书、网页浏览、图片等应用,播放、暂停可以针对音乐、视频播放等应用。本实施例中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的方法可以预先配置,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判断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具体为:
边接收光线强度信号边结合前面一次或多次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信号判断光线强度的变化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非接触式手势的变化规律。边接收边处理的方式可以尽快地对非接触式手势进行判断以及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可选的,本实施例也可以接收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并缓存后再判断光线强度的变化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非接触式手势的变化规律,或者先缓存部分信号先判断一部分,然后再使用边接收边处理的方式判断余下需要判断的信号。
进一步的,由于终端设备本身的晃动也会引起光线变化,可能会错误地触发手势动作,为了避免终端设备晃动引起的误操作,需要首先判断终端设备当前是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确定是否触发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本发明实施例使用运动传感器或者方向传感器判断手机是否为相对稳定状态,只有当终 端设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才进行手势识别。如果不是,则不判断接收的光线强度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
具体的,终端设备状态识别可以由目前大部分终端自带的运动传感器(MotionSensor)或方向传感器(Orientation Sensor)来判断,其中,运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ometer)、线性加速度传感器(linear Accelerometer)、重力传感器(GravitySensor)、陀螺仪(Gyroscope)、旋转向量传感器(Rotation Vector Sensor)。
运动传感器输出为终端设备三个坐标轴对应的运动特征值,例如线性加速度、角加速度等,方向传感器输出终端设备沿三个坐标轴的旋转角度,可通过时间序列上的三维矢量差值判断终端设备的状态。下面仅以加速度传感器为例说明判别方法,使用其他运动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的识别方法类似。
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的判别方法,包括计算一段连续时间之内若干个三轴加速度样本值的矢量差值,如果该时间段内的矢量差值都小于一个阈值,或者矢量差值的平均值小于一个阈值,则认为终端设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阈值与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有关,可以在用户轻微晃动时,获取触发手势识别误判时对应的矢量差值,并多次统计后,取平均值作为阈值。
上述矢量差值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xi,yi,zi)为Ti时刻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三轴加速度值,(xi-1,yi-1,zi-1)为Ti-1时刻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三轴加速度值。
较优的,为了提高判别精度,可以同时使用上述多个传感器的输出综合判断。
可选的,可以设置手势识别开关,如果开启此开关,则触发非接触式手势识别,如果不开启则不触发。
本实施例通过判断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来识别非触摸手势,并不需要引入二维或三维复杂的光学器件,实现简单的同时增加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具体的,使用挥动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可以基于一个光线传感器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具体的,当为一个光线传感器时,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变化规律包括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如果得到的一个光线传感器中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符合这种变化,则识别为挥动手势。
其中,从高到低变化包括:
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小量不小于第一门限,其中,第一光线强度信号以及第二光线强度信号为多个光线强度信号中的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从低到高变化包括:
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且增大量不小于第二门限,其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为多个光线强度信号中的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第一门限为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第二门限为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又离开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增大量。具体值可以通过事先通过实验获取。
例如,按时间从早到晚顺序依次接收A,B,C三个光线强度信号(为了说明方便,这三个字母也代表光线强度的值),如果三个信号的光线强度满足B<A且减小量不小于第一门限,C>B且增大量不大于第二门限,则说明光线强度有一个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可认为发生了挥动手势。当然,实际当中,并非严格地限定使用三个信号来判断,例如,如果B信号后面很短的时间内,还有个B1信号,则也可以通过判断C是否大于B1且增大量不小于第二门限来判断是否有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因为此时,B1紧跟在B后,可认为这两个值的大小非常接近,可以用B1来代替B。本实施例最终的目的是以一个尽量好的算法来减少误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本实施例选用合适的信号值来进行判断,这里并不详细描述。
具体的,如图2a所示,挥动手势指的是操作物在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单向挥动,例如在终端正面包括光线传感器21,操作物在终端屏幕上方从一侧划动到另外一侧,操作物包括用户的手部或上肢,也包括用户手中其他能够引起光线变化的物体,例如书本、笔等。挥动手势距离屏幕的最佳范围约为5cm~30cm范围内,上述最佳距离范围信息可以显示在屏幕上给予用户提示,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光线强度自适应调整最佳距离范围,例如光线较弱时,最佳距离的上限可适当减小等。
如图2b所示,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变化规律包括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从高到低然后再从低到高,具体为,
在Ti时刻接收到的光线传感器的光线强度比Ti-1时刻的光线强度小,且下降程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门限Dec_1,此阶段称为下降阶段;
在Ti+1时刻接受到的光线传感器的光线强度比Tk时刻的光线强度大,且上升程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二门限Inc_1,此阶段称为上升阶段;
第一门限,第二门限的设定是为了减少误差,如果不设门限就判定的话,可能很微小的光线强度变化也会认为发生了从高到低以及从低到高的变化(例如以某个角度转动终端设备),从而引起误判。
其中,Ti-1到Ti+1的时间长度不大于设定的第一门限T_1,则认为发生了挥动动作。
具体的,在下降阶段,下降程度Deci可以表示为当前时刻的光强度Li比上一时刻的光强度Li-1的减少量的绝对值,即
Deci=Li-1-Li
下降程度Deci还可以表示为当前时刻的光强度Li比上一时刻的光强度Li-1的减少量占上一时刻光强的比例,即
同理,在上升阶段,上升程度Inci可以表示为当前时刻的光强度Li比上一时刻的光强度Li-1的增加量的绝对值,即
Inci=Lk+1-Lk
上升程度Inck还可以表示为当前时刻的光强度Li比上一时刻的光强度Li-1的增加量占上一时刻光强的比例,即
较优的,为了避免将由于光线抖动造成的一次挥动误判为多次连续挥动,如果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两次挥动手势时,不触发第二次识别的挥动手势对应的控制操作,即设定两次挥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必须大于一定的门限,小于时间间隔之内的多次挥动认为是同一次挥动动作。
具体的,第一门限为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第二门限为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又离开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增大量。第一预定时间为用户完成挥动手势时所用时间的典型值。第二预定时间为用户连续操作两次挥动手势的间隔时间的典型值。
可选的,被操作物挡住包括完全挡住,或者部分挡住,或者被操作物阴影挡住。
较优的,考虑到周围光线条件对不同手势动作对应的光线变化特征有影响,上述变化规律的第一门限和第二门限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光线强度进行自适应调整。例如,当周围光线较强时,可适当增大第一门限和第二门限,以减少光线抖动造成的误判。
第一门限、第二门限、第一预定时间、第二预定时间还可以从用户的手势习惯中自学习获得,使得终端设备可以主动适应用户的操作习惯。例如,在使用手势识别功能之前,要求用户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多次挥动手势,光线传感器的输出值将包含一系列的光线强度信号,指定时间结束之后分别将每次挥动手势对应第一门限,第二门限,挥动手势所有时长和两次挥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取平均,并将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第一门限、第二门限、第一预定时间门限和第二预定时间。
可选的,还可以根据用户在界面上选择的手势操作速度进行自适应第一预 定时间和第二预定时间,例如,在界面上提供“快、中、慢”三种操作速度给用户选择,每种模式对应一套时间门限,用户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选定一种模式之后,即确定了所使用的时间门限。一般情况下,所选的手势操作速度越快,对应的时间门限也就越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具体的,使用上抬手势,下压手势或者至少一个上抬或者下压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
如图3a所示,上抬手势指的是操作物在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如图4a所示,下压手势指的是操作物在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其中,操作物包括用户的手部或上肢,也包括用户手中其他能够引起光线变化的物体,例如书本、笔等。
其中,远离或者接近光线传感器的方向主要指垂直方向,即当光线传感器位于终端屏幕正面时,下压或者上抬手势指的是沿着与终端屏幕垂直的方向向下或者向下移动。至少一个上抬或者下压手势可以是下压和上抬的连续组合动作,可以反复多次地进行下压和上抬手势。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充足的上抬空间,上抬手势的初始距离最好为距离屏幕约5cm,允许正负2~3cm的偏差,上述距离信息可以显示在屏幕上给予用户提示,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光线强度自适应调整最佳距离范围,例如光线较弱时,最佳距离可适当减小。为了保证充足的下压空间,下压手势的初始距离最好为距离屏幕约15cm,允许正负5cm的偏差,上述距离范围信息可以显示在屏幕上给予用户提示,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光线强度自适应调整最佳距离,例如光线较弱时,最佳距离可适当减小。
本实施例可以基于一个光线传感器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当为一个光线传感器时,上抬手势,下压手势和包括至少一个上抬手势和至少一个下压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分别为:
如图3b所示,预先设置的与上抬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光线强度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 化,然后再满足第一从低到高变化,然后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具体为:
如图3b所示,Ti-1到Ti的时长不大于第三预定时间,在Ti时刻接收到的光线传感器的光线强度比Ti-1时刻的光线强度小,且下降程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门限Dec_2,此阶段称为下降沿;
在Ti到Tk之间,其中,Tk大于Ti,且Tk到Ti的时长不大于第一预定时间T_2,光线强度的上升或者下降的波动程度不超过第四门限Dec_Inc_1;
在Tk到Tm之间,光线强度随着手势的上抬逐渐增大,Tk时刻的光线强度Lk为基准光强,可选的,可以计算Tj时刻Tj∈(Tk,Tm)的光线强度Lj与基准光强的比值,记为上抬程度Pr,
可选的,可以计算Tj时刻Tj∈(Tk,Tm)的光线强度Lj与基准光强的差值,记为上抬程度Pr,
Prj=Lj-Lk>0
在Tm到Tn之间,其中,Tn大于Tm,且Tn到Tm的时长不大于第二预定时间T_3,光线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光线强度的上升或者下降的波动程度不超过第四门限Dec_Inc_1。
如图4b所述,预先设置的下压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三预定时间内光线强度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再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然后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具体为:
参见图4b,Ti-1到Ti的时长不大于第三预定时间,在Ti时刻接收到的光线传感器的光线强度比Ti-1时刻的光线强度小,且下降程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门限Dec_2,此阶段称为下降沿;
在Ti到Tk之间,其中,Tk大于Ti,且Tk到Ti的时长不大于第一预定时间T_2,光线强度的上升或者下降的波动程度不超过第四门限Dec_Inc_1;
在Tk到Tm之间,光线强度随着手势的下压逐渐减小,Tk时刻的光线强度Lk为基准光强,可选的,可以计算Tj时刻Tj∈(Tk,Tm)的光线强度Lj与基准光强的比 值,记为下压程度Pr,
可选的,可以计算Tj时刻Tj∈(Tk,Tm)的光线强度Lj与基准光强的差值,记为上抬程度Pr,
Prj=Lj-Lk<0
在Tm到Tn之间,其中,Tn大于Tm,且Tn到Tm的时长不大于第二预定时间T_3,光线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光线强度的上升或者下降的波动程度不超过第四门限Dec_Inc_1。
预先设置的与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变化规律包括光线强度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再在高低之间波动,然后再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具体的,如果高低之间波动是先满足第一从低到高变化,再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则为先上抬再下压手势;如果高低之间波动是先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再满足第一从低到高变化,则为先下压再上抬手势。
与上抬手势和下压手势的变化规律判断方法类似,只有在Tk到Tm之间,光线强度随着手势的下压逐渐减小,或者随着手势的上抬逐渐增大,可以反复连续的波动,可选的,可以计算调节程度Pr,与上抬程度和下压程度的计算方法相同。
如图5所示给出了“下压-上抬-下压”连续组合动作产生的光线强度变化,Tk到Tm之间是“下压-上抬-下压”连续组合手势的有效区域:在Tk到Tu之间发生下压动作,光强随着手势的下压逐渐减小,在Tu到Tv之间发生上抬动作,光强随着手势的上抬逐渐增大,在Tv到Tm之间又发生下压动作,光强随着手势的下压再次逐渐减小。
具体的,第一预定时间为光线传感器被产生下压或者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下压或者开始上抬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第二预定时间为光线传感器被产生下压或者上抬手势的操作物下压或者上抬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不动时挡住的时长的典型值。第三预定时间为从识别该手势的检测时间点开始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下压或者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的时刻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 的典型值。实施例二中挥动手势的第一预定时间小于本实施例中下压手势,上抬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下压和至少一次上抬手势的第一预定时间。第三门限为光线传感器被产生上抬手势,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和至少一次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或者部分挡住,或者被操作物阴影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值。第四门限为光线传感器被产生上抬手势,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上抬或者开始下压之前的手势保持不变引起的光线变化的典型增大或者减小值。
可选的,被操作物挡住包括完全挡住,或者部分挡住,或者被操作物阴影挡住。
较优的,考虑到周围光线条件对不同手势动作对应的光线变化特征有影响,上述变化规律的第三门限和第四门限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光线强度进行自适应调整。例如,当周围光线较强时,可适当增大第三门限,以减少光线抖动造成的误判。同时,由于当光线较强时,光线传感器输出光强值的波动范围较大,可增大第四门限,以增加下压手势和上抬手势动作被成功检测的概率。
第三门限、第四门限、第一预定时间和第二预定时间还可以从用户的手势习惯中自学习获得,使得终端设备可以主动适应用户的操作习惯。例如,在使用手势识别功能之前,要求用户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多次下压手势和上抬手势,光线传感器的输出值将包含一系列的光线强度信号,指定时间结束之后分别将每次下压手势和上抬手势各自对应的第三门限,第四门限,第一预定时间和第二预定时间取平均,并将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第三门限,第四门限,第一预定时间门限和第二预定时间。
可选的,第一预定时间和第二预定时间还可以根据用户在界面上选择的手势操作速度进行自适应。例如,在界面上提供“快、中、慢”三种操作速度给用户选择,每种模式对应一套时间门限,用户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选定一种模式之后,即确定了所使用的时间门限。一般情况下,所选的手势操作速度越快,对应的时间门限也就越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二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 的方法,进一步的,当终端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基于多个传感器输出的多组光线强度信号,可以识别挥动手势的方向,包括向右挥动手势,即操作物在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左到右挥动;向左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向下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其中,操作物包括用户的手部或上肢,也包括用户手中其他能够引起光线变化的物体,例如书本、笔等。
为了更好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方向是相对于处于常用使用状态的终端而言的。例如,假设终端设备是普通的具有9个物理数字键的手机,则这种手机常用的使用状态一般是用户用手执有时,有显示屏的一面朝向用户的脸部,则可以认为,手机的显示屏或听筒位于这个面的“上方”,9个数字键位于这个面的“下方”,数字键1位于数字键2的“左方”,数字键3位于数字键2的“右方”。
具体的,以2个光线传感器为例,如图6使用两个光线传感器识别向左或者向右挥动手势时较优的传感器安放位置为,两个光线传感器的相对安放位置的水平距离最大,水平距离指的是两个光线传感器在X轴投影后的相对距离,具体的识别方法为,根据第一光线传感器601和第二光线传感器602检测到挥动手势的时间分布特征来确定挥动左右方向,具体包括:
第一光线传感器601安放在手机的左侧,在A时刻检测到挥动手势;第二光线传感器602安放在手机的右侧,在B时刻检测到挥动手势,其中,B时刻晚于A时刻,且A时刻到B时刻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定时间,则识别为向右挥动手势。
反之,安放在手机的右侧的第二光线传感器602,在A时刻检测到挥动手势;安放在手机的左侧第一光线传感器601在B时刻检测到挥动手势,其中,B时刻晚于A时刻,且A时刻到B时刻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定时间,则识别为向左挥动手势。
具体的,以2个光线传感器为例,如图7使用两个光线传感器识别向上或者向下挥动手势时较优的传感器安放位置为,使得两个光线传感器的相对安放位置的垂直距离最大,垂直距离指的是两个光线传感器在Y轴投影后的相对距 离,具体的识别方法为,根据第一光线传感器601和第二光线传感器602检测到挥动手势的时间分布特征来确定挥动上下方向,具体包括:
第一光线传感器701安放在手机的上侧,在A时刻检测到挥动手势;第二光线传感器702安放在手机的下侧,在B时刻检测到挥动手势,其中,B时刻晚于A时刻,且A时刻到B时刻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定时间,则识别为向下挥动手势。
反之,安放在手机的下侧的第二光线传感器702,在A时刻检测到挥动手势;安放在手机的上侧第一光线传感器701在B时刻检测到挥动手势,其中,B时刻晚于A时刻,且A时刻到B时刻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定时间,则识别为向上挥动手势。
其中,第二预定时间为,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第一挥动手势的第一时刻,与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第二挥动手势的第二时刻差值的典型时间间隔值。
可选的,第二预定时间可以根据不同设备尺寸、光线传感器放置位置以及用户操作习惯进行调整。例如,设备尺寸越大或放置位置导致的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水平或者垂直的距离越宽,可以适当增大第二预定时间。同时,还可以让用户选择不同的操作速度,当用户选择的操作速度越快,可以适当减小第二预定时间。
可选的,根据不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分别进行挥动手势识别时,其中,不同的光线传感器对应的第一预定时间可以配置成相同值也可以配置成不同值。
进一步的,以3个光线传感器为例,如图8所示,使用3个光线传感器识别向左或者向右或者向上或者向下挥动手势时较优的传感器安放位置为,使得三个光线传感器中的相邻两个的光线传感器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相等且尽可能大。具体的识别方法为,根据第一光线传感器801,第二光线传感器802和第三光线传感器803检测到挥动手势的时间分布特征来确定挥动手势的上下左右方向,具体包括:
如果三个光线传感器识别到挥动手势的发生时刻先后顺序是光线传感器801,光线传感器802,和光线传感器803,且光线传感器801和光线传感器 802检测到挥动手势的时间差,以及光线传感器802和光线传感803检测到的挥动手势的时间差都小于时间门限T_6,则识别为向右挥动手势。同理,如果三个光线传感器识别到挥动手势的发生时刻先后顺序是光线传感器803,光线传感器802和光线传感器801,且光线传感器802和光线传感器803检测到挥动动作的时间差,以及光线传感器802和光线传感器803检测到挥动手势的时间差都小于门限T_6,则识别为向左挥动手势。
如果三个光线传感器识别到挥动手势的发生时刻先后顺序是光线传感器802,光线传感器801和光线传感器803,且光线传感器802和光线传感器801检测到挥动动作的时间差,以及光线传感器801和光线传感器803检测到挥动动作的时间差都小于门限T_7,则认为发生了向上挥动手势。同理,如果三个光线传感器识别到挥动手势的发生时刻先后顺序是光线传感器803,光线传感801和光线传感器802,且光线传感器802和光线传感器801检测到挥动手势的时间差,以及光线传感器801和光线传感器803检测到挥动动作的时间差都小于门限T_7,则认为发生了向下挥动手势。
其中使用单个光线传感器输出地光线强度信号识别挥动手势的方法同实施例二。
可选的,时间门限T_6和T_7可以根据不同设备尺寸、设备类型以及用户操作习惯进行调整。例如,如果设备尺寸越大,T_6和T_7可以适当增大。如果终端设备是纵向长度比横向长度大的智能手机,则设置T_6小于T_7;如果终端设备是纵向长度比横向长度小的平板电脑,则设置T_7小于T_6。同时,还可以让用户选择不同的操作速度,当用户选择的操作速度越快,T_6和T_7可以适当减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可以使用多个光线传感器提高下压手势和上抬手势动作的识别准确性,具体的,结合一个或多个光线传感器的输出光线强度信号综合判断下压手势,上抬手势和包括至少一个上抬手势和至少一个下压手势,其中,手势的解释同实施例三。
上抬手势预先设置的对应光线变化规律包括:变化规律包括:
A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的变化规律,然后B个光线传感器输出 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再满足第一从低到高变化,然后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A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个光线传感器为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B不小于第二门限。
下压手势预先设置的对应光线变化规律包括:变化规律包括:
A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的变化规律,然后B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再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然后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A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个光线为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B不小于第二门限。
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和至少一次上抬手势预先设置的对应光线变化规律包括:变化规律包括:
A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的变化规律,然后B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再在高低之间波动,然后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A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个光线为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B不小于第二门限。
可选的,第一门限不小于N/2,第二门限不小于A/2。
具体的,从高到低变化,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第一从低到高变化,第一从高到低变化和高低之间波动,的具体解释同实施例三。
进一步的,基于实施例三,根据接收到的B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分别计算手势的上抬程度或者下压程度,并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得出综合的上抬程度或者下压程度。具体的,以下压程度Pr为例,公式为,
其中Prj为第j个(j<=B)光线传感器的下压程度,kj为对应的加权因子。kj可根据各光线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等参数来选取。
此外,还可以先将B个光线传感器的基准光线强度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平均基准光线强度LBL,再将B个光线传感器的当前光线强度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当前平均光线强度Lavg,之后由平均基准光线强度和当前平均光线强度的比值或差值获得下压程度Pr,其中,基准光线强度和当前光线强度的解释说明如实施例三,即
或者
Pr=Lavg-LBL
其中,Li BL为第i个(i<=B)光线传感器的基准光线强度,Li为第i个(i<=B)光线传感器当前的光线强度,pi和qj为对应的加权因子,可根据各个光线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等参数来选取。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了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进一步的,当执行与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时,包括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在不同终端应用中,对应的具体操作控制的映射。手势动作的映射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应用而改变,例如,如图9a所示,列出了电子书,图片浏览、音乐播放和视频播放四种应用场景下挥动手势,下压手势,和上抬手势对应的较优控制操作映射。如图9b所示,给出了上下左右 挥动图片浏览、音乐播放和视频播放、网页浏览等应用场景下较优的手势动作映射。手势动作映射可以在应用软件中预先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喜好进行自定义和调整。
进一步的,下压手势对应的下压程度可以用于实时调整图片浏览的缩小比例,或者用于调节音乐播放时音量减小的比例。例如,用户在图片浏览过程中使用下压手势且下压程度Pr=0.5(比例)时,将显示的图片尺寸缩小为图片原始大小的0.5倍。一般情况下,下压手势过程中Pr是一个随时间推移缓慢减小的值,通过Pr来控制图片显示尺寸可以达到逐渐缩小的动画效果。
同理,上抬手势动作对应的上抬程度可以用于实时调整图片浏览的放大比例,以及调节音乐播放时音量增大的比例。例如,用户在图片浏览过程中使用上抬手势且上抬程度Lr=2时,将显示的图片尺寸放大为图片原始大小的2倍。一般情况下,上抬手势过程中Lr是一个随时间推移缓慢增大的值,通过Lr来控制图片显示尺寸可以达到逐渐放大的动画效果。
下压手势和上抬手势的连续组合动作可用于触发连续的图片缩放或音量调节操作,帮助用户通过反复微调将图片调整到合适的尺寸,或将音量调节到合适的大小。例如,用户完成了“下压-上抬-下压”手势,对应的调节程度Ar为“0.5-0.7-0.6”(比例),则将显示的图片尺寸先缩小为原始图片大小的0.5倍,再放大到0.7倍,之后再缩小为0.6倍,形成连续的缩放动画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非接触式手势的识别,例如,既可以实现挥动的识别,也可以实现上抬以及下压的识别,同时实现上述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光线传感器,参见图10,所述装置100具体包括:
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光线强度变化由非接触式手 势产生;
手势识别单元102,判断由接收单元接受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非接触式手势;
执行单元103,执行与由手势识别单元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
当终端设备包括1个光线传感器时,手势识别单元可以用于识别挥动手势,上抬手势,下压手势和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一次下压手势。
当终端包括N个光线传感器时,手势识别单元可以用于识别向上手势,向下手势,向左手势,向右手势和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和一次下压手势。
当终端设备包括运动传感器或者方向传感器时,本装置还包括111手机状态判断单元,用于接收运动传感器或者方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值,判断手机是否为相对稳定状态,如果不是,则不触发手势识别单元执行的判断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的步骤。
可选的,本装置还包括上抬程度获取单元112,用于获取上抬手势的上抬程度;下压程度获取单元113,用于获取下压手势的下压程度。
可选的,手势识别单元包括实时手势识别子单元114,用于在每次手势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到手势包括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手势包括光线强度信号时,结合前面一次或多次手势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手势包括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手势包括光线强度信号判断输出的多个手势包括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手势包括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
可选的,执行单元包括:
挥动手势执行子单元115,用于执行与向上挥动,向下挥动,向左挥动,或向右挥动手势分别对应的针对图片或电子书应用进行的向上翻页或拖动,向下翻页或拖动,向左翻页或拖动,向右翻页或拖动的控制操作;
上抬下压手势执行子单元116,用于执行与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放操作。
第一缩放执行子单元117,根据上抬程度获取单元获取的上抬手势的上抬 程度,执行与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上抬程度获取单元获取的上抬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第二缩放执行子单元118,根据下压程度获取单元获取的下压手势的下压程度,执行与下压手势对应的针对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下压程度获取单元获取的下压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各单元为在逻辑意义上进行划分的单元,并不表示实际产品当中存在与之一一对应的物理单元。这些单元具体的功能实现可以参见前面实施例中的各方案,前述实施例中各种基于各种预置规律对具体手势进行检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七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120,如图12所述,包括:处理器121、存储器122、光线传感器123,其中,
光线传感器123用于输出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光线传感器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存储器122用于存储以上各实施例中用于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的应用程序。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光线强度变化由非接触式手势产生;
判断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非接触式手势;
执行与识别出的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运动传感器124或者方向传感器125,CPU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应用程序时还执行下列步骤:根据运动传感器124或者方向传感器125判断手机是否为相对稳定状态,如果不是,则不触发手势识别单元 判断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是的话,则触发。
本实施例中,存储器中存储的应用程序被CPU执行时,除了可以执行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各种处理步骤,也可以完成前述各实施例中对各种非接触式手势进行识别以及其他处理(如获取下压程度等)的处理步骤,这里不再一一详细描述。同时,如何基于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编程来具体实现程序的运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也不详细描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8)

1.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光线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所述光线强度变化由产生所述非接触式手势的操作物遮挡环境可见光产生,所述光线传感器为环境光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被所述操作物挡住时,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减小;
判断所述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右挥动手势,所述向右挥动手势包括所述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左向右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左边;
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左挥动手势,所述向左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水平距离相等,且所述水平距离最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下挥动手势,所述向下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从低到高的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的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的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上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上挥动手势,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上边。
6.如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垂直距离相等,且所述垂直距离最大。
7.如权利要求1、2、4以及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用户针对任意一个传感器进行一次单向挥动所需时间的典型值,所述单向挥动可以是以下中的任意一个:从左向右挥动,从右向左挥动,从上到下挥动,以及从下到上挥动。
8.如权利要求1、2、4以及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第一挥动手势的第一时刻,与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第二挥动手势的第二时刻差值的典型时间间隔值。
9.如权利要求1、2、4以及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所述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小量不小于第一门限;
所述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包括:
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且增大量不小于第二门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所述第二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又离开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增大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
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所述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上抬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上抬到一定程度后,操作物保持不动时挡住所述光线传感器的时长的典型值。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定时间为从识别所述上抬手势的检测时间点开始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的时刻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
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上抬之前,操作物保持不变引起的光线变化的典型增大或者减小值。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再满足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
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所述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和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第六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六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
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
所述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或者,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六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六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下压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所述下压手势的操作物下压到一定程度后,操作物保持不动时挡住所述光线传感器的时长的典型值。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定时间为从识别所述下压手势的检测时间点开始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的时刻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
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下压之前,操作物保持不变引起的光线变化的典型增大或者减小值。
23.如权利要求11、16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不小于N/2,所述第二门限不小于A/2。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运动传感器或者方向传感器,接收所述运动传感器或者所述方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值,判断手机是否为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是,则触发所述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的步骤。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
在每次接收到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时,结合前面一次或多次接收到的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手势还包括向上挥动,或者向下挥动,或者向左挥动手势,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其中,
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所述向下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所述向左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
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
执行与所述向上挥动,向下挥动,向左挥动,或向右挥动手势分别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进行的向上翻页或拖动,向下翻页或拖动,向左翻页或拖动,向右翻页或拖动的控制操作。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非接触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且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时;
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所述电子书应用的缩放操作。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所述上抬手势的上抬程度;
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
执行与所述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所述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上抬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所述下压手势的下压程度;
所述执行与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包括:
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所述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下压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30.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光线传感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光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光线强度变化输出的多个反映光线强度变化的光线强度信号,其中,所述光线强度变化由产生所述非接触式手势的操作物遮挡环境可见光产生,所述光线传感器为环境光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被所述操作物挡住时,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减小;
手势识别单元,判断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如果符合,则识别出与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右挥动手势,所述向右挥动手势包括所述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左向右挥动,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左边;
执行单元,执行与由所述手势识别单元识别出的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针对终端应用的控制操作。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左挥动手势,所述向左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水平距离相等,且所述水平距离最大。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下挥动手势,所述向下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的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的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上边。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向上挥动手势,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内,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满足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再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其中,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安放位置的上边。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光线传感器时,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线传感器的安放位置的垂直距离相等,且所述垂直距离最大。
36.如权利要求30、31、33以及3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用户针对任意一个传感器进行一次单向挥动所需时间的典型值,所述单向挥动可以是以下中的任意一个:从左向右挥动,从右向左挥动,从上到下挥动,以及从下到上挥动。
37.如权利要求30、31、33以及3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识别出与第一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第一挥动手势的第一时刻,与识别出与第二光线传感器输出的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第二挥动手势的第二时刻差值的典型时间间隔值。
38.如权利要求30、31、33以及3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所述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小量不小于第一门限;
所述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包括:
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且增大量不小于第二门限。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所述第二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挥动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又离开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增大量。
40.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线传感器为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
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所述从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上抬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上抬到一定程度后,操作物保持不动时挡住所述光线传感器的时长的典型值。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定时间为从识别所述上抬手势的检测时间点开始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的时刻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
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上抬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上抬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上抬之前,操作物保持不变引起的光线变化的典型增大或者减小值。
4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再满足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
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所述第二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47.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N个光线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和至少一次上抬手势,其中,所述下压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接近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所述上抬手势包括操作物在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逐渐向远离所述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向移动;
所述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包括:所述N个光线传感器中的A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各自都满足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然后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然后所述A个光线传感器中的B个光线传感器中每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满足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然后所述B个光线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光线传感器输出的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光线强度各自都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
其中,N,A,B都为大于1的整数,A不大于N,且A不小于第一门限;B不大于A,且B不小于第二门限。
48.如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线强度信号包括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第六光线强度信号,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所述第六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晚于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的接收时间;
所述第一从高到低变化的规律包括:
在第三预定时间内,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一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且减少量不小于第三门限;
所述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所述高低之间波动的规律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或者,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三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大,然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比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小;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包括:
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小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增大量不大于第四门限,或者,所述第五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不大于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中的所述第四光线强度信号反映的信号强度,且减小量不大于第四门限。
49.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下压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所述下压手势的操作物下压到一定程度后,操作物保持不动时挡住所述光线传感器的时长的典型值。
50.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定时间为从识别所述下压手势的检测时间点开始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的时刻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典型值。
51.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三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时光线强度的典型减小量;
所述第四门限为所述光线传感器被产生所述下压手势或者包括至少一次下压手势的操作物挡住后,到开始下压之前,操作物保持不变引起的光线变化的典型增大或者减小值。
52.如权利要求40、45或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不小于N/2,所述第二门限不小于A/2。
5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运动传感器或者方向传感器,所述装置还包括:
手机状态判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运动传感器或者所述方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值,判断手机是否为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是,则触发所述手势识别单元执行的所述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的步骤。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势识别单元包括:
实时手势识别子单元,用于在每次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时,结合前面一次或多次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光线传感器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判断输出的多个所述光线强度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预先设置的与所述非接触式手势对应的变化规律。
5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手势包括向上挥动,或者向下挥动,或者向左挥动手势,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其中,
所述向上挥动手势包括操作物在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下向上挥动;所述向下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上向下挥动;所述向左挥动包括操作物在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从右向左挥动;
所述执行单元包括挥动手势执行子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向上挥动,向下挥动,向左挥动,或向右挥动手势分别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进行的向上翻页或拖动,向下翻页或拖动,向左翻页或拖动,向右翻页或拖动的控制操作。
5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非接触手势包括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且所述终端应用包括图片应用或电子书应用时,所述执行单元包括:
上抬下压手势执行子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和/或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所述电子书应用的缩放操作。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上抬程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上抬手势的上抬程度;
执行单元包括:第一缩放执行子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上抬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所述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上抬程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上抬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58.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下压程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下压手势的下压程度;
执行单元包括:第二缩放执行子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下压手势对应的针对所述图片应用或所述电子书应用的缩小或放大操作,其中,在执行缩小或放大操作时,根据所述下压程度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下压程度来确定缩小或放大的比例。
CN201210387215.4A 2012-09-29 2012-10-12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713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7215.4A CN103713735B (zh) 2012-09-29 2012-10-12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13/073784 WO2014048104A1 (zh) 2012-09-29 2013-04-07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13/081387 WO2014048180A1 (zh) 2012-09-29 2013-08-13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JP2015533421A JP6114827B2 (ja) 2012-09-29 2013-08-13 非接触ジェスチャを使用することにより端末機器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20157007776A KR101710972B1 (ko) 2012-09-29 2013-08-13 논-터치 제스처를 사용하여 단말 기기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13842060.9A EP2884383A4 (en) 2012-09-29 2013-08-1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ERMINAL DEVICE USING A CONTACTLESS GESTURE
US14/671,269 US20150205521A1 (en) 2012-09-29 2015-03-2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Device by Using Non-Touch Ges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58869 2012-09-29
CN201210375886 2012-09-29
CN201210375886.9 2012-09-29
CN201210387215.4A CN103713735B (zh) 2012-09-29 2012-10-12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3735A CN103713735A (zh) 2014-04-09
CN103713735B true CN103713735B (zh) 2018-03-16

Family

ID=50386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7215.4A Active CN103713735B (zh) 2012-09-29 2012-10-12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05521A1 (zh)
EP (1) EP2884383A4 (zh)
JP (1) JP6114827B2 (zh)
KR (1) KR101710972B1 (zh)
CN (1) CN103713735B (zh)
WO (2) WO20140481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9952B1 (ko) * 2013-10-18 2020-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204610A (zh) * 2014-06-18 2015-12-30 王昱人 以动作感应来操控功能的装置
US9300937B2 (en) * 2014-06-26 2016-03-29 Pixart Imaging (Penang) Sdn, Bhd. Color image senso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WO2015196471A1 (zh) * 2014-06-27 2015-12-30 深圳华盛昌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质量数值切换方法、装置及空气质量检测仪
TWI536033B (zh) * 2014-07-18 2016-06-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物體偵測方法及裝置
TWI558982B (zh) * 2014-09-24 2016-11-2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感測器及光學感測系統
CN104715769B (zh) * 2014-12-30 2017-05-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光感应控制无线音乐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35924A (zh) * 2014-12-31 2015-05-2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4598142A (zh) * 2014-12-31 2015-05-0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提示方法
CN104598144A (zh) * 2015-02-02 2015-05-06 上海翰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穿戴设备界面切换控制方法
CN104684058B (zh) * 2015-03-23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接近传感器发射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55577A1 (en) * 2015-03-30 2016-10-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ime related interaction with handheld device
TWI610198B (zh) * 2015-04-17 2018-01-01 鈺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遙控裝置與根據至少一靜態手勢產生控制指令的方法
CN106406505A (zh) * 2015-07-28 2017-02-15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图片滤镜效果的编辑方法及其系统
CN105117005B (zh) * 2015-08-17 2018-09-14 湖南迪文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线感应的手势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6556963A (zh) * 2015-09-24 2017-04-0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以及投影方法
CN105223854A (zh) * 2015-10-08 2016-01-06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智能电子设备的音量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US9454259B2 (en) * 2016-01-04 2016-09-27 Secugen Corporation Multi-level command sensing apparatus
CN105511631B (zh) * 2016-01-19 2018-08-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718056B (zh) * 2016-01-19 2019-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
WO2017147869A1 (zh) * 2016-03-03 2017-09-08 邱琦 光感式手势识别方法
CN106020639B (zh) * 2016-05-11 2020-04-28 北京小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的非接触式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80081433A1 (en) * 2016-09-20 2018-03-22 Wipro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a display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445149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45150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的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6527685A (zh) * 2016-09-30 2017-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120455B2 (en) * 2016-12-28 2018-11-0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10477277B2 (en) * 2017-01-06 2019-11-12 Google Llc Electronic programming guide with expanding cells for video preview
JP6956333B2 (ja) 2017-02-10 2021-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入力装置
EP3529690B1 (en) * 2017-02-24 2023-09-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875922B (zh) * 2017-03-17 2021-03-30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7273829A (zh) * 2017-06-02 2017-10-20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猫眼手势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8984042B (zh) * 2017-06-05 2023-09-26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操控装置、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家用电器
CN107329664A (zh) * 2017-06-27 2017-11-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阅读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9061222A1 (zh) * 2017-09-29 2019-04-04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多媒体内容播放控制方法、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
EP3477452B1 (en) * 2017-10-27 2022-07-06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140549B (zh) * 2017-12-11 2024-03-26 浙江苏泊尔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与系统
KR102495326B1 (ko) * 2018-01-31 2023-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549480B (zh) * 2018-03-28 2021-05-18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通道数据的触发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8958475B (zh) * 2018-06-06 2023-05-02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对象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00012350A1 (en) * 2018-07-08 2020-01-09 Youspac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ined gesture recognition
CN109388240A (zh) * 2018-09-25 2019-02-26 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手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58035A (zh) * 2018-11-27 2019-04-02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线传感器的输入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47335A (zh) * 2019-02-21 2019-06-07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游戏中图片处理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9933192A (zh) * 2019-02-25 2019-06-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凌空手势的实现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85174A (zh) * 2019-02-28 2019-06-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手势操控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377216B (zh) * 2019-06-24 2023-07-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86339B (zh) * 2019-07-23 2022-12-16 哈尔滨拓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手势识别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257994B1 (ko) 2019-09-02 2021-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접 여부를 판별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10941339B (zh) * 2019-11-27 2024-02-23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感应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327767A (zh) * 2020-02-06 2020-06-23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623392A (zh) * 2020-04-13 2020-09-04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手势识别组件的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96759A (zh) * 2020-04-29 2020-08-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操作手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3966668A1 (en) * 2020-07-15 2022-03-16 Google LLC Detecting contactless gestures using radio frequency
CN112019978B (zh) * 2020-08-06 2022-04-26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的场景切换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2099862B (zh) * 2020-09-16 2021-11-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屏幕唤醒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16250A (zh) * 2020-11-02 2021-01-12 南京工程学院 显示器页面切换方法、亮度调整方法以及显示器
CN112433611A (zh) * 2020-11-24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14020382A (zh) * 2021-10-29 2022-02-08 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执行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69148A1 (en) * 2009-12-04 2011-06-09 Next Holding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sition detection using an interactive volu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0941B2 (ja) * 1996-11-18 2001-12-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手振り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US6933979B2 (en) * 2000-12-13 2005-08-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nge sensing of objects in proximity to a display
JP2005141542A (ja) * 2003-11-07 2005-06-02 Hitachi Ltd 非接触入力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US8004493B2 (en) * 2007-06-08 2011-08-23 App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sensory information to devices and peripherals
JP5306780B2 (ja) * 2008-11-05 2013-10-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US8344325B2 (en) * 2009-05-22 2013-01-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n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basic gestures
JP5282661B2 (ja) * 2009-05-26 2013-09-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10998B2 (ja) * 2009-11-13 2014-06-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装置、センサ素子の駆動方法、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10310005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actless gesture recognition
EP2601565A4 (en) * 2010-08-04 2016-10-26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ATING AN INPUT THROUGH SEVERAL DISPLAYS
CN102055844B (zh) * 2010-11-15 2013-05-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手势识别实现照相机快门功能的方法及手机装置
CN202049454U (zh) * 2011-05-07 2011-11-23 马银龙 空中鼠标键盘
US20120312956A1 (en) * 2011-06-11 2012-12-13 Tom Chang Light sensor system for object detection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and object detection method
CN102508549A (zh) * 2011-11-08 2012-06-20 北京新岸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动作的非接触式操作方法和系统
US8766162B2 (en) * 2012-01-12 2014-07-01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Ambient light based gesture detection
US20130293454A1 (en) * 2012-05-04 2013-1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based on spatial interac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69148A1 (en) * 2009-12-04 2011-06-09 Next Holding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sition detection using an interactive volu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10972B1 (ko) 2017-03-13
CN103713735A (zh) 2014-04-09
EP2884383A4 (en) 2015-09-16
KR20150046304A (ko) 2015-04-29
US20150205521A1 (en) 2015-07-23
WO2014048180A1 (zh) 2014-04-03
EP2884383A1 (en) 2015-06-17
JP2015530669A (ja) 2015-10-15
WO2014048104A1 (zh) 2014-04-03
JP6114827B2 (ja)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3735B (zh) 一种使用非接触式手势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US11599154B2 (en) Adaptive enclosure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9965074B2 (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transitioning between touch input to display output relationships
US20210026516A1 (en) Dynamic user interactions for display control and measuring degree of completeness of user gestures
US2014015720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gestures
KR20150130431A (ko) 제스처들을 이용한 터치 입력들의 향상
WO201209465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resent multiple frames on a touch screen
US20130342491A1 (en) Control Method, Control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474324B2 (en) Uninterruptable overlay on a display
US10007418B2 (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enabling generation of contact-intensity-dependent interface respon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