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655A -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655A
CN102035655A CN2009102044018A CN200910204401A CN102035655A CN 102035655 A CN102035655 A CN 102035655A CN 2009102044018 A CN2009102044018 A CN 2009102044018A CN 200910204401 A CN200910204401 A CN 200910204401A CN 102035655 A CN102035655 A CN 102035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nt communication
state
maintenance
termi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44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翼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2044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565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6959 priority patent/WO20110386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5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即时通讯服务器参与,即时通讯终端具有表示身份的AID和表示位置的RID,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进行即时通讯的过程包括:A、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一接入业务节点(ASN)发送即时通讯消息,其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AID和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AID;B、所述第一ASN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路由转发到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RID对应的第二ASN;C、所述第二ASN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本发明方法、终端及系统可以实现端到端即时通讯,同时保证即时通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身份和位置分离技术
关于下一代信息网络架构的研究是当前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接受的观点是:未来网络将以互联网为统一承载网络。互联网从其诞生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已成为当前最成功、最具生命力的通信网络,其灵活可扩展性、高效的分组交换、终端强大的功能等特点非常符合新一代网络的设计需要,互联网将是新一代网络设计的主要参考蓝本。
然而,互联网的结构还远远没有达到最优,存在很多重大的设计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是IP地址的双重属性的问题,即IP地址既代表用户身份,又代表用户所处的网络拓扑,即IP地址的双重属性。互联网发明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难以预计今天世界上将存在大量的移动终端和多家乡终端,因此当时的互联网协议栈主要是针对以“固定”方式连接的终端而设计。在当时的网络环境下,由于终端基本上不会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其它位置,发送的地址就是接收的地址,路经是可逆的,所以具有身份和位置双重属性的IP地址能够非常好的工作,IP地址的身份属性与位置属性之间没有产生任何冲突。IP地址同时代表身份和位置恰恰满足了当时的网络需求。从当时的网络环境来看,这种设计方案简单有效,简化了协议栈的层次结构。但毋庸置疑的是,IP地址的身份属性与位置属性之间存在着内部矛盾。IP地址的身份属性要求任意两个IP地址都是平等的,虽然IP地址可以按照组织机构进行分配,但是连续编码的IP地址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或者至少在拓扑位置上没有必然的关系;IP地址的位置属性则要求IP地址基于网络拓扑(而不是组织机构)进行分配,处于同一个子网内的IP地址都应该处于一个连续的IP地址块中,这样才可以使网络拓扑中的IP地址前缀聚合,从而减少路由器设备的路由表的条目,保证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
总的来说,IP地址双重属性的内在矛盾将导致如下主要问题:
1.路由可扩展问题。
关于互联网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地址按照拓扑进行分配,或者拓扑按照地址进行部署,二者必选其一”。IP地址的身份属性要求IP地址基于终端所属的组织机构(而不是网络拓扑)进行分配,而且这种分配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经常改变;而IP地址的位置属性要求IP地址基于网络拓扑进行分配,以便保证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这样,IP地址的两种属性就产生了冲突,最终引发了互联网路由系统的可扩展问题。
2.移动性问题。
IP地址的身份属性要求IP地址不应该随着终端位置的改变而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绑定在身份上的通信不中断,也能够保证终端在移动后,其它终端仍能够使用它的身份与之建立通信联系;而IP地址的位置属性则要求IP地址随着终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以便IP地址能够在新的网络拓扑中聚合,否则网络就必须为移动后的终端保留单独的路由信息,从而造成路由表条目的急剧增长。
3.多家乡问题。
多家乡通常指终端或网络同时通过多个ISP的网络接入到互联网。多家乡技术的优点包括增加网络的可靠性、支持多个ISP之间的流量负载均衡和提高总体可用带宽等。但是,IP地址双重属性的内在矛盾使得多家乡技术难以实现。IP地址的身份属性要求一个多家乡终端始终对其它终端展现不变的身份,无论该多家乡终端是通过几个ISP接入到互联网;而IP地址的位置属性则要求一个多家乡终端在不同的ISP网络中使用不同的IP地址通信,这样才能保证终端的IP地址能够在ISP网络的拓扑中聚合。
4.安全和位置隐私问题。
由于IP地址同时包含终端的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所以通信对端和恶意窃听者都可以根据一个终端的IP地址同时获得该终端的身份信息和拓扑位置信息。总的来说,自从传统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建立以来,互联网的技术环境和用户群体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需要随之进行革新。IP地址的双重属性问题是困扰互联网继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将IP地址的身份属性和位置属性进行分离,是解决互联网所面临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思路。新网络将基于这种思路进行设计,提出一种身份信息与位置信息分离映射的网络结构,以解决现有互联网存在的一些严重弊端。
为了解决身份和位置的问题,业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所有身份与位置分离方案的基本思想都是将原本绑定在IP地址上的身份与位置双重属性分离。其中,有些方案采用应用层的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是用于完整地描述Internet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或FQDN(合格域名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作为终端的身份标识,如IPNL(IP Next Layer,属于NAT扩展架构的方式)、TRIAD(A Scalable Deployable NAT-based Intemet Architecture)等;有些方案引入了新的名字空间作为身份标识,如HIP(Host Identity Protocol)在以IP地址为标识网络层上增加主机标识;有些方案将IP地址进行分类,部分IP作为身份标识,部分IP作为位置标识,如LISP(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如图1所示;北方交通大学张宏科的专利CN200610001825也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用IP地址作为主机的位置标识,引入端主机标识作为身份标识解决身份和位置分离的问题。
即时通讯技术(Instant Messenging)
即时通讯是Instant Messaging的中文翻译,简称IM。它是一种使人们能在网上识别在线用户并与他们实时交换消息的技术,是电子邮件发明以来迅速崛起的在线通讯方式。自1996年第一个IM产品ICQ发明后,IM的技术和功能也开始基本成型,语音、视频、文件共享、短信发送等高级信息交换功能都可以在IM工具上实现,于是功能强大的IM软件便足以搭建一个完整的通信交流平台。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几款的IM通讯软件有MSN、Google Talk、Yahoo、Messenger、腾讯QQ等。
IM典型的工作方式如下:登陆IM通讯中心(IM通讯服务器),获取一个自建立的历史的交流对象列表(好友列表),然后自身标志为在线状态,当好友列表中的某人在任何时候登录上线并试图通过你的计算机联系你时,IM系统会发一个消息提醒你,然后你能与他建立一个聊天会话通道进行各种消息如键入文字、通过语音等的交流,
在现有的互联网中,IM是应用层技术,用户登录时输入的用户名和口令不能直接用于寻址,所以网络中需要一个或多个IM服务器,对用户进行管理,特别是将用户名和口令跟IP地址进行映射(见附图一)。此外,IM服务器有五大功能:包括帐号管理功能,客户状态处理功能,消息处理功能,动作处理功能,数据均衡处理功能。
帐号管理功能:IM服务器处理创建用户、删除用户、维护用户个人信息、维护好友列表、登陆、退出、创建加入和退出群组等功能。
客户状态处理功能:IM服务器维护客户的登录、退出、隐身等在线状态。
消息处理功能:IM服务器的发送消息时需要查询客户的在线信息,如果客户在线再将消息发送出去。
动作处理功能:IM服务器实现邀请、踢出群组等动作。
数据均衡功能:IM服务器因为要担负多达千万级别的客户的通讯,负载很重,需要多台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
现有IM技术的工作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1、系统可靠性问题
IM网络架构是一种集中式的架构,IM服务器在IM网络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负责管理所有用户的用户帐号、客户状态、协议解析、消息动作处理和负载均衡,有时甚至很多用户之间的流量也需要通过IM服务器中转。由此IM服务器容易产生单点故障,即便是多个服务器之间采取负载均衡,其数据同步的流量也相当大。据报道,2009年2月9日,腾讯QQ同时在线的人数超过5000万之巨,是澳大利亚的总人口的2.3倍。这样大的用户群和数据量,给系统的可靠性带来了严重挑战。
2、安全性问题
IM服务器可以完全监控所有用户的实时数据,造成用户数据随时有可能泄露,尤其对企业网络而言,已经形成一个不设防的安全漏洞。例如很多企业都担心员工使用MSN交互会被微软记录,泄露公司机密。另外IM用户登录都采用用户名和密码,很容易被一些病毒木马等盗号。如QQ就存在严重的盗号问题。
目前已经揭示的各种身份位置分离架构都没有对即时通讯技术提出具体的应用方案,当然更没有解决以上现有即时通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以在身份位置分离架构的网络中实现端到端即时通讯,同时保证即时通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基于身份位置分离架构的网络实现,不需要即时通讯服务器参与,即时通讯终端具有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AID)和表示位置的路由位置标识(RID),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进行即时通讯的过程包括:
A、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一接入业务节点(ASN)发送即时通讯消息,其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AID和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AID;
B、所述第一ASN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路由转发到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RID对应的第二ASN;
C、所述第二ASN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即时通讯消息是根据输入的即时信息生成的即时消息,或者,根据输入的命令生成的请求加为好友或邀请加入群组的请求消息。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即时通讯消息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根据状态维护策略生成的表明所述本端的端到端呼叫状态的状态维护消息,步骤C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接收所述状态维护消息后,根据所述状态维护消息对本地保存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状态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步骤A之前,查询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状态,如果是活动态,则执行步骤A,否则进行提示或监控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状态为活动态时再发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界面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消息或命令,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通知用户;
封装发送模块,与所述界面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身份标识管理模块获取本端AID及对端AID,生成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其中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本端AID及对端AID;还用于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
接收解析模块,与所述界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解析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还用于将该即时通讯消息发送给界面模块;
身份标识管理模块,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连接,用于管理本端及其对端的AID。
进一步地,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包括根据输入的即时信息生成的即时消息以及根据输入的命令生成的请求加为好友或邀请加入群组的请求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所述封装发送模块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所述终端还包括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和接收解析模块连接的状态维护模块,若解析后的即时通讯消息是状态维护信息,所述接收解析模块还用于将该状态维护信息发送给状态维护模块;所述状态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当前即时通讯用户及其通信对象的状态,用于根据状态维护策略生成的表明当前即时通讯状态的状态维护信息,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解析模块发送的状态维护信息进行状态维护;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所述封装发送模块默认所述状态维护信息的对端是所有处于活动态的好友及群组成员。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前,查询对端的状态,如果所述对端是非活动态,则通知界面模块进行提示或监控对端状态为活动态时再发送。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端到端即时通讯系统,所述系统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实现,包括通过身份位置分离网络连接的即时通讯终端和接入业务节点(ASN),其中,
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用于生成即时通讯消息,其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当前即时通讯终端的AID和即时通讯对端的AID,还用于向所述ASN发送即时通讯消息以及接收所述ASN发送的即时通讯消息;
所述ASN,用于接收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即时通讯消息,以及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路由转发到与所述即时通讯对端的路由位置标识对应的ASN;还用于接收即时通讯消息并转发到所述即时通讯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界面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消息或命令,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通知用户;
封装发送模块,与所述界面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身份标识管理模块获取本端AID及对端AID,生成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其中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本端AID及对端AID;还用于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
接收解析模块,与所述界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解析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还用于将该即时通讯消息发送给界面模块;
身份标识管理模块,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连接,用于管理本端及其对端的AID。
进一步地,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包括根据输入的即时信息生成的即时消息、根据输入的命令生成的请求加为好友或邀请加入群组的请求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所述封装发送模块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所述即时通讯终端还包括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和接收解析模块连接的状态维护模块,若解析后的即时通讯消息是状态维护信息,所述接收解析模块还用于将该状态维护信息发送给状态维护模块;所述状态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当前即时通讯用户及其通信对象的状态,还用于根据状态维护策略生成表明当前即时通讯状态的状态维护信息,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解析模块发送的状态维护信息进行状态维护;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前,查询所述对端的状态,如果所述对端是非活动态,则通知界面模块进行提示或监控对端状态为活动态时再发送。
本发明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不涉及IM服务器,用户与用户之间采用端到端通信,因而可以规避现有IM系统的服务器单点故障的可靠性风险。数据的交互不通过服务器,不会被运营方泄露商业机密。因而身份位置分离技术有效地防止了IM盗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终端登录了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开启即时通讯功能后,即可直接使用即时通讯,无需再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登录IM系统,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端到端即时通讯实现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终端A向终端B发送即时消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即时通讯终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基于身份位置分离架构的网络(以下简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实现,不需要特别的即时通讯服务器(IM服务器)参与,将原来由IM服务器实现的帐号管理功能、客户状态处理功能、消息处理功能、动作处理功能均由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的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终端实现,而且不再需要进行数据均衡处理,简化了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过程和系统,同时克服了因IM服务器带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
本发明所说的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包括但不限于目前已经提出的各种身份位置分离架构的具体实现,具有以下特点:
1、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中的终端具有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AID)及表示位置的路由位置标识(RID),其中,AID具有唯一性和固有性,路由位置标识是用以将数据路由到终端的标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当终端移动时,其路由位置标识可以改变。
2、终端必须通过接入业务节点(Access Service Node,ASN)发送或接收数据;ASN根据特定的路由规则将终端发送的数据路由转发到对端对应的ASN。
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中,本发明端到端即时通讯系统根据用户AID寻址,用户AID是网络层标识,类似于用户手机号码,全网通用并跟随用户移动,因此网络中不再需要IM服务器。
本发明端到端即时通讯系统,包括通过身份位置分离网络连接的即时通讯终端和接入业务节点(ASN),其中,
即时通讯终端,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消息或命令,以及生成即时通讯消息,其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当前即时通讯终端的AID和即时通讯对端的AID,还用于向所述ASN发送即时通讯消息以及接收所述ASN发送的即时通讯消息;
ASN,用于接收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即时通讯消息,以及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路由转发到与所述即时通讯对端的路由位置标识对应的ASN;还用于接收即时通讯消息并转发到所述即时通讯终端。
本发明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进行即时通讯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一接入业务节点(ASN)发送即时通讯消息,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包括根据输入的即时信息生成的即时消息,其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AID和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AID;
步骤202:所述第一ASN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路由转发到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路由位置标识对应的第二ASN;
步骤203:所述第二ASN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本发明所说的即时通讯消息除了即时通讯功能中比较常用的即时消息外,还包括根据输入的命令生成的请求加为好友或邀请加入群组的请求消息,即时通讯终端收到对方的应答后,对好友或群组成员进行管理维护。
另外,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所述状态维护信息是所述第一、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根据状态维护策略生成表明当前即时通讯状态的信息,步骤A中默认向所有处于活动态的好友或群组成员发送。当第一、二即时通讯终端收到的所述状态维护信息时,据此对本地保存的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或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状态进行维护。
步骤201中,所述即时通讯消息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根据状态维护策略生成的表明所述本端的端到端呼叫状态的状态维护消息,步骤203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接收所述状态维护消息后,根据所述状态维护消息对本地保存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状态进行维护。
为了防止因对端的即时通讯功能处于非活动态而无法接收即时通讯消息,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步骤201之前,查询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状态,如果是活动态,则执行步骤201,否则进行提示或监控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状态为活动态时再发送。
本发明所说的即时通讯消息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即时消息、请求消息及状态维护消息外,其他任何需要通知到即时通讯对端的消息都属于即时通讯消息,例如对请求加为好友的应答、将某成员踢出群组的通知都适用于以上通讯流程。当然这里所说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和第二即时通讯终端只是为了便于说明,二者互为即时通讯对端。
IM终端之间的即时通讯的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终端A发送即时消息报文,以本端AID为源地址,以对端的AID为目的地址;
步骤302、边缘路由器接收即时消息报文,并查询AID-RID映射表,为数据报添加RID报头,以本端RID为源地址,以对端RID为目的地址,在网络中路由;
步骤303、对端边缘路由器收到数据报,查询AID-RID映射表,解析出即时消息报文,发往目的终端。
这个通讯流程无需IM服务器参与,而传统互联网的IM服务器的功能将由用户终端实现。
具体地,如图4所示,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界面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消息或命令,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采用声音、文字及视频等多种方式通知用户;
封装发送模块,与界面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身份标识管理模块获取本端AID及对端AID,生成所述即时通讯消息,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包括根据输入的即时信息生成的即时消息、根据输入的命令生成的请求加为好友或邀请加入群组的请求消息,其中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本端AID及对端AID;还用于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
为了防止因对端的即时通讯功能处于非活动态而无法接收即时通讯消息,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前,查询所述对端的状态,如果所述对端是非活动态,则通知界面模块进行提示或监控对端状态为活动态时再发送。
接收解析模块,与界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解析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还用于将该即时通讯消息发送给界面模块;若解析后的即时通讯消息是状态维护信息,还用于将该状态维护信息发送给状态维护模块;
身份标识管理模块,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连接,用于管理本端及其对端的AID;
状态维护模块,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和接收解析模块连接,用于保存当前即时通讯用户及其通信对象的状态,还用于根据状态维护策略生成表明当前即时通讯状态的状态维护信息,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解析模块发送的状态维护信息进行状态维护;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
封装发送模块默认状态维护信息的对端是所有处于活动态的好友及群组成员。
状态维护策略可以设定为在开启、关闭即时通讯功能时以及即时通讯功能开启期间定期发送状态维护消息(如在线心跳命令)。
接收状态维护消息的终端也可以据此对本地对应终端的状态进行维护,如连续多次(比如3次)没收到某终端的心跳命令,将该终端标记为非活动状态。
本发明提出了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中,采用端到端的方式构建IM系统,解决其可靠性问题和安全问题,并有一次登录,可使用多种业务的便利。
综上可以看出,互联网中的IM服务器所具有的四大功能,包括帐号管理功能、客户状态处理功能、消息处理功能、动作处理功能均可以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终端实现。
本发明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不涉及IM服务器,用户与用户之间采用端到端通信,因而可以规避现有IM系统的服务器单点故障的可靠性风险。数据的交互不通过服务器,不会被运营方泄露商业机密。因而身份位置分离技术有效地防止了IM盗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终端登录了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开启即时通讯功能后,即可直接使用即时通讯,无需再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登录IM系统,使用更为方便。
用户登录网络对身份标识进行认证时,网络运营商可以将身份标识和端口号或SIM卡绑定,其他人即便截获了用户的身份标识,也无法进行通信。

Claims (13)

1.一种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身份位置分离架构的网络实现,不需要即时通讯服务器参与,即时通讯终端具有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AID)和表示位置的路由位置标识(RID),第一即时通讯终端与第二即时通讯终端进行即时通讯的过程包括:
A、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向第一接入业务节点(ASN)发送即时通讯消息,其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AID和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AID;
B、所述第一ASN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路由转发到与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RID对应的第二ASN;
C、所述第二ASN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消息是根据输入的即时信息生成的即时消息,或者,根据输入的命令生成的请求加为好友或邀请加入群组的请求消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即时通讯消息是第一即时通讯终端根据状态维护策略生成的表明所述本端的端到端呼叫状态的状态维护消息,步骤C中所述第二即时通讯终端接收所述状态维护消息后,根据所述状态维护消息对本地保存的第一即时通讯终端的状态进行维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即时通讯终端在步骤A之前,查询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的状态,如果是活动态,则执行步骤A,否则进行提示或监控第二即时通讯终端状态为活动态时再发送。
5.一种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界面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消息或命令,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通知用户;
封装发送模块,与所述界面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身份标识管理模块获取本端AID及对端AID,生成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其中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本端AID及对端AID;还用于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
接收解析模块,与所述界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解析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还用于将该即时通讯消息发送给界面模块;
身份标识管理模块,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连接,用于管理本端及其对端的AI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包括根据输入的即时信息生成的即时消息以及根据输入的命令生成的请求加为好友或邀请加入群组的请求消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所述封装发送模块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所述终端还包括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和接收解析模块连接的状态维护模块,若解析后的即时通讯消息是状态维护信息,所述接收解析模块还用于将该状态维护信息发送给状态维护模块;所述状态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当前即时通讯用户及其通信对象的状态,用于根据状态维护策略生成的表明当前即时通讯状态的状态维护信息,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解析模块发送的状态维护信息进行状态维护;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所述封装发送模块默认所述状态维护信息的对端是所有处于活动态的好友及群组成员。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前,查询对端的状态,如果所述对端是非活动态,则通知界面模块进行提示或监控对端状态为活动态时再发送。
9.一种端到端即时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实现,包括通过身份位置分离网络连接的即时通讯终端和接入业务节点(ASN),其中,
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用于生成即时通讯消息,其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当前即时通讯终端的AID和即时通讯对端的AID,还用于向所述ASN发送即时通讯消息以及接收所述ASN发送的即时通讯消息;
所述ASN,用于接收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发送的即时通讯消息,以及将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路由转发到与所述即时通讯对端的路由位置标识对应的ASN;还用于接收即时通讯消息并转发到所述即时通讯终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终端包括:
界面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消息或命令,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通知用户;
封装发送模块,与所述界面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身份标识管理模块获取本端AID及对端AID,生成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其中源、目的地址分别是所述本端AID及对端AID;还用于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
接收解析模块,与所述界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解析收到的即时通讯消息,还用于将该即时通讯消息发送给界面模块;
身份标识管理模块,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连接,用于管理本端及其对端的AID。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包括根据输入的即时信息生成的即时消息、根据输入的命令生成的请求加为好友或邀请加入群组的请求消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所述封装发送模块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所述即时通讯终端还包括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和接收解析模块连接的状态维护模块,若解析后的即时通讯消息是状态维护信息,所述接收解析模块还用于将该状态维护信息发送给状态维护模块;所述状态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当前即时通讯用户及其通信对象的状态,还用于根据状态维护策略生成表明当前即时通讯状态的状态维护信息,并通知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解析模块发送的状态维护信息进行状态维护;所述即时通讯消息还包括根据状态维护信息生成的状态维护消息。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即时通讯消息前,查询所述对端的状态,如果所述对端是非活动态,则通知界面模块进行提示或监控对端状态为活动态时再发送。
CN2009102044018A 2009-09-30 2009-09-30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Pending CN1020356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44018A CN102035655A (zh) 2009-09-30 2009-09-30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PCT/CN2010/076959 WO2011038639A1 (zh) 2009-09-30 2010-09-15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44018A CN102035655A (zh) 2009-09-30 2009-09-30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655A true CN102035655A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2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44018A Pending CN102035655A (zh) 2009-09-30 2009-09-30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5655A (zh)
WO (1) WO201103863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327A (zh) * 2011-05-24 2012-01-18 北京交通大学 蜂窝与端到端混合网络的多小区干扰抑制方法
CN104811370A (zh) * 2015-04-27 2015-07-29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识的安全即时通信系统架构
CN104821908A (zh) * 2015-04-08 2015-08-05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专享服务的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9768918A (zh) * 2019-01-16 2019-05-17 北京众纳鑫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即时消息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138B (zh) * 2013-11-13 2018-10-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问题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89597B (zh) * 2017-01-17 2021-06-1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消息转发方法及装置、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404893B (zh) * 2020-03-06 2021-12-21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机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764A (zh) * 2006-01-23 2006-07-1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CN1809037A (zh) * 2005-01-19 2006-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到端信息交互的实现方法
CN101296194A (zh) * 2007-04-26 2008-10-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即时消息互通方法、即时消息网关及即时消息服务器
US20080298351A1 (en) * 2007-06-01 2008-12-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ssage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Delivery of Mobile-Terminated (MT) Calls in IMS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1483600A (zh) * 2009-02-19 2009-07-15 北京交通大学 实现一体化网络归属域信息扩散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233A (zh) * 2007-09-05 2008-01-30 侯万春 移动通信客户端与客户端通信服务器及通信实现的方法
CN101483675B (zh) * 2008-01-11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查找方法和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037A (zh) * 2005-01-19 2006-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到端信息交互的实现方法
CN1801764A (zh) * 2006-01-23 2006-07-1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CN101296194A (zh) * 2007-04-26 2008-10-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即时消息互通方法、即时消息网关及即时消息服务器
US20080298351A1 (en) * 2007-06-01 2008-12-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ssage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Delivery of Mobile-Terminated (MT) Calls in IMS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1483600A (zh) * 2009-02-19 2009-07-15 北京交通大学 实现一体化网络归属域信息扩散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327A (zh) * 2011-05-24 2012-01-18 北京交通大学 蜂窝与端到端混合网络的多小区干扰抑制方法
CN102325327B (zh) * 2011-05-24 2014-01-01 北京交通大学 蜂窝与端到端混合网络的多小区干扰抑制方法
CN104821908A (zh) * 2015-04-08 2015-08-05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专享服务的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4821908B (zh) * 2015-04-08 2017-11-28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专享服务的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4811370A (zh) * 2015-04-27 2015-07-29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识的安全即时通信系统架构
CN104811370B (zh) * 2015-04-27 2018-05-08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识的安全即时通信系统架构
CN109768918A (zh) * 2019-01-16 2019-05-17 北京众纳鑫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即时消息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68918B (zh) * 2019-01-16 2022-06-24 北京众纳鑫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即时消息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38639A1 (zh) 201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ikarinen et al. Internet relay chat protocol
CN102098316B (zh) 使私有用户标识和公共用户标识相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59714B (zh)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和装置
CN102035655A (zh) 端到端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即时通讯终端及系统
KR20040073888A (ko)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인스턴트 메시지 서비스 방법및 시스템
US20080008170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Oikarinen et al. Rfc1459: Internet relay chat protocol
CN101374118A (zh) 一种消息互连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035813A (zh) 端到端呼叫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呼叫终端及系统
CN101193070A (zh) 即时通信系统、即时通信客户端及即时通信方法
EP2560329B1 (en) Method and processing system for routing a message request
US981970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ssiv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20130282838A1 (en) Group sms messaging
CN102801742A (zh) 一种基于xmpp协议的通讯系统及其方法
CN111464431B (zh) 一种基于节点的即时消息互通方法及即时消息互通系统
CN104283972B (zh) 基于浏览器的消息推送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123133A (zh) 不同消息业务平台互通时传送消息回执的方法和消息系统
CN101110789A (zh) 一种即时消息系统中发送即时消息报告的方法
EP3155772B1 (en) A new instant messaging(im) routing method and router
EP23340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te management based on instant messaging platform
Jienan et al. Overview of 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of Internet of Things
CN104756462B (zh) 用于在限制性防火墙后进行tcp turn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Greene et al. Instant messaging & presence management in mobile adhoc networks
CN109639565B (zh) 一种去中心化的即时通信多服务节点互联互通系统
CN102377834B (zh) 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及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