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5073B - 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内容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内容交换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85073B CN103685073B CN201210321229.6A CN201210321229A CN103685073B CN 103685073 B CN103685073 B CN 103685073B CN 201210321229 A CN201210321229 A CN 201210321229A CN 103685073 B CN103685073 B CN 1036850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address
- content switch
- ctp
- 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内容交换机,涉及移动互联网中的互联网通信服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内容交换机接收来自通信发起方的CTP包,CTP包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一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第一内容交换机根据CTP包中的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向第二内容交换机转发CTP包;第二内容交换机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通过设计新的CTP协议和内容交换机,可支持基于用户标识的寻址和硬件转发,实现终端应用之间直接通信、高效、可靠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中的互联网通信服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内容交换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互联网通信传送技术方面,通常有如下一些典型技术:
(1)P2P(Peer-to-Peer,对等)方式,采用P2P方式的内容传输,可实现分布式高效传输,但存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传输可靠性、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传输的NAT(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穿越和暴露通信双方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地址的隐私等问题。
(2)TCP粘合(TCP Splicing)或软硬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s,多点处理单元)中转方式,采用应用层代理或中转方式的内容传输,可确保内容传输的可达性,但存在中转服务器应用层代理的性能瓶颈问题。
(3)基于网络的身份与位置分离映射协议(LISP,Location-ID SeparationProtocol)的传输方式,通过身份标识和IP地址映射的方式,主要解决节点由于发生移动而改变其IP地址时传输层连接中断的问题,但存在对现有路由器改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并因此针对所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包括:第一内容交换机接收来自通信发起方的CTP(Communication Transfer Protocol,通信传输协议)包,CTP包中的目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一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第一内容交换机根据CTP包中的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向第二内容交换机转发CTP包;第二内容交换机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转发CTP包至所通信接收方。
可选地,通信发起方从通信管理服务器获得通信接收方的UID和第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
可选地,用户标识UID包括通信域标识和通信域内用户标识。
可选地,CTP包基于TCP或UDP。
可选地,第二内容交换机维护所属的在线用户表;第二内容交互机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包括:第二内容交换机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查找在线用户表,如果通信接收方在线,则硬件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否则,不进行转发。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CMS接收本域通信终端用于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CMS向认证通过的通信终端发送通信域ID、UID、所属IMX的IP地址、域用户令牌。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通信终端向所属的内容交换机发送认证请求,认证请求中携带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内容交换机向CMS转发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内容交换机将通信终端添加到在线用户表中;内容交换机和通信终端保持心跳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内容交换机,包括:通信发起方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通信发起方的CTP包,CTP包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目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目的内容交换机转发模块,用于根据CTP包中的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向目的内容交换机转发CTP包,CTP包的目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为目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UID;和源内容交换机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源内容交换机转发的CTP包,CTP包的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UID;通信接收方转发模块,用于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硬件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
可选地,用户标识UID包括通信域标识和通信域内用户标识。
可选地,CTP包基于TCP或UDP。
可选地,内容交换机还包括:在线用户表维护模块,用于维护内容交换机所属的在线用户表;通信接收方转发模块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查找在线用户表,如果通信接收方在线,则硬件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否则,不进行转发。
可选地,内容交换机还包括:认证模块,用于接收来自通信终端的认证请求,认证请求中携带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向通信管理服务器转发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将通信终端添加到在线用户表中。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系统,包括:第一内容交换机,用于接收来自通信发起方的CTP包,CTP包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一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根据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向第二内容交换机转发CTP包,CTP包的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第二内容交换机,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内容交换机的CTP包,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硬件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
可选地,用户标识UID包括通信域标识和通信域内用户标识。
可选地,CTP包基于TCP或UDP。
可选地,第二内容交换机维护所属的在线用户表;第二内容交换机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查找在线用户表,如果通信接收方在线,则硬件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否则,不进行转发。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通信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本域通信终端用于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向认证通过的通信终端发送通信域ID、UID、所属IMX的地址、域用户令牌;还用于接收来自通信终端的通信接收方查询请求,根据通信接收方的用户名返回通信接收方的UID和通信接收方所属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
可选地,第一内容交换机或第二内容交换机接收来自通信终端的认证请求,认证请求中携带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向通信管理服务器转发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将通信终端添加到在线用户表中。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通信两端无需实现获取对方IP即可建立内容传送通道,可支持基于用户标识的寻址和硬件转发,实现终端应用之间高效、可靠传输。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的基于虚连接通信协议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示出一个通信传送协议CTP字段定义例子的示意图。
图4示出用户向CMS登录认证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5示出通信终端登录IM内容交换机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6示出基于本发明系统的跨通信域的消息传送流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的内容交换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示出本发明的内容交换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示出本发明的基于虚连接通信协议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中,包括:通信管理服务器(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CMS)CMS-A/CMS-B、IM(Instant Messenger,即时通讯)内容交换机(IMX)IMX1/IMX2和通信终端UA/UB。下面分别对CMS、IMX、和通信终端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进行介绍和说明。
通信管理服务器的主要功能包括:
1)用户注册、登陆、认证、域名解析;
2)维护用户联系人列表(好友、关注人、粉丝、最近联系过的人员);
3)分配用户所属的通信资源,包括: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服务器、IM内容交换机(IMX)、群组服务平台(GSP,Group ServerPlatform)、广播服务器(BCS,Broadcast Server)等;
4)作为点到点通信模式下的信令服务器,调度IM内容交换机之间的路由;
5)本通信域内的业务权限管理,包括:域内用户和域外用户使用本域用户创建的服务(主要为群组聊天和微博服务的鉴权),通过鉴权的用户,可以获知相关服务所在的服务器地址和密钥。
IM内容交换机主要功能包括:
1)实现维护所属的通信终端在线状态列表;
2)实现基于CTP的数据包大容量硬件转发;
3)实现基于用户标识的寻址。
通信终端主要功能包括:
1)实现向通信管理服务器注册;
2)实现附着内容交换机;
3)实现封装CTP协议的通信应用:包括点对点通信、群组通信、定向广播通信等。
图2示出本发明的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步骤202,第一内容交换机IMX-A接收来自通信发起方UA的CTP包,CTP包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一内容交换机IMX-A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二内容交换机IMX-B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UB的用户标识UID。
步骤204,第一内容交换机IMX-A根据CTP包中的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向第二内容交换机转发CTP包。
步骤206,第二内容交换机IMX-B根据CTP包中通信接收方UB的UID硬件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UB。内容交换机维护其所属的通信终端的UID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IMX-B接收到CTP包后,根据CTP包中的通信接收方UB的UID确定其IP地址,从而将该CTP包转发至UB。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CTP协议和内容交换机,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只需要知道用户标识、无需实现获取对方IP即可建立内容传送通道,可支持基于用户标识的寻址和硬件转发,实现终端应用之间直接通信、高效、可靠传输。
CTP为可靠内容传送通道的底层协议,CTP消息数据包字段基于UDT协议包格式改造,使得UDT协议数据包可通过CTP建立的内容通道传输。在CTP数据包中,使用通信双方的用户地址作为数据包传送的寻址地址,而IP地址作为更底层的IM内容交换机节点之间的传输地址使用。CTP协议的用户地址结构采用:通信域(ID)+用户标识(UID),地址容量可支持物联网需要的众多物理地址。图3示出了CTP数据包字段定义的例子。如图3所示,该CTP包字段包括: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Source IMX IP-address)、发送方UID(Sender UID)、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Destination IMX IP-address)、接收方UID(Receiver UID)、和UDT数据包。
图4示出用户向CMS登录认证的例子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步骤402,用户向本域CMS登录认证,使用自己的Email作为用户名及密码登录。
步骤404,用户认证通过后,CMS为用户生成“域用户令牌”,并返回用户相关信息,如通信域ID、UID、所属IMX地址、域用户令牌。
步骤406,通信终端将接收的用户相关信息保存或更新在用户的通信终端上,供后续使用。
通过上述流程,可以实现用户的认证,并实现域内通信终端的维护和管理。
图5示出通信终端登录IM内容交换机的例子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步骤502,通信终端向所属的IMX发送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请求认证。认证请求例如使用UDP协议。
步骤504,IMX检查用户是否在自己管辖的UID范围内,若不在管辖范围内,则返回错误给通信终端;若在管辖范围内,则转发用户的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至CMS认证。
步骤506,CMS比对系统内的“域ID+用户UID+域用户令牌”表,若匹配成功,则返回认证成功;若匹配失败,则返回认证失败。返回信息中包含域ID+UID。
步骤508,若认证成功,IMX则把用户新增到本交换机的在线用户表,开始心跳计时,并向通信终端返回认证成功;若认证不成功,并向通信终端返回认证失败。
步骤510,若认证成功,通信终端使用与登录时相同的端口,定时向IMX发出HELLO心跳请求消息,HELLO消息中包含域ID+用户UID。
步骤512,IMX鉴别HELLO的用户UID是否属于自己管辖范围,若不是,则不回应;若是,则进一步检查本机的用户在线表,若在线表中没有该用户,则向用户返回“已掉线,需重登录”的回应;若在线表有该用户,则向通信终端返回HELLO心跳回应消息,消息内含有通信终端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通信终端监听该公网IP和端口,用于后续通信应用连接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实现内容交换机对所属域内通信终端的管理和维护,并实现用户认证,提高安全性。
图6示出基于本发明系统的跨通信域的消息传送流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以跨域的消息传送为例说明消息传送过程。
步骤600,通信发起方获取通信接收方的UID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通信发起方USER-A根据通信接收方USER-B的用户名向CMS-A查询通信接收方的UID和通信接收方所属的内容交换机IMX-B的IP地址。CMS接收来自通信终端的通信接收方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名信息,根据通信接收方的用户名向通信终端返回通信接收方的UID和通信接收方所属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
步骤602,通信发送方向源IMX发送消息。通信发送方USER-A检查通信接收方USER-B的域ID,若与自己的域ID相同,则退出本流程,否则,向自己所属的IMX-A(源IMX)发送消息。通信发送方USER-A具有其所属的内容交换机IMX-A的IP地址,通信发送方USER-A向内容交换机IMX-A发送的消息中,CTP包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该内容交换机IMX-A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内容交换机IMX-B的IP地址,CTP包中的目的用户标识地址为通信接收方USER-B的用户标识UID。IP包中的目的IP地址为该内容交换机IMX-A的IP地址。
步骤604,源IMX向目的IMX转发消息。IMX-A确定通信接收方USER-B所属的内容交换机IMX-B,IMX-A检查IMX-B消息中目的IMX地址是否在信任列表中,若是,则向IMX-B转发消息;若否,则不转发。其中,IP包中源IP地址为源内容交换机IMX-A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目的内容交换机IMX-B的IP地址;CTP包中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该内容交换机IMX-A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内容交换机IMX-B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为通信接收方USER-B的用户标识UID。
步骤606,目的IMX向通信接收方转发消息。目的内容交换机IMX-B接收到消息后,检查消息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MX-A的地址是否在信任列表中,若是,并且通信接收方USER-B在线,则向USER-B转发该消息,其中,IP包的源IP地址为目的内容交换机IMX-B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通信接收方USER-B的IP地址,若通信接收方USER-B不在线,则不转发。
步骤608,USER-B的CTP协议栈检查包头里的源域ID和目的域ID,若相同,则退出本流程;若不同,则自动回复UDT协议的确认包给自己所属的IMX-B;若USER-B不在线,则没有该流程。
步骤610,IMX-B检查UDT确认包的CTP包头的目的IMX地址是否在信任列表中,若是,则向IMX-A转发该消息,若否,则不转发。
步骤612,IMX-A检查UDT确认包的CTP包头的源IMX地址是否在信任列表中,若是,则转发UDT确认包至USER-A,USER-A即可知道消息已送达且对方在线。
图7示出本发明的内容交换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内容交换机包括:通信发起方数据接收模块71,接收来自通信发起方的CTP包,CTP包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该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目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目的内容交换机转发模块72,根据CTP包中的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向目的内容交换机转发CTP包,CTP包的目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为目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UID;源内容交换机数据接收模块73,接收来自源内容交换机转发的CTP包,CTP包的源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为该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UID;通信接收方转发模块74,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其中,CTP包可以基于TCP或UDP。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标识UID包括通信域标识和通信域内用户标识。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新的CTP协议和内容交换机功能,通信两端无需实现获取对方IP即可建立内容传送通道,可支持基于用户标识的寻址和硬件转发,实现终端应用之间直接通信、高效、可靠传输。
图8示出本发明的内容交换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内容交换机包括:通信发起方数据接收模块71,目的内容交换机转发模块72,源内容交换机数据接收模块73,通信接收方转发模块84,在线用户表维护模块81。其中通信发起方数据接收模块71,目的内容交换机转发模块72,源内容交换机数据接收模块73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模块的描述,为简洁起见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在线用户表维护模块81维护内容交换机所属的在线用户表;通信接收方转发模块84根据通信接收方的UID查找在线用户表,如果通信接收方在线,则硬件转发CTP包至通信接收方,否则,不进行转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内容交换机还包括:认证模块82,用于接收来自通信终端的认证请求,认证请求中携带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向通信管理服务器转发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将通信终端添加到在线用户表中。
在本公开中,通过设计新的CTP协议(UDT协议包头扩展)和内容交换机,不仅可支持基于用户标识的寻址和硬件转发,实现终端应用之间直接通信、高效、可靠传输,而且可兼容P2P的直接点对点传输。基于CTP协议和内容交换机,通信两端无需实现获取对方IP即可建立内容传送通道。终端之间的通信会话,可利用已有成熟协议栈直接建立通信连接。如需要中转设备,则中转设备工作在网络层,可支持更大容量的并发数。基于本专利方法,可方便组建企业内的互联网通信域,并可实现不同企业间的跨域互通,并提供点对点通信、群组通信和定向广播通信服务。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内容交换机。为了避免遮蔽本发明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发明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发明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容交换机接收来自通信发起方的通信传输协议CTP包,CTP包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所述第一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
所述第一内容交换机根据CTP包中的所述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向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转发CTP包;
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根据CTP包中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转发CTP包至所述通信接收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通信发起方从通信管理服务器获得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和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维护其所属的在线用户表;
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根据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转发CTP包至所述通信接收方包括:
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根据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查找在线用户表,如果所述通信接收方在线,则硬件转发CTP包至所述通信接收方,否则,不进行转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管理服务器接收通信终端用于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
通信管理服务器向认证通过的通信终端发送通信域标识ID、UID、所属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域用户令牌;
通信终端向所属的内容交换机发送认证请求,认证请求中携带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
内容交换机向通信管理服务器转发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进行认证;
如果认证成功则内容交换机将通信终端添加到在线用户表中;
内容交换机和通信终端保持心跳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识UID包括通信域标识和通信域内用户标识;
或
所述CTP包基于传输控制协议或用户数据报协议。
6.一种内容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发起方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通信发起方的通信传输协议CTP包,CTP包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所述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目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
目的内容交换机转发模块,用于根据CTP包中的所述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向所述目的内容交换机转发CTP包,CTP包的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所述目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
和
源内容交换机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源内容交换机转发的CTP包,CTP包的目的交换机IP地址为所述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
通信接收方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转发CTP包至所述通信接收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容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识UID包括通信域标识和通信域内用户标识;
或
所述CTP包基于传输控制协议或用户数据报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容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线用户表维护模块,用于维护所述内容交换机所属的在线用户表;
通信接收方转发模块根据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查找在线用户表,如果所述通信接收方在线,则硬件转发CTP包至所述通信接收方,否则,不进行转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容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认证模块,用于接收来自通信终端的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中携带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向通信管理服务器转发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将通信终端添加到在线用户表中。
10.一种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容交换机,用于接收来自通信发起方的通信传输协议CTP包,CTP包中的源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所述第一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第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根据所述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向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转发CTP包,CTP包的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所述通信接收方的用户标识UID;
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内容交换机的CTP包,CTP包的目的内容交换机IP地址为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目的用户标识地址包括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根据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转发CTP包至所述通信接收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识UID包括通信域标识和通信域内用户标识;
或
所述CTP包基于传输控制协议或用户数据报协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维护所属的在线用户表;
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根据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查找在线用户表,如果所述通信接收方在线,则硬件转发CTP包至所述通信接收方,否则,不进行转发。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本域通信终端用于登录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向认证通过的通信终端发送通信域ID、UID、所属内容交换机的地址、域用户令牌;还用于接收来自通信终端的通信接收方查询请求,根据所述通信接收方的用户名返回所述通信接收方的UID和所述通信接收方所属的内容交换机的IP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容交换机或所述第二内容交换机接收来自通信终端的认证请求,认证请求中携带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向所述通信管理服务器转发通信域ID、UID、和域用户令牌进行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将通信终端添加到在线用户表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1229.6A CN103685073B (zh) | 2012-09-03 | 2012-09-03 | 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内容交换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21229.6A CN103685073B (zh) | 2012-09-03 | 2012-09-03 | 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内容交换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5073A CN103685073A (zh) | 2014-03-26 |
CN103685073B true CN103685073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0321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21229.6A Active CN103685073B (zh) | 2012-09-03 | 2012-09-03 | 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内容交换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850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91641A (zh) * | 2014-09-03 | 2016-03-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专用网络内消息转发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07634A3 (en) * | 2001-07-10 | 2003-04-10 | Cyneta Networks Inc | Information push through simulated network initiated context activation |
CN1545266A (zh) * | 2003-11-20 | 2004-11-10 |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 | 内容交换网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608391A (zh) * | 1998-12-23 | 2005-04-20 | 艾利森公司 | 在交换机之间动态分配atm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
CN1697364A (zh) * | 2004-05-13 | 2005-11-16 | 宽联(上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安全性和质量保障的互联设备网 |
CN101009563A (zh) * | 2006-01-24 | 2007-08-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内容交换网络 |
CN101467390A (zh) * | 2006-06-12 | 2009-06-24 | 法国空中客车公司 | 在帧交换网络中的虚链路的路由选择方法 |
-
2012
- 2012-09-03 CN CN201210321229.6A patent/CN1036850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8391A (zh) * | 1998-12-23 | 2005-04-20 | 艾利森公司 | 在交换机之间动态分配atm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
WO2003007634A3 (en) * | 2001-07-10 | 2003-04-10 | Cyneta Networks Inc | Information push through simulated network initiated context activation |
CN1545266A (zh) * | 2003-11-20 | 2004-11-10 |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 | 内容交换网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697364A (zh) * | 2004-05-13 | 2005-11-16 | 宽联(上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安全性和质量保障的互联设备网 |
CN101009563A (zh) * | 2006-01-24 | 2007-08-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内容交换网络 |
CN101467390A (zh) * | 2006-06-12 | 2009-06-24 | 法国空中客车公司 | 在帧交换网络中的虚链路的路由选择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5073A (zh) | 2014-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66521B (zh) | 会议服务器 | |
EP2241091B1 (en) | Combining locally addressed devices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addressed devices on a single network | |
US7568040B2 (en) | Techniques for establishing subscriber sessions on an access network using DHCP | |
CN101699801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数据的虚拟对等网络系统 | |
CN100521663C (zh) | 点对点通信中穿越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 | |
CN101136943B (zh) | 一种实现扩展Diameter协议应用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6302353B (zh) | 身份认证方法、身份认证系统和相关设备 | |
KR101368615B1 (ko) | 단대단 콜의 구현 방법, 단대단 콜 터미널 및 시스템 | |
WO2013042056A1 (en) | Group chat across networks | |
US20080008170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06604119B (zh) | 一种用于智能电视私有云设备的网络穿透方法及系统 | |
JP2013506358A5 (zh) | ||
US20060161680A1 (en) | Communications Interchange System | |
CN101980496A (zh) | 报文处理方法和系统、交换机和接入服务器设备 | |
CN102035655A (zh) |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 |
CN108123912A (zh) | 一种支持p2p的微服务系统 | |
CN103685073B (zh) | 虚连接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内容交换机 | |
JP5261432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交換装置、アクセス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0393039C (zh) | 无ip地址设备网管方法 | |
CN102377834B (zh) | 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及通信方法 | |
CN101572729B (zh) | 一种虚拟专用网节点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 |
CN101170502B (zh) | 一种实现堆叠成员间互访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7689881A (zh) | 报文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 |
CN102204221B (zh) | 多归属多地址空间网络中实现数据包安全传送的方法及主机 | |
CN105323326B (zh) | 一种终端间通信的通用转换平台、服务器、系统及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