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3715B - 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3715B
CN103703715B CN201380000952.7A CN201380000952A CN103703715B CN 103703715 B CN103703715 B CN 103703715B CN 201380000952 A CN201380000952 A CN 201380000952A CN 103703715 B CN103703715 B CN 103703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dual
signal
pattern
dupl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9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3715A (zh
Inventor
蒋红丽
青华平
曹萍
刘乔
刘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ongshi Zhongchuang Spa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03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3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3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37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for modulate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包括:获取无线通信装置的调制模式配置表、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预测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所述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取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根据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根据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比较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和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选择频谱效率大的双工模式作为下一步双工模式;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服务需求的增长,对网络带宽需求以指数规律增长。微波传送作为移动回传的重要手段,带宽需求也越来越大。微波频谱资源有限,提高微波频谱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全双工(FD,Full Duplexing)技术,在空口上以一个频率同时进行收发信号,相对于传统的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这两种双工模式,全双工提高了系统频谱利用率。
将全双工技术应用到微波通信中,存在两种极端情况:在天气状况良好时,大气对信号衰减小,系统接收的有用信号远大于自干扰信号,采用全双工通信可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在天气恶劣时,大气对信号衰减大,系统接收的有用信号远小于自干扰信号,如果此时系统依然采用全双工模式通信,将严重影响通信质量,降低系统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在微波通信过程中不能改变双工模式,导致恶劣信道条件下严重影响通信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包括:
获取无线通信装置的调制模式配置表、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
根据当前双工模式、所述自干扰隔离度和所述收发信号信息,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所述自干扰隔离度和所述收发信号信息,预测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
根据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和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所述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取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
根据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根据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
比较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和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选择频谱效率大的双工模式作为下一步双工模式;
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或者非全双工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双工模式和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不同,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否则保持所述当前双工模式不变。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信号信息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号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无线通信装置的调制模式配置表、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根据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所述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取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双工模式、所述自干扰隔离度和所述收发信号信息,计算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所述自干扰隔离度和所述收发信号信息,预测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根据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根据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
选择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和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选择频谱效率大的双工模式作为下一步双工模式;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或者非全双工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单元具备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双工模式和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是否相同;
切换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当前双工模式和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不同,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否则保持所述当前双工模式不变。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信号信息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号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实现全双工模式和非全双工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在信道条件好时以全双工模式工作,提高系统容量,在信道条件不好时以非全双工模式工作,保证业务的可靠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通信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元中的模拟干扰抵消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单元中的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其流程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无线通信装置的调制模式配置表、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
本实施例中,调制模式配置表记录了调制模式和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预先配置获得。信号质量可以包括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或者,信号质量可以包括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IR)。如表1所示,为以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为输入有用信号的信噪比为例的调制模式配置表,包括调制模式与全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的信噪比的对应关系,以及调制模式与非全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的信噪比的对应关系。调制模式配置表也可以包括全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二者与调制模式的对应关系,以及非全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二者与调制模式的对应关系。
表1调制模式配置表
自干扰隔离度为接收自干扰信号功率与发送自干扰信号功率之比,由天线和/或模拟干扰抵消单元确定,可以通过预先测量获得。
无线通信装置的收发信号信息可以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号功率。收发信号信息还可以包括均方误差等信息。
步骤S120,根据当前双工模式、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预测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
本实施例中,当前双工模式可以为全双工模式或者非全双工模式。如果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则非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如果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则非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
非全双工模式可以是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或者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
信号质量可以包括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或者,信号质量可以包括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
步骤S130,根据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取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
根据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得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允许的最大调制模式;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允许的最大调制模式。
例如,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计算得到的有用信号信噪比为36dB,预测的非全双工模式的有用信号信噪比为38dB。查询表1,满足当前信噪比的全双工模式对应的最大调制模式为256QAM,满足预测信噪比的非全双工模式对应的最大调制模式为1024QAM。
步骤S140,根据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
频谱效率为单位频谱带宽可传输的信息比特数,与双工模式、调制模式和信号带宽有关。假设全双工模式和非全双工模式的信号带宽相同,则在相同调制模式和信号带宽下,全双工模式的频谱效率是非全双工模式的2倍。例如,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最大调制模式为256QAM,频谱效率可等效为2*log2(256)=16bit。非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最大调制模式为1024QAM,频谱效率为log2(1024)=10bit。
步骤S150,比较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选择频谱效率大的双工模式作为下一步双工模式;下一步双工模式的调制模式为下一步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
例如,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其最大频谱效率为16bit,非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其最大频谱效率为10bit,则下一步双工模式继续保持为全双工模式。
步骤S160,将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下一步双工模式。
本实施例中,如果当前双工模式和下一步双工模式不同,将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下一步双工模式;否则保持当前双工模式不变。
可以向无线通信装置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将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下一步双工模式。具体地,通过控制信号控制通信单元中的业务发送处理单元、发送基带信号处理单元、业务接收处理单元、接收基带信号处理单元、数字干扰抵消单元和模拟干扰抵消单元。如果当前双工模式和下一步双工模式不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将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下一步双工模式,否则指示保持当前双工模式不变。
本实施例中,步骤S110中的自干扰隔离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预先测量获得。
图2所示为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中的通信单元的结构框图,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为微波设备。业务发送处理单元和业务接收处理单元在全双工模式下同时发送和接收业务,在时分双工模式下按照时分复用的方式发送和接收业务,在频分双工模式下按照频分复用的方式发送和接收业务。模拟干扰抵消单元和数字干扰抵消单元在全双工模式下进行干扰抵消,在非全双工模式下不进行干扰抵消。发送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和接收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在控制信号控制下调整调制和解调制模式。
图3为通信单元中的模拟干扰抵消单元的结构框图。Rin为接收信号,来自接收天线;Fin为自干扰参考信号,来自通信单元的发送射频信号处理单元;Rx为模拟干扰抵消之后的输出信号;I′in为模拟自适应干扰估计器对接收信号Rin中自干扰信号Iin的估计值。开关在全双工模式下处于连接状态,在非全双工模式下处于断开状态。模拟自适应干扰估计器根据Fin和Rx自适应的产生I′in
在全双工模式下,Rin=Uin+Iin,其中,Uin为接收信号Rin中的接收有用信号。I′in随着输出信号Rx自适应变化,使输出信号Rx功率最小。理想情况下,模拟自适应干扰估计器能完全估计接收信号Rin中的自干扰信号Iin,使得干扰抵消之后的输出信号等于接收有用信号Uin。但实际情况下,由于器件的非理想性,I′in与Iin是有偏差的,输出信号Rx中还存在残余自干扰Ix
在非全双工模式下,Rin=Uin,模拟自适应干扰估计器产生的I′in为零,输出Rx=Rin。这里假设器件对接收信号Rin没有插损,如果考虑插损则输出信号Rx的功率为接收信号Rin的功率减去插损。
自干扰隔离度D为模拟干扰抵消单元输出的自干扰信号Ix的功率Pi与发送信号Tx的功率Pt之比,即关闭对端无线通信装置的发射器,由本端无线通信装置发射信号,并测试本端无线通信装置中模拟干扰抵消单元输出的信号功率,由此获得自干扰隔离度。
本实施例中,步骤S120中的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计算获得。以信号质量为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为例,图2中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即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图4为通信单元中的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结构框图。
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可以通过当前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号功率计算得到,具体方法包括:
如果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则天线接收信号中有自干扰信号,模拟干扰抵消单元和数字干扰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
模拟干扰抵消单元中,模拟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出信号Rx中的自干扰信号Ix的功率Pi为:Pi=Pt*D,其中,Pt为发送信号Tx的功率;接收有用信号Ux的功率Pu为:Pu=Pr-Pi,其中,Pr为模拟抵消单元输出信号Rx的功率;信干比SIR为:
SIR = P u P i .
模拟干扰抵消单元与数字干扰抵消单元之间的接收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对自干扰信号和有用信号的处理相同,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入信干比SIR等于模拟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出信干比SIR。因模拟电路会对输入信号引入噪声,且输入信号功率越大,噪声功率越大。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入信号信噪比SNR与接收射频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信号Rx的功率Pr(即模拟抵消单元的输出信号Rx的功率Pr)之间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因此,数字干扰抵消单元中,输入信号信噪比SNR为:SNR=f(Pr)。根据输入信号信噪比SNR和信干比SIR可获得当前双工模式的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入有用信号SNR为:
如果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则天线接收信号中没有自干扰信号,模拟干扰抵消单元和数字干扰抵消单元不进行干扰抵消,当前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SNR为:SNR=SNR=f(Pr)。
另外,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也可以通过当前双工模式输出信号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的绝对值,即|MSE|,加上信噪比恶化量得到,SNR恶化量可以通过系统测试或仿真预先得到。
图4为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结构框图。R(n)为接收信号,来自于A/D转换单元;F(n)为自干扰参考信号,来自于发送基带信号处理单元;d(n)为期望接收信号,可以是训练码;I′(n)为数字自适应干扰估计器输出的自干扰估计信号;Y(n)为经过干扰抵消之后的输出信号;e(n)为输出信号与期望接收信号之间的误差;MSE为均方误差,MSE=10*log10(|e(n)|2),|MSE|等价于输出信噪比SNR。开关在全双工模式下处于连接状态,在非全双工模式下处于断开状态。数字自适应干扰估计器根据参考信号F(n)和误差信号e(n)自适应的产生接收自干扰信号的估计值I′(n)。
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信号R(n)为:R(n)=U(n)+I(n)+N(n)。其中,U(n)为有用信号,I(n)为自干扰信号,N(n)为噪声信号。数字干扰抵消器产生的I′(n)随着误差信号e(n)自适应变化,使输出MSE最小。
理想情况下,自适应干扰估计器能完全估计出接收信号中自干扰信号,即I′(n)=I(n),则输出信号Y(n)=U(n)+N(n)。但由于自适应干扰估计器的非理想性,估计的自干扰信号I′(n)与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I(n)存在偏差,残余干扰信号就成为输出信号Y(n)中的噪声。在非全双工模式下,接收信号R(n)=U(n)+N(n),数字干扰抵消器产生的I′(n)为零,输出信号Y(n)=R(n)。
全双工模式的接收信号R(n)的SNR为:有用信号U(n)的SNR为:其中,Pu为有用信号U(n)的功率,Pi为自干扰信号I(n)的功率,Pn为噪声信号N(n)的功率。非全双工模式的接收信号R(n)的SNR等于有用信号U(n)的SNR,即由于自适应干扰估计器的非理想性,估计的自干扰信号I′(n)与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I(n)存在偏差,残余干扰信号I(n)-I′(n)就成为输出信号Y(n)中的噪声,使得输出有用信号SNR相对输入有用信号SNR恶化。SNR恶化量可以通过系统测试或仿真预先得到。
本实施例中,步骤S120中的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可以通过下述方法预测获得。以信号质量为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为例,图2中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即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
当前非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SNR′可以通过预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号功率计算得到,具体方法包括:
如果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则非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若保持当前本端和对端发射功率不变,则全双工模式切换成非全双工模式后,天线接收信号中没有自干扰信号,模拟干扰抵消单元和数字干扰抵消单元不进行干扰抵消。模拟抵消单元的输出信号功率P′r为:P′r=Pr-Pt*D。根据P′r可以获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SNR′为:SNR′=SNR′=f(P′r)。
如果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则非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若保持当前本端和对端发射功率不变,则非全双工模式切换成全双工模式后,天线接收信号中有自干扰信号,模拟干扰抵消单元和数字干扰抵消单元进行干扰抵消操作。模拟干扰抵消单元输出自干扰信号功率P′i为:P′i=Pt*D,模拟抵消单元的输出信号功率P′r为:P′r=Pr+Pt*D,模拟干扰抵消单元输出信干比SIR′为: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入信干比SIR′等于模拟干扰抵消单元输出信干比SIR′,输入信号信噪比SNR′=f(P′r)。根据SIR′和SIR′可获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
另外,非当前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SNR′也可以通过当前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加上或减去两种模式的信噪比偏差得到。如果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则非当前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为当前输入有用信噪比加上信噪比偏差;如果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则非当前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为当前输入有用信噪比减去信噪比偏差。
接收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在输入有用信号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全双工模式的输入信号功率大于非全双工模式的输入信号功率,其引入的噪声功率也大于非全双工模式的噪声功率,因此全双工模式的数字干扰抵消单元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小于非全双工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两种模式的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的偏差值可以通过系统测试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实现全双工模式和非全双工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在信道条件好时以全双工模式工作,提高系统容量,在信道条件不好时以非全双工模式工作,保证业务的可靠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装置500,其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510,用于获取无线通信装置的调制模式配置表、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根据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取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
计算单元520,用于根据当前双工模式、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预测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根据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
选择单元530,用于比较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选择频谱效率大的双工模式作为下一步双工模式;
切换单元540,用于将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下一步双工模式。
进一步地,当前双工模式可以为全双工模式或者非全双工模式。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非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或者,当前双工模式为非全双工模式,非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
进一步地,切换单元540可以具备包括:
判断子单元541,用于判断当前双工模式和下一步双工模式是否相同;
切换子单元542,用于如果当前双工模式和下一步双工模式不同,将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下一步双工模式;否则保持当前双工模式不变。
进一步地,切换子单元542可以具体用于向无线通信装置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将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下一步双工模式。具体地,通过控制信号控制通信单元中的业务发送处理单元、发送基带信号处理单元、业务接收处理单元、接收基带信号处理单元、数字干扰抵消单元和模拟干扰抵消单元。如果当前双工模式和下一步双工模式不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将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下一步双工模式,否则指示保持当前双工模式不变。
进一步地,无线通信装置的收发信号信息可以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号功率。
进一步地,信号质量可以包括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或者,信号质量可以包括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装置,其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
接收器610,用于接收无线通信装置的调制模式配置表、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
存储器620,用于存储包括程序例程的信息;
处理器630,与存储器620和接收器610耦合,用于控制程序例程的执行,具体包括:
根据当前双工模式、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预测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
根据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取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
根据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
比较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选择频谱效率大的双工模式作为下一步双工模式;
将无线通信装置的当前双工模式切换为下一步双工模式。
进一步地,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或者非全双工模式。
进一步地,无线通信装置的收发信号信息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号功率。
进一步地,信号质量可以包括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或者,信号质量可以包括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
上述实施例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装置,其内部各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装置,实现全双工模式和非全双工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在信道条件好时以全双工模式工作,提高系统容量,在信道条件不好时以非全双工模式工作,保证业务的可靠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无线通信装置的调制模式配置表、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
根据当前双工模式、所述自干扰隔离度和所述收发信号信息,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所述自干扰隔离度和所述收发信号信息,预测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
所述信号质量包括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
根据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和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所述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取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
根据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根据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
比较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和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选择频谱效率大的双工模式作为下一步双工模式;
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或者非全双工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双工模式和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不同,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否则保持所述当前双工模式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信号信息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号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质量包括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
6.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无线通信装置的调制模式配置表、自干扰隔离度和收发信号信息;根据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查询所述调制模式配置表,获取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和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双工模式、所述自干扰隔离度和所述收发信号信息,计算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根据非当前双工模式、所述自干扰隔离度和所述收发信号信息,预测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信号质量;所述信号质量包括输入有用信号信噪比;根据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根据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调制模式计算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
选择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和所述非当前双工模式的最大频谱效率,选择频谱效率大的双工模式作为下一步双工模式;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双工模式为全双工模式或者非全双工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具备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双工模式和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是否相同;
切换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当前双工模式和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不同,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工模式切换为所述下一步双工模式;否则保持所述当前双工模式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信号信息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号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质量包括输入有用信号功率和信干比。
CN201380000952.7A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3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2359 WO2015027395A1 (zh)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3715A CN103703715A (zh) 2014-04-02
CN103703715B true CN103703715B (zh) 2016-09-28

Family

ID=50363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9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03715B (zh)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13923B2 (zh)
EP (1) EP3026969B1 (zh)
CN (1) CN103703715B (zh)
WO (1) WO20150273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9143B2 (en) 2016-03-03 2018-06-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user full duplex link adaptation
TW201820832A (zh) * 2016-11-16 2018-06-0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無線通訊裝置及其數位自干擾估測方法
TWI631833B (zh) * 2016-12-14 2018-08-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料傳輸模式設定方法及應用其之基站裝置以及終端裝置
TWI638533B (zh) * 2017-07-10 2018-10-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
CN109274399B (zh) * 2017-07-17 2020-03-0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7222A (zh) * 2011-12-26 2012-06-1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su-mimo和mu-mimo模式的自适应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2595627A (zh) * 2012-01-18 2012-07-18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频域调度的双工通信方法
CN102612156A (zh) * 2012-01-18 2012-07-25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时域调度的双工通信方法
CN102948089A (zh) * 2010-05-25 2013-02-27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7717B1 (ko) 2003-01-29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듀플렉싱 통신 방식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무선통신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060705B (zh) * 2003-09-30 2012-09-05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控制装置,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
US7894382B2 (en) * 2006-12-29 2011-02-22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e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KR101032074B1 (ko) 2009-01-29 2011-05-02 이화여자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하이브리드 듀플렉싱 운영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36430B (zh) 2009-09-29 2014-05-1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无线通信收发器及其模式开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8089A (zh) * 2010-05-25 2013-02-27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97222A (zh) * 2011-12-26 2012-06-1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su-mimo和mu-mimo模式的自适应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2595627A (zh) * 2012-01-18 2012-07-18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频域调度的双工通信方法
CN102612156A (zh) * 2012-01-18 2012-07-25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时域调度的双工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13923B2 (en) 2017-11-07
EP3026969A4 (en) 2016-08-03
WO2015027395A1 (zh) 2015-03-05
US20160183105A1 (en) 2016-06-23
EP3026969B1 (en) 2017-10-11
EP3026969A1 (en) 2016-06-01
CN103703715A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9883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on of self-interference in spectrally efficient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US10243719B2 (en)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IMO radios
CN103703715B (zh) 一种双工模式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US10505695B2 (e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full-duplex radio
US20140348018A1 (en)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831124B2 (en) Multi-mod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tter for highly-spectrally-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TW586274B (en) Soft decision gain compensation for receive filter attenuation
US818460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base station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US20140286459A1 (en) Multi-mod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receiver for highly-spectrally-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AU5989601A (en) A receiver device for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unit employing a speed estimator
US8331481B2 (en)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feedback by quantization of time-domain coefficients
CN105993131A (zh) 用于针对使用mimo的无线电的无划分双工进行模拟抵消的系统和方法
CN102227098B (zh) 一种多模mimo-scfde自适应传输系统频域承载点选取方法
EP2137851B1 (en) Receiver and receiving method
CN101836370A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接收方法
CN115174331B (zh) 一种5g信号的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US11750232B2 (en) Hybrid GMP/equalizer digital self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for MIMO transmitters
CN109302242B (zh) 一种mimo信道模拟器tdd双向实现方法
US20120140849A1 (en) Frequency reuse in wireless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200355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101024105B1 (ko) 시간영역 채널 값의 양자화를 이용한 채널 상태 전달 방법
WO2008135224A1 (en) Channel optimization for adaptive information rate schemes
Dash et al. A Nonlinear MIMO-OFDM Based Full-Duplex Cooperative D2D Communications System
Kondo et al. Linear predictive transmitter diversity for microcellular TDMA/TDD mobile radio system
Font-Bach et al.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testing of a real-time mobile WiMAX testbed featuring MIMO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9

Address after: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n Yanche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Hongli

Inventor before: Qinghuaping

Inventor before: Cao Ping

Inventor before: Liu Qiao

Inventor before: Liu Y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7

Address after: 161000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gihar Keshan County Shuguang village 2 groups

Patentee after: Sun Yancheng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0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366 Pingzhong Road, Tianning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Tongshi Zhongchuang Space Co.,Ltd.

Address before: 161000 Bianshan Village, Shuguang Township, Keshan County, Qiq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 Yanch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