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1710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1710A
CN103701710A CN201310713743.9A CN201310713743A CN103701710A CN 103701710 A CN103701710 A CN 103701710A CN 201310713743 A CN201310713743 A CN 201310713743A CN 103701710 A CN103701710 A CN 103701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ie
pressure signal
buffer memory
forwarding unit
prio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137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1710B (zh
Inventor
徐栋
王富
吴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137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01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01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1710A/zh
Priority to EP14871578.2A priority patent/EP3073688B1/en
Priority to ES14871578.2T priority patent/ES2642732T3/es
Priority to PCT/CN2014/086470 priority patent/WO2015090088A1/zh
Priority to US15/185,355 priority patent/US996720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1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1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63Intermediate storage in different physical parts of a node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92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tunnelling or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所述数据方法通过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和端点转发设备在一系统的核心设备与端点设备之间建立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时,存在的任一端点设备产生反压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产生统一的反压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以及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Express,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例如PCIe16X2.0的最高速率可达到10GB/s,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PCIe的传输距离较短,典型的传输距离在15~30cm,这样限制了PCIe设备的使用范围。目前,对PCIe数据能够利用以太网(Ethernet)进行拉远传输,提高了PCIe的传输距离,从而扩大了PCIe设备的使用范围。
现有技术中在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时,存在任一端点设备产生反压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产生统一的反压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时,存在的任一端点设备产生反压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产生统一的反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核心转发设备通过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通道中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为所述核心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所述第一流量类型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虚拟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目的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存储所述第一以太网帧的第一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所述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与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在存储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与所述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
结合所述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之后,所述核心转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向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CIe报文;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以及
在所述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与所述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之后,所述核心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通道接收所述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停止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通道向所述核心设备发送所述第二PCIe报文;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心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包括第一类发送缓存和第二类发送缓存,其中,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为在所述核心转发设备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的指定虚拟通道接收指定报文时,与所述指定虚拟通道一一对应的缓存,所述第二类缓存为所述核心发送缓存中除所述第一类缓存之外的其他缓存;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具体包括: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或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二门限值时,生成指定反压信号,以对所述核心设备中的第一PCIe发送缓存进行反压,所述第二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端点转发设备通过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太网帧,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具有与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一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报文,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与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在存储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通道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所述端点设备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一致;以及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通过所述PCIe通道接收所述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二PCIe报文,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所述端点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端点设备,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二优先级的第二以太网帧;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在存储所述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通过PCIe通道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之后,所述端点转发设备通过所述PCIe通道接收所述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停止通过所述PCIe通道向所述端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CIe报文;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在所述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之后,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后,停止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向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以太网帧;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PCIe通道将所述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端点设备。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具体包括: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在所述端点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达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四反压信号。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心转发设备,包括:
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通道中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为所述核心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所述第一流量类型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虚拟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并在存储所述第一以太网帧的第一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所述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与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并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PCIe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存储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与所述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之后,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向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CIe报文;所述PCIe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以及
在所述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与所述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之后,所述PCIe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通道接收所述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停止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通道向所述核心设备发送所述第二PCIe报文;所述PCIe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心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包括第一类发送缓存和第二类发送缓存,其中,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为在所述核心转发设备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的指定虚拟通道接收指定报文时,与所述指定虚拟通道一一对应的缓存,所述第二类缓存为所述核心发送缓存中除所述第一类缓存之外的其他缓存;所述PCIe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或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CIe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之后,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二门限值时,生成指定反压信号,以对所述核心设备中的第一PCIe发送缓存进行反压,所述第二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点转发设备,包括:
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通过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太网帧,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具有与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并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一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报文,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与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处理模块,用于在存储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通道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所述端点设备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一致;以及
所述PCIe模块,用于通过所述PCIe通道接收所述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二PCIe报文,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所述端点设备一一对应;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点设备,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二优先级的第二以太网帧,并在存储所述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CIe模块用于在所述通过PCIe通道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之后,通过所述PCIe通道接收所述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并停止通过所述PCIe通道向所述端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CIe报文;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之后,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并停止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向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以太网帧;所述PCIe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PCIe通道将所述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端点设备。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CIe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在所述端点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达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四反压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核心转发设备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其中第一流量类型为核心设备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第一流量类型与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第一虚拟通道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并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核心转发设备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并将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其中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并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核心设备的技术方案,在核心设备与端点设备(即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之间形成了基于流量类型(该流量类型为根据端点设备的不同而分配的)的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技术,核心设备与一个端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与该核心设备与另一个端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不会相互影响,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时,存在的任一端点设备产生反压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产生统一的反压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以及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2、由于采用了核心转发设备在确定第一反压信号为对第一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第一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第二反压信号,或在确定第一反压信号为对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第二反压信号的技术方案,核心转发设备不是在接收到第一反压信号时立即生成第二反压信号,而是在第一类发送缓存或第二类发送缓存超过第一门限值的时候才生成第二反压信号,此时PCIe通道可以继续使用,从而提高了PCIe带宽利用率。
3、由于采用了核心转发设备在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二门限值时,生成指定反压信号,以对核心设备中的第一PCIe发送缓存进行反压,第二门限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指定报文对PCIe带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压信号的传递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心转发设备的功能模块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点转发设备的功能模块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心转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点转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之前,为了让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先结合图1对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描述。具体如下:
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包括一个核心设备10,一个上游设备端口20,以太网结构,多个下游设备端口,下游设备端口可以从30到3n进行编号(其中n为正整数),以及多个端点设备,多个端点设备可以从40到4n进行编号,其中,下游设备端口和端点设备一一对应,如下游设备端口30与端点设备40一一对应,下游设备端口31与端点设备41一一对应,核心设备与上游设备端口之间、端点设备与下游设备端口之间为PCIe链路,上游设备端口与下游设备端口之间的部分为以太网链路。
请继续参考图1,在如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中,若端点设备40产生反压,反压具体是指某一设备瞬间接收大量数据而造成该设备的接收缓存消耗较快,在超过一定阈值的时候,如接收缓存被使用的比例超过1/2,3/4等等比例的时候,该设备即向数据进入的方向,也即发送数据的设备发送反压信号,使得发送数据的设备停止发送或者延迟发送数据,如端点设备40会反压给下游设备端口30,下游设备端口30继而会反压给上游设备端口20,上游设备端口20在反压给核心设备10后,核心设备10由于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个端点设备产生反压,则会停止所有端点设备的业务,从而造成除端点设备40以外的其他端点设备的业务受到影响,如在端点设备41为存储设备时,端点设备41因无法接收或者发送数据,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存储或者读取。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在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时,任一端点设备产生反压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产生统一的反压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时,存在的任一端点设备产生反压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产生统一的反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核心转发设备通过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通道中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为核心设备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第一流量类型与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第一虚拟通道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核心转发设备根据目的端设备,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核心转发设备在存储第一以太网帧的第一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核心转发设备通过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与第二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核心转发设备将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核心转发设备在存储第二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核心设备。
通过上述部分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核心转发设备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第一流量类型为核心设备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第一流量类型与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第一虚拟通道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并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核心转发设备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并将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其中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并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核心设备的技术方案,在核心设备与端点设备(即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之间形成了基于流量类型(该流量类型为根据端点设备的不同而分配的)的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技术,核心设备与一个端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与该核心设备与另一个端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不会相互影响,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时,存在的任一端点设备产生反压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产生统一的反压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以及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核心设备201,核心转发设备202,网络交换设备203,至少两个端点转发设备,至少两个端点转发设备可以从2040到204n进行编号(其中n为正整数),以及至少两个端点设备,至少两个端点设备可以从2050到205n进行编号(其中n为正整数),其中,核心设备与核心转发设备之间、端点设备与端点转发设备之间为PCIe链路,核心转发设备与端点转发设备之间的部分为以太网链路。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将以核心设备201向端点设备2050发送第一PCIe报文为例,来进行详细的举例描述。
请继续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核心设备201中的PCIe模块2011会根据第一PCIe报文发往的目的端设备,如可以是端点设备2050、端点设备2051等等,具体可以是通过第一PCIe报文的完成者标签或者访问地址,为第一PCIe报文分配第一流量类型,第一流量类型与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以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一虚拟通道向核心转发设备202发送该第一PCIe报文。
在实际应用中,PCIe总线协议规定了8种传输类型,分别为TC0~TC7,PCIe设备可以通过软件设置所支持的虚拟通道数目,虚拟通道可以一一对应为VC0~VC7,当然,若PCIe总线所规定的传输类型数目不满足需要,通过本实施例的介绍,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能够对PCIe总线协议进行修改,或以满足PCIe报文传输的要求下定义新的协议或传输规则,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在核心设备201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一虚拟通道,向核心转发设备202发送该第一PCIe报文之后,核心转发设备202即能够通过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201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
请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的核心转发设备202上,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1:核心转发设备通过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通道中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为核心设备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第一虚拟通道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核心转发设备202通过PCIe通道中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后,可以将第一PCIe报文放入核心转发设备202的PCIe接收缓存,然后再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将第一PCIe报文放入核心转发设备202的发送缓存。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将核心转发设备202的发送缓存对应地分为第一发送缓存、第二发送缓存等等,然后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将PCIe接收缓存中的第一PCIe报文放入对应的第一发送缓存中,以便后续的处理,在此不做限制。
S32:核心转发设备根据目的端设备,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通过本实施例的介绍,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的具体过程,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核心转发设备202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之后,可以将第一以太网帧放入与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优先级缓存中。
S33:核心转发设备在存储第一以太网帧的第一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同时参考图2,网络交换设备的数据缓存能力一般比较强,而端点转发设备2040、端点转发设备2041、端点设备2050或端点设备2051等设备的数据缓存能力较弱,所以若核心转发设备202向这些设备发送PCIe报文的数据量超过这些设备的数据缓存能力,这些设备即会向核心转发设备202的第一优先级缓存进行反压,核心设备202即会停止发送或者延迟发送存储在第一优先级缓存中的以太网帧。
也就是说,核心设备202在不需要停止发送或延迟发送存储在第一优先级缓存中的第一以太网帧时,即可以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存储在第一优先级缓存中的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203。
需要注意的是,核心转发设备202在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时,同时也将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的两端的硬件地址(即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即核心转发设备202发出第一以太网帧的硬件地址以及网络交换设备203封装在第一以太网帧中,从而使得核心转发设备202能够正确地将第一以太网帧从第一优先级缓存中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203,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在核心转发设备202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后,网络交换设备203即能够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端点转发设备204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交换设备可以是支持PFC(Priority-based Flow Control,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协议的交换机,该交换机可以根据以太网帧的优先级,通过不同的优先级通道发送该以太网帧。
在网络交换设备203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端点转发设备2040后,端点转发设备2040即能够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该第一以太网帧。
请参考图4,图4是本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的端点转发设备2040上,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1:端点转发设备通过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太网帧,第一以太网帧具有与第一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
S42:端点转发设备将第一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一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报文,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与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通过本实施例的介绍,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将第一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一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报文的具体过程,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端点转发设备2040将第一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一PCIe报文后,可以将第一PCIe报文放入端点转发设备2040的第一发送缓存中。
S43:端点转发设备在存储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通道将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端点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一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是端点转发设备2040将第一PCIe报文从第一发送缓存移入端点转发设备2040的PCIe发送缓存,从而通过PCIe通道将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2050,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在端点转发设备2040通过PCIe通道将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2050后,端点设备2050即能够接收到该第一PCIe报文,从而实现了核心设备201向端点设备2050发送第一PCIe报文。
在介绍完核心设备201向端点设备2050发送第一PCIe报文的具体过程后,在接下来的部分中,将介绍由端点设备2050向核心设备201发送第二PCIe报文的具体过程。
请继续参考图2,端点设备2050可以根据自身地址,即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为第二PCIe报文分配第二流量类型,通过PCIe通道向端点转发设备2040发送第二PCIe报文后,端点转发设备2040即能够通过PCIe通道接收该第二PCIe报文。
在端点转发设备2040通过PCIe通道接收该第二PCIe报文后,请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点转发设备2040上,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1:端点转发设备通过PCIe通道接收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二PCIe报文,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端点设备一一对应;
S52:端点转发设备根据端点设备,将第二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二优先级的第二以太网帧;
S53:端点转发设备在存储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
在端点转发设备2040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203后,网络交换设备203即能够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将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核心转发设备202。
在网络交换设备203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将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核心转发设备202后,核心转发设备202即能够接收该第二以太网帧。
请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的核心转发设备202上,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61:核心转发设备通过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与第二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
S62:核心转发设备将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
S63:核心转发设备在存储第二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核心设备。
在核心转发设备202通过第二虚拟通道将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核心设备201后,核心设备201即能够接收该第二PCIe报文,并且能够根据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确定第二PCIe报文具体由哪一个端点设备发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端点设备2050根据自身地址为第二PCIe报文分配了第二流量类型,所以核心设备201通过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能够确定第二PCIe报文由端点设备2050发送的。
通过上述部分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核心转发设备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第一流量类型为核心设备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第一流量类型与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第一虚拟通道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并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核心转发设备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并将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其中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并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核心设备的技术方案,在核心设备与端点设备(即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之间形成了基于流量类型(该流量类型为根据端点设备的不同而分配的)的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技术,核心设备与一个端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与该核心设备与另一个端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不会相互影响,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时,存在的任一端点设备产生反压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产生统一的反压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以及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将以端点设备2050为例,介绍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反压信号由端点设备发送到核心设备的具体过程,请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压信号的传递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逐级反压的过程,如图7所示,该过程如下:
1、在端点转发设备2040向端点设备2050发送PCIe报文之后,若端点设备2050的数据缓存能力无法满足端点转发设备2040发送PCIe报文的数据量,则会在端点设备2050的PCIe接收缓存产生第一反压信号,并通过PCIe通道的信用值将反压信号传输给端点转发设备2040中的PCIe发送缓存。
2、端点转发设备2040的PCIe发送缓存通过PCIe通道接收第一反压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一反压信号之后,反压给第一发送缓存。
3、端点转发设备2040的第一发送缓存反压以太网处理模块中的第一优先级缓存,以太网处理模块中的TX模块(上行模块)发送PFC帧(即第二反压信号)给网络交换设备203,也即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二反压信号传输给核心转发设备202。
需要说明的是,端点转发设备2040并非只能根据端点设备2050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而对核心转发设备202进行反压,在端点转发设备2040内的PCIe发送缓存、第一发送缓存或第一优先级缓存的数据容量超过预设的门限值,也会生成反压信号并发送给核心转发设备202以对核心转发设备202反压。
4、在核心转发设备202将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203之后,网络交换设备203再将以太网帧发送给端点转发设备2040,端点转发设备2040再将以太网帧转换为PCIe报文并发送给端点设备2050,若端点设备2050或端点转发设备2040生成反压信号并通过网络交换设备203的TX模块(上行模块)发送给核心转发设备202,核心转发设备202通过RX模块(下行模块)接收第三反压信号(也即端点转发设备发送的PFC帧或第二反压信号)后,第一优先级缓存反压给核心转发设备202的第一发送缓存,该第一发送缓存存储的PCIe报文的流量类型为第一流量类型,也即该第一发送缓存存储的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是端点设备2050。
5、核心转发设备202的第一发送缓存产生第四反压信号给PCIe通道的第一虚拟通道的接收缓存。
6、核心转发设备202通过第一虚拟通道的信用机制反压给核心设备201的PCIe通道的第一发送缓存。
7、核心设备201的第一发送缓存反压给2050的应用程序,使其暂停相关业务。
8、最后核心设备发往2050的PCIe报文将被暂停。
当然了,反压信号由核心设备发送到端点设备的具体过程与之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通过上述部分可以看出,在端点设备2050反压时,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中,只有与端点设备2050相关的链路才会被反压,而与其他端点设备相关的链路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实现了提高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以及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在第2步中,端点转发设备2040的PCIe接收缓存受到端点设备2050的接收缓存的反压时,可以暂时不产生反压信号给以太网处理模块的接收缓存,而是在PCIe接收缓存达到第一门限值的时候才反压给太网处理模块的接收缓存,此时PCIe通道可以继续被使用,从而提高端点设备2050与端点转发设备2040之间的PCIe带宽利用率。
同理,在第5步中,核心转发设备202的第一发送缓存在受到核心转发设备202的第一优先级缓存的反压时,第一发送缓存暂时不反压给PCIe通道的第一虚拟通道的接收缓存,而是在第一发送缓存达到第一门限值的时候再反压给PCIe通道的第一虚拟通道的接收缓存,此时PCIe通道可以继续被使用,从而提高了核心转发设备202与核心设备201之间的PCIe带宽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若PCIe通道采用未修改的PCIe总线传输协议,则未修改的PCIe协议中定义了指定报文需要通过PCIe通道中的指定虚拟通道进行传输,例如配置报文、电源管理消息报文、错误信令消息报文和接触锁定消息报文等等报文必须通过VC0进行传输,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此类报文所占用的带宽非常小,对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以及数据传输方法影响较小。
为降低上述指定报文对PCIe带宽的影响,可以通过二级反压的方式来降低此类报文对PCIe带宽的影响,具体来讲,以发往端点设备2050的PCIe报文通过VC0进行传输为例,核心转发设备202中的第一发送缓存(该第一发送缓存内存储发往端点设备2050的PCIe报文)在受到反压时,该第一发送缓存在达到第一门限值的时候反压给PCIe通道的第一虚拟通道的接收缓存,而存储发送给其他端点设备如2051、2052等等的PCIe报文的第二发送、第三发送缓存等等,可以在达到第一门限值的时候反压给PCIe通道的第二虚拟通道、第三虚拟通道的接收缓存,在达到与第一门限值相比较高的第二门限值的时候再反压给核心设备中的第一PCIe发送缓存,也即对VC0进行反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心转发设备,请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心转发设备的功能模块图,如图8所示,该核心转发设备包括: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处理模块801,用于通过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通道中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为核心设备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第一流量类型与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第一虚拟通道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以太网处理模块802,用于根据目的端设备,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并在存储第一以太网帧的第一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以太网处理模块802,还用于通过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与第二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并将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PCIe处理模块801,还用于在存储第二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核心设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太网处理模块802还用于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并根据第一反压信号,停止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向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第一PCIe报文;PCIe处理模块801还用于根据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第一虚拟通道将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核心设备;以及PCIe处理模块801还用于通过第二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并根据第三反压信号,停止通过第二虚拟通道向核心设备发送第二PCIe报文;PCIe处理模块801还用于根据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将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核心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包括第一类发送缓存和第二类发送缓存,其中,第一类发送缓存为在核心转发设备通过PCIe通道中的指定虚拟通道接收指定报文时,与指定虚拟通道一一对应的缓存,第二类缓存为核心发送缓存中除第一类缓存之外的其他缓存;PCIe处理模块801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一反压信号为对第一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第一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第二反压信号,或在确定第一反压信号为对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第二反压信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PCIe处理模块801具体还用于在确定第一反压信号为对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第二反压信号之后,在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二门限值时,生成指定反压信号,以对核心设备中的第一PCIe发送缓存进行反压,第二门限值大于第一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核心转发设备,与前述实施例中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的核心转发设备上的数据传输方法,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两个方面,在前面已经对方法的实施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前述描述清楚的了解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实施过程,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点转发设备,请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点转发设备的功能模块图,如图9所示,该端点转发设备包括:以太网处理模块901,用于通过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太网帧,第一以太网帧具有与第一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并将第一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一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报文,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与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处理模块902,用于在存储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通道将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端点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一致;以及PCIe处理模块902,用于通过PCIe通道接收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二PCIe报文,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端点设备一一对应;以太网处理模块901,用于根据端点设备,将第二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二优先级的第二以太网帧,并在存储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PCIe处理模块902用于通过PCIe通道接收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并停止通过PCIe通道向端点设备发送第一PCIe报文;以太网处理模块901用于根据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以太网处理模块901用于在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后,停止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向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第二以太网帧;PCIe处理模块902用于根据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PCIe通道将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端点设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PCIe处理模块9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三反压信号,在端点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达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第四反压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端点转发设备,与前述实施例中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的端点转发设备上的数据传输方法,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两个方面,在前面已经对方法的实施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前述描述清楚的了解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实施过程,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心转发设备,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心转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核心转发设备包括: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连接接口1001、处理芯片1002和以太网连接接口1003;其中,处理芯片1002具体可以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也可以是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等,在此不再限制。
处理芯片1002分别和PCIe连接接口1001、以太网连接接口1003相连,用于通过PCIe连接接口中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为核心设备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第一虚拟通道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并根据目的端设备,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并在存储第一以太网帧的第一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连接接口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通过以太网连接接口中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与第二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并将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并在存储第二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连接接口中与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核心设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点转发设备,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点转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端点转发设备包括: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连接接口1101、处理芯片1102和以太网连接接口1103;其中,处理芯片1102具体可以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也可以是CPLD(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等,在此不再限制。
处理芯片1102用于通过以太网连接接口中的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太网帧,第一以太网帧具有与第一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并将第一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一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报文,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与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并在存储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连接接口将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端点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一致,以及端点转发设备通过PCIe连接接口接收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二PCIe报文,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端点设备一一对应,并根据端点设备,将第二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二优先级的第二以太网帧,并在存储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连接接口中与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核心转发设备的处理芯片1002和端点转发设备的处理芯片1102可以采用同样规格的处理芯片,通过对运行在处理芯片1002和处理芯片1102的程序编码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处理芯片1002和处理芯片1102可以实现各自的功能,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当然,在核心转发设备和端点转发设备还可以包括缓存芯片等元件,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核心转发设备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其中第一流量类型为核心设备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第一流量类型与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第一虚拟通道与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并根据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将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核心转发设备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并将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其中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并通过PCIe通道中与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核心设备的技术方案,在核心设备与端点设备(即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之间形成了基于流量类型(该流量类型为根据端点设备的不同而分配的)的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技术,核心设备与一个端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与该核心设备与另一个端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不会相互影响,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利用以太网传输PCIe数据时,存在的任一端点设备产生反压会导致整个数据传输链路产生统一的反压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以及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
2、由于采用了核心转发设备在确定第一反压信号为对第一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第一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第二反压信号,或在确定第一反压信号为对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第二反压信号的技术方案,核心转发设备不是在接收到第一反压信号时立即生成第二反压信号,而是在第一类发送缓存或第二类发送缓存超过第一门限值的时候才生成第二反压信号,此时PCIe通道可以继续使用,从而提高了PCIe带宽利用率。
3、由于采用了核心转发设备在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二门限值时,生成指定反压信号,以对核心设备中的第一PCIe发送缓存进行反压,第二门限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指定报文对PCIe带宽的影响。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设备。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设备的制造品,该指令设备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核心转发设备通过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通道中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为所述核心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所述第一流量类型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虚拟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目的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存储所述第一以太网帧的第一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所述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与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存储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与所述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之后,所述核心转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向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CIe报文;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以及
在所述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与所述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之后,所述核心转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通道接收所述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停止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通道向所述核心设备发送所述第二PCIe报文;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包括第一类发送缓存和第二类发送缓存,其中,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为在所述核心转发设备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的指定虚拟通道接收指定报文时,与所述指定虚拟通道一一对应的缓存,所述第二类缓存为所述核心发送缓存中除所述第一类缓存之外的其他缓存;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或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转发设备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二门限值时,生成指定反压信号,以对所述核心设备中的第一PCIe发送缓存进行反压,所述第二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端点转发设备通过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太网帧,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具有与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一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报文,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与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在存储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通道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所述端点设备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一致;以及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通过所述PCIe通道接收所述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二PCIe报文,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所述端点设备一一对应;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端点设备,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二优先级的第二以太网帧;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在存储所述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过PCIe通道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之后,所述端点转发设备通过所述PCIe通道接收所述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停止通过所述PCIe通道向所述端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CIe报文;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在所述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之后,所述端点转发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
停止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向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以太网帧;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PCIe通道将所述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端点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端点转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在所述端点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达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四反压信号。
8.一种核心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通道中的第一虚拟通道接收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一PCIe报文,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为所述核心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而分配的,其中,所述第一流量类型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虚拟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量类型一一对应;
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端设备,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一优先级的第一以太网帧,并在存储所述第一以太网帧的第一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帧,所述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与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并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二PCIe报文,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源端设备一一对应;
所述PCIe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存储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与所述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心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通过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一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发送给网络交换设备之后,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停止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向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CIe报文;
所述PCIe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以及
所述PCIe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与所述第二流量类型一一对应的第二虚拟通道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发送给所述核心设备之后,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通道接收所述核心设备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停止通过所述第二虚拟通道向所述核心设备发送所述第二PCIe报文;
所述PCIe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包括第一类发送缓存和第二类发送缓存,其中,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为在所述核心转发设备通过所述PCIe通道中的指定虚拟通道接收指定报文时,与所述指定虚拟通道一一对应的缓存,所述第二类缓存为所述核心发送缓存中除所述第一类缓存之外的其他缓存;
所述PCIe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一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或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心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CIe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反压信号为对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进行反压,并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二反压信号之后,在所述第二类发送缓存中存储的数据容量超过第二门限值时,生成指定反压信号,以对所述核心设备中的第一PCIe发送缓存进行反压,所述第二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12.一种端点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通过以太网通道中的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网络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太网帧,所述第一以太网帧具有与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一一对应的第一优先级,并将所述第一以太网帧解析为第一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报文,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流量类型与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目的端设备一一对应;
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PCIe处理模块,用于在存储所述第一PCIe报文的第一发送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PCIe通道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所述端点设备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一致;以及
所述PCIe模块,用于通过所述PCIe通道接收所述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二PCIe报文,所述第二PCIe报文的第二流量类型与所述端点设备一一对应;
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点设备,将所述第二PCIe报文封装为具有第二优先级的第二以太网帧,并在存储所述第二以太网帧的第二优先级缓存未受到反压时,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点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CIe模块用于在所述通过PCIe通道将所述第一PCIe报文发送给端点设备之后,通过所述PCIe通道接收所述端点设备发送的第一反压信号,并停止通过所述PCIe通道向所述端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CIe报文;
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压信号,生成第二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所述以太网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以太网通道中与所述第二优先级一一对应的第二优先级通道将所述第二以太网帧发送给所述网络交换设备之后,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发送的第三反压信号,并停止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向所述网络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以太网帧;
所述PCIe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生成第四反压信号,并通过所述PCIe通道将所述第四反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端点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点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CIe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反压信号,在所述端点转发设备的发送缓存达到第一门限值时,生成所述第四反压信号。
CN201310713743.9A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Active CN103701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3743.9A CN103701710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EP14871578.2A EP3073688B1 (en) 2013-12-20 2014-09-15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re forwarding device and end point forwarding device
ES14871578.2T ES2642732T3 (es) 2013-12-20 2014-09-15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dispositivo central de reenvío y dispositivo terminal de reenvío
PCT/CN2014/086470 WO2015090088A1 (zh) 2013-12-20 2014-09-1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US15/185,355 US9967201B2 (en) 2013-12-20 2016-06-1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re forwarding device, and endpoint forward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3743.9A CN103701710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1710A true CN103701710A (zh) 2014-04-02
CN103701710B CN103701710B (zh) 2017-01-11

Family

ID=50363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13743.9A Active CN103701710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67201B2 (zh)
EP (1) EP3073688B1 (zh)
CN (1) CN103701710B (zh)
ES (1) ES2642732T3 (zh)
WO (1) WO2015090088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0088A1 (zh) * 2013-12-20 2015-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CN104869074A (zh) * 2015-04-02 2015-08-26 武汉虹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爆发式数据交换智能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591954A (zh) * 2015-10-28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6095440A1 (zh) * 2014-12-19 2016-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的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及一种网络设备
CN105721357A (zh) * 2016-01-13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设备、外围部件互连高速系统及其初始化方法
WO2018019009A1 (zh) * 2016-07-25 2018-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外围组件快速互连设备及主机
WO2018058625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报文反压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10925A (zh) * 2018-05-15 2018-10-26 南京博内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服装货架系统的方法
WO2020211728A1 (zh) * 2019-04-17 2020-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虚拟通道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3645258A (zh) * 2021-10-18 2021-11-12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WO2022001581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0871B (zh) * 2014-04-29 2016-07-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式資料傳輸之方法及其相關混合式系統
US10992601B2 (en) * 2018-10-19 2021-04-27 Gubernet Inc.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ulti-layered network environment
CN112131154A (zh) * 2020-09-29 2020-12-25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通道与业务动态匹配的dma传输控制方法
TWI739676B (zh) * 2020-11-25 2021-09-11 群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控制方法、記憶體儲存裝置及記憶體控制電路單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4808B1 (en) * 1999-04-02 2003-11-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v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layer two tunneling protocol networks
US7701963B2 (en) * 2002-10-15 2010-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use of micro-tunnel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238796C (zh) * 2002-10-30 2006-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接口转换的装置及方法
CN1260915C (zh) 2002-11-19 2006-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城域网传输设备的流量控制方法
CN1697425A (zh) * 2005-06-15 2005-11-16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读取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
US20080052431A1 (en) * 2006-08-22 2008-02-28 Freking Ronald 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Virtual Channels Within A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PCI) Express Bus
US7830882B2 (en) * 2006-11-17 2010-11-09 Intel Corporation Switch scaling for virtualized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s
US8948173B2 (en) * 2007-02-14 2015-02-0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ontrol protocol encapsulation
CN101022414B (zh) * 2007-03-08 2010-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US8352667B2 (en) * 2007-10-26 2013-01-08 Nec Corporation I/O connection system and I/O connection method
US7929565B2 (en) * 2007-12-12 2011-04-19 Dell Products L.P. Ethernet switching of PCI express packets
CN101335714A (zh) * 2008-07-18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的方法及设备或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设备
JP5533867B2 (ja) * 2009-07-06 2014-06-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I/oシステム、下流pciエクスプレスブリッジ、i/o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06849B2 (en) * 2010-05-03 2016-04-05 Pluribus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distribute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tables
US8782321B2 (en) * 2012-02-08 2014-07-15 Intel Corporation PCI express tunneling over a multi-protocol I/O interconnect
CN104106240B (zh) * 2012-02-24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覆盖网络中转发和地址解析的平衡
US8825910B2 (en) * 2012-04-06 2014-09-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ass-through converged network adaptor (CNA) using existing ethernet switching device
US8811409B2 (en) * 2012-06-04 2014-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outing VLAN tagged packets to far end addresses of virtual forwarding instances using separate administrations
US9253028B2 (en) * 2013-12-13 2016-0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tunneling extensions
CN103701710B (zh) * 2013-12-20 2017-01-11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US9558148B2 (en) * 2014-04-30 2017-01-3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to optimize network data flows within a constrained system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7201B2 (en) 2013-12-20 2018-05-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re forwarding device, and endpoint forwarding device
WO2015090088A1 (zh) * 2013-12-20 2015-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WO2016095440A1 (zh) * 2014-12-19 2016-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的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及一种网络设备
CN105791140A (zh) * 2014-12-19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的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及一种网络设备
CN104869074B (zh) * 2015-04-02 2018-02-13 武汉虹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爆发式数据交换智能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4869074A (zh) * 2015-04-02 2015-08-26 武汉虹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器爆发式数据交换智能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591954A (zh) * 2015-10-28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21376A1 (zh) * 2016-01-13 2017-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设备、外围部件互连高速系统及其初始化方法
US11080221B2 (en) 2016-01-13 2021-08-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witching devic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izing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system
CN105721357B (zh) * 2016-01-13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设备、外围部件互连高速系统及其初始化方法
CN105721357A (zh) * 2016-01-13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设备、外围部件互连高速系统及其初始化方法
US10810151B2 (en) 2016-01-13 2020-10-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witching devic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izing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system
WO2018019009A1 (zh) * 2016-07-25 2018-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外围组件快速互连设备及主机
WO2018058764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报文反压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599549B2 (en) 2016-09-30 2020-03-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cket backpressure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8432193A (zh) * 2016-09-30 2018-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报文反压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8058625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报文反压的方法及装置
US11550694B2 (en) 2016-09-30 2023-01-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cket backpressure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8710925A (zh) * 2018-05-15 2018-10-26 南京博内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服装货架系统的方法
WO2020211728A1 (zh) * 2019-04-17 2020-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虚拟通道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WO2022001581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45258A (zh) * 2021-10-18 2021-11-12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94709A1 (en) 2016-10-06
US9967201B2 (en) 2018-05-08
WO2015090088A1 (zh) 2015-06-25
EP3073688A4 (en) 2016-12-07
CN103701710B (zh) 2017-01-11
EP3073688A1 (en) 2016-09-28
ES2642732T3 (es) 2017-11-17
EP3073688B1 (en) 2017-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171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转发设备以及端点转发设备
US831093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channel flow
CN101572667B (zh) 一种ip路由等价多路径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843299A (zh) 基于TCAM实现Openflow多级流表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78308A (zh) 报文发送速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761479A (zh) 链路选择方法和装置
CN202679397U (zh) 实时工业以太网EtherCAT从站系统
CN106358239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102957626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5337895A (zh) 一种网络设备主机单元、网络设备子卡以及网络设备
CN101425960B (zh) 实现负载均分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78486B (zh) 一种交换网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7097117A1 (zh) 一种报文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3457749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中抑制组播泛洪的方法
CN102857436B (zh) 一种基于irf网络的流量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739531B (zh) 流量整形方法和流量整形设备
CN101539871B (zh) 均衡处理负荷的装置、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主控板
CN203851159U (zh) 一种智能汇聚千兆交换机
CN111434079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07976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dynamic rate controllers using linked list of rate programs
CN106657097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036815B (zh) 一种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ict融合系统
CN103747068A (zh) 一种基于fpga实现tap设备功能的系统
CN102523161A (zh) 跨以太网交换网云的流控方法及系统
CN107332789B (zh) 基于click控制器的全异步人工神经元网络的通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0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 A building, room 3, building 301, foreshore Road, No.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Zhejiang, 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